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15.5K subscribers
7.28K photos
320 videos
491 files
16.6K links
不定期推送新闻和杂谈;您的订阅、投稿和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有任何事宜欢迎通过 @big_crow_bot 联系,因我们知识精力有限,期盼各位多多指正;

整理不易,转发请自觉标记出处;

推荐使用浅色模式阅读,深色模式加粗重点显示不明显;

同义词检索欢迎使用:https://t.me/bigcrowdev/11487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向收到此信息的世界致以美好的祝愿。
——地狱乌鸦
Download Telegram
乌鸦观察
#浙江 #湖州 #景区 #二十四孝 #传统文化 #封建糟粕 【浙江一景区24孝雕塑引争议 ,景区回应:老祖宗传承,年轻人可能不理解】 4月16日,浙江湖州。营盘山景区,因女子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发网友热议。16日,景区负责人表示,这些雕塑讲的是古代二十四孝。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是24孝中的一孝,这是老祖宗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的,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理解。(漩涡视频 @微博) #更新 4月18日,浙江湖州营盘山景区曾引发热议的24孝雕塑已被拆除。景区工作人员表示,暂时不做任何回应,目前相关部门已介入。(搜狐新闻…
#二十四孝 #传统文化 #封建糟粕 #半月谈 #观点 #Opinion #国学 #郭巨埋儿

【半月谈:把“郭巨埋儿”式的糟粕童书埋了】

记者在某市书店童书区走访发现,一本《孝经》(并非儒家经典古籍《孝经》)被摆在8到12岁儿童推荐读物书架的明显位置上。翻开书本,“郭巨埋儿”的故事赫然在列。鲁迅先生早在1926年批评过的故事,仍堂而皇之地出现在2022年的童书里,堪称“带毒童书”。

“郭巨埋儿”出自元代人编写的《二十四孝》。故事称,一名叫郭巨的人家贫,无粮奉养母亲,便要活埋自己的孩子,以防其“分母之食”。鲁迅先生在1926年发表的《二十四孝图》中直言对这则故事的“反感”,并吐露自己的“童年阴影”——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把孩子当成随意处置的私产,对鲜活生命毫不尊重,这样的做法并不是真“孝”,也与现代精神格格不入。然而,类似“封建余孽”的思维并没有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消失,仍须对宣传此类糟粕行为保持警惕。

糟粕仍在“上架”,背后利益作祟是重要诱因。近年来,一些封建糟粕“借尸还魂”,公然出现在童书里、儿童兴趣班中。某些机构把“愚忠愚孝”包装成“国学”,骗得不少家长心甘情愿掏钱。业内人士直言,童书出版几乎无门槛,“拿来主义”最省事,编编传统故事、配上拼音,就成了少儿“新读物”。
...(半月谈)

注:对“郭巨埋儿”的批判由来已久,韩愈对此评价,“不腰于市而已幸,况复旌其门!”方孝孺对此评价,“巨陷亲于不义,罪莫大焉,而谓之孝,则天理几于泯矣。”
乌鸦观察
#河北 #唐山 #烧烤店 #寻衅滋事 #殴打 #舆情 #监控 #赌博 #洗钱 #轻伤 #廊坊 #异地用警 #审查调查 【河北省公安厅发布关于陈某志等涉嫌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等案件侦办进展情况的通报】 经查,2022年6月7日,陈某亮(男,43岁)等4人从江苏驾车至河北唐山,与陈某志(男,41岁)等人合谋实施网络赌博洗钱违法犯罪活动。6月10日凌晨,陈某志等5人与陈某亮等4人在唐山市路北区某烧烤店聚餐饮酒。期间,2时40分,陈某志对下班后在同店就餐的王某某(女,31岁)进行骚扰,遭拒后伙同马某齐(男…
#睡前消息 #观点 #Opinion #河北 #唐山 #烧烤店 #河南 #郑州 #村镇银行 #健康码 #洛阳 #信访 #隐私 #监控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监控 #隐私 #信用资源 #公信力

【睡前消息:河北唐山烧烤店暴力事件、河南郑州储户被恶意赋红码、河南洛阳无访社区中考加分】
原标题睡前消息446期文稿:2美元激光,对抗莱阳钢管

1. 最近七八年,网约车和快递业吸收了最后一批剩余劳动力,二代身份证和人脸识别技术明显降低了追捕成本,还有廉价的摄像头记录公共场所信息,中国城市的治安情况快速好转,所以才能让唐山这个案子上全国新闻。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是治安好转的核心原因。...唐山事件唯一的正面经验,就是技术能提供最可靠的安全保障。你如果想要公共机构保护你的安全,就必须承认要有一个公共机构能记录你的隐私数据。

2. 河南红码事件再次证明,身有利器,杀心自起。如果政府让同一个单位既管理隐私数据,又能随意使用数据,只要时间足够长,就一定会有脑残的地方官员滥用数据。为了给自己,给自己的单位推卸责任,他们根本不在乎给全国制造上千亿的损失。这等于允许每一个区县官员都拿着三峡大坝的自爆按钮,在管理学上是一个荒谬的配置。短期看,可能要破坏全国人民一起付出时间金钱建立的健康码信誉,长期来看,公民会怀疑能不能让政府掌握全面的隐私信息,治安水平就会停滞。

3. 技术能做好事,这是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但地方政府滥用技术做坏事,这显然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就是必须不断改革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进步。如果只是单方面强调发展生产力,不做激烈的管理体制改革,生产力就发挥不了正面作用。所以,对唐山事件不能只做道德批判,更要看到技术进步的作用;而河南红码事件提醒我们,不能只强调技术,更要建立配套的社会管理机制。

4. 既然大多数公民要求政府提供前所未有的安全服务,就应该在现有机构之外,建立一个直属最高权力机构的隐私数据管理体系。这个新机构和政府平行,由各级人大成立专门委员会管理,负责用监控设备覆盖全社会,同时也审批数据使用。除了人大代表日常监督之外,还应该根据身份证随机抽取一批公民代表来参与隐私委员会,投票决定哪些信息不能给,哪些信息必须公开。

5. 依法治国,就不应该有什么父母官,不应该有上访考核标准。所以洛阳市的做法不符合整个社会的管理逻辑,是为了地方小团体利益,盗窃了全社会的信用资源。无论是截访,还是其他维稳潜规则,毕竟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事情,不会得到文件确认。地方官员自己也知道需要遮掩着做,不会闹的太夸张。发文件鼓励“无访社区”,就是另一回事了,这是把坏事当好事鼓励,在文化和法律上抵抗整个国家的运行逻辑。

内详👉(摘要:telegraph)(文稿:微信)(视频:哔哩哔哩YouTube)
乌鸦观察
#拉美 #巴西 #选举 #卢拉 #左翼 #博索纳罗 【前总统卢拉在巴西总统选举中获胜】 巴西高等选举法院当地时间30日晚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第二轮投票中,劳工党候选人、前总统卢拉战胜自由党候选人、现总统博索纳罗,当选新一任巴西总统,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就任,任期四年。 在已统计完毕的98.81%的选票中,卢拉得票率为50.83%,博索纳罗为49.17%。在本月2日举行的首轮投票中,卢拉得票率为48.43%,博索纳罗得票率为43.2%。 根据“Penssan网络”9月发布的一项研究,15%的巴…
#观点 #Opinion #拉美 #选举 #智利 #哥伦比亚 #采掘主义 #经济基础 #左翼 #钟摆

【摆脱钟摆或再次回家?拉美新一波的“粉红浪潮”】

透视新“粉红浪潮”
...
拉美国家的左翼领导人连续上台的现象,被称为新一波粉红浪潮。这是因为20年前,90年代末的拉美也经历过一段类似的政治现象。简单来说,当时拉美爆发了大规模反对新自由主义抗议运动,促成不少反私有化、主张增加社会福利的左翼或中间偏左领导人上台。之所以被称作粉红,是因为他们跟传统的左翼红色政权相比,显得更实际或民粹。当然这只是个笼统的说法,拉美各国之间的政治历史和结构还是存在差异。

然而自2014年开始,粉红浪潮开始退潮。拉美各国连续上演政权易手,不少右翼领导人打着反贪污、发展经济的口号上台。右翼上台后,民众的日子并没有好过多少。过去几年的疫情更是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打击。拉美人口在全球人口中占约9%,但新冠死亡人数占到了全球约三成。2020年拉美经济萎缩了6.9%,缩幅高居全球之冠。因而到今天,政治风气又被扭转了过来。
...
不过对未来感到极为乐观可能为时过早。在政治上,左翼领导人的执政和推行改革都面临诸多掣肘。举例而言,虽然智利总统博里奇在选举中比他的右翼对手得票率高出11%,但其所属的“赞成尊严”党(Apruebo Dignidad)并非两院多数党,占多数的是右翼联盟智利瓦莫斯(Chile Vamos),因此,争取中间偏左的New Social Pact联盟对博里奇而言至关重要。在哥伦比亚总统选举中,古斯塔沃·佩特罗的支持率只比对手鲁道夫·埃尔南德斯(Rodolfo Hernández)多出3%。可想而知,在一个长期被国内外右翼力量主导的国家,佩特罗在上台后将会面对保守的行政官僚和国家机器;一旦改革失利,就很可能断送辛苦建立的左翼力量。

侍从主义的钟摆,还是“搞搞新意思”?

一些论者认为这波拉丁美洲国家的左翼候选人连续上台,不过是政治力量的钟摆。人民觉得当权者在过去几年没有带来改变,碰上一些社会政治契机,就很容易导致政权易手。这一波政权转变与过去几年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破坏息息相关。上一次拉美整体右转则在2014至15年,与2008年经济危机后,来自中国的大宗商品需求下降的时间点重叠。后者导致拉美以出口石矿、大豆等原材料、农作物和矿物的经济模式面临危机,引发社会保障难以为继的连锁反应,加上右翼动员,最终成功推翻了在上一波粉红浪潮时期上台的政府。

2000年前后出现的拉美粉红浪潮左派政府的确逆转了一些新自由主义带来的公共服务私有化,并明显缓解了贫穷问题,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能力进行更深入的经济改革,只能持续依赖殖民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遗留下来的采掘主义(通过开发并出口原材料来获得收入)。左翼在夺权后无法进行经济民主改革,总是依靠社会运动抗争式动员来争取选票,在重点产业的组织工作也不够深入,无法把粉红浪潮的社会基础从城市的穷人拓展出去。关于粉红浪潮的结构性缺点,左右翼的分析精要的捕捉了核心:右翼认为粉红浪潮太过民粹,无视了经济发展;左翼论者则认为不是改革太快,而是不够“革命”,停留在了民粹层面。

拉美的新生左翼运动和女性、环保运动的结合
...
从政权的社会基础来说,改革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哥伦比亚新政府的副总统弗朗西亚·马尔克斯(Francia Márquez)是当地反开采业运动的领袖。她最广为人知的一项成就,是在2014年反对矿业跟非政府军事对于家乡金矿的开发。她组织了当地的妇女从当地的高山游行到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她们的游行旅程长达350公里,并成功迫使政府制止非法开采。马尔克斯此后成为了哥伦比亚女权运动的领袖,再加上她出身农村的非裔身份,使她成功动员传统安第斯山脉中心区域以外的加勒比海、太平洋和亚马逊等边缘地区的人民,使得三地的投票率明显上涨。

换句话说,新政府的统治基础已经拓展到城市以外的群体,比起20年前的粉红浪潮,人们的意识、要求、对未来的想像,包括社会整体都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变了,政治自然也会改变。如何巩固这个基础,动员这些群体连结城市里的工人运动,继而动员在传统开采业的工人一同投入绿色转型和经济民主化,会成为新政府摆脱殖民和新自由主义遗留的结构性限制的关键。在这个角度看来,新一代领导人有可能摆脱过去粉红浪潮存在的问题。
...
套回钟摆的类比,拉美新一波的左翼力量依旧需要面对与上一波粉红浪潮类似的结构性难题,他们极有可能会在几年后下台。但值得感到乐观的是,这次左翼能重夺,甚至扩大力量,本身就反映了它的韧性,否则钟摆也不会自然而然地“摆”回来。对于所有左翼而言,如何扩大和巩固力量将成为需要共同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澎湃新闻)
乌鸦观察
#观点 #Opinion #饶毅 #清零 #共存 #上海 【饶议科学:群体免疫、加强针接种和变异方向】 原标题:新冠与科学(及道德):答杜骏飞教授、梁建章博士 【三】经验教训 #群体免疫 #免疫逃逸 疫情早期有人推崇的“群体免疫”,‌指人群有足够的人因为感染或者接种疫苗后,其他可以有人不需要接种疫苗也可以获得间接的保护,因为已经感染或接种疫苗的人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这些估计是60%到90%不等。 事实给这种观点的简单版本以响亮的耳光。 因为所谓群体免疫,不仅首先要让一批人牺牲,而且假定病毒的免疫原性不改变。…
#观点 #Opinion #时间线 #Delta #Omicron #清零 #共存 #疫苗 #疫苗接种 #超额死亡 #全因死亡率 #经济 #进出口 #逆差 #顺差

【无可奈何花落去——复盘三年防疫成败得失(摘要)

北京、广州两个一线城市实质性放弃坚守三年的“动态清零”,其他一些城市还在苦苦勉力支撑,后续跟随脚步似已成定局。政策何以至此急转?有必要勒石记功,以正视听,真实世界记忆不容情绪化的篡改。

一、疫情发展脉络

Alpha、Delta时代——严格入境,隔岸观火
...
奥密克戎大潮——天津漂亮开局,苏州深圳快速迭代升级防护,沪上大意失荆州,亡羊补牢损失惨重
...
2月份香港破防,偷渡、货运司机等给深圳带来极大压力,持续性输入防不胜防。理论上相较上海有更大的输入压力。为此,深圳3月份创造性(或者被迫)开始常态化核酸加上局部封控,很快控制疫情并恢复正常上下班。最终不过数百例感染者。
...
上海3月初破防。托大求精准,未及时请求苏浙等兄弟省份协助,核酸能力有限,3月份持续外溢二十多省近百地市...
...
但真正使得众多三四线城市受到冲击还是在627第九版放松入境7+3后...原因很简单:7+3很可能无法防住外来输入性感染,漏掉少数个案很可能就会在某些薄弱地区形成燎原之势。况且关于7和3之间的衔接,各地自主权利很高...后续上海发布在解除入境隔离后发现阳性的也不胜枚举:上海61天一共检出输入阳性人员867人,其中5.4%的入境阳性人员,潜伏期超过7天)
...
8月初新疆、西藏、海南等旅游胜地相继有疫情出现,一度猜测是境外输入,但少有实锤。但8月中旬上报疫情地市数量就已经超越3月上海外溢巅峰时期数,7+3外防输入失败功不可没。...海南一个月左右顺利清零,新疆、西藏幅员辽阔,清零难度加大,导致近几个月份实际上在持续性输出病例,再加上潜在持续境外输入,从西向东,陆续破防。

外防输入形同虚设,内防反弹就需付出加倍代价,最终又影响更多居民,导致“清零”难以为继的恶性循环。...结果,双十一迎来了“二十条”加码5+3对外放松。自此,国内严防似已无意义,结局已经注定。曲突徙薪无恩泽,二十条抱薪救火恐事与愿违

二、第九版、二十条何以出台?——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败笔在于定好7+3并未考虑,

1)其他开放地区是在相继被动硬着陆,付出巨大代价后的开放。例如台湾5-10月新冠死亡1.35万人,超额死亡2.2万人,总人口千分之一。内地是否已经做好心理准备。

2)未做好政策调整造成规模反弹的托底准备。未准备儿童开放疫苗第三针、老人第三针乃至第四针、奥密克戎新疫苗批准等等。无疫情硬着陆,破防兜底的底线思维。

3)在并未做好充分准备,又在清零系统已经岌岌可危之时,南辕北辙、火上浇油进一步制定二十条,短期内极大加速了清零不可挽回的局面。在二十条出台短短三周,又不得不继续快速转弯滑向共存模式。想兼顾经济,实际上两头不靠。
(注:仅以麻省和坡县两个发达地区为例:顶刊 JAMA,美国麻省 Delta、Omicron 两波疫情的超额死亡数据,后者在更短时间内,造成了更高的超额死亡;前三季度,新加坡超额死亡较之往年正常值多了大概20%,还是在外籍劳工承担了部分疫情损伤的情况下)

三、防疫贡献被严重低估,经济主管部门应为经济低迷担主责

防疫成功对于人群健康及预期寿命带来价值不用多言,参考欧美日台韩发达地区数字,这三年内地数百万生命被挽救,数亿人免于新冠及相应并发症后遗症。...

经济方面的贡献也显而易见,在大流行期间,中国稳定的供应链地位进一步强化,向全球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和防疫物资,帮助海外稳定了经济,让欧美印出来的钱可以换成必须物资稳定社会,进一步稳定了中国世界工厂地位。

...美国依然在对中国实施史上最大规模的关税战、最大规模的企业及科技制裁,在此情况下疫情以来中国出口规模、顺差迭创历史记录。即便上海疫情严重时的5月份开始都处于历史最高位水平。(注:6月7月顺差创历史新高,1-10月顺差扩大46.7%
,与此同时日本韩国越南等出现逆差)

...中国疫情期间还出台两条红线、三条红线挤兑GDP占比第一大的房地产业,直接每年打掉数万亿地方政府卖地收入、数万亿新开工、数万亿房地产销售、再加上数万亿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需求,民营房地产企业几乎全行业债务违约,现在又不得不救。运转数十年的信用派生机制一朝拍死,又无后手托底,首鼠两端。

...中国在大国里执行了全球最为严格的双碳、新能源政策,主动打压骨干基础能源煤炭及火电,2021年煤炭价格飙升,一度要拉闸限电

...中国在去年就开始整治互联网各路巨头,开出不少巨额罚单,不可避免打击了行业活力;甚至A4纸灭掉教培,失业再多也在所不惜。
...
经济低迷的骂名不应该防疫来背,不如好好追究这几年狂妄、肆意妄为的相关主管经济官僚,是如何拍脑门通过A4纸灭掉/扭曲一个个行业的——土地房地产大循环、游戏版号、传统支柱能源煤炭、教培…

四、利益分配并未体现防疫人员贡献价值,请大家爱护医护

经济的优势、供应链的稳定,很大程度背后是无数疾控、医护、一线基层人员日夜辛劳,冒着风险辛苦守卫着大家的健康换来的。但这些人并未得到充分的奖励,不少因为正常业务耽搁还有降薪现象。

目前转向不得不放开,在一线承担最大压力的依然将是医生、护士、医院,政府不能轻飘飘说一句“个人是健康第一负责人”,就对近在眼前潜在的医疗挤兑视而不见。
...
他们的功绩,永垂不朽。他们的辛劳,还没得到充分回报。放开之后,参考发达地区经验,恐怕有更艰难的一段路要走。大家做好准备,也请充分支持一线的医护,大疫面前医护和基层真的是拼着情怀工作。(伊洛 @微信)
乌鸦观察
#观点 #Opinion #时间线 #Delta #Omicron #清零 #共存 #疫苗 #疫苗接种 #超额死亡 #全因死亡率 #经济 #进出口 #逆差 #顺差 【无可奈何花落去——复盘三年防疫成败得失(摘要)】 北京、广州两个一线城市实质性放弃坚守三年的“动态清零”,‌其他一些城市还在苦苦勉力支撑,后续跟随脚步似已成定局。政策何以至此急转?有必要勒石记功,以正视听,真实世界记忆不容情绪化的篡改。 一、疫情发展脉络 Alpha、Delta时代——严格入境,隔岸观火 ... 奥密克戎大潮——天津漂…
#观点 #Opinion #睡前消息 #清零 #共存 #疫苗 #疫苗接种 #医疗资源

【睡前消息520期文稿:回顾3年来的疫情政策(摘要)
...
疫情持续到第二年的时候,社交媒体上的争论已经开始两极化,仿佛只有“清零”和“躺平”两种选项。现在疫情延续到第三年,我发现,不只是网络言论两极化,地方政府的选项也开始两极化,真的会从不惜代价的“清零”一步过渡到毫无控制的“躺平”。

我的确一直说无条件的严管清零不可持续,但既然不可持续,就应该早点为全面感染做准备,用一个平缓的过渡来最大限度减少冲击。比如说,提前几个月,就应该逐步建设针对呼吸道疾病的简易ICU,一方面要立法强制所有人打疫苗,另一方面要建立国家补贴的疫苗保险制度,提供远远超过工伤补贴的补偿,让所有产生副作用的人群没有后顾之忧。

(注:全国60岁疫苗覆盖率90.65%,全程接种率86.38%,80岁以上全程接种65.7%,加强针40%;上海60岁疫苗覆盖率70.91%,全程接种率67.70%,加强针46.19%;广州80岁以上覆盖率为52.7%)

甚至中国可以考虑分省区有控制的放开,每次放松几千万人的防疫要求,同时在全国集中医疗资源,解决这几千万人的冲击,然后再转移医疗资源,去放开下一个地区。疫情持续了3年,我们本来有足够的时间做这些准备。

但是,因为一度“清零”成为基本原则,所以为放开做准备的事情提都不能提。很多地方用作隔离的方舱医院都从地平线修到地平线了,卫星地图上都藏不住,但谁也不敢说拿出一部分资源准备迎接全面感染。到最后,无论是建方舱隔离还是做核酸保持严密检测,地方政府都普遍没钱了,甚至人民群众的耐心也耗尽了,全社会在被动状态下选择了实际放开

很多人说,3年时间太短,不足以训练足够的人力,所以做成这个样子很不错了。这里我要提醒各位一个基本数据,中国每年毕业的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近百万,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成为医生。过去三年,如果我们愿意把这些受过基本医学训练的人力组织起来,针对老人和基本的呼吸道疾病做救急训练,早就拥有上百万额外的医疗力量来面对冲击了。我们不是没有机会,我们只是缺乏主动应对变化的精神。

从现在的现实来看,当初坚持“清零”,不允许反对意见发生的人,就是直接导致了现在事实“躺平”,导致社会在无准备的状态下迎接冲击的责任人。这一点甚至也体现在我们媒体行业。大家看看各个媒体的社论栏,看看自媒体的发言风格,那些一年前把“清零”说成信仰的社论作者,那些几个月前诅咒任何其他方案是外国阴谋的自媒体人,是不是最近急转向,开始为全面放开唱赞歌。对于这些言论来说,人命是一文不值的,流量和认同感才是唯一值得关心的事情。

当然媒体的问题还是小事,最严重的问题是政府决策信誉问题。包括新疆在内,很多省区最近都出现了防疫政策的全面转向。公开理由是清零工作初见成效,可以让群众自由活动了。但所有人都知道,病毒不会这么听话,各地的病毒也不会相互约好了一起退场。各地政策一起转变,只说明一点,就是地方政府耗尽了财政能力,也丧失了严控社会的能力。在压力下被动做出了选择

从前面的反垄断话题看,中国社会社会还远远称不上完美,需要频繁做出变革,改造政府的管理模式,才能促进生产力进步。但最近的防疫方案转向又说明,如果我们的政策往往是被形势推着走出来的。以后再出新政策,群众就不会相信这是引领时代的新思想,反而认为必然是形势所迫之下不得不做的被动应付。

群众对政策的先进性产生怀疑,这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必然会给中国社会进步制造巨大阻力。我们必须尽快做几件能修复信心的事情。让群众通过充分参与理解改革的必要性。(睡前消息 @微信)

相关阅读📘
22-04-06 以新加坡和香港为鉴:应该实施疫苗软强制接种了
22-04-15 饶议科学:群体免疫、加强针接种和变异方向
22-12-03 无可奈何花落去——复盘三年防疫成败得失
#观点 #Opinion #饶毅 #张文宏 #变异 #预测 #药物 #疫苗 #实事求是

【饶毅驳张文宏:对上不必逞能、对下不宜逞强,疫情双方代表性人士都应实事求是】

昨天,有医生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我们即将走出这次疫情已成定局,这个趋势不会再逆转”。

事实上,今天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断定疫情走向,没有一个人可以排除疫情永远伴随人类、一年三次、每次轻重没有规律地摇摆。真懂科学的人,遇到不知道的时候立即承认不知道。无论面对上级还是群众,无论需求多么急切,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

新冠期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误导上级坚持下去就能战胜病毒;一种观点经常告诉大众马上就好了。还有就是经常预计科学很快就有疫苗、有特效药了。

但双方代表性公开发言者,却都有同样的问题:科学不足,又不肯承认,而经常说错话。科学不足有两个层面:全世界的科学有限,所以没有人知道。个人的科学训练和科学前沿敏感性不够而不知道。

就是不肯说:迄今总结不出新冠病毒流行的规律,所以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新冠病毒流行完全不同于已知的病毒,既不是乙型肝炎那样很少变化、也不是流感病毒那样每年出现、更不是非典一样很快消失。今天,没有一个人可以排除:新冠就一定不会成为每年流行几次、每次症状上下漂移的传染病。也没有人能够预计,它就不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像非典一样又突然消失。

迄今所有新冠的疫苗效果都有限、药物效果也有限,并不能一蹴而就。科技可以不断改进疫苗、改进药物,但今天无人有把握:一定会出现如乙型肝炎疫苗一样可以一劳永逸的疫苗,或者像丙型肝炎药物一样的根治性药物。而不是像结核病一样长期没有很好的疫苗,长期没有很好的药物。

医生不会自动就是科学家,绝大多数医生不是科学家,这是常识。一个优秀的医生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不是好的科学家。不能因为中国一批扮演科学家的人,医生也就想扮演。那些不是医生扮演科学家的科技工作者,因为大部分工作既没有实际意义,也没有科学意义,所以需要扮演。医生应该对自己实际帮助病人而自豪,懂科学就谈科学,懂多少谈多少,不懂就承认,或者不谈。

要懂得病毒流行,需要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1950年代,也就是钟南山大夫上学的时代,中国的遗传学比较老旧,而中国的分子生物学不可能存在,因为世界上分子生物学那时刚刚起步。而梁万年上学时代,世界上分子生物学开始起飞,但国内的分子生物学教育很差,能教好遗传学的老师也不多。张文宏上学时代,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老师都有一些了,但博士论文“借鉴”了其他人7千字恐怕不能证明学的好。

上学期间缺乏机会、或者有机会而没学好,当然后面可以自己努力。很多人经过努力而有很大改进。但疫情的代表性发言者通过其言论披露出很多漏洞。

上级下级可能经常希望确切的信息。有,就应该提供。但是,如果没有确切信息之处,也需要如实说明。对上逞能、对下逞强,都不是科学态度。

类似的观点,散在以前多篇文章中:内详👉饶议科学 @微信

注:21年12月17日,张文宏发文称:“这将是疫情应对的最后一个严冬”。22年3月14日,上海疫情爆发之际再度表示,“抗疫两年以来最困难的时期,是漫长的冬夜还是倒寒春?”

饶海在饶议科学中撰文调侃:“懂生物学的人都不以为然,如果您没与上帝交流、或者上帝并不存在,您如何知道这是‘最后一个严冬?’”,“(现在称倒春寒),如果6月份再来疫情,您要用“六月雪”来形容吗?”

饶海回顾了张文宏此前的预言,”那时笔者还在美国,美国已然是一团糟的时候;您倒信心十足,认定美国完全不会有问题,隔着千山万水在大夸美国地广人稀,医疗条件优异“。

饶海向其科普突变原理:病毒的突变,依据核酸序列的化学和物理特征。突变的目的不是让人生病,也不是为了增加或者减少流行,而且迄今不受人的控制,不以人意志为转移。这些,文宏贤弟可能需要加强学习演化论,加强学习核酸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DNA复制有错误是必然的,出错率是多少,纠正出错的修复机制是怎么工作的,都属于比较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您的医学训练中,如果万一这些方面有欠缺,也不是天大的事情。
#观点 #Opinion #论持久战 #医疗资源 #医疗挤兑 #死亡 #超额死亡率 #后遗症 #二次感染 #进化 #疫苗接种

【王立铭:新冠管控放开之后,应该做什么?】
...
但当前局面下一个巨大的风险是,很多人(包括部分参与决策的人)带着一种轻松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进入放开模式的。事实上,美欧过去三年的经验教训在反复的说明,开放模式也会面临长期、持续、严峻的挑战:

A 在普遍接种疫苗背景下,奥密克戎变种的感染重症率和病死率已经下降到和季节性流感类似的水平(一个较为乐观的估计是0.3%、0.1%)。但其传播能力远超过季节性流感,感染人群基数也因此远大于季节性流感,因此对人群健康的威胁程度、对卫生系统的压力,都远大于季节性流感。美欧各国的数据表明,奥密克戎变种带来的住院、ICU、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了之前致病性更强的德尔塔毒株。国内外多个模型模拟的结果也提示,放开后第一波感染中,数十万人级别的新冠死亡难以避免。奥密克戎绝对不是某些专家口中的“小感冒”,也不应该单纯用病死率一个数字来理解其威胁。

B 奥密克戎的威胁也并不仅仅是直接感染的威胁。因其极强的传播力,奥密克戎势必在感染高峰中产生严重的医疗资源挤兑,这不光体现在大量患者需要就医,也体现在大量医护人员因病缺勤。更危险的是,医护人员的感染和带病工作,将进一步带动奥密克戎在医疗机构和老人照护机构中的传播,严重威胁这部分高危人群的健康,加剧医疗资源的挤兑情况。各国数据也表明,2020-2022年产生的超额死亡人数往往显著高于(甚至倍于)新冠直接死亡人数,原因正在于此。

C 新冠后遗症的问题并不应该忽略。最近国内专家的口径开始趋于认定新冠不存在后遗症、或后遗症主要是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这和世界各国三年来的研究结论根本矛盾。以美国老兵事业部的多个大规模研究为例,新冠感染(包括奥密克戎感染)能够显著提高全身各器官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患者全因死亡率。一个粗糙的估计也许是,新冠普遍感染之后,全社会整体医疗负担将会有10-30%的提升,且将长期持续。这意味着医疗系统的压力、各类疾病患者就医的困难、医保开支的负担会持续长期增加。

D 新冠反复感染的问题也需要非常警惕。最近全社会弥漫着一种反正都要阳、早阳早好、阳了就能解脱的气氛,和美欧2020年不少年轻人搞新冠派对的心态别无二致。这本身当然是一种完全可以理解的社会情绪,但实际上,新冠能够反复感染早已是学界共识,在奥密克戎出现后,报道的重复感染率已经突破5%(实际数字只会更高。在未来,能够突破现有人群免疫保护的新变种只会层出不穷,人群的重复感染将是大概率结局。特别对于新冠高危人群来说(老年人、基础病患者、孕妇等),反复感染将大大提高其罹患重症的可能性。

E 不能存在“新冠越变越弱”的错误预期。在新冠广泛传播和感染后,新冠病毒向着更强的免疫逃逸方向进化是可以预期的,但没有任何理论和实验证据,可以证明和预测新冠病毒将会向着毒力越来越弱的方向进化,这是对进化论的根本误解(trade-off进化、短视进化都提供了更合理全面的解释)。在真实历史中,也绝不是每种人类病原体都在朝着独立越来越弱的方向进化。天花病毒和脊灰病毒的毒力远超新冠病毒,但两者在数千年进化历史上并未展示出明确的毒力下降,甚至在局部时空还有毒力上升的现象。

从清零模式到放开模式的切换不仅仅是管或者不管、测或者不测、报道或者不报道的区别,其背后需要有一整套准备工作的支持才能实现平稳过度。在这方面,新加坡政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他们在2021年6月正式开启向共存模式的转向,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序的开放动作以实现平稳过渡,包括对疫苗的强制接种、口罩佩戴的要求、公共场所的人数限制、感染者抗原检测和居家自愈的程序等等。这些措施固然无法规避新冠感染带来的生命损失和公卫负担,但却帮助他们平稳完成了疫情管控政策的软着陆。

相比之下,当下国内这些准备工作事实上是极为欠缺的,这将会显著影响我们走向放开模式的代价和结局。过往的决定我们不再纠缠,但面向未来,有一些关键的准备工作是必须马上开始补课的:

A 首先需要的是重建整个社会、包括决策层和专家层,对新冠的正确认识。在清零时期我们过度强调了新冠的威胁,而在放开后又转向过度的强调新冠的无足轻重,这都会干扰我们为新冠做出充分和准确的准备。新冠不是魔鬼,但新冠的威胁也绝对不是感冒或者常规年份的季节性流感可比。我的建议是要建立机制,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汇总发布,为公众、专家、决策层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和明确预期。

B 加速疫苗接种:...

C 加速防重症药物准备:...

D 重启新冠病毒监测工作:...这些信息将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新冠病毒的传播规律、新冠病毒的变异规律、并指导医疗系统和整个社会(例如药物储备、公共运输、快递物流等)做好提前准备。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我们特别要关注全新变异株、特别是那些能够突破现有免疫屏障的变异的出现。

E 制定放开后的疫情防控方案:放开绝不应该意味着彻底对新冠病毒和新冠疫情抱着不闻不问视而不见的态度,更不应该假设快速传播就可以快速复苏。特别是在感染高峰时段,采取一些措施实现“压峰”,防止医疗资源在短期内迅速耗竭,仍然是非常关键的救命措施。当然,这些措施应该不会激烈到清零时期的水平,但诸如减少大规模聚集性活动(包括停课)、强制口罩、发放抗原检测试剂并要求感染者居家自我隔离、医疗和养老机构强制抗原检测等手段,在放开之后的感染高峰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当然,这些政策合适执行、合适退场,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原则,防止滥用。

新冠显然不是个好东西。过去三年我们试图对它进行清零,清零无法实现以后又试图期待全面感染一轮之后可以迅速将它遗忘。很遗憾,这都不是应对新冠的正确姿势。(饶议科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