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learnerの自留地
56.2K subscribers
11.7K photos
30 videos
63 files
8.84K links
🆕 不定期推送 IT 相关资讯,欢迎关注!

👥 博客群&投稿群&交流群: @NewlearnerGroup

📩 投稿请私信 @newlearner_pm_bot

🔍 频道内容关键词索引 Bot: @newlearner_search_bot

* 未经授权或标注来源,不得转载本频道内容
Download Telegram
#PC #DIY #硬件图赏

📩 接群友来稿,他向我们展示了今年 6·18 自己的装机方案和体验

🖥 6500元电脑装机案例:我的“性价比”方案

👨🏻‍💻 使用需求

• 公司办公机器,日常办公+轻度剪辑+日常摸鱼打游戏
• 预算有限,控制在6500元上下

📝 配置清单

• 鑫谷 500W GP600G 黑金电源
• 航嘉 GX580X
• AMD 3700X(盒装自带散热)
• 微星 B450 迫击炮MAX
• 七彩虹 Nvidia GTX 1660 Ultra 6G
• 三星 SM961 256GB
• 西数紫盘 4T
• 威刚 8GB
• AOC Q2790PQ

💡 选置理由

• AMD YES!3700X 目前来说算是性价比较高的一代U,比2700X总体性能提升达到了16%,是当前预算的合理选择
• B450 迫击炮Max,价格亲民,用料够足,接口丰富,有 BIOS 还原按钮,后置 Type-C 接口
• 内存选择威刚完全是因为拼多多真香的价格,159 买 8GB
• 三星SM961,MLC 颗粒,256GB 性能强于 128GB,与 512GB 以上性能相差不多,做系统容量足够
• 航嘉 GX580X,玻璃侧透,散热合理,送 6 个机箱风扇~

💰 装机总结

• 锐龙三代超频能力不理想
• 此款主板如果激活了第二条 M.2 固态后,第二条显卡插槽会失效
• 对于运行类似于 GTA5 的大型游戏,8GB 内存比较勉强
• 此款显示器色准堪忧,红蜘蛛X实测远远达不到宣传的 106 NTSC,建议校色
• 总的来说,此套方案在 618 期间购入花费 6500 元,性价比还不错,仅供参考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iPad #硬件图赏 #Keyboards

👨🏻‍💻 很荣幸邀请到 @o1xinsight 主理人执笔这篇文章,他将向大家介绍两款适配了新 iPad Pro 的带触摸板的键盘,并进行详细对比和体验

⌨️ iPad Pro 12.9 4th + Magic Keyboard / Brydge Pro+ 初体验

📝 文章概述:

- 选购相关:为作对比同时选购两把键盘,附对比 表格
- 硬件相关:从外观、做工、落灰情况、尺寸大小、开合角度、折叠性、连接方式与充电、功能键与背光、触屏使用体验、键盘手感、触摸板体验等角度出发,做了详细的对比
- iPadOS 和软件:通过 TG 频道发文、看视频、聊天等场景出发,从个人的角度阐述了对 iPadOS 及软件适配的体验和看法

👀 经过一番体验和对比,作者认为这两款键盘各有千秋。考虑到触摸板手势丰富度、无感连接度和拆卸难易性,最终留下了 Magic Keyboard 作为日用键盘

抛开硬件,体验好与坏的还是要看 iPadOS 及其软件生态能否优雅地满足作者的需求。作者充分感受到 MK 触摸板手势的优势,同时也注意到部分软件对触摸板和新鼠标 UI 的适配还做得不够,“iOS 化严重”。目前来看还不能做到脱离触屏,但键鼠的加入极大地便利了作者的日常使用。iPadOS 及其软件生态的发展还有一段路要走

随着 ARM Mac 的出现、FCPX / Xcode 将登陆 iPad 传言的流传,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重新谈论“新 iPad 和 iPadOS 能否成为生产力、能否替代 XXX”。但这个问题很难有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对什么是生产力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作者通过几个使用场景行文,就是针对自己情况的很好诠释。不要被“生产力”和“效率”迷惑,因为只有你自己清楚自己需要什么,iPad 能不能给你

这篇细致的体验文章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帮助大家为 iPad 挑选带触摸板的键盘。如果你对以上键盘不感兴趣或不适配你的机型,还可以看看 Logitech Folio Touch(11‘ iPad Pro)和 Combo Touch(iPad 7)

💡 “根据自己适合的使用条件、场景、用量去选择你的工具,比跟风要效率的多。”

📘 关联阅读:利用好 iPad 的大屏幕 —— 如何为 iPadOS 14 设计 App?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years

👨🏻‍💻 2020: BAD YEAR, GOOD GADGETS

借 The Verge 的标题,来概括本期推送的内容。相较于去年同期,今年各媒体的「回顾」变少了。一方面它远不如「回顾上个 10 年」有必要性,另一方面一些媒体拒绝回顾糟糕的 2020 年。年末又至,自留地还是想带着大家看看各媒体的「年度科技产品推荐」

🌟 The Verge 🌟

共有 M1 MacBook Pro / Air、PlayStation 5、三星 Galaxy S20、大疆 Mini 2、Sony WH-1000XM4 等产品上榜,大多为知名产品

🌟 Engadget 🌟

共有 Keychron K2、COSORI 电热水壶、Nest Thermostat 等产品上榜,主编推荐相对小众且偏向于生活场景

🌟 极客公园 🌟

公园今年开辟了多条赛道,从降噪耳机/无人家/家用游戏主机/智能手机/手表/笔记本电脑等多种分类出发,评选出主编喜爱的年度产品

🌟 PCmag 🌟

PCmag 共评选出 100 个最佳科技产品,和公园一样采用分类的方式展示。PCmag 还对每个产品进行评分,并涵盖了家用领域和软件订阅服务

🌟 CNET 🌟

CNET 表示这虽然是艰难、跳票的一年,但主编们还是精心挑选了一些产品推荐给大家(我们是负责的)。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编辑选择奖 内容

以上媒体盘点内容仅做参考,我相信商业合作的成分一定不会少。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产品,经常看自留地的朋友不会感到陌生。希望这些清单中的某些内容能够让你眼前一亮,在新年前查漏补缺

👀 我想用两个关键词评价 2020 的科技产品:「抢购」「次世代」。我们迎来了 AMD YES、ARM Mac、NV 新卡和次世代游戏主机,性能的提升、架构的改进、平台的迁移,不可谓不「次世代」。然而高强度的抢购、断货、焦急的等待上演了一遍又一遍

希望 2021 年度盘点之时,标题可以是:BETTER YEAR, GOOD GADGETS。CES 2021 将至,自留地将持续报道,希望开个好头。回顾 CES 2020,仿佛像是昨天

大家可以在本频道搜索 TAG #buybuybuy #硬件图赏 #Life #Goods,回顾编辑部主编一年内分享的好物。👏 也欢迎将你认为的 2020 年度科技产品写在评论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Blog #Mac #硬件图赏

🖥 使用 KVM 切换器让多台设备共用显示器与键鼠

作者因为显示器输入接口有限、切换输入源麻烦,加上自身有 PC 主机、MacBook Pro 和 iPad Pro 三台设备需要连接显示器,遂购置了一台 KVM 切换器便于随时切换屏幕输入源

📝 文章概述:

- 开箱与配件一览
- 连接方式简介
- 多设备连接实战

KVM 意为“Keyboard、Video、Mouse”,KVM 切换器能够帮助我们在显示器和键鼠固定的情况下,通过硬件交换器切换多台设备的输入。作者选购的是 ATEN 家的 CS1953 KVM,体积小巧的同时支持 3 台设备输入(2 x DP + 1 x Type-C)。相比于一些 KVM 切换器使用 HDMI 1.4 而无法支持 4K 60Hz,CS1953 这方面表现很好

👨🏻‍💻 在输入端口的分配上,作者将 2 个 DP 接口给了 PC 主机和 iPad Pro(C to DP),将 Type-C 接口留给了 MacBook Pro(支持 45W 反向供电,一根线即可)。Console 区域接显示器和键鼠、音频输出,CS1953 在 KVM 的前面板依然提供了便利的 USB 和音频接口。我唯一不理解的是用于输入设备键鼠的 Type-B 接口,为什么不能用 Type-A 代替

👀 实际的效果也是很不错的,作者可以按动按钮随时切换视频输入设备,同时做到 4K 60Hz 输出。总的来讲,这套 KVM 切换器适合多主机、单显示器、共用键鼠的朋友们,能够相对节省设备使用空间。外接 iPad 的朋友可以参考我们之前推荐的增强软件 shiftscreen,以达到最佳效果

💬 更多内容请阅读 原文,也欢迎大家和我们聊聊你的 KVM 切换器选择与实现方案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Tools #硬件图赏 #Life

🤡 用三样有趣硬件,提升日常「仪式感」

愚人节快乐!作为一个偏严肃的资讯频道,我们不愿在搞怪的今天给大家制造一些「信息辨别难度」。于是想到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见过的夸张而有仪式感的几个小物品,希望能够让你会心一笑

1️⃣ MuteMe:发光的一键静音按钮

近年来远程需求增加,相信不少朋友接触了远程办公、远程学习、远程会议、远程面试。在此过程中,也闹出了不少「开麦社死」的笑话。有些情况是个人疏忽没有意识到开麦,还有一些是软件的图标设计让一部分朋友无法辨别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而 MuteMe 则通过 USB 连接电脑,检测麦克风状态。如果麦克风开启则亮绿灯,关闭则亮红灯,用户可以一眼辨别麦克风状态,有效避免社死🐶MuteMe 目前正在预定中,售价 $39,预计将于今年八月量产

2️⃣ SuperButton:重要决策巨巨巨巨大按钮

还在为是否 rm -rf 犹豫不决吗?还在发愁今天应该 Boot 哪个系统吗?SuperButton 通通帮你解决!蓝牙免驱的设计,巨大的红色按钮,让你做决定时潇洒而自如(此处应该有 Demo)。SuperButton 有多个档位,可以帮助你实现不同的「一键功能」,淘宝即可看到

3️⃣ The Key:程序员快乐「复制粘贴」神器

Stack Overflow 推出的微型键盘,只有功能键、C、V 三个按键。The Key 不仅满足了程序员复制粘贴的日常工作需求🐶,还使您的桌面更加整洁。目前预售价 $39.99,点击 此处 得知自己被骗了!

👀 不过只要你懂得 PCB 设计、固件刷取等技能,依然可以联系代工厂生产属于自己的 The Key,或许这就是客制化键盘的乐趣吧。以上提到的三款产品均可通过工业设计和编程技能 DIY

💬 在今天大家看到了什么「愚人趣事」和其他有趣的「概念产品」呢,欢迎在评论区和自留地分享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PC #DIY #硬件图赏

💻 戴尔成就 5310 上手体验

Notion | Telegraph

弟弟最近要买个电脑,他对电脑选购不甚了解,只是会用的程度。恰巧戴尔最近出了一款高性价比的轻薄性能本 Vostro 5310,于是安利他购买了这一款,我也拿来玩了两三天

📝 文章概述

- 硬件参数和价格
- 选择理由与品牌看法
- 外观实拍
- 为 SSD 贴散热片
- 简单的烤机硬件测试
- SupportAssist OS Recovery 与售后
- 个人向购买建议

🌡️ 总的来讲戴尔这款产品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但在测试途中,CPU 超低负载的情况下,SSD 最高 65度。事实是戴尔导热做得不到位,因此我拆机并加装了散热垫(拆机需谨慎)。

💡 其中 SupportAssist OS Recovery 恢复环境算是一个惊喜,人性化的界面设计、丰富的功能很值得其他厂商学习。

👀 在文末我各列举了 3 条优点和 3 条缺点,并给出了一些购买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求的其他朋友。更多内容请阅读 原文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Games #硬件图赏

🎮 自留地 TrialPlayStation 5 上手体验

🔗 原文:Notion

“这个有那个吗?”,“有!”。随着 PlayStation 5 国行正式开售,自留地主编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机器,并从开箱、偷渡、体验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上手体验

在本期 Trial,我们想要着重和你分享「偷渡」过程和游戏体验。除了自留地主编外,我们还邀请到群友 Harvey Janson 谈谈他的感受 😘

👨🏻‍💻 主编 A Clockwork Orange

传统的「备份/恢复」的「偷渡」方法依然奏效,你只需要找一台海外版的设备即可。在玩 PS5 游戏时,手柄体验出奇的「次时代」,在游戏中动态变化的震感和特定的场景下会不同的声音表现,让这一代的手柄的沉浸体验远超上一代,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机器确实非常大,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光驱还是数字版,总之索尼大法真的好!

👨🏻‍💻 群友 Harvey Janson

除了传统的「备份/恢复」外,如果你有一台备份解锁的 PS4,通过账号迁移的方法也可以完成偷渡。PS4 游戏的表现也有可圈可点之处,4K@60 的画面可以让《零之曙光》这类 1080p@30 的游戏产生质的飞跃。手柄的体验虽然很棒,但是依赖开发者的适配,且耗电量实在恐怖,建议还是在一些游戏里有选择性地关闭震动。

🙋🏻‍♂️ 更多体验内容请阅读 原文。也欢迎各位已经拿到 PS5 国行主机的各位读者朋友,和自留地分享你的开箱图片和上手体验!

📘 关联阅读:PlayStation 5 国行主机正式发布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Life #硬件图赏 #Work

💻 Maker Stations:桌面布置灵感不足,不妨来看看别人的作品

Web | 投稿

我很喜欢的一个 Twitter 主 Basic Apple Guy 近期在 Maker Stations 分享了他的桌面布置,我得以了解到这个网站

💼 Maker Stations 关注 WFH(Work From Home)和人的办公环境,有世界各地的朋友在这里分享他们的桌面和生活,同时也提供付费邮件通讯内容

👨🏻‍💻 他们通过访谈的形式,邀请 WFH 社区用户分享他们的桌面布局、日常工作流、最喜爱的桌面物件。目前的帖子「果味」含量较高,比较适合苹果用户参考

👀 不止于晒出图片,社区用户会分享一些布置灵感和摆放理由,并结合自己的工作流解释一些物品的用途。全站整体的风格偏向于简约、无线化,我们可以从中学习摆放布局、种草新的物件、了解色彩的搭配。大家可以多关注 HOME OFFICE IDEAS 这个标签下的内容

一个美观的桌面会给一天的远程工作带来一份好心情,但同时也需要兼顾实用性,华而不实、多而无用不可取。当你确定自己的工作流和需求,就可以参考别人的布局和理念大胆地布置起来;而为了摆拍而布置、杀鸡用牛刀,到头来往往止增笑耳

💬 之前有些群友会在 Ins 和一些国内数码社区寻找桌面布置灵感,欢迎大家向我们推荐相关的人和网站,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桌面布置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Blog #buybuybuy #Life #硬件图赏

📩 接读者来稿,他向我们投递了活动征文,介绍了他开箱 BenQ ScreenBar Halo 上手玩的过程以及使用心得。

🖥 BenQ ScreenBar Halo 屏幕挂灯开箱上手玩

身为 BenQ 老客户,作者 4 年前就首批购入第一代 ScreenBar,荧幕挂灯完全升级他对于桌面照明的想像。淘汰掉桌面台灯的四年后,终于有机会升级到最新款的 Halo,写篇体验文章记录之。

📝 文章概述

- 萤幕挂灯是什么?为什么你应该淘汰你的桌面台灯?
- BenQ ScreenBar 屏幕挂灯产品一览与比较
- Benq ScreenBar Halo 使用心得
- 常见问题 Q&A

👨🏻‍💻 作者的话

如果你是电脑工作者,或者一天中的阅读、写字、娱乐都在电脑桌前的话,建议你一定要看看,实用又具科技美感的荧幕挂灯,非常值得入手。

👨🏻‍💻 主编寄语

早已听闻 BenQ 屏幕挂灯的大名,作为这条赛道的开创者,BenQ 的产品富有创意、做工一流、不断推陈出新。它教育了消费者,让我们能做到照明护眼两不误,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非对称光路。

在 BenQ 的推动下,国内很多厂商也拿出了自己的产品,其中有倍思、小米(Yeelight 代工)、联想、雷神、Yeelight 等。如果你对 BenQ ScreenBar 的价格比较敏感,也能找到平价的同类产品,但须知一分钱一分货。

作者的这篇文章图文并茂,不仅详细介绍了 Benq ScreenBar Halo 的开箱和上手体验,也将其与其他 Benq 同类餐品进行对比,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它还很好地帮我解答了“有吸顶灯光线充足,还需要买屏幕挂灯吗?”的疑问。

🎈 欢迎更多朋友通过 @newlearner_pm_bot 参与「自留地周年征文活动」,向我们分享你的文字和观点。

📘 关联阅读:

1️⃣ 小科普 | 你会在桌面放个灯嘛?
2️⃣ 小米屏幕挂灯之你思我见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Life #硬件图赏 #Work

💻 Workspaces Newsletter:一份带你了解别人工作桌面布置的电子期刊

🔗Web

Workspaces Newsletter 自 2020 年初疫情开始,以每周 1~2 期的更新频率,为大家介绍创意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桌面摆设情况。创刊至今,他们已经邀请了包含设计师、开发人员、企业家在内的百余位创意工作者与我们进行分享

不像我们之前介绍的 Maker Stations,Workspaces Newsletter 习惯用简短的物品清单而不是大段描述文字行文。这样的好处是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也便于立刻寻找到照片中相中的好物。不仅如此,期刊也会在开头简单介绍一下桌面的主人和 Ta 们的作品,能够极大丰富我们的阅读量

👀 但是它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几乎全部采用图片+简单物品清单的文章结构,读者很难知道桌面主人对于物品选购、走线、布置的细节处理方式和原始想法。大家先找到根据自己喜欢的桌面,然后再抄作业一般地进行复刻,少了一些人情味和理性 / 感性的叙述

💼 WFH(Work From Home)在疫情后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居家办公的桌面布置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希望通过这个电子期刊,能够帮助大家从中学习摆放布局、种草新的物件、了解色彩的搭配。一个美观的桌面会给一天的远程工作带来一份好心情,当你确定自己的工作流和需求,就可以参考别人的布局和理念大胆地布置起来

💬 欢迎大家向我们推荐同类网站,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工作桌面布置

📘 关联阅读:Maker Stations - 桌面布置灵感不足,不妨来看看别人的作品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硬件图赏 #Laptop #Blog

💻 Surface Laptop Go 使用体验:也许还有更好的上网本

blog | sspai

🔧 配置:Intel i5-1035G1 / 8GB RAM / 256GB NVMe SSD / 12.4 英寸屏幕
💴 价格:6888 元(原价)/ 4684 元(教育优惠 + 微软认证翻新)

如今的轻薄笔记本,其实有不少的选择。至于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 Surface Laptop Go,主要原因是:首先,我也已经提到了我对这款笔记本的设计钟爱有加。其次,最近对于 Excel 的高需求,让我无法安心使用一台 Mac 电脑承担所有的工作。最后,其他厂商的笔记本尽管性能上要强劲许多,但是在设计上总有那么一些让我觉得不太舒服的地方。

🔥 性能上,这款笔记本确实不太行。但是能够流畅运行 Office 套件,偶尔打开 Photoshop 也可以用,就已经十分符合我个人的期待了。另外,我有许多工作在浏览器完成,但是 8GB 内存对于 Chrome 这样的「内存大户」来说稍显吃力,常常出现标签页重载的现象。

📦 设计方面,我对这台笔记本的颜色、重量和大小都十分满意。1.11kg 的重量是我用过的最轻的笔记本,甚至比 iPad Pro + 妙控键盘还要轻上一些。不过,轻便意味着 I/O 的受限,这台笔记本一共只有 1 个 USB-A 和 1 个 USB-C 接口。另外,因为是 Microsoft 的入门级笔记本产品,配备了 12.4 英寸 1536*1024 的屏幕,屏幕素质一般。

⌨️ 键盘的手感没得说,是我用过的比较舒服的薄膜键盘之一,比 MacBook 上的妙控键盘要更加柔和一些。此外,键盘电源键也集成了指纹传感器(入门款没有)。触控板的表现也在 Windows 阵营中数一数二,我无需鼠标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操作,但是比起 MacBook 还是有差距。

🔋 续航方面,由于电池较小,这款笔记本在中等的负载下基本只有 4-6 小时的续航。随附的 39W Surface 充电器可以在 2 个小时内充满这台电脑,不过如果对移动办公的需求很高,最好还是带上充电器。顺便一提,电脑也支持 PD 充电,可通过 USB-C 接口供电。

🙃 Surface Laptop Go 或许让我觉得还满意,但必须承认的是,或许,还有更好的上网本。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硬件图赏 #Android #Google

⚡️ Google Pixel 6 长期体验:不匹配率 99%

🔗 文章链接 GeekPark

🟥 Pixel 6 是 Google 在 2021 年发布的旗舰手机;在正式开售后的第一时间,我就通过各种渠道下单,最终在半个月后拿到了红色的 Pixel 6。

🎨 而 Pixel 6 作为出厂预装 Android 12 的首款手机,这本身就是一个很足的噱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Android 12 就是为 Pixel 6 量身定制而来,在去年三月的看到的「飞机稿」就已经隐约透露出 Pixel 6 的相关硬件设计。

⬆️ 加上 Google 在 Pixel 6 发布时就承诺了五年安全更新以及三年的 Android 版本更新,也就是说至少到 2024 年的 Android 15,Pixel 6 都能第一时间用到绝大部分 Android 新特性:Google 「买系统送手机」的风格在 Pixel 6 上变得更加明显。

🪟 不过在屏幕体验部分,我手上现在的 Pixel 6 只支援 1080P 90Hz 显示,6.4 英寸的屏幕其实谈不上多趁手,411 的 PPI 在 2021 年的旗舰手机序列中也只是勉强跨入及格线,这一点也与本世代 Pixel 6 与 6 Pro 皆为大屏手机有关;起步 207g 的重量让它的质感颇有分量。

👀 总得来讲,Pixel 团队力求在本世代机型上强调「瞩目设计」提升辨识度的方式,本身从设计的角度来讲无可厚非,却在细节上偷懒 + 偷工减料,让 Pixel 6 的设计感即使是在我这种自带「粉丝滤镜」的用户来讲,也只是落在了差强人意的水准,少了几分前代 Pixel 的精致感。

💡 Google 造出了不够完美的 Pixel 6,也开发出了远远称不上「革命性」的 Tensor SoC 芯片与 Android 12;但我仍然喜欢拿着它,它或许就是为 0.5% 的 Android 原生粉丝以及另外 0.5% 的 Pixel/Google 服务重度用户所打造的一款手机。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Life #硬件图赏 #Video #Blog

📩 接读者来稿,他向我们分享了他的 WFH 桌面改造历程

🖥 2020-2022 在家工作桌面改造、产品推荐清单

🔗Blog

老朋友雷蒙制作一支 视频 分享了他今年的工作桌面,带大家认识他桌上的所有产品,以及它们是怎么融入雷蒙的工作流,协助他工作更高效、提高生活品质。本文为文字稿

📝 文章概述

- 工作桌面配置进化史​
- 为什么我不追求极简的桌面?
- 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工作空间/桌面?
- 我正在使用的高效工作产品清单

作者认为,打造桌面是为了让自己能享受其中。好看是一个要素,但好用与健康才能让你用得久,打造桌面的过程也能让自己更注重自己的生活状态

随着 WFH 的流行,我们「生活」在桌面上的时间越来越长,桌面已经是我们在家里最专属、私密,也最享受的空间。如今,或许很难去买一栋自己的房子来装修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但我们都可以先从桌面开始,打造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空间

💡 巧合的是,老朋友 Arun Venkatesan 近期也写了一篇名为 The Evolution of the Desk Setup 的文章,讲述他的桌面发展历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阅读,他的图摄让人赏心悦目

💬 欢迎各位读者投稿或留言,分享你的桌面设备清单和布局

📘 关联阅读:

1️⃣ Workspaces Newsletter:一份带你了解别人工作桌面布置的电子期刊
2️⃣ Maker Stations:桌面布置灵感不足,不妨来看看别人的作品

频道:@Newlearner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