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香港人生存消息報導
2.88K subscribers
17.5K photos
772 videos
17 files
29.3K links
Download Telegram
港府解禁口罩令但保留《禁蒙面法》
市民憂日後因防疫戴口罩會誤墮法網

香港從周三(3月1日)開始,取消已生效近3年的「口罩令」,任何人在室內外和公共交通工具內,都不需要強制配戴口罩。但當局可通過行政指令,要求到醫院和老人院舍等的人士要戴口罩,保障高危人群。

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香港疫情已受控,冬季流感的高峰期已過,現時是撤銷「口罩令」的適當時間,讓香港復常,全力拼經濟。至於會否同步取消在2019年反送中示威期間,針對示威者蒙面隱藏身份而設的《禁止蒙面規例》,又稱《禁蒙面法》,李家超表示「暫不處理」。

市民曹太太對本台表示,疫情3年,她一家沒有人感染肺炎,深信戴口罩能防病毒傳播,但因為有《禁蒙面法》,對想繼續戴口罩防疫的她來說,有點無所適從,一家人因為繼續戴口罩與否有過討論,不知會否因為戴口罩而誤墮法網。曹太太表示,覺得政府決策前欠缺長遠規劃,沒有考慮市民生活的影響和擔憂,要市民自行承擔可能出現的風險。

本身是律師的時事評論員桑普表示,《禁蒙面法》是2019年,港府根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針對當時的遊行集會而設,任何人在沒有合理辯解下,使用蒙面物品均屬違法,一經定罪,可判罰款2.5萬元及監禁1年。因為法律賦予前線警員,能作決定誰人有違法嫌疑,但執法準則欠透明,立法時已引發很大的爭議。他擔心,當局保留此法是另有目的,比「尋釁滋事罪」更離譜。

香港立法會民主派前議員許智峯表示,港府的做法,反映管治只考慮政治需要的態度,又說,《禁蒙面法》是當年加劇警民衝突的導火線,港府要保留此法,等同不想化解2019年對社會造成的傷痕,也想保留打壓市民的政治工具。許智峯相信,港府也有機會想把《禁蒙面法》永久化,希望在完成相關法律程序前,不會出現真空期,作為長期打壓市民表達訴求和警方濫權的工具。

#口罩令 #禁蒙面法 #遊行集會 #反送中運動 #港共落地獄 #賣港賊冚家亡 #禍港正苦 #垃圾港共 #美麗新香港 #行穩致遠

報導:自由亞洲粵語 @rfacantonese
【復常 Loading….】⁣

香港今日起全面取消口罩令。不少人興高采烈迎接復常,甚至走到街上脫口罩慶祝,意外的是,迎頭碰面的依然是戴口罩的人居多。在後疫情時期,為什麼要人脫下戴了3年的口罩如此困難?⁣

放眼海光,不少早早復常的地區,於口罩令解除後也有相同現象,脫不下口罩其實十分正常。⁣

對不少人來說,每天戴上口罩外出,能節省化妝、剃鬍子等打理儀容的時間。在日本,口罩被部分人稱為「臉內褲」(kao pantsu),以此比喻脫下口罩的尷尬之情,足見口罩已成為個人儀容的重要一環。⁣

同時,疫情期間,口罩、疫苗已成為部分人安全感的來源、根深柢固的習慣。⁣

美國 Pepperdine 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Judy Ho 指出,隨著時間過去,大腦已將口罩視為阻止病毒侵襲的防護網,把其與安全、責任等詞彙聯繫起來,要一夜間將兩者聯繫中斷十分困難。政策的改變,並不意味著人的想法能立時調整。⁣

此外,口罩能遮蓋面部表情,有助人減少社交焦慮、免於暴露於別人目光下。長期戴口罩後,要突然脫下,讓與人互動時的焦慮程度倍增、形成沉重壓力。⁣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心理學教授 David A. Moscovitch 表示,疫情過後,可能有人會自覺社交技巧生疏,或對於不戴口罩、近距離地與人交流、展示自己而感到難為情。患有社交焦慮的人,會因行為笨拙或外間負面評價,感到恐懼、焦慮。⁣

要重新適應「裸面」,Moscovitch 建議多參與社交,多與熟悉的朋友、同事見面,重新養成面對面交流的習慣。需要明白的是,重新建立一個新習慣需時,擁有一定調整期實屬正常,無需因戴與不戴口罩而感壓力,能夠自行選擇,才是自由的真諦。⁣

Posted by @cupmedia CUP 媒體
#口罩 #口罩令
大家眼超超,多左望周圍嘅人
忍唔住會留意🤣

#口罩 #口罩令
Art by @watchit.comics 🐮
【復常 Loading….】⁣

香港今日起全面取消口罩令。不少人興高采烈迎接復常,甚至走到街上脫口罩慶祝,意外的是,迎頭碰面的依然是戴口罩的人居多。在後疫情時期,為什麼要人脫下戴了3年的口罩如此困難?⁣

放眼海光,不少早早復常的地區,於口罩令解除後也有相同現象,脫不下口罩其實十分正常。⁣

對不少人來說,每天戴上口罩外出,能節省化妝、剃鬍子等打理儀容的時間。在日本,口罩被部分人稱為「臉內褲」(kao pantsu),以此比喻脫下口罩的尷尬之情,足見口罩已成為個人儀容的重要一環。⁣

同時,疫情期間,口罩、疫苗已成為部分人安全感的來源、根深柢固的習慣。⁣

美國 Pepperdine 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Judy Ho 指出,隨著時間過去,大腦已將口罩視為阻止病毒侵襲的防護網,把其與安全、責任等詞彙聯繫起來,要一夜間將兩者聯繫中斷十分困難。政策的改變,並不意味著人的想法能立時調整。⁣

此外,口罩能遮蓋面部表情,有助人減少社交焦慮、免於暴露於別人目光下。長期戴口罩後,要突然脫下,讓與人互動時的焦慮程度倍增、形成沉重壓力。⁣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心理學教授 David A. Moscovitch 表示,疫情過後,可能有人會自覺社交技巧生疏,或對於不戴口罩、近距離地與人交流、展示自己而感到難為情。患有社交焦慮的人,會因行為笨拙或外間負面評價,感到恐懼、焦慮。⁣

要重新適應「裸面」,Moscovitch 建議多參與社交,多與熟悉的朋友、同事見面,重新養成面對面交流的習慣。需要明白的是,重新建立一個新習慣需時,擁有一定調整期實屬正常,無需因戴與不戴口罩而感壓力,能夠自行選擇,才是自由的真諦。⁣

Posted by @cupmedia CUP 媒體
#口罩 #口罩令
【復常 Loading….】⁣

香港今日起全面取消口罩令。不少人興高采烈迎接復常,甚至走到街上脫口罩慶祝,意外的是,迎頭碰面的依然是戴口罩的人居多。在後疫情時期,為什麼要人脫下戴了3年的口罩如此困難?⁣

放眼海光,不少早早復常的地區,於口罩令解除後也有相同現象,脫不下口罩其實十分正常。⁣

對不少人來說,每天戴上口罩外出,能節省化妝、剃鬍子等打理儀容的時間。在日本,口罩被部分人稱為「臉內褲」(kao pantsu),以此比喻脫下口罩的尷尬之情,足見口罩已成為個人儀容的重要一環。⁣

同時,疫情期間,口罩、疫苗已成為部分人安全感的來源、根深柢固的習慣。⁣

美國 Pepperdine 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Judy Ho 指出,隨著時間過去,大腦已將口罩視為阻止病毒侵襲的防護網,把其與安全、責任等詞彙聯繫起來,要一夜間將兩者聯繫中斷十分困難。政策的改變,並不意味著人的想法能立時調整。⁣

此外,口罩能遮蓋面部表情,有助人減少社交焦慮、免於暴露於別人目光下。長期戴口罩後,要突然脫下,讓與人互動時的焦慮程度倍增、形成沉重壓力。⁣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心理學教授 David A. Moscovitch 表示,疫情過後,可能有人會自覺社交技巧生疏,或對於不戴口罩、近距離地與人交流、展示自己而感到難為情。患有社交焦慮的人,會因行為笨拙或外間負面評價,感到恐懼、焦慮。⁣

要重新適應「裸面」,Moscovitch 建議多參與社交,多與熟悉的朋友、同事見面,重新養成面對面交流的習慣。需要明白的是,重新建立一個新習慣需時,擁有一定調整期實屬正常,無需因戴與不戴口罩而感壓力,能夠自行選擇,才是自由的真諦。⁣

Posted by @cupmedia CUP 媒體
#口罩 #口罩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