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消息
16.4K subscribers
176 photos
2 videos
4 files
105 links
大道无形,小道消息

https://x.com/Fenng
Download Telegram
乌克兰战场打到了现在,各种武器纷纷出场,估计最慌的是朝鲜。这么多年一直穷兵黩武,动不动实验发射个导弹啥的,可被制裁了这么多年,稍微先进点的东西根本没有,类似无人机这种玩意儿只能眼巴巴的着急。

唯一能依仗的可能就是三八线那些火炮了。当然,不要命的自杀式人肉冲锋可能也很可怕。
👍29😁3
马斯克收购推特会是个坏事情。

当有一天,所谓言论自由影响到这王八蛋的电动车生意的时候,他也会让团队审查内容删帖封号的,那一天不会很久,而是会在收购推特之后立刻到来。
👍75😁16🔥9👏2
对于网上所传「Paxlovid 在美国售价为 10 美元」的说法,该专家表示,美国部分药店对 Paxlovid 收取的约 10 美元为「药品管理费」。前期,美国政府订购了 1000 万盒药品,每盒约合 529 美元(约 3363 元人民币)。在新冠疫情期间,部分药品通过指定药店向患者发放,并允许发放机构额外收取约 10 美元药品管理费。目前,多数药店为公益目的免去了这项药品管理费,但也有药店继续收取。

注:美国政府的「向患者发放」,不收取费用。也就是大众理解的「免费」。

http://www.jxxf.gov.cn/xfxxxgk/c100797/202204/578914fae680491ebd99e87099f8cf27.shtml
👍37😁2🥰1
现实 vs. 俄罗斯的宣传
😁33👍3🔥1
👏6👍3
乌克兰将赢得这场战争。

这么说当然有出于人类基本道德层面(而不是所谓利益)的角度,也有基于现实战场情况和数据而下判断的因素。

那些认为普京和他的俄罗斯能赢的人,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得出的结论。
👏37👍14😁4
如果年轻人被莫言五四前夕「不被大风吹倒」的故事感动到,觉得一本《新华字典》也可以被用作武功秘籍,那么不妨问问自己有没有想到如下问题:

莫言为什么不能上学?
为什么乡里没有书看?
为什么他和爷爷要去荒草甸子割草?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
👍90😁12👏7🔥31
厄立特里亚(Eritrea)位于非洲东北部,西邻苏丹共和国,南邻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东隔红海与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相望,扼红海进出印度洋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全国海岸线长 1200 公里。

由于厄立特里亚存在普遍的非法劳役、一党制以及人权被政府严重打压,亦是全球新闻自由指数排名最低的地方之一,因此被部分西方媒体称之为「非洲的朝鲜」。

以前对这个国家还真不太了解。
👍30🔥1😁1
奥威尔说:如果思想可以败坏语言,那语言也同样可以败坏思想。一个糟糕的用法可以通过成例和模仿影响到年轻人,而他们本可以更有质量的思考。

近期的败坏语言,比如把「防疫人员」叫做「大白」,比如把「阳性患者」叫「羊」。
👍69👏2😁2🔥1
台湾开始闯关。单日新增病例 5 万。台湾人口和上海差不多,人口结构类似,可以得到的外界资源比上海少得多,这次可以看到比较有效的对比了。
😁14👍9
台湾的抗疫策略:按照 3% 的比例采购了 70 万人份的 Paxlovid,用 Paxlovid 压低中、重症的比例。目前预计 350 万人会感染,如果按照中、重症 0.31% 比例计算的话,会出现 1.1 万中、重症病例。应对这 1.1 万中、重症,一共有 6159 床专责或负压隔离病床,目前空床率六成。

图片的数据截止到 2022.05.10
👍24😁3
媒体宣传了一天的「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冠治疗新药」,还说申请了专利。可一看专利内容,根本就不是一个事儿好不?

科学家,确有其人,童贻刚教授;专利,有具体专利;相关关键词,千金藤,对得上。关键词都对,事情不对,而且,事情被解读得过于离谱。

这项专利叫「穿山甲冠状病毒 xCoV 及其应用和药物抗冠状病毒感染的应用」,单看这个专利名字,跟所谓「抗新冠药物」就没什么关系。难道专利里面有具体说明?

这个专利的摘要是这么说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穿山甲中分离的冠状病毒,命名为穿山甲冠状病毒 xCoV,其与SARS‑COV‑2 的 S 蛋白同源性达 92.5%,xCoV 感染细胞的受体与 SARS‑COV‑2 一致,均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但 xCoV 不感染人,因此对人而言是非常安全的,可用于抗 SARS‑COV‑2 病毒的活性药物、疫苗的筛选,还可用于制备抗 SARS‑COV‑2 病毒的减毒疫苗或灭活疫苗。基于该穿山甲冠状病毒 xCoV,筛选获得了多个具有抗冠状病毒活性的活性化合物,并对其中的千金藤素(千金藤碱)、西拉菌素、盐酸甲氟喹(甲氟喹)进行了 EC50、CC50 及 SI 的评价,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研究了千金藤素抑制 xCoV 的机制。

这个专利的是发明了什么呢?这个发明提供了一种从穿山甲中分离的冠状病毒。这是前提。

然后是这个穿山甲冠状病毒可以用来做什么?可用来筛选活性药物和疫苗。为啥呢?因为病毒不感染人,比较安全。不能直接用冠状病毒来干这个事儿。这个病毒还可以用来制作疫苗。

实际把这个病毒用来筛选活性药物,针对:千金藤素、西拉菌素、盐酸甲氟喹这些,进行了具体研究。研究效果如何如何,这个在专利里想必有一定数据。

所以,这个跟「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冠治疗新药」完全不是一回事。一个新药从研发到临床再到生产,涉及到很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一个专利就能搞定的。

所以这个事儿看下来有些莫名其妙,除非童教授团队另有专利。整个事情看下来,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发现了千金藤素的抗新冠效果,这一发现对抗新冠研发带来了新希望,或是备一定的潜力」。

新药研发,什么时候能实事求是一点。
👍67😁19🔥1
从历史来看,那些拿着放大镜去举报别人的,最后自己也都没个好下场。

从微博来看,那些拿着放大镜去举报别人的,最后自己也都一样落得封号禁言的结局。
👍69👏11😁7
相持阶段
😁113👍2
海边,一个男人游泳后,把自己埋在沙子里,全身都埋住只留了一个帽子盖住脸。

这时几个女人跑到他旁边扎了一个帐篷并且开始换衣服,一会这个男人鸡鸡就有反应了,有个女人发现了异常情况,仔细看了看,奇怪的说:「哎,这玩意还有野生的?」


笑话一则,有感于老胡被网友盛赞关心经济。
😁53👍9🔥2
办公室飞进来一只大苍蝇

那个周五的晚上,同事们都回家了,剩我一个人还在公司工作,强调我一个人,不是说我工作有多辛苦,而是的确只有我一个人在公司。忽然间办公室不知道怎么就飞进来一只大苍蝇。

🪰

不是一般的苍蝇,很大的一只,飞得时候还嗡嗡嗡的,还总往灯管上撞,噼啪作响,很干扰我的工作。

我本来在很认真的写点东西,但苍蝇一进来我就写不下去了,这影响我工作啊,我不能工作就会影响公司绩效,如果每个同事都这么受影响,那公司整体就受影响,弄不好就得倒闭。所以这事儿就挺严重。

苍蝇从哪里进来的,要不要溯源?肯定不是办公室原来就有的,一定是从外面飞进来的,估计还是自己阴差阳错飞进来的,也不太可能是竞争对手投苍蝇。要不要鉴定一下苍蝇的种类?但这些不重要,我也来不及想了,眼前最重要的事儿是把苍蝇弄出去,或是打死,清零。

不清零行不行?也不是不可以,但万一是一只母苍蝇呢?如果生出来更多小苍蝇怎么办?那办公室不成了苍蝇乐园了?传染疾病怎么办?

必须灭了这只苍蝇。

还有一点很重要,我是个强迫症,办公室有个苍蝇飞来飞去,我忍不了。

于是我就找了一本杂志,杂志的名字我就不写了。没有苍蝇拍,只能有什么用什么了。毫无疑问,只要打到了苍蝇,这本杂志就不能要了,成了代价。上了桌子,瞄着苍蝇开始打。又不敢太用力,怕把灯管敲碎了。问题是,自从我准备打,这个苍蝇老兄就不落在灯管上了,要么飞在空中我看不见,要么落在远处的玻璃上。

有人说既然从窗户飞进来,那么就不能飞出去吗?问题是窗户开不了太大,只有一个小角度,偏偏就飞不出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苍蝇兄完全不配合我的工作。

办公室一共这么大的空间,我心想你还他妈的怎么跑,我就不信打不到你。我搬了个梯子,放在靠近玻璃这一侧。然后暗中观察,看看苍蝇的飞行轨迹有啥特征。发现重点落在三个地方,灯管上,窗户玻璃,和靠近走廊的玻璃。这几个地方我重点布控。我就不信你飞累了不歇会儿。

问题是,苍蝇就不歇着,每个地方只停留片刻,我人刚过去,这老兄就飞走,狡猾得很。我想叫同事一起来打,但前面说了,办公室就我自己。这咋办?

有人说你这不是《绝命毒师》的剧情吗?巧了,我那几天刚好在看《绝命毒师》,打苍蝇的这集在很多人眼里非常经典,问题是,我偏偏还没看到这一集,不知道老白和小粉是怎么打的苍蝇,是谁打的苍蝇,我之前还猜是小粉嗑药后打苍蝇。

我上了办公桌,差点把电脑踩坏。一直仰着脖子,头也晕了,汗也出来了。但还是完全没招。

就在我要放弃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来,哎,苍蝇这玩意儿有趋光性的啊。咱毕竟是学过生物学的嘛,反复落的点就是靠近光源的地方。那么,是不是有办法了?我想起来办公室有个夜灯来着,赶紧问同事放哪里去了?发现不知道被收拾到哪里去了。

简直要疯了。

冷静,冷静。虽然没有台灯,没有夜灯,没有蜡烛…… 但是,我有手机啊,手机有手电筒模式啊。

我赶紧把办公室窗帘拉紧,把灯都关上。把手机打开手电筒模式,斜着放地上,手电筒的光刚好对着墙。然后蹲在旁边,耐心等着,果然苍蝇兄落在了墙边,留下了硕大的影子。说时迟,那时快,我手起杂志落,只听的咔嚓一声……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最后,终于,总算,打死了。注:此处省略了一个感叹号。

苍蝇的尸体就静静的躺在墙边,也不猖狂了。现在,这个小躯体显得是那么的猥琐,那么的微不足道。

我关上手电筒,拍照留念。并且还上用了 iPhone 的微距功能。

打死了苍蝇,我不由得感慨:还是得他妈的靠科学手段啊。
👍118👏9😁8🔥5
看别人写的文章,任何事情只要说起「要辩证来看」,就知道这是要开始和稀泥了。
👍41
这两年每当我在微博上提及应该扩大 ICU 病床建设的时候,都会有「明白人」来教育我:

你知道 ICU 医生要求多高吗?
你知道培养周期有多长吗?
你知道这是一个单独的学科吗?

我的确不如你们知道(你们其实也是道听途说,然后选择深信不疑),我只是奇怪,为啥我国有的地区(比如说台湾)说增加 ICU 病床就增加了呢?

这就不太好解释。能解释得通,我也可以选择相信 ICU 病床扩建真的很难。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