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镜头语言 #武汉 #新冠 #宣传
【重返武汉:BBC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引发争议】
近日,BBC发布纪录片《重返武汉》(Covid-19: The road back to Wuhan),因为其采访内容的选取和昏暗的镜头语言引发讨论。
《重返武汉》这部纪录片讲述了时隔一年,BBC记者再次返回武汉并进行采访的故事。途中采访了一些当地居民,有的表示和平常生活一样“自由自在地呼吸”,有的担心病毒卷土重来,有人表露“武汉是中国最安全的地方,中国是世界最安全的地方”,甚至还有人询问记者“你们那里结婚需要花多少钱”。
英国记者称,“你可以注意到人们态度的变化,人们似乎觉得,当疫情暴发时,政府知道如何控制这(一点)确实激发了人们的信心。”当谈到当时所采取的严格措施时,武汉一位大哥坐在自己的摊位里说道,“这一点就跟国外不同,国外他们要自由什么的,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你自由地出去你就传染了病毒,我们封城就把门关了,我们都不出去。所以外面一消毒,我们现在是很好很好。”
因为采访内容选取一些雾蒙蒙的天空、弥漫着尘土的旧街、暗色调的批发市场、破败的环境,迅速引发了讨论,在知乎对应问题下,其中一位答主结合自身选择供应商的经验和对《僵尸新娘》的赏析,对此进行了回答,并在最后写道,“艺术手段本身,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它可以用来搞BBC,也可以用来拍爱情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BBC 该视频初始版本中,湖北省位置被平移到宁夏和鄂尔多斯一带,疑似混淆了武汉(wuhan)和乌海(wuhai),此后更正的版本删除了这一内容。
内详(telegraph)(疯死沃@zhihu)(BBC)
【重返武汉:BBC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引发争议】
近日,BBC发布纪录片《重返武汉》(Covid-19: The road back to Wuhan),因为其采访内容的选取和昏暗的镜头语言引发讨论。
《重返武汉》这部纪录片讲述了时隔一年,BBC记者再次返回武汉并进行采访的故事。途中采访了一些当地居民,有的表示和平常生活一样“自由自在地呼吸”,有的担心病毒卷土重来,有人表露“武汉是中国最安全的地方,中国是世界最安全的地方”,甚至还有人询问记者“你们那里结婚需要花多少钱”。
英国记者称,“你可以注意到人们态度的变化,人们似乎觉得,当疫情暴发时,政府知道如何控制这(一点)确实激发了人们的信心。”当谈到当时所采取的严格措施时,武汉一位大哥坐在自己的摊位里说道,“这一点就跟国外不同,国外他们要自由什么的,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你自由地出去你就传染了病毒,我们封城就把门关了,我们都不出去。所以外面一消毒,我们现在是很好很好。”
因为采访内容选取一些雾蒙蒙的天空、弥漫着尘土的旧街、暗色调的批发市场、破败的环境,迅速引发了讨论,在知乎对应问题下,其中一位答主结合自身选择供应商的经验和对《僵尸新娘》的赏析,对此进行了回答,并在最后写道,“艺术手段本身,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它可以用来搞BBC,也可以用来拍爱情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BBC 该视频初始版本中,湖北省位置被平移到宁夏和鄂尔多斯一带,疑似混淆了武汉(wuhan)和乌海(wuhai),此后更正的版本删除了这一内容。
内详(telegraph)(疯死沃@zhihu)(BBC)
Telegraph
BBC 发布武汉一年前和现在对比视频,网友:为什么故意拍的这么破败。对此,你怎么看?
我看还是有些朋友认为,有些回答过于敏感了。他们还是觉得图片与镜头没有大家说的这种影响,认为还是大家过于意识形态了。 这要怎么向那些不怎么了解的人解释呢,我来举几个鲜活的例子吧。 我是做贸易的,选用哪个供应商,基本我就能作主。当然,总归是要向公司汇报的,需要解释我做这些决定的原因。 在某些时候,我可能需要以主观因素来做些决定。比如说,我认为某个供商比较好配合,后期工作会比较简单,不怎么需要周末加班。这对我来说是个正当理由,但对公司来说就不能摆上台面,尤其是不能放在工作报告里。 又如,当几个供商都差不多,各…
#观点 #Opinion #于洋 #钟南山 #张文宏 #口罩 #隔离 #舆论 #共识 #反防疫 #宣传 #风险 #石家庄 #武汉
【于洋:信息治理与说服,中国人配合防疫的原因】
钟院士说:河北避免了十几万人感染。
已经看到网上一些言论对这个说法不满,表达方法是:希望听上海张主任怎么说。
这体现出——人们已经开始认为“不用防疫就能控制住,一定存在不影响我生活还能防疫的聪明策略”渐渐成为共识。舆论也渐渐形成了“只要严格防疫,就是懒政”的氛围。
虽然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但由于符合大家的期待,很容易得到认同。
所以,不要觉得欧美上街反口罩、反隔离很离谱。实际上,人们的感知风险、对风险管理难度的认知、期待等,共同决定了社会共识。
通过中国一年来的舆论氛围变化,对比欧美,我们能看到:
感知风险管理、对风险管理难度认知的解释,是整个风险和应急管理中的关键——这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体现的很充分。
实际上,戴口罩、不聚集、配合防疫居家,并不是因为我国人民素质高、服从性好、文化传统更关切别人。这都是障眼法。如果大家会议去年1月底、2月初,大量的新闻都是“无素质的人不戴口罩”、“扎堆聚集被批评”这样的新闻。1月20日后,仍然有很多人不戴口罩、要去和亲戚朋友聚会。
是在舆论全面吹风,一方面让人们感受到风险高,一方面对不戴口罩和不配合防疫进行羞辱,才形成了“戴口罩、不聚集、配合防疫”的社会共识。大家也许还记得从无人机、到条幅标语、再到大喇叭,各个时代的信息传播工具都被用来说服民众要戴口罩、不要聚集的案例。
民众的共识和配合,要靠“工程化的说服形成共识凝聚”。(于三羊鲜声 @微博)
当时武汉监测到的感染人数,和石家庄这次同一量级,为什么人们认为武汉封城晚了、但石家庄不该封城呢?这体现了,人们对封城的共识,是靠信息型塑和说服的,而不是自己进行了复杂的分析完成的。也就是Moral_Vacuum 今提到的“(民众)同时对同一个政策的观念会随机波动”(非意识形态政策观念亦然)(于三羊鲜声 @微博)
【于洋:信息治理与说服,中国人配合防疫的原因】
钟院士说:河北避免了十几万人感染。
已经看到网上一些言论对这个说法不满,表达方法是:希望听上海张主任怎么说。
这体现出——人们已经开始认为“不用防疫就能控制住,一定存在不影响我生活还能防疫的聪明策略”渐渐成为共识。舆论也渐渐形成了“只要严格防疫,就是懒政”的氛围。
虽然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但由于符合大家的期待,很容易得到认同。
所以,不要觉得欧美上街反口罩、反隔离很离谱。实际上,人们的感知风险、对风险管理难度的认知、期待等,共同决定了社会共识。
通过中国一年来的舆论氛围变化,对比欧美,我们能看到:
感知风险管理、对风险管理难度认知的解释,是整个风险和应急管理中的关键——这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体现的很充分。
实际上,戴口罩、不聚集、配合防疫居家,并不是因为我国人民素质高、服从性好、文化传统更关切别人。这都是障眼法。如果大家会议去年1月底、2月初,大量的新闻都是“无素质的人不戴口罩”、“扎堆聚集被批评”这样的新闻。1月20日后,仍然有很多人不戴口罩、要去和亲戚朋友聚会。
是在舆论全面吹风,一方面让人们感受到风险高,一方面对不戴口罩和不配合防疫进行羞辱,才形成了“戴口罩、不聚集、配合防疫”的社会共识。大家也许还记得从无人机、到条幅标语、再到大喇叭,各个时代的信息传播工具都被用来说服民众要戴口罩、不要聚集的案例。
民众的共识和配合,要靠“工程化的说服形成共识凝聚”。(于三羊鲜声 @微博)
当时武汉监测到的感染人数,和石家庄这次同一量级,为什么人们认为武汉封城晚了、但石家庄不该封城呢?这体现了,人们对封城的共识,是靠信息型塑和说服的,而不是自己进行了复杂的分析完成的。也就是Moral_Vacuum 今提到的“(民众)同时对同一个政策的观念会随机波动”(非意识形态政策观念亦然)(于三羊鲜声 @微博)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BBC #镜头语言 #武汉 #新冠 #宣传
【歪果仁研究协会:如何用BBC的方式制造一个纪录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59122968/
相关新闻
重返武汉:BBC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引发争议
【歪果仁研究协会:如何用BBC的方式制造一个纪录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59122968/
相关新闻
重返武汉:BBC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引发争议
#BBC #镜头语言 #武汉 #新冠 #宣传
【BBC为武汉疫情纪录片提供无滤镜中文版本】
(图源:tombkeeper @微博)
(BBC英文版)(BBC中文版)
相关新闻
重返武汉:BBC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引发争议
【BBC为武汉疫情纪录片提供无滤镜中文版本】
(图源:tombkeeper @微博)
(BBC英文版)(BBC中文版)
相关新闻
重返武汉:BBC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引发争议
#高考 #开放性 #衡水中学 #升学率 #高考状元 #宣传 #高职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9.深化考试内容改革。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11.完善高职分类考试招生。...逐步取消中职本科贯通招生,适当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中高职贯通招生规模。
15.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各地各校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进一步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转变简单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以录取分数线评价高校的做法。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要协调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要加大统筹协调,严禁各地政府、学校、培训机构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
内详👉(教育部)
相关新闻🔗
21-02-08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9.深化考试内容改革。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11.完善高职分类考试招生。...逐步取消中职本科贯通招生,适当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中高职贯通招生规模。
15.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各地各校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进一步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转变简单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以录取分数线评价高校的做法。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要协调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要加大统筹协调,严禁各地政府、学校、培训机构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
内详👉(教育部)
相关新闻🔗
21-02-08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
#法国🇫🇷 #日本🇯🇵 #驻法使馆 #疫苗 #记者 #宣传 #华春莹
【2021年3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法新社记者:本周一,法国外交部召见了中国驻法大使,原因是卢大使此前发表了一系列针对法国议员和学者的推特。但卢大使以“日程安排”原因推迟了一天才去。外交部对此有何回应?
...
法新社记者:请问中国驻法大使推迟会见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一般来说,大使被召见都会很快赴会。为什么中方推迟了?
华春莹:中国驻外大使都有自己的日程安排。我想,中国驻法使馆已经非常清楚地向法方说明了。
————————————
东京电视台记者:昨天,外交部为外国驻华记者接种了中国疫苗。中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华春莹:你昨天去打疫苗了吗?
记者:打了。
华春莹:你认为我们有什么目的呢?...
其实,考虑到外国记者朋友们的职业敏感性,比如说有人恐怕会担心中国是不是会宣传,所以你在接种疫苗时应该注意到,中方没有拍摄,没有任何报道。我们并不想做什么宣传。现在你自己提出这个问题,希望你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中国外交部)
【2021年3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法新社记者:本周一,法国外交部召见了中国驻法大使,原因是卢大使此前发表了一系列针对法国议员和学者的推特。但卢大使以“日程安排”原因推迟了一天才去。外交部对此有何回应?
...
法新社记者:请问中国驻法大使推迟会见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一般来说,大使被召见都会很快赴会。为什么中方推迟了?
华春莹:中国驻外大使都有自己的日程安排。我想,中国驻法使馆已经非常清楚地向法方说明了。
————————————
东京电视台记者:昨天,外交部为外国驻华记者接种了中国疫苗。中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华春莹:你昨天去打疫苗了吗?
记者:打了。
华春莹:你认为我们有什么目的呢?...
其实,考虑到外国记者朋友们的职业敏感性,比如说有人恐怕会担心中国是不是会宣传,所以你在接种疫苗时应该注意到,中方没有拍摄,没有任何报道。我们并不想做什么宣传。现在你自己提出这个问题,希望你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中国外交部)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新疆 #CGTN #教材 #纪录片 #宣传 #宗教 #ISIS #两面人
【政法委原副书记与境外恐怖势力勾结 新疆13年间使用极端主义维语教材】
由 CGTN 制作的纪录片《暗流涌动——中国新疆反恐挑战》披露,中共新疆政法委原副书记与境外恐怖势力勾结,并获东伊运承诺未来建国后将被推举为“国家领导人”,新疆也在13年间使用了含有极端主义内容的维吾尔语教材,堂而皇之向学生灌输极端思想。
它片长约58分钟,分“误入歧途的人生”“来自内部的敌人”“包藏祸心的教材”和“互联网中的威胁”四个部分。
其中,“来自内部的敌人”首次曝光新疆政法委原副书记希尔扎提·巴吾东的案情。他曾在一次拘捕恐怖分子行动中受伤,被授予“反恐英雄”称号,仕途逐步高升,其后结交有分离主义思想的阿訇,向民众包括小孩宣扬宗教极端思想的行为;又通过引荐主动接触东伊运成员,鼓励其到墨玉县经商,并每年从中抽取200万元人民币股份用于支持东伊运,还安排60多名14岁至18岁的维族青少年,到境外参加圣战培训班。
希尔扎提提及自己的策略,包括打掉已经暴露的暴力恐怖分子,对其他一些参与者和发展对象则网开一面,使极端势力屡打不绝。他还在2015年公务出境期间,两次密晤东伊运骨干,透露新疆反恐情报信息。东伊运承诺,将希尔扎提选为新疆的负责人,未来建国后,推举他为“国家领导人”。
“包藏祸心的教材”中,则显示新疆2003年版和2009年版的中小学生维语教材,含有大量血腥、暴力、分裂思想的内容,而且在当地使用了13年。2017年落马的新疆教育厅原厅长沙塔尔·沙吾提,自2002年起组织有分裂思想的下属编撰有关教材。参与编写的新疆教育出版社原社长阿布都热札克·沙依木透露,沙塔尔向他表示这次是很好机会,要求教材中多加一些反映“民族压迫”以及“突厥英雄”的内容,特别是反抗国家、追求独立的故事,培养“接班人”。沙塔尔也在片中承认:“不论七五事件,还是其后一些暴力恐怖事件中,相当一部分参与者,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
有新疆教育界消息人士向《明报》称,这些问题教材向学生灌输去中国化的教育,包括“介绍首都时不说北京,而是麦加。会宣扬东突的旗帜或徽章”。消息人士称,这些隐藏在教育系统中的两面人,利用民族语言不共通,肆意修改教科书。加之过去“民族班”授课因语言不通,完全无法洞悉其中的问题,导致相关问题教材在新疆中小学长期使用。(联合早报)(明报)
【政法委原副书记与境外恐怖势力勾结 新疆13年间使用极端主义维语教材】
由 CGTN 制作的纪录片《暗流涌动——中国新疆反恐挑战》披露,中共新疆政法委原副书记与境外恐怖势力勾结,并获东伊运承诺未来建国后将被推举为“国家领导人”,新疆也在13年间使用了含有极端主义内容的维吾尔语教材,堂而皇之向学生灌输极端思想。
它片长约58分钟,分“误入歧途的人生”“来自内部的敌人”“包藏祸心的教材”和“互联网中的威胁”四个部分。
其中,“来自内部的敌人”首次曝光新疆政法委原副书记希尔扎提·巴吾东的案情。他曾在一次拘捕恐怖分子行动中受伤,被授予“反恐英雄”称号,仕途逐步高升,其后结交有分离主义思想的阿訇,向民众包括小孩宣扬宗教极端思想的行为;又通过引荐主动接触东伊运成员,鼓励其到墨玉县经商,并每年从中抽取200万元人民币股份用于支持东伊运,还安排60多名14岁至18岁的维族青少年,到境外参加圣战培训班。
希尔扎提提及自己的策略,包括打掉已经暴露的暴力恐怖分子,对其他一些参与者和发展对象则网开一面,使极端势力屡打不绝。他还在2015年公务出境期间,两次密晤东伊运骨干,透露新疆反恐情报信息。东伊运承诺,将希尔扎提选为新疆的负责人,未来建国后,推举他为“国家领导人”。
“包藏祸心的教材”中,则显示新疆2003年版和2009年版的中小学生维语教材,含有大量血腥、暴力、分裂思想的内容,而且在当地使用了13年。2017年落马的新疆教育厅原厅长沙塔尔·沙吾提,自2002年起组织有分裂思想的下属编撰有关教材。参与编写的新疆教育出版社原社长阿布都热札克·沙依木透露,沙塔尔向他表示这次是很好机会,要求教材中多加一些反映“民族压迫”以及“突厥英雄”的内容,特别是反抗国家、追求独立的故事,培养“接班人”。沙塔尔也在片中承认:“不论七五事件,还是其后一些暴力恐怖事件中,相当一部分参与者,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
有新疆教育界消息人士向《明报》称,这些问题教材向学生灌输去中国化的教育,包括“介绍首都时不说北京,而是麦加。会宣扬东突的旗帜或徽章”。消息人士称,这些隐藏在教育系统中的两面人,利用民族语言不共通,肆意修改教科书。加之过去“民族班”授课因语言不通,完全无法洞悉其中的问题,导致相关问题教材在新疆中小学长期使用。(联合早报)(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