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微雪 | 一切,都很美丽。
2.73K subscribers
839 photos
159 videos
20 files
301 links
The idiot's channel. Updating depends on mood. Fresh man READ PIN please.

Only write articles in Chinese(Simplified).

Bachelor | EX-PLCTer | ADBC | Sichuan | Street Dancer.
Download Telegram
我为什么选择留长发

  决定留长发的时候,很多人都反对。父母,单位领导等等。朋友们倒没有反对,只是惊奇。
  这个决定有些艰难,我知道会面临很多很多阻力,但最终还是做了这个选择。
  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
  一,对外的说辞:想试一试。
  这个理由其实也不只是对外的托词,有一部分是真实的想法。
  留长发对我来说,是一件新事情。
  许久之前,我非常守旧,做出一个决定之后,便不会再去看其他选项。哪怕当时的决定非常随便,比如第一次玩游戏选职业。
  后面很多人渐渐改变了我。佳芯小姐让我尝试接触黑白灰红以外的色彩;斯少总是拉着我在超市里东买西买;会长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有些时候,他们愿意尝试新事物的勇气与结果,让人很震撼。我总是很羡慕佳芯小姐色彩靓丽的衣服,看起来青春而阳光:斯曾笑着对我说:“只能说超市里我没有喝过的饮料真的不多了。”;在我们需要不同学院的人或者外面的老师的时候,会长总是能摇出人来。
  我想要变得和他们一样,尝试着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二十多年的短发,让我有些厌倦了,而且我也想知道留长发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曾有不跳舞的朋友跟我聊起,有人问她我怎么开始变成这个样子了,她开玩笑说:“他们那个圈子的人就这样。”
  老实说,我有些哭笑不得。世间总是对 Hiphop 文化圈的人有一些刻板的误解,街舞圈还好,说唱圈比较严重。
  我本来没有这样的意思,只是恰好撞上了这个时间点。如果真随着这股大流,别人纹身总不能自己也去纹身吧。只能说确实有些“瓜田纳履,李下正冠”之嫌了。
  选择留长发有很多理由,但文化圈子从来不在其中。我并未和那个朋友说起这些理由,我想,也不需要大肆宣扬。
  二,与一些异性的交流。
  这个理由很世俗。就是想要变得好看和帅气。
  还是学生的时候,曾和一些朋友聊起,问她们,最喜欢男生什么样的打扮。答案五花八门,不过有一个答案有着压倒性的共识,就是“长发”。
  其中最漂亮的人,甚至还说了一句尤其俗气的话:“长发是男人最好的黑丝”。
  这句话很好笑。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新奇的观点。不可否认,它引起了我的注意。
  遥想起很久之前,看的一些古装漫画、玩的一些乙女游戏(以前因为无聊真的玩过,但很快就玩不下去了),其中确实不乏长发男子——看起来英气逼人,风度翩翩。
  或许看起来帅气的原因,不是长发,而是脸型。但脸型已经无法改变了,或许长发能挽回一些呢?
  三,见过一些朋友。
  2021 年的五一假期,我第一次见到了喵喵。首次见面,就被他如瀑的长发震撼。我第一感受便是:不像是计算机人,更像是艺术家。可能是科技公司只注重产出和结果,不看重外貌,所以个性能得到高度发展。这点让现在在银行上班的我尤为羡慕。
  只可惜彼时我太过木讷,最后也没能激起留长发的欲望。错过了蓄发的最好时候,大学时期。
  我见过很多厉害的人,他们许多都留着长发。而这个现象肯定只是选择的结果,并不是犀利与厉害的缘由。亦步亦趋地学着他们的样子,梦想着有一天我也能变得厉害。虽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但仍怀着这样的愿景。
  还有一些人,我不能见到他们,但他们身上的光芒,一直能照耀到我。
  我记得我看过一篇报道,讲一个很神奇的人:顾森。一个北大中文系 2007 级、写数学博客和做算法工程的长发撰稿青年。
  “跟顾森约在他家附近的咖啡厅见面,临近的时候他发短信称自己已经提前到了。《中国科学报》记者环顾四周好一会儿,却未发现客人中有男子身影,直到一个埋头敲字、长发披肩的客人抬起头。
  “以前的顾森是短发、络腮胡,因疫情期间找不到理发店,他只好留起了长发,不想把胡子刮掉后发现自己显得年轻了,于是索性就不再理发而每天开始刮胡须。
  “‘一会儿当当码农,一会儿做做编辑,一会儿教教数学,一会儿写写专栏,偶尔再出上几本书。从 2005 年开始,我一直在维护一个以数学为主题的个人博客。’这是顾森在 2015 年时的自我介绍。
  “码农指的是他曾作为算法工程师,在微软和人人网实习;大学期间在果壳网做了一两年编辑,但他更擅长自己撰稿,而不是约稿;专栏写了很多家,如今还在给《中学生数理化》初二版撰稿;至于图书,2012 年出版了《思考的乐趣》,那是从他上千篇博客中节选而来的文集,2014 年出版了《浴缸里的惊叹》,2021 年出版了《神机妙算》。他还会去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北京世纪坛的数学益智游戏展。”
  同时,B 站上还有一个叫做“王昀臻”的人,他在应试教育高中里留长发,跳舞,与周围格格不入。他也是我一直以来关注的人。
  他们可以说新奇,甚至可以说古怪。但他们一直在坚持做着自己喜欢而热爱的事情。他们有时候承受着巨大的非议,但不能否认的是,正是他们在一点一点地推动着社会进步。
  我希望自己能变得像他们一样厉害,能感染更多的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其中将要面临的非议,既是必要的代价,也是“破蛹试炼”。
  而这,也与我下面的原因有关。
  四,深层的自我考验:坚持与勇气。
  我一直是一个没有勇气的人。胆小、害怕失去、不愿尝试新事物。
  留长发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而且我的头发长得尤其慢。做过功课的人可能会知道,蓄发过程中有一个“尴尬期”,就是头发不长不短的时候。那个时候看起来会很没有精神。
  男性留长发,一年才会有一点效果。但是这一年时间,会实实在在地面临其他人的眼光。尤其是老一辈传统而保守的人。
  勇于面对这些目光,长时间、持续地对抗来自这种传统的规训,需要巨大的坚持和勇气。
  如果这件事能成功,我想,以后准备做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我会更有勇气和信心一些。
  五,最后是最为隐秘的理由:希望至少在某一些习惯上,能切身处地地体验异性的感受。
  我一直对现今“男女对立”的状况感到困惑,我印象中,四处树敌总是不好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通篇都是分析哪一类人能够争取过来。“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男女对立一定不是出路,携手共度才是结局。我无法改变当今局势,所以,只能在现实中,用自己冲淡这股戾气。
  我也始终觉得,“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在体验异性的感受这件事上,现在确确实实有了一些感悟。
  高中的一个冬天,我曾经问我喜欢的女生:“为什么冬天你们要把头发剪短呢?长发不应该更暖和一点吗?”
  她像看白痴一样看着我:“头发干得慢啊,尤其是你中午洗了头,睡午觉,头皮飕飕发凉,再来一阵风的话,说不定明天就感冒了。而且头发的那点暖有啥用啊……还不如剪了买几个暖宝宝。”
  我还没有买吹风机的那些日子里,头发还没有特别长。饶是如此,有时候我等头发干也会等到凌晨一点多。
  高中那样严苛的环境下,我现在才深刻地体会到她们有多么艰难。
  长发打理起来要比短发头疼许多,这似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然而这也真的只有切身体会才能懂。
  之前短发的时候,晚上睡觉都是后颈直接接触床单或者布料。某两天之后,睡觉稍微动一下,就能感受到后颈摩擦头发,枕着头发睡的感觉。说实话这种感觉相当奇怪,甚至奇怪到那两晚我不太能睡得着。后来渐渐习惯了。
  原来的我,也一直觉得“将头发拢到耳旁”这个动作非常有女性气息。现在虽然没长到那种程度,但也渐渐感觉到,当事人可能并非这样想。当事人或许仅仅只是觉得,头发遮住眼睛比较烦而已。随着发丝越来越长,或许我能体会到更多两方主观上的差异。
  我一直觉得,当我体验过双方的优越和痛苦,才能在自己的立场上,更好地为对方着想,服务对方,达到“看山仍是山”的境界。
  后面的这些缘由,有着更底层的思考和原则,关系到我内心更深层的“女性主义”想法。只是,在这上面套任何一种“女权主义”的表现都会奇怪,毕竟,我的这些想法只是自私地“想要更好地理解女性,体谅伴侣”,仅仅作实用主义之用,并没有更大的追求。
  待人温和,不站在男性的角度进攻对方,于是让人放松,不容易警惕。这或许是我异性朋友颇多的原因。只是有一点比较悲凉:这或许也是我无法找到异性伴侣的原因——我总是尝试着去性别化,理解对方,和对方站在一起,位于同一条阵线上。但恋爱与爱情,总是需要带一点“激情”与“欲望”在。
  说远了。
  留长发是很多原因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目前有着阶段性的结果,也渐渐地承受了应当来临的非议。
  我不会放弃。
  这不仅仅关乎着自己的想法,更是关乎着一次长期的“坚持”与“勇气”,或许还有“抗压能力”,但后者已经无关紧要了。
  我的脸型天生不适合留长发,但我想试一次。
  人嘛,总是要试试的,就像当初第一次学走路一样。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7 月 24 日

#文章 #吐槽 #琐碎日常 #奇思妙想 #朋友 #私货 #感触 #黑历史预定
在暴雨中追逐一只白色的猫

## 正文

  我在暴雨中追逐一只白色的猫,
  毛发柔顺如云,
  如羽毛。
  雨落我身,不亲近猫。
  
  白色的猫左跳右跳,
  跳上月球,
  跳上没有暴雨的广寒宫。
  我听见有人哭,
  有人笑。
  
  我在暴雨中望着白色的月球,
  雨滴顺着空气
  从地面爬上我的指尖。
  发怔。
  
  忽然一声猫叫。
  低头,
  一只白色的猫,
  在暴雨中,
  正蹭着我的裤脚。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7 月 26 日

## 写在后面

  在本诗中,“白色的猫”象征“希望”,“暴雨”象征“灾劫”与“苦难”。

#文章 #诗词 #感触 #奇思妙想
订书钉与回形针

  参加工作第一天,我到办公室拿了一盒订书钉和一盒回形针。
  直到今天,回形针已经用光好几盒了,订书钉却依然连 1/4 都没有用到。
  用订书机最多的时候,还是才参加工作那一两个月。
  后面发现,如果要复印文档,我还要拿起钉器,好麻烦。复印出来的文档,角落会带着原来文档的订书孔痕迹。
  后面我便再不用订书机了。
  直到前阵子,我突然发现,这个习惯跟我的某一个想法居然惊人地吻合。
  我一直向往非强行绑定的关系,也喜欢非侵犯式的亲密行为。
  世人所向往的爱情,两人分离之后,十有八九心里会留上一个难以愈合的订书孔。说不定还需要朋友这种起钉器来帮忙。总之非常麻烦。
  我眼中,最温暖也最喜欢的亲密行为,是拥抱。
  拥抱是不发生相互侵犯的最高亲密行为。接吻和性行为都会。牵手的程度又不够。而拥抱,能最大程度地感受对方的体温。
  我的某些朋友,觉得我的这些想法不可理解,说要是另一个人不对你产生影响,那和路人又有什么两样呢?
  但是,文件和纸张,被回形针和小夹子压过的痕迹,就不算影响了吗?
  一定要订书钉那样留下空洞的进犯式痕迹,才算影响吗?
  我不希望自己的身上出现难以愈合的订书孔,更不希望这订书孔,随着时间或是其他什么订书针越撕越大。
  或许我以后只会用这样的文具了吧。
  少一点的文件用回形针别起来,多一点的文件用夹子夹起来。
  两相安好,完璧归赵。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7 月 29 日

#吐槽 #文章 #琐碎日常 #奇思妙想 #感触 #朋友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今天上午一小时的成果。
我基本只在后面推了几下。
他还挺有天赋。
我当初学了一下午。
蝉鸣就像打雷一样。
看来每个地方都这样。

#吐槽 #琐碎日常 #朋友 #感触
有时候,我希望国家变得如足球场那样大

  有时候,我希望
  国家变得如足球场那样大,
  蒲公英可以来一场
  轰轰烈烈的跨国旅行。
  
  有时候,我希望
  国家变得如足球场那样大,
  小猫跑来跑去,
  可以躺在不同人种的人民怀里
  慵懒睡着。
  
  有时候,我希望
  国家变得如足球场那样大,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没有山川,没有异域。
  只有绿盈盈的草地
  和慷慨的太阳。
  
  我总是希望,
  国家变得如足球场那样大,
  人们其乐融融,
  我也可以
  穿越十分钟的距离
  去拥抱你。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8 月 6 日

#文章 #诗词 #琐碎日常 #奇思妙想 #感触
极限逼近法

正文

  “如果明天就会死去,那你今天会做什么?”我猜很多人都想过这个问题。但接下来的这个问题,可能就几乎没有人想过了。
  “如果你能永生,那你之后会怎么安排?”
  这就是今天要介绍的主题:极限逼近法。这两个问题,就是“生命”的两个“极限”端点。
  曾经,我为一个同龄的女生做过心理辅导。彼时她正为自己的爱情发愁,想分不敢分。
  我问她,自己和他在一起时,开不开心。
  她很果断地回答:“不开心。”
  我说:“先不用这么急着给出答案。你的情绪应该是一条线,开心和不开心是两个端点,你仔细想一下,现在的状态,到底在线上的哪个位置。”
  电话那头,她迟疑了一下。
  “就像考试会有及格线一样,你也要为自己划一条情绪上的止损线。你可以将它划在距离不开心 20% 的位置,也可以是 30%,取决于你自己。”
  我们很多时候不会划分得这样准确,更像家具的档位:一二三档。可能分别对应了开心、一般、不开心。
  如此表述起来也很简单,只需要几个字,而不用“60%开心,40%不开心”。
  但这样会潜移默化地带来一个致命的问题:我们会渐渐地认为应该只有两个端点,“好”与“坏”。
  双刃剑、硬币的两面,这些谚语也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中间那些“既好又坏”“毁誉参半”的结果。
  这很糟糕,非常容易让人变成一根“二极管”。
  如果别人说起自己不开心,我们很容易把这不开心当成 100%。我们不知道对方的状态究竟处在哪个阶段,30%还是 40%。而且,也不清楚对方的 30%或 40%处在自己情绪线上的哪个位置。
  一切按 100%处理,是最方便也最保险的选择。
  慢慢地,“二极管”思维就养成了。如果意识到思维极端还好,意识不到,就是致命的。
  很多情境下,我们最理想的结果,并非“极限逼近法”这条线的两个极限“端点”,而在中间。
  快乐教育家庭下的孩子会想着:如果地球明天就爆炸了,那今天不好好玩儿不就很亏?于是,他们“花光用光,身体健康”。
  严苛教育家庭下的孩子会想着:自己老了怎么办,家里人生大病怎么办?于是,他们“省吃俭用,克扣自己”。
  最佳的选择应该如何,写到这里,诸位读者应该意识到了:该省省,该花花。省多少,花多少,需要自己安排,有个计划和打算。
  这就是一个显然不会在端点取答案的问题。
  诸如此类“中间取答案”的问题非常多,远超“端点取答案”的问题。
  开篇的两个问题有没有答案,对于这篇文章而言,不重要。因为对于“生和死”这样两个端点的答案,也没有意义。
  但对于人生中一些重大而严峻的问题,极限逼近法非常有用。它并不会直接给你答案,但是,你总能在慢慢逼近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区间。
  “如果明天就会死去,那么我今天会做什么?”
  “如果死亡延缓到了一周之后,我会怎么安排?”
  “如果死神又宽限到了一个月,我又该怎么办?”
  “如果变成了一年之后呢?”
  我写这篇文章下来,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任何事情、任何评价,都有两个端点,但并不一定非要取其极端。
  写到这里,喜欢思考的读者或许会发现另一个问题:极限逼近法的线,是一维空间,那么会不会有二维空间的存在?
  爱因斯坦统一了时间与空间,任何事件能画出一个时空图,其可能结果都在光锥之内。
  我们的逼近,也总处在一个二维空间上。
  另一个维度,是时间。
  不用担心,也不用着急。每个人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随着想法和认知的增长,选择不同甚至大相径庭都很正常。我们的选择,会随着时间在极限逼近线上摇摆不定甚至取到端点,也都很正常。
  这不代表现在未雨绸缪是错的。种下一颗树,总是好事情。
  我们只要跟随现在的想法,考虑到可能的风险,做我们满意的选择,就足够了。剩下的,交给时间吧。
  愿大家都能在逼近的过程中,渐渐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8 月 14 日
  
写在后面
  
  一些“极限逼近法可能有效”的人生重大问题(端点):
  1. 我能忍受单身的极致孤独吗?/我能忍受伴侣的性格缺陷吗?
  2. 收入可以全花掉吗?/收入需要都存起来吗?
  3. 我能填补后半生没有孩子所导致的巨大意义真空吗?/我能忍受后半生抚养孩子所导致的枯燥生活吗?
  4. 我一直在我行我素吗?/我一直在顺从别人吗?
  5. 我有在享受当下吗?/我一直在怀念过去吗?/我总是在向往未来吗?
  6. 我真的向往死亡吗?/我真的畏惧死亡吗?

#文章 #吐槽 #奇思妙想 #琐碎日常 #感触
南国微雪 | 一切,都很美丽。
没进去 16 强。
补充

  诶,怎么有人点🥲
  我本来预期就是海选都过不了。
  过海进 32 强已经超出我预期很远了。
  我非常开心。
  跳舞这件事,我只享受过程,结果对我完全不重要。这次来比赛也只是为了完成我的第 13 号梦想
  下来加了这次海选比较喜欢的 Dancer,跟他们聊天。
  有一个说,他海选的时候完全看不了别人跳舞。一看到别人厉害就会心慌。觉得海选过不了就会怎么怎么样。
  我感觉他们就像临考一样。当然比赛是个严肃的事情,我觉得这种心态也挺好。
  只是我完全严肃不起来。
  今天海选的时候,一组十个人,我 13 号,第 3 个出。后面有个小孩子给我说,我前一个(第 12 号)是他们老师。我:啊,怪不得那么厉害。
  在我出之前,我看他们跳舞。轮到我了,自然而然上去跳。跳完了,我继续看后面的选手跳舞。
  前面后面的选手都有很厉害的人。我看到他们炸场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卧槽,好帅。
  完全不会想自己过不过得了海的事情。
  可能我一直以来跳舞都太放松了,所以也没怎么认真练,就想着玩儿了。
  这次的 DJ,是我大学时期曾教过我的 Popping 老师。
  在放歌热身的时候,他看到我在旁边练 Breaking,就十分意外地问我,不跳 Popping 了吗。我说不,也在跳,只是现在的老师在教我 Breaking 而已。他说,那我待会儿给你放一首比较 Hiphop 的歌吧。我说行。
  他走了,然后我才反应过来:这算不算串通 DJ?
  大草。
  然后我出的时候,他真的给我切歌了。
  我还给他取了一盒月饼(单位发的),拍了张照。他摆了一个很 Cool 的姿势。
  现在很多事情,都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就跳舞而言,我只享受过程,不在意结果。
  也许只是因为我不是职业的,才有这个资本不在意结果。
  管他的呢。
  可能旁人不太理解,但是我丝毫不在意。
  我真的很喜欢跳舞。
  真的,真的,非常喜欢。
  其他的都不重要。

#吐槽 #琐碎日常 #奇思妙想 #感触 #私货 #舞蹈
我记得我曾喜欢过冬天

  晚上出门,起电单车,很冷。冻得有些发抖。下车,我第一时间和珍发了消息。
  我说,居然在四川感受到了哈尔滨的温度。
  哈尔滨的夏天很热,但哈尔滨夏天的傍晚和夜里很冷。
  我敲完最后一个字,觉得降温猛烈,才意识到:秋天,可能真的来了。
  珍很快回了消息。
  “毕竟秋分了。”
  
  秋天是我最没有感觉的一个季节。位于最后。
  现在的我,喜欢夏冬春秋。而以前的我,喜欢冬春秋夏。
  以前小,喜欢雪花。南方孩子很难看到雪,总是兴奋得想大喊出来。爱屋及乌喜欢上冬天。现在想想那时候喜欢冬天的什么,大概也只有雪花了。
  那个时候最痛恨夏天。热得人心慌,还有蚊子。
  至于什么时候悄然发生了变化,将夏天排在了第一位。我想,是稍微长大了一些的时候。
  高中毕业。盛夏。小县城,景观树上的蝉鸣似乎永不停歇,油菜花漫山遍野开得绚烂。我们在各个同学家里跑来跑去,参加升学宴。一群人围在风扇旁边,磕着瓜子,听着外面嘈杂的人群,看着赤裸着上身满头大汗的男人走来走去忙碌着,一边聊天一边笑。
  那时候望向外面,地面总是金黄。黄得清澈,似与阴影处的暗蓝影子互为死敌。
  夏天的人们总是喜欢凉快的地方,我们也是。
  女孩子们打着伞,着一袭长裙三三两两地走着。男孩子们硬晒,没有打伞的风气习俗,路上也还顽笑着,像是太阳不存在一般。
  然而,看见空调屋,不论是谁,总还是想进去躲着。待在商场里吹空调,是夏天最幸福的事情之一。
  我们总约在商场里。
  带上一瓶水,叼着一根雪糕,聚精会神地看着娃娃机的爪子,提心吊胆地看它慢悠悠地旋转下去,又一拍大腿哀叹它又把娃娃抖落。
  那个时候,我们总以为我们还会再见面。
  那个时候,我们总以为我们还有着光明的大好未来。
  今年夏季,依旧热浪滚滚。中午的动物们似乎也被晒得蔫懒。人们在傍晚乘着凉出来活动。中午的炎热与安静,和晚上的凉意与热闹,像是两个世界。
  今年的夏天,应该也有许多孩子毕业了吧。
  
  每个季节,都有美好的事情。如果说夏天是毕业季,那么冬天就是过年。
  南方的年夜几乎总是干燥而寒冷。人们哆哆嗦嗦地将饼状鞭炮铺开,哈哈气,将引线点着,迅速地跑到一边。我总是在家里不想出去。
  年夜太冷。
  幼时的我总陷入一种纠结的心情,既不希望过年太冷,又希望看见雪花。
  年夜的孩子们总要睡觉,大人有时守夜。母亲总会将我的被角掖得严严实实。电热毯的温暖总让我以为,被窝里就是天堂。
  除此之外,记忆里的冬天,似乎就只剩下冷了。
  我不喜欢冷。
  
  夏天的热,我也不喜欢。然而,夏天的这份热,带来的很多美好事情,我都很喜欢。
  雪糕是夏天的食物,漂亮的长裙,也几乎只有夏天才出现。一把蒲扇、几声蝉鸣、漫山的油菜花、微风拂过身体的快意,以及——那些留在记忆里的笑脸,和永远传达不到的爱恋。
  日本文学的夏天收尾,多有着伤感的意味,象征着那些永远回不过去的时间,和永远留下的遗憾。
  秋老虎袭来的那一刻,我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感受。
  今年的夏天,似乎也结束了。
  我蹲在路边,吃着这个夏天的最后一根雪糕。
  本应明亮的天空,早早陷入黑暗。我看着暗暗的云发着呆。
  是啊,毕竟秋分了。
  夏天里不存在的雪花,也将要出现了吧。
  「夏が終わった。」
  「君がまだ、元気ですか。」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9 月 22 日
  写于 2024 年秋分

#吐槽 #感触 #奇思妙想 #琐碎日常 #朋友 #静默思念 #文章
第 820 次风洞试验

  幼时的我不理解
  狂风,拼命反抗。
  人们总是眉头紧锁。
  风,有时会骤然消失。
  人们窃窃私语。
  
  我的成长极为艰难。
  孩子不许玩地面上的山。
  我不知道为什么
  我的天空总是黑黑的。
  
  书上说,
  我们总有母亲,总有父亲,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
  
  我后来知道
  地面上的山,是假山,
  风,是电力的风,
  我的天空在地面之下,
  而父母亲,是人们的手。
  
  人们紧缩的眉头,
  是因为我的反抗。
  
  第 820 次风洞试验结束,
  人们眉眼舒展,
  他们握着我的翅膀
  开怀大笑。
  
  我看到了真正的天空,
  体验到了真实的风。
  柔软的雾气掠过身体。
  
  我着迷地往天空飞去。
  但人们没有告诉我
  那上面有更黑的天空。
  
  我不知道我是否在经历
  第 821 次风洞试验,
  也不知道那片天空是否还在
  地面之下。
  
  我只知道
  下坠的时候,
  没有人们再窃窃私语
  随后狂风停止。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9 月 25 日

#文章 #感触 #奇思妙想 #诗词
母亲的回头

  等车。
  我说,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了,都等,空耗两个人的时间。母亲不肯。
  司机迟到了十多分钟。这过程中,母亲很焦急。
  我上了车。
  母亲敲了敲司机的车窗。司机将窗摇下来,听见她问收不收现金。司机点点头,我旋即看见母亲将车费递进来。
  她在窗外朝我挥手,然后往回走。
  我将书包放好,将电脑放在一边,忽然想看看她。
  回头。
  我看见母亲一直在小步往前走,但头却一直在往回看。似是看见我透过后车窗看向她,她迟疑地停滞了一两步。
  一片闹市之中,她差点撞到人。
  她笑着说了一句话,我不知道是什么,应该是抱歉的话语。
  然后又回过头看了我一眼。
  我不清楚她目光焦点是我,还仅仅是这辆车。我只知道,他们都与我有关。
  母亲是即将知天命的人了。我看得有些心酸。
  车发动了。
  她继续小步往前,转过头,再没看过我,就这样没入人海。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10 月 7 日

#文章 #琐碎日常 #感触 #情感 #静默思念
忆秦娥

  惊蝉后,清风旧友倾冠蔻。倾冠蔻,风流意气,纵歌佳酒。
  岁夕年瞬几多愁,桑田沧海知心走。知心走,旧时杯盏,只余铜锈。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10 月 10 日

#文章 #诗词 #古典 #情感 #感触 #静默思念
小时候的萤火虫

  前阵子,住处突然飞进来一只萤火虫。尾灯一闪一闪,光芒微弱。与明亮的灯光相比,那光芒似乎如蚍蜉撼树,毫不起眼。
  我本想捉出去,但犹豫了一两瞬,放弃了。
  它飞到我放衣服的箱子上,我蹲下来,静静地看着它。
  小时候没有仔细地看过萤火虫,它们只在晚上才出现。现在看到它,像是看到了小时候。
  那个时候家里还没有修新房。农村,穷。厨房修在楼梯下面。每次二楼的祖父和祖母扫楼梯,家里的碗筷都要重新洗一遍。
  老家修在高处,家门外面就是公路,阳台背后就是山脚下面的菜园。
  四川,多山。
  时间再往前,山脚附近还有一条河,河边很冷。下雨时还能听到怒涛声。
  后来,那条河被镇上的矿场挖垮了河床。从此就再没了水。家里的粮食,也从插秧自种,变成了买米。
  那时我非常幼小,只模糊记得许多大人挽着裤脚,一脚水一脚泥地沿着准绳弯腰。每踩一脚,田里的水就漾一圈,阴天,水面全白。
  我很好奇,大人却不准我下水。
  临近夜里,我们有时出去散步。那时候萤火虫已经出现了,不很显眼,要细看。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夏夜,我们搬个板凳在庭院里乘凉。
  父亲那时还没戒烟,黑黢黢的夜里,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的红色光点,以及——环绕在路边的无数绿色光点。
  大自然的美,总会在人的心里留下弥足深刻的印象。
  车辆驶过时,那些绿色光点会一阵摇摆,但只是一些。很多光点都已经藏到了路边的玉米丛中。
  然后,当一切再度陷入黑暗,它们又会出现。
  我没有尝试过捉那些绿色光点。因为捉不到。
  要捉住萤火虫,就要去玉米丛中,飞在路边的落单萤火虫很少。
  我讨厌玉米丛。太痒。而且那时候的我太矮,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它们飞在空中。那个高度,对我来说已经是高空了。
  那时候很多个夜里,都能看到它们。
  司空见惯。
  后面我就对它们不再感兴趣了。兴趣转移到了按键机和小霸王上的游戏。
  那时候的我,以为它们是随处可见的动物,是再正常不过的风景。
  那时候的我,不知道它们对于水源有着极高的要求。
  现在的新家在一片楼房中间。有时候也会回老家看看,一公里不到。
  回老家的路,晚上没有灯,只有村委会的标语,红红地映在路上。
  萤火虫们早已经不见了。
  萤火虫们经常出现的那段岁月,离幼时的我突发奇想去种枇杷树,还有许多个春秋。
  幼时的我拿着小点锄,漫山遍野跑,种下了 15 颗枇杷种子,然后用脚踩实。回家后,母亲笑我,那些枇杷应该都种不活。踩得太实,没有空气,水也很难渗进去。
  母亲说得没错。最后只活了一株。
  那株枇杷树意外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幼时的我,嫌弃那块地有太多石头,太难挖,最后半放弃了,没有管它。
  那棵枇杷树,就在家门对面,公路另一岸,不到十米,母亲种菜葱的地方。
  那株枇杷树,就在萤火虫经常出没的地方。
  而现在,那株枇杷树,已经被货车撞掉了半边枝桠,再不结枇杷了。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10 月 12 日

#吐槽 #文章 #琐碎日常 #情感 #感触 #静默思念 #奇思妙想
“谵妄”

  制药厂的董事长生了病。
  去了医院。
  
  “恶魔!”“恶魔!”
  他看着护士针筒里的液体,
  发疯一样地说。
  “谵妄”。
  医生冷冷地说。
  几个护士,联合着一起
  将恶魔,注入了他的身体。
  
  半梦半醒中,
  他仿佛看见了药师佛。
  通体的蓝色,
  慈祥的目光。
  集中采购的药钵里,
  金币散发着
  无比闪耀的光芒。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10 月 26 日


#文章 #诗词 #奇思妙想 #感触 #私货
  答:这个问题很复杂。增收节支会有结余,就会变得有钱。换句话说,要看两个方面:收入和支出。
  4.2.2.1. 收入在其中有什么问题?
  答:这个涉及的就很多了。个人能力、他人的消费意愿、行业前景、竞争者水平、自我定位和市场需求等等很多。
  个人能力略过。能力越强的人,在“正确的环境”中收入肯定会越高。
  他人的消费意愿。大家都忧心忡忡的当下,所有人几乎都在开源节流,交易没有买方也就无法达成。没有人买,自己也不敢轻易消费,导致别人也赚不到钱,别人也不敢消费。这很容易陷入负面螺旋,成为死结。
  行业前景。几乎所有传统行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都只能提供有限的工作岗位和薪资。唯一的爆发可能是突破性的技术革命,或者与新兴行业交叉,否则必定收敛到一个稳定的状态。这种成熟状态是市场供需调节的结果,也是行业发展到一定地步的必然结果。
  竞争者水平。市场必然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说好听点叫金融学中的“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说难听点就是优胜劣汰、进化学说。当竞争者过强,无人买单,收入自然会减少。
  自我定位和市场需求。这两个常常为一体。自己的产品是否真正是市场所需要的——没有人会正经地为“意大利面拌 42 号混凝土的最优研究和解决方案”买单。
  这些充其量只能算收入的影响因素,经济环境不好在“收入”上体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失业与市场消费意愿下降。
  4.2.2.2. 支出在其中有什么问题?
  答:最大的问题是“退行”。开源节流,看掉所有不必要的支出,会让社会的的总需求减少。第三产业退行最严重,第一产业几乎不会退行。毕竟食物、水是生存要素,和咨询、中介等不一样。
  4.2.2.3. 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答:有,贫富差距。将收入和支出联合起来看,这可能是致命的问题。
  每个人想法不一样,有人看重安全感,有人注重享乐。所以有人觉得应该先苦后甜,有人觉得应该先甜后苦,而有人只想先甜后甜再甜一直甜。
  往往先苦、习惯劳作、善于思考的人,会做出产品或是提供服务进行售卖,将享乐放在后面。或许为了提前退休,或许只是为了安全感,他们只会进行少量消费。他们会先于其他人积累资本,收入增多。
  因为市场交易,其他人,尤其是那些注重享乐的人,资产负债情况会一直恶化。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差距暂时形成。
  引入金融系统后,中产的闲余资金暂时流向紧缺资金的地方,形成生息资产,到期还本付息赚取利息。
  如果金融系统发挥了“正确”的作用,结果会双赢,中产获得更多资本,小资产阶级建立起自己的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力提高。两者都有幸福的结果。
  如果金融系统没有发挥“正确”的作用,生息资产会进一步放大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差距。
  无论怎样,中产阶级都会受益。
  这建立在“一切都平均分配”的情况下。不幸的是,繁衍后代会愈加放大贫富差距,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经过资本的厮杀,最顶层的人成为资本家。资本家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本,而无产阶级手中没有资本。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呈阶梯状分布,越往下基数越大。
  资本家想要进一步促进消费积累资本时,只能从其他三个阶级入手。但群体最大的无产阶级,已经没有能力去消费了,产生生产相对过剩的现象。
  照理来说,我们不应该仇视富人,因为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大于对社会的索取,手中才有财富累积。
  然而贫富差距会降低社会总消费能力的上限。因为富人的大量财富几乎都是不会动的。同时因为数量过大,其财富就算全部投入市场,也会供求失衡,砸盘市场。
  4.2.3. 我们有救过这种局面吗?
  答:肯定有,只是效果不理想。为了挽救“没人消费就没人赚钱,没人赚钱就没人消费”这种螺旋下降的局面,政府想过很多办法。
  直接补贴到消费端。为什么采取补贴而非字面意义上的“发钱”?因为如果直接“发钱”,很多人会选择拿去储蓄,而这也就失去意义了。补贴确实能促进消费,但有一个副作用:它必须受众手里有一定自有资金。
  开闸放水,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增加货币,带来通货膨胀。本来市场上只有 2 个人,各有 1 块钱,1 个苹果只要 1 块钱。现在央行印发货币,通过市场分配和金融系统信用创造,分配到这 2 人手上,每人各 2 块钱。但是现在仍然只有 1 个苹果,所以这个苹果卖 2 块钱了。
  钱存在银行里越来越没有利息,未来物价还有可能再上涨,潜台词就是让人现在就去消费。
  然而开闸放水相比直接补贴,效果可能更不理想。
  这种扩张性货币政策,因为其性质就决定了只能通过金融系统实施。通过操作中间目标预期达到增长消费的效果——然而央行只能选择开不开这个水龙头,至于开了之后,水会流向哪里,它决定不了,也很大程度上无法控制。
  开闸放的水,几乎都会流向富人,助推贫富差距。富人掌握大量资本,在现代社会就表现为银行和证券。他们离金融系统更近。本应该促进消费的无产或小资产阶级在干什么?他们在谋生,无暇关注金融系统。富人的生息资产,其利息,穿透到底层,就是他们的未来。
  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效果都不太理想。工具几乎都已经用尽了。
  笔者曾在很多人面前都说,现在经济问题就是贫富差距过大,但许多人不相信。认为这个问题相比消费无关紧要。
  但是消费能力,在当今的百姓身上已经无法爆出金币了,只能朝富人开刀,让他们将趴在账上发霉的资金流动起来。
  然而富人大多也是这个社会的精英阶层,背后利益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几乎无从下手,阻力极大。制定这些消费政策的精英,也不会拿自己开刀。精英阶层无从下手,自己又不舍得爆金币,最后就只能把“促进消费的魔爪”伸向人民。再摇一摇,看看最好欺负的平民老百姓,能不能再摇出一点金币。
  4.3. 消费说完了,分配问题出现在哪儿?
  答:问题已经很明显了。最应该是消费主力的庞大人群,只占有了很小一部分存款。而剩下的小部分人群,占有了绝大多数的财富。
  许多人可能觉得,那劫富济贫就好了。问题是,这小部分人可能最开始也是一穷二白,能合法地积累这样多的财富,本身就说明了他们的眼界、见识、能力和胆识。将这部分人劫富济贫全部干掉了,就没有人愿意来创造社会价值了。反正积累的财富最后都会被抹平,干嘛要那么努力呢?于是所有人都开始吃“大锅饭”,社会也就停止进步了。
  所以,怎样合理地分配,让财富聚集效应不过于失衡,又不强行打消人的积极性,这是一个非常难的话题。
  我目前想不出任何好方法。
  4.4. 分配也说完了,流通问题出现在哪儿?
  答:这个要跟分配一起来看。少数人掌握的绝大多数财富,大部分都趴在账上发霉,只有其中很小一部分会拿来投资或者消费。而存款是银行的负债,银行还会为这部分不流通的财富给予利息。银行的利润来自存贷差和中间业务。中间业务利润占比较小,大部分业务来自存贷利差。而大部分人都感受到了经济的寒气,没人想去贷款,银行赚不了钱,又要给付利息,金融系统也越加难过。金融业是各个行业的渠,渠快干掉了,各个行业也越发成为孤岛。企业越难融资,产品又卖不出去,员工也发不起工资,于是更不愿意消费,开始进入恶性循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怪这部分不流通的财富。分配不平衡是主要原因,流通只是将这个问题放大了。
  上面的讨论还不涉及到财富跨国界流出。然而现阶段经济不景气,群众仇富心理严重,财富跨国界流出的可能性非常大。蛋糕凭空缺失一块,肥水流了外人田,只会让国内的人民更加难过。
  5. 有办法解决吗?
  答:办法肯定有。只是需要莫大的决心、勇气、毅力和耐心。
  以往,不止我们国家,许多政府都选择了凯恩斯学派,政府主动负债,勇敢站出来做“出头鸟”,拉动经济。
  然而这个方法有个致命的问题:每次政府都站出来,政府的钱从哪儿来?
  许多政府选择了不还。任由债台高筑。一般的政府认为,只要能够借新还旧,保持在合理区间,就能像永动机一样,仿佛这笔债务不存在。
  要么就选择由央行印钱,然后加速通货膨胀。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于是许多政府“两害相权取其轻”,哪个不严重用哪个。
  我们终究发现经济学背后下的问题,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像一个死结。
  然而,死结也是有线头的。
  经济大环境要好,就要人们相信有一个好的未来。这种信念会直接拉动消费和投资。要有这种信念,需要群众实实在在看到主导者在做出努力。
  做出努力的方向,也只能是经济背后的几个要素。
  改善分配方式,加速货币流通,健全医疗体系,治理教育乱象,消除房地产和政府的强耦合关系等等等。
  当下想要拉动经济,对于生产大国而言,就是拉动消费。一味发补贴没有用,关键要给人信心。
  信心只能从治理身上来。
  主导者不能假装自己在努力,仿佛这样就能骗过人民。努力可以假装,但寒气不会。就算这个问题再难,也要尝试去击破它。
  但目前好像没有什么希望呢。
  现在经济环境不好,大家都想着往公务员稳定、保命,并不是冲着改善福祉去。而且体制内本身也是最厌恶风险的,循规蹈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这似乎又回到了当初那个死循环。
  治理不了,经济不好。经济不好,都往体制内跑,于是更加治理不了。螺旋下降。
  这次,又该从哪个环节击破呢?
  我只看到了人。
  而如果人要真心地为人民服务,有决心、勇气、毅力和耐心去解决上面的一切问题,那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了。
  人才培养漫长而困难,不仅跟上面所有经济要素挂钩,还跟人本身有着莫大的联系。
  但无论如何,也要去做。因为选拔或培养一个精英的、对人民忠诚的领导者群体,在这些头疼的大问题前面,可能是最简单易行的措施了。一群人治理总比一个人蚍蜉撼树强得多。
  现阶段看不到什么希望,都在等着熬。
  或许未来会有吧。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10 月 27 日

#文章 #奇思妙想 #感触
只缘身在旅途中

  前些天有人在出发前极度焦虑,想退掉所有的票,说自己可能最适合“在脑内”来一场盛大的旅行,而不是去执行它。
  我想写很多话题,这便是其中之一。标题很早就拟好了,一直没有时间写,这件事又让我开始动笔。
  我不是不能体会那个人的感受。相反,我很能体会。我也有过。甚至更严重些。“要是误机或者停止检票了该怎么办。”
  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深入到微观,化未来为当下。
  我只对他说了几句话。
  “对一般人来说,最紧张的时候是候场,并不是登台表演。登台表演反而是最放松的时候。
  “候场的时候会有前所未有的恐惧,东想西虑,神游不定。而登台表演,只有现在。那个时候,也只能做一件事:专注。
  “专注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当你身在其中的时候,你注意不到他;当你注意到他了,他也就不存在了。”
  踏上旅途的人,大多不会觉得他在旅途中。已经在旅途中的人只有一种东西,叫做「现在」。
  “你现在只需要把注意力交给时间,而不是自己。去睡个好觉,赶车,你就会不知不觉从「期望」跨入「现在」。”
  
  这种焦虑源自全局。
  不止旅行,很多事情都这样,比如列计划、做工作。事情堆到天上去的时候,反而更加没有干劲——“债多不愁”。
  隐含马尔可夫链为 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的一个分支)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NLP 隐含马尔可夫链的假设却十分简单,甚至可以说偷懒:假设下一个词只与前面两到三个单词有关。
  语言学分析一个句子,会带上所有成分,但这对计算机来说,计算量过于庞大。
  这种时候,全局的视野只能带来负面的反馈。隐含马尔可夫链在牺牲了部分准确性的情况下,将计算量大为缩减,用 20% 的成本做到 80% 的成绩。
  有时候,“短视”并不全是坏处。它帮你专注于眼前,不期望着远处的马拉松终点。漫长的征途往往让人挫败感极强。
  我们评价旅行的感受,往往也在旅途结束之后。旅途之中几乎不会考虑这些,因为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我还有地方没有去,我还有人没有见,还有无数事物等着我去发现、去体验。
  跨城市的旅行更是如此。每到一座城市,几乎都是全新的开始。在跨国全球旅行时,这种感受会更加明显。
  身为脆弱的人,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对未知有着巨大的恐惧;
  对未来有着莫名其妙的焦虑;
  对历史包袱有着沉痛厌恶;
  而对于当下,我们往往感知却最为微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高兴、难过、麻木、酸楚,都是因为我们活在当下。当我们抽身出来,认真审视或感受当下时,程度轻,叫做冥想正念,程度重,叫做人格解体。
  都说对抗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找点事做。没错。那就是活在当下。
  我们一生都在旅途中,偶尔累了,停下来,看着眼前漫长的路,觉得疲倦、焦虑、狼狈,这很正常。请不要觉得自己有问题。
  发呆,看看天空,看看蝴蝶,休息够了,继续出发。找到自己在这场盛大的旷野里选准的方向,一步一步,接着走自己的路。
  那个时候,只要看着脚下,不要栽跟头就好了。
  “只缘身在旅途中”的沉浸,是世界上无比美妙的体验。它润物无声。等到偶然回头,才会发现自己走了这样远的路。
  就像现在正在阅读这些文字的你一样。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11 月 5 日

#文章 #感触 #琐碎日常 #奇思妙想 #朋友
感触

  无意间又看了一遍自己写的东西。
  直至今天我都能感受到潜藏在这些文字里的情绪。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怎么写出来的。
  时至今日,我仍然会感到难过。
  明明那么看重友谊,为什么却会越走越远呢?

#吐槽 #静默思念 #感触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