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 C TG頻道 🎞
27.1K subscribers
15K photos
722 videos
49 files
16.9K links
Channel C stands for City, Crime, Culture,主打即時熱話、突發奇聞、文化生活!

YT: https://youtube.com/ChannelCHK
IG: https://instagram.com/ChannelCHK
FB: https://facebook.com/ChannelCHK
FB 2.0:https://www.facebook.com/channelchk2.0

查詢/廣告接洽可PM或電郵:
info@channelchk.com
Download Telegram
聽邊個講好? 一味搞清零冇用 VS 共存或犯國安 VS 動態清零?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上星期(23日)見記者時,直指「一味去搞『清零』,本身係冇用」,不是理想做法之餘也「唔可以長期咁做落去」,而袁國勇也指出,他兩年前已經說過,「冠狀病毒會同我哋永遠一齊㗎嘞,佢唔會離開」。

然後,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曾表示,若本港有專家推動「與病毒共存」,或可視為違反《港區國安法》。他指提倡與病毒共存是不負責任,若任由病毒傳播更等於「發起生物戰」,又稱「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是國策。故若主張與病毒共存,或違反國防政策。

而今日(30日)政府發稿回應,指「一般純意見討論不涉違法,而『動態清零』是防疫抗疫及保護市民衞生安全的最有效方法」。而回應當中,也提到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強化『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措施,「以最大力量保護市民生命安全」。

#channelchk #袁國勇 #何君堯 #清零 #共存 #動態清零 #檢測 #COVID19 #變種病毒 #疫情 #Omicron #Delta
👉深圳灣口岸工作海關染疫 居葵馥苑

海關指,1名在葵涌葵馥苑安葵閣居住的海關高級關員初步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他於深圳灣口岸負責處理貨物檢查工作,最後一日上班日為1月21日,工作期間一直有佩戴口罩。海關一直有安排於深圳灣口岸工作的海關前線員工每三日進行一次病毒檢測,直至今日,人員的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另外,部門已派員清潔及消毒該名高級關員的相關工作地方。

👉灣仔稅局1女職員疑染疫
發病第2日才檢測但仍上班

稅務局指,1名在灣仔稅務大樓13樓工作的署理高級稅務主任初步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她1月27日感到不適,28日仍到辦公室上班,並接受病毒檢測,29日初步證實對2019冠狀病毒病呈陽性反應。

她負責內部文書工作,不用接觸公眾,工作時均有佩戴口罩及遵守有關防疫措施。她辦公室所在的13樓,沒有向公眾開放的服務櫃位。不過稅務局已按衞生防護中心指引,徹底清潔和消毒13樓,並會安排在該樓層工作的所有職員接受檢測。

👉社署財務科1職員疑染疫
潛伏期修頓中心胡忠大廈上班

社署指,1名財務科職員初步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該名職員日常工作不用接觸公眾,最近分別於1月24至26日在灣仔修頓中心23樓上班,以及於1月28日在胡忠大廈10樓工作。該名職員工作時一直有佩戴口罩,於上班期間一直有進行體溫探測,體溫正常。

社署已安排全面清潔及消毒相關地方。設於修頓中心23樓(包括社會保障付款組服務櫃位)及胡忠大廈10樓的社署辦事處,會於1月31日關閉。

#channelchk #檢測 #COVID19 #變種病毒 #疫情 #Omicron #Delta
至少4廈垂直播毒須撤離 其中2廈更涉橫向傳播
葵涌紀律部隊宿舍多1高層戶染疫 全棟同座向隔離

本港1.31新增92宗COVID-19病毒陽性個案,本地佔80宗。其中13宗無源頭,繼續遍佈九龍新界;2宗疑是Delta變種,都住在九龍東;10宗疑是Omicron變種;1宗暫未能分類。另外,本港暫時錄得約95宗初步陽性個案,包括安蔭邨聖公會林護長者之家護理員,院友或須撤離。

👉葵馥苑安葵閣紀律部隊宿舍
所有08室撤離
(原撤離部份中層,但高層都中招)

👉慈雲山慈康邨康添樓
1-6樓06室撤離

👉葵芳邨葵仁樓
14樓01-12室撤離(橫向)
14樓以上06室撤離(垂直)

👉彩雲二邨明麗樓
10樓13-17室(橫向)
2-24樓14及15室(垂直共用喉)

👉太和邨翠和樓(未定撤離)
25及26室疑垂直傳播

#紀律部隊宿舍 #葵涌 #垂直傳播 #COVID19 #疫情 #channelchk #omicron #delta
荔枝角收押所年初一停探訪 疫民8日前晤羈留者
1廈擴垂直播毒增撤離 22宗冇源頭 今波疫新高

本港2.1年初一新增129宗COVID-19陽性檢測個案,本港佔102宗。22宗暫時源頭不明,創第5波疫情新高;其中2宗疑是Delta變種,均在九龍東上班或居住;餘下20宗疑是Omicron變種,遍佈港九新界。至於初步陽性個案暫時錄得約90宗。

👉多1廈垂直播毒 局部撤離檢疫
太和邨翠和樓/23樓以上25室、22樓以上26室

👉1廈垂直播毒擴大 撤離更多住戶
彩雲二邨明麗樓/全棟16及17室

👉冇源頭Delta患者住處
●太和邨翠和樓(藍田上班)
●油塘邨貴塘樓(柴灣上班)

👉冇源頭Omicron患者住處
●屯門龍門居7座
●屯門澤豐花園澤富樓
●屯門富泰邨秀泰樓
●屯門湖景邨湖光樓
●元朗朗屏邨悅屏樓
●大埔美新大廈
●大圍美城苑暉盛閣
●荃灣海濱花園海銀閣
●葵涌石籬二邨石華樓
●葵涌石蔭東邨蔭裕樓
●土瓜灣中南大廈
●土瓜灣燕安街28號
●紅磡裕新大廈
●紅磡時盛大廈
●石硤尾大坑東邨東滿樓
●深水埗南昌街137至139號
●長沙灣麗翠苑麗棠閣3座
●西營盤毓明閣(荔枝角上班)

此外,懲教署表示,有患者1.24到訪荔枝角收押所,探訪在囚人士,其後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探訪室在2.1年初一停止運作,徹底消毒。署方會安排相關懲教人員及在囚人士檢測。

#懲教署 #荔枝角收押所 #CNY #CNY2022 #chinesenewyear #chinesenewyear2022 #新春 #農曆新年 #過年 #拜年 #虎年 #yearoftiger #疫情 #變種病毒 #COVID19 #Omicron #Delta #垂直傳播 #檢測 #撤離 #檢疫 #太和邨 #翠和樓 #彩雲二邨 #明麗樓 #channelchk
行街紙2漢染Omicron失蹤 30冇源頭又今波新高
竹君稱住宅抽氣可播疫 多3廈撤 今波錄首宗危殆

本港2.2年初二新增116宗COVID-19病毒檢測陽性個案,本地佔103宗,並增至30宗暫無源頭,再創第5波疫情新高。其中逾20宗無源頭個案疑是Omicron變種,續遍全港,包括2名持「行街紙」男子。但2人檢測時留下的電話,卻一直未有人接聽。政府仍未能送他們入院,要繼續尋人。

再多3棟大廈疑垂直播疫,要局部撤離,分別為葵芳邨葵歡樓24及25樓06室、大埔美新大廈13至18樓B室、大興邨興平樓1至29樓20及21室。第5波疫情明顯較多大廈垂直播毒,張竹君解釋,因Omicron空氣傳播力很強,加上香港樓宇密集,引伸多種播毒途徑,「即使喉管冇問題,但你開抽氣扇,人哋又開窗,就抽咗人哋屋企啲氣入自己屋」而感染。

而源頭未明的懷疑Delta變種個案,則有3宗,分別居天水圍天澤邨、屯門蝴碟邨和大圍名城3期,反映Delta傳播鏈已由九龍東蔓延至新界各區。

至於早前被樓下Delta疫戶經天井或屎渠煙囪效應播毒傳染的黃大仙豪苑77歲婦,本來病情一直穩定,但突然轉差,情況危殆,要入住ICU;成為第5波疫情首宗危殆個案。醫管局指,病人本身患糖尿和高血脂等長期病,加上沒接種COVID-19疫苗,感染Delta後或較易引起併發症,加重病情。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暫錄逾110宗初步陽性個案,形容疫情非常嚴峻,仍未「到頂」,預計農曆新年假期後個案續增。

#張竹君 #抽氣 #垂直傳播 #行街紙 #Omicron #Delta #疫情 #變種病毒 #COVID19 #channelchk #撤離
今增121宗本地感染 31宗無源頭
水邊圍邨碧水樓疑現垂直傳播

本港大年初三(3日)新增142宗個案,121宗屬本地感染,其中31宗無源頭,另外暫錄逾160宗初步確診。在121宗個案中,有15宗均帶有L452R病毒株,疑屬Delta個案,其中2名源頭不明患者分別居於九龍灣彩雲邨及上水天平邨。衞生防護中心稱,葵涌聖公會林護長者之家再多一名護理員染疫,他與之前的患者於同一層樓工作,超過60名長者須強制檢疫。而元朗水邊圍邨碧水樓有兩個樓上樓下的單位出現確診個案,懷疑出現垂直傳播,部份居民或須撤離。

在其他與本地相關的個案中,馬鞍山時代冰室、佐敦莊士倫敦廣場新新酒樓,及紅磡街市地下F9「回味鮮魚」魚檔亦分別有至少2名員工染疫,顧客須強制檢測。至於31宗源頭不明個案中,有6名病人均屬清潔工,全部病徵甚微。患者住址遍佈多區,包括大圍顯徑邨及新翠邨、馬鞍山欣安邨、慈雲山慈正邨、 紅磡麗泰樓、 梨木樹邨、天水圍俊宏軒9座等。

另外,第5波首宗重症、患糖尿病的77歲患者(#13400)情況依然危殆,其餘1,245名留醫病人全部情況穩定。

#channelchk #COVID19 #omicron #delta #疫情
政府:感染個案或出現幾何式上升 考慮進一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

本港連日錄得過百宗個案,政府今日(3日)除了宣佈公擴大公務員WFH安排及調整部份公共服務外,亦發稿稱或會考慮進一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

政府指,感染個案出現幾何式上升的可能性正不斷增加,過去每日新增源頭未明個案由6宗攀升至31宗,而驗出陽性反應的污水樣本數目亦由11個(1月28日)增至21個(2月2日),顯示社區有多條活躍隱形傳播鏈,有蔓延全港各區及持續增加之勢,形容情況令人憂慮。

政府又於稿中呼籲市民減少社交活動、不要組織或參與跨家庭聚會,盡量留在家中,強調當局會密切監察疫情發展,不時檢視情況,考慮進一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包括將更多處所納入《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F章)的規管範圍、收緊公眾地方羣組聚集的限制等。

#channelchk #omicron #delta #COVID19 #疫情 #限聚令
密切接觸者五隻貓貓 樣本呈陽性反應

漁農自然護理署表示,兩隻被交到該署的貓隻,樣本對COVID-19測試呈陽性反應,不過均沒有病徵。個案涉及5隻居於上水的混種短毛貓,由於畜養人為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貓隻今日被送到漁護署接受檢疫。漁護署會繼續為該批貓隻進行密切監察及跟進測試。

漁護署提醒養寵物人士要保持良好衞生習慣,例如與動物或其食物及物品接觸前後洗手,以及避免親吻動物,同時要保持家居環境清潔衞生。如果發現寵物的健康狀況出現變化,應盡快尋求獸醫的意見。

#channelchk #檢測 #COVID19 #變種病毒 #疫情 #Omicron #Delta #寵物
55歲水警初步確診 同住家人早前確診

警方表示,1名駐守水警北分區的55歲男警員初步確診。該男警的同住家人較早前確診,因而獲安排接受病毒檢測,今日(5日)初步證實對病毒呈陽性反應,最後上班日為1月30日。

警方指,與該名警員可能有緊密接觸的警務人員及文職人員,均按衞生署指示獲安排接受病毒檢測,並已派員清潔及消毒該名警員的相關工作地方。

警方指,將會主動提供該名警員的近日工作記錄和執勤表等資料,以及安排相關密切接觸者進入檢疫中心接受檢疫。

#channelchk #檢測 #COVID19 #變種病毒 #疫情 #Omicron #Delta
東亞閂15分行 元朗廣場疑爆疫 1日兩度閉門清潔

特首昨日表示未滿意港人仍時時出街,指減人流工作做得未夠好,故3成公務員需要開始在家工作,亦呼籲地產銀行業跟隨推行在家工作。

而今日(5日)東亞銀行表示,將於下星期一(7日)起暫停15間分行的服務,直至另行通告。

15間將暫停服務的東亞分行

👉🏽港島:灣仔皇后大道東、香港大學、石塘咀
👉🏽九龍:黃埔花園、奧海城、理工大學、浸會大學理財中心、九龍站圓方、大坑東
👉🏽新界:將軍澳新都城中心、葵芳、科技大學、教育大學、中文大學分行、嶺南大學理財中心

另外,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多名確診者均曾到訪元朗廣場,多名食肆員工、清潔工人、保安員及顧客服務主任染疫,疑似整個商場都有傳播,建議該商場暫停營業,關門進行深層清潔。

元朗廣場其後於Facebook公佈,指「今日凌晨已完成全場深層清潔及徹底消毒,並已為所有店鋪進行全面消毒」,不過為「確保商場衛生更安全,今日下午6時起,再度暫停營業,再次消毒商場全部公眾地方及設施」。

#channelchk #檢測 #COVID19 #變種病毒 #疫情 #Omicron #Delta #東亞銀行 #元朗廣場
依家嘅你,排緊隊檢測?剪頭髮?定係買菜?
做緊乜都好,Channel C幫你refresh下最新「防疫措施」啦🌞🌻

#channelchk #檢測 #COVID19 #變種病毒 #疫情 #Omicron #Delta #防疫措施 #限聚令 #疫苗通行證
歐洲藥品管理局:每4個月打1次加強劑 可影響免疫系統

喺政府無所不用其極咁谷針之際,又話要2月打第一針,幾個月後打第二針,又要打第三針,打打打打打……

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上個月就話過,每4個月接種1次COVID-19疫苗加強劑,可能會影響人體免疫系統,民眾都會出現接種疲勞。

歐洲藥品管理局生物健康威脅和疫苗策略負責人卡瓦萊里(Marco Cavaleri)1月11號就話過,疫苗加強劑可以注射1次甚或可能2次,但EMA認為唔應該不斷地重複。

可能過咗好多個月後,大家打個乞嚏,都要去打支針。免疫系統,who?🙏🏻

#channelchk #COVID19 #變種病毒 #疫情 #Omicron #Delta #疫苗 #谷針 #加強劑 #歐洲藥品管理局
本港新增1347宗陽性個案,僅2宗屬輸入,另暫錄2,000宗初步確診。在過去8,300宗個案中,有55%人曾接種兩劑疫苗。

醫管局公佈,一名3歲女童情況危殆,目前於兒童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而多間院舍亦繼續出現零星個案或群組爆發,涉及廈村青松護理安老院、新蒲崗百樂護老院、屯門扶康會良景成人訓練中心、田景邨新生精神康復會屯門長期護理院等。

#channelchk #COVID19 #疫情 #確診 #omicron #delta
2長者未入院已離世
醫管局籲持續高燒、嘴唇發紫就要叫救護車

本港今日(14日)新增2,071宗陽性個案,其中19宗屬輸入,均來自同一印尼航班,另暫錄逾4,500宗初步確診。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昨日(13日)仍有千多個樣本待化驗,故數字應該會有所調整。至於近日初步確診數字均大於翌日的確診個案數目,張竹君承認檢測結果有滯後,指中心「做唔切」,但仍會一直運作,有機會「慢咗少少」。

確診數字連日創新高,數千患者滯留在家,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指現時公立醫院病床使用率已達9成,剩餘1成需預留作消毒調動床位及予緊急個案,強調使用率已達到上限。何表示,醫管局見到社區有滯留個案,醫護人員亦感到心急,但要在有限的資源下優先照顧重症、老人及兒童患者。當局會加強支援熱線,主動打電話予病人,亦會新增熱線予滯家初步確診者,何婉霞呼籲其他人應用其他途徑查詢疫情資訊。

當局亦公佈4宗死亡個案,其中2名長者未及送院已離世,其中1人73歲居藍田廣田邨,另1人77歲居油麻地。醫管局呼籲,若家人見到在家等待送院的患者情況轉差,出現持續高燒、呼吸困難、抽搐、嘴唇發紫、心口痛、心跳加速、精神迷糊等病徵,就應盡快打電話叫救護車,當局會特別處理病情緊急、有需要的病人。

至於其他病患數字,醫管局指,至今有10人危殆,包括仍於兒童醫院ICU留醫的3歲女童。在出院人數方面,過去的周六及周日合共有近600人出院。

另外,多間院舍均錄得個案,其中部份為員工或院友快速測試陽性,當局仍要再調查,涉及深水埗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雲華護理安老苑、沙田鄰舍輔導會怡欣山莊等。

#channelchk #COVID19 #疫情 #omicron #delta #醫管局
香港仔華富邨華裕樓封區檢測
牛池灣街市停業兩天消毒

由於出現初步確診個案及大廈污水樣本呈陽性,政府於晚上八時起圍封香港仔華富邨華裕樓,居民須接受強制檢測。

另外,牛池灣街市及駱克道街市均因與初步確診個案有關連,而須關閉消毒。其中駱克道街市明天(15日)就會重開,牛池灣街市則須停業兩天,待2.17復業。

#channelchk #COVID19 #疫情 #omicron #delta
天水圍醫院48歲確診男病人赤腳跑走 院方報警求助

一名48歲男確診病人今日(14日)傍晚由元朗博愛醫院,轉送至天水圍醫院接受隔離治療,當救護車抵達天水圍醫院後,病人突然赤腳跑走,救護員及醫院職員上前追截不果。

該名病人身高約1.7米,瘦身材,身穿綠色格仔長袖病人服及黑色窄身長褲。院方當時已派保安在醫院附近地區進行搜索,並報案要求警方協助。

#channelchk #COVID19 #疫情 #omicron #delta #天水圍醫院
研究揭COVID-19損男性能力及生育 包括Omi
疫後睾丸萎縮 大削精子及雄激素 打針可預防

尹光叔叔當年唱《少理阿爸》教落:「Take嘢加強性能力!」但有啲嘢真係唔好亂Take!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的團隊以倉鼠研究發現,若男士「Take咗」COVID-19病毒,包括Omicron和Delta變種,性腺和生育機能都會受損;睾丸會發炎出血和萎縮、精管會壞死及停產,令精子及男性激素大減,意味影響雄風。但研究同時發現,倉鼠若先接種疫苗,可預防這種併發症。

雖然Omicron傳播力超強,但由於症狀輕微,坊間不少人都視之為感冒。但早前有報道指,即使患者的精液很少發現病毒核酸,但部份病人報稱睾丸疼痛,也有患者死後驗屍發現其睾丸發炎。港大研究發現,經鼻腔染疫的倉鼠,其輕微肺炎可不治而癒;但染疫42至120天後,其睾丸不但萎縮,體內男性激素睾酮水平亦顯著降低。即使倉鼠感染Omicron,也能引起類似損傷。

家計會資料顯示,男士天生有2顆睪丸,藏在陰囊左右兩邊,是製造性荷爾蒙及精子的性腺。雖然這種能力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弱,但一般可持續到老年。性治療師李偉儀曾指,夜勃是男性自行評估性功能的指標之一;因男性每晚熟睡和知覺模糊時,睾丸會大量分泌雄性激素睾丸酮,令陰莖每晚可不自覺勃起7至8次。意味男士性功能強弱與其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睾酮多寡,關係密切。

但港大研究發現,倉鼠染疫後,精子數量和血清內的睾丸酮在4至7天內急劇下降。而在染疫後7至120天,倉鼠的睾丸一直發炎、變性和壞死。至染疫42至120天後,顯微鏡影像顯示,倉鼠的睾丸不但尺寸和重量下降,還發炎出血,甚至曲細精管壞死,停止生產精子,令體內男性激素睾酮水平顯著降低。

研究團隊又以倉鼠經鼻腔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做對照,發現牠們的睾丸沒有感染或損傷。換言之,流感不會降低男士性慾和生育能力,但COVID-19病毒則有機會;即使康復,依然受到影響。但袁國勇指,研究同時發現,接種疫苗可預防這種併發症。

#袁國勇 #疫苗 #vaccine #倉鼠 #激素 #精子 #COVID19 #疫情 #Omicron #Delta #性能力 #睾丸 #睾酮 #testicle #testis #sperm #sex #hormone #hamster #channelchk #testosterone #尹光 #少理阿爸 #荷爾蒙
機場跟機 非表列處所仍推「疫苗通行證」
送機接機都要打針

「疫苗通行證」昨日(24日)實施,而機管局宣佈同日起,除了持有有效機票或登機證及有效旅遊證件的真正離港、轉機、過境旅客,其他進入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大樓的12歲或以上人士均須至少接種一劑疫苗。機場本不屬政府表列處所名單內,但仍率先自行推「疫苗通行證」措施。

而由4月30日起,則要求進入人士接種最少兩劑疫苗,12至17歲人士須已接種最少一劑疫苗。6月30日後,18歲或以上人士須已接種兩劑疫苗,如已接種兩劑疫苗滿九個月,則須已接種第三劑疫苗;12歲至17歲人士,如已接種一劑疫苗滿六個月,同則須已接種第二劑疫苗。

#channelchk #COVID19 #變種病毒 #疫情 #Omicron #Delta #疫苗 #谷針 #疫苗通行證 #機場 #機管局
港大漁護署研究:敍利亞倉鼠被認定為Delta在港源頭 倉鼠可成宿主

睇全文☹️👉https://cutt.ly/KALW132

#港大研究 #倉鼠 #漁護署 #Delta #敘利亞倉鼠 #進口 #LittleBoss #疫情 #COVID #醫學期刊 #變種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