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破不入渠🌏
7.29K subscribers
154 photos
12 videos
16 files
1.73K links
無理の囈語。

原创天国: twitter.com/Jesoooor
垃圾堆: t.me/eessej

欢迎访问「大破进击」博客: jesor.me
欢迎收听「交差点」播客: jiaocha.io

A small piece of Jesse Chan, created by Jesse Chan. @Jesoooor
Download Telegram
Forwarded from 交差点
xLite 004: 关于 Switch 的一段往事

游戏是娱乐,但很多时候它也是严肃的。你只有投入很大的代价,才能真正体验到它的内核,体验到创作者、游戏设计者想传达给你的东西。
Forwarded from 交差点
头条千亿美元估值,拿 FB 当锚点就很容易理解了。

同样是靠一个「App 矩阵」打天下,主营业务都是广告。FB 去年收入 700 亿美元,头条估计是 150-200 亿美元的级别。 FB 市值最高的时候 6000 亿,头条千亿也就并不夸张。

唯一不同的是,头条有明确经验证的「复制爆款 app」的能力,FB 没有。但用户增长对 FB 来说已经是过去时了,它现在的任务是在业务深度上完成跃迁,头条在海外则还需要「打怪升级」。
Forwarded from 交差点
xLite 005: 老罗直播

你觉得李佳琦是淘宝的劳模级直播员,还是一个独立 IP?那老罗呢?
Forwarded from 交差点
在过去 30 年里,随着镜头与角色的距离不断拉近,随着呈现的形式越来越「原生」,随着媒体的带宽成倍增长,观众对镜头前那个人的 likeability 的要求,正在变得越来越高。

老罗火的那个年代,靠的是音频和文字形式的老罗语录,带宽低、传播链路长,留给内容本身的空间大,那本质还是一个文字的时代。后来老罗走出了那个时代,上舞台,巡回演讲,他的身份有点像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在经过充分的彩排和准备后,对一个舞台有掌控力。

到了现在,这个直播前没有彩排,镜头不是远远地拍舞台,而是直直地怼到你脸上的时代,几乎所有试图进入带货直播领域的传统电视明星,都失败了。在今天之前,我以为老罗不一样,他曾跨越过一个时代,或许可以再跨越一次。但事实证明,至少目前不行。

之前人物杂志和 GQ 写李佳琦的稿子,都提到过李佳琦在来到镜头灯光前之后能「立刻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进入状态」,这本身可以说就是一种超能力。

https://twitter.com/Jesoooor/status/1245369897044946944
给亚马逊开「苹果税」这个口子,看似无比合理。

一方面,亚马逊本身根本不依赖 App Store 的流量,大部分人都会在网页上买 Prime 会员,所以这部分收入对苹果来说本身就是九牛一毛。另一方面,亚马逊对 Apple TV 、TV app 很多原生功能的深度支持,也给苹果的 TV 系统增加了筹码。

但你越是仔细想,就越是奇怪。开了一个口子,人们马上就会问,是不是只有在苹果你弱势领域(流媒体视频)的应用可以开这个口子?以及,是不是只有给你苹果提供收入不多的应用可以开这个口子?所以下一步,Netflix 怎么说?再下一步,Spotify 怎么说?

如果苹果还准备赚这个 30% 的钱,这些问题真就不好回答。

https://www.theverge.com/2020/4/1/21203630/apple-amazon-prime-video-ios-app-store-cut-exempt-program-deal
一个出道快 20 年,成员已经全都步入 30 岁的朋克乐队,唱些甜到发腻,酸到倒牙的滥情歌,不禁让人想问,这真的是那个唱过 Dirty Work 的 All Time Low 吗?

在 2011 年那个时间点,Dirty Work 是我对「流行朋克」这个概念的启蒙作品。尽管它整张专辑都陷在同一个故事里,但这是一个年轻的朋克乐队,想要准确声明这个身份,有比「That girl she's such a bitch」、「Merry Christmas, kiss my ass」更好的歌词吗?

我并不反感「甜」这个概念本身,你可以唱「喝着樱桃可乐,看着墙上的海报,怀念 23 岁」,可以唱「我永远无法拒绝你,即使过了这么多年」,甚至可以唱「我天天什么都不想干,就想跟你困告。」……但作为一个朋克乐队,你仍然要靠旋律和鼓点的共振来点燃气氛。

这原本是 All Time Low 最擅长的东西,但在 Wake Up Sunshine 里,我听到的只有泄气的合成器,蹩脚的和弦,无效的旋律循环,过度的制作起了反作用,使不同的声音元素混杂在一起自相矛盾。

其中制作比较干净的几首歌,比如 Trouble Is、Wake Up, Sunshine 是不错的,最后两首 Summer Daze(副歌)和 Basement Noise 的旋律底子是很好的,但无法逆转整张专辑的大部分歌都是在作无用功的事实。

最后,我真想问问天,「Cause I'm a supernova, And you're my four-leaf clover」这种歌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https://music.apple.com/us/album/wake-up-sunshine/1499013757
看到这篇,我立刻想到的反例是 Vampire Weekend。我开始认识他们是上高二的时候,之后不久,我很喜欢的 Amy Winehouse 因使用毒品过量去世。这件事让我更加学会欣赏 Vampire Weekend,觉得或许他们「不那么用力」的态度才是更值得效仿的。只是说 Vampire Weekend 的作品虽然优秀,或许还不够「深刻」。

刚刚想到一对更好的例子:樱井政博和宫本茂。光看这两个人,再看大乱斗和马里奥这两个作品,似乎很容易认为大乱斗是一个严格自律的、健康的人做出来的作品,马里奥则更像是一个拼命三郎不断呕心沥血推动进化的作品。但事实正好相反。

https://blog.yitianshijie.net/2020/04/02/workout-and-work/
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 演唱会,由 WHO 和 Global Citizen 主办,Lady Gaga 主策划,4 月 18 日(北京时间 4 月 19 日早 8 点)。

The Verge 已经将其比作当下新冠病毒时代的 Live Aid。

https://www.theverge.com/2020/4/7/21211716/one-world-together-at-home-benefit-concert-lady-gaga-covid-19-global-citizen
如果你是一个在中国生活的普通人,看不透这两件事你大概率很难活得很透彻:

1. 住房会是你人生中最大的一笔「税金」支出,房价不会跌,无论你是买还是租,好的居住环境,好的配套设施,永远需要你付出极高的成本。
2. 想要靠房地产行业套利会越来越难,无论你是开发商、拆迁户还是炒房操盘手。一套房的核心价值是它前 20 - 25 年的使用价值,之后城市变迁,新房依然坚挺,老房子一文不值。

这个答案大部分理论都讲的很对,除了一点问题,需要所有人思考:
作为社会,要发展生产力,这个发展的关键难道就在于把剩余价值、把资源集中在一个政府手上,投资产业,促进技术升级?

我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研究商业公司,过去 20 年的所谓「科技革命」中,有哪家公司是靠大量的资本投入点燃技术革命,最终崛起的?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哪个最初受了政府的扶持?

农业看的是环境、工业看的是资源,服务业,这个当下规模最大,未来也会持续规模最大的产业,看的是人,你确定把人的剩余价值剥削到底才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最佳方法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871453/answer/1123684250
不必加上「疫情期间」这个局限,实际上我每天都在感恩(appreciate)互联网的存在,不只是感恩优秀的产品设计师,也感恩「带宽」本身。

感恩优秀的产品设计,大部分人应该不难理解,最近的《动物森友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感恩带宽和互联网本身,可能是更多人难以理解的部分。Netflix 和电视、Spotify 和收音机、Zoom 和电话,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这里我想举个例子说明。

疫情期间,中国、美国、日本先后建立了严格程度不同的「隔离制度」,我和几个朋友要找点娱乐方式「打发时间」。如果回到 10 年前,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想要消磨一个暑假,我们的做法可能是「去 KTV 唱歌」、「去咖啡厅聊天」、「去包机房、网吧打游戏」,但现在我们分别身处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

所以我们的一个做法是,五个人中一个人在玩英雄联盟,四个人在雀魂上打麻将,同时在一个 Discord 频道里聊天,玩英雄联盟的人直播自己的游戏画面,其他四个人打麻将的同时也可以对英雄联盟战局进行讨论点评。

我的意思不是说这是一种多么值得推崇的「生活方式」,这是互联网将一切媒介「比特化」,且带宽提升之后带来的千万种「活用媒介」的方式之一。今天发生的一切,不只关乎当下,也暗示了未来更广阔的可能性。

今天要谈互联网带来的问题,其实已经很显性了。「在知乎或 Twitter 上争论政治」、「在 Instagram 上羡慕他人的完美生活」、「躺在床上日复一日地刷抖音快手」、「在 QQ 上养火花、扩列」,它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不需要我再强调。但我仍认为这不是「失去互联网」和「失去出门权」的对立,更不是「虚拟」与「现实」的对立。大部分人在这些问题上缺乏思考,导致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大垃圾堆,但还有很多好的东西东西藏在那些缝隙里,等待你、我、每个人去发掘,也值得我们感恩。
Joshua Topolsky 的文章「还好我们有互联网」。

https://www.inputmag.com/culture/thank-god-for-the-internet

一天世界第 79 期,12:30 开始,Lawrence Li 反驳了这篇文章的观点。

https://yitianshijie.net/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