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破不入渠🌏
7.29K subscribers
154 photos
12 videos
16 files
1.73K links
無理の囈語。

原创天国: twitter.com/Jesoooor
垃圾堆: t.me/eessej

欢迎访问「大破进击」博客: jesor.me
欢迎收听「交差点」播客: jiaocha.io

A small piece of Jesse Chan, created by Jesse Chan. @Jesoooor
Download Telegram
这是一个「分工」的时代,我们崇尚的专业精神是把流水线上的一项工作做到极致效率,做内容也讲究「垂直」,不懂不要瞎bb。

做一颗螺丝钉,做一个垂直领域,就这样度过一生,可以吗?当然可以。无数个垂直于地面的领域,彼此平行,就这样各自耕好自己的一小块地,这就是当代生活。

但这样就足够了吗?当你知道在你所处的这个领域之外,还有无数平行的领域,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美妙之处,你怎么可能不去与它们相交?

最早做交差点的时候,我们的宗旨是科技与人文的交叉,但在这之上,它更是一切与一切的交叉,是由我们这样一个个的人,将一切不相交的东西,连接起来。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如此喜欢 The 1975,它无所不包,不怕失败,第一张专辑恶评如潮,却恰恰符合了它「末世青春」的主题。到 NOACF,回顾一切,他们没有「翻到少年黑历史」时的羞耻,而是给予了这段经历最高的赞誉和最深的感激。

听这张专辑的时候,我很难忍住不去回想高中时代。我在学校门口买各种杂志,关注政治、科学、时尚、音乐、电影、游戏以及心灵鸡汤,我认知世界尚浅,却充满了表达欲望,其中很多东西流传至今是一纸荒唐,但我仍愿认可这一切,it’s the best thing that ever happened to me.
今天我们感叹 Netflix 一年花 170 亿美元做内容。

2000 年,成立仅四年的湖南三辰卡通,开出 10000 元月薪招聘了两个手绘动画师,指导制作动画《蓝猫淘气三千问》,两名动画师入职三天后认为工作难度太大,决定离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611342/answer/1251217333
经历 Minneapolis 这波「暴乱」,更多人应该会理解,为什么香港人的抗争从根本上无法「胜利」。因为无论是合法的集会、反对活动,还是发展到暴乱,你是在通过一个支点撬动政治筹码。没人确切地知道中国的那个「支点」在哪。

这波全国范围的反对活动一定会被平息,但美国人马上将迎来 2020 总统大选。香港则没有这个部分。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30/us/george-floyd-minneapolis.html
这篇文章给人的感觉是,技艺上几乎毫无瑕疵,但取材的对象和角度太简陋了,简陋到感觉是刷了几天朋友圈就能写出来的内容。

成本限制已经成了端传媒头顶的一把剑了,虽然今年我还是会继续续订。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601-mainland-people-returning-home/
希望所有泛意义上的「科技工作者」都有此觉悟。

技术可以是公权力的大棒,也可以是公民举起的拳头,它永远不可能「中立」,不可能与政治绝缘。

https://twitter.com/backlon/status/1267877854311673856
99% 的人,面对人生时的态度都是「找最优解」。特别是在这个有各种量化标尺,效率至上的世界里。我们总想花最少的时间,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成功,把其他人都比下去。

认识 TimberNord 之后,我才意识到,那些以物质为主轴,暗搓搓的攀比也好、焦虑也好,发出一些小雅痞的无病呻吟也好,在真正的理想、苦难,自我实现面前,真的就跟放屁没什么区别。

你可能会财务自由,但跟「32 岁,离婚后,放弃在发达国家做建筑设计的中产生活,重新开始申请本科,专业是动画,过程中靠送 UberEats 过活」真的没什么可比性。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6-timbernord-%E6%B5%AA%E5%93%A5/id1482087522?i=1000467201132
很多人可能都有对某种 status,某种生活之 image 的想象。每天开个 b 级车上下班,天气好的时候在落地窗前黄瓜水喝喝,wsj 读读,下雨堵车的时候 smooth jazz 听听。

周五晚上 dinner party 搞搞,第二天早上起来批条毯子,端杯 hot cocoa 做 nyt 的 crosswords。周日早上太阳出来就穿身 tnf 的冲锋衣和短裤,去附近的山上 hiking 或者遛狗。moma 的展看看,给下次 brunch 增加谈资。

床头放的是跟老婆高中的合影,但每年也有几次西海岸或者 vegas 的 business trip,晚上扯下胸牌赢点钱就跟同事 omakase sushi 吃吃。夏天 Florida 度度假,冬天北海道温泉泡泡,年轻的时候去过 time square 跨年,后来一般改在 palm spring 的某个酒店。

在通往这种 status 的路上,你匍匐前进,直到有一天,你已经能看到前方成功的 dimming light 了,你才突然发现自己做着一份 soul-crushingly boring job,而那种向往本身只不过是臆想而已,空洞且虚伪。
不止一个朋友在过去一年买入小米,准备作长期持有的打算,我也认同这个思路。

但对小米来说,要「冲击高端」,最大的问题仍在于「找到战场」,而不是一味的「拉长战线」。的确,最初小米是以「颠覆者」的姿态入局,直到今天,小米一直在找战术勇猛的 KPI 悍将,而不是能够识到一片沃土的战略家。

小米的现金流没问题,缺的产品护城河。但小米没给这个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更深刻的技术,而只围绕供应链和营销展开了一场内卷战争,这个战线拉得越长,小米的现金流滚的越大,最后仍可能只能是一地鸡毛。

我个人觉得小米最需要的还是开放,开放自己的「内功」,就像腾讯在过去 10 年所做的一样。

https://mp.weixin.qq.com/s/U8LmEbo7a7b36eaZOJ19Sw
其实就跟所有人想象的没什么区别。

首发不过分加价的话买回来先代替 PS4,老游戏下载一波,玩一玩,两年之内可能都不会有特别惊人的真正次世代大作。(GTA5?

但一个价格不到 600 美元的硬件,八年才大更新一次,确实没必要期望过高。想想下半年你即将购买的 1000 美元以上还不会有太多新特性 iPhone,还是 PS5 比较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IN45bC0OfY
2020 注定是很「难」的一年,但游戏业经历过比这更大的风浪。主机厂商、游戏开发者、玩家,他们之间早已形成了一种更深刻的默契和互动机制,共同为一个并不算特别主流的业态添砖加瓦。这种连接,不会因为一次游戏展会的停摆,一波经济的冲击就轻易断裂。

https://mp.weixin.qq.com/s/KicfrIhoe8qEHKh4e4R2mQ
去年在东京跨年的时候,恰逢彩姐新专辑上市宣传,站在货架前愣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没在任何回顾过去 10 年的内容里提到 AKB。

但如果要给 AKB 在过去 10 年选一个「最高点」,我应该还是会选这一张。那是 2015 年的春天,mayuyu 刚刚拿到自己的第一个总选冠军,元神7集结,从阿酱开始,一棒一棒传下来,最后由 mayuyu 交到还把直直短发别在一只耳朵后面的 sakura 手上,一切都太完美了。

从那之后,名为「毕业」的转变就徐徐启动,青春期也一点点退潮。

现在回忆起 2015 年,当时写的一点东西,还是一语成谶。

「原来总觉得,毕业这种事,只是一瞬间的变化,类似于’state change’一样的东西。现在慢慢觉得,所谓卒业,所谓成年,从来都不是或1或0的活死猫,而是一点点把你所在乎的东西一点点抽出来,也不会全部消失,就是每天都比昨天要少一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WnLRboP6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