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盟會2.0
1.7K subscribers
32.9K photos
1.47K videos
48 files
29.1K links
香港同盟會2.0
鑑於本會海外Admin時差問題,未能及時跟進香港即時訊息,舊channel由即日開始停用,轉由亞洲分會手足繼續打理,務求把最新革命資訊帶卑大家!請繼續Follow香港同盟會2.0
Download Telegram
Forwarded from 香港人的蘋果
金融發展局今日公布研究報告,發現逾4成的年青金融專業人士計劃離開香港,而香港大學生有意離港的比例更逼近5成。兩組受訪者都認為「高壓的工作環境」和「行業前景不確定」是考慮離開香港的最大原因。金發局指,如果忽視離港的深層次問題,會導致人才流失,損害香港金融服務業的增長和競爭力。

金發局早前委託獨立市場諮詢公司,以匿名的線上問卷成功訪問534人,對象包括全職工作經驗少於3年的金融服務業從業員、以及大學生。

調查發現,年青金融專業人士當中,7.5%有明確計劃離港、35.8%有初步計劃離港。換言之,合共達43.3%年輕金融才俊有意離開。有具體移居計劃的人中,約三分之二人表示,於未來五年內落實離開香港。

大學生離港意欲更高,13.9%有明確計劃離港、34.3%有初步計劃離港,合共達48.3%大學生有意離開。有具體移居計劃的大學生,在2年內離港的比例逾3成、5年內離港比例達57.8%。

調查亦有觸及離港的原因,6成年青金融專業人士指,因為「職位期望不符」、「高壓的工作環境」,亦有逾5成人認為是「行業前景不確定」。而選擇離港的大學生,55%人認為因為「高壓的工作環境」,其次有47.9%人認為與「職業前景僵化/缺乏發展機會」有關。值得留意的是,今次調查沒有提供政治或公民權利相關的原因作為選項。

金發局指,香港的年青專業人士可能會因為低生活成本,和更有利的移民政策吸引到其他地區,上述兩組人考慮離港的原因代表了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果忽視這些問題,會導致人才流失,損害香港金融服務業的增長和競爭力。金發局建議,應制定強而有力的策略來解決他們的憂慮。

調查亦有訪問僱主,他們對當前人力市場均抱有一定憂慮,不確定已離港的專業和外籍人士會否選擇重回香港工作,因為他們當中有大多數人可能已經在其他地方安家立業。

不少年輕一代金融新血想離港外,研究發現大學生對金融行業前景比現職從業員更悲觀,28%大學生認為未來5至10年金融服務業前景悲觀或非常悲觀。相比之下,現職從業員只有8.9%覺得悲觀或非常悲觀。金發局辯稱,部分大學生對行業前景缺乏信心,因為對行業的了解有限及擔憂畢業後的就業機會。

面對人才外流的問題,金發局建議港府創立一個全新的獎學金計劃,或擴大現有的「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資助更多不同專業領域的本地優秀學生出國留學,得獎者須承諾回港工作至少兩年,以確保能選出願意推動香港未來發展的年青人才。而獎學金除了資助去傳統的美國和英國等地外,亦將中國的大學列入申請院校清單。

金發局指,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分別在珠海、深圳和廣州設立了大灣區分校,但卻沒開設任何精算學課程,建議本港大學的大灣區校園與香港持份者合作,共同設計合適的課程,為本地金融市場培育專業人才。

金發局又指,雖然港府和大學已著力採取不同措施以吸引海外學生來港就讀,但成效並不顯著,引用入境事務處的數據指,在2021年香港有43,732名非本地學生,其中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內地,總共37,087人。金發局建議港府增加獎學金以吸引國際學生來港就讀,獲獎學金資助的海外學生必須在香港工作一定年限。
#光傳媒
【反修例五年】
【香港傳媒自我審查日增 海外港媒望報導連繫港人】

路透新聞學研究機構(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發布的2024年數碼新聞報告,指自國安法於2020年生效後,香港傳媒的自我審查不斷增加,部分敏感政治議題報導大減。有記者選擇到海外重開新媒體,繼續報導絕跡於香港主流媒體的新聞。去年香港外國記者會的調查指出,有三分之二的記者及編輯會避免撰寫敏感題目,近四分三擔心會因編採被捕。而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日前在電台訪問中,未有正面回應悼念「六四」或提及「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是否成為禁忌,僅稱要看環境,以及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意圖。

本台翻查香港最全面保存新聞剪報的WiseNews平台,發現部分議題在2020年國安法生效後,報導次數出現斷崖式下跌,除非涉及法律訂立或修訂、法庭判案,以及政府行動。

其中「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口號大減九成四,即使用以規避法律風險的「光時」一詞,在2022年後亦大減。「願榮光」、「香港獨立」、「羅冠聰」亦同告下跌,直至去年因播錯國歌事件及國安通緝令後方有上升。

前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分析指,這些「敏感」議題因國安法下的新政,曾經主導議題的親民主派媒體不復存在,加上政府大力打壓公民社會,令媒體無任何行動可供報導;媒體亦出現良性自我審查,以免編採人員跌入法律陷阱而被檢控。

杜耀明說:「對於那些報道的人本身,可能會構成一個很大的壓力,特別是報館那些負責人,假如就算他有心想報道的話,他都有這樣的陰影,形成一個很合理地作自我審查,避免這些法律上的風險…… 自我審查就是良性的自我審查,就是為免這些同事掉進法律陷阱。連被動報導的機會都沒有……你說主動去報道,探討一下這個問題有沒有違法,我想是絕無僅有。」

梁嘉麗之前是蘋果日報專題記者,去年在台灣成立《光傳媒》。她見到主流傳媒報導深度大減,愈來愈同質化,只採單邊政府同建制的說法,而海外香港媒體,能為香港媒體應有的細節作補遺。

她補充海外香港媒體亦不會審查報導的用字,「我想這個角色也會看到補位的作用,因為當香港媒體不再報道的時候,香港的人其實很難知道或看不到海外是否還有人悼念,我想這個也是一個充權的作用。」

#香港傳媒 #香港新聞界 #香港新聞自由 #新聞自由 #光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