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安徽 #滁河 #长江 #泄洪 #蓄滞洪区 【安徽全椒县滁河实施爆破泄洪】 近日,受强降雨影响,安徽滁河水位快速上涨。为缓解防洪压力,安徽滁州全椒县对滁河堤坝实施爆破泄洪。目前,蓄洪区已进行地毯式排查,当地人员均已撤离。(央视新闻)
#安徽 #滁河 #长江 #泄洪 #蓄滞洪区
【详讯:安徽滁河实施爆破泄洪 启用两处蓄洪区】
安徽滁河大堤19日凌晨3时许破开两处缺口,这是继18日启用东大圩蓄洪区后,安徽又启用的两处蓄洪区。
据新华社报道,受持续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作为长江一级支流的滁河水位由缓涨转为急涨,防汛形势急转直下。襄河口闸19日凌晨1时水位达14.33米,超保证水位0.83米,逼近历史最高水位14.39米。为确保流域人口和城市安全,安徽省决定启用滁河流域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蓄洪。
荒草二圩、荒草三圩作为安徽列入国家名册的蓄滞洪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武岗镇滁河干流与襄河交汇处。为确保圩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椒县已于18日上午对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蓄滞洪区内人员、大宗财产和生产资料进行紧急转移。
滁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奚学军介绍,荒草二圩和荒草三圩总蓄洪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设计总蓄洪量6071万方。两圩顺利蓄洪后,预计将使滁河水位下降约70厘米,有效减轻滁河防汛压力。
据了解,沿滁河两岸共分布着24个圩区,人口约8.7万,其中万亩以上大圩5个,荒草二圩、荒草三圩作为生产圩,启用蓄洪可以保证滁河流域其他圩口内人员生命和财产免受威胁。此前,荒草二圩、荒草三圩曾分别于1991年、2003年、2008年、2015年4次运用。(联合早报-中港台)
【详讯:安徽滁河实施爆破泄洪 启用两处蓄洪区】
安徽滁河大堤19日凌晨3时许破开两处缺口,这是继18日启用东大圩蓄洪区后,安徽又启用的两处蓄洪区。
据新华社报道,受持续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作为长江一级支流的滁河水位由缓涨转为急涨,防汛形势急转直下。襄河口闸19日凌晨1时水位达14.33米,超保证水位0.83米,逼近历史最高水位14.39米。为确保流域人口和城市安全,安徽省决定启用滁河流域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蓄洪。
荒草二圩、荒草三圩作为安徽列入国家名册的蓄滞洪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武岗镇滁河干流与襄河交汇处。为确保圩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椒县已于18日上午对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蓄滞洪区内人员、大宗财产和生产资料进行紧急转移。
滁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奚学军介绍,荒草二圩和荒草三圩总蓄洪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设计总蓄洪量6071万方。两圩顺利蓄洪后,预计将使滁河水位下降约70厘米,有效减轻滁河防汛压力。
据了解,沿滁河两岸共分布着24个圩区,人口约8.7万,其中万亩以上大圩5个,荒草二圩、荒草三圩作为生产圩,启用蓄洪可以保证滁河流域其他圩口内人员生命和财产免受威胁。此前,荒草二圩、荒草三圩曾分别于1991年、2003年、2008年、2015年4次运用。(联合早报-中港台)
#湖北 #长江 #汉江 #长湖 #引江济汉 #撇洪 #水利
【引江济汉工程完成今年首轮撇洪 湖北长湖水位降至保证水位以下】
随着拾桥河上游泄洪闸于18日21时10分关闭,引江济汉工程顺利完成今年首轮撇洪,自7月14日起共计为长湖撇洪4343.73万立方米。目前,长湖水位已降至保证水位以下。
受多轮强降雨影响,被称为“荆州头顶一盆水”的长湖水位持续上涨,一度达33.57米,超保证水位0.57米,比2016年的历史最高水位33.46米高出0.11米。
湖北省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作为流入长湖的主要河流,拾桥河占长湖流域面积的50%,因此对拾桥河进行撇洪是缓解长湖防洪压力的重要措施。7月14日,湖北省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按照省水利厅部署,抓住联合调度创造的有利时机,开始通过引江济汉渠道将来自拾桥河的洪水撇向汉江。截至17日17时,长湖水位降至32.99米,低于保证水位。
据介绍,由于汉江水位持续上涨,高石碑出水闸上下游水位差逐渐减少,至18日20时30分,高石碑出水闸上下游水位差仅0.01米,继续实施撇洪会导致汉江水倒灌入渠,危及引江济汉工程安全。湖北省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按照省水利厅调度令,于18日21时10分关闭了拾桥河上游泄洪闸,于21时30分关闭了高石碑出水闸。(新华网)
【引江济汉工程完成今年首轮撇洪 湖北长湖水位降至保证水位以下】
随着拾桥河上游泄洪闸于18日21时10分关闭,引江济汉工程顺利完成今年首轮撇洪,自7月14日起共计为长湖撇洪4343.73万立方米。目前,长湖水位已降至保证水位以下。
受多轮强降雨影响,被称为“荆州头顶一盆水”的长湖水位持续上涨,一度达33.57米,超保证水位0.57米,比2016年的历史最高水位33.46米高出0.11米。
湖北省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作为流入长湖的主要河流,拾桥河占长湖流域面积的50%,因此对拾桥河进行撇洪是缓解长湖防洪压力的重要措施。7月14日,湖北省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按照省水利厅部署,抓住联合调度创造的有利时机,开始通过引江济汉渠道将来自拾桥河的洪水撇向汉江。截至17日17时,长湖水位降至32.99米,低于保证水位。
据介绍,由于汉江水位持续上涨,高石碑出水闸上下游水位差逐渐减少,至18日20时30分,高石碑出水闸上下游水位差仅0.01米,继续实施撇洪会导致汉江水倒灌入渠,危及引江济汉工程安全。湖北省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按照省水利厅调度令,于18日21时10分关闭了拾桥河上游泄洪闸,于21时30分关闭了高石碑出水闸。(新华网)
#长江 #三峡 #荆江 #洪涝
【长江3号洪水正形成,荆江大堤将长时间高水位】
据湖北日报,23日,综合研判湖北省防汛基本态势后,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认为,由于长江2号洪水正在湖北省推进,同时近期长江上游发生强降雨,长江3号洪水正在形成,荆江大堤及以下堤防将长时间高水位挡水,出险几率加大,长江防洪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省内其他中小河流、湖泊水位缓退。要紧盯长江、五大湖泊和中小河流,特别是荆州、咸宁长江干堤,荆南四河、富水河、洪湖、斧头湖堤防要重点关注,继续强化各项防汛措施,确保万无一失。(每日经济新闻)
三峡入库流量明显回升,长江今年3号洪峰正在酝酿中。今年三峡已经生吞了两波洪峰,面对来势汹汹的第三波洪峰必须提前做好规划。为此三峡从昨天开始加大下泄量,提前腾出空间做好准备,同时洞庭湖全流域的主要水库尽可能减少出库流量,避免与三峡泄洪叠加提升水位。(中国气象爱好者)
【长江3号洪水正形成,荆江大堤将长时间高水位】
据湖北日报,23日,综合研判湖北省防汛基本态势后,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认为,由于长江2号洪水正在湖北省推进,同时近期长江上游发生强降雨,长江3号洪水正在形成,荆江大堤及以下堤防将长时间高水位挡水,出险几率加大,长江防洪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省内其他中小河流、湖泊水位缓退。要紧盯长江、五大湖泊和中小河流,特别是荆州、咸宁长江干堤,荆南四河、富水河、洪湖、斧头湖堤防要重点关注,继续强化各项防汛措施,确保万无一失。(每日经济新闻)
三峡入库流量明显回升,长江今年3号洪峰正在酝酿中。今年三峡已经生吞了两波洪峰,面对来势汹汹的第三波洪峰必须提前做好规划。为此三峡从昨天开始加大下泄量,提前腾出空间做好准备,同时洞庭湖全流域的主要水库尽可能减少出库流量,避免与三峡泄洪叠加提升水位。(中国气象爱好者)
乌鸦观察
#长江 #三峡 #荆江 #洪涝 【长江3号洪水正形成,荆江大堤将长时间高水位】 据湖北日报,23日,综合研判湖北省防汛基本态势后,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认为,由于长江2号洪水正在湖北省推进,同时近期长江上游发生强降雨,长江3号洪水正在形成,荆江大堤及以下堤防将长时间高水位挡水,出险几率加大,长江防洪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省内其他中小河流、湖泊水位缓退。要紧盯长江、五大湖泊和中小河流,特别是荆州、咸宁长江干堤,荆南四河、富水河、洪湖、斧头湖堤防要重点关注,继续强化各项防汛措施,确保万无一失。(每日经济新闻)…
#长江 #淮河 #太湖 #恩施 #清江 #洪涝 #应急响应 #解放军 #武警 #堰塞湖 告一段落
【国家防汛应急响应降至三级】
据应急管理部,今天,长江、淮河、太湖主要控制站全部退至保证水位以下,且仍在回落,主要防洪工程未发现重大险情。国家防总决定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调整至Ⅲ级。当前,北方防汛进入关键期,国家防总要求南方地区继续紧绷防汛安全的弦,北方地区切实做好各项准备,确保有力有序应对。(央视新闻)
【湖北恩施堰塞湖风险已解除】
湖北省恩施市沙子坝7月21日滑坡导致堰塞湖。记者从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3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7月29日,滑坡体已无明显变形,河道已被冲开,堰塞湖水面已下降约10米,并呈持续下降趋势。(中国新闻网)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出动72.5万人次抗洪】
截至7月28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累计出动72.5万人次、组织民兵22.85万人次,参加3749次抢险救援行动,协助地方转移受灾群众13.7万人。(央视军事)
【国家防汛应急响应降至三级】
据应急管理部,今天,长江、淮河、太湖主要控制站全部退至保证水位以下,且仍在回落,主要防洪工程未发现重大险情。国家防总决定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调整至Ⅲ级。当前,北方防汛进入关键期,国家防总要求南方地区继续紧绷防汛安全的弦,北方地区切实做好各项准备,确保有力有序应对。(央视新闻)
【湖北恩施堰塞湖风险已解除】
湖北省恩施市沙子坝7月21日滑坡导致堰塞湖。记者从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3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7月29日,滑坡体已无明显变形,河道已被冲开,堰塞湖水面已下降约10米,并呈持续下降趋势。(中国新闻网)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出动72.5万人次抗洪】
截至7月28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累计出动72.5万人次、组织民兵22.85万人次,参加3749次抢险救援行动,协助地方转移受灾群众13.7万人。(央视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