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微雪 | 一切,都很美丽。
2.53K subscribers
707 photos
132 videos
18 files
243 links
The idiot's channel. Updating depends on mood. Fresh man READ PIN please.

Only write articles in Chinese(Simplified).

Bachelor | EX-PLCTer | ADBC | Sichuan | Street Dancer.
Download Telegram
吐槽

  我读书的时候就很奇怪,那种超大的信封是用来干嘛的,感觉也没有人会用到。
  今天在我行见到了。
  用来封不动产权证,草。

#吐槽 #麻了 #琐碎日常 #今天听到了什么神奇的东西
孩子特有的纯真

  晚上。跳舞。
  老师有很多学生,几乎都念小学,大的不过五年级。小孩子。
  今晚只来了一个。其他的孩子据说都在写作业。
  这几天老师都打算回归街舞本源,去街上跳舞,于是让我们大包小包拿东西。
  音箱、地胶、小型探照灯,水杯什么的。
  三十多岁的大孩子问十岁左右的小孩子,今天作业多不多。二十多岁的孩子在一边听着。
  小孩子抱着两根立式的手机支架,说,很多,要是做不完要打手心,很疼的。
  然后那个小孩子,仰着头问我:“大哥哥做作业吗?”
  当时我愣了一下。
  “大哥哥要做作业呀,跳完舞还要赶回去呢,家住得很远。”
  “大哥哥住哪儿啊?”
  “住在另一个县里,离这儿很远。”
  他瞪大眼睛:“那不是每天晚上跳舞,还要坐车过来?”
  嗯,好问题。
  从逻辑上讲,这个问题很正常。但我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想笑,可能这个孩子还不太了解一个县域能有多广。
  “坐车太远了,来不及,所以就在这个县里住了。”
  他眨着忽闪忽闪的眼睛,继续问我:“那在这个县里你住哪儿呀?”
  我看他仰头望着我,一副真诚的样子,不知怎的,恶作剧的心情大起。
  “知道前面那座桥吗?”
  他点点头。
  “我睡那座桥的桥洞里。”
  小孩子一副大受震撼的模样,直接停下了脚步。
  我听见在前面拖着音箱的大孩子笑出了声。
  小孩子加快步伐,跟上我,仍抱着两根手机支架。支架随着他走路碰得“哐啷哐啷”响。
  “那那那……你洗脸洗脚刷牙怎么办呢?”
  我笑。
  “哎呀,就用河水嘛。这都想不明白吗?”
  “那牙刷呢?”
  好问题,把我问住了。准备回答用石头刷牙,想了想太离谱了,自己都笑出来。
  “哎呀,”我笑出声,“没有没有,其实我工作了,住在工作的地方,有房子。”
  那孩子还是不罢休。
  “大哥哥你在哪里工作呀?”
  “就在这个县里呀?”
  “不是不是,”看他的表情,他似乎差点急得跳脚,“就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想了想。
  “嗯……给你们何老师当助教来着。”
  前面那个拖音箱的大孩子,听罢差点一个趔趄。
  “在我们这当助教,你怕不是要饿死在街上。”
  三个人都笑。
  
  我记得我很久之前,没有逗过孩子,也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最近才诞生了这样的恶作剧心理。
  孩子有一种特有的纯真。很多孩子对一个人所说的所有话,第一反应是相信,而非怀疑。就算事后对孩子说自己骗了他们,他们也只会打个哈哈一笑而过,然后,下次接着相信。
  我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很爱哭。
  大人一逗就哭。
  那时候他们的杀手锏,就是说我不是父母亲生的孩子。
  什么乱七八糟的说法都有:地上长的,树上结的,垃圾桶里捡来的,充话费送的,一场大风刮来的……
  彼时的我总是对自己的身世之谜,有着强烈的关注。说我不是亲生的,仿佛天塌了一般。
  特别灵,一说就哭。谁来都不好使。
  哭完,大人为了安抚我,给一包大刀肉。我喜笑颜开。
  然后他们下次又说。现在想想都很可恶。
  孩子也有很多独特的想法,对一切都还无知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害怕与恐惧。
  我小时候总觉得,电视里的那些人,在我们关完电视之后,他们就会休息。每次我们打开电视,他们就会有人通风报信,然后所有人手忙脚乱地拿好道具、摆好架势,继续演给我们看。
  我知道别人家也有电视,但是一直觉得,我们家电视里的那些人只会演戏给我们家看,别人家的电视那是另一拨人。从来没有怀疑过。
  直到有一天,我问父亲这个问题。父亲当时直接懵掉了。
  
  孩子也不总是怕生。
  当我让他跳舞,给周围聚集起来的人们看,他十分不服气地说:“大哥哥先上。”
  我没得逞。
  “那就石头剪刀布吧。”我说。
  “石头,剪刀,布!”
  我石头,他布。我输了。
  “大哥哥上吧。”
  他牵了牵我的衣角,嘿嘿一笑。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5 月 30 日

#吐槽 #琐碎日常 #文章 #感触 #情感 #静默思念 #生活细节
吐槽


  我以为一生都不会与长时摄影沾上边。
  没想到今天第一次因为没带遮光罩而后悔,草。

#吐槽 #麻了
南国微雪 | 一切,都很美丽。
Photo
补充

  这次意外地拍了很多好照片。
  除了这张我很喜欢,回复的这张图片我也很喜欢。
  我的父亲几乎没有教会我什么叫“勇气”和“勇敢”。
  直到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勇敢”是一种非常重要,非常难得,需要长时间培养的东西。
  没有勇气,我们无法向心仪的人搭话、叛逆一次,最高程度便是:向自己遭受的所有不公宣战。
  这需要大量的“勇敢”。
  拍摄的时候是六一儿童节当天,周六。
  身为成人,我们似乎很容易忘掉,自己当初是怎样过来的了。一脚水,一脚泥地从童年时期蹚过来。
  我们许多时候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家庭,好的父母,好的出身。但这些都已经没法改变了。
  曾经我们中的很多人发誓,如果我们会为人父母,我们不能像自己的父母那样。
  但是也没有人告诉我们怎样去做。
  我不知道这位父亲曾经做过这种事情与否,也不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怀中的小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这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教人勇敢的事情。
  我想,一位更好的父亲,大概会在图中的事情结束之后,问他的孩子会不会害怕吧。

  再补充:
  我很喜欢「飞机在天上,孩子在地上玩」这张图。不仅仅因为自己找了很久很久的构图,而且因为一些历史和当下的原因吧。
  构图方面:很遗憾,因为抓拍时机不到位,而且相机不知道当时出了什么问题,没构成最稳定的九格对交点构图。不过我尽力了,失败了很多次之后,终于能让「孩子」与「飞机」这两者同框了。
  历史方面:我看到自己拍的这张图,第一反应其实是印象很不好的「轰炸机」,有一种很无力的感觉。可能因为当时历史课本上那张「上海南火车站被炸」的图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随后松了口气。今天不比往昔了。
  当下方面:在上面那种感觉之后随即又是一种难过。我们享受着和平的好处,不过在更多的地方,克什米尔地区,乌克兰,加沙地区等等,有更多的人,看见飞机下意识反应可能更多的是找掩体。这种感觉让人非常难过。图中的孩子可能不知道战争为何物,但愿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愿世界和平。

#吐槽 #情感 #感触 #静默思念 #生活细节 #琐碎日常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吐槽

我进来就看到老师一直盯着他这几个学生。
盯了老久了。
他一个箭步上去,我以为他要说他们。
结果他跟着一起扇起来了。
草。

#吐槽 #麻了 #琐碎日常 #生活细节
  地方政府卖地赚钱,房地产开发商加杠杆开发,加了杠杆要给利息,最后钱从哪儿来?从消费者身上来。
  如今天价房价,消费者不买账,但是开发和土地出让金这些都真金白银给了出去。房地产开发商拿不到钱,杠杆利息年年累计、持续增加,负债得不到解决,拉着贷款的银行一起心惊胆战。
  国内的巨额债务怎么来?
  经济危机之下,为了刺激就业,政府主动投资负债 -> 负债就要还钱 -> 政府卖地赚钱 -> 房地产买地开发,天价销售 -> 消费者接盘 -> 消费者不认账 -> 债务堆积。
  当然国内的巨额债务不止有这一个因素,当下时间,大头是政府的投资(房地产属于投资)。
  由于汉藏人民未雨绸缪的天性,消费本来就不如拉美人民强劲。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国内来说先天缺一架,所以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本来就是畸形的。
  在“四万亿计划”没有出台之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出口。但 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出现,人人自危,出口大幅下跌,从年初的超过两位数增长迅速回落至负增长。2009 年一季度,出口转为两位数负增长,且工业生产大幅下滑,发电量零增长,大量中小出口企业关闭,沿海地区失业潮出现。
  经济危机这口气缓过去之后,当局意识到经济的结构失衡,于是出口和投资一起增加。
  所有的因构成了现在的果。
  未来十年,随着前面谈到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加之现在债务的累积,宏观财务状况不会好看。领的人多而缴的人少,天价债务本来不想接盘的人就多,现在连人口总数都逐渐变少,政府想要发展,只能将目光瞄向其他方向。
  我们国家是最擅长于“论持久战”的,当下刺激消费、“要习惯于过‘紧日子’”,渐渐消除现有债务的时候,肯定慢慢地会有一些副作用,比如生活成本变高,出去办一趟事、旅游一趟,价格贵上天。
  其实还有几个解决方法:一,债不是还不起吗?印钱解决。当然这是最烂的决定了,在“加把劲实现伟大复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肯定不会特别激进地做这种让人民币失去信用的决定;二,开源节流,既有债务没法节流,那就开源呗,公共服务和税收之间选一个涨价;三,开源节流,既有债务没法节流,那未来债务能不能节流?能啊,延迟退休。
  事实上,这些措施,每一个都在施行,或激进或保守而已。
  虽然看出了这些问题的根源,但我找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虽然我也会抱怨未来十年日子将越来越难过,但也理解每一项都是无奈之举。
  我真的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只能寄希望于未来实现技术突破,从根源上将成本降下来。例如实现可控核聚变,将贵上天际的能源价格砍成白菜价,到时候就能空出来买能源的钱了;或者发现常温常压超导体,让所有线路热能损耗都去见鬼,省下修缮的钱。
  当然,这些事情大概比债务问题只会更难。
  债务问题,是人类历史上所有人都会面临的一个世纪难题。债务可以凭空产生,一张嘴就可以换来资源,但是要消除债务,却要实实在在地拿出一些东西。
  希望债务问题以后能得到解决吧,不过这就不是我们需要头疼的事情了。
  
  四,经济话题,贫富差距。
  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先给出结论:如果国家不有意遏制资本增值,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宇宙是熵增的。
  大部分人的收入都是劳动收入,一旦停止劳动便会失去收入来源。但是有一些人是被动收入,他们不需要做什么便能有资金进帐。典型便是资本增值。这在经济下行,失业率高的时候表现尤为明显。有人失业一天是一天,纯消耗;有人被动收入一天是一天,资产不降反增。
  我们一个月 3000 块钱,一天辛辛苦苦下来平均 100 元,存银行里,一年活期 0.3%,不劳动几乎等于没有收入。现在有人告诉你,存到美国银行里,利率便有 5.33%(美国联邦储备局基准利率,2024.6.13),平均下来,一个月下来什么都不用做就有 1.9 美元(以 3000 元为基数,汇率美元兑人民币 1:7 计算),合 13 元。大概谁都会去做渡边太太。
  当这种被动收入基数扩张开,再用时间放大,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2020 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 37.1,2021 年的美国则是 39.8(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抛开津巴布韦、哥伦比亚等基尼系数本就高的国家地区不谈,大概很多人都没想到,我国基尼系数一路“赶英超美”,迈入世界大国前列。
  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警戒线是 0.4(世界银行的数据编制方法可能不太一样),自 2000 年起,我们便已越过警戒线。2012 年达到 0.73(中国民生发展报告 2014,谢宇),2015 年达到 0.61(中国收入差距报告,西南财大,2016)。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基尼系数自 2003 年起便一直在 0.47 上下徘徊,有报告称国家统计局的口径几乎不包括中国最富有的 1% 人口,如果全部纳入,则 2016-2018 的基尼系数将远超 0.6,甚至高达 0.67(基于胡润财富报告、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等原始数据的分析,维基百科存档)。
  作者曾听一位从劳动收入转型为资本收入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劳动能致富,那么工蜂应该是最富裕的了。可是最后蜂蜜都去哪儿了呢?”
  被动收入注定只能是一小部分人,不可能所有人都从事被动收入的工作,否则这个社会无法运转。总有人要去做司机、财务、工人。
  劳动不可耻,可耻的是资本异化后的劳动。减小贫富差距和市场化,天生是死敌。
  未来十年,随着我国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结构不再是金字塔状,而是图钉状,图钉的尖也将越来越窄。如果不加以遏制,贫富差距将越来越大。
  现在许多人仍抱有“上车之前千求万乞,上车之后车门焊死”的想法,固执地想要阶级跃迁、或者防止阶级滑落。人性如此,基尼系数永远无法消除,只能尽可能减轻。
  减少贫富差距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或许永远都走不到尽头。
  
总结
  20 世纪左右的生活已经太过于遥远,而 2008 年之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却让人记忆犹新。那个时候我们都觉得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未来。但我们不知道那些以负债为代价。长时间经济结构畸形下的高速发展,让我们以为那才是常态,而现在经济下行才是回到正轨。正如日本人民,二三十年间都习惯了日本央行的“特殊货币政策”,现在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央行开始“政策正常化”,人民反倒不习惯。
  如果人们都在为过冬做准备,那么冬天便真的会降临。
  冬天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总会有春天来临。
  我不知道这个时间是多久,但愿它早点到来。如何呼唤春天,呼唤人们心中的信心,接下来就要看当局和全球局势的发展了。
  可见的未来、不发生重大的事件,这两个条件下,未来十年将仍然是寒冬。
  但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尤其是技术爆炸。
  一个重要的技术爆炸则可以推翻上述的所有观点,而那时候,未来的趋势也将突变了。
  最后,祝各位读者好运。
  
写在后面

  作者为计算机毕业生,专业性欠佳。如有错误,尽请斧正。
  受限于篇幅,仅能讨论部分观点,未能讨论逆全球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富人与底层人民的影响、羊群效应等。如果有兴趣,以后再聊。
  全文观点,仅供一乐。长篇累牍,其实均由经济学的“供给关系”、逻辑学的“逻辑链”、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治学的“时事政治”和社会学的“人口结构”推演而来。
  再次提醒:沉溺宏观叙事不可取,过好本职生活才是真理。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6 月 17 日

#文章 #奇思妙想 #吐槽
金融系统与马太效应

  这次聊一聊全球金融制度的问题,这个通病大家都有,无非问题严重与否。
  经济学的宏观经济调控工具,大体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财政政策政府主导,货币政策央行主导。分工明确,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问题出现在,这两种政策的使用率和影响范围。
  财政政策大体分为税收、补贴、国债、预算等等。现在问题来了:
  1. 税收影响范围最广,几乎和每个人相关。而它也基本上定死了不会动,动也只是小范围浮动,想想突然拉高和降低税率,人民会有什么反应;
  2. 国债放到货币政策一起讲,因为国债可以算是一种金融资产;
  3. 补贴的力度可以很大,但补贴这种形式的范围就不会太大,而且需要有实在的具体事物作为锚点,比如家电补贴、创业补贴、餐补交补等等。这天生就自带了许多问题:
  首先,补贴的形式决定了目标受众有门槛,创业补贴的受众为创业者,寻常大众毫无办法,这对扶持某一行业固然有好处,但真正需要广撒网的时候是不是就有些无力了?
  其次,税收天生不需要宣传,每个人都知道,但是补贴过于动态化,目标受众是否能知道有补贴这个事情?
  最后,骗补和工作量等等。
  4. 预算没有太大影响,一般预先就制定好了,群众没有改变的能力。
  现在,税收影响范围大,但基本不动,补贴有各种限制,预算毫无办法。对普通人民来说,财政政策,基本没有实感。
  但是货币政策不一样。
  货币政策最基础的“基础利率”能直接反映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
  一个国家的央行觉得通货膨胀率太高,提高利率,抑制经济活动。实体经济需要融资扩大生产就需要借钱,因为借钱的成本变高,为了保持利润,就要或主动或被动地对产品加价,否则利润越变越薄最后可能资不抵债。实体经济的价格变化能真切地让每个人都体会到。
  利率这个东西,比税收灵活得多。
  其他传统货币政策,如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对于我们普通人也没有太大感觉,所以暂时先不聊。
  “利率”这一个灵活易变动、影响范围广的杀手锏便足以威震天下了。
  实际生活中,稍有观察也可体会到,货币政策使用频率要比财政政策高得多。
  然而,货币政策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需要通过金融系统实施。
  这是结构性的缺陷,因为货币政策由央行主导,一般不干涉政府。因为这种明确的分工,央行也只能通过金融系统这个唯一的出口,将政策散播出去。
  接下来,问题出在哪儿就很明确了。
  金融系统。
  有金融系统这个中间商,带来的缺陷非常致命:
  1. 金融是一个行业,不是每个人都会接触金融。虽然企业家最终都会跟金融系统进行交涉,但作为基础的人民群众,作为消费者,他们不一定会接触金融。这就陷入了跟财政政策的“补贴”一样的尴尬境地:虽然最终影响力能穿透到人民群众,但是直接接触的只有一小部分人,直接接触范围没有那么广。
  2. 金融系统搞鬼的话,人民群众压根就不知道。
  
  为什么本文标题这样激进?因为事实就是如此。
  人民群众中基数最大的,是无产阶级。他们没有生产资料,以靠出卖劳动力维生(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精神劳动)。
  无产阶级中,收入越低的人群,占整个群体的比重越大。这个道理毋庸置疑。
  而这样低的收入,是应该先满足维生,还是先去买一些金融资产?
  问题浮出水面:
  越穷的人,涉足金融系统的试错成本可能高昂到无法维生,越远离金融系统,结果越不能享受到来自金融系统本身的收益,但金融系统的结果却能直接反映到他们身上;
  越富有的人,他们试错成本低,越靠近金融系统,能够享受到来自金融系统本身的额外收益,他们也参与金融系统的活动和决策。
  马太效应愈发显著,极差越来越大。
  这在我们国家,体现得尤为明显。因为我们国家的无产阶级、低收入人群数量之巨,将这个效应发挥到了极致。
  原来有学妹问过我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每年都在通货膨胀,或多或少都在印钱,怎么只见物价涨,没见工资涨?”
  我只能苦笑。
  印的钱哪儿都没去,都在银行呢,贷不出去。
  就算国家直接面向大众发债,回到前面财政政策的“发国债”,这些债第一时间也会被谁抢走?金融系统的人。因为债券这种东西,本质上就是一种金融资产。
  而金融系统的这帮人,恰恰是最富有、最不需要钱的人。
  更别提,他们还可以在一级市场抢到国债,再在二级市场转手卖出去,赚得盆满钵满。
  假设 100 块钱的国债,利率 3%,这帮人花 100 块钱抢到,以 101 的价格卖给我们,到期之后,我们确实可以赚 2 块钱,看起来似乎很好。但是与我们直接抢到国债,直接赚到 3 块钱利润相比呢?
  国债尚且如此,金融系统那些玩出花来的金融产品,其他债券、海外债、股票、期货、黄金、期权和金融工程衍生物呢?
  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谴责金融系统的工作者和市场,毕竟笔者也在金融系统工作。并且从另一个角度看,人家金融系统的人,天天蹲点看着央行的动作、政策,花了这么大时间、精力、代价,为什么就不能赚一点呢?微观与宏观的目标并不总是一致,有时甚至可能对立冲突。当然再深入下去就会变成哲学问题了,此处按下不题。
  而且这个世界也需要金融系统,让资本变成“活水”而非一潭死水,让各个行业方差极大。
  这篇文章只是想传达一种忧虑,我们能否在金融这把双刃剑上,设计一些更好的制度,同时尽可能小地打压融资积极性、缩减贫富差距?
  当我们维生困难,闲钱不剩几个的时候,再看到同龄人家产万贯、肆意挥霍,心中难免愤懑不平。
  人民群众是一切的基础。金融这把刀,如果再“损不足而奉有余”,一块一块地割底层人民的肉,迟早有一天会出事的。
  本文只是想传达这种忧虑:“不患寡而患不均”。
  我只是希望所有国家的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不至于出现《赡养人类》中终产者这样的情况。
  而至于怎样设计制度,笔者头脑愚钝不堪,且无宏观万象之眼,大概便爱莫能助了。
  最后希望这个世界的贫富差距能小一点,再小一点。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6 月 19 日

#吐槽 #文章 #奇思妙想
吐槽

  我看现在网上不少做产品的理念都是:“因为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想做个比较好、比较完美的产品。
  但是怎么我感受到的是:“因为淋过语,所以想给你卖把伞。什么?没钱?那滚蛋。”
  尤其是国内的互联网产品,大大小小,都是要钱的,要价还不低……

#吐槽 #奇思妙想
吐槽

  明明是老师亲口给我说的,我基础不好,悟性也不太行。
  同样是他,第八节课,今晚这节课,正式让我上头转……

#吐槽 #麻了 #琐碎日常
居然一次过,草。
想了想我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艰辛历程,不禁泪从中来。至今都没考过。

#吐槽 #麻了 #琐碎日常
吐槽

  嫉妒使我面目全非。
  珍公费去北京玩,灵跑去香港迪士尼乐园玩。
  呜呜呜,真好啊。

#吐槽 #麻了 #朋友 #琐碎日常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随记

  想当初,我也有这样的快乐。

#吐槽 #琐碎日常
吐槽

  昨晚母亲给我和兄长打电话,一人说了一遍,不要在游戏里面充钱。还说隔壁有个大学生,给游戏充钱,捞了家里好几万。
  我当时有点懵,这咋充钱啊?充 2 万卢恩?2 万卢恩到后期也不够塞牙缝啊。
  充 100 万卢恩吧,我就是艾尔登之王!我就是黄金律法!
  充 100 万卢恩还得叫风灵老祖来。

#吐槽 #麻了 #琐碎日常
吐槽

  草,打算给灵寄信。
  才发现大学买的 100 个信封都用完了……

#吐槽 #麻了 #朋友 #琐碎日常
吐槽

  今天感冒鼻塞。
  这种时候我总是会想起,小时候问父母的一个奇怪的问题。
  “妈妈,为什么鼻子不能设计成一个专门用来吸气,一个专门用来呼气呢?”
  “那你鼻塞的时候怎么办?”
  “不鼻塞就好了嘛。”
  “……”

#吐槽 #奇思妙想 #琐碎日常
南国微雪 | 一切,都很美丽。
Video
吐槽

  今晚上第一次试成功。
  虽然动作不标准,还是很丑。
  跟我玩得比较好的那个孩子,跑去跟老师说:“何老师,大哥哥能转一圈了!”

#吐槽 #舞蹈 #琐碎日常
我为什么选择留长发

  决定留长发的时候,很多人都反对。父母,单位领导等等。朋友们倒没有反对,只是惊奇。
  这个决定有些艰难,我知道会面临很多很多阻力,但最终还是做了这个选择。
  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
  一,对外的说辞:想试一试。
  这个理由其实也不只是对外的托词,有一部分是真实的想法。
  留长发对我来说,是一件新事情。
  许久之前,我非常守旧,做出一个决定之后,便不会再去看其他选项。哪怕当时的决定非常随便,比如第一次玩游戏选职业。
  后面很多人渐渐改变了我。佳芯小姐让我尝试接触黑白灰红以外的色彩;斯少总是拉着我在超市里东买西买;会长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有些时候,他们愿意尝试新事物的勇气与结果,让人很震撼。我总是很羡慕佳芯小姐色彩靓丽的衣服,看起来青春而阳光:斯曾笑着对我说:“只能说超市里我没有喝过的饮料真的不多了。”;在我们需要不同学院的人或者外面的老师的时候,会长总是能摇出人来。
  我想要变得和他们一样,尝试着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二十多年的短发,让我有些厌倦了,而且我也想知道留长发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曾有不跳舞的朋友跟我聊起,有人问她我怎么开始变成这个样子了,她开玩笑说:“他们那个圈子的人就这样。”
  老实说,我有些哭笑不得。世间总是对 Hiphop 文化圈的人有一些刻板的误解,街舞圈还好,说唱圈比较严重。
  我本来没有这样的意思,只是恰好撞上了这个时间点。如果真随着这股大流,别人纹身总不能自己也去纹身吧。只能说确实有些“瓜田纳履,李下正冠”之嫌了。
  选择留长发有很多理由,但文化圈子从来不在其中。我并未和那个朋友说起这些理由,我想,也不需要大肆宣扬。
  二,与一些异性的交流。
  这个理由很世俗。就是想要变得好看和帅气。
  还是学生的时候,曾和一些朋友聊起,问她们,最喜欢男生什么样的打扮。答案五花八门,不过有一个答案有着压倒性的共识,就是“长发”。
  其中最漂亮的人,甚至还说了一句尤其俗气的话:“长发是男人最好的黑丝”。
  这句话很好笑。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新奇的观点。不可否认,它引起了我的注意。
  遥想起很久之前,看的一些古装漫画、玩的一些乙女游戏(以前因为无聊真的玩过,但很快就玩不下去了),其中确实不乏长发男子——看起来英气逼人,风度翩翩。
  或许看起来帅气的原因,不是长发,而是脸型。但脸型已经无法改变了,或许长发能挽回一些呢?
  三,见过一些朋友。
  2021 年的五一假期,我第一次见到了喵喵。首次见面,就被他如瀑的长发震撼。我第一感受便是:不像是计算机人,更像是艺术家。可能是科技公司只注重产出和结果,不看重外貌,所以个性能得到高度发展。这点让现在在银行上班的我尤为羡慕。
  只可惜彼时我太过木讷,最后也没能激起留长发的欲望。错过了蓄发的最好时候,大学时期。
  我见过很多厉害的人,他们许多都留着长发。而这个现象肯定只是选择的结果,并不是犀利与厉害的缘由。亦步亦趋地学着他们的样子,梦想着有一天我也能变得厉害。虽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但仍怀着这样的愿景。
  还有一些人,我不能见到他们,但他们身上的光芒,一直能照耀到我。
  我记得我看过一篇报道,讲一个很神奇的人:顾森。一个北大中文系 2007 级、写数学博客和做算法工程的长发撰稿青年。
  “跟顾森约在他家附近的咖啡厅见面,临近的时候他发短信称自己已经提前到了。《中国科学报》记者环顾四周好一会儿,却未发现客人中有男子身影,直到一个埋头敲字、长发披肩的客人抬起头。
  “以前的顾森是短发、络腮胡,因疫情期间找不到理发店,他只好留起了长发,不想把胡子刮掉后发现自己显得年轻了,于是索性就不再理发而每天开始刮胡须。
  “‘一会儿当当码农,一会儿做做编辑,一会儿教教数学,一会儿写写专栏,偶尔再出上几本书。从 2005 年开始,我一直在维护一个以数学为主题的个人博客。’这是顾森在 2015 年时的自我介绍。
  “码农指的是他曾作为算法工程师,在微软和人人网实习;大学期间在果壳网做了一两年编辑,但他更擅长自己撰稿,而不是约稿;专栏写了很多家,如今还在给《中学生数理化》初二版撰稿;至于图书,2012 年出版了《思考的乐趣》,那是从他上千篇博客中节选而来的文集,2014 年出版了《浴缸里的惊叹》,2021 年出版了《神机妙算》。他还会去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北京世纪坛的数学益智游戏展。”
  同时,B 站上还有一个叫做“王昀臻”的人,他在应试教育高中里留长发,跳舞,与周围格格不入。他也是我一直以来关注的人。
  他们可以说新奇,甚至可以说古怪。但他们一直在坚持做着自己喜欢而热爱的事情。他们有时候承受着巨大的非议,但不能否认的是,正是他们在一点一点地推动着社会进步。
  我希望自己能变得像他们一样厉害,能感染更多的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其中将要面临的非议,既是必要的代价,也是“破蛹试炼”。
  而这,也与我下面的原因有关。
  四,深层的自我考验:坚持与勇气。
  我一直是一个没有勇气的人。胆小、害怕失去、不愿尝试新事物。
  留长发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而且我的头发长得尤其慢。做过功课的人可能会知道,蓄发过程中有一个“尴尬期”,就是头发不长不短的时候。那个时候看起来会很没有精神。
  男性留长发,一年才会有一点效果。但是这一年时间,会实实在在地面临其他人的眼光。尤其是老一辈传统而保守的人。
  勇于面对这些目光,长时间、持续地对抗来自这种传统的规训,需要巨大的坚持和勇气。
  如果这件事能成功,我想,以后准备做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我会更有勇气和信心一些。
  五,最后是最为隐秘的理由:希望至少在某一些习惯上,能切身处地地体验异性的感受。
  我一直对现今“男女对立”的状况感到困惑,我印象中,四处树敌总是不好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通篇都是分析哪一类人能够争取过来。“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男女对立一定不是出路,携手共度才是结局。我无法改变当今局势,所以,只能在现实中,用自己冲淡这股戾气。
  我也始终觉得,“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在体验异性的感受这件事上,现在确确实实有了一些感悟。
  高中的一个冬天,我曾经问我喜欢的女生:“为什么冬天你们要把头发剪短呢?长发不应该更暖和一点吗?”
  她像看白痴一样看着我:“头发干得慢啊,尤其是你中午洗了头,睡午觉,头皮飕飕发凉,再来一阵风的话,说不定明天就感冒了。而且头发的那点暖有啥用啊……还不如剪了买几个暖宝宝。”
  我还没有买吹风机的那些日子里,头发还没有特别长。饶是如此,有时候我等头发干也会等到凌晨一点多。
  高中那样严苛的环境下,我现在才深刻地体会到她们有多么艰难。
  长发打理起来要比短发头疼许多,这似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然而这也真的只有切身体会才能懂。
  之前短发的时候,晚上睡觉都是后颈直接接触床单或者布料。某两天之后,睡觉稍微动一下,就能感受到后颈摩擦头发,枕着头发睡的感觉。说实话这种感觉相当奇怪,甚至奇怪到那两晚我不太能睡得着。后来渐渐习惯了。
  原来的我,也一直觉得“将头发拢到耳旁”这个动作非常有女性气息。现在虽然没长到那种程度,但也渐渐感觉到,当事人可能并非这样想。当事人或许仅仅只是觉得,头发遮住眼睛比较烦而已。随着发丝越来越长,或许我能体会到更多两方主观上的差异。
  我一直觉得,当我体验过双方的优越和痛苦,才能在自己的立场上,更好地为对方着想,服务对方,达到“看山仍是山”的境界。
  后面的这些缘由,有着更底层的思考和原则,关系到我内心更深层的“女性主义”想法。只是,在这上面套任何一种“女权主义”的表现都会奇怪,毕竟,我的这些想法只是自私地“想要更好地理解女性,体谅伴侣”,仅仅作实用主义之用,并没有更大的追求。
  待人温和,不站在男性的角度进攻对方,于是让人放松,不容易警惕。这或许是我异性朋友颇多的原因。只是有一点比较悲凉:这或许也是我无法找到异性伴侣的原因——我总是尝试着去性别化,理解对方,和对方站在一起,位于同一条阵线上。但恋爱与爱情,总是需要带一点“激情”与“欲望”在。
  说远了。
  留长发是很多原因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目前有着阶段性的结果,也渐渐地承受了应当来临的非议。
  我不会放弃。
  这不仅仅关乎着自己的想法,更是关乎着一次长期的“坚持”与“勇气”,或许还有“抗压能力”,但后者已经无关紧要了。
  我的脸型天生不适合留长发,但我想试一次。
  人嘛,总是要试试的,就像当初第一次学走路一样。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7 月 24 日

#文章 #吐槽 #琐碎日常 #奇思妙想 #朋友 #私货 #感触 #黑历史预定
马太效应,财富集中的熵增,对底层人民,对无产者没有任何好处,我们不希望终产者诞生。
  改天我会详细聊一聊 A 股市场,共产主义和一切其他乱七八糟的话题。如果有兴趣,先挖个坑在这里。
  这个公众号有很多内容还是值得一看,但是一定不能盲目地全盘接受。碧树西风会为读者建立一个系统,但这个系统有多少置信度,姑且存疑。因为曾经发生过他自己亲手捏碎了他自己搭建的系统这样的事情。(详见《我把填志愿把戏的老底给你揭开》
  如果纯粹吸取经济学知识,或者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很多想法都可以借鉴。只是因为他说得太过零碎和隐晦(或许是为了避免审查吧),能领悟多少,就看读者自己的思考了。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7 月 29 日

#文章 #琐碎日常 #奇思妙想 #吐槽
订书钉与回形针

  参加工作第一天,我到办公室拿了一盒订书钉和一盒回形针。
  直到今天,回形针已经用光好几盒了,订书钉却依然连 1/4 都没有用到。
  用订书机最多的时候,还是才参加工作那一两个月。
  后面发现,如果要复印文档,我还要拿起钉器,好麻烦。复印出来的文档,角落会带着原来文档的订书孔痕迹。
  后面我便再不用订书机了。
  直到前阵子,我突然发现,这个习惯跟我的某一个想法居然惊人地吻合。
  我一直向往非强行绑定的关系,也喜欢非侵犯式的亲密行为。
  世人所向往的爱情,两人分离之后,十有八九心里会留上一个难以愈合的订书孔。说不定还需要朋友这种起钉器来帮忙。总之非常麻烦。
  我眼中,最温暖也最喜欢的亲密行为,是拥抱。
  拥抱是不发生相互侵犯的最高亲密行为。接吻和性行为都会。牵手的程度又不够。而拥抱,能最大程度地感受对方的体温。
  我的某些朋友,觉得我的这些想法不可理解,说要是另一个人不对你产生影响,那和路人又有什么两样呢?
  但是,文件和纸张,被回形针和小夹子压过的痕迹,就不算影响了吗?
  一定要订书钉那样留下空洞的进犯式痕迹,才算影响吗?
  我不希望自己的身上出现难以愈合的订书孔,更不希望这订书孔,随着时间或是其他什么订书针越撕越大。
  或许我以后只会用这样的文具了吧。
  少一点的文件用回形针别起来,多一点的文件用夹子夹起来。
  两相安好,完璧归赵。
  
  南国微雪 Miyuki
  2024 年 7 月 29 日

#吐槽 #文章 #琐碎日常 #奇思妙想 #感触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