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youport
在2020年的年终对话中,我们分析了中国和美国,尤其是双方各自的反抗者的区别和相似性,以期能找到联合的力量。这其中突出的一个障碍就是,高堡奇人幻境 —— 我们称之为双方各自的 “偏执派”。而 lausan 这篇文章对偏执派的思路为什么无法成功,做出了具体解释。 去年底的年终礼我们也提到了中国和美国是冷战而不只是竞争。但这次新冷战和曾经的冷战不同,它始终无法进入意识形态对峙的层面,因为它真的没有。 北京始终在高举民族主义而不是意识形态,它声称 “辱华” 而不是反共,因为北京自己就是最大的反共者。由于西方左翼…
转评论 —— 回复《中国特色的反共》https://iyouport.substack.com/p/9b4
基辛格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战略家之一。也是拜登的榜样。是美国与中国所谓的“两极世界”的主要思想家。他在许多方面已成为政府的榜样。
2021年华盛顿邮报发表过一篇美国前驻俄大使麦克福尔关于美俄中"三角"关系的文章,当时乌克兰还没开战。
当时美国的目的是将俄罗斯从中国分离出去。这是拜登政府的主要目标,而他周围的人是根据尼克松政府的经验来推理的,尼克松政府同意毛泽东关于中美结盟对抗苏联的观点。在现任美国总统(即支持拜登及其政府外交政策路线的那部分美国建制派)之前,基辛格是公认的行为典范。不过实践证明,这可能是种误解。早在基辛格访问北京之前,苏联就跟中国闹翻了(1971年7月,时任尼克松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基辛格秘密访问了北京)。基辛格是有备而来的:没有必要让毛泽东相信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中国本身也在寻求与美国合作。
目前的情况则相反。普京的俄罗斯对中国各种俯首帖耳。而美国需要俄罗斯联邦在中亚遏制中国(就是前苏治中亚领土)。美国明白代价可能是乌克兰。众所周知,尼克松政府为了换取中国与美国结盟对抗苏联,把南越拱手让给了北越(当时北越不仅得到苏联的支持,还得到了中国的支持),而北越领导人认为他们的国家在美国的庇护下是安全的。麦克福尔当时认为重复尼克松的游戏“是不可能的”,他转述了美国建制派中的反对意见。之后乌克兰就开战了。
…………………………
历史证明现实政治和穿梭外交的概念并不奏效。你牺牲了价值观,然后一切都会反过来咬你的屁股。
#基辛格 #中美关系 #高保奇人 #中俄关系 #geopolitical #Russia #China
基辛格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战略家之一。也是拜登的榜样。是美国与中国所谓的“两极世界”的主要思想家。他在许多方面已成为政府的榜样。
2021年华盛顿邮报发表过一篇美国前驻俄大使麦克福尔关于美俄中"三角"关系的文章,当时乌克兰还没开战。
当时美国的目的是将俄罗斯从中国分离出去。这是拜登政府的主要目标,而他周围的人是根据尼克松政府的经验来推理的,尼克松政府同意毛泽东关于中美结盟对抗苏联的观点。在现任美国总统(即支持拜登及其政府外交政策路线的那部分美国建制派)之前,基辛格是公认的行为典范。不过实践证明,这可能是种误解。早在基辛格访问北京之前,苏联就跟中国闹翻了(1971年7月,时任尼克松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基辛格秘密访问了北京)。基辛格是有备而来的:没有必要让毛泽东相信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中国本身也在寻求与美国合作。
目前的情况则相反。普京的俄罗斯对中国各种俯首帖耳。而美国需要俄罗斯联邦在中亚遏制中国(就是前苏治中亚领土)。美国明白代价可能是乌克兰。众所周知,尼克松政府为了换取中国与美国结盟对抗苏联,把南越拱手让给了北越(当时北越不仅得到苏联的支持,还得到了中国的支持),而北越领导人认为他们的国家在美国的庇护下是安全的。麦克福尔当时认为重复尼克松的游戏“是不可能的”,他转述了美国建制派中的反对意见。之后乌克兰就开战了。
…………………………
历史证明现实政治和穿梭外交的概念并不奏效。你牺牲了价值观,然后一切都会反过来咬你的屁股。
#基辛格 #中美关系 #高保奇人 #中俄关系 #geopolitical #Russia #China
Iyouport
转读者评论 : https://iyouport.substack.com/p/027/comments
看到文中提及基辛格。他的名言可不止这一句。
亨利基辛格,冷战时期最著名的 "鹰派"之一、美国总统国安顾问(1969-1975 年)、国务卿(1973-1977 年)、诺和奖获得者(1973 年)、战犯、暴君之友……
正如安东尼伯尔顿所言,"如果你去过柬埔寨,你就永远无法摆脱赤手空拳打死亨利基辛格的欲望"。
这位玩世不恭的屠夫的功绩包括:
1)1969年越战期间,基辛格在轰炸柬埔寨的计划中扮演关键角色,在柬埔寨投下了50万吨炸弹,造成15万人死亡。这些轰炸助长了波尔布特领导的红色高棉的崛起,其政权吞噬了170万人(占总人口的21%)。尽管如此,美国和中国仍继续支持红色高棉,将其视为对抗越南和苏联的伙伴。
2) 1971年,基辛格帮助西巴基斯坦镇压了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30万至50万人因此丧生。20万妇女被强奸。1000万人沦为难民。
3) 1973年,基辛格支持智利军事政变,使皮诺切特将军的军政府上台。在轰炸议会和推翻民选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之后,军政府在智利建立了全面的独裁政权: 3000人未经审判被杀死(其中一些人被绑架、送上直升机、从高空抛出去),正如你们在文中描述到的,还有40000人遭受酷刑(堪称经典之作的电击生殖器),38000人被监禁,200000人被迫逃离该国。
4)1975年,葡萄牙殖民地东帝汶宣布独立,在基辛格批准的印度尼西亚入侵后,东帝汶立即遭到镇压(印尼曾在美国的支持下实施了20世纪最大的种族灭绝惨案之一,杀害了100多万人)。印尼入侵东帝汶杀害了该地区三分之一的人口(20万人)。与此同时,基辛格还帮助摩洛哥占领政权镇压撒哈拉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在安哥拉内战期间与南非种族隔离政权一起打击左派(导致50~80万名受害者)。就是他,建议阿根廷军政府镇压所有不受欢迎的人,并继续帮助右翼暴徒和专制政权恐吓巴西、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的革命运动。
5) 20世纪70年代,伊朗国王开始拉拢梦想独立的伊拉克库尔德人。基辛格对伊拉克和苏联之间的和解感到恐惧,于是加入了支持库尔德人的行列,但他设计的方式使库尔德人无法掌权。后来,伊朗和伊拉克达成协议,库尔德人被打垮,基辛格又与萨达姆侯赛因交好,萨达姆后来成为中情局在中东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并得到美国的支持,与声望日隆的伊拉克共产党人作战(特别是向他提供化学武器以打击库尔德人),直到他自己被那些帮助他上台的人打垮。
从本质上讲,基辛格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决策者,随时准备与任何混蛋握手言和,为了利益不惜牺牲任何人的生命。100年过去了,他从未因任何一项血腥行径而受到惩罚。出于对受害者的尊重,有必要保留这段记忆,并以此作为教训 …… 把难听的话都删掉,至少,多学点东西。
#基辛格
看到文中提及基辛格。他的名言可不止这一句。
亨利基辛格,冷战时期最著名的 "鹰派"之一、美国总统国安顾问(1969-1975 年)、国务卿(1973-1977 年)、诺和奖获得者(1973 年)、战犯、暴君之友……
正如安东尼伯尔顿所言,"如果你去过柬埔寨,你就永远无法摆脱赤手空拳打死亨利基辛格的欲望"。
这位玩世不恭的屠夫的功绩包括:
1)1969年越战期间,基辛格在轰炸柬埔寨的计划中扮演关键角色,在柬埔寨投下了50万吨炸弹,造成15万人死亡。这些轰炸助长了波尔布特领导的红色高棉的崛起,其政权吞噬了170万人(占总人口的21%)。尽管如此,美国和中国仍继续支持红色高棉,将其视为对抗越南和苏联的伙伴。
2) 1971年,基辛格帮助西巴基斯坦镇压了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30万至50万人因此丧生。20万妇女被强奸。1000万人沦为难民。
3) 1973年,基辛格支持智利军事政变,使皮诺切特将军的军政府上台。在轰炸议会和推翻民选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之后,军政府在智利建立了全面的独裁政权: 3000人未经审判被杀死(其中一些人被绑架、送上直升机、从高空抛出去),正如你们在文中描述到的,还有40000人遭受酷刑(堪称经典之作的电击生殖器),38000人被监禁,200000人被迫逃离该国。
4)1975年,葡萄牙殖民地东帝汶宣布独立,在基辛格批准的印度尼西亚入侵后,东帝汶立即遭到镇压(印尼曾在美国的支持下实施了20世纪最大的种族灭绝惨案之一,杀害了100多万人)。印尼入侵东帝汶杀害了该地区三分之一的人口(20万人)。与此同时,基辛格还帮助摩洛哥占领政权镇压撒哈拉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在安哥拉内战期间与南非种族隔离政权一起打击左派(导致50~80万名受害者)。就是他,建议阿根廷军政府镇压所有不受欢迎的人,并继续帮助右翼暴徒和专制政权恐吓巴西、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的革命运动。
5) 20世纪70年代,伊朗国王开始拉拢梦想独立的伊拉克库尔德人。基辛格对伊拉克和苏联之间的和解感到恐惧,于是加入了支持库尔德人的行列,但他设计的方式使库尔德人无法掌权。后来,伊朗和伊拉克达成协议,库尔德人被打垮,基辛格又与萨达姆侯赛因交好,萨达姆后来成为中情局在中东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并得到美国的支持,与声望日隆的伊拉克共产党人作战(特别是向他提供化学武器以打击库尔德人),直到他自己被那些帮助他上台的人打垮。
从本质上讲,基辛格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决策者,随时准备与任何混蛋握手言和,为了利益不惜牺牲任何人的生命。100年过去了,他从未因任何一项血腥行径而受到惩罚。出于对受害者的尊重,有必要保留这段记忆,并以此作为教训 …… 把难听的话都删掉,至少,多学点东西。
#基辛格
Substack
"自由万岁!" - - 你可以自由地选择卖命还是挨饿、屈服还是被枪毙
从那些正在内卷中挣扎的年轻城市中产阶级的怨恨之河中,浮出了一个魔鬼 …… 这甚至不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