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nCoV疫情实时播报🅥
43.5K subscribers
485 photos
135 videos
40 files
21.9K links
2019-nCoV 相关资讯实时播报

投稿请将消息发给 @nfnf2046bot (请提供可信链接)

点击常用标签即可查看相关消息:
#疫情通报 #疫情动态 #应急处置 #防控政策 #人间百态 #紧急寻人 #实用工具 #科普辟谣 #疫苗研发 #世卫消息
全部标签列表可查看:https://t.me/nCoV2019/6665

RSS订阅 https://rsshub.app/telegram/channel/nCov2019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始链接。转载文章侵权请联系删除。
Download Telegram
#疫情动态 #媒体评论 #陕西 #Shaanxi #观点与评论 #Opinion

【唐驳虎:#西安 出现最匪夷所思的病毒传播】
文/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唐驳虎

核心提要:

1.本轮西安疫情的两条传播链:第一组是入境航班感染,以及隔离酒店工作人员或因防护服破损被感染,但这组本土传播链只感染了2人;复杂的是另一组本地大疫情。根据这轮西安、东莞最初几例本土病例的基因测序结果,属于同一传播链,疫情感染来源初步判定为12月4日PK854航班输入,但是各传播链间缺少明确关联性。

2.有人却造谣称西安3个病例为情人关系,造成病毒在本地传播,但隔离酒店工作人员感染是郊区孤立、封闭的感染,3人并无交集。东莞方面的流调,把较为明确的线索指向了西安机场。

3.和7月份出现疫情的南京机场不一样,西安机场已经实现了国内和国际的区域隔离。但西安机场T3航站楼是国内唯一一个应用置换下送风技术的民用机场航站楼,也就是这个下送风回风结构,可能造成了西安机场出现最匪夷所思的病毒传播。

4.西安长安大学、东莞大朗最初出现的病例,应该就是在西安机场使用洗手间时,被空气管道送来的微量病毒传染。近期西安每天仍检出数十例新增,25号更是单日增加了155例。面对传染力极强的Delta毒株,相对于反应迅速的东莞,西安的防疫决策显然慢了。

正文:👇
凤凰网
#媒体评论 #陕西 #Shaanxi #观点与评论 #Opinion

【临产孕妇网上求助遭质疑,反映困境不是给 #西安 防疫添乱】
文 | 令狐卿

12月29日,怀孕9个月接近预产期的一位河南孕妇,在微博上讲述自己滞留西安的困境,一方面滞留的压力大,另一方面离开西安返回老家洛阳的诉求无法落实,卡在疫情封城的处境中左右为难。目前为止,还没有社区或防疫部门出面回应,孕妇的说法有待核实,如果情况属实,那么她的诉求需要认真对待。

按照该名孕妇的说法,她将情况反映到街道,街道表示离陕证明没法开,因为负不起这个责任。她好不容易打通12345,得到的答复是无法离陕。就是说,根据孕妇自己探听的消息,满足她的离陕请求有很大难度。尤其是西安目前正在利用“城市静下来”的时机,摸清传播链,抗疫处在关键阶段,开口子有点难。

从媒体报道的新闻看,该名外地孕妇在西安滞留的经济压力大,说身上只有几百块钱。按照孕产妇分娩的一般操作,都是预先在定点医院挂号,若临盆再去一个陌生医院,按照程序来说也是一个大难题。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在不离陕的前提下,收留该名孕妇,可能要打破常规,在经济上有所扶持也是一个考虑。

换句话说,外地孕妇滞留执行严格防疫规定的城市,在充分考虑配合防疫措施的情况下,能否建立一个面对特殊就医人群的通道,让这些急需医疗帮助的人的诉求能充分被听到,尽可能地满足,理应成为完善防疫部署的内容之一。在此前一些城市的抗疫经验中,有过这方面的不少经验,可以借鉴。

在这名洛阳孕妇发出求援声音之前,西安有一名学生于26日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过发烧就医难的经历。该名学生发高烧到39度,反映到社区后让他打120,但120很难打通。因为执行封禁,他无法使用滴滴。最后是熟人从外面打车接他到医院,但跑了6家医院都被拒诊,不接受发烧病人。一直跑到第七家医院,才侥幸得以入院治疗。

他将这次经历写下来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提出的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西安的医院不接收发烧病人?当然,他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样需要有关部门核查事实,但他的困难遭遇引发外界对西安防疫的不解,也是事实。

洛阳孕妇与本地学生就医难,从防疫规定的角度也许好理解,比如防疫局面严峻,确保病毒不外溢,必须执行严厉的城际隔离政策。药房禁售退烧药以防止有疑似新冠症状的延误时机,医院不接收发烧病人是为了防止挤兑医疗资源等等。从这两个例子看,起码是防疫政策的知晓率有待提高,知晓才能让居民协作。

孕妇与学生在发现自身难堪遭遇后,第一时间打公共求助电话,但打不通,这个情况可能反证出他们这类特殊的就医需求,既然特殊,最好能利用某种分流机制,将这类就医诉求区别开来,进行专门的处理。从新闻看,西安最近也有孕产妇求助得到帮助,顺利分娩的新闻,可见医疗资源是有,就是需要充分衔接。

如果真像那位学生所言,买不到退烧药,打不到120,一旦没有熟人帮助,就可能陷入死循环:执行防疫规定吧,就只能听天由命,心有不甘吧,又找不到公共救助。洛阳孕妇心急火燎地希望得到帮助,是不是离陕可以讨论,这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项,关键是怎么纾解她可能滞留产子的现实难题。

说句实话,即使她不离陕,仍旧在西安,也应该得到与她情况相称的医疗援助。这毕竟是个案,防疫是头等大事,可只要细化防疫政策,将特殊人群、特殊需求区分出来,甄别出来,等于在社区的防疫工作中增加这一条,也不是办不到的事。其他城市有过成功实践,证明对抗疫大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西安是一座千万人口级别的西部大都市,突如其来陷入疫情的挑战,紧急上马严格的隔离措施,为铺开有效的防疫措施创造条件,在此过程中“抓大放小”,先稳定防疫基本面再去全力扑灭疫情,这种做法是应该被理解的。与此同时,根据缓急和防疫节奏,将特殊就医需求、专门的隔离照顾办法落实好,也是防疫的基本内容。

尽管个案求助引起了很大的舆论反响,但就像人们在南京疫情时看到的那样,尽管防疫早期调动资源应对几百级甚至千万级人口大城市的疫情,有一个政策落实的痛苦时段,但一旦政策按需制订,并自下而上得到充分贯彻,可以很快掌控防疫局面的主动性。孕妇的求助微博下面,有一些不理性的声音,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孕妇的求助不是添乱,而是为精准防疫提供了参考。(狐度
#人间百态 #陕西 #Shaanxi #媒体评论 #观点与评论 #Opinion

#西安 “封城”一周 民生问题待解】
卷帘门拉开一个不到半米的缝隙,里面亮着灯,传来微弱的声音。黑夜里,门外几个人在等待。

这是12月27日的西安市民雁塔区一处城中村内,居民们守在一家偷偷开门的超市门口购买食物的场景。“如同进行‘黑市’交易一样,一次进去一个,然后把门一拉。”该村居民李原回忆道。

西安自12月23日0时起实施“封城”已满一周,市民从最初每户家庭每2天可指派1名家庭成员外出采购生活物资,到27日开始所有居民除参加核酸采样外,均不得出户,出行管制不断趋严。

并非所有人都像李原一样幸运,还能在城中村内的小超市内购买必需品,大量市民在社交媒体反映诸如线上买菜无人配送,菜价飞涨的问题。

12月28日晚,西安连夜动员,各区陆续开始为辖区封控居民免费发放蔬菜。目前已有雁塔区、曲江新区、新城区等区域的居民收到政府统一配送蔬菜。但截至29日晚,仍有大量西安市民还在为其他生活物资犯难。

与此同时,市民不得外出亦带来就医难题。西安市民陈威怀孕4个月的妻子在12月25日出现腹痛,但其所在的小区并没有医疗保障车辆,只能自行就医。“但现在根本得不到出门的批准。”他告诉财新。

此外,相比于西安市民面临的民生难题。部分刚刚在西安市结束2022年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可能面临着人生中第一次滞留异乡的窘境。有考生告诉财新,陕西本省其他地市的考生已经有人陆续返回,但仍有部分外省考生只能自费住西安市的旅店内,面临衣食方面各种困难。
“菜篮子”待保障

12月29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西安疫情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有病例外溢至省内和省外的情况。

这意味着,西安市在近期“解封”的可能性仍不大。这一天,李原家里还剩两包泡面,一颗半土豆,三瓶饮料,三根火腿肠和四个西红柿。其中,饮料、火腿和西红柿是27日晚上在超市买到的。等待时,有一个女生告诉他,自己两天只吃了一包泡面。

西安城于12月23日正式按下暂停键,但从12月22日开始,李原居住的城中村被纳入第二管控区。正居家隔离的李原收到这个消息时,发现外卖已经不能送达村里。他与防疫人员通话,对方建议他先自己下楼到城中村内的超市购买方便面。

李原曾在12345市民热线反映村内物资供应不足问题,但没有收到回音。12月24日,村内超市大米、鸡蛋已被抢购一空,货架上只剩下一桶豆油,和几盒泡面。到了12月26日,管控力度加强,村内所有的店铺都关闭,咸菜和饼也没有卖了。

李原不奢求菜,只希望有咸菜、面条、饼、泡面等能充饥的食物。他居住的地方没有冰箱,无法囤积大量蔬菜,没有刀具和油,只有一口在封城前紧急购买的小电锅。而村里还有不少租住的大学生,比起新鲜的肉和蔬菜,他们更需要成品或速食食物。

李原告诉财新,12月28日村里再次有新增确诊病例。在他眼中,“解封”遥遥无期,他“只担心(自己)还能撑多久”。

“好消息”在12月29日晚上5点左右传来,李原接到房东通知,联系上了可以买菜的地方。李原什么也没想,立刻转了钱过去。心里一块石头暂时落了地。晚上8点,李原拿到了“封城”以来最期待的一份蔬菜,这一天也是他的生日。

12月28日晚,西安全市总动员,组织准备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为封闭管理小区提供充足物资保障,各区纷纷公布政策,送菜上门。在此之前,西安市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线上下单购买蔬菜,或者依靠小区物业统一联系蔬菜供货商“拼团”采购。

西安市民赵鹏介绍,他所在的社区物业对并未统一帮助居民联系蔬菜货源,线上购物平台的蔬菜则很难抢到。“(起售)两到三分钟后,就显示配送人员满额。”在他看来,并非西安物资不足,目前最缺乏的是配送人员。信息不对称也放大了市民买菜难的问题,“听说有的社区超市菜都卖不掉,业主不知道怎么买菜。”

“现在社区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互助群,买菜群、买药群、看病群,大家都在自发的去做一些事情。”赵鹏介绍,政府动员统一配送后,群里已很少收到需求信息。

就医难题

疫情管控之下,西安全市超过1000万人口的日常就医保障也面临困难。

12月25日早晨,家住未央区三桥街道的陈威被怀孕四个月妻子因腹痛发出的呼喊声惊醒。他给物业打电话申请离开小区,送妻子前往医院检查。

“物业说他们没有权限,让我联系社区,社区又推给防疫管理处。”陈威从早上打电话到下午,只有一连串的“嘟嘟”声。幸好在止痛片的作用下,妻子的疼痛最终得到缓解。“小区并没有医疗保障车辆,只能自行就医,但现在根本得不到出门的批准。”

陈琳因患癌症此前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医,12月25日已经是她定期化疗和辅助治疗推迟的第五天。自从12月16日这家医院暂停门诊接诊工作后,陈琳每天最常做的就是给社区和医生打电话。

“半夜疼得睡不着,只能使劲咬被子,不能再拖下去了。”她告诉财新,此前政府“封城”公告里要保证黄码肿瘤患者的治疗,但现在即使未在封控区内的病人需求也没有得到解决。

另有一名碑林区的学生讲述了自己12月26日发烧后的经历。

“早上九点左右测温38.2°C,我立刻给社区与防疫中心打电话,希望能够联系医院就诊。”该学生称,自己先后前往了6家医院,但都以“发热门诊关闭”为由拒收。当天下午两点左右,他终于在西安市第三医院办理好了住院手续。

12月下旬起,西安多家医院陆续暂停接收转院人员和新患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大街主院区、大明宫院区)和西安市儿童医院分别于20日和23日暂停门、急诊接诊工作。25日起,西安市第一医院暂停门诊、急诊、发热门诊及对外核酸检测工作。

陕西省应对新冠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12月28日21时,西安市辖区内大部分三级医院的门诊、急诊和住院服务已对外开放,部分医院如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的发热门诊仍关闭。

封闭管理下,如何及时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西安12345市民热线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政府并没有针对外出就医的统一安排,需要先在医院预约,具体事宜还要咨询社区。

目前,西安部分医院正在分批次复诊。如西安市第三医院规定医院门诊严格执行非急诊全预约的就诊模式,按照预约时间提前30分钟抵达。住院患者及陪人须持本医院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办理住院手续;西安市红会医院设有新冠肺炎发热门诊与普通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就诊患者均需在医院进行核酸检测,期间实行闭环管理。

一位莲湖区的感冒患者说,现在如果前往医院,必须提前预约,由街道办安排专车接送,所有门诊患者及陪同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而雁塔区一社区工作人员称,之前尚未接到部署医疗保障车的通知,如果有看病需求需在就诊前一天早上联系社区,等待后续安排。

部分外地考研学生仍滞留

“封城”不仅令西安市民面临生活上的窘境,也给另一批外地年轻人制造了计划外的困境。

12月29日,2022年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束后的第二天,仍有大量外地考生滞留西安。

27日傍晚,准备回家的广州考生关关到达西安南站,却被拦在进站口。关关告诉财新,当时能够买到从西安到郑州的车票,他打算从郑州中转回家,“但工作人员告诉我不能走。”

匆匆忙忙打车到几公里外的西安火车站,关关发现火车站已经聚集了许多学生。“本省内有些地方开了救护车把他们的学生接走了,但外省的就没办法走,不让走。”关关说。

和许多省外的考生一起,关关住进了附近的7天酒店,她回忆,当时有穿着防护服的人提醒他联系报考的考点。关关按要求联系了他所报考的西安音乐学院后,在28号由学校统一安排住进了西安新城区的旅馆。

“学校解决住的问题,吃的话就得自己掏钱。”关关表示,饮食由旅馆提供,一荤一素的快餐大约15元左右。

滞留在火车站的许多考生也被学校安排送往统一住所,但同一考点的程欣却因为社区不能放行而无法前往。

程欣介绍,其报考的是美术专业,只能到西北大学考点参加考试,她在12月10日就来到西安备考。12月27日,在结束了长达六个小时的素描、色彩考试后,程欣发现她已经无法离开西安。在得知已有考点老师去火车站接学生的情况下,程欣向社区询问是否可以离开,被告知小区严禁所有人员进出。

“一天100块,实在没有资金住下去了。”程欣说,由于所住的民宿没有做饭条件,“我就只能吃面包、火腿,昨天刚从邻居那买了几包阿宽红油面皮。”

同样还自费住在旅馆的苗苗则一直无法联系上她报考的西安美术学院。“社区封控后,必须要考点来接。”苗苗表示,12月28日下午,西安美术学院曾要求滞留考生填写信息,但截至29日下午仍没有任何回应,“我和几个同一考点的考生轮流打电话,但一直联系不上。”

在一个滞留西安外地考生微信群中流传的腾讯文档中登记了近百名尚无接受考点安排的外地考生,有考生由于不知情或社区管控无法前往考点统一安排的住处,也有考生表示考点并无相关安排。“现在就是想知道西安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出政策让外省滞留考生回家。”程欣说。(财新网
#人间百态 #陕西 #Shaanxi #媒体评论 #观点与评论 #Opinion

【这句“协调好了”可能误了别人一生】
文| 徐媛

近日,媒体报道,来自四川泸州的吴依,今年在咸阳考研时遭遇崩溃一幕。因为疫情,她在咸阳居住的小区被封。

考研前一天,她和同行的2名考生,被一辆120救护车送到隔离酒店,并被告知,第二天会送考卷上门。怎料,考研当天,吴依在酒店没有等来考卷,最终错过了这场对她至关重要的考试。

吴依毕业于西藏民族大学,该校位于陕西咸阳。今年考研,吴依选择母校作为考点,12月9日就赶到了咸阳。不料疫情袭来,所住的楼栋里出现确诊病例,吴依成为B类接触患者,行动受限。

在最初的混乱后,西藏民族大学通知吴依,已在学校设立隔离考点,可以正常考试。在被告知可以在隔离酒店考试时,吴依心中的石头终落了地,她兴奋地发朋友圈——(图1)

没想到,本以为十拿九稳的事情,最后关头出了岔子,可以想象,吴依等不来试卷时的焦灼和绝望。为了能顺利考试,她几乎做了普通人所能想到的应对之策。考研前一天,她多次联系了当地防疫指挥部,均被告知“送卷上门”。

西藏民族大学地处咸阳,管辖权这一特殊情况,她也跟防疫指挥部强调过,得到的回应是“协调好了”。

结果考试当天,没人给她送试卷,也没人主动联系她。她打电话问送考卷的人,对方回答是“没有接到安排”;她再问西藏民族大学的老师,得到的回答是“没有接到通知送考卷上门”。

……

全文:👇
狐度观察 @ 微信公众平台
#人间百态 #陕西 #Shaanxi #媒体评论 #观点与评论 #Opinion

【开屏深读 | #西安 一男子主动请求隔离未果后,一家6口全部确诊感染新冠】
采写:开屏新闻记者 陈有水
责编:胡巍

“我不想害大家。我不能下楼散播病毒。我就想有人来给我做核酸,把我接走!”西安男子孙辉(化名)连续多日请求相关部门收治自己,一直未果,他向所在小区单元楼业主群发出“宣言”。发热5天后,他无奈作出了下楼的决定,让防疫人员将自己“抓走”。

孙辉在西安市雁塔区科技二路光电园内的一家公司上班。2021年12月21日,西安新增的42例本土确诊病例中,包括一名在光电园活动的病例。

孙辉就是在21日出现了“发热、头痛、眼痛、咽痛、腹泻”等症状。22日凌晨2点,接到公司同事确诊的通知后,他收拾行李,准备被接走隔离。此时,家中还有其他三个大人,以及1岁和4岁的两个孩子。

但在接下来的5天,孙辉经历了一系列让他没想到的事情。

参照其他同事的情况,孙辉属于B类密接,应立即被带走隔离,但他却一直被作为C类(次)密接,家门贴封条,居家隔离。21日的混合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异常”;22日深夜的单独采样,核酸检测结果直到37小时后才出来,又显示为“阴性”。

为了保护家人,孙辉不断给雁塔区疫情防控指挥部、110、120、12345、街道办、社区等单位打电话,请求将自己带走隔离,但遭遇“踢皮球”。相关部门两次派出“上门”核酸检测人员,但都要求他“下楼”接受检测。他担心下楼导致病毒扩散,因而拒绝。其中一次,前来的检测人员还一度失联。

24日,孙辉症状严重,在他的“威胁”之下,疫情防控人员上门,将其家人全部带走隔离。当天晚上,孙辉接到妻子确诊的消息,情绪崩溃,认为“自己害了一家人”。

25日下午,他在向小区单元楼业主群解释之后,决定下楼上街,实施“自救”,并得到邻居和大量市民的同情,许多人打电话帮他求助。在这个下午的4点左右,孙辉终于被接到隔离酒店。

26日下午,孙辉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这晚10点,他被送入西安市胸科医院。

28日至30日,孙辉陆续接到消息,小舅子、儿子、岳母、女儿纷纷确诊。至此,一家6口全部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针对以上情况,2022年1月3日下午,开屏新闻记者致电杜城街道办金地社区核实情况,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只说相关情况都已上报雁塔区。记者随后数次拨打杜城街道办的三个电话号码,其中两个始终在通话中,还有一个无人接听。记者又数次拨打雁塔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电话,亦处于通话中。

以下是孙辉的口述:

……

全文:👇
开屏新闻)(archive.today)(开屏新闻精选 @ 腾讯新闻
2019-nCoV疫情实时播报🅥
#人间百态 #陕西 #Shaanxi #媒体评论 #观点与评论 #Opinion 【开屏深读 | #西安 一男子主动请求隔离未果后,一家6口全部确诊感染新冠】 采写:开屏新闻记者 陈有水 责编:胡巍 “我不想害大家。我不能下楼散播病毒。我就想有人来给我做核酸,把我接走!”西安男子孙辉(化名)连续多日请求相关部门收治自己,一直未果,他向所在小区单元楼业主群发出“宣言”。发热5天后,他无奈作出了下楼的决定,让防疫人员将自己“抓走”。 孙辉在西安市雁塔区科技二路光电园内的一家公司上班。2021年12月2…
#人间百态 #陕西 #Shaanxi #媒体评论 #观点与评论 #Opinion

#西安 “求”隔离病例已得到救治 此前一家6口全部确诊】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月芹

为了“求确诊”,2021年12月25日下午1点半,西安市雁塔区金地西沣一位住户孙辉(化名)在楼栋业主群里发出3段长长的致歉,并说出了自己从12月21日以来求救治的经过。

10个小时前的12月25日凌晨3点,孙辉的妻子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并被转移到西安胸科医院救治。

而从12月21日同事被确诊开始,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规定,孙辉应为B类密接,且其本人已出现发烧、头痛、腹泻、咽痛等症状,但孙辉被社区、雁塔区防疫部门要求居家隔离了6天,直到12月28日住院。

2022年1月4日,孙辉向经济观察网表示:现在自己已经得到救治,家人也都好。孙辉的邻居透露,其他业主当时看到孙辉消息也心急如焚,发动所有人给社区、防疫部门、12345、110、120等打电话。

从12月25日开始,金地西沣小区确诊楼栋被封控管理,工作人员上门做核酸,其他楼栋的居民每天下楼在单元门口做核酸。半个月来,小区住户已经做了十余次核酸检测。

1月4日上午9时左右,西安一码通“崩”了,前述孙辉的邻居在楼下等了许久,最后因为天气太冷又返回家中等待小程序恢复。到了下午1点,她才好不容易刷出一码通,成功完成了今日份的核酸检测。

1月4日上午11点和下午1点,经济观察网多次拨打小区所在街道办3个座机电话,其中两个无人接听,一个处于通话中。西安市雁塔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电话只显示:电话正忙或正在通话中。

我是B类还是C类密接?

2021年12月25日13:37,孙辉向单元业主群连连道歉。

据孙辉自述,其在高新区科技二路西安光电园上班,12月21号下午出现发烧、头痛、眼痛、腹泻、咽痛症状,并在自己家的小房间里自主隔离,晚上通过公司向防疫部门报告。

12月22日凌晨1点半,公司领导电话通知孙辉:公司已有1名同事确诊,让他赶紧收拾东西。凌晨2点,孙辉起床收拾好东西,把家里做了一遍消杀,等相关人员上门把自己带走隔离。

根据12月22日防疫部门的通报,截至12月21日,西安市高新区光电园已在全员核酸检测中筛查出15人核酸检测阳性,需紧急摸排12月16日以来在高新区西安光电园(科技二路77号)出入人员。

公开资料显示,雁塔区是西安的一个行政区。高新区指西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区所有土地都在雁塔区辖区内。孙辉住在高新区的几位同事22日接到通知,最迟23日就被接走隔离了。而孙辉在高新区光电园上班,家住雁塔区,最后一次上班是12月17日,符合“12月16日以来在高新区西安光电园(科技二路77号)出入人员”流调范围内。

12月22日早上,孙辉出现口鼻流血。与此同时,由于公司第一个确诊病例同事住在长安区,长安区疾控电话询问了孙辉的住址,表示孙辉应属于雁塔区,会将他的情况转达给雁塔区疾控部门,但孙辉等到下午没人联系他。孙辉主动联系物业、向社区报告,请求带走隔离,社区的回应是:先做核酸。

孙辉又向12345热线报备,“小区所在的电杜街道办一会说我是C类,一会说我是B类,让我跟家人一起居家隔离,让我等通知”。

令孙辉费解的是,为什么街道办、社区把自己认定为C类密接。和他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同事在高新区被认定为B类,一码通变成红码,并被带走隔离。而孙辉在雁塔区,则被认定为C类。

2021年5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将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座建筑、同一栋楼内与德尔塔疑似和确诊病例(A类)在一起的人员定义为密切接触者(B类),C类则为次密接,D类则为一般接触者。

12月23日上午,社区告诉孙辉其21日上午做的混采核酸检测有异常,同时,孙辉所在公司出现第二例确诊。

在自己已确认为同公司确诊病例密接、且已有发热、咽痛等症状的情况下,孙辉请求集中隔离,得到的回应是先等核酸,继续和家人居家隔离。此时距离孙辉第一次上报已经过去两天,街办、雁塔区防疫指挥部仍表示(和确诊病例)同一办公室不算是B类,而是C类;同一个中央空调也没关系,核酸混检异常也没关系;症状明显也没关系。

同公司其他没症状的同事都已经被隔离,而孙辉仍被雁塔区防疫部门告知:继续和家人居家隔离,等消息。

全家确诊

12月24日早上,孙辉拨打110报警,打12345投诉渎职,同时告诉街办:今天不带走我家人,我将结束居家,自行离开,“这才逼得雁塔防疫24日早上10点接走了我的家人”。

接走孙辉一家老小时,防疫部门给孙辉家人都做了采样,但没给孙辉采。从23日凌晨到25日下午,孙辉都没再被采过核酸。他联系社区,社区说他们做不了主,等雁塔疾控安排(核酸采样)。雁塔疾控部门说,这是归社区管。

到了24日下午1点多,12月22日的单采结果出来,此时距离采样已过去37个小时,核酸结果全阴性。9个小时后,应为光电园确诊病例次密接的孙辉妻子被告知确诊。

12月25日上午,社区和街办安排上门做核酸的工作人员“失联”,直到13:37分,孙辉情绪崩溃,在业主群里发出长文致歉并解释求助经过。

尽管彼时孙辉手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的阴性证明,但因为自身症状明显,一直强调自己不能下楼,否则会污染电梯、楼栋乃至整个小区。迫于无奈,孙辉在业主群里直呼:“我实在是没办法了,我们没害过一个人,我也不想害大家。希望大家能理解我。我有两个孩子,一个1岁,一个4岁,现在情况很危急,我整个肺部很疼。他们还让我等,我不想死,我死了我孩子怎么办。对不起大家了。”

12月25日上午,孙辉所在社区工作人员告诉他,您的情况街办已经给区指(雁塔区防疫指挥部)反映了无数次,“我觉得您还是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和孩子爱人沟通上,其他人能感受到您的感受?他们能体会您的心情?您现在就应该在家和爱人手机联系问问她今天身体情况咋样,孩子在酒店怎么样?”并询问孙辉现在身体状况如何,还有没有发烧。

孙辉只回答:我整个肺部很疼。

小区业主群策群力地给社区、街道办、110、12345和疫情防控指挥部打电话,“好消息”一个一个传来。

12月25日下午4点,疫情防控指挥部派车将孙辉接到隔离酒店。

12月26日下午4点,孙辉被告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听到这个消息,我反而很高兴,因为我终于可以不再居家隔离,可以被救治了”,业主群的邻居们纷纷“恭喜”孙辉。当晚10点多,孙辉被送到西安市胸科医院。

住进医院的第二天,孙辉的一码通还是绿码,直到28日才变成红码。

12月28日,孙辉的小舅子确诊,29日儿子确诊,30日下午丈母娘和一岁多的女儿确诊。 (经济观察报
#人间百态 #陕西 #Shaanxi #媒体评论 #观点与评论 #Opinion

【疫情下的 #西安 外来务工者】

新京报记者 | 吴采倩

实习生 | 丛之翔 汤赛坤

编辑 | 李彬彬

校对 | 赵琳

2022年1月5日,西安封闭式管理的第14天。

在未央区建筑工地的板房里,王志勇和工友们的饭桌上,终于添上了多日不见的蔬菜;十几公里外的出租房内,刘明和工友们不仅告别了方便面和冷馒头,还等到了期盼许久的工作机会。

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势,2021年12月23日,西安所有单位和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许多没有做饭条件,也没有囤粮意识的外地务工人员,一时间陷入吃饭难、无收入的困境。

而这个被按下“暂停键”的千万人口大城市,也在努力梳理、应对突然涌来的大量求助。民政局和公安部门持续对滞留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摸底排查,统计其中面临生活困难的具体人数。

1月5日,新京报记者致电西安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已经成立了工作专班,专门解决滞留人员问题。只要提供具体信息,会尽快救助被困人员。”

……

全文:👇
重案组37号 @ 微信公众平台
#疫情动态 #媒体评论 #河南 #Henan #观点与评论 #Opinion

【唐驳虎:单日新增确诊突然超过西安,河南怎么了? 】

文/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唐驳虎

核心提要

1.虽然西安新增本土病例数已快速下降,但1月5日河南突然报告64例,甚至超过了西安当日的新增数。

2.河南这轮疫情涉及6个地级市,呈多点散发和局部爆发态势,且已外溢至上海、浙江等地。禹州、郑州已在全市域内开展核酸检测,但目前疫情源头仍不清晰,多条疫情线之间流行病学关联不明。

3.近期国内疫情的迹象表明,隐秘传播越来越多。隐秘传播需要具备的要素有:核酸或抗体阳性,具有传染力且无症状。由此导致发现感染时机晚,病毒已随行程扩散;感染时机不明难以确定密接者;感染者可能只曾擦肩而过而无明显关系,以上种种原因叠加从而导致了疫情爆发。

4.当前疫情流调断点情况越来越多,还原完整的传播链难度大,实现持续动态清零,需要在社会层面花费更大功夫。

全文:👇
凤凰网 @ 微信公众平台
#人间百态 #陕西 #Shaanxi #媒体评论 #观点与评论 #Opinion

#西安一码通 和它的分包公司】
因为在本轮疫情中的两次较大范围“崩溃”,#西安#一码通”系统受到质疑。

2021年12月31日,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发布消息,12月30日至31日,工信部总工程师韩夏到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调研。在西安“一码通”工作专班,韩夏了解核酸采样系统应急处置措施,要求系统再优化,细节再完善,确保不出现拥塞宕机现象。

2022年1月5日凌晨,西安市委组织部发布消息,西安市委决定: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军同志因履职不力,停职检查。

谁制造了“一码通”?“一码通”系统为何多次出现拥堵甚至宕机?

“一码通”背后有谁?

谁制造了西安“一码通”?

按照西安市大数据局官网在2020年2月发的信息:当前,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经市联防联控指挥部批准,由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以下称西安电信)开发部署,西安市个人电子识别码(简称:“一码通”)正式上线试运行。

西安电信是整个项目的总集成商,而“一码通”里的众多子项目又分别交给了不同公司负责开发。

具体哪些公司参与?

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在2020年12月发布的信息显示,12月24日,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在市级政务数据中心召开疫情防控信息化暨西安“一码通”平台专项保障工作会议。市大数据中心,东软、阿里云、启明星辰、安恒等“一码通”平台信息化保障团队有关负责人参加工作讨论。

这些公司在其中又扮演哪些角色呢?

1月6日,有网友在上证e互动平台向东软集团提问:西安一码通是委托贵公司开发的吗?如果是的话,软件两次崩溃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东软集团回复称,西安一码通系统,涉及基础资源层、网络层、应用层多个专业厂商。西安东软作为应用层支撑厂家之一,参与开发建设。目前,经现场专家及技术人员排查分析,该故障与应用层无关。

公开资料显示,东软集团创立于1991年,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目前,东软在全球拥有近20000名员工,在中国建立了覆盖60多个城市的研发、销售及服务网络,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

此外,中国电信阳光采购网公示信息还提到,2020年3月,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西安市民一码通扫码设备框架采购项目询价结果公示,标包一和标包二的成交供应商均为西安兆天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7月,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一码通”应用采买短信服务项目中选人公示,阿里巴巴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中标。

有知情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阿里云是西安政务云的云服务商,“一码通”里很多验证信息需要回传至西安政务云去验证,“一码通”短信服务给阿里巴巴来做原本应该更顺畅,但这次短信服务似乎也出了一点问题。

天眼查App显示,西安兆天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1500万元,一般经营项目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设计、销售等。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分公司均是其客户。

启明星辰官网介绍,公司成立于1996年,由留美博士严望佳女士创建,是国内极具实力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安全产品、可信安全管理平台、安全服务与解决方案的综合提供商。

安恒信息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2007年,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网络信息安全领域,致力于成为一家具有优秀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单一来源采购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一码通”信息技术平台项目的多个子项目以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分包给数家公司。

2020年12月9日,西安电信对西安“一码通”信息技术平台项目单一来源进行采购公示。公告信息显示:“一码通”项目信息技术平台子项目供应商为西安东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单一来源采购原因是“用户指定”。 “一码通”项目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子项目供应商是中译语通科技(陕西)有限公司,单一来源采购原因为“用户指定”。 “一码通”项目码引擎子项目的供应商是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单一来源采购原因为“用户指定”。

一位运营商领域的知情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所谓“用户指定”方式就是客户指定要求用哪家供应商,这里是指西安市大数据局指定西安电信要求把具体的子项目分配给各家开发商。“之所以这样做,一般是因为这些开发商之前已为大数据局做特定的技术开发,考虑到‘一码通’项目上马后不同系统之间的对接,这本身没有什么,况且这个项目也进行过公示,公示期有人有异议可以提出来。西安电信这样做并不违规。”

诸多猜测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一码通”系统问题频出,系统背后又涉及基础资源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多家厂商,“一码通”项目的分包开发,也引发不少流言质疑。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汇总)2020年决算公开报告发现,在部门决算中项目绩效自评结果方面,“一码通”平台建设经费项目绩效自评综述是: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项目自评得分100分,项目全年预算数2538.22万元,执行数2538.22万元,完成预算数的100%。

有网友提及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创新一码通系统开发项目的采购结果公告,认为“一码通”项目被27万转给西安中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

对此,1月4日,西安中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该公司承建的是“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创新一码通”,与西安“一码通”分别为不同系统,二者之间并无关联。公司坚决支持并配合政府的各项防疫政策及措施,如有需要,愿意为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必要的大数据相关技术支持。

此外,2021年6月,中国电信官方微博转发人民邮电报文章《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一码通”服务平台保障专班》,其中提到自“一码通”平台开发以来,保障专班成员累计完成近40次平台升级。为确保系统运行更高效,他们将一张图片从1MB压缩到500KB,再从500KB优化到100KB。这样的工作看似简单,却蕴含着高技术含量,他们连续两天两夜守在电脑前,终于攻下难关。

对此,有网友提出,“一码通”宕机是因为使用图片传输二维码信息,而图片体积较大,会占用大量带宽。不过,这一说法被不少技术人员反驳,有技术人员对二维码接口数据进行分析,以此证明并非在服务器生成图片,也有技术人员指出,“做过实际项目开发的人都知道,没有人会用图片传输二维码,即使是再小白的开发也不会。”

对于“一码通”系统出现崩溃的原因,目前尚无较为细化的官方调查发布。

时间线:扩容后再现崩溃

这次“一码通”系统在疫情中的表现饱受质疑。

据央广网2021年12月20日报道,从12月20日起,西安市民上班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当日,作为出行必备的西安“一码通”却反复出现故障。在一些地铁口,市民因无法扫码进站排起长队。

当天下午,刘军曾表示:“近日,根据西安市疫情防控形势,各公共场所加大了扫码查验,同时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一码通’使用频率加大,对网络与平台造成较大压力。”刘军说,12月20日早7时40分左右,西安“一码通”用户访问量激增,每秒访问量达到以往峰值的10倍以上,造成网络拥塞,致使包括“一码通”在内的部分应用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彼时,刘军曾表态,将持续加强对平台的监控,“一码通”平台技术团队将24小时不间断驻场运维,加强网络及系统资源保障,确保“一码通”平台良好运行,并建议在全员核酸检测的特殊时期,为减轻系统压力,广大市民非必要不展码、亮码,在出现系统卡顿时,耐心等待,尽量避免反复刷新。

2021年12月30日至31日,工信部总工程师韩夏到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调研。在西安“一码通”工作专班,韩夏要求系统再优化,细节再完善,确保不出现拥塞宕机现象。

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官网显示,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商请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协调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于2021年12月29日紧急完成了西安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陕西电信和陕西移动之间100G的扩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网间流量激增带来的业务互访压力。12月30日,韩夏协调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两家集团公司对西安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再次扩容200G,大幅提升了移动-电信间的访问速率。12月31日凌晨1:00完成扩容工作后,陕西电信至移动间总带宽达到700G,目前电信、移动用户网间业务互访高效通畅。

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2022年1月4日,西安“一码通”系统再次被爆崩溃。据西部网报道,1月4日9时许,不少市民反映“西安一码通又崩溃了”,核酸检测无法进行。“西安一码通”热线工作人员称:“今天早上一码通确实出现问题了,正在紧急修复”。

上述知情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分析认为,4日再次宕机主要是西安提出“社会面清零”后,短时间用一码通的用户暴增导致网络瘫痪,“整个系统应该都有不少小问题,至于具体哪家企业责任,还需要调查组给出结论,企业自己出来说不客观。”

2022年1月5日,西安市委组织部发布消息,西安市委决定: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军同志因履职不力,停职检查。(澎湃新闻
#人间百态 #河南 #Henan #媒体评论 #观点与评论 #Opinion

【新冠核酸检测赚了几十亿的金域医学,因何栽了跟头? 】

文/ 信娜 阳尚吕

编/ 王小

2022年1月12日,河南许昌市公安局通报有人实施引起新冠肺炎传播或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被警方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这位涉案嫌疑人是金域医学全资子公司的区域负责人张某东。金域医学是A股一家400多亿市值的上市公司。截至当日收盘,金域医学跌逾5%,收报91元。

金域医学当日午间发布声明回应,有关郑州金域一员工涉嫌违法一事,金域医学正在调查具体情况。

1月12日下午,《财经·大健康》致电金域医学相关部门,其回应,相关信息正在梳理中。而他也是早上看到警方通报才得知此事。

一位检测领域的投资人士了解的情况是,警方通报后,河南省主管部门也曾与其他参与合作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有过沟通,除了提出要求,也提及继续保持合作。

从2019年新冠疫情初始,金域医学是最早参与新冠核酸检测的第三方实验室之一。财报数据显示,截至 2021年9月30日,公司累计检测量超1.7亿人份。海通证券估计,金域医学2020年新冠核酸检测业收入在23亿元以上,贡献净利润七亿元以上。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检测了上亿人、赚了几十亿元的公司,在最熟悉的领域要“翻车”。在得知此事件后,几位第三方医学实验室(ICL)负责人直呼,“没想到。”

……

全文:👇
财经大健康 @ 微信公众平台
#人间百态 #媒体评论 #上海 #Shanghai

【上海急诊告急,急在哪里】
作者 | 魏晞 李强 胡紫纯(实习生)

编辑 | 从玉华


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区的急诊科每天要涌进两三百名病人,有一天仅救护车就开来114辆,是往常的两倍多。这是仁济东院急诊科没经历过的时刻。最多时,门口排队入院的救护车就有6辆。

在浦东新区的这家三甲医院里,急诊科的固定床位早已满员,大厅睡满了病人。新病人到来,护士用记号笔在纸板上写一个数字,挂在输液架上,就新增一张临时床位。4月初,护士们花时间画出急诊床位图——化验室门口睡了72、80、90号病人,抢救室后走廊睡了76、70、97号病人。

4月21日那天,新来的病人拿到的号码是351号,但床位图已经没时间画了,由于新冠“阳性病人”的陆续出现,其他病人四处挪动,护士找病人也成了新难题。她们有时急得“大吼大叫”,在急诊室内外到处寻找。

30余名急诊科医生、165名护士,以及30余名从其他科室临时调来的医生,极力支撑着这个已经处于“超饱和状态”的急诊科。干完一天工作,医护有时苦恼,明天再来病人,应该怎么“塞”?更何况,病人们多数是“在家扛到没法再拖”,不得已才来医院,病情近乎危重,不能不救。



全文👉冰点周刊 @ 微信公众平台
#疫情动态 #云南 #Yunnan #媒体评论

【云南 #德宏 #瑞丽 城区有序复学复课】
云南瑞丽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外防疫情输入压力较大。近日,瑞丽市连续14天以上无新增社区病例,实现动态清零,在暂停线下课程一年多后,瑞丽城区稳步有序复学复课。(新华社 @ 微博

相关媒体评论:
2022-04-28 - 【瑞丽清零了!这座城,真的不容易】 - 半月谈 @ 微博
2019-nCoV疫情实时播报🅥
#人间百态 #上海 #Shanghai 【志愿者支援上海方舱后因曾阳性求职被拒:酒店也住不了,已在上海流浪近一个月】 周冬,一名上海方舱的志愿者。 6月1日离开方舱后,一直在上海流浪。“没有工作,没有住的地方,没人要我们。”6月1日零时,上海市宣布解封,结束方舱志愿者工作的他离开方舱。他像往常一样通过手机兼职群找工作,却处处碰壁,很多用工单位明确,“进过方舱的,阳过的不要。” 周冬发现,因为自己4月20日、21日核酸检测显示“阳性”,连酒店也不能住,对方要查看两个月的核酸记录。他向“12345市民服…
#人间百态 #媒体评论 #上海 #Shanghai

【上海方舱志愿者阳性康复后求职遭拒,是谁制造了用工歧视?】
济南时报6月28日报道,上海方舱志愿者周冬自6月1日离开方舱后,求职时遭遇歧视,招工单位明确要求,“进过方舱的,阳过的不要”。即使周冬目前已经是绿码,但每次应聘时被翻查前两个月核酸结果后,总是被拒。一个月来,周冬在上海流浪,希望将他派往方舱的公司给个工伤鉴定,缓解他的失业困难。

说起来,周冬是上海疫情期间的“逆行者”,在疫情严重的阶段,应聘某公司的岗位,被派到某大型方舱从事保洁工作,同时也辅助医护人员。因为当时方舱条件差,周冬很快被感染新冠病毒。即使被确诊阳性后,周冬仍未被收治,在方舱划出的简陋隔离区隔离,直到他终于核酸阴性。

因为周冬没有被隔离医院收治,他无法按照正常程序拿到解除隔离的证明,在疫情治疗程序上来说,他不幸地成为“黑户”,只能靠自己争取合法权益。在同派出公司费劲协调后,周冬的健康码才变绿。可即使有健康码绿码,有核酸阴性,周冬在接下来的应聘中,仍被一再歧视。

上海用工单位在招工时,列明对方舱志愿者和曾经阳性人员的歧视,这当然是不对的。新冠是一种疾病,招工歧视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对新冠的恐慌。新冠病人先是成为疾病的受害者,痊愈后又成为社会认知和招工政策的“受害者”,这样的双重伤害本不应该出现,更何况是对防疫有贡献的志愿者。

用工单位明确拒绝有新冠病史的工友,让这些本来可以凭勤劳吃饭的特殊群体陷入赤贫状态,让周冬这样的人被迫在上海流浪,仅仅谴责招工单位是容易的,却没抓住要害。用工单位之所以出台歧视性招工政策,认知问题其实并不是关键,关键原因是这些厂家商家也要保护自己,干脆就不要新冠病史的人。

对厂家商家来说,如果招聘了阳过的人员,万一复阳的话,那他们的生产线、车间乃至工厂都得停产防疫。这是复工复产的前提条件与前置政策,厂家商家没有可能拒不执行。如此一来,像周冬这样的新冠病人——哪怕在医学上已经痊愈的人——就成为复工复产的“隐患”,厂家商家不得不防患于未然。

对于上海这么大的城市,不是所有新冠病史的人都被拒绝复工,但相较于那些事业单位,企业工厂对复工复产的政策敏感更高,迫使它们必须采取更加严厉的员工筛查手段。与其在招工后出现可能的“复阳”案例拖累复工复产,不如从招工一开始就拒绝这些人进厂,这样的算计确实是歧视,却也相当理性。

所以说,当周冬遇到招工歧视时,只去谴责企业厂家的“无良”,并没有击中问题的核心。问题的核心是复工复产的政策为什么那么苛刻?为什么这么多的政策压力要由厂家商家自行承担?为了复工复产,厂家商家不得不执行歧视性招工,这不是厂家商家的本意,而是对政策后果及风险的规避。

要想让周冬这样的人享有非歧视性招聘环境,最好的办法不是向企业、厂家、商家这些用工单位施压,而是调整相关的政策,替企业分担一下用工风险。这中间的利害关系,是用不着太多思考就能看清的。企业实际上被政策驱赶到歧视的第一线,要想解决歧视问题只找企业算账是不够的。

从公卫常识来说,周冬这些人复阳的概率是极低的,复阳的传染性也极低。企业不可能不知道这些科学道理,问题是一旦有复阳员工,复工复产大概率就“泡汤”了,企业还要面临“主体责任”的问责压力。两害相权取其轻,企业情愿接受招工歧视的谴责,因为他们深知由“复阳”传导而来的压力更是吃不消。

在这样的情势下,周冬们、用工企业、决策者的强弱是一清二楚的,而要重估复工复产政策,消除对新冠工友的招工歧视,主动权掌握在政策制订者手里,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企业拒收周冬他们,是理性算计政策得失的结果,企业是不敢而不是不想录用周冬。到头来,这份歧视,真不能全赖企业。(狐度 @ 搜狐)(狐度观察 @ 微信公众平台
#人间百态 #媒体评论 #山东 #Shandong

【农民缘何毁菜?勿让“加码”伤农】
郭少雅

“因为菜卖不出去,大面积种植,又没有客商来收,我们采取了没有办法的办法,直接把它给毁掉了。”近日,一位山东曹县农民遭遇“芹菜卖难”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共鸣。视频中,农民低头看向已经犁平的土地,计算着有将近十万斤蔬菜就这样被毁掉的场景,看着令人心疼、也令人心酸。

初冬时节,本应是蔬菜紧俏、购销两旺的好时节。曹县蔬菜为何在地头就遭遇卖难?

据相关媒体报道,虽然并没有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区,但能够进入曹县韩集镇拉菜的货商却寥寥无几:凡是外地来拉菜的车,必须提前三天进行报备,而郑州和西北五省份等地的货车,即便提前报备也过不来;凡是本地货车拉菜外出,即便不经过疫情风险区,回乡后也要“居家隔离七天”。如此,曹县蔬菜的“出县”之路自然阻碍重重。

曹县蔬菜面临的窘境并非孤例。近期,多地都有蔬菜滞销的现象。在相关视频的评论区,不少地方的网友反映,自己家乡的蔬菜也正遭遇卖难,为了腾茬种小麦,一些农民只能忍痛将绿油油的蔬菜直接毁在地里。而来自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从10月底到11月初,蔬菜的地头价与市场价走势“背道而驰”,一些品类的蔬菜地头价从一元跌至几毛、甚至几分,而新发地市场的蔬菜价格周环比上涨了9.03%。调查报告列举的诸多原因中,“货车司机在检查站排队时间过长,核酸过期重采重排”位列其中。显然,疫情中的“交通梗阻”已经成为蔬菜滞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疫情时期,诸多不易。当前,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从整体来看,生鲜农产品的物流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具体到一时一地,“梗阻”是否可以尽量避免和减轻?日前发布的“二十条”疫情防控优化调整措施,就是在与病毒斗智斗勇中迭代升级出的最新版“疫情防控指南书”,为科学精准地做好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需要更加精准的落实。比如,一些地方出现的外地客商拉不了菜的情况,交通运输部已有明确规定,严禁以车籍地、户籍地为依据,或有涉疫地区行程为由限制货车通行。针对检查站排队时间过长的问题,交通运输部也明确了货车通行“即采即走即追”的要求。简单地说,货车前来运菜,司机只需采集了核酸样本即可继续前行,连核酸结果都不用等。更不能因为是“外地车”,就要区别对待、层层审批。

我们应当有更具有人情味和创造性的办法。11月19日河南省专门出台了十条措施助农卖菜,不仅严禁“层层加码”,多措并举帮助菜农对接销路,还创新了“一车一证一线路,有效期内车辆可以多次往返”的办法。可见,落实“二十条”绝不是简简单单地“开个会”“读一读”,而是深入把握、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据悉,曹县也正在结合本县情况,调整防疫措施,全力畅通交通大动脉和物流微循环,效果如何,值得期待。

我们应当有更大的责任感和担当。有人可能会说,疫情多变、病毒狡猾,基层治理力量有限,一辆外来的货车就可能带来一个安全隐患,到底是一家的菜卖出去重要,还是一县的疫情防控更重要?但是疫情防控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如何在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这里面关系着一连串具体的工作链条,环环考验着一地基层治理的精细度,更考验着基层工作者的作风。如果说,在疫情发生之初,这样的要求是对基层政府的一道“附加题”,那么在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积攒了足够多的斗争经验之后,这已经是一道“必答题”,是基层政府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回过头去看文章开头提到的视频,遭遇困境的菜农声音嘶哑哽咽,令人心酸。要知道,数以十万斤计的蔬菜毁在地里,就是农民一年的光景掉在了水里,就是农民的泪流在了心里。今年的就业压力大、外出务工难,回乡种地是不少农民重要的增收渠道。据调研,今年一些地方的蔬菜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农民在种菜方面的投入也增加了。疫情之下消费萎缩,本来就给蔬菜销售带来一定压力,更需要地方有关部门能多多帮一把。

当然,这绝不是说只要经济不顾防疫,更非意味着要“躺平”、当甩手掌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我们既要杜绝“一封了之”的做法,也要防范“一放了之”的倾向。任何执行上的不精准、不科学,最终都会由当地的老百姓为之埋单。

市民要吃菜,农民要收入,农时也不等人。我们要齐心协力、科学防疫、多措并举,给运送蔬菜的车辆多开“绿灯”、少添“梗阻”,让田间新鲜的蔬菜热气腾腾地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让每一位耕耘者都能勤有所得。一蔬一饭的相守之间,我们必定能穿越寒冬,春暖花开。(农民日报
#媒体评论 #全国 #CN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评论|核酸乱象不止,疫情永无宁日】
核酸检测结果,是我国决定疫情防控措施最直接、最基础、最关键的科学依据。疫情发生近三年以来,从亿万民众到各级政府和国家,都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牺牲,付出了无法估算的沉重代价。

客观地说,核酸检测为迅速阻断病毒传播,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尽早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目标,至今仍发挥着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一批“生逢其时”的第三方核酸检测公司应运而生。在为疫情防控提供检测支撑的同时,此起彼伏的核酸检测也乱象丛生。

2021年1月,济南华曦医学检验公司参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第二轮核酸检测,在31万余人的样本尚未检测完成的情况下,谎报样本检测结果,给邢台疫情防控造成重大损失。粗略梳理官宣通报,仅在今年被做实查处的核酸造假案件至少已涉及多个城市的十几起:

1月12日,河南许昌,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区域负责人“实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涉嫌刑事犯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4月22日,安徽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有的还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

5月5日,上海中科润达精准医学检验公司在黄浦区融创滨江壹号院小区,一天测出13个核酸“阳性”,而后的复检中13例“阳性”核酸全部阴性;

5月下旬,北京市连续查处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等三家核酸检测机构造假,三十多人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随后,9月27日河北石家庄和合医学检测实验室,对核酸检测出的阳性病例隐瞒不报,故意造成疫情传播被立案调查;11月10日昆明寰基医学检验所在采样过程中弄虚作假,造成该检验所出具虚假检测报告;11月13日,内蒙古赛斯基因公司,将部分群众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反馈为阳性;这,也还仅仅是核酸造假被官宣实锤的一部分。此外,山西朔州、陕西榆林等地也正在核查群众反映强烈的核酸检测乱象。

如此前赴后继的核酸检测公然造假,不仅增加疫情防控的阻力和难度,事实上也严重消减公众对核酸检测的公信力。

一份虚假的核酸检测报告,可能会引发疫情扩散,让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持续数月,甚至让一个区县甚至一个城市停摆;数以万计无辜群众因此被静默、被管控,生活工作遭遇重创。

核酸检测乱象社会公众反映强烈,已经到了非重典不能止乱的时候了!

*该文章现已被删除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存档
#媒体评论 #浙江 #Zhejiang

【“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 】
从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算来,已经过去了近三年时间。随着疫情防控时间拉长,不少人的心理承受和忍耐程度倍受考验,甚至正一点一点在流失。正如有的网友说:如果第一年是恐慌,带着一点窃喜,能在家好好歇会儿;第二年开始迷茫,盼着疫情快点结束;第三年则是有些抱怨,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

加之,近来有的地方借防疫之名“层层加码”,滥用权力、为难群众,导致防疫变了形、走了样,有的表面上不说封控实则就是在封控,漠视群众利益和民生诉求,随意打断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更有甚者置群众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伤了群众的心。甚至还有些人,借机发疫情财。相比疫情,这些现象刺痛人心。随之而来的无奈、厌倦甚至愤怒,都是可以理解的。

疫情防控是为了防住病毒,不是为了防住人;从来只有“人民至上”,没有所谓的“防疫至上”。不管采取什么样的防控措施,都应该是为了让社会能够早日回归正常,让生活尽快回到正轨。所有的选项,都是我们通往这个目标的“桥”和“船”,而不是简单地把人防住,不计成本盲动蛮干。

全文:👉浙江宣传 @ 微信公众平台
#人间百态 #辽宁 #Liaoning #媒体评论

【在监视居住中“悬着”的涉疫货车司机 |深度报道】

记者/ 张蕊
编辑/ 石爱华


时至四月,辽宁绥中进入春耕节气,贺宏国也到田里播下三亩玉米。再审没进展,监视居住之下,这几亩地的玉米或许是他未来一年唯一的收入。

贺宏国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2021年,他和大舅子韩东开始搭伙跑货车。2022年1月,一次长途货运后,两人因行程报备问题,最终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判决生效后,两人没有上诉,一直处于被监视居住的状态。没办法跑车的这一年,日子也过得拮据窘迫。

2023年1月8日,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变为“乙类乙管”。最高法等五门联合发布通知,对违反新冠疫情预防、控制措施和国境卫生检疫规定的行为,将不再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定罪处罚。

虽然韩东和贺宏国一审被判之后没有上诉,案件已处于结案状态。但政策的变化还是让两人燃起了希望。新政宣布之初,两人就以“法院认定事实有误,适用法律错误”为由,向绥中县法院提交了再审申请。此时,距离一审判决已经过去了63天。

3月28日,在第二次监视居住到期后,绥中县法院向贺宏国和韩东下发了第三份监视居住决定书。关于两人的再审申请,绥中县法院表示“仍在审查中,很快会有消息”。

全文:👉北青深一度 @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