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warded from 書生
Forwarded from 書生
11 年前的投稿,寫道「必須死守《頭條新聞》」。
想不到 11 年後,《頭條新聞》死了,連投稿處的《蘋果日報》也死了。
今晚看著壹傳媒大樓內外的直播,很壓抑,很無奈,也很痛苦;
有點感覺像看著一個人彌留將死,回天乏術,還望哪一天能在遠方重光的地方再會。
其實,書生一直覺得蘋果很「香港人」。
平日大多顧著賺錢、嘴有點賤又帶著港式幽默、喜歡娛樂,就是大都市下平凡的「飲食男女」;但當大是大非出現在眼前,卻會第一時間挺身而出,敢於為公義發聲,不畏強權有風骨。
也許正因為和香港人相像,所以一直也很受香港人歡迎。
當然,今日的香港人變了,不同上一兩代香港人;但這二十六年來,蘋果也跟著香港人不斷改變。它始終緊貼「市場」,而所謂市場,其實就是香港人的需求和所想。
可是,它先走了,不能再和香港人同行,不能再和香港人一同等到那一天;
但願那天來臨時,蘋果能重出江湖,再為香港人做第一篇報道。
再見蘋果。珍重,蘋果人。
願你們能在其他地方繼續堅守真相,為香港人,為公義發聲。
香港人不會忘記的。
信念不死,死守香港。
【除了買爆蘋果之外,香港人仲有咩可以做?】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2638465
【記蘋果】香港的「自由標誌」 :廿多年來香港人撐和罵蘋果的都有,但能撐能罵皆因我們還有自由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2758858
#蘋果日報 #黎智英 #自由標誌 #言論自由 #新聞自由 #香港家書 #書生百用
想不到 11 年後,《頭條新聞》死了,連投稿處的《蘋果日報》也死了。
今晚看著壹傳媒大樓內外的直播,很壓抑,很無奈,也很痛苦;
有點感覺像看著一個人彌留將死,回天乏術,還望哪一天能在遠方重光的地方再會。
其實,書生一直覺得蘋果很「香港人」。
平日大多顧著賺錢、嘴有點賤又帶著港式幽默、喜歡娛樂,就是大都市下平凡的「飲食男女」;但當大是大非出現在眼前,卻會第一時間挺身而出,敢於為公義發聲,不畏強權有風骨。
也許正因為和香港人相像,所以一直也很受香港人歡迎。
當然,今日的香港人變了,不同上一兩代香港人;但這二十六年來,蘋果也跟著香港人不斷改變。它始終緊貼「市場」,而所謂市場,其實就是香港人的需求和所想。
可是,它先走了,不能再和香港人同行,不能再和香港人一同等到那一天;
但願那天來臨時,蘋果能重出江湖,再為香港人做第一篇報道。
再見蘋果。珍重,蘋果人。
願你們能在其他地方繼續堅守真相,為香港人,為公義發聲。
香港人不會忘記的。
信念不死,死守香港。
【除了買爆蘋果之外,香港人仲有咩可以做?】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2638465
【記蘋果】香港的「自由標誌」 :廿多年來香港人撐和罵蘋果的都有,但能撐能罵皆因我們還有自由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2758858
#蘋果日報 #黎智英 #自由標誌 #言論自由 #新聞自由 #香港家書 #書生百用
Forwarded from 書生
【6.9三週年】痛苦、創傷、憤怒、無力......記憶是為了什麼?
//在 6.9 三週年的前夕,「立場姐姐」何桂藍出了一篇文章談《共同、記憶、勇氣》。
這篇文裡頭提到有多疑問,例如事過三年,還有所謂「共同體」、「同路人」嗎?堅持要延長運動中產生的「集體痛苦」,有何意義呢(「有咩為呢)?「香港人」作為一個社群,「我們對 2019 年以降的經歷、記憶和理解,本來就真的完全不一樣呢」?
這些詰問,也是這三年來書生經常思考的問題。這三年來,書生都會「當年今日」,和大家回顧「反修例運動」的歷史大事;而且我不只回顧歷史本身,也回顧「回顧」本身及其意義:
上年 6 月 9 日,我和大家回顧一次;
前年今日,我又和大家回顧一次;
大前年的今日,我沒有回顧,我和大家一起遊行。
每當我用倒敘法回顧「回顧」,就會發現喚回的記憶和情感,其實一點也不虛無緲飄;相反,它們都很真實,沒有大前年的今日,沒有 100 萬人上街遊行、沒有同路人的淚與汗,沒有政府晚上 11 時多發表的「哦!我收到啦!」的聲明,沒有之後發生的點點滴滴,就沒有堅持回顧的理由。
歷史的本質原來是沉默,它總是等待著人們說話……//
全文請看:https://www.patreon.com/posts/67555888
【加入書生Patreon,收看更多時事評論文章】
👉https://www.patreon.com/HKReaderXWriter
#69三週年 #反送中 #記憶 #紀錄真相 #記憶的倫理 #立場姐姐 #何桂藍 #創傷 #痛苦 #共同體 #香港人 #香港家書
//在 6.9 三週年的前夕,「立場姐姐」何桂藍出了一篇文章談《共同、記憶、勇氣》。
這篇文裡頭提到有多疑問,例如事過三年,還有所謂「共同體」、「同路人」嗎?堅持要延長運動中產生的「集體痛苦」,有何意義呢(「有咩為呢)?「香港人」作為一個社群,「我們對 2019 年以降的經歷、記憶和理解,本來就真的完全不一樣呢」?
這些詰問,也是這三年來書生經常思考的問題。這三年來,書生都會「當年今日」,和大家回顧「反修例運動」的歷史大事;而且我不只回顧歷史本身,也回顧「回顧」本身及其意義:
上年 6 月 9 日,我和大家回顧一次;
前年今日,我又和大家回顧一次;
大前年的今日,我沒有回顧,我和大家一起遊行。
每當我用倒敘法回顧「回顧」,就會發現喚回的記憶和情感,其實一點也不虛無緲飄;相反,它們都很真實,沒有大前年的今日,沒有 100 萬人上街遊行、沒有同路人的淚與汗,沒有政府晚上 11 時多發表的「哦!我收到啦!」的聲明,沒有之後發生的點點滴滴,就沒有堅持回顧的理由。
歷史的本質原來是沉默,它總是等待著人們說話……//
全文請看:https://www.patreon.com/posts/67555888
【加入書生Patreon,收看更多時事評論文章】
👉https://www.patreon.com/HKReaderXWriter
#69三週年 #反送中 #記憶 #紀錄真相 #記憶的倫理 #立場姐姐 #何桂藍 #創傷 #痛苦 #共同體 #香港人 #香港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