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dump的电报频道
4.43K subscribers
150 photos
4 videos
2 files
621 links
发布个人博客(主页 codedump.info)、想法、推荐等。RSS订阅地址:https://rsshub.app/telegram/channel/codedump_notes,过往汇总搜索可以到:https://app.shokichan.com/c/tg/codedump_notes。
Download Telegram
#人工智能
我也在尝试AI辅助写代码了。

但是和很多人直接用AI IDE不同的是,我是选择到AI Chat里面问很具体的问题。得益于上古时代编程时积累的提问具体问题的好习惯(见《提问的智慧》),都还是能够得到不错的答案,效率也就提升了不少,估计至少提效了4成吧。对几个免费AI(DS、Kimi K2、Grok 2)的使用下来,感觉Grok 2的编码能力综合起来看是最好的。

另外,使用的过程中我的体验是:就现阶段而言,AI编码还不能让人绝对放心。我向它提问,需要首先我自己清楚这个问题的边界和答案,最后才能在它的基础上加上我的改动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如果这个领域我不熟悉,我是不放心直接使用它提供的答案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原来的能力是80分,AI编程能够更快给我一个接近80分的答案;而如果我的边界就没有超过80分,我是不确定它提供的90分答案是否就真的是90分。它更多是我提效的工具,这件事情给我来做也可以,但是需要3小时,现在用了它可以提效到1小时。但是我原来就不会这个领域,既问不出好的具体的问题,更不敢放心它的回答。

就这个意义而言,编程这个技能实际上应该是更重要而不是不重要,因为如果不会编程,就像我上面说的那样,不清楚它提供的答案的边界和正确性,是不敢放心使用的。
17👍2
#音乐
前两年乐夏里非常喜欢的一首歌《单身旅记》,后来才知道词曲原作者是张雨生,生前只是拍了这首歌简单的demo,陶晶莹也有过翻唱的版本,但是个人感觉还是不如乐夏的版本,电子配乐加上主唱空灵的声音更适合这首歌想表达的意境。

乐夏还有另一首瓦依那乐队原创的《大梦》,电影片段式讲完一个普通人的一生,陈楚生在这一季歌手里也有演绎,原创更佳。
#分布式
年初开始写的分布式教程,目前完成了第一版的初稿,目前还是很粗糙,我还得在此基础上多改几版才能开始在博客公布。

写作这个教程的几个月里,实际上一直有一个自我怀疑:2025年了,还有多少人关注这个领域的原理?在很多系统已经上云、很多开发重心都转到AI上的今天,我始终找不到这个问题的肯定回答。甚至有时候会担心,这不会是类似于高级语言满天飞的年代,还有傻子在写汇编语言教程,受众多少还是会有,但是非常小众。

还有另一个原因让我深刻怀疑:如果这些技术真的很管用,那么我这大半年的时间找工作就不会遇到这么多困难。就我自己的体感而言:几乎是没有专门招聘有分布式经验的工作岗位的。

让我坚持往下写,而且一定要写完到公开状态的原因,到后来变成了要给自己一个交代:通过这段写作历程,系统回顾分布式系统中的常见问题,算是一个给自己的总结,对别人能有点用,这就够了。
👍617🆒2
#开源项目
Google出了一款新字体:Google Sans Code,我用下来体验还不错。
🥰121👏1
#数学
#科普
关于本福特定理的两个有趣科普视频:
【毕导】这个定律,预言了你的人生进度条
【漫士】世界是对数的……吗?为什么?
在数学中,本福特定律(英语:Benford's law)描述了真实数字数据集中首位数字的频率分布。一堆从实际生活得出的数据中,以1为首位数字的数的出现概率约为总数的三成,接近直觉得出之期望1/9的3倍。推广来说,越大的数,以它为首几位的数出现的概率就越低。它可用于检查各种数据是否有造假。但要注意使用条件:1.数据之间的差距应该足够大。2.不能有人为操控。
1
#分布式
我们都知道一天的时间是86400(24*60*60)秒,但是所谓“一天”其实是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地球自转”是一个天文学的概念。受潮汐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实际上一天的时间并不总是86400秒,比如刚刚过去的2025年8月5日就是有史以来最短的一天,这一天比86400秒少了1.25毫秒。

这个事情之所以放在“分布式”标签下,因为在我正在撰写的分布式教程中,会提到为什么不能选用“物理时间”来做为分布式系统中判断事件先后顺序的原因。物理时间由于以上的天文学因素、网络延迟等因素,并不能作为分布式系统中判断发生在两个不同节点上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的依据,而事件的先后顺序在分布式系统尤其重要,这个话题的思考也诞生了分布式领域最重要的一篇论文《Time, Clocks, and the Ordering of Events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11👍5
#播客
#独立开发
Ep 56. 对话 Hawstein:从独立开发,到追寻人生的意义》 我特别喜欢这一期,应该是捕蛇者说里最喜欢的一期节目。

非常同意里面的一个观点:即便最后达到所谓的财务自由状态,也不应该把自己的时间全都花在纯消费(输入型)的事务上,还是得找一个输出型的事情沉浸在里面,这样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按照我过往的经验来说,只有在输出型的事务里,人才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而人生无非就是过程上的体验,进入心流状态的过程是最high的。

同时推荐嘉宾之前的文章《一个独立创造者的五年
👍61
#无用的知识
代码明明是用手敲的,为什么叫脚本?》,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简单总结一下:
* Script 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 scriptum,意思是 something written(写出来的东西)。同样的词根在拉丁语动词 scribere(to write,写)、名词 scriba(clerk,文员)中也可以见到,是英文 scrivener(抄写员)的词源。
* 也就是说,“写”是这个词或词根的核心。
* 到了现代,Script 最常见的意思是:事先写好的、决定最终作品呈现的文字,即影视、戏剧、广播等作品的剧本、台本。
* 换到“计算机”领域,就是决定最终程序运行的、“敲”出来的“代码”
* “脚本”源自古代中国戏曲的“脚色”(“角色”的前身),“脚”是支撑起舞台角色的根基,有“根本”之意。
👍102
#编程
CPTI 程序员 16 型人格测试
我从这个结果读出来的一个结论是:我这样性格的人,可能就不适合去做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产品,就适合待在所谓底层去关注性能、扩展、基础设施这类东西。
IRGO
架构守护者

你是数字世界的建筑大师,在看不见的地基上构筑着坚不可摧的技术堡垒。如同古代的石匠,你对每一块代码的位置都精益求精,对每一个系统架构的细节都一丝不苟。在你的世界里,稳定性不仅是技术指标,更是一种信仰和承诺。你独自在深邃的系统迷宫中探索,用工匠般的耐心和智者般的洞察,为整个数字生态系统筑起最可靠的基石。你的每一行代码都承载着对完美的追求,每一个架构决策都体现着对未来的深远考量。
核心特质
基础设施稳定可靠工艺精神独立工作
优势特长
深度理解系统架构和基础设施
能独立设计和维护复杂的后端系统
对代码质量和系统稳定性要求极高
善于发现和解决系统性能问题

发展挑战
可能过度追求技术完美而影响进度
倾向于独自工作,较少团队协作
对新技术采用持谨慎态度
可能忽视用户层面的需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