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 #乌克兰 #反战 #抗议 #联合国 #白俄罗斯 #修宪 #公投 #涅姆佐夫
【俄国内反战情绪涌动,多地爆发抗议,俄气候代表在联合国会议当众道歉】
在2月27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举办的一次线上闭门会议上,代表俄方参会的俄罗斯政府代表团团长阿尼西莫夫(Oleg Anisimov)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致歉。他在事后接受法新社采访时回应称,自己在这场闭门会议上的发言“仅表达了我的个人意见和态度”,而不应被视为“俄罗斯代表团的官方声明”。
同样在2月27日,俄罗斯前外交部副部长费多罗夫(Andrei Fedorov)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坦言,此次俄军战事中,来自乌克兰方面的抵抗和西方国家的制裁要比俄罗斯预想中的更强,“在乌克兰,没有人会用鲜花迎接俄罗斯军队。这是一个现实。”
费多罗夫还在采访中称,俄罗斯总是认为,自己是提供天然气和石油的大国,因此西方的制裁不会加码,“这就是今天的现实,它已经为(俄罗斯)带来了很多麻烦。”费多罗夫认为,未来几天将会是俄乌冲突的关键。他称,俄罗斯总统普京最初下达的命令是“在3月2日前完成军事行动”。
近来随着俄乌战事的推进,俄罗斯外宣媒体今日俄罗斯(RT)收到了多封来自记者的辞呈。据报道,在过去几天中,今日俄罗斯莫斯科总社和伦敦分社已经有5人辞职,其中包括广播记者和新闻制作人。
自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进攻以来,在俄罗斯国内,已有超过6000名参与游行的示威者遭到俄罗斯当局逮捕。值得一提的是,2月27日是前俄罗斯副总理涅姆佐夫遇刺7周年的纪念日。据路透社报道,许多示威者还来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外的涅姆佐夫遇刺地附近游行,并有示威者在此地被捕。涅姆佐夫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中,曾极力反对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在2015年遇刺后,普京表示哀悼,并建立调查组。
据白俄罗斯官方公布的数据,2月27日的公投最终以65%的赞成率通过。这意味着,该国将自苏联解体后首次允许出现境内部署核武器。据路透社报道,在2月27日的游行中,有警察对示威民众进行驱赶,但未出现局势失控状况。路透社的报道则称,此次游行造成约800人被捕。(财新网1、2)
【俄国内反战情绪涌动,多地爆发抗议,俄气候代表在联合国会议当众道歉】
在2月27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举办的一次线上闭门会议上,代表俄方参会的俄罗斯政府代表团团长阿尼西莫夫(Oleg Anisimov)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致歉。他在事后接受法新社采访时回应称,自己在这场闭门会议上的发言“仅表达了我的个人意见和态度”,而不应被视为“俄罗斯代表团的官方声明”。
同样在2月27日,俄罗斯前外交部副部长费多罗夫(Andrei Fedorov)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坦言,此次俄军战事中,来自乌克兰方面的抵抗和西方国家的制裁要比俄罗斯预想中的更强,“在乌克兰,没有人会用鲜花迎接俄罗斯军队。这是一个现实。”
费多罗夫还在采访中称,俄罗斯总是认为,自己是提供天然气和石油的大国,因此西方的制裁不会加码,“这就是今天的现实,它已经为(俄罗斯)带来了很多麻烦。”费多罗夫认为,未来几天将会是俄乌冲突的关键。他称,俄罗斯总统普京最初下达的命令是“在3月2日前完成军事行动”。
近来随着俄乌战事的推进,俄罗斯外宣媒体今日俄罗斯(RT)收到了多封来自记者的辞呈。据报道,在过去几天中,今日俄罗斯莫斯科总社和伦敦分社已经有5人辞职,其中包括广播记者和新闻制作人。
自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进攻以来,在俄罗斯国内,已有超过6000名参与游行的示威者遭到俄罗斯当局逮捕。值得一提的是,2月27日是前俄罗斯副总理涅姆佐夫遇刺7周年的纪念日。据路透社报道,许多示威者还来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外的涅姆佐夫遇刺地附近游行,并有示威者在此地被捕。涅姆佐夫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中,曾极力反对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在2015年遇刺后,普京表示哀悼,并建立调查组。
据白俄罗斯官方公布的数据,2月27日的公投最终以65%的赞成率通过。这意味着,该国将自苏联解体后首次允许出现境内部署核武器。据路透社报道,在2月27日的游行中,有警察对示威民众进行驱赶,但未出现局势失控状况。路透社的报道则称,此次游行造成约800人被捕。(财新网1、2)
#俄罗斯 #乌克兰 #赫尔松 #公投 #新俄罗斯 #抗议 #Novorossiya
【乌克兰称俄罗斯正在占领区的赫尔松筹备公投】
3月12日,赫尔松地区委员会的代表谢尔盖·克兰(Serhiy Khlan)在 Facebook 上表示,俄军正在准备就建立“赫尔松人民共和国”举行全民公决。据他介绍,占领军已经在召集地方代表,以说服他们站在俄国一边,并组织全民公决。他呼吁他的同事们不要与入侵者合作。
乌克兰外交部长对此表示,继 2014 年的剧本之后,俄罗斯人现在拼命地试图在赫尔松组织一场“虚假的公投”,以支持一个”虚假的人民共和国”。
赫尔松当地居民曾多次组织抗议反对俄军,在3月5日的一次抗议中,面对着当地居民高呼爱国口号,俄军对空鸣枪示警无效,只得离开市中心。(NEXTA)(国际文传电讯社1、2、3)
2014 年4月17日,普京在一次问答中表示,“我想说这不是乌克兰,这是新俄罗斯——哈尔科夫、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尼古拉耶夫、敖德萨组成的地区”,“他们在沙皇时代不是乌克兰的一部分,但后来被划分到那里,为什么这样做,我不知道。“
新俄罗斯是黑海北部地区的历史名称,由于俄土战争,该地区在 18 世纪下半叶并入俄罗斯帝国。
2014年6月24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宣布合并为一个邦联——“人民共和国联盟”。7月15日,该邦联宪法引入了“新俄罗斯”的概念。2015年5月18日,“新俄罗斯邦联”宣布无限期关闭,但“两国”表示,如果基辅行动升级,可以恢复该邦联。
顿兹涅克领导人帕维尔·古巴列夫曾表示,乌克兰东南部的八个地区应该以公投的方式从乌克兰分离并加入”新俄罗斯“。(维基百科)(图片:Reddit)
【乌克兰称俄罗斯正在占领区的赫尔松筹备公投】
3月12日,赫尔松地区委员会的代表谢尔盖·克兰(Serhiy Khlan)在 Facebook 上表示,俄军正在准备就建立“赫尔松人民共和国”举行全民公决。据他介绍,占领军已经在召集地方代表,以说服他们站在俄国一边,并组织全民公决。他呼吁他的同事们不要与入侵者合作。
乌克兰外交部长对此表示,继 2014 年的剧本之后,俄罗斯人现在拼命地试图在赫尔松组织一场“虚假的公投”,以支持一个”虚假的人民共和国”。
赫尔松当地居民曾多次组织抗议反对俄军,在3月5日的一次抗议中,面对着当地居民高呼爱国口号,俄军对空鸣枪示警无效,只得离开市中心。(NEXTA)(国际文传电讯社1、2、3)
2014 年4月17日,普京在一次问答中表示,“我想说这不是乌克兰,这是新俄罗斯——哈尔科夫、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尼古拉耶夫、敖德萨组成的地区”,“他们在沙皇时代不是乌克兰的一部分,但后来被划分到那里,为什么这样做,我不知道。“
新俄罗斯是黑海北部地区的历史名称,由于俄土战争,该地区在 18 世纪下半叶并入俄罗斯帝国。
2014年6月24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宣布合并为一个邦联——“人民共和国联盟”。7月15日,该邦联宪法引入了“新俄罗斯”的概念。2015年5月18日,“新俄罗斯邦联”宣布无限期关闭,但“两国”表示,如果基辅行动升级,可以恢复该邦联。
顿兹涅克领导人帕维尔·古巴列夫曾表示,乌克兰东南部的八个地区应该以公投的方式从乌克兰分离并加入”新俄罗斯“。(维基百科)(图片:Reddit)
#新加坡 #中国 #俄罗斯 #乌克兰 #公投 #制裁
【新加坡总理:中国不会因不疏远俄罗斯而在区域内付出政治代价】
#中俄 #乌克兰 #公投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当地时间星期三(3月30日)出席华盛顿智库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对话会,协会会长哈斯(Richard Haass)在主持时问到,中国与战争发动者的关系如此密切,俄乌之战会否让中国省思,并且在区域内付出政治代价?
李总理认为,乌克兰的情况给中国出难题,如果可以这样对待乌克兰,东南部的顿巴斯可以被当作是飞地,那中国国土上非汉族的聚集地呢?
#中美 #制裁 #代价
至于制裁的问题,新加坡总理则从世界相互依存的角度来看:大国采取制裁措施会导致另一个国家面对实际的经济后果,但是换个角度,如果美国切断中国的联系,以为反正自己在中国没有相等规模的存款,但实际上两国的经济密切相关,中国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许多美国公司的生产基地。切断关系反过来也会伤害美国。
他说:“这不等于说你会落入很糟的状况,但是我认为两边都知道这么做的代价会非常高。”
#印度 #独立立场
至于区域其他国家,李总理说:“本区域的所有国家,都担心主权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要保持和中国的联系,而且有的国家与俄罗斯也有重要联系,印度就是一个例子。”
他说,事实是中国采取了自己的立场,而中国认为他人在请求中国帮解决俄罗斯造成的问题,中国给的回应是“解铃还须系铃人”。李总理解读:“换言之,你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全球化
在一个小时的对话会里,主持人、台下与线上观众提出的问题中,不少围绕着中国。
总理在回答另一个有关全球化的问题时也说:“如果你说你打算把中国完全切割出去,你打不死它,而你自己也会受重伤。”
他对这群华盛顿观众重申,中国发展的动力巨大且不能阻挡,“你可以尝试阻挡它、拖慢它,这样你可以为自己阻绝一些冲击,但也设定了一个会持续很长时间的麻烦关系。你也可以尝试和它合作,让它融入国际体系,你和它都从中获益。慢慢的,你希望一个建设性演变会发生。”
#新加坡 #北京耳语者 #传话者 #李光耀
随着更多提问聚焦中国,有美国媒体记者问:美国总统拜登和国会是否接受了李总理提供的“北京耳语者”(Beijing whisperer)角色,意即能和北京沟通的人。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在世时,也经常被问起是否扮演“传话者”角色的问题,他都否认。
在华盛顿的李总理听到这个问题时也立刻回答:“我不是北京耳语者”。该媒体记者马上跟进问:“你能当吗?”
李总理笑着解释,新加坡不是(中国)家庭的一员。新加坡作为以华族占多数的东南亚多元种族国家,有独立的国家利益和优先考虑顺序。“中国以这个定位对待我们,我们也提醒他们这点。”
#全球化 #逆全球化 #制造业 #供应链
谈到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辩论,李总理认为各国不可能走回头路,大家仍需要国际贸易,但也需要设立机制来确保伙伴间的互信,并且留有冗余以预防贸易线失效。美国需要把制造业带回国,同时避免导致保护没有经济效益的企业,新加坡则要确保自己是可靠供应链里的一环。
李总理以“墨迹扩散“效应来比喻世界各国可以相互合作,但又有某种过滤作用,能避免完全与某些国家切割。
全球化、多边合作框架、让对手在同一个框架里互动,是李总理一再强调的概念。在对话开场谈到乌克兰危机带来的负面冲击时,李总理就指出,这场危机让各国共同应对贸易、气候变化、疫情预防、核不扩散的多边合作机制难以运作。
他说,世界不再有一个能让对手、敌对方、竞争者合作的机制,而这原本正是大家创造共赢的机制。李总理说:“现在是要分出输赢,你要把对方打倒、修理他、摧毁它的经济,这样其他国家要如何继续合作,而不沦入无序、自给自足或无政府状态?新加坡非常担心这一点,因为我们需要全球化维持生计。”
#中美 #知识产权
李总理在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对话会上回答关于美国国会对中国剽窃知识产权充满愤怒的问题表示, “如果你跟一些(美国)公司谈,他们会告诉你问题依然存在,不过也已经变得比较可控。因为中国现在也有更大的利益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我认为中国希望从其他国家得到的,就如美国在19及20世纪初非常努力做的一样,就是从有这些技术和想法的国家,汲取他们的技术和想法。正如你们过去也从欧洲学习,从不少带着想法、来自欧洲的流亡人士和访客中得益。有时候你们也通过自己静悄悄的渠道获取这些信息。中国人也在这么做。……对于这个课题,我认为制裁不会很有效。需要做的是与他们非常高层的人进行非常认真的对话,很清楚地让他们知道,要维持稳定的关系,双方必须有互信。”
#台湾 #台海
“我想我们都希望看到台湾的现状能维持,如果有变化也不是以暴力或非和平方式发生。但这很难处理,因为这不只是经济问题、战略问题,而涉及到政治和当地民众的感情。因此,你只能通过很长的时间去处理。”
(联合早报)
【新加坡总理:中国不会因不疏远俄罗斯而在区域内付出政治代价】
#中俄 #乌克兰 #公投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当地时间星期三(3月30日)出席华盛顿智库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对话会,协会会长哈斯(Richard Haass)在主持时问到,中国与战争发动者的关系如此密切,俄乌之战会否让中国省思,并且在区域内付出政治代价?
李总理认为,乌克兰的情况给中国出难题,如果可以这样对待乌克兰,东南部的顿巴斯可以被当作是飞地,那中国国土上非汉族的聚集地呢?
#中美 #制裁 #代价
至于制裁的问题,新加坡总理则从世界相互依存的角度来看:大国采取制裁措施会导致另一个国家面对实际的经济后果,但是换个角度,如果美国切断中国的联系,以为反正自己在中国没有相等规模的存款,但实际上两国的经济密切相关,中国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许多美国公司的生产基地。切断关系反过来也会伤害美国。
他说:“这不等于说你会落入很糟的状况,但是我认为两边都知道这么做的代价会非常高。”
#印度 #独立立场
至于区域其他国家,李总理说:“本区域的所有国家,都担心主权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要保持和中国的联系,而且有的国家与俄罗斯也有重要联系,印度就是一个例子。”
他说,事实是中国采取了自己的立场,而中国认为他人在请求中国帮解决俄罗斯造成的问题,中国给的回应是“解铃还须系铃人”。李总理解读:“换言之,你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全球化
在一个小时的对话会里,主持人、台下与线上观众提出的问题中,不少围绕着中国。
总理在回答另一个有关全球化的问题时也说:“如果你说你打算把中国完全切割出去,你打不死它,而你自己也会受重伤。”
他对这群华盛顿观众重申,中国发展的动力巨大且不能阻挡,“你可以尝试阻挡它、拖慢它,这样你可以为自己阻绝一些冲击,但也设定了一个会持续很长时间的麻烦关系。你也可以尝试和它合作,让它融入国际体系,你和它都从中获益。慢慢的,你希望一个建设性演变会发生。”
#新加坡 #北京耳语者 #传话者 #李光耀
随着更多提问聚焦中国,有美国媒体记者问:美国总统拜登和国会是否接受了李总理提供的“北京耳语者”(Beijing whisperer)角色,意即能和北京沟通的人。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在世时,也经常被问起是否扮演“传话者”角色的问题,他都否认。
在华盛顿的李总理听到这个问题时也立刻回答:“我不是北京耳语者”。该媒体记者马上跟进问:“你能当吗?”
李总理笑着解释,新加坡不是(中国)家庭的一员。新加坡作为以华族占多数的东南亚多元种族国家,有独立的国家利益和优先考虑顺序。“中国以这个定位对待我们,我们也提醒他们这点。”
#全球化 #逆全球化 #制造业 #供应链
谈到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辩论,李总理认为各国不可能走回头路,大家仍需要国际贸易,但也需要设立机制来确保伙伴间的互信,并且留有冗余以预防贸易线失效。美国需要把制造业带回国,同时避免导致保护没有经济效益的企业,新加坡则要确保自己是可靠供应链里的一环。
李总理以“墨迹扩散“效应来比喻世界各国可以相互合作,但又有某种过滤作用,能避免完全与某些国家切割。
全球化、多边合作框架、让对手在同一个框架里互动,是李总理一再强调的概念。在对话开场谈到乌克兰危机带来的负面冲击时,李总理就指出,这场危机让各国共同应对贸易、气候变化、疫情预防、核不扩散的多边合作机制难以运作。
他说,世界不再有一个能让对手、敌对方、竞争者合作的机制,而这原本正是大家创造共赢的机制。李总理说:“现在是要分出输赢,你要把对方打倒、修理他、摧毁它的经济,这样其他国家要如何继续合作,而不沦入无序、自给自足或无政府状态?新加坡非常担心这一点,因为我们需要全球化维持生计。”
#中美 #知识产权
李总理在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对话会上回答关于美国国会对中国剽窃知识产权充满愤怒的问题表示, “如果你跟一些(美国)公司谈,他们会告诉你问题依然存在,不过也已经变得比较可控。因为中国现在也有更大的利益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我认为中国希望从其他国家得到的,就如美国在19及20世纪初非常努力做的一样,就是从有这些技术和想法的国家,汲取他们的技术和想法。正如你们过去也从欧洲学习,从不少带着想法、来自欧洲的流亡人士和访客中得益。有时候你们也通过自己静悄悄的渠道获取这些信息。中国人也在这么做。……对于这个课题,我认为制裁不会很有效。需要做的是与他们非常高层的人进行非常认真的对话,很清楚地让他们知道,要维持稳定的关系,双方必须有互信。”
#台湾 #台海
“我想我们都希望看到台湾的现状能维持,如果有变化也不是以暴力或非和平方式发生。但这很难处理,因为这不只是经济问题、战略问题,而涉及到政治和当地民众的感情。因此,你只能通过很长的时间去处理。”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