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錨產業筆記
22.8K subscribers
103 photos
266 links
Download Telegram
三星規劃將於美國德州興建第二座晶圓廠,然預算從原先170億美元上升至250億美元,主要受建設成本高漲影響。除了三星以外,台積電亦面臨相同問題,公司原先於2020年5月宣佈投資120億美元興建亞利桑納廠,如今金額已提升至400億美元。

儘管美國政府推出晶片法案,鼓勵半導體業者前往美國設廠,但根據補貼條例,建設成本最多僅能補助15%,相較於近年因勞動力短缺、鋼鐵價格上漲……等因素帶動建設成本大幅攀升,實在是杯水車薪。

然而,建廠成本上升對台積電獲利能力影響有限,原因有二:

1) 台積電美國廠將採取差異化訂價策略,將生產成本轉嫁給具有國家安全疑慮的客戶。

2) 主建物折舊年限較長,分攤到各年度後,對毛利率的影響不大。

台灣半導體材料業者,也將隨著台積電前往美國佈局,例如環球晶德州新廠即將在2025Q1投產、中砂將在2023Q2前往鳳凰城設立子公司,另有許多相關業者正在評估效益,值得持續關注。

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36e398fb-03a5-42f8-8e88-29ea48bdae75
新聞報導,最近有很多私人飛機從各大銀行總部飛往奧瑪哈,不禁令人想起,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許多大型金融機構向巴菲特求援的故事。

記得當年巴菲特認購高盛集團特別股50億美元,不僅享有每年10%股息,後來高盛在2011年3月以55億美元贖回特別股,並且根據合約,提供巴菲特在2013年10月前以每股115美元認購4,350萬股高盛普通股的選擇權。

後來巴菲特在2010年的波克夏股東會,說他自己愛死這筆特別股投資了,每天看著時鐘滴答滴答,每秒就能進帳15美元。

這次巴菲特又要賺翻了嗎?只能說手上有現金真好……

參考新聞: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84350#from=ios
近期中國各大車廠皆展開價格戰,包含比亞迪、吉利汽車、一汽、上汽、廣汽、長安汽車、豐田、奔馳、寶馬,囊括中國國內車廠與外國車廠,由Tesla先啟動降價策略,迫使中國本土電動車廠跟進,並進一步波及燃油車廠,使中國車市陷入價格紅海。

2022年中國提供燃油車與電動車購置稅減免優惠,許多車廠看準燃油車優惠只到2022年底,預期消費者會在優惠結束前搶購,配送許多車輛至下游代理商,但中國政府2022年底強力解封,許多民眾染疫無法出門,導致庫存嚴重滯銷,後續需要一段時間去化。

中國新能源車購置稅減碼優惠則延長至2023年底,因此樂觀看待新能源車銷售會較燃油車強勁,尤其Tesla降價後銷售表現應該更加亮眼。

定錨認為,車用供應鏈須提防燃油車與電動車共用料件的庫存調整,包含車內飾板、塑料件、沖壓件、車用面板、中低階CIS……等;電動車專用料件,包含高壓的碳化矽(SiC)、矽基IGBT……等高壓功率半導體,供需結構持續吃緊,即使未來出現庫存修正,力道也會較為溫和。

參考新聞: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319001605-260409?ctrack=pc_main_rtime_p07&chdtv
本週即將登場的FOMC會議,近期看到許多人在討論FED是否會降息。

關於這項議題,站長近期在直播、週報已發表過觀點,認為降息比不降息更糟糕,原因有兩點:

1) 目前尚未形成系統性風險,如果FED在此時降息,反而會讓市場聯想,是否暗處的蟑螂比想像中更多?

2) 如果現在開始降息,那打擊通膨的目標高機率會失敗,未來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來控制通膨。

現階段,FED透過BTFP針對資金短缺的金融機構定向注資,體質不佳的金融機構則交由FDIC處理退場,已經能解決多數的問題,真的不要以為降息等於股市上漲,在不適當的時機降息只會有反效果啊!

至於該觀察哪項指標,判斷是否有系統性風險發生,在「台股觀察週報 2023/3/19」有提到,就保留給訂閱讀者囉!
最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永道-KY所做的RFID電子標籤,跟元太所做的電子貨架標籤(ESL),到底有何不同?

文字說明實在很難精確描述,直接看圖。

第一張圖是UNIQLO現在使用的RFID電子標籤,每件衣服上都會吊一個掛牌,是採用特殊材質的標籤紙,內含天線模組,對光源一照就可以看見裡面暗藏的玄機。

第二張圖是全聯導入的ESL,你所看到的那些看板,全部都是電子紙,店家可以不定期更新看板顯示的圖像及資訊。

其實兩種東西之間,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很容易令人混淆...
有收看2023年3月會員專屬直播的觀眾,對FOMC的結果應該蠻有感覺?當時提到的幾個重點,都完全命中本次Powell的談話。

1) 殖利率曲線已經逐漸拉平,金融體系也沒有面臨系統性風險,FED維持升息1碼,且未來一段時間內也不會降息。

2) BTFP導致FED資產負債表暫時擴張並不等於QE,BTFP是「救急不救窮」,並限制只有2023年3月12日以前買入的債券可用於融資抵押,銀行未來會積極去槓桿來償還這筆資金,故沒有貨幣乘數效果;而QE是透過壓低長期利率來刺激需求,有貨幣乘數效果。

參考1980年代的經驗,如果FED在此時降息,則先前對抗通膨的努力都將功虧一簣,未來需要再度大幅升息,把利率終點拉到更高,才能對抗通膨,且體質不佳的金融機構還是會倒閉。因此,FED不會走過去失敗的老路,短期內,長天期公債殖利率降至3.5%以下的機率很低,沒有賺取價差的空間。

既然FOMC會議這個考驗已經安全過關,接下來就是回歸基本面,準備迎接2023Q1季報,觀察各家公司法說會是帶給投資人新的希望,還是直接變成「法會」吧!
閎康宣布2023年資本支出達12億元,約9.6億元使用於擴充海外營運據點,優先擴充日本與美國,以利就近服務客戶。公司預計將辦理現金增資,與發行可轉換公司債,作為籌資管道。

根據定錨研調,閎康日本熊本實驗室預計提前於2023年6月開始營運,就近服務台積電與Sony;美國新實驗室地點優先選擇聖荷西州,可就近服務NVIDIA、Broadcom、Marvell,暫不考慮亞利桑那州;2025年可能跨入歐洲地區,優先選擇Dresden興建實驗室,主因Infineon計畫投入50億歐元於Dresden擴充12吋晶圓廠,生產類比晶片、功率半導體,預估2026下半年開始量產,閎康實驗室可望受惠Infineon新廠量產初期的分析業務。

雖然近期荷蘭政府發布半導體設備出口限制,但ASML部份舊款浸潤式DUV仍可出貨給中國業者,因此中國晶圓代工業者依然可以發展28nm、45nm成熟製程;中國政府也祭出補貼特定半導體業者,以提高中國晶片自給率。閎康上海實驗室可望持續受惠中國半導體廠商擴產,對材料/故障/可靠度分析的需求。

參考新聞:https://news.cnyes.com/news/id/5124414?exp=a
中砂計畫於2023年5月在鳳凰城設立子公司,就近服務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新廠的需求,未來可進一步觀察是否能藉由地緣優勢,順勢切入美系半導體客戶供應鏈。

根據定錨研調,目前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新廠已開始採用中砂供應的鑽石碟、再生晶圓,由中砂台灣廠區出貨給台積電,台積電再自行運送至亞利桑那州新廠。

近期因晶圓代工客戶產能利用率下滑,以及記憶體客戶減少投片量,導致鑽石碟、再生晶圓需求放緩;此外,先進製程鑽石碟也因台積電產能爬坡進度緩慢,2023年僅Apple M3、A17 Bionic晶片兩款採用,導致出貨量低於原先預期。

長期來看,隨著客戶在2024~2025年陸續導入台積電N3製程,以及景氣復甦後晶圓代工客戶、記憶體客戶產能利用率回溫,仍將帶動鑽石碟、再生晶圓需求成長。

參考新聞:https://news.cnyes.com/news/id/5128911
日前Tesla宣布調降部份車款售價,陸系電動車廠比亞迪、蔚來、小鵬、長安……等陸續跟進,希望藉由更具吸引力的定價策略,刺激消費者買氣。

Tesla近期宣稱,將推出更為平價的車款,以現有Model Y進行產品設計,將原本採用的鎳基鋰三元電池(NCM)改為磷酸鐵鋰電池(LFP),由於電池模組佔電動車成本結構約40%,此舉可大幅降低車輛生產成本。

LFP電池具有成本便宜、穩定度高、循環壽命長……等優勢,但其儲存能量較低、體積較大,車輛續航力較NCM電池低,通常適用於平價車款。

定錨認為,2022年比亞迪憑藉低價車款與插電式混和車型,在中國電動車市場獲得成功,市佔率大幅上升;隨著Tesla推出平價車款,不僅可望刺激銷售量成長,也有助於鞏固市佔率。

Tesla公布2023Q1交車數達42.3萬輛,較前一季度小幅成長,顯示降價策略有達成效果,為了達成2023年銷售目標200萬輛,除了透過降價刺激消費者買氣以外,更需要努力提高德州、柏林、上海……等廠區產能。

參考新聞:https://news.cnyes.com/news/id/5138252?exp=a
臻鼎-KY 2023Q1營收315.4億元,QoQ -40.4%,YoY -7.0%,反映iPhone 14銷售續航力不足,MacBook、iPad也同步面臨Apple砍單,衝擊HDI、軟板出貨動能。

臻鼎-KY近年積極切入載板產業,並持續擴充HDI板產能。

深圳ABF載板廠已開始少量生產,初期以中低層數產品為主,預計2024年新廠完工後,視客戶需求轉進中高層數產品。

秦皇島BT載板廠已於2022下半年進入量產,然近期受到手機需求疲弱、記憶體廠商減產影響,BT載板需求不佳,產能利用率低於預期,需靜待手機、記憶體市場需求回溫。

淮安第三園區HDI載板廠一期已裝機完畢,正在與客戶進行送樣認證,預計2023Q2即可進入量產階段,並持續提升產品良率。

定錨認為,考量中國解封後,並未刺激手機市場需求回溫,iPhone 14罕見降價求售,Apple可能會更謹慎評估iPhone 15備貨量,保守看待相關供應鏈2023下半年業績表現,並持續觀注臻鼎-KY在載板產業的長期發展。

參考新聞:https://ctee.com.tw/news/tech/840423.html
大立光法說會重點整理:

1) 2023Q1營收91.36億元,QoQ -36.5%、YoY -9.8%,毛利率49.4%,EPS 24.64元。受到Android品牌持續進行庫存調整,以及iPhone 14銷售續航力不佳影響,營收規模較前一季度及去年同期下滑,且產品組合轉差,高階鏡頭出貨動能較疲弱,中、低階鏡頭需求相對強勁,導致毛利率表現不甚理想。

2) 展望2023Q2,經營層表示,2023年4、5月出貨動能較2023年3月疲軟,將同步反映在營收上。定錨認為,近期中國手機市場銷售量未見起色,儘管去年同期是封控影響的高峰期,銷售量仍持續年減,顯示Android品牌庫存調整雖已進入尾聲,但終端需求並沒有復甦跡象。

3) 根據定錨研調,2023下半年iPhone 15高配版將搭載潛望式鏡頭,由於玉晶光良率不如預期,大立光將獨家供應,同時下游組裝廠LG Innotek良率也不甚理想,也會向上游零組件廠商超額備貨,來彌補組裝良率不佳所產生的耗損,預期2023下半年大立光營運可望復甦,並享有優於同業的利潤表現。
Apple預計於2024年,將iPhone 16高配版主板規格升級,主要是以背膠銅箔(RCC)取代類載板(SLP)。

相較於傳統CCL以玻纖布作為核心層,再以樹脂固化,並在上、下方貼銅箔,RCC銅箔不含玻纖布,直接以樹脂固化,並在上、下方貼銅箔,因此擁有厚度較薄、雷射鑽孔穩定、訊號干擾較小……等優點,但也因材質較軟、支撐性較差,無法完全取代傳統CCL,預期iPhone 16將會同時採用兩種材料。

根據定錨研調,味之素、聯茂在RCC銅箔材料研發進度領先同業,於2021年開始送樣,可望在2024年獨家取得iPhone RCC銅箔訂單;台光電為既有SLP CCL供應商,但RCC銅箔研發進度落後聯茂約1~1.5年,2024年恐面臨部份訂單流失,對營收造成負面影響約3~4%,但2025年仍有機會重新切入供應鏈。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3/04/14/2024-iphone-material/
媒體報導,台積電向ASML下修2024年EUV設備訂單40%,未來一年內將以美國、日本廠為主,在台擴產進度全面遞延。

由於EUV設備主要用於7nm(含)以下先進製程,亦即台積電先進製程產能利用率鬆動,且有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此外,近期市場傳言,台積電2023年資本支出有可能從原先320~360億美元下修至280~320億美元,多家外資券商亦看淡台積電2023下半年產能利用率回升幅度,實際情況靜待本週台積電法說會揭曉。

定錨認為,先前在訂閱會員報告已提過,台積電2023年N3製程擴產幅度低於預期,主因缺乏Apple以外的客戶採用,目前觀點維持不變;而近期最新研調,N5/4、N7/6製程2023下半年產能利用率回升幅度,也有可能會低於先前預估。

參考新聞: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c86fcece-028b-44b4-a0cd-f2153ec0d735
瑞典電信設備商Ericsson公布2023Q1財報,營收61億美元,YoY +14%、QoQ -27%,受惠於印度市場5G設備訂單成長動能強勁,抵銷北美市場訂單下滑30%的負面衝擊。展望2023Q2,經營層預期,網路設備銷售較前一季度持平,企業客戶持續下修資本支出,導致需求降溫。

相較於美國、中國5G手機滲透率已逐漸飽和,印度5G手機滲透率僅32%,仍有不少成長空間,預期2023年將由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帶動全球5G手機滲透率提升。

印度大電信商Reliance jio及Bharti Airtel,於2022年10月推出5G行動通訊服務,前者將斥資250億美元打造5G設備,目標在2023年底前將5G行動通訊服務範圍覆蓋全印度,後者則預計2024Q1完成佈建。

由於印度手機市場以Android為主,Apple市佔率僅約5%,預期聯發科將成為主要受惠者,但近期中國手機市場尚未出現復甦跡象,將對聯發科5G手機SoC出貨動能造成壓力,且Qualcomm採取較積極的價格策略,導致5G手機SoC單價加速下跌,也會壓縮聯發科獲利空間。

網通系統廠亦可望受惠於印度電信業者佈建5G基礎建設商機,合勤控2022年印度市場光纖設備出貨量約20萬台,未來可望逐步增加至40~50萬台;中磊目前約有5%產能位於印度,並與Bharti Airtel合作,推出支援5G Open RAN功能的small cell;智易則看準Reliance jio即將推出5G FWA服務,積極與當地電信業者保持聯繫,未來視客戶需求出貨5G FWA CPE。

資料來源: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a8bbac71-fabe-45e5-adeb-a9cbb761dbb9&c=MB010000
台積電法說重點整理:

1) 2023Q1營收167.2億美元,折合新台幣5,086億元,QoQ -18.7%、YoY +3.6%,毛利率56.3%,EPS 7.98元。營收達前次財測區間167.0~175.0億美元下緣,反映中國解封後需求復甦力道低於預期,以及IC設計客戶庫存水位去化緩慢,PC/NB、手機市場持續疲軟。

2) 展望2023Q2,財測營收區間152.0~160.0億美元,毛利率區間52.0~54.0%。受到IC設計客戶庫存調整影響,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滑,預期本季將是谷底,下一季度開始回升。毛利率則受到營收規模下滑、N3製程產能爬坡、電費調漲……等多項因素影響,較前一季度下滑。

3) 2023年財測營收區間從YoY +1~3%下修至YoY -1~6%,反映2023下半年N5/4、N7/6製程產能利用率回溫幅度低於預期,N3製程則將維持滿載,營收貢獻度約4~6%。

4) 2023年資本支出維持320~360億美元,經營層並未正面回應市場謠傳ASML遭台積電下修2024年EUV設備訂單的消息,僅表示目前談論2024年資本支出為時過早。
同欣電法說會重點整理:

1) 2023Q1營收29.0億元,QoQ -11.8%、YoY -16.3%,毛利率28.0%,EPS 2.31元。毛利率較前一季度大幅下滑5.5%,主因營收規模下滑、產能利用率偏低、部份產品線開始面臨同業價格競爭壓力,以及八德廠設備陸續驗收進場,開始提列折舊費用。

2) 展望2023Q2,營運表現將較前一季度大致持平,主因手機CIS持續面臨客戶庫存調整,車用CIS需求也開始放緩;2023Q3營收可望恢復成長,但短期內毛利率恐難以回到30~35%區間,主因過去兩年客戶有超額需求,公司議價能力較強,而近期市場需求疲弱,同業競爭壓力較大。

3) 資本支出主要投入車用CIS產能擴充,以及功率半導體陶瓷基板,都屬於長期趨勢,且車用產品認證期長,如果現在下修,未來景氣復甦就會有產能無法滿足需求的風險,故不會大幅向下修正,但會根據客戶需求,彈性調整產能開出時程。

4) 定錨認為,同欣電手機CIS業務主要做前段晶圓重組製程,近期受到客戶庫存調整,以及中國半導體自主化影響,出貨量持續下滑,目前佔CIS業務營收降至20%;車用CIS雖面臨短期逆風,但同欣電獨家iBGA封裝技術,在高階市場仍有競爭優勢,長期仍將受惠於ADAS規格升級,帶動車用CIS需求持續成長。
近期外界高度關注台積電法說會的動態,定錨研究團隊即時發表最新報告,內容包括近期營運概況、六大客戶投片情形、先進製程發展路徑......等,免費分享給大家!

如果需要獨家編製的財測模型,以及後續相關資訊追蹤整理,可參考訂閱方案。

公開報告連結:https://investanchors.com/home/articles/77

加入訂閱會員:https://investanchors.com/home/subscriptions?link_from=telegram
最近許多人在談論,台積電市場關注度太高,沒辦法獲取超額報酬。

其實過去二十年,台積電的市場關注度一直都這麼高,但它同時也是台股上市櫃公司之中,市值成長最快速的公司之一。

也就是說,那些「超額報酬利基型小型股」,在過去二十年,它們的市值多數都跑輸台積電。

然而,這些小型股的股價波動較大,也較容易反映籌碼面的變化,所以或許在短期的區間內,它們市值有跑贏台積電,但驅動力是來自特定買盤介入,還是企業盈餘成長,就要再進一步分析。

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要分辨自己的投資報酬來源,是基於企業盈餘成長,還是籌碼面的變化,是很困難但也很重要的事情。
前陣子很榮幸接到財經M平方的邀請,在「2023年全球總經影響力論壇」擔任Keynote講者,相信很多錨粉都已經知道這個活動啦!

可能有些錨粉會覺得很奇怪,這次的主題,為何不是定錨以往擅長的「科技產業趨勢分析」,而是「高利率環境:全球資產配置戰略」?

由於美國公債是「無風險利率」的基準,2022年以來,FED多次升息導致美國公債殖利率大幅提高,勢必會影響到全球各項金融資產的訂價,並間接影響到金融機構、退休基金、主權基金......等重量級法人的資金流向及資產配置想法。

在告別長達10年的「大QE時代」後,我們有可能即將迎來長期的高利率環境,投資人在進行資產配置時,也應該改變過去的舊思維。

此外,在美、中大國爭霸的格局下,「全球化」的趨勢似乎已走到盡頭,供應鏈開始走向「地緣化」。

放眼世界各國,都有不同的優勢,例如美國在晶片設計、軟體居世界領導地位,歐洲在車用供應鏈擁有深厚的底蘊,台灣在半導體製造扮演關鍵角色,東南亞國家則是中國勞力密集製造業外移的最大受惠者......等。

如果我們只把目光聚焦在台股,那在AI、電動車引領潮流的時代,我們很可能會錯過那些真正的產業領導廠商,被迫在台股選擇二、三線的廠商。

因此,站長決定以「高利率環境:全球資產配置戰略」作為本次論壇的主題,希望能帶給大家更宏觀的視野,以及嶄新的思考角度。

如果您對這場論壇的議題有興趣,歡迎參考以下資訊。

論壇時間:2023/07/02(日)09:30 - 18:30
活動現場:福華文教會館卓越廳
線上影片:預計於活動隔天 20:00 上線
定錨專屬折扣碼:ANCHOR(在購票時輸入折抵票價200元)
購票連結:https://www.macromicro.me/forum23

之後也會跟財經M平方團隊一起錄製Podcast特輯,節目上架後會在FB粉專公告相關資訊,如果想瞭解更多細節,務必記得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