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class
1.2K subscribers
3.61K photos
122 videos
111 files
3.07K links
大号云同步剪贴本,有趣的文章和书籍都会摘抄。提醒自己给词条打上tag
Download Telegram
从公开的信息渠道看,目前俄乌之间停战的前提落差过大,不存在短期内打成长期停战协议的可能。

美俄阿拉斯加会谈多半也不会有具体的结果。如果真的谈成了涉及乌克兰自身利益的协定——那么,泽连斯基,作为全球知名的喜剧演员,你能把以自己为主演的喜剧,表演到最后一刻吗?
👎6😁2
Forwarded from 小兔兔的奇幻冒险
🤡1
最近新闻中说川普政府打算用芯片法案来拨款资助 intel,颇有一种殊途同归之感,或者有更好的形容词和比喻。

我还记得,最早拜登时期的芯片法案,就计划用联邦拨款来资助 intel 。只是后来芯片法案的执行细则和推进,被两党政治和美国大选耽搁了。2025 年年中旧事重提,显得颇为好笑。
知乎大巴扎
为什么感觉我们农村自建房屋看起来比起欧美国家的显得丑陋? | 原文
建筑外观和内饰风格不是我擅长的领域,我就讲讲气候和材料吧。所谓欧洲人看不上的现代主义建筑,能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长期流行,那自然有它适应环境之处。

华东地区是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如果要修建斯特拉斯堡、科尔马那样木桁架风格建筑,那在这种气候环境下是非常难以维护的。就算修好,只需要几年的时候,外立面会因为刮风下雨而迅速老化,非常难看。所谓“无菌的”现代主义建筑,它能更好地适应季风气候的夏天。

在华东地区,用大面积玻璃、大面积平整瓷砖做建筑外立面,养护成本较低且观感较好。玻璃和表面光滑的烧制瓷砖,对水的浸润性高,在雨季中有一定自清洁能力,不容易积灰。高层不用瓷砖,可以用耐候性耐水性好的油漆保护墙面,也是一种高性价比的处理方法。如果实在是要追求木头的质感,可以用铝合金代替。因为实木不上涂上厚厚一层油漆,是很难在这种自然环境下长期保存的。

#知乎 #气候 #地理
感觉今年除了 Gemini 在稳步提高体验(矮个子长高)之外,其他几家主流 LLM 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瓶颈。
Deepseek 新 R1 体验不如旧 R1,逻辑经常打结;
Llama 4 直接成了笑话;
GPT-5 上线前营销有多高,上线后落地有多痛;
Meta 狠狠挖奥特曼的墙脚,但砸钱招人除了炒作股价以外没有任何积极的产出。

如果今年下半年业界还拿不出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突破,那大模型培训班生意会更好做😈
🤡1
椒盐豆豉剪报
现在所有的地方 tech 话题都是 AI 颇有一种以前的手机形式百花齐放现在都是千篇一律的直板触屏的无聊感。 #rant #tech #AI
以前手机形式百花齐放,现在千篇一律的无聊感,来自于“硬件定义交互”进步到“软件定义交互”。

在触屏不普及的年代,人与手机的交互依赖一个个物理按钮或组件,显示器只是显示器,那么手机外观做得别具一格自然很有吸引力。但触屏普及以后,所有和手机的交互都通过屏幕完成。屏幕既是显示载体,也是交互对象。那这时候没什么好说的,所有厂商一倒趋同演化。

现在所有 tech 话题都在聊 AI,也是因为 AI 正在大踏步朝“通用化”迈进。就好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量运用的电力/汽油,用户不需要关心如何生产,只要给车加满油车子就能跑,给手机充上电手机就能亮。现在的 AI 已经能在很多精巧的框架和提示词下做出相应规模的工作,但这还远远不够。理想的 AI 交互就是一个对话框,用户不用了解也不用掌握什么是 manus/MCP/agent/workflow。用户只需要向 AI 提问,AI 会自行执行相应的任务,不懂的再弹窗问用户。使用完成后用户结账。

#AI #tech #LLM
1
今天是虵诞辰99周年。
🫡8
Forwarded from 财经慢报
为什么一众欧洲领导人要陪泽连斯基赴美谈判?英媒解析:怕重演 “白宫冲突”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18 日将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的关键时刻,泽连斯基背后出现罕见规模庞大的 “代表团队”。据英国天空新闻网报道,陪同泽连斯基赴美的 “团队” 成员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德国总理默茨、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北约秘书长吕特以及芬兰总统斯图布。为什么一众欧洲领导人要陪泽连斯基赴美谈判?天空新闻网分析称,此举可能是为避免重蹈今年 2 月 “白宫冲突” 的覆辙。至于为何选择上述欧洲领导人,英媒揣测其中可能各有深意:冯德莱恩代表的是欧盟,吕特则代表北约,而芬兰总统斯图布与特朗普因热爱高尔夫球结下友谊,斯图布此前称特朗普是 “唯一能促成和平的人”。(环球网)
Forwarded from Omico l Dev
我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其实 TDD 不是死了,而是没人提/意识到我们实际在使用 TDD。

当我们进行跨语言/端开发中实现需求所产生的目标是一个非常固化的存在。此时如果有一套能够给两方或者多方进行测试的工具产生,那么实际上我们就能够使用 TDD 的模式进行并行开发。

说 TDD 死了的实际上是业务写多了,或者说 TDD 无法胜任灵活多变的需求,因为在此模式下写测试代码本身也成为沉没成本了。

最后不妨让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把这个问题聊透。当我们想开发一门新语言,我们要交付给使用这门语言的开发者的基础功能可以说已经是固化了,剩下的不用我多说了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CYCzmEt8/
Forwarded from Dante's Limbo (Dante At2814)
基于某些原因在翻 #梁文道 《开卷八分钟》的文稿,里面提到一本书叫《富态:腰围改变中国》,2012出的中文版。这本书已经注意到中国的健康问题,糖尿病就很麻烦,我今天搜了一下,不得了,截至2021年,中国20-79岁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6%,患病人数达到了1.41亿。这个前提下我是强烈反对奶茶促销的。
Forwarded from 帆室邻
原来这些图都快7年了
🤡1
inside class
hint:人多的时候未必不冲突
p.s. 已经没人记得要吞并加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