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盟會2.0
1.7K subscribers
32.9K photos
1.47K videos
48 files
29.1K links
香港同盟會2.0
鑑於本會海外Admin時差問題,未能及時跟進香港即時訊息,舊channel由即日開始停用,轉由亞洲分會手足繼續打理,務求把最新革命資訊帶卑大家!請繼續Follow香港同盟會2.0
Download Telegram
【BNO移民潮|四分一人計劃移民 今年每50香港人有1人離開】

香港民意研究計劃發表新一份香港人對移民及前景看法的調查報告,多達四分一人打算移民,較半年前上升4個百分點;一成人表明「已準備好隨時離開」或「準備中」。民調顯示,約一半人對香港經濟前景或未來享有的個人自由沒有信心。有份設計該民調的香港文化研究及政治學獨立學者黃偉國對《追新聞》分析,港府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是令港人包括非民主派支持者失去信心及萌生去意的主因。

全文請到Patreon閱覽
https://www.patreon.com/posts/64257576

#BNO #移民潮 #香港民研 #黃偉國
【民研:「香港人」身份續排行第一位】
#香港民研 公布市民身份認同感最新結果,以沒有涉及身份對立問題的獨立評分計,無論是按認同感、重要性或認同指數排名,「#香港人」身份均繼續排行第一位,之後是「亞洲人」、「中華民族一分子」、「#中國人」、「世界公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唯「中華民族一分子」的重要性平均而言略高於「#亞洲人」。

對比半年前,「香港人」、「亞洲人」、「中華民族一分子」以及「中國人」的所有數據均顯著上升。當中,「亞洲人」的認同感和認同指數創2018年以來新高,重要性更創2008年有紀錄以來新高。「中華民族一份子」的重要性和認同指數創2016年以來新高,認同感則創2012年以來新高。「中國人」的所有指標均創2012年以來新高,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重要性和認同指數創2012年以來新高,認同感則創2009年以來新高。

如果把「香港人」和「中國人」身份對立比較,讓市民在「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和「中國的香港人」四者中選擇自己最認同的身分,無論是狹義或廣義地自稱為「香港人」的比率,都比同樣定義的「中國人」比率為高。

調查於2022年12月初由真實訪問員,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方式成功訪問1004名香港居民。

#信報 #即時新聞 #民研 #市民身份認同感民調 #身份認同
【23條立法|咨詢期完結首份民調】
【市民對政府信任度暴跌】

《基本法23條》立法咨詢期周三(28日)結束,香港民研發布最新民情指數顯示,市民對特區政府信任度淨值,較上月大跌11個百分點。學者分析指,顯示市民對《23條》立法影響香港前途的擔憂。民研行政總裁鍾庭耀認為,《23條》立法如造成不能和國際機構合作,等於自斷與國際關係,將對香港不利。

香港民研周二發布最新民情指數顯示,市民對特區政府信任程度從上月的46%下降到39%,不信任則從38%上升到42%,兩者相加淨值下降11個百分點。而對香港前途信心方面,淨值亦較上月大跌16個百分點。

政治學者李敏剛分析指,過去一個月最受關注的新聞,是政府為《23條》立法咨詢,亦是這個月來受訪民眾接收到,與港府以及香港前途最相關的新聞,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立法的憂慮。

他表示,法治指標為5.24分,超過合格標準,顯示市民對司法制度以及法官審理案件,大致上覺得公平。這個數字和對政府信任度連結,可看出市民對立法過程擔心。

李敏剛說:「看市民在群組的回應,他們對《國安法》的憂慮不是在於司法機關本身怎樣執行,而是在於政府提出立法的草案,法律條文本身會不會影響到香港重視的價值,譬如言論自由、集會結社自由,剛剛也提到的和很多外國不同的機構合作,與國際連結的自由,這些因素都是會相關的。」

對於《23條》立法後,民研未來與外國機構合作情況,行政總裁鍾庭耀表示,如果憂慮而完全避免和國際機構合作,就等同香港社會自我斷絕與國際社會的關係。鍾庭耀說:「我認為如果這樣做是百般不好,以及對香港完全不利。我們如果這樣做,是很難很難達到『由治及興』,甚至接近不可能。因為香港的優勢,從來就是能夠文明地讓東西、東方和西方去接軌,香港要有這個空間。」

他指出,未來會定出更多內部守則和管理系統,避免觸碰紅線,但覺得有相當難度。

#23條立法
#香港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