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pace
4 subscribers
26 photos
47 links
碎片化分享一些来自 @zqqcee 的阅读观影记录和日常的见闻
Download Telegram
Forwarded from ccspace
📖 读过秒懂金融 #douban #read

推荐: 力荐
备注: 写的非常通俗易懂的一本入门书籍,至少对我这种没有投资经验的小白来说这本书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和实操方法是非常有用的,作者非常友好地举了很多例子帮助读者“秒懂”,专业词汇很少,阅读体验非常棒。Mark了一些实操方法,以后实践时再拿出来复习一下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908881/
Forwarded from ccspace
Grok3发布,刚好读完这篇

“真正的财富是我们一路上结识的朋友,那么当我们在黑暗的时间线上找不到这些朋友时,它的消亡故事就会开始”
https://mp.weixin.qq.com/s/sm4WkgM01WL1zwvIru67wg
#前端 #svg #icon #开源 #动画 #组件库 #动态图标
https://github.com/cyberalien/line-md

Line MD 是一个基于 SVG 的开源图标库,专为现代 Web 设计和开发优化。其特点包括轻量级、可缩放、可自定义,并支持多种前端框架(如 React、Vue 等)。该库提供了一组简洁、线性的图标,适用于 UI 设计。项目托管在 GitHub 上,允许开发者贡献新图标或修改现有图标,适用于需要高质量矢量图标的 Web 应用开发。

可以在 https://icon-sets.iconify.design/line-md/ 上浏览所有图标

Refs: 另一个动态图标库 https://icons.pqoqubbw.dev/ 是使用 motion + svg
Forwarded from 小破不入渠🌏
从北海道回来,才复习了一下春节期间最热的两个话题 DeepSeek 和哪吒。

我这两年一直在说,内容算法时代,旅游目的地的马太效应已经被拉爆了。社交媒体给任何一个地方加量推送,这个地方立马就会被烧焦。对北海道来说,这个地方就是小樽。

就同样是北海道十几万人口的小城,我前一天还在釧路,路上几乎没有游客,电车空空荡荡,第二天到小樽的时候,电车已经像是东京早晚高峰那么挤了。

而 DeepSeek 的这轮崛起,几乎意味着国内任何 AI 产品想接入一个模型,都没有其他选择了,连微信都是。至于哪吒,则是将吃掉 2024 年整个中国电影市场几乎 1/3 的的票房。

我不是说 DeepSeek 或哪吒不好,我的意思是它们所取得的回报,这个 scale 已经完全超出了我对正常「市场潮流」的理解。

过去 10-20 年,我们不断从体感上理解「马太效应」这个词,这个词曾经有一个说法是「二八效应」,即 20% 的人获得了 80% 的资源,到互联网时代,这个事情已经加深到 2% 的人获取了 98% 的资源,而现在,当一切经过算法催化后,说 0.2% 的人获取 99.8% 的资源可能都太过保守。

今天的大众,在一定的窗口内,会被一个,且仅有一个概念饱和攻击。一年只看一部电影那就看哪吒,对 AI 感兴趣一周那就用 DeepSeek,玩一个游戏就只玩黑猴,去一次北海道就去小樽……

这种结构和行为模式本身,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很多人能够意识到它的存在,但真的没有充分意识到它的危害。
Forwarded from Reorx’s Forge
原来 DK 最近去做「独响」这个新产品了,用户写笔记,AI 自己来回复,这个想法真的很有创意。我一个从未对 AI 角色扮演聊天产生过兴趣的人都想尝试下了。

这就是逆向思维的能力吧,市面上几乎所有产品只想到「我」可以和 AI 去说话,却没想到让 AI 主动找「我」说话,前者会让人焦虑,后者才让人放松

https://mp.weixin.qq.com/s/cK4Qcg-Yn0KaqLS6_tM48A
#优质博文 #前端 #动画 #motion #css #动画 #交互设计
不得不说真棒啊,给了我好多灵感和小点子~能把自己做的什么讲的明明白白好厉害。

A Million Little Secrets 一百万个小秘密

AI 摘要:本文详细拆解了Josh W. Comeau为其动画课程设计的登录页面的技术实现。该页面看似简洁,但包含 14,000+ 行代码和 200+ 文件,通过多个交互工具(如“Chaos Toolbar”)和动态效果(如粒子、爆炸、魔法棒变换)展示前端动画技术。
核心内容包括:
1. SVG动画 :通过分组( <g> 标签)与 transform-origin 控制图标动画(如炸弹旋转、橡皮擦路径分离)。
2. 粒子系统 :利用极坐标系生成随机方向粒子,结合 CSS 三角函数与动画延迟实现自然效果。
3. 雪碧图优化 :将 22 个 3D 形状合并为单图,通过 object-position 定位,减少加载闪烁与带宽消耗。
4. 音效设计 :使用多采样、按键反馈音效与自定义录音增强交互真实感,并开源 React Hook 库 use-sound
5. Canvas 烟花:基于极坐标和物理模拟实现庆祝效果,强调“新颖性”对动画趣味性的重要性。
此外,作者分享了开发中的取舍(如舍弃糖果主题素材)、性能优化策略(如 5 秒加载超时控制)及未来计划(如 prefers-reduced-data 适配)。

via Josh W Comeau
Please open Telegram to view this post
VIEW IN TELEGRAM
📖 读过被讨厌的勇气 #douban #read

推荐: 推荐
备注: 一本相见恨晚的书,快速读完了。虽然里面的一些观点还是不是特别赞同,但是依然给了我很多启发:

1. 我们为什么不幸福?一切的痛苦来自于人际关系,如果能够降低对外的认可欲求,而寻求与“理想的自己”比较,也是一种痛苦的解法。
2. 课题分离。“把自己的课题与他人的课题严格分离”,这是读完后我最大的收获。不需要刻意地干涉他人的课题,也不要让他人来干涉自己的课题。
3. 如何看待表扬与批评。阿德勒心理学是不提倡奖罚教育的,这会导致一个个体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变成了希望得到奖赏和避免得到惩罚。
4. 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避免将自己的人际关系视为纵向关系,如果与某人建立了纵向关系,那么很大概率一切的人际关系都将成为纵向关系。
5. 把过程本身也看作结果,不要强迫自己达成某一个目标,我们活在每一个刹那。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150914/
📺 看过刺猬 #douban #watched

推荐: 力荐
备注: 很不错的电影,和抓娃娃一样都是讽刺中式教育的主题,被片尾那句“我不原谅”感动到了。是的,做自己有什么错,到底怎么定义一个人是否正常。永远不要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将一事无成。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5633904/
📖 读过被讨厌的勇气 #douban #read

推荐: 推荐
备注: 一本相见恨晚的书,快速读完了。虽然里面的一些观点还是不是特别赞同,但是依然给了我很多启发:

1. 我们为什么不幸福?一切的痛苦来自于人际关系,如果能够降低对外的认可欲求,而寻求与“理想的自己”比较,也是一种痛苦的解法。
2. 课题分离。“把自己的课题与他人的课题严格分离”,这是读完后我最大的收获。不需要刻意地干涉他人的课题,也不要让他人来干涉自己的课题。
3. 如何看待表扬与批评。阿德勒心理学是不提倡奖罚教育的,这会导致一个个体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变成了希望得到奖赏和避免得到惩罚。
4. 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避免将自己的人际关系视为纵向关系,如果与某人建立了纵向关系,那么很大概率一切的人际关系都将成为纵向关系。
5. 把过程本身也看作结果,不要强迫自己达成某一个目标,我们活在每一个刹那。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150914/
📺 看过刺猬 #douban #watched

推荐: 力荐
备注: 很不错的电影,和抓娃娃一样都是讽刺中式教育的主题,被片尾那句“我不原谅”感动到了。是的,做自己有什么错,到底怎么定义一个人是否正常。永远不要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将一事无成。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5633904/
📖 读过被讨厌的勇气 #douban #read

推荐: 推荐
备注: 一本相见恨晚的书,快速读完了。虽然里面的一些观点还是不是特别赞同,但是依然给了我很多启发:

1. 我们为什么不幸福?一切的痛苦来自于人际关系,如果能够降低对外的认可欲求,而寻求与“理想的自己”比较,也是一种痛苦的解法。
2. 课题分离。“把自己的课题与他人的课题严格分离”,这是读完后我最大的收获。不需要刻意地干涉他人的课题,也不要让他人来干涉自己的课题。
3. 如何看待表扬与批评。阿德勒心理学是不提倡奖罚教育的,这会导致一个个体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变成了希望得到奖赏和避免得到惩罚。
4. 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避免将自己的人际关系视为纵向关系,如果与某人建立了纵向关系,那么很大概率一切的人际关系都将成为纵向关系。
5. 把过程本身也看作结果,不要强迫自己达成某一个目标,我们活在每一个刹那。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150914/
📖 读过被讨厌的勇气 #douban #read

推荐: 推荐
备注: 一本相见恨晚的书,快速读完了。虽然里面的一些观点还是不是特别赞同,但是依然给了我很多启发:

1. 我们为什么不幸福?一切的痛苦来自于人际关系,如果能够降低对外的认可欲求,而寻求与“理想的自己”比较,也是一种痛苦的解法。
2. 课题分离。“把自己的课题与他人的课题严格分离”,这是读完后我最大的收获。不需要刻意地干涉他人的课题,也不要让他人来干涉自己的课题。
3. 如何看待表扬与批评。阿德勒心理学是不提倡奖罚教育的,这会导致一个个体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变成了希望得到奖赏和避免得到惩罚。
4. 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避免将自己的人际关系视为纵向关系,如果与某人建立了纵向关系,那么很大概率一切的人际关系都将成为纵向关系。
5. 把过程本身也看作结果,不要强迫自己达成某一个目标,我们活在每一个刹那。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1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