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香港人生存消息報導
2.86K subscribers
17.6K photos
774 videos
17 files
29.5K links
Download Telegram
為期3天的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一連3天在香港大球場舉行。有抵港的外國旅客因為手持「#黃碼」,被拒入場。

被拒入場的南非旅客Renier 接受媒體訪問時坦言,情況令人失望,他與朋友並沒有留意到這個問題,不知道需要提早三天抵港。Renier指,他們在南非不用再戴口罩,也完全不懂怎樣做快速測試,「沒有任何事可做、不准去任何地方,未來三天我應該去哪裡?」#信報

#七欖 #七人欖球 #安心出行 #垃圾港共 #苛政猛於疫情 #清零 #經濟清零
由自願到強制使用、籲杯葛者被捕
安心出行實行逾兩年終取消

獨媒整理兩年間有關 #安心出行 的大小新聞:
https://bit.ly/3uN8OhK

一同回顧這個首年開支高達510萬元、至今已更新40多個版本的應用程式,是何時出現、為何出現、受過哪些質疑,及如何逐步成為港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安心出行 #疫苗通行證 #武漢肺炎 #支共禍患 #CCPvirus #垃圾港共
發燒照返工?
心理關口已過?

被問感染同事安排 盧寵茂反問2019年前「你發燒會點做」指「無咩嘢」會續上班
獨媒報導 https://bit.ly/3iNiRB0

#盧寵茂 #奴寵物 #共赴黃泉 #垃圾港共 #武漢肺炎 #支那病毒 #支共禍患 #港共落地獄
劏房戶五年增17%至10.7萬間住逾21萬人 離島首現704間

獨媒報導 https://bit.ly/3HhVuJb

政府統計處昨日(1月19日)公布《二零二一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居於分間樓宇單位人士》,顯示劏房戶數字為107,371 ,居住21.4萬人,數字與去年房委會長遠房屋策略公布的數字相若。惟與2016年普查的91,787戶比較,五年間增15,584戶(約17%)。其中離島區首現劏房,有704間,人口約2,000人,本土研究社認為反映劏房問題擴散全港。

本土研究社又提到,調查就劏房定義未有包括工業樓宇,亦未有計算太空倉、床位、板間房等,令最新劏房分區數字如觀塘區、黃大仙區(包括新蒲崗)的劏房數字偏低,並未反映全面劏房現況。

#劏房 #長遠房屋策略 #垃圾港共 #貧富懸殊 #政治凌駕民生
隨著政府撤底放寬防疫,確診都可以返工,三年抗疫告一段落,近日陸續有立法會議員和專家顧問提出,應獨立調查政府三年防疫工作,但李家超今早見記者,表明不同意設獨立調查委員會檢討疫情,「因為我們踏入疫情的新階段」,認為最重要是提升應能力才更有效,連被問到是否會考慮檢討委員會,他亦不置可否,僅指疫情可能經常變化,「今日我縱然可以寫出100個方案,明日疫情若有新變化或有新的疾病出現,第101個方案可能就會出現,第102個方案亦可能出現。」

翻查資料,李家超的態度和前任林鄭月娥完全相反,林鄭月娥在去年3月20日,曾稱認同疫情有很多要檢討的地方,她對獨立調查疫情持開放態度;到3月27日,林鄭口風有變,強調當時疫情未完,不應分心處理獨立調查,但就交波予李家超,「相信下屆政府會認真處理的」,到十個月後李家超完全否定獨立調查的可能性。

不過即使有獨立調查,按過去調查結果亦未必可以抱太大期望;自特區政府成立以來,合共做過五次獨立調查,分別是調查新機場開幕混亂、教育局疑向教院施壓、南丫海難、鉛水事件和沙中線工程問題。

其中唯一有較實質問責的,是2007年教育局向教育施壓的風波,證實時任教統局常秘羅范椒芬有不當干預教院職員學術自由,最終羅范椒芬辭去廉政專員職位。

而較近期的獨立調查,南丫海難的獨立調查,揭發海事處監管多重犯錯,但無官員被問責,報告內容亦從未全面公開;而鉛水事件調查,事後無人需問責或被懲處;沙中綫紅磡站月台調查,即使懷疑有虛假文書,但無人被檢控,月台工程亦不需重做,發展商禮頓被暫停政府工程投標資格15個後,恢復投標資格。

報導:@renews_hk

#垃圾港共 #武漢肺炎 #支那病毒 #支共禍患 #港共落地獄 #賣港賊冚家亡
【公屋質素倒流三十年】公屋限呎真的能解決愈住愈細?

近年新公屋越起越細成為趨勢,去年施政報告公佈了公屋限呎措施,貌似呼應習近平「住房大一些」的說法,但仔細翻查文件,限呎措施竟然不適用於面積最細的「一二人單位」,似乎「公屋劏房」的問題未有解決的跡象。

那麼,新公屋可以有幾細?研究員發現,自15年前(2008年)左右開始,一二人單位越起越細,2020年起,新興建單位的平均樓面面積只有14.05平方米(約151呎),相比2000年代時可達16.1平方米(約173.2呎)的面積細了近20呎,等同少了一間廁所的面積。再一步翻查發現,14.05平方米(約151呎)的二人單位,變相人均7平方米(75呎) 的居住面積,等同房署已沿用多年的最低「標準」,實在是在政策上「攞到盡」壓縮公屋居民居住空間。

若根據統計處最新發佈的劏房主題報告,在2021年,劏房的平均人均居住面積有6平方米,而2020年後落成公屋的相應數字僅比劏房只多僅僅1平方米。既然人均面積只有6平方米的劏房屬於不適切居所,那麼政府早於90年代,已有提及的7平方米的人均居住面積,是否已不合時宜?然而政府近年讓細單位「起到盡」只緊貼這個最低標準,公屋單位愈起愈細,背後牽涉政府近年改動公屋設計的政策轉向。

全文: www.instagram.com/p/CoPZN4Er4ex
Posted by IG @liberresearch

#公屋 #劏房 #人均居住面積 #長遠房屋策略 #垃圾港共 #貧富懸殊 #政治凌駕民生
【公屋質素倒流三十年】公屋限呎真的能解決愈住愈細?

近年新公屋越起越細成為趨勢,去年施政報告公佈了公屋限呎措施,貌似呼應習近平「住房大一些」的說法,但仔細翻查文件,限呎措施竟然不適用於面積最細的「一二人單位」,似乎「公屋劏房」的問題未有解決的跡象。

那麼,新公屋可以有幾細?研究員發現,自15年前(2008年)左右開始,一二人單位越起越細,2020年起,新興建單位的平均樓面面積只有14.05平方米(約151呎),相比2000年代時可達16.1平方米(約173.2呎)的面積細了近20呎,等同少了一間廁所的面積。再一步翻查發現,14.05平方米(約151呎)的二人單位,變相人均7平方米(75呎) 的居住面積,等同房署已沿用多年的最低「標準」,實在是在政策上「攞到盡」壓縮公屋居民居住空間。

若根據統計處最新發佈的劏房主題報告,在2021年,劏房的平均人均居住面積有6平方米,而2020年後落成公屋的相應數字僅比劏房只多僅僅1平方米。既然人均面積只有6平方米的劏房屬於不適切居所,那麼政府早於90年代,已有提及的7平方米的人均居住面積,是否已不合時宜?然而政府近年讓細單位「起到盡」只緊貼這個最低標準,公屋單位愈起愈細,背後牽涉政府近年改動公屋設計的政策轉向。

全文: www.instagram.com/p/CoPZN4Er4ex
Posted by IG @liberresearch

#公屋 #劏房 #人均居住面積 #長遠房屋策略 #垃圾港共 #貧富懸殊 #政治凌駕民生
劏房戶五年增17%至10.7萬間住逾21萬人 離島首現704間

獨媒報導 https://bit.ly/3HhVuJb

政府統計處昨日(1月19日)公布《二零二一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居於分間樓宇單位人士》,顯示劏房戶數字為107,371 ,居住21.4萬人,數字與去年房委會長遠房屋策略公布的數字相若。惟與2016年普查的91,787戶比較,五年間增15,584戶(約17%)。其中離島區首現劏房,有704間,人口約2,000人,本土研究社認為反映劏房問題擴散全港。

本土研究社又提到,調查就劏房定義未有包括工業樓宇,亦未有計算太空倉、床位、板間房等,令最新劏房分區數字如觀塘區、黃大仙區(包括新蒲崗)的劏房數字偏低,並未反映全面劏房現況。

#劏房 #長遠房屋策略 #垃圾港共 #貧富懸殊 #政治凌駕民生
發展局斥全球填海報告「危言聳聽」 本研社:諮詢仍進行 指責「顯示前設立場」

獨媒報導 https://bit.ly/3YWAAVX

造價逾5,800億元的明日大嶼交椅州填海工程,公眾諮詢期下月結束,綠色和平與本土研究社16日發表研究報告,稱全球面積達千公頃的填海工程爛尾率近八成,預警明日大嶼或不能倖免。發展局昨晚在社交平台發千字文反駁,斥報告僅以不成功案例要求煞停填海,轟「危言聳聽的歪論窒礙香港的發展」。

本研社成員黃肇鴻回覆《獨媒》查詢則稱,團隊就「成功與否」的填海項目皆有審視,強調爛尾率高是客觀研究所得的事實,加上公眾諮詢仍在進行,局方卻以強硬言論指責,「清晰顯示局方的前設立場」。

#明日大嶼 #綠色和平 #本土研究社 #研究 #填海 #明日大愚 #5800億 #交椅洲 #人工島 #大白象工程 #掏空庫房 #爛尾工程 #垃圾港共 #一言堂
港府解禁口罩令但保留《禁蒙面法》
市民憂日後因防疫戴口罩會誤墮法網

香港從周三(3月1日)開始,取消已生效近3年的「口罩令」,任何人在室內外和公共交通工具內,都不需要強制配戴口罩。但當局可通過行政指令,要求到醫院和老人院舍等的人士要戴口罩,保障高危人群。

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香港疫情已受控,冬季流感的高峰期已過,現時是撤銷「口罩令」的適當時間,讓香港復常,全力拼經濟。至於會否同步取消在2019年反送中示威期間,針對示威者蒙面隱藏身份而設的《禁止蒙面規例》,又稱《禁蒙面法》,李家超表示「暫不處理」。

市民曹太太對本台表示,疫情3年,她一家沒有人感染肺炎,深信戴口罩能防病毒傳播,但因為有《禁蒙面法》,對想繼續戴口罩防疫的她來說,有點無所適從,一家人因為繼續戴口罩與否有過討論,不知會否因為戴口罩而誤墮法網。曹太太表示,覺得政府決策前欠缺長遠規劃,沒有考慮市民生活的影響和擔憂,要市民自行承擔可能出現的風險。

本身是律師的時事評論員桑普表示,《禁蒙面法》是2019年,港府根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針對當時的遊行集會而設,任何人在沒有合理辯解下,使用蒙面物品均屬違法,一經定罪,可判罰款2.5萬元及監禁1年。因為法律賦予前線警員,能作決定誰人有違法嫌疑,但執法準則欠透明,立法時已引發很大的爭議。他擔心,當局保留此法是另有目的,比「尋釁滋事罪」更離譜。

香港立法會民主派前議員許智峯表示,港府的做法,反映管治只考慮政治需要的態度,又說,《禁蒙面法》是當年加劇警民衝突的導火線,港府要保留此法,等同不想化解2019年對社會造成的傷痕,也想保留打壓市民的政治工具。許智峯相信,港府也有機會想把《禁蒙面法》永久化,希望在完成相關法律程序前,不會出現真空期,作為長期打壓市民表達訴求和警方濫權的工具。

#口罩令 #禁蒙面法 #遊行集會 #反送中運動 #港共落地獄 #賣港賊冚家亡 #禍港正苦 #垃圾港共 #美麗新香港 #行穩致遠

報導:自由亞洲粵語 @rfacanto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