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 C TG頻道 🎞
27.8K subscribers
17.6K photos
765 videos
49 files
19.6K links
Channel C stands for City, Crime, Culture,主打即時熱話、突發奇聞、文化生活!

YT: https://youtube.com/ChannelCHK
IG: https://instagram.com/ChannelCHK
FB: https://facebook.com/ChannelCHK
FB 2.0:https://www.facebook.com/channelchk2.0

查詢/廣告接洽可PM或電郵:
info@channelchk.com
Download Telegram
袁國勇料煙囪效應屎渠播毒 撤同座向 封全棟強檢
改裝廁U渠乾零隔氣 大埔美新大廈毒氣攻入高層

由廣場舞大媽衍生的Omicron變種COVID-19病毒感染群組不斷擴大,延伸多條傳播鏈,包括大埔美新大廈。跳老舞又沒打針的空姐母,在同住女兒發病後,仍帶毒拜訪舞友的銅鑼灣家,傳染其外傭。該外傭在教會聚會再傳染住大埔美新大廈5樓D室的外傭;對方除傳染傭主2人,更經屎渠煙囪效應,播毒10樓D室、改裝廁所的住戶。政府按專家顧問袁國勇建議,撤離6至24D室的住戶;全棟即晚再圍封強檢。

袁國勇指,該廈10樓D室住戶改裝套廁,但沒用淋浴間,令地渠U形隔氣彎管乾涸,失去隔氣功用。當污水渠的暖空氣向上升,5樓D室住戶排出的病毒,沿污水渠升至10樓,並經乾涸的U形隔氣彎管,直入屋內,感染戶主。為免同座向其他住戶被垂直播毒,加上擔心高層戶受繞流效應影響,令渠口頂的毒氣攻入,他建議撤離6至24樓D室往隔離營檢疫。衞生署採納建議,晚上9時圍封該廈強檢。

#袁國勇 #U形隔氣彎管 #垂直傳播 #繞流效應 #廣場舞 #大媽 #Omicron #變種病毒 #COVID19 #大埔 #美新大廈 #跳舞 #空姐 #教會 #外傭 #屎渠 #煙囪效應 #撤離 #圍封 #強制檢測 #強檢 #檢測 #疫苗 #vaccine #檢疫 #隔離 #quarantine #污水渠 #channelchk
【北角楓林花園3期疑垂直播毒 袁國勇視察】
【爆疫中信證券職員住址 涉廣場舞大媽傳播鏈】

昨晚(1月11日)圍封強檢的北角楓林花園3期,再有住戶疑驗出COVID-19,或屬同座向樓上樓下垂直傳播。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到場視察。

廣場舞大媽傳播鏈,令中信證券辦公室爆疫。中信染疫群組昨增至3名職員和1名訪客中招,其中1人正是居楓林花園3期。

#北角 #楓林花園 #垂直傳播 #袁國勇 #廣場舞 #大媽 #中信證券 #COVID19 #omicron #變種病毒 #圍封 #強檢 #強制檢測 #檢測 #channelchk
北角楓林花園疑煙囪效應屎渠播毒 3期B室全撤
袁國勇料樓下飆毒氣 經乾U渠或窗隙入屋

昨晚(1月11日)才圍封強檢的北角楓林花園3期,住6B室的中信證券職員與9B室的住戶並不相識,行蹤亦沒交集,但相繼染疫。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相信,煙囪效應令6B毒氣經污水渠播毒給9B,政府按袁建議,撤離所有B室居民、共14戶。

他解釋,樓上單位U型隔氣彎管乾涸,令樓下毒氣或經污水渠直衝入屋;若開抽氣扇,負壓更扯毒氣;加上大廈外牆維修,居民常關窗,令室內積聚更多病毒。他又指,外牆維修也可能令空氣侷促,樓下毒氣因而經窗隙入屋。

衞生署在疫情記者會公佈,染疫的9B住戶是32歲裝修男工。他在傳染期曾到4個屋苑的單位裝修,曾與其密切接觸的同事和業主都要隔離。至於6B住戶多一名老婦染疫。

今次是本港自Omicron變種COVID-19病毒疫情爆發以來,第2棟大廈有垂直傳播;而首棟只是數日前揭發的大埔美新大廈。袁形容這反映Omicron傳播力強。由廣場舞大媽掀起的傳播鏈,感染人數在今次疫潮可謂數一數二,當中已令中信證券辦公室爆疫。中信染疫群組昨增至3名職員和1名訪客中招,其中1人正是居楓林花園3期。

#北角 #楓林花園 #垂直傳播 #袁國勇 #廣場舞 #大媽 #中信證券 #COVID19 #omicron #變種病毒 #圍封 #強檢 #強制檢測 #檢測 #channelchk #煙囪效應 #污水渠 #U型隔氣彎管 #抽氣扇 #負壓 #外牆維修
巴裔婦群組擴大 美孚地利亞3學生染疫
住學校樓上幼稚園女教師中招 暫列本地源頭不明
大坑東邨東滿樓疑爆垂直傳播

本港今日新增18宗陽性個案,其中7宗屬輸入,11宗為本地感染,創第五波疫情新高。另有十多宗初步確診。

早前確診的巴基斯坦裔婦人(#13045)最少一傳九,涉及兩個家庭,包括兩名就讀美孚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學生確診,該校一名同班同學亦初步陽性,疑校內傳播。學校所在的美孚新邨3期百老匯街74號,大廈一名26歲任職幼稚園教師的住客亦染疫,暫列本地源頭不明個案。

巴裔婦人帶有的Omicron BA.2 亞型病毒,更可能透過垂直傳播,傳染其住所大坑東邨東滿樓的樓上兩名住戶。

#channelchk #Omicron #BA2亞型 #確診 #地利亞 #美孚新邨 #垂直傳播 #東滿樓
26歲傳銷男染Delta 發病播毒10日2求診都冇驗
傳染2樓上住戶及1同事 靠污水強檢始揭中招
專家不排除病源來自新買倉鼠或寵物店

黃大仙豪苑1座E室單位,疑因U型隔氣彎管乾涸,加上抽氣扇負壓,令樓下1戶染疫居民所散發的Delta變種COVID-19病毒,因煙囪效應經屎渠或天井向上傳播,感染樓上2戶居民。政府按專家建議,撤離全棟E室居民。

播毒的26歲男住戶,任職街頭傳銷;1.15起咳、流鼻水和頭痛,發病10日期間曾於1.18和1.22求診,但都沒檢測,結果除傳染2名樓上住戶,更感染1名同事。直至近日因區內污水驗出病毒,他1.23按要求強檢,始揭中招,

這名男住戶向衞生署報稱,今年12月初在旺角通菜街的I Love Rabbit寵物店,購入倉鼠在家飼養。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指,政府在該店的環境樣本驗出病毒,不排除男子到店購買倉鼠時,倉鼠已受感染。

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亦指,現階段不排除該男子任何感染途徑,包括對方購買倉鼠後,曾否再到有關寵物店購買飼料,因而受感染。他又相信,即使確認該男子早在12月初已購入倉鼠,但亦不用將「殺鼠令」的劃線期限,由以「12.22後抵港」再推前,因更早抵港的倉鼠即使已染疫,現時已康復。

特首林鄭月娥主持行政會議前見記者,亦主動提及此個案。她指,如果這名人士早一些檢測,又意識到自己飼養的倉鼠,染疫和播毒風險較高,並呈報漁護署,政府就可能早些截斷其傳播鏈。

#Omicron #變種病毒 #COVID19 #疫情 #Hamster #倉鼠 #channelchk #Delta #袁國勇 #衞生署 #歐家榮 #寵物店 #殺鼠令 #旺角 #通菜街 #ILoveRabbit #黃大仙 #豪苑 #垂直傳播 #煙囪效應 #傳銷 #U型隔氣彎管 #負壓 #強檢 #抽氣 #污水渠 #天井 #林鄭
荃灣花園榮華閣現垂直傳播 患者居高層5號單位
黃大仙髮型屋兼職及訪客染疫
葵馥苑警察宿舍29歲女源頭不明

截至今日零時,本港新增124宗陽性個案,93宗屬本地,包括6宗源頭不明。葵涌邨再多33宗相關個案,包括15宗為逸葵樓居民,1宗逸葵樓保安個案,4宗映葵樓居民,10宗夏葵樓居民個案來自4單位,而旭葵樓、翠葵樓及雅葵樓各有一居民染疫,葵青區累計錄276宗個案。

荃灣花園榮華閣一名確診居民,與早前確診的#13340居同一大廈,而且是較高層的5號室單位,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懷疑是否有垂直傳播,中心會派員到場調查。

另外,昨日源頭不明的#13370,患者於鳳凰新邨新型象髮型屋工作,髮型屋今日亦多一名兼職員工確診(#13481),另一個案#13480曾到訪,三人均屬L452R,即Delta變種病毒株,但未有清晰源頭,張竹君指可能相關,呼籲近日曾到訪人士盡快檢測。

6宗源頭不明個案包括:
※36歲男子,居元朗Grand YOHO第2座,於觀塘道One Pacific從事會計。患者於1月16日從上海抵港,23日發燒,張竹君稱,相信個案在本地感染的機率較高
※62歲男子,在黃金海岸遊艇會任職司機,早前亦有確診者於黃金海岸任廚師,兩人不相識及無接觸,可能曾使用同一洗手間,當局要求消毒及有關人士檢測
※41歲女士,居於筲箕灣愛東邨愛平樓,威爾斯親王醫院精神科專科門診護士
※75歲男子,居於黃大仙上邨達善樓,已退休,驗出L452R變種病毒,即疑屬Delta變種。張竹君表示,留意到黃大仙有傳播,有機會社區有感染情況,呼籲區內居民自願檢測。
※40歲男子,在何文田恒生銀行上班,住大埔白石角雲匯1期
※29歲女子,居於住葵馥苑安葵閣警察宿舍,患者1月23日在檢測中心採樣,其後結果呈陽性

#channelchk #Delta #黃大仙 #荃灣花園 #垂直傳播 #確診 #初步確診
袁國勇視察長波樓後見記者 阿叔挑機:有咩咁緊要呀

彩雲(一)邨長波樓爆疫,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到場視察後見記者,其間有大叔經過,邊行邊望向袁咁話「有咩咁緊要呀~挑」,搞到袁教授講講下都停咗一下;更搞到TVB分心,即刻望住個阿叔,又望向身邊行家。

而袁國勇見記者時就表示,彩雲(一)邨長波樓有垂直及橫向傳播,全幢7及11室及16樓2至7室居民須撤離檢疫;長波樓其餘居民亦要禁足,強制檢測及家居隔離,視乎強檢情況,再決定家居隔離日數。

他續稱,長波樓7及11室疑現垂直傳播,病毒隨暖空氣由低層帶向高層,屬「煙囪效應」;而大廈的通氣喉在頂樓的外牆內,又有簷篷阻隔,令病毒不能被風吹散,產生繞流效應;至於大廈16樓同時有橫向傳播,相信是幾個座向的居民開抽氣扇時播毒。

長波樓昨晚被圍封檢測,發現18宗初步陽性個案,累計個案22宗,分佈16個單位。首宗個案患者是一名女保安員,她居住黃大仙豪苑,家人早前曾購買倉鼠。袁國勇懷疑,是女保安員導致大廈爆發病毒傳播。由於她與其他保安員共膳,故彩雲邨所有保安員須檢測。

#channelchk #袁國勇 #長波樓 #彩雲邨 #垂直傳播 #爆疫 #圍封 #強檢 #禁足
警宿疫戶膠板封窗抽氣 疑播毒樓上 僅撤3層08室
同屬垂直傳播 鄰近葵涌邨雅葵樓 撤全棟09室

正當葵涌邨被禁足多日的逸葵樓、映葵樓和夏葵樓的疫情穩定下來之際,同邨的雅葵樓卻被揭向上垂直傳播,累計3戶中招,同座向單位要全數撤離。不過,鄰近葵涌邨、同樣被揭向上垂直傳播的紀律部隊宿舍葵馥苑安葵閣,卻只撤離同座向的3層單位。據警務處新聞稿介紹,安葵閣居屋宿舍單位由警察宿舍組接管。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與環保署專家到場視察後見記者,解釋撤離安排。他指,安葵閣10樓08室相信是病毒源頭;由於單位用膠板封閉露台窗戶,當患者在露台附近開抽氣扇時,其呼出的帶病毒空氣便容易抽出窗外,加上是暖空氣,則會向上升,傳染11樓08室的外傭。但由於染疫2戶均沒改裝喉管,他相信只撤離11樓疫戶對上3層同座向單位已足夠。

至於雅葵樓,據歐家榮所言,其傳播途徑較安葵閣較為不確定,故全棟同座向單位都要撤離。他們發現,疑似被傳染的2戶較高層單位,喉管經改裝,而且U型隔氣彎管乾涸。雖然雅葵樓3個染疫的09室單位當中,最先發病是16樓,意味該戶可能是病毒源頭,經屎渠播毒給19和27樓,但歐亦不排除該廈仍有其他傳播途徑。雖然歐承認,未有檢查所有單位渠管狀況,但由於污水渠亦可向下播毒,為審慎起見,才要撤離所有09室單位。

#抽氣扇 #葵涌邨 #雅葵樓 #垂直傳播 #紀律部隊宿舍 #葵馥苑 #安葵閣 #omicron #delta #COVID19 #疫情 #變種病毒 #channelchk
至少4廈垂直播毒須撤離 其中2廈更涉橫向傳播
葵涌紀律部隊宿舍多1高層戶染疫 全棟同座向隔離

本港1.31新增92宗COVID-19病毒陽性個案,本地佔80宗。其中13宗無源頭,繼續遍佈九龍新界;2宗疑是Delta變種,都住在九龍東;10宗疑是Omicron變種;1宗暫未能分類。另外,本港暫時錄得約95宗初步陽性個案,包括安蔭邨聖公會林護長者之家護理員,院友或須撤離。

👉葵馥苑安葵閣紀律部隊宿舍
所有08室撤離
(原撤離部份中層,但高層都中招)

👉慈雲山慈康邨康添樓
1-6樓06室撤離

👉葵芳邨葵仁樓
14樓01-12室撤離(橫向)
14樓以上06室撤離(垂直)

👉彩雲二邨明麗樓
10樓13-17室(橫向)
2-24樓14及15室(垂直共用喉)

👉太和邨翠和樓(未定撤離)
25及26室疑垂直傳播

#紀律部隊宿舍 #葵涌 #垂直傳播 #COVID19 #疫情 #channelchk #omicron #delta
荔枝角收押所年初一停探訪 疫民8日前晤羈留者
1廈擴垂直播毒增撤離 22宗冇源頭 今波疫新高

本港2.1年初一新增129宗COVID-19陽性檢測個案,本港佔102宗。22宗暫時源頭不明,創第5波疫情新高;其中2宗疑是Delta變種,均在九龍東上班或居住;餘下20宗疑是Omicron變種,遍佈港九新界。至於初步陽性個案暫時錄得約90宗。

👉多1廈垂直播毒 局部撤離檢疫
太和邨翠和樓/23樓以上25室、22樓以上26室

👉1廈垂直播毒擴大 撤離更多住戶
彩雲二邨明麗樓/全棟16及17室

👉冇源頭Delta患者住處
●太和邨翠和樓(藍田上班)
●油塘邨貴塘樓(柴灣上班)

👉冇源頭Omicron患者住處
●屯門龍門居7座
●屯門澤豐花園澤富樓
●屯門富泰邨秀泰樓
●屯門湖景邨湖光樓
●元朗朗屏邨悅屏樓
●大埔美新大廈
●大圍美城苑暉盛閣
●荃灣海濱花園海銀閣
●葵涌石籬二邨石華樓
●葵涌石蔭東邨蔭裕樓
●土瓜灣中南大廈
●土瓜灣燕安街28號
●紅磡裕新大廈
●紅磡時盛大廈
●石硤尾大坑東邨東滿樓
●深水埗南昌街137至139號
●長沙灣麗翠苑麗棠閣3座
●西營盤毓明閣(荔枝角上班)

此外,懲教署表示,有患者1.24到訪荔枝角收押所,探訪在囚人士,其後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探訪室在2.1年初一停止運作,徹底消毒。署方會安排相關懲教人員及在囚人士檢測。

#懲教署 #荔枝角收押所 #CNY #CNY2022 #chinesenewyear #chinesenewyear2022 #新春 #農曆新年 #過年 #拜年 #虎年 #yearoftiger #疫情 #變種病毒 #COVID19 #Omicron #Delta #垂直傳播 #檢測 #撤離 #檢疫 #太和邨 #翠和樓 #彩雲二邨 #明麗樓 #channelchk
行街紙2漢染Omicron失蹤 30冇源頭又今波新高
竹君稱住宅抽氣可播疫 多3廈撤 今波錄首宗危殆

本港2.2年初二新增116宗COVID-19病毒檢測陽性個案,本地佔103宗,並增至30宗暫無源頭,再創第5波疫情新高。其中逾20宗無源頭個案疑是Omicron變種,續遍全港,包括2名持「行街紙」男子。但2人檢測時留下的電話,卻一直未有人接聽。政府仍未能送他們入院,要繼續尋人。

再多3棟大廈疑垂直播疫,要局部撤離,分別為葵芳邨葵歡樓24及25樓06室、大埔美新大廈13至18樓B室、大興邨興平樓1至29樓20及21室。第5波疫情明顯較多大廈垂直播毒,張竹君解釋,因Omicron空氣傳播力很強,加上香港樓宇密集,引伸多種播毒途徑,「即使喉管冇問題,但你開抽氣扇,人哋又開窗,就抽咗人哋屋企啲氣入自己屋」而感染。

而源頭未明的懷疑Delta變種個案,則有3宗,分別居天水圍天澤邨、屯門蝴碟邨和大圍名城3期,反映Delta傳播鏈已由九龍東蔓延至新界各區。

至於早前被樓下Delta疫戶經天井或屎渠煙囪效應播毒傳染的黃大仙豪苑77歲婦,本來病情一直穩定,但突然轉差,情況危殆,要入住ICU;成為第5波疫情首宗危殆個案。醫管局指,病人本身患糖尿和高血脂等長期病,加上沒接種COVID-19疫苗,感染Delta後或較易引起併發症,加重病情。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暫錄逾110宗初步陽性個案,形容疫情非常嚴峻,仍未「到頂」,預計農曆新年假期後個案續增。

#張竹君 #抽氣 #垂直傳播 #行街紙 #Omicron #Delta #疫情 #變種病毒 #COVID19 #channelchk #撤離
增614宗陽性創兩年新高 衞生署今起不公佈個案詳情
張竹君: 因為已經無乜意義

截至今日(7日)零時,本港新增614宗陽性個案,創兩年疫情新高。當中607宗屬本地感染個案,其中31宗帶L452R病毒,其他懷疑屬Omicron,約150宗為相關個案,其他仍在調查。至於昨日的341宗本地個案,仍有219宗未有源頭;今日另錄得逾600宗初步陽性。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大部份個案來自不同家庭群組,「由新年前、到新年後,開年、開年飯都有。」無源頭個案則涉不同行業,例如售貨員、清潔員、保安、地盤工,有可能與多做檢測有關。她說,政府新聞公報今日起不再公佈每個個案的詳細情況,「因為已經無乜意義」。

大廈方面,多幢大廈現垂直傳播或橫向傳播,包括:藍田啟田邨啟仁樓、安達邨謙達樓、蘇屋邨綠柳樓、屯門良景邨良傑樓、天水圍俊宏軒9座等,當局將調查及研究是否須撤離。而早前有員工初步確診的土瓜灣馬坑涌道康樂園護老中心,再多一名長者確診,50名院友須檢疫。

醫管局亦公佈,最少17名公立醫院職員,因社區或家居接觸而染疫,包括屯門醫院一名醫生;威院、伊利沙伯、瑪嘉烈、葵涌、明愛、北大嶼山及律敦治醫院共8名護士;威院、大埔醫院、天水圍、明愛及仁濟醫院共8名病人服務助理、運作助理及文員,20多名職員因曾與患者共膳而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需要檢疫,主要分佈在伊利沙伯、威院、仁濟及明愛,全為護士,他們暫時檢測呈陰性。

#channelchk #確診 #陽性個案 #張竹君 #L452R #Omicron #垂直傳播
梁卓偉促港府積極考慮封城清零 袁國勇:要睇能力
研廁水加氯 港大倡全民隔日自檢 居家隔離長戴罩

政府專家顧問梁卓偉指,Omicron變種COVID-19病毒傳播力強,即使本港不放寬現有社交距離,但預計3月中下旬疫情高峯時,每日多達2.8萬人染疫、逾450人入院,超出醫療系統負荷;至6月會多700人染疫亡。他建議政府積極考慮封城,徹底清零後才放寬防疫,否則疫情只會死灰復燃。另一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則指,從不反對禁足控疫,問題在於是否能力所及。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宣佈,全民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鼓勵市民自行檢測。本身是港大醫學院長的梁卓偉,建議市民應隔日自行檢測,維持1至2個月。而為疏導檢測量,他認為當疫情更為嚴峻時,衞生署應改為抽樣覆檢初步陽性個案,甚至放棄覆檢;即使市民日後自行在家,僅以快速抗原測試驗出陽性,已可視為確診。

對於越來越多患者改為居家隔離,梁卓偉呼籲他們與同住家人除睡覺和飲食外,須長期戴口罩;亦不應在廚房煮食,以免交叉感染家人,並與家人分開食飯;洗澡後也應清潔廁所;睡覺時都應開窗並關門。梁又透露當局正測試在沖廁水加入氯氣消毒,希望減少大廈播毒。

#廁所水 #沖廁 #氯氣 #chlorine #垂直傳播 #檢測 #快速測試 #核酸檢測 #隔離 #quarrantine #口罩 #mask #清零 #梁卓偉 #封城 #禁足 #袁國勇 #lockdown #Omicron #變種病毒 #COVID19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