世代懺悔錄:香港前途考古札記
69 subscribers
462 photos
352 links
2047前夕,探討英美卸責、中共走數與港人自賣的故事。盼後人引以為鑑、好自為之。
Download Telegram
[ #西方反赤化先聲 4:情報部加入調查,被指失實兼反華 ]

話說香港九七過渡期,加國駐港移民官Brian McAdam揭發政府當局渉嫌被黑社會收買,引來赤化危機,結果被迫提早退休。皇家騎警隊先後調派四位警員跟進案件,幾次調查都無疾而終。到1996年,資歷最淺的警目Robert Reid接手,他與McAdam多次會面,逐漸掌握案情與基本知識,越來越相信確有其事,認為事態嚴重,接連向上級報告,卻反遭重重阻撓。

此時,Reid與McAdam的遭遇引起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亞太區主管Michel Juneau-Katsuya注意,Juneau發起與皇家騎警聯手進行大型調查行動,透過McAdam的資料挖掘更大圖畫,利用情報系統跟進,並進行個案分析,翌年完成初步報告"Chinese Intelligence Services and Triads Financial Links in Canada"(坊間俗稱 #Sidewinder #響尾蛇報告),結果被指陰謀論,連同一批背景資料盡被銷毀。

Robert Reid相信,加國聯邦政府入境部門與外交部門,以至皇家騎警都有份阻撓調查。在1999年,他選擇向公眾披露所知,最後以瀆職罪名被革職。

2001年港媒《壹週刊》也有報導相關事件,甚至獨家訪問相關官員,但記者傾向認為報告內容牽強,以至有反華勢力大造文章。
//是否又一趟亂吹的「中國威脅風」,還言之尚早,但已吹得加國上下七零八落。政府連聲狠批報告失實,反華勢力則不停拿報告大造文章…縱觀全文廿四頁的報告,許多論據頗牽強,能證明華人勢力如何影響加國的實質例子,一個也沒有。//

那邊廂,Robert Reid就無理革職上訴,公民檢討委員會為他與McAdam二人平反,但意見對皇家騎警隊沒約束力。委員會批評,雖有多方可疑跡象,警隊卻選擇完全無視,禁止調查。

看近年趨勢可印證,昔日報告所言並不完全無中生有,倒過來說,可能只反映問題冰山一角…

我們憑坊間僅存舊聞與地下檔案,重組多年前西方反赤化先聲故事,精選片段在IG分享。詳細始末參 bit.ly/3pEGhX0

#太平門系列 #移民潮 #中共滲透 #加拿大 #吹哨者 #BrianMcAdam #RobertReid #MichelJuneauKatsuya #RCMP #CSIS #CTV #W5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 #西方反赤化先聲 5:點解加國搞成咁?《響尾蛇報告》早已揭共諜足跡 ]

話說西方赤化醜聞自古已有。20多年前,有加國駐港移民官揭發犯罪組織收買使館人員獲取居留權,其後皇家騎警與情報部門相繼介入調查,懷疑背後有中共滲透大棋局。但這跟進行動最後被叫停,資料盡被銷毀。僅餘檔案資料,是網上流傳被政府評為陰謀論的調查報告副本(俗稱 #Sidewinder #響尾蛇報告)。

報告引述西方情報指,九七前夕,多國入境部門疑遭滲透,看香港入境處處長梁銘彥與紅色商人徐展堂生意關係就知有跡可尋。報告暗示,不少香港富豪挾巨資收購加國企業,取得護照,同時充當白手套引入中共間諜與黑社會。

報告估計,當時加國超過200間企業有紅色背景,涉及金融、地產以至高科技行業,連同好些學生與人才交流渠道,為當地帶來各種安全威脅,包括毒品交易、洗黑錢、盜竊科技和其他間諜活動。

報告又以中信集團加國分公司管理層為例,除了有親共港商任董事,還有根正苗紅黨國子弟打理軍火生意。最後,報告形容這些紅色資本透過經濟擴張和資助政黨,直接干預加國,建議當局成立專案小組擴展調查並與美國聯邦調查局合作。

結果所有建議均石沉大海,主張調查的爆料人—警員Robert Reid與移民官Brian McAdam皆前途盡毀,撰寫報告的情報局主管Michel Juneau-Katsuya被史無前例連降兩級,後來他以保密協議換取「和平離職」,免於前兩位吹哨者坎坷命運。

看近年趨勢可印證,昔日報告並非「陰謀論反華上腦」。2019年,資深記者Jonathan Manthorpe在著作Claws of the Panda重新梳理加中關係脈絡,特別提及當年如何錯失抵抗赤化良機:

//把中共滲透加拿大一事看成種族主義,不但是錯誤,更是危險的。這並不是種族主義。這是某一特定政權在其歷史上的某一時期為了自身利益所編出來的故事…他們在西方民主社會中最好運作的情形,就是找到可以迷惑和收買的人…包括政黨與政府領袖、基層政治人物、天真又驕傲的學者、貪婪又好騙的商務人士,甚至某些目光短淺、歷練不夠的記者。他們當中的許多人為了替自己的貪念找藉口,便告訴自己,多與中共接觸,黨就會感受到加拿大價值的美好。一旦黨員們見識到自由民主政體帶來了自由與人權,他們就會迫不及待地推動中國走上改革之路//

故事連載告一段落。有關文獻詳情可參 bit.ly/3pEGhX0
#石牆花邵sir前傳
九七前後,廉署接連發現青少年對貪污越來越容忍。有青年說成年人賺快錢風氣影響甚大,令他們相信行事正當最吃虧。

鏗鏘集 出污泥而不染(1998年2月15日):
//遊戲嘗試揭示他們如何處理人情。獲校長選為領袖生,好朋友遲到,應否依法辦理?

「只是剛剛到達時限,算了,沒人看見,以前也這樣進校的。」

同學取捨一面倒,邵sir很意外,覺得非矯正他們不可。

邵sir:「你們相信公正存在嗎?相信社會有公義嗎?濫用職權、公私不分是否必定會做的事?」

學生:「我信有,但未必一定有,是文字遊戲。」

廉署擔心青少年容忍貪污趨勢變本加厲,去年底邀請幾組青少年開會,進一步了解他們心態。

青年人A:「社會鼓吹搵快錢,大家見炒樓風氣盛行,居住還未解決,還想甚麼其他道德觀念?」

青年人B:「社會競爭激烈,如果以正當途徑跟別人競爭,未必可達預期收益。」

青年人C:「如果人很廉潔,似乎真很吃虧。」//

全文 bit.ly/2LYgyKr

#後九七香港 #主權移交 #廉政公署 #邵家臻 #蘇張麗影 #民意調查 #反貪 #容忍貪污 #廉潔精神 #炒樓 #利字當頭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願這一曲歌罷,香港千秋百歲,永久變歡欣快樂場…」
「這是我家是我的鄉,是民族世界岸,是我的心,是我的窗,是東方的新路向…」

網友接連記念香港開埠180周年,不妨再回顧九七前一代港人,如何拼湊出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透過「非政治」情懷,簡單直白地冀盼光明前途。

歌詞摘自英女皇訪港片段。當年聯合聲明拍板,港星在宗主國君主面前大唱廣東歌,一片歌舞昇平。

//高高廣廈 曲曲海岸
真優美 多優美 是我香港
尖沙嘴散步 筲箕灣眺望
海的美 山的美 呈奉歡暢//

//地鐵飛奔到觀塘 纜車開上山上
大鐵管通過海床 東區快車湧去走廊
來往匆匆 匆忙 香港地鐘意匆忙//

//遊遍千山千岸 香港始終我天堂//

//讓我自由自愛 讓我衝勁向上 與你做世間新偶像//

//Hong Kong 我愛Hong Kong//

//中與西結伴一起闖 奔向幸福快樂情誼長
現在各方的佳客幸會一堂 哼出開心的好音響//

//歡歡喜過日 開開心渴望
中西客 香港客 攜手合唱//

話說早在聯合聲明簽署時,中方已「順道」邀請英女皇到訪,延伸其國際影響力。幾經籌備,終於成行,1986年10月12日,伊利沙伯二世成為史上首位訪華英國君主,象徵香港前途談判後,中共一次外交勝利。

其後女皇伉儷於10月21日抵港展開三天訪問行程,當晚紅館舉行青年精英大滙演,由芭蕾舞、北獅到兒童大合唱,超過6000人接力獻藝。

壓軸表演是歌手鍾鎮濤、區瑞強、張學友、張國榮和影星成龍,加上葉詠詩指揮音統處合唱團、香港青年交響樂團、香港青年中樂團、香港青年管樂團和香港青年弦樂團合唱《這是我家》組曲,旋律改自多首傳統中國民謠,由顧嘉煇重新編曲,黃霑填詞。

歌聲結束後,女皇與港星握手言歡,但過渡期暗湧卻從未消退。主流港人冀盼開明黨國恩賜「非政治」家園美夢,終於被六四屠殺刺穿。

[圖 :香港民間經典回憶資料庫 youtu.be/0nNF3qKyuOA?t=42m25slesliecheung.cc]

#廣東歌 #這是我家 #香港前途 #英女皇 #歌舞昇平 #鍾鎮濤 #區瑞強 #張學友 #張國榮 #成龍 #葉詠詩 #音樂事務統籌處合唱團 #香港青年交響樂團 #香港青年中樂團 #香港青年管樂團 #香港青年弦樂團 #顧嘉煇 #黃霑 #聯合聲明 #中英關係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回顧昔日警隊宣傳
話說早在1970年代,警隊就有邀電影公司拍片,以洗貪腐形象,強調待遇優厚,更是值得信賴的男子漢。

當年沙龍電影公司攝製名為《男子漢》(A Man’s Life)之警察招募廣告片,以第一身角度介紹入職經過,形容警察訓練嚴格又有意義,工作富挑戰性,適合理想青年一展抱負。

//我叫李豪,我有好高理想,希望能找到一份月入1000元的工作。

當我踏入警員招募處時,原來入伍的要求是很嚴格的…不過越艱難辛苦,我內心就越喜歡警察這職業,因為要求嚴、條件高,如果真的被取錄,別人也看得起自己有本事,將來能成為得人信賴和尊敬的人。

幾個禮拜後,我宣誓入伍,接受六個月非常嚴格的訓練,這是對一個人的真正考驗,你可以知道自己是否一個能負起責任的人…

在課室,我可以學到簡單的刑事法例、交通規則、紀律、法庭審案程序和保存罪案證據諸如此類的事,在別處不會學到…

有時功課真的迫到透不過氣,但我一點也不後悔,我有信心,只要能完成這短時間的訓練,就可以加入一種對社會很有意義、對自己有無限前程的終身事業。

我現在成為警察一份子,開始過一種新生活,而且待遇也不錯,如果你在訓練學校參加一項簡單考試得到合格,底薪有一千元,如果考試不合格,低薪只略為減少…

幾個月眨眼過去,嚴格訓練使我現在對自己信心增加了很多,我知道自己已經是一個能應付任何環境的人。//

bit.ly/39frblo

#打造繁榮美景 #1970年代 #貪污問題 #警察形象 #好仔唔當差 #警隊改革 #警察招募 #男子漢 #沙龍電影公司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如果歷史是無名手足,港人考古下場可想而知。

話說網上流傳之「港英餘孽BNO解畫圖」,實為1985年12月18日《華僑日報》舊聞。兩年前連登貼過,去年7月又有網友重新挖掘,當時好些FB page與港媒都爭相轉載。

事隔半年,某KOL團隊再炒冷飯。對照原圖,其主要「貢獻」可能是仿古式植字重排,換了字款,改了轉行位,同時隱藏原出處,免除「無謂枝節」。

其實正常情況下,大家到公共圖書館網站舊報紙欄目輸入人名做檢索,不出半秒就有結果。當然,要推想所謂正常可維持多久是另一回事。
https://mmis.hkpl.gov.hk/web/guest/old-hk-collection

---------------
Source:
2018年12月連登
https://lihkg.com/thread/935079/page/1

2020年7月連登
https://lihkg.com/thread/2098759/page/1

當日有FB page註明圖片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FrontlineTechWorkersConcernGroup/photos/a.907682852604782/3332392010133842
回顧昔日 #雙重國籍 插曲。

話說九七前夕,特區籌委會提出以「寬鬆」態度處理回流人士身份過渡安排,容許移居海外港人只要在1997年6月30日前回港申報國籍變更成為「非中國人」,其依法享有之香港永久居留權九七後繼續有效,變相無條件兼得香港身份與領使保護權。有回流精英對此表示無任歡迎,認為搵快錢更安心。

鏗鏘集 綠草如茵(1997年2月17日):
//劉廣民:「哈哈哈…賺2000萬應該夠了,可以在澳洲買五、六間房子,靠租金收入不用工作,有空就去釣魚,挺過癮。」
劉太:「我盡量在這幾年內,賺到一筆錢便離開。」

劉廣民和太太1991年從澳洲回流,為追求2000萬元,今天放售物業,獲利200多萬元做資本,事業上,劉廣民亦步步高升,現為一家大集團電腦資訊部項目經理,薪金增加一倍有多。

劉廣民:「我移民前也不理世事的,最重要是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可能別人認為我有過客的心態,但我覺得我現在已經沒甚麼。」

劉廣民本來決定不申報持外國護照,唯恐失去香港永久居民權利,聽聞7月1日前申報就能永久居民身份與領使保護權兩者兼得,又改變主意。

劉廣民:「又有領事保護權?若這樣當然申報,因對我沒影響,亦多一層心理上保護。如果可以也申請特區護照,多一本旅行證件,可能更方便,沒所謂。」//

全文 bit.ly/3tb4lDv

#大限啟示錄 #居英權 #中國國籍法 #英國護照 #外國護照 #特區護照 #旅行證件 #領事保護權 #留後路 #人才回流 #劉廣民 #過客心態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新春統戰考
昔日港星是中共統戰馬前卒,如今還兼做大灣區主持助慶。

話說1984年初,香港前途談判大局已定,英方確知要全面撤退,中共中宣部則加強統戰宣傳攻勢。央視第二屆春晚,首次邀得香港藝人演出,歌手張明敏高唱《我的中國心》,為全球華人大一統主旋律打響頭炮。

「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

《信報月刊》(2017年3月29日):
//1956年香港出生的張明敏, 並非來自根正苗紅的老愛國家庭,父親是菲律賓華僑,母親是印尼華僑…1982年日本竄改侵華歷史, 張明敏…《我是中國人》一曲唱得火紅…1983年張明敏打鐵趁熱,灌錄了由王福齡作曲、黃霑填詞的《我的中國心》…

八十年代初中英就香港主權展開談判,1983年中央宣傳部發文強調要宣傳香港,中央電視台籌備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時想到要加插香港元素。當年春晚導演出差深圳,乘車時偶然聽到《我的中國心》,發覺很適合春晚,幾經轉折下找到張明敏…

作為首個北上的港台明星,張明敏…在北京首都體育館連續舉行了三場個人演唱會…內地媒體形容「他在舞台上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話說開場白」…苦練三十載,今日他的普通話已很字正腔圓…

八九北京民主運動以及其後發生的「六四事件」更激發張明敏的愛國熱誠,他出席支持民運的籌款活動「民主歌聲獻中華」…又跟隨李柱銘等到美國三藩市、波士頓等地為民運奔走、向華僑獻唱…今日反思,他覺得兩邊都有不是…//

張明敏後來加入民建聯,成為港區人大代表,穿梭中港經商,名下第一匹馬也叫「中國心」。

那邊廂,隨著九七來臨,大陸市場開放,港台藝人前往獻藝,絡繹不絕…

全文 goo.gl/R4cnVD

#一國兩制 #港人治港 #央視春晚 #民族主義 #普通話 #張明敏 #我的中國心 #大一統 #中共中央宣傳部 #我是中國人 #民建聯 #港區人大代表 #港台藝人 #全球華人 #汪明荃 #羅文 #六四 #民主歌聲獻中華 #李柱銘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人民幣力量圖鑑 #港澳台諸星入華拜年賬
話說拜年統戰自古已有。1980年代初,中央電視台創辦最長壽直播節目「春節聯歡晚會」,多年來刻意邀請過百港澳台藝人演出,借回家團圓向全球華人宣揚大一統。隨著人民幣力量日增,無數表演者更嚮往贏取黨國市場持續寵幸。

1. 呼喚鄉情

早在始創階段,央視春晚製作人就應中宣部要求,破格起用港星唱頌中國心,又陸續引入其他香港歌手、居港歌唱家,以及台灣主持和歌手參與演出。所歌唱內容,主要環繞民族感情和鄉愁…

2. 扭轉局勢

六四屠殺為春晚統戰帶來轉折,普遍港台藝人一度卻步。但不夠兩年情況迅速扭轉。1991年年夏天,華東多省水災激起港人迴響,演藝界空群賑災籌款,「中國人關心中國事」成了中港融冰起點…

隨著2000年來臨,台灣經歷首次政黨輪替;中共則先後接收香港澳門,更成功爭取加入世貿。經濟崛起令北京當局更有條件用民間滲透對岸。香港亦因經濟衰退逐漸依賴黨國,演藝界紛紛北望。當時中國電視業開始冒起大量「真人秀」,省級衛星電視囊括大量港台藝人演出,不少當中佼佼者亦「榮獲」邀請參演央視春晚…

3. 意氣風發

踏入2000年代末,北京奧運象徵中國成功步上國際舞台;西方投資者入華熱潮更盛。作為軟性宣傳陣地,央視春晚正展現黨國如何意氣風發。港澳台藝人接受收編者眾,歌頌民族主義旋律響徹雲霄;甚至有主動改詞迎合需要。相對始創期「上賓地位」,港澳台藝人逐漸變成跟出跟入抬轎者…

全文 bit.ly/3dtScUz

#央視春晚 #統戰 #港台藝人 #譚詠麟 #成龍 #劉德華 #王菲 #梅艷芳 #張惠妹 #陳奕迅 #容祖兒 #謝霆鋒 #周杰倫 #張明敏 #費翔 #侯德健 #周渝民 #林志炫 #鄺美雲 #小虎隊 #SHE #庾澄慶 #任賢齊 #林心如 #梁詠琪 #李玟 #王力宏 #莫華倫 #林憶蓮 #莫文蔚 #蔡依林 #林俊傑 #陶喆 #周華健 #林志玲 #鄧紫棋 #鐘漢良 #陳偉霆 #羅志祥 #胡杏兒 #彭于晏 #張韶涵 #歐陽娜娜
#民主小龍鳳系列
特區政府跟進人大解釋基本法104條,再提出草案為公職推展「無差別」紅線,預告部份區議員或被DQ。民主派 #光復區會 宏圖漸遠。

回顧英治時期首屆區會誕生盛況,當年港府僅開放1/3地區民選議席,被質疑是撤退策略。民間擔心被制度吸納,但從英留學返港的 #馮檢基 則認為機會來了,著手遊說居民領袖參選,並引入外國選戰策略,結果連連報捷,逐漸變成地區基層壓力團體參政渠道。

鏗鏘集 選賢能(1982年10月3日):
//本港在3月份已舉行新界區議會選舉,這次市區區議會選舉,是將全港九市區的10個民政區,依人口分佈詳細劃分為76個選區,每區選民投票選一位代表出席所屬民政區的區議會,平均每位當選區議員都代表區內約5萬名市民發言,他們誕生是逐步實現1981年1月《香港地方行政白皮書》的理想。

港督尤德爵士曾清楚解釋:雖然主要計劃必須由中央政府策劃統籌,但若得地方人士真知灼見,就更能符合各區居民需要和期望。//

馬嶽(2012)《香港80年代民主運動口述歷史》:
//[馮檢基]:去了英國唸,當時有很大感受,我們作為寄人籬下的海外生,一到選舉期間,看到人們宣傳、拉票、家訪、敲你的門…無權投票…但他一樣來找你…然後,政府發表[地方行政]綠皮書,成立區議會,我便寫信回來給一些壓力團體的領袖,和我之前在SOCO(社區組織協會)負責深水涉元洲邨的街坊居民朋友。我說,如果區議會有選舉,一定要參選,因為英國的經驗與感受令我覺得:嘩!原來選舉能改變一切,整個社會全都改變…

我起初是希望由街坊參選的,所以我回來說服不了壓力團體,就用在英國看到的選舉方法,支持兩位街坊參選。一位是元洲邨的主席,另位是大坑東邨的主席,終於兩個都大勝而回,因為通常對手都是街坊派,競選方式很老套…//

全文 goo.gl/pAsjq6

#區議會 #地方行政 #麥理浩 #尤德 #壓力團體 #徐劍凌 #黃賜群 #社區組織協會 #教育行動組 #元洲邨 #大坑東邨 #公屋評議會 #居民領袖 #選舉工程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學生統戰憶舊 #香港前途談判 #IG同步

曾幾何時,香港各大專學生組織是中共統戰重要對象之一,幾代大專學生會嚮應過火紅年代「認祖」熱潮,又在1980年代前途談判期間以民族立場反對維持英治現狀。

當年中大和理工學生曾拉隊到機場抗議英首相用不平等條約做談判籌碼,到黨國提倡「港人治港」做談判策略時,中大港大學生則率先支持,中共領導人更親筆回覆學生「民主」訴求。雙方友好關係,至六四屠殺後才正式改變。

有關大專學生與舊生在香港前途談判期間身影,可參考前途談判大事年表,搜尋「學生」、「中大畢業生」即見概略。
bit.ly/3aUUvhL

-----------------
圖:1983年6月13日《大公報》。話說中英第二階段談判前夕,李鵬飛、李柱銘等才俊曾組團訪京會見中共中央書記習仲勳,表示盼延長過渡期,維持英治至中港制度接近才收回主權,又公開說擔心「港人治港」難以實行。中大學生會隨即發表大篇聲明,反駁李鵬飛才俊團見解,平衡統戰雜音。到7月初,港大學生會亦發表類似「港人意見」。

[延伸閱讀]
火紅年代認祖掠影
bit.ly/3f6oF17

機場抗議英首相事件
bit.ly/3uzk9jQ

基本法埋尾,學生追討民主回歸承諾
goo.gl/qYmxR6

#中大學生會 #港大學生會 #理工學生會 #浸會學生會 #中大畢業生 #新香港學會 #學聯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新華社 #民族回歸 #民主回歸 #港人治港 #維持英治 #民主自治 #趙紫陽 #戴卓爾夫人 #周慶鑽 #羅永生 #陳景祥 #麥鴻輝 #羅沃啟 #黃洪 #吳仲生 #翁振輝 #余國寶 #張家敏 #梁漢柱 #廖振華 #葉建源 #馮煒光 #李紹基 #戴耀廷 #吳蔚奇 #張賢登 #郭家麒 #黃仲棋 #陶君行 #蔡耀昌 #林耀強 #基本法 #六四屠殺 #民意牌 #港人意見 #才俊團 #李鵬飛 #李柱銘 #習仲勳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輸打贏要 #蠶食民權 #殖民政治產業史
政風吹動,有眼利網友重掘舊貼:記昔日當局如何改換選舉制度打擊民主派大黨,影響政治產業生態。

鏗鏘集:非常民主(1997年12月14日):
//1991年選舉採用「雙議席雙票制」,民主派在大部分選區囊括兩個議席,被批評具聯票效應,對政治明星眾多的民主派有利。

蔡子強:「為消除聯票效應,當時折衷採用『單議席單票制』,以為可減少民主派席位,但1995年選舉中,民主派仍得壓倒性勝利。」

「單議席單票制」是勝者囊括的制度。1995年選舉,民主黨只用四成票數就取得六成議席:民建聯得一成半票數卻只得一成議席。當時文匯報社論批評「單議席單票制」是港督彭定康為民主黨度身訂造,目的製造一黨獨大,「單議席單票制」從此被否定。

1998年,60個立法會議席,只佔1/3地區直選議席採用體現均衡參與的比例代表制,得票不足兩成仍可當選。

蔡子強:「香港悲劇是七年轉三次選舉制度,每次都因某些人如民主派取得太多議席,所以要改,令保守派或親中陣營可取得更多議席。這次轉『比例代表制』對香港政治生態產生影響深遠,但整個過程中沒有討論。」//

全文 bit.ly/3kB0dZg

#後九七香港 #立法局選舉 #政黨生存戰 #雙議席雙票制 #單議席單票制 #均衡參與 #比例代表制 #最大餘額法 #黑爾基數 #浪費選票 #泛民碎片化 #蔡子強 #程介南 #彭定康 #民主黨 #民建聯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超區寸土誕生祭
網友加速回帶:2010年民主派大黨成功爭取超級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席寸土,學者肯定階段成果;親共陣營與部份溫和泛民支持者抵制當年激進派系變相公投對決行動。

//林瑞麟(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有40多萬本是泛民的選民,這次他們也不出來支持你們,所以埋頭在沙堆,不表示你們有道理。」//

此後憲政民主自治議程繼續被拖延玩忽,赤化溫水逐漸沸騰,局勢一發不可收拾,超區寸土更傳將成歷史。

相關貼文連結,參 bit.ly/3ro4sdi

#民主小龍鳳 #一國兩制 #港人治港 #基本法 #政制改革 #功能組別 #終極普選聯盟 #中聯辦 #何俊仁 #劉慧卿 #張文光 #司徒華 #陳健民 #林瑞麟 #五區補選 #五區總辭 #五區公投 #變相公投 #廢除功能組別 #公民黨 #社民連 #民主黨 #真普選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繼續加速回帶
全國人大前常委、立法會前主席 #范徐麗泰 日前受訪說,一國兩制中「兩制」指經濟制度而非政治制度。

范徐麗泰(1984):
//…值此香港的政制可能會有所改變之際,香港人應該對世界各主要國家的政制有基本上的了解,來配合我們對香港社會運作的認識,以便日後能夠作出適合香港社會政制的建議…

眾所周知,我們最重要的目的,是保持現時大家所享有真正而不是紙上的自由…如果犧牲香港人的自由,則香港社會繁榮安定的目的,必難達到。//

當年香港前途談判尾聲,港府提出代議政制改革,公民教育、政治教育突然受各方重視。被英方賞識的新任議員范徐麗泰,在立法局3月辯論「羅保動議」時借機談教育,主張專上學院要設立「政制比較」科推動參政意識,讓青年人選擇適當制度,又強調若無自由,香港繁榮亦將變成泡影。

全文 bit.ly/2Jem8al

#前途談判尾聲 #羅保動議 #代議政制白皮書 #教育署 #公民教育指引 #公民教育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民主小龍鳳系列 #兄弟爬山自古已有
困厄原是反省良機。點解香港變成咁?三言兩語未必講得清,但總可從歷史看到端倪。民主倒車年代,我們整理了一系列貼文,回顧英國撤出香港過渡期,港人如何初嚐「無痛民主」,又在「同路人」棄權下否決全面直選機會之事蹟。

話說六四後基本法封盤,規定特區首屆立法會功能組別與選舉團佔2/3多數,直選僅限20席,令最起碼民主化政改都寸步難行,普羅大眾被迫接受小圈子最少維持到2007年,民主派一籌莫展。

就在英方撤退最後階段,末代港督彭定康帶來變局。彭督在英方既有戰略下施政治手腕與中方周旋,設法在基本法框架中擴大「民主成份」,增加功能組別選民人數至近乎全民參與。

末代港督彭定康(1997) 第1集:
//彭定康:「我要在聯合聲明及基本法中找出迴旋餘地,為民主播種。我認為有很多方法,可擴大立法局的民主架構,而不會觸及中方的要害。」

彭定康方案並無增加直選議席,卻企圖增加間接選舉議席,最戲劇化是幾乎所有在職成年人均有權在功能組別中投票。香港人都很愕然,國際傳媒都給弄糊塗了,民主派人士則欣喜不已。

李柱銘(民主黨主席):「因為那些主意真是超乎理想,那是我們從來沒想到的,例如新的九個功能組別,民主空間一下子擴大,差不多等如民主選舉。」

記者:「你公開的立場是:我們需要30個直選議席,但私下立場是:我們所得已超乎理想。」

李柱銘:「是的,我想…昨晚在漫長的會議結束後,一些人真舉杯慶祝,以前我們從沒慶祝過甚麼。」

記者:「你怎能私下大事慶祝,卻又公開聲言應該得到更多?」

李柱銘:「這倒不難…只要在公開場合將臉拉長。」//

結果彭督政改引來中方高調批評,明言要將九七銜接的立法機關「直通車」推倒,本地工商界亦群起反政改。當時民選票后劉慧卿,則以強硬姿態譴責中英賣港扭曲民意,逕自推私人草案爭取九五實行「真普選」,但議會內暗湧不絕…

相關內容見 bit.ly/3eu4ZHf

#聯合聲明 #基本法封盤 #政治殘局 #新九組 #政制改革 #彭定康 #劉慧卿 #李柱銘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彭定康 #英廷敗部復活戰
英治香港最後時期,末代港督彭定康政改,激起本地政壇千重浪,甚至「激嬲共產黨」,一切源於六四後港府與英方困境。

當年港府為回應港人逃生潮推出居英權計劃,但僅為五萬多家庭預備後路,措施成效未彰;為唱好前景推動新機場工程,則淪為中共突破圍堵籌碼,令英首相馬卓安被迫與李鵬總理握手,成為天安門屠殺後首位訪京西方領袖,連英媒都批評港府「叩頭」。

為挽回威信,英廷決定撓過外交官系統,任命政壇老手保守黨魁帕騰(後譯彭定康)到港收拾殘局,在基本法夾縫炮製最後民主,展開敗部復活戰。

彭定康口述,《說吧,香港》(1999)259–260:
//我考慮的是一個關鍵的問題是:《聯合聲明》要如實地執行,而不是將它重新詮釋才實行…你說的是選舉,即人們走進投票站公正地投票,還是秘密地安排一切?雖然《基本法》嘗試反映《聯合聲明》的精神,它畢竟是一份中國的文件,它與《聯合聲明》的矛盾,應由中方處理…

雖然有相反的論據,但是我不相信如果我能較留心中國的忌諱之處,那麼推行選舉改革或其他改革就較容易…很多人以為在與中國打交道時,堅持原則是錯的。我不敢苟同…

我關注的是我們能有的真正的選擇。我已經說過無數次,我們並非在與中國爭辯和平平靜靜地生活之間進行選擇。如果我們有幸能避過與中國的爭辯,那麼,我們將要面對的是:與香港一切正義的代表、國際輿論,以及毫無疑問地,與西敏寺的反對黨爭辯…

在1997年前就推行中國在主權移交後以為合適的政策,我認為這樣給「銜接」下定義是頗不尋常的。所謂銜接不是指中國調節自己的政策,以符合香港在九七以前這些年來的發展嗎?//

全文 bit.ly/2OJ6DdH

#聯合聲明 #基本法 #對華政策 #衛奕信 #馬卓安 #李鵬 #帕騰 #李柱銘 #港同盟 #錢其琛 #韓達德 #政制改革 #三違反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Medium精選
重溫紅遍網絡截圖,時任灣仔警區指揮官、九七後升做警隊一哥的 #李明逵 1992年接受BBC訪問片段。

末代港督彭定康(1997) 第1集:
//彭定康到港兩個月後,發表政治生涯最重要的演說。演說前六天,他照例應香港新華社邀請,出席中國國慶酒會。

外面有示威,幾乎年年如是。香港人有權自由集會,這些示威遊行無日無之。雖然吵耳,但很少出現暴力。對李明逵來說,這是例行任務,他跟其他同僚一樣擔心在中國主權下的未來。

梁國雄:「化悲憤為力量!」
古思堯:「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

李明逵(助理警務處長):「我們可能要違背自己意願,執行我們不想執行的任務。以控制人群為例,現在我們只須維持法紀及秩序,但九七後或會使用不必要武力。換句話說,我們害怕被逼做違願事情。」

警方害怕在中國政權下,他們將被逼做違反人權事情。在1992年受訪時,李明逵立場鮮明。

李明逵:「我是本地訓練出來的警官,當然要站起來說不。(你會違抗命令?)如果被逼做不道德或錯誤事情,我會抗命。我會留下來直至最後一分鐘,因為這是我家,我生於斯長於斯,是香港把我教育成材的,我要留下來服務港人。」//

全文 bit.ly/2OJ6DdH

#末代港督彭定康 #彭定康 #九七大限 #新華社 #國慶酒會 #梁國雄 #古思堯 #四五行動 #違反人權 #抗命
#IG精選 #陳奕迅
「上下千年一夢長,古今如一龍鳳凰,黑眼黑髮真善良…先人是炎黃,子孫血一樣。」

查實香港藝人歌手巨星,自古已有北上唱黨國主旋律民族紅歌,又曾唱CCTV抗疫歌 #雄心飛揚(2003)、 #基本法禮讚(2000)、北京奧運會獻禮片主題曲 #站起來(2008)、港府維穩運動 #家是香港 主題曲 #同舟之情(2013)等。政治娛樂工程,一直是經濟開放中港融合共生產品。

延伸閱讀:
人民幣力量圖鑑—港澳台諸星入華拜年賬
bit.ly/3dtScUz

圖:2010年央視春晚,香港歌手陳奕迅與黨國官方器重的歌手譚晶合唱台灣音樂人小蟲作品《龍文》,歌曲被用來標榜民族情懷。

#容祖兒 #陳偉霆 #新疆 #強迫勞動 #血棉花 #政治娛樂工程 #張學友 #謝霆鋒 #李克勤 #成龍 #譚晶 #小蟲 #陳詠謙 #郭偉亮 #林鄭月娥 #蘇錦樑 #民建聯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張國榮 #逃亡憶舊 #低調營救
話說六四屠殺激起港人恐慌與義憤,甚至烙印流行文化中。

1990年7月中,暑期商業片《倩女幽魂II人間道》,就在古裝奇幻故事加插不少時局隱喻。善良主角寧采臣(張國榮飾)無辜入獄,始發現官府腐敗、人間險惡。同囚老伯隱世高人諸葛臥龍(谷峰飾)愛惜大好青年,不惜冒險放生,著其用「地下通道」出走,正呼應當年秘密營救北京學生的行動。

//寧采臣:「老伯,人家說午時斬首,怎會三更半夜行刑呢?」
諸葛臥龍:「一定是高官子弟犯罪找替死鬼,三更半夜隨便斬誰都沒人知。」
寧采臣:「世間真是沒公理?原來做好人沒有好報的…老伯,你這麼好學問,幸虧只找我做替死鬼。」
諸葛臥龍:「你這種人世上少有,我好久沒放生了,這裡有地下通道,你到外面可以重頭來過。」
寧采臣:「何必給假希望我呢?如果可直通外面,你早就出去了。」
諸葛臥龍:「我在這裡寫書,沒有人來煩我…你不用擔心我安危。」
寧采臣:「兩人少了一個,怎麼過得這關呢?」
諸葛臥龍:「我就說前兩天,被獄卒抓去做替死鬼,他們就不敢查了,放心走吧!」//

無獨有偶,其後一週開畫的《省港旗兵第四集地下通道》,更直接用坊間所聞「黃雀行動」做題材,描寫犯罪集團亡命之徒化身救人義士,一度引來京官不滿。

有份救人的知情者說,《省港旗兵》最失實是無法交待港府有低調默許民運份子過境。當年海外民運領袖也表示,逃亡過程曾屢次被認出,不過多數人假裝不見,甚或暗中協助。

延伸閱讀:
後六四香港:《倩女幽魂》諷愚忠救國
bit.ly/2WSBVge

黃愛玲:從電影《省港旗兵4》看六四事件秘密救援
bit.ly/3fHBDWz

#八九民運 #六四 #六四屠殺 #黃雀行動 #香港電影 #徐克 #程小東 #谷峰 #倩女幽魂 #人間道 #省港旗兵 #地下通道 #吾爾開希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點解香港變成咁?點解成日要拗 #民主成份?根據解密文件,一切早在 #前途談判 已有伏筆。

話說中英談判香港前途,未來政制問題一直僵持不下。踏入1984年9月,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所定死線為英方帶來極大壓力。為趕及達成協議,免中共再生變卦,英外相賀維提議英廷讓步。

9月6日,賀維致港府電報稱,民選立法機關是自治之本,也是協議底線,英方須極力爭取以向國會及大眾交待,安撫不安的港人。同日,賀維致首相府文件提議接受中方主張特首由選舉「或協商」產生,以換取中方同意立法機關由選舉程序產生,行政向立法負責。

9月11日,英代表團長電報稱,中國外交部長說經仔細考慮,中方接受英方讓步條件,在附件一訂明立法機關以選舉產生,行政向立法負責。

到9月26日,中英談判代表簽署協議草案。港府同時刊印白皮書邀港人發表意見,同時強調內容不容修改。附件一寫明,立法機關由[各類型]選舉(elections)產生,成功引入木馬,為各種「疑似民主」混合選舉制度埋下伏筆:

//…The legislature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hall be constituted by elections. The executive authorities shall abide by the law and shall be accountable to the legislature…//

當時香港精英領袖齊齊讚好,後來獲邀上京見證中英元首正式簽署聯合聲明的教協會長司徒華還說,協議回應了民間團體訴求,頗為進步民主,是三權分立、高度自治重要保證。

全文 bit.ly/3wFGkG7

#香港政制 #解密文件 #鄧小平 #中英協議 #聯合聲明 #伊文思 #周南 #elections #自治底線 #特首選舉 #立法會選舉 #中國式選舉 #循序漸進 #賀維 #高度自治 #三權分立 #行政向立法負責 #司徒華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
上世代進步社運前輩、壓力團體 #社區組織協會 創辦人 #馮可立 辭世。

1984年前途談判期間,他曾與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 主席 #陳立橋 醫生、市政局議員 #馮檢基#李植悅、學聯 #馮煒光、匯點 #馬國明、公義促進會 #杜學魁 組團訪英遊說加速香港民主化,獲英外次雷斯及前首相希思接見。該團另又向新華社遞建議書,同意中共接收,爭取港人民主治港。

主權移交後,他仍有隨學生上街,不滿政府較英治時倒退,且拖延民主自治承諾。

鏗鏘集 流金歲月4(1997年7月28日):
//馮可立1974年畢業後便當社工,曾經帶居民到英國請願,安排英國議員到港視察向政府施壓,1978年他惹上官非:「油麻地避風塘很多艇已很破爛,我們希望政府可盡快安置艇戶,搞了些請願。」

馮可立和六十多名艇戶被控在旅遊巴上非法集會:「我們律師問法官,如果四個法官一起駕車去吃午餐,是否構成非法集會,法官答是。我們找很多立法局市政局議員求助,亦寄信到海外組織甚至給教宗,提出香港有這樣法例。」

輿論壓力下,政府終在1980年修訂公安條例,三十人以下公眾集會毋須預先知會警方。

馮可立:「當時香港有很多問題,但你努力做了很多事,政府也改善很多,『香港是我家』其實是享受以前鬥爭成果。」//

鏗鏘集 許我一個未來(2007年10月7日):
//人人稱他「立叔」的馮可立,他領導的社區組織協會,是香港最早為弱勢社群爭取權益團體。1980年代,香港前途談判期間,馮可立參與籌組論政團體匯點,支持民主回歸。

上月初,數千社工集體請假遊行抗議政府一筆過撥款政策,馮可立也跟一班學生參加集會。

馮可立(中大社工系副教授):「因為政治制度不夠健全,所以才要上街示威。三十多年來,民生問題曾經改善過,當人民怨憤得到政府尊重,就比較容易解決。但現在政府不尊重民意。」

主權移交十年,立法會直選議席增至30席,但馮可立說這與《基本法》內承諾最終可普選行政長官及全體立法會議員,仍有很大距離。

馮可立:「現在所謂社會共識是可以拖延多久就拖延多久。將來選舉行政長官時,我們當然要照顧中央意願,但怎樣取得平衡,政府應在原則問題上演繹一下。」//

延伸閱讀:壓力團體與自主幻象
bit.ly/2wWnFbH

#戰後嬰兒潮 #和理非史前史 #反貪污運動 #油麻地艇戶 #公安條例 #非法集會 #共識政治 #行政吸納 #匯點 #民主回歸 #香港歷史 #香港前途考古 #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