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dump的电报频道
4.43K subscribers
151 photos
4 videos
2 files
622 links
发布个人博客(主页 codedump.info)、想法、推荐等。RSS订阅地址:https://rsshub.app/telegram/channel/codedump_notes,过往汇总搜索可以到:https://app.shokichan.com/c/tg/codedump_notes。
Download Telegram
学习和实践应该迭代着进行。
#推荐

“我是來協助你們做不熟悉的工作,或是沒有時間不能做的事,並不是來讓你們挑惕的。”

这位阿姨做为一位从事服务行业的人,这话说的可以说是不卑不亢了,学习。

https://twitter.com/chiariines/status/1496406365799350273
Forwarded from Rust 视界
Go 语言核心设计开发团队成员 Russ Cox 在推特上针对 AWS 前几天发布的 可持续性 Rust 的相关文章提出了批评。

以下是机翻 Russ Cox 十几条推特中的观点,一句话总结就是:“ AWS 的报告对 Go 语言这几年的改进有点失真,那个多语言能耗统计表格是2017年的,故意忽视 Go 语言这么多年的改进是不负责任的”。总得来说,Russ 的观点是很客观的。他也承认 Rust 是一门优秀语言,他更关心的是,如何让 Rust 和 Go 语言如何相互补充并能很好合作的方式。

1. 首先,“几年前真正有趣的研究”存在明显的问题。首先,它于 2017 年 10 月在 Intel i5-4460 CPU(2014 年第二季度)上使用 Go 1.6(2016 年 2 月)发布。那是永远的过去了。
2. 除此之外,"非常有趣的研究 "假设计算机语言基准游戏是可比程序的来源,如果你知道那个网站的话,这根本就不是真的。
3. 如果你的研究报告声称C++比C多用34%的能量,多用56%的时间,多用14%的内存,那么是时候重新审视你的假设了。大约每一个C程序都是一个有效的C++程序,所以C++不可能输,尤其是不可能输得那么惨!
4. 所有这些都是在说,"真正有趣的研究 "其实并不有趣。事实上,显然应该以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来看待它。
5. Discord帖子中关于从Go切换到Rust的总结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误导。
6. 最初的Discord帖子显示了一个单一的图表,绘制了Go服务器和同等的Rust服务器。Rust线的性能更可预测,避免了Go线的延迟峰值,但这两条线大致相当。
7. 相反,AWS的帖子将Go图显示在Rust服务器经过重大改写以使用新的数据结构和更多的内存后的图旁边,圈出了 "ms "与 "μs "的时间尺度。这要么是对Discord帖子的完全误解,要么是公然的不诚实。
8.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自己以前也用过这种比例变化来说明问题(https://swtch.com/~rsc/regexp/regexp1.html)。当你展示一个诚实的、公平的比较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来说明问题。但是AWS的帖子并不是这样。
9. 说白了,Discord的帖子是公平的。它展示了Go服务器和同等的Rust服务器的“苹果对苹果“的比较。在帖子的后面,它又把Rust服务器的数据结构和额外的内存改写后,单独进行了图表。AWS的帖子对此进行了歪曲。
10. 也就是说,Discord的帖子也描述了Go 1.10,而Go 1.18也即将发布。这八个版本有很多改进,减少了有非常大的堆或非常多的goroutines的程序中的GC暂停(而Discord服务器两者都有)
11. 所以,使用最近的Go,Discord的延迟峰值会大大减少,我们也有计划进一步减少它们。但是,对于该服务器来说,Rust仍然是一种很好的语言,团队做出了一个合理的决定。(等待Go的改进也是可以的。)
12. AWS的帖子确实对Rust提出了一些诚实、公正的观点,这使得他们把这些关于Go的误导性陈述包括在内更加令人遗憾。他们没有必要这么做。Rust足够好,可以独立存在。
13. 就个人而言,与其阅读那些假装Go与Rust是某种零和游戏的博文,我更愿意关注Go和Rust相互补充并能很好合作的方式。比如这个帖子。https://thenewstack.io/rust-vs-go-why-theyre-better-together/
#杂
“深圳卫健委”这个公众号,可以说是我看到最接地气的官方公众号了。

最大的特色:说人话,每次文章的配图文字也很搞笑。

这里有一篇文章介绍: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11108621714.html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随后,深圳卫健委通过采取市场化用人方式,陆续挖来更多90后,建立了一支6人的内容团队,包括写手、编辑、设计、创意策划等,从2018年起,完全依靠自有团队独立运营。“网感强”、“脑洞大”、“文笔好”是团队成员必备的“硬核”素质,他们当中大部分有传媒背景,要么做过记者,要么在媒体实习过。”

我感觉在这个团队里工作的人,平时氛围也挺欢乐搞笑的吧。
👍2
#杂
最近迷上折纸了,因为自己手工很差,折纸这个事情可以很低门槛让我做起手工来。

另外,折纸还有一点很让我着迷:一张纸明明就是一个二维的东西,但是可以变换出来这么多三维的创作,很是神奇啊。

都在说“降维打击”,折纸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升维”的游戏。
#杂

看到罗翔老师的一段视频,视频中抽取了这段文字,感觉写得很好:

“很多时候,当我们在他人身上发现了自己也有的缺点,我们会竭力地批评论断。一方面,在批评他人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自以为是的快感,而这种快感会让我们根本无需为自己的过犯悔改。另一方面,越是严厉批评,越是可以在众人面前掩盖我们自己同样的罪行。”

于是去找了一下出处,视频原地址见B站: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v411k788

文字版本见:
https://mp.weixin.qq.com/s/TQSpvsygiaZuohfAk78bqw

(可能部分内容有出入,没有深究)。

我看到之后,感受就是“道德”这种东西,是用来严于律己的,少一点评论他人,或者遇到他人的问题时,多拿来反思一下自己,而不是着急站在道德高地上谴责。
#博客
周刊(第7期):一个C系程序员的Rust初体验

在工作里使用Rust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谈谈我做为一名多年的C系(C、C++)程序员,对Rust的初体验。


博客:https://www.codedump.info/post/20220227-weekly-7/
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bX4Mmpb1YYA73kxdHMZ0Ig
邮件订阅: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lichuang/
#推荐

《如何在开源项目中做重构?》

https://mp.weixin.qq.com/s/JrxNyDKNg9MseQZ7PlG2VQ

我以前认为参与开源项目只是简单的issue、pr然后修改完毕之后merge就完事了。看来要搞好一个开源项目的社区,让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人一起维护好一个项目,又是另一个玩法。
#杂
以往的Raft实现里,都使用整数类型的key来区分不同节点,比如etcd项目启动的时候,需要指定节点的整数ID。

这样导致存储节点的额外信息带来不便,比如有些项目里,想将每个节点的地址信息也持久化存储进来,而不仅仅只是整数ID。

在这个老哥的PR之后:
https://github.com/datafuselabs/openraft/pull/220

现在openraft可以让用户定义自己的类型做为每个节点的key以区分不同节点。

老哥太给力了。
#杂

https://mp.weixin.qq.com/s/UdXodw2B5hMOoMpJUp6pqg

“20年前,主流观点一致认为互联网是全球化带来的最好的礼物,在互联网时代,国界和身份的鸿沟将被打破,人与人之间最终能互相理解,世界会迎来平等、包容与理性的时代。但现在来看,互联网带来的可能更多是信息茧房和认知上的撕裂,立场代替了价值判断,很多人因为观念不同而遭到谩骂和攻击,贴标签成为这个时代的家常便饭。网络上充满了各种谣言与争斗,以至于真实成为了一种稀缺。有些时候人们处在一个巨大的信息漩涡之中,想保持理性、客观和独立是那么的困难。 ”
#杂

苏东坡被流放海南期间,写了一篇文章《在儋耳书》,其中有一段文字: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

大意是:刚来海南的时候,觉得特别凄凉,不知道自己啥时候能从这个荒岛上出去。后来又想开了,天地都在积水之中,即便是整个中国大陆,也是在海洋之中。有谁是生来不在岛上的吗?

苏东坡一生豁达,这段具有辩证法思维的文字,又是一个佐证。
#杂
Datafuse Labs 一岁了:
https://mp.weixin.qq.com/s/ypR9BsHox01XibTumwampg

一年时间产品能到现在这个成熟度,除了团队成员的技术实力,选择了Rust来开发也是重要原因。

对比C系语言,Rust是一门“心智负担”更少的语言,只要能编译过去,运行时的各种问题就少了很多,这样编码者可以更多考虑逻辑、业务的问题,而不用想着类似“子弹打出去了,还会不会绕回来误伤自己”这样的问题。

减少使用时的“心智负担”,这才是一个好工具应该做的。
#杂
”去中心化,还是只把中心化藏起来?“

我回想起来,一直没有去玩加密货币,可能本质上也是由于对所谓”去中心化“的不信任。

https://mp.weixin.qq.com/s/wbCZ_v6ptWF9LaDa4aDKsg
#博客

周刊(第8期):技术配图的一些心得

写过不少技术文章,以及给不少技术思路手绘示例配图之后,在这方面有了一些心得,本文权当个人的一些的总结,抛砖引玉。

博客:https://www.codedump.info/post/20220304-weekly-8/
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3oOZv5qhugJnvbBioHt4Dg
邮件订阅: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lic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