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 #青少年 #心理 #心理健康 #互联网 #电子产品 #电视 #抑郁症 #科研
【社交媒体和电视并未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5月3日,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临床心理科学》(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影响因子5.415)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这项针对43万名10至15岁青少年的研究表明,现代技术和心理健康问题之间仍然 "没有什么实质联系"。
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分析了电视、社交媒体和智能设备的使用与抑郁症、自杀倾向和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发现,从1991年到2019年,抑郁症与社交媒体的使用和电视观看之间的相关度,存在小幅下降。情绪问题和社交媒体使用之间的相关度有小幅上升。
"从2010年和2019年的数据上,我们无法辨识出社交媒体的影响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的共同作者安德鲁·普兹比尔斯基教授说,"不快乐的人,使用社交媒体和看电视的时间更多?看不到这种关系。这种关联度并没有变得更强。"
美国和英国的参与者,填写了调查问卷,同时给出自我评估。问卷里的问题,包括使用社交媒体或设备活动的持续时间,但没有更具体地询问他们如何度过这些时间的。
这是对监管者和立法者的一个警告,他们怀有一个普遍的信念:技术对年轻人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此前,2021年1月,有项研究表明,大量使用社交媒体与青少年的负面幸福感和自尊心低下相关。(煎蛋网)(BBC)
【社交媒体和电视并未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5月3日,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临床心理科学》(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影响因子5.415)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这项针对43万名10至15岁青少年的研究表明,现代技术和心理健康问题之间仍然 "没有什么实质联系"。
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分析了电视、社交媒体和智能设备的使用与抑郁症、自杀倾向和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发现,从1991年到2019年,抑郁症与社交媒体的使用和电视观看之间的相关度,存在小幅下降。情绪问题和社交媒体使用之间的相关度有小幅上升。
"从2010年和2019年的数据上,我们无法辨识出社交媒体的影响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的共同作者安德鲁·普兹比尔斯基教授说,"不快乐的人,使用社交媒体和看电视的时间更多?看不到这种关系。这种关联度并没有变得更强。"
美国和英国的参与者,填写了调查问卷,同时给出自我评估。问卷里的问题,包括使用社交媒体或设备活动的持续时间,但没有更具体地询问他们如何度过这些时间的。
这是对监管者和立法者的一个警告,他们怀有一个普遍的信念:技术对年轻人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此前,2021年1月,有项研究表明,大量使用社交媒体与青少年的负面幸福感和自尊心低下相关。(煎蛋网)(BBC)
#酒精 #大脑 #灰质 #老年痴呆 #记忆 #科研
【酒精没有安全剂量,只要摄入脑灰质就会减少】
5月10日,在一项尚未经过同行评议的观察性研究中,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约25000人自我报告的酒精摄入量与他们的大脑扫描结果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注意到,饮酒对大脑灰质有影响,根据主要作者牛津大学高级临床研究员安雅·托皮瓦拉(Anya Topiwala)的说法,灰质构成大脑中 "处理信息的重要区域”。
Topiwala 通过电子邮件解释:"人们喝得越多,灰质体积就越小。大脑体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并且当老年痴呆发作后更加严重。较小的脑容量也预示着在记忆测试中表现更差。”
她说:"虽然酒精对此的贡献很小(0.8%),但它比其他'可改变的'风险因素的贡献更大,"可改变的风险因素是 "你可以主动做或不做一些事情,而衰老则无法阻挡。"
研究小组还调查了某些饮酒模式、饮料类型和其他健康状况是否影响酒精对大脑健康作用效果。他们发现,不存在 "安全" 的饮酒水平。这意味着饮用任何量的酒精都比不喝更糟糕。他们还发现没有证据表明饮料的类型如葡萄酒、烈酒或啤酒有所区别。
并且,研究人员补充说,某些特征,如高血压、肥胖或狂饮,可能使人们处于更高的风险。"很多人都是'适度饮酒',并认为这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由于我们还没有找到像痴呆症这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了解能够防止大脑受到伤害的因素对公共健康非常重要。”
酒精的风险早已为人所知。以前的研究发现,任何量的白酒、葡萄酒或啤酒对整体健康都有负面效果。根据2018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酒精是2016年全球15至49岁的男性和女性患病和过早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占总死亡率近十分之一。
伦敦国王学院老年精神病学客座临床研究员 Tony Rao 说,鉴于样本量很大,该研究的发现不太可能是偶然的。这项研究复现了以前的研究;那研究表明,酒精消费水平对人脑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作用没有安全水平。
他说:"即使是在低风险的饮酒水平下,有证据表明,饮酒对大脑的损害所起的作用比以前想象的要大。牛津大学的研究发现,这种作用比许多其他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如吸烟)更大。"(煎蛋网)(CNN)
【酒精没有安全剂量,只要摄入脑灰质就会减少】
5月10日,在一项尚未经过同行评议的观察性研究中,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约25000人自我报告的酒精摄入量与他们的大脑扫描结果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注意到,饮酒对大脑灰质有影响,根据主要作者牛津大学高级临床研究员安雅·托皮瓦拉(Anya Topiwala)的说法,灰质构成大脑中 "处理信息的重要区域”。
Topiwala 通过电子邮件解释:"人们喝得越多,灰质体积就越小。大脑体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并且当老年痴呆发作后更加严重。较小的脑容量也预示着在记忆测试中表现更差。”
她说:"虽然酒精对此的贡献很小(0.8%),但它比其他'可改变的'风险因素的贡献更大,"可改变的风险因素是 "你可以主动做或不做一些事情,而衰老则无法阻挡。"
研究小组还调查了某些饮酒模式、饮料类型和其他健康状况是否影响酒精对大脑健康作用效果。他们发现,不存在 "安全" 的饮酒水平。这意味着饮用任何量的酒精都比不喝更糟糕。他们还发现没有证据表明饮料的类型如葡萄酒、烈酒或啤酒有所区别。
并且,研究人员补充说,某些特征,如高血压、肥胖或狂饮,可能使人们处于更高的风险。"很多人都是'适度饮酒',并认为这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由于我们还没有找到像痴呆症这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了解能够防止大脑受到伤害的因素对公共健康非常重要。”
酒精的风险早已为人所知。以前的研究发现,任何量的白酒、葡萄酒或啤酒对整体健康都有负面效果。根据2018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酒精是2016年全球15至49岁的男性和女性患病和过早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占总死亡率近十分之一。
伦敦国王学院老年精神病学客座临床研究员 Tony Rao 说,鉴于样本量很大,该研究的发现不太可能是偶然的。这项研究复现了以前的研究;那研究表明,酒精消费水平对人脑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作用没有安全水平。
他说:"即使是在低风险的饮酒水平下,有证据表明,饮酒对大脑的损害所起的作用比以前想象的要大。牛津大学的研究发现,这种作用比许多其他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如吸烟)更大。"(煎蛋网)(CNN)
#水果 #糖尿病 #相关性 #胰岛素 #膳食纤维 #科研
【多吃水果与降低患2型糖尿病风险呈相关性】
6月2日,澳大利亚伊迪斯考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临床内分泌学与新陈代谢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影响因子5.399)上发布了一项观察性研究,研究显示,每天多吃新鲜水果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存在关联。
该观察性研究利用澳大利亚贝克心脏病糖尿病研究所一项研究搜集到的7675名澳大利亚人的数据,对他们摄入水果和果汁的量及在5年后的糖尿病患病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每天摄入至少300克新鲜水果的人,5年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了36%;每天至少摄入300克水果的人比每天摄入不到75克水果的人具有更高的胰岛素敏感性。
研究论文主要作者、伊迪斯考恩大学营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妮古拉·邦登诺表示,这项研究发现水果摄入量与胰岛素敏感性之间存在关联,表明水果摄入量较多的人分泌较少的胰岛素就可以降低血糖水平。这对健康至关重要,因为高水平胰岛素会损害血管,增加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病风险。目前尚不清楚摄入水果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具体机制。
研究还发现,如果想预防2型糖尿病,不能用果汁替代水果,在喝果汁的人群中并没有观察到较高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较低的糖尿病风险。邦登诺说,这可能是因为果汁糖含量高而纤维含量少,而完整的新鲜水果除了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外,也是植物化学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植物化学物质可以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膳食纤维有助延缓葡萄糖向血液中释放,并维持较长时间饱腹感。
但需要注意的是观察性研究可以证明事件之间存在关联,但不能证明直接的因果关系。(新华社)
【多吃水果与降低患2型糖尿病风险呈相关性】
6月2日,澳大利亚伊迪斯考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临床内分泌学与新陈代谢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影响因子5.399)上发布了一项观察性研究,研究显示,每天多吃新鲜水果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存在关联。
该观察性研究利用澳大利亚贝克心脏病糖尿病研究所一项研究搜集到的7675名澳大利亚人的数据,对他们摄入水果和果汁的量及在5年后的糖尿病患病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每天摄入至少300克新鲜水果的人,5年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了36%;每天至少摄入300克水果的人比每天摄入不到75克水果的人具有更高的胰岛素敏感性。
研究论文主要作者、伊迪斯考恩大学营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妮古拉·邦登诺表示,这项研究发现水果摄入量与胰岛素敏感性之间存在关联,表明水果摄入量较多的人分泌较少的胰岛素就可以降低血糖水平。这对健康至关重要,因为高水平胰岛素会损害血管,增加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病风险。目前尚不清楚摄入水果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具体机制。
研究还发现,如果想预防2型糖尿病,不能用果汁替代水果,在喝果汁的人群中并没有观察到较高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较低的糖尿病风险。邦登诺说,这可能是因为果汁糖含量高而纤维含量少,而完整的新鲜水果除了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外,也是植物化学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植物化学物质可以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膳食纤维有助延缓葡萄糖向血液中释放,并维持较长时间饱腹感。
但需要注意的是观察性研究可以证明事件之间存在关联,但不能证明直接的因果关系。(新华社)
#驯化 #遗传 #狗 #基因 #科研
【万年驯化让狗崽天然能理解人类,但狼崽不行】
7月12日,研究人员在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 影响因子9.601)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研究显示我们的近亲黑猩猩就做不到理解人类手势,狗的近亲狼也不能,但是狗可以。
与人类共同生活了14000多年,对狗的心智产生了一种影响。它们具有所谓的 "心智理论" 能力,使它们能够推断出人类在某些情况下的想法和感受。这项研究对44只5至18周大的狗和37只狼的幼犬进行了比较:驯化不仅改变了狗的外形,也改变了它们的思想。
在明尼苏达州的野生动物科学中心,首先对狼崽进行基因测试,以确保它们不是狼狗混血。然后,在养育过程中与人有大量的互动。它们被人类亲手喂养,每晚睡在看护人的床上,并从出生后几天起就得到了几乎全天候的人类照顾。相比之下,小狗狗与它们的母亲和同伴一起生活,与人接触的机会较少。
在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将食物藏起来,然后手指方向提示小动物食物的位置。在另一些试验中,他们在正确的位置旁边放了一个小木块,这是小狗们以前从未见过的标记方式。结果是惊人的。即使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8周大的小狗也能明白该往哪里走,而且正确率是同龄狼的两倍。
31只狗幼崽中有17只始终明白人类的指示,找到食物。相比之下,26只由人类饲养的狼崽子中,没有一只的结果高于随机撞大运。对照试验表明,小狗们并不是简单地嗅出了食物的所在。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许多狗崽子在第一次试验中就猜对了。绝对不需要训练。它们天生就懂人类的意思。
这不是哪个物种 "更聪明" 的问题,第一作者汉娜·萨洛蒙斯解释说。她是布赖恩-黑尔在杜克大学实验室的一名博士生。在其他认知能力的测试中,如记忆或运动冲动控制,狗幼崽和狼幼崽水平相当。只有涉及到读人能力时,差异才变得明显。
通讯作者布莱恩·黑尔说,这项研究为"驯化假说"理论 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该理论认为,亲人类基因一代又一代地持续下去,直到它们彻底成为人类的伴侣动物。与人类的婴儿很相似,狗的幼崽凭直觉就能理解人类的意图。"狗天生就有这种能力,能够理解我们在与它们交流,我们在试图与它们合作。"萨洛蒙斯说。(煎蛋网)(Physorg)
【万年驯化让狗崽天然能理解人类,但狼崽不行】
7月12日,研究人员在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 影响因子9.601)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研究显示我们的近亲黑猩猩就做不到理解人类手势,狗的近亲狼也不能,但是狗可以。
与人类共同生活了14000多年,对狗的心智产生了一种影响。它们具有所谓的 "心智理论" 能力,使它们能够推断出人类在某些情况下的想法和感受。这项研究对44只5至18周大的狗和37只狼的幼犬进行了比较:驯化不仅改变了狗的外形,也改变了它们的思想。
在明尼苏达州的野生动物科学中心,首先对狼崽进行基因测试,以确保它们不是狼狗混血。然后,在养育过程中与人有大量的互动。它们被人类亲手喂养,每晚睡在看护人的床上,并从出生后几天起就得到了几乎全天候的人类照顾。相比之下,小狗狗与它们的母亲和同伴一起生活,与人接触的机会较少。
在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将食物藏起来,然后手指方向提示小动物食物的位置。在另一些试验中,他们在正确的位置旁边放了一个小木块,这是小狗们以前从未见过的标记方式。结果是惊人的。即使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8周大的小狗也能明白该往哪里走,而且正确率是同龄狼的两倍。
31只狗幼崽中有17只始终明白人类的指示,找到食物。相比之下,26只由人类饲养的狼崽子中,没有一只的结果高于随机撞大运。对照试验表明,小狗们并不是简单地嗅出了食物的所在。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许多狗崽子在第一次试验中就猜对了。绝对不需要训练。它们天生就懂人类的意思。
这不是哪个物种 "更聪明" 的问题,第一作者汉娜·萨洛蒙斯解释说。她是布赖恩-黑尔在杜克大学实验室的一名博士生。在其他认知能力的测试中,如记忆或运动冲动控制,狗幼崽和狼幼崽水平相当。只有涉及到读人能力时,差异才变得明显。
通讯作者布莱恩·黑尔说,这项研究为"驯化假说"理论 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该理论认为,亲人类基因一代又一代地持续下去,直到它们彻底成为人类的伴侣动物。与人类的婴儿很相似,狗的幼崽凭直觉就能理解人类的意图。"狗天生就有这种能力,能够理解我们在与它们交流,我们在试图与它们合作。"萨洛蒙斯说。(煎蛋网)(Physorg)
#酒精 #癌症 #适量饮酒 #科研 #轻度饮酒
【2020年74.1万例新癌症病例被发现跟饮酒有关 即使“适度饮酒”也与较高癌症风险高度相关】
7月13日,WHO 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柳叶刀》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研究显示酒精与显着升高的癌症风险之间存在关联。几种形式的癌症,包括 #乳腺癌、#结肠癌 和 #口腔癌。即使在轻度至中度饮酒者(每天最多两杯)中,风险增加也很明显,他们占 2020 年所有新癌症的七分之一,全球超过 100,000 例。
在加拿大,2020年饮酒与7,000例新癌症病例有关,其中包括24%的乳腺癌病例、20%的结肠癌病例、15%的直肠癌病例以及 13%的口腔癌和肝癌病例。
“所有饮酒都涉及风险,”该研究的合著者、CAMH 心理健康政策研究所和坎贝尔家庭心理健康研究所的高级科学家 Jürgen Rehm 博士说。“对于与酒精有关的癌症,所有水平的消费都与一些风险相关。例如,每天每杯标准尺寸的葡萄酒与患女性乳腺癌的风险增加 6% 相关。”
...
Rehm 博士说,对轻度至中度饮酒与癌症之间联系的研究相对较新,公共政策尚未反映癌症风险的程度。他补充说:“作为一名流行病学家,我建议提高税收以充分反映酒精带来的疾病负担。除了限制酒精的实际供应和营销,价格控制被认为是减少酒精的高影响、成本效益措施-相关的伤害。” 政府还可以考虑要求制造商在酒精饮料标签上包含与饮酒相关的健康和安全风险的信息,包括癌症风险。(雅虎新闻)(newswire)
相关新闻🔗
21-05-30 酒精没有安全剂量,只要摄入脑灰质就会减少
【2020年74.1万例新癌症病例被发现跟饮酒有关 即使“适度饮酒”也与较高癌症风险高度相关】
7月13日,WHO 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柳叶刀》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研究显示酒精与显着升高的癌症风险之间存在关联。几种形式的癌症,包括 #乳腺癌、#结肠癌 和 #口腔癌。即使在轻度至中度饮酒者(每天最多两杯)中,风险增加也很明显,他们占 2020 年所有新癌症的七分之一,全球超过 100,000 例。
在加拿大,2020年饮酒与7,000例新癌症病例有关,其中包括24%的乳腺癌病例、20%的结肠癌病例、15%的直肠癌病例以及 13%的口腔癌和肝癌病例。
“所有饮酒都涉及风险,”该研究的合著者、CAMH 心理健康政策研究所和坎贝尔家庭心理健康研究所的高级科学家 Jürgen Rehm 博士说。“对于与酒精有关的癌症,所有水平的消费都与一些风险相关。例如,每天每杯标准尺寸的葡萄酒与患女性乳腺癌的风险增加 6% 相关。”
...
Rehm 博士说,对轻度至中度饮酒与癌症之间联系的研究相对较新,公共政策尚未反映癌症风险的程度。他补充说:“作为一名流行病学家,我建议提高税收以充分反映酒精带来的疾病负担。除了限制酒精的实际供应和营销,价格控制被认为是减少酒精的高影响、成本效益措施-相关的伤害。” 政府还可以考虑要求制造商在酒精饮料标签上包含与饮酒相关的健康和安全风险的信息,包括癌症风险。(雅虎新闻)(newswire)
相关新闻🔗
21-05-30 酒精没有安全剂量,只要摄入脑灰质就会减少
Forwarded from 乌鸦观察
#日本 #体外卵巢 #人造子宫 #科研
【日本科学家重建“体外卵巢”,成功用干细胞制造有活力卵子】
7月16日,日本科学家在国际知名期刊《科学》上发布研究成果,表明成功在小鼠体外培育卵泡,并且产生可以成功受精的卵子,培育出有活力的后代。
研究团队发现,当胚胎干细胞产生的卵巢性腺组织与早期原始生殖细胞或体外衍生的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结合时,生殖细胞在重建的卵泡内发育成活的卵母细胞,可以受精并产生有活力的后代。
在过去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已经可以使用小鼠的胚胎干细胞造出卵母细胞,也就是卵子的前体。但这些前体细胞必须移植回雌性动物体内,或者从动物体内分离出卵巢细胞,才能进一步产生卵子。
在今年的3月,来自以色列的科学家首次使用人造子宫,将完整小鼠胚胎从受精卵形成后第5天起,培育了6天,相当于达到了人类的胎儿阶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小鼠的所有器官发育指标都正常。(ZAKER)
【日本科学家重建“体外卵巢”,成功用干细胞制造有活力卵子】
7月16日,日本科学家在国际知名期刊《科学》上发布研究成果,表明成功在小鼠体外培育卵泡,并且产生可以成功受精的卵子,培育出有活力的后代。
研究团队发现,当胚胎干细胞产生的卵巢性腺组织与早期原始生殖细胞或体外衍生的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结合时,生殖细胞在重建的卵泡内发育成活的卵母细胞,可以受精并产生有活力的后代。
在过去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已经可以使用小鼠的胚胎干细胞造出卵母细胞,也就是卵子的前体。但这些前体细胞必须移植回雌性动物体内,或者从动物体内分离出卵巢细胞,才能进一步产生卵子。
在今年的3月,来自以色列的科学家首次使用人造子宫,将完整小鼠胚胎从受精卵形成后第5天起,培育了6天,相当于达到了人类的胎儿阶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小鼠的所有器官发育指标都正常。(ZAKER)
Science
Generation of ovarian follicles from mouse pluripotent stem cells
Recent advances have enabled the generation of oocytes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 vitro. However, these cells require a somatic environment to develop fully as reproductive cells. Yoshino et al. applied what is known about differentiation processes in…
#咖啡 #咖啡因 #大脑 #痴呆 #科研
【过量摄入咖啡可能会损害大脑】
6月24日,南澳大学精准医疗中心的科学家在《营养神经科学》(Nutritional Neuroscience,影响因子4.028)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研究通过分析磁共振成像信息和喝咖啡量等相关数据,发现喝咖啡太多的人,大脑容量会更小,同时患痴呆的风险会更高。
这是该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研究,利用英国生物银行中近40万参与者的数据,研究者探索了喝咖啡的量与多个大脑容量指标之间的关联。这些人年龄在37至73岁之间,最初是在2006年至2010年招募的,2014年,研究人员获取了一部分人的脑磁共振成像信息,对痴呆和中风发病情况的随访则持续到2018年。分析发现,喝咖啡量更多的话,不仅总的脑容量更低,灰质、白质和海马体的容量都更低,存在着线性关联。
大脑结构变化与认知能力存在密切关联。大量认知科学研究证据显示,随着人的衰老和年龄的增长,与记忆相关的海马体和具有处理信息功能的灰质等大脑结构一般会自然开始萎缩,与此同时,年龄越大的人的反应速度和记忆力等认知能力越有明显的减退。喝咖啡与脑容量之间发现的这种线性关联因而可能成为认知功能的一个风险信号。
不过,相比脑容量,数据显示,咖啡与痴呆风险之间的关联是非线性的,更像U形,相比少量喝咖啡的人,那些不喝咖啡或者每天喝超过6杯的人,痴呆的风险都要更高,特别是每天喝太多咖啡的人。大体上,相比每天喝一两杯咖啡的人,那些每天喝超过6杯的人痴呆风险要高出近50%。
这一证据再次强调了喝咖啡不要过量的必要性,然而咖啡本身对健康的利与弊仍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对全世界的咖啡爱好者来说,咖啡不仅意味着一种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不少人喝咖啡是抱着实用性的目的,为了提神以及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这一功效主要源于咖啡中富含的咖啡因这种神经兴奋剂。而咖啡在全球的流行也让咖啡因成为了使用最广的精神物质。
其实不光是咖啡,茶中也含有咖啡因,但量比咖啡中要少。此外,日常生活里一些功能饮料在生产中也会加入咖啡因,以实现缓解疲劳的功效。对总体咖啡因的含量,而非仅仅咖啡本身的健康风险进行探索,有助于更准确地研究相关问题以及排除其他饮食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但咖啡的健康风险仍难于研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咖啡中不只有咖啡因,还有其他数百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化学物。类似的,茶里所含的物质也很丰富。
这些复杂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让咖啡对健康所产生的利与弊都更难以确认。比如有短期研究中发现,摄入咖啡因会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和血压的升高,但以咖啡为基础开展的研究却并未发现明显的血压升高效应,这可能就是因为咖啡中所含的其他物质抵消了咖啡因的这种升高血压的效应。另外,一些短期内产生的健康影响长期来看不一定还有,因为人对咖啡因的耐受度可能会在频繁喝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这些来自咖啡本身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其中很多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也提醒人们谨慎解读观察研究中发现的咖啡的利与弊。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当时有限的证据将喝咖啡的致癌等级评估为2B,也就是有可能致癌,2018年,应一些专家的建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喝咖啡的致癌风险进行了重新评估,下调为3类。也就是说,既不能确定它是安全的,但是现有证据也不能证明它的致癌性。事实上,正如相关分类所提示的那样,关于喝咖啡对于不同种类癌症风险的影响,结论差别很大。
可以说,截至目前的证据而言,科学家总体上没有发现咖啡会造成严重健康风险的证据。对于子宫内膜癌、肝细胞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喝咖啡甚至与相关疾病的风险降低有关。每天喝适量咖啡的人群全因死亡率也更低。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咖啡因可能通过降低食欲和增加基础代谢等方式,保持身体能量平衡,起到一点管理体重的效果,但前提是咖啡不要加太多糖。相较而言,最新研究从脑健康方面发现咖啡可能潜在的风险,增加了人们对咖啡健康利弊的认识。
其实,不只是脑健康,2021年6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分析喝咖啡与青光眼患病情况的关系时还发现,虽然摄入咖啡因与青光眼风险总体上没有关系,但是对于相关疾病遗传风险偏高的人来说,喝太多咖啡可能会导致患青光眼的风险显著提升。相比遗传风险最低而又不摄入咖啡因的人,遗传风险最高又喝了很多咖啡的人,青光眼的患病率增加了近4倍。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视神经受损的眼病,通常由眼压升高等原因所促发,在中国,是导致失明的第三大原因。同痴呆类似的是,青光眼在老年人中的风险很高。这也提醒部分可能有较高青光眼遗传风险的人,或可适当减少咖啡的摄入量。
人与人之间身体的差异是广泛存在的,对酒精的代谢有差异,对咖啡因的代谢也存在差异。目前不同种类和做法的咖啡,所含咖啡因的量也有较大差别,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所喝种类和量是很有必要的。而根据最新研究,大量喝咖啡还可能对大脑健康造成影响,这类证据虽然还比较少,但鉴于咖啡已成为不少人的日常必需品,相关的长期风险信号也值得关注。(南方周末)
【过量摄入咖啡可能会损害大脑】
6月24日,南澳大学精准医疗中心的科学家在《营养神经科学》(Nutritional Neuroscience,影响因子4.028)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研究通过分析磁共振成像信息和喝咖啡量等相关数据,发现喝咖啡太多的人,大脑容量会更小,同时患痴呆的风险会更高。
这是该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研究,利用英国生物银行中近40万参与者的数据,研究者探索了喝咖啡的量与多个大脑容量指标之间的关联。这些人年龄在37至73岁之间,最初是在2006年至2010年招募的,2014年,研究人员获取了一部分人的脑磁共振成像信息,对痴呆和中风发病情况的随访则持续到2018年。分析发现,喝咖啡量更多的话,不仅总的脑容量更低,灰质、白质和海马体的容量都更低,存在着线性关联。
大脑结构变化与认知能力存在密切关联。大量认知科学研究证据显示,随着人的衰老和年龄的增长,与记忆相关的海马体和具有处理信息功能的灰质等大脑结构一般会自然开始萎缩,与此同时,年龄越大的人的反应速度和记忆力等认知能力越有明显的减退。喝咖啡与脑容量之间发现的这种线性关联因而可能成为认知功能的一个风险信号。
不过,相比脑容量,数据显示,咖啡与痴呆风险之间的关联是非线性的,更像U形,相比少量喝咖啡的人,那些不喝咖啡或者每天喝超过6杯的人,痴呆的风险都要更高,特别是每天喝太多咖啡的人。大体上,相比每天喝一两杯咖啡的人,那些每天喝超过6杯的人痴呆风险要高出近50%。
这一证据再次强调了喝咖啡不要过量的必要性,然而咖啡本身对健康的利与弊仍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对全世界的咖啡爱好者来说,咖啡不仅意味着一种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不少人喝咖啡是抱着实用性的目的,为了提神以及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这一功效主要源于咖啡中富含的咖啡因这种神经兴奋剂。而咖啡在全球的流行也让咖啡因成为了使用最广的精神物质。
其实不光是咖啡,茶中也含有咖啡因,但量比咖啡中要少。此外,日常生活里一些功能饮料在生产中也会加入咖啡因,以实现缓解疲劳的功效。对总体咖啡因的含量,而非仅仅咖啡本身的健康风险进行探索,有助于更准确地研究相关问题以及排除其他饮食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但咖啡的健康风险仍难于研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咖啡中不只有咖啡因,还有其他数百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化学物。类似的,茶里所含的物质也很丰富。
这些复杂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让咖啡对健康所产生的利与弊都更难以确认。比如有短期研究中发现,摄入咖啡因会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和血压的升高,但以咖啡为基础开展的研究却并未发现明显的血压升高效应,这可能就是因为咖啡中所含的其他物质抵消了咖啡因的这种升高血压的效应。另外,一些短期内产生的健康影响长期来看不一定还有,因为人对咖啡因的耐受度可能会在频繁喝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这些来自咖啡本身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其中很多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也提醒人们谨慎解读观察研究中发现的咖啡的利与弊。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当时有限的证据将喝咖啡的致癌等级评估为2B,也就是有可能致癌,2018年,应一些专家的建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喝咖啡的致癌风险进行了重新评估,下调为3类。也就是说,既不能确定它是安全的,但是现有证据也不能证明它的致癌性。事实上,正如相关分类所提示的那样,关于喝咖啡对于不同种类癌症风险的影响,结论差别很大。
可以说,截至目前的证据而言,科学家总体上没有发现咖啡会造成严重健康风险的证据。对于子宫内膜癌、肝细胞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喝咖啡甚至与相关疾病的风险降低有关。每天喝适量咖啡的人群全因死亡率也更低。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咖啡因可能通过降低食欲和增加基础代谢等方式,保持身体能量平衡,起到一点管理体重的效果,但前提是咖啡不要加太多糖。相较而言,最新研究从脑健康方面发现咖啡可能潜在的风险,增加了人们对咖啡健康利弊的认识。
其实,不只是脑健康,2021年6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分析喝咖啡与青光眼患病情况的关系时还发现,虽然摄入咖啡因与青光眼风险总体上没有关系,但是对于相关疾病遗传风险偏高的人来说,喝太多咖啡可能会导致患青光眼的风险显著提升。相比遗传风险最低而又不摄入咖啡因的人,遗传风险最高又喝了很多咖啡的人,青光眼的患病率增加了近4倍。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视神经受损的眼病,通常由眼压升高等原因所促发,在中国,是导致失明的第三大原因。同痴呆类似的是,青光眼在老年人中的风险很高。这也提醒部分可能有较高青光眼遗传风险的人,或可适当减少咖啡的摄入量。
人与人之间身体的差异是广泛存在的,对酒精的代谢有差异,对咖啡因的代谢也存在差异。目前不同种类和做法的咖啡,所含咖啡因的量也有较大差别,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所喝种类和量是很有必要的。而根据最新研究,大量喝咖啡还可能对大脑健康造成影响,这类证据虽然还比较少,但鉴于咖啡已成为不少人的日常必需品,相关的长期风险信号也值得关注。(南方周末)
#科研 #肥胖 #糖 #果糖 #癌症 #小肠 #消化系统
【在小鼠身上果糖摄入过多与肥胖、癌症的发病率呈明显关联】
2021年8月18日,研究人员在《自然》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研究显示世界各国日益增多的肥胖症和某些癌症发病率的上升与人们饮食中果糖摄入量的增加有着明显的关联,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通过果糖的吸收、消化和代谢产生的。
研究人员对老鼠喂食大量的果糖,结果发现,老鼠的小肠绒毛比不喂食果糖的老鼠长度多出25%-40%。小肠壁的内表面有大量的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纤细毛发状突起,即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的作用是增大小肠的面积,最多可扩大面积近600倍,因而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包括三大营养物脂肪、糖、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当然也起到过滤物质的作用。因此,小肠绒毛长度的增加与营养吸收、体重增加和肥胖,以及脂肪积累有关。
研究人员把老鼠分成三组,正常低脂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添加果糖的高脂饮食组,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小肠的结构变化。结果是,含果糖的高脂饮食的小鼠的小肠不仅长出了更长的绒毛,而且比不含果糖的高脂肪食物的老鼠更肥胖。
研究人员认为,果糖的结构不同于葡萄糖等其他糖类,果糖在体内的代谢方式也不同,而果糖的特点和主要代谢物会促进小肠绒毛的生长,不仅有利于吸收大量的营养,还会造成肥胖,并诱发肠道肿瘤的生长。当然,进一步的原因也在于小肠绒毛过多吸收果糖后的代谢途径。
果糖有一种特殊代谢物,称为果糖-1-磷酸酯(fructose-1-phosphate),果糖摄入过多,会以高水平积累。然后,果糖-1-磷酸酯与葡萄糖代谢酶——丙酮酸激酶相互作用,从而改变细胞代谢,促进小肠绒毛的存活和生长。如果去除丙酮酸激酶或果糖-1-磷酸酶,果糖对绒毛长度的增长无影响。
2019年,该研究团队的研究已证实,果糖的代谢物果糖-1-磷酸酯有助于肿瘤的生长。对人类结直肠癌小鼠模型的试验发现,小鼠摄入大量果糖,会增加肿瘤大小,但减少或阻断果糖摄入,或者阻断果糖的代谢途径,会阻止肿瘤的生长。现在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动物摄入果糖过多可以通过消化道的增量摄入和果糖特有的代谢过程来引发肥胖并促进肿瘤生长。
当然,这项研究只是对小鼠的研究,能否推论到人身上,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证实。但是,由于哺乳动物的解剖、生理相似,对营养物的摄入、消化和代谢也有相同的途径,因此这项研究提供了为何果糖摄入过多会引发肥胖、糖尿病和消化道癌症的一个新视角。
需要明确的是,果糖本身是无害的,而且果糖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来自高果糖玉米糖浆、食糖,还是水果等天然食品。人们需要关注的是不应过量摄入果糖或其他糖类。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摄入量是,除了一日三餐,成年人和儿童应将其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降至其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即每天大约25克(6茶匙)。游离糖是指由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双糖(如蔗糖或砂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大量的证据表明,将游离糖的摄入量保持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可降低超重、肥胖和蛀牙发生的危险。(南方周末)
【在小鼠身上果糖摄入过多与肥胖、癌症的发病率呈明显关联】
2021年8月18日,研究人员在《自然》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研究显示世界各国日益增多的肥胖症和某些癌症发病率的上升与人们饮食中果糖摄入量的增加有着明显的关联,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通过果糖的吸收、消化和代谢产生的。
研究人员对老鼠喂食大量的果糖,结果发现,老鼠的小肠绒毛比不喂食果糖的老鼠长度多出25%-40%。小肠壁的内表面有大量的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纤细毛发状突起,即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的作用是增大小肠的面积,最多可扩大面积近600倍,因而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包括三大营养物脂肪、糖、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当然也起到过滤物质的作用。因此,小肠绒毛长度的增加与营养吸收、体重增加和肥胖,以及脂肪积累有关。
研究人员把老鼠分成三组,正常低脂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添加果糖的高脂饮食组,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小肠的结构变化。结果是,含果糖的高脂饮食的小鼠的小肠不仅长出了更长的绒毛,而且比不含果糖的高脂肪食物的老鼠更肥胖。
研究人员认为,果糖的结构不同于葡萄糖等其他糖类,果糖在体内的代谢方式也不同,而果糖的特点和主要代谢物会促进小肠绒毛的生长,不仅有利于吸收大量的营养,还会造成肥胖,并诱发肠道肿瘤的生长。当然,进一步的原因也在于小肠绒毛过多吸收果糖后的代谢途径。
果糖有一种特殊代谢物,称为果糖-1-磷酸酯(fructose-1-phosphate),果糖摄入过多,会以高水平积累。然后,果糖-1-磷酸酯与葡萄糖代谢酶——丙酮酸激酶相互作用,从而改变细胞代谢,促进小肠绒毛的存活和生长。如果去除丙酮酸激酶或果糖-1-磷酸酶,果糖对绒毛长度的增长无影响。
2019年,该研究团队的研究已证实,果糖的代谢物果糖-1-磷酸酯有助于肿瘤的生长。对人类结直肠癌小鼠模型的试验发现,小鼠摄入大量果糖,会增加肿瘤大小,但减少或阻断果糖摄入,或者阻断果糖的代谢途径,会阻止肿瘤的生长。现在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动物摄入果糖过多可以通过消化道的增量摄入和果糖特有的代谢过程来引发肥胖并促进肿瘤生长。
当然,这项研究只是对小鼠的研究,能否推论到人身上,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证实。但是,由于哺乳动物的解剖、生理相似,对营养物的摄入、消化和代谢也有相同的途径,因此这项研究提供了为何果糖摄入过多会引发肥胖、糖尿病和消化道癌症的一个新视角。
需要明确的是,果糖本身是无害的,而且果糖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来自高果糖玉米糖浆、食糖,还是水果等天然食品。人们需要关注的是不应过量摄入果糖或其他糖类。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摄入量是,除了一日三餐,成年人和儿童应将其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降至其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即每天大约25克(6茶匙)。游离糖是指由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双糖(如蔗糖或砂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大量的证据表明,将游离糖的摄入量保持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可降低超重、肥胖和蛀牙发生的危险。(南方周末)
#科研 #埃博拉 #几内亚 #潜伏期
【今年爆发的埃博拉疫情源自5年前的感染者】
9月15日,研究人员在《自然》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研究显示埃博拉病毒的休眠期可以长达五年,并在唤醒之后再次引发新的感染爆发。虽然之前也发现过由原感染者引发的新病例,但此次研究大大延长了造成传播风险的时间窗口期。我们对病毒如何在人体内存活、具体潜伏在哪里还知之甚少。但考虑到全球有成千上万民众经历过病毒感染,这无疑是一个迫切需要开展更多研究的重要领域。
非洲国家几内亚曾在今年1月爆发过一场小规模埃博拉疫情,当时有一名护士不幸发病。由于误诊,她没有被立即隔离并最终导致病毒扩散。幸运的是,几内亚当地卫生部门为了应对2013年至2016年的另一次重大疫情而购置过先进诊断设备,这些仪器帮助当局确定护士感染的就是埃博拉病毒。
此后卫生部门并确定了另外15个病例并成功采取了抗疫措施,最终总计 16 名感染者中有 12 人死亡。为了更好地了解疫情来源与传播途径,卫生部门从这些患者的样本中提取出引发此次疫情的病毒基因组。他们将基因组序列与先前引发过疫情的基因组序列以及采集自蝙蝠(也可能携带病毒)的样本进行比较。研究人员通过演化分析尝试追溯最初患者的感染原因。
但分析工作给出了一个奇怪的结果:所有病例都具有共通的特征,即所感染的病毒属于曾在 2013 至 2016 年引发疫情的病毒的变异毒株。这些病例包含一系列仅在当时早期爆发期间出现的突变,这些特征在任何蝙蝠种群中均未被发现。
这个结果本身并不完全令人意外,毕竟病毒确实可能在某些孤立的人群之间保持低水平传播,而且没能引起卫生部门的注意。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如今检测到的病毒应该是持续突变之后的产物。但 2021 年小规模疫情中的病毒与 2016 年版本几乎没有多少差别,就好像这整整五年时间完全停滞了一般。(Solidot)(arstechnica)
【今年爆发的埃博拉疫情源自5年前的感染者】
9月15日,研究人员在《自然》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研究显示埃博拉病毒的休眠期可以长达五年,并在唤醒之后再次引发新的感染爆发。虽然之前也发现过由原感染者引发的新病例,但此次研究大大延长了造成传播风险的时间窗口期。我们对病毒如何在人体内存活、具体潜伏在哪里还知之甚少。但考虑到全球有成千上万民众经历过病毒感染,这无疑是一个迫切需要开展更多研究的重要领域。
非洲国家几内亚曾在今年1月爆发过一场小规模埃博拉疫情,当时有一名护士不幸发病。由于误诊,她没有被立即隔离并最终导致病毒扩散。幸运的是,几内亚当地卫生部门为了应对2013年至2016年的另一次重大疫情而购置过先进诊断设备,这些仪器帮助当局确定护士感染的就是埃博拉病毒。
此后卫生部门并确定了另外15个病例并成功采取了抗疫措施,最终总计 16 名感染者中有 12 人死亡。为了更好地了解疫情来源与传播途径,卫生部门从这些患者的样本中提取出引发此次疫情的病毒基因组。他们将基因组序列与先前引发过疫情的基因组序列以及采集自蝙蝠(也可能携带病毒)的样本进行比较。研究人员通过演化分析尝试追溯最初患者的感染原因。
但分析工作给出了一个奇怪的结果:所有病例都具有共通的特征,即所感染的病毒属于曾在 2013 至 2016 年引发疫情的病毒的变异毒株。这些病例包含一系列仅在当时早期爆发期间出现的突变,这些特征在任何蝙蝠种群中均未被发现。
这个结果本身并不完全令人意外,毕竟病毒确实可能在某些孤立的人群之间保持低水平传播,而且没能引起卫生部门的注意。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如今检测到的病毒应该是持续突变之后的产物。但 2021 年小规模疫情中的病毒与 2016 年版本几乎没有多少差别,就好像这整整五年时间完全停滞了一般。(Solidot)(arstechnica)
#世卫组织 #WHO #酒精 #税 #欧洲 #癌症 #科研
【欧洲将酒精税提高一倍 每年可防止5000起癌症死亡】
9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欧洲的酒精税提高一倍,作为每年防止近5000起癌症死亡的手段之一。
世卫组织欧洲办事处说,提高酒精饮料税是预防癌症的“最佳措施之一”,且具有“潜在的高度影响”。该办事处补充说,俄罗斯和英国等国家将受益最大。世卫表示,饮酒与口腔、咽部、食道、结肠直肠、肝脏、喉部和女性乳腺癌有因果关系。
世卫说,模型预测显示,“在世卫欧洲地区,如果将目前的酒精饮料消费税提高一倍,估计每年可以避免1万零700个新癌症病例,和4850起与酒精有关的癌症死亡病例。”
这将占欧洲地区与酒精有关的癌症新病例和死亡人数约6%。世卫组织的区域办事处说,该地区估计每年有18万起病例,以及8万5000死亡病例,“是由酒精引起的”。
对世卫组织来说,欧洲许多地区目前的酒精饮料税收水准仍然低,特别是在欧盟的27个会员国。
世卫组织的欧洲地区涵盖5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俄罗斯和几个中亚国家进行了相关调查。(联合早报)(法国广播公司)(法新社)(柳叶刀)
相关新闻🔗
21-05-30 酒精没有安全剂量,只要摄入脑灰质就会减少
21-07-13 2020年74.1万例新癌症病例被发现跟饮酒有关 即使“适度饮酒”也与较高癌症风险高度相关
【欧洲将酒精税提高一倍 每年可防止5000起癌症死亡】
9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欧洲的酒精税提高一倍,作为每年防止近5000起癌症死亡的手段之一。
世卫组织欧洲办事处说,提高酒精饮料税是预防癌症的“最佳措施之一”,且具有“潜在的高度影响”。该办事处补充说,俄罗斯和英国等国家将受益最大。世卫表示,饮酒与口腔、咽部、食道、结肠直肠、肝脏、喉部和女性乳腺癌有因果关系。
世卫说,模型预测显示,“在世卫欧洲地区,如果将目前的酒精饮料消费税提高一倍,估计每年可以避免1万零700个新癌症病例,和4850起与酒精有关的癌症死亡病例。”
这将占欧洲地区与酒精有关的癌症新病例和死亡人数约6%。世卫组织的区域办事处说,该地区估计每年有18万起病例,以及8万5000死亡病例,“是由酒精引起的”。
对世卫组织来说,欧洲许多地区目前的酒精饮料税收水准仍然低,特别是在欧盟的27个会员国。
世卫组织的欧洲地区涵盖5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俄罗斯和几个中亚国家进行了相关调查。(联合早报)(法国广播公司)(法新社)(柳叶刀)
相关新闻🔗
21-05-30 酒精没有安全剂量,只要摄入脑灰质就会减少
21-07-13 2020年74.1万例新癌症病例被发现跟饮酒有关 即使“适度饮酒”也与较高癌症风险高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