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warded from 777文宣傳播稿件大合集
Forwarded from 同路人在港生存資訊
Forwarded from 同路人在港生存資訊
劏房戶五年增17%至10.7萬間住逾21萬人 離島首現704間
獨媒報導 https://bit.ly/3HhVuJb
政府統計處昨日(1月19日)公布《二零二一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居於分間樓宇單位人士》,顯示劏房戶數字為107,371 ,居住21.4萬人,數字與去年房委會長遠房屋策略公布的數字相若。惟與2016年普查的91,787戶比較,五年間增15,584戶(約17%)。其中離島區首現劏房,有704間,人口約2,000人,本土研究社認為反映劏房問題擴散全港。
本土研究社又提到,調查就劏房定義未有包括工業樓宇,亦未有計算太空倉、床位、板間房等,令最新劏房分區數字如觀塘區、黃大仙區(包括新蒲崗)的劏房數字偏低,並未反映全面劏房現況。
#劏房 #長遠房屋策略 #垃圾港共 #貧富懸殊 #政治凌駕民生
獨媒報導 https://bit.ly/3HhVuJb
政府統計處昨日(1月19日)公布《二零二一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居於分間樓宇單位人士》,顯示劏房戶數字為107,371 ,居住21.4萬人,數字與去年房委會長遠房屋策略公布的數字相若。惟與2016年普查的91,787戶比較,五年間增15,584戶(約17%)。其中離島區首現劏房,有704間,人口約2,000人,本土研究社認為反映劏房問題擴散全港。
本土研究社又提到,調查就劏房定義未有包括工業樓宇,亦未有計算太空倉、床位、板間房等,令最新劏房分區數字如觀塘區、黃大仙區(包括新蒲崗)的劏房數字偏低,並未反映全面劏房現況。
#劏房 #長遠房屋策略 #垃圾港共 #貧富懸殊 #政治凌駕民生
Forwarded from 同路人在港生存資訊
隨著政府撤底放寬防疫,確診都可以返工,三年抗疫告一段落,近日陸續有立法會議員和專家顧問提出,應獨立調查政府三年防疫工作,但李家超今早見記者,表明不同意設獨立調查委員會檢討疫情,「因為我們踏入疫情的新階段」,認為最重要是提升應能力才更有效,連被問到是否會考慮檢討委員會,他亦不置可否,僅指疫情可能經常變化,「今日我縱然可以寫出100個方案,明日疫情若有新變化或有新的疾病出現,第101個方案可能就會出現,第102個方案亦可能出現。」
翻查資料,李家超的態度和前任林鄭月娥完全相反,林鄭月娥在去年3月20日,曾稱認同疫情有很多要檢討的地方,她對獨立調查疫情持開放態度;到3月27日,林鄭口風有變,強調當時疫情未完,不應分心處理獨立調查,但就交波予李家超,「相信下屆政府會認真處理的」,到十個月後李家超完全否定獨立調查的可能性。
不過即使有獨立調查,按過去調查結果亦未必可以抱太大期望;自特區政府成立以來,合共做過五次獨立調查,分別是調查新機場開幕混亂、教育局疑向教院施壓、南丫海難、鉛水事件和沙中線工程問題。
其中唯一有較實質問責的,是2007年教育局向教育施壓的風波,證實時任教統局常秘羅范椒芬有不當干預教院職員學術自由,最終羅范椒芬辭去廉政專員職位。
而較近期的獨立調查,南丫海難的獨立調查,揭發海事處監管多重犯錯,但無官員被問責,報告內容亦從未全面公開;而鉛水事件調查,事後無人需問責或被懲處;沙中綫紅磡站月台調查,即使懷疑有虛假文書,但無人被檢控,月台工程亦不需重做,發展商禮頓被暫停政府工程投標資格15個後,恢復投標資格。
報導:@renews_hk
#垃圾港共 #武漢肺炎 #支那病毒 #支共禍患 #港共落地獄 #賣港賊冚家亡
翻查資料,李家超的態度和前任林鄭月娥完全相反,林鄭月娥在去年3月20日,曾稱認同疫情有很多要檢討的地方,她對獨立調查疫情持開放態度;到3月27日,林鄭口風有變,強調當時疫情未完,不應分心處理獨立調查,但就交波予李家超,「相信下屆政府會認真處理的」,到十個月後李家超完全否定獨立調查的可能性。
不過即使有獨立調查,按過去調查結果亦未必可以抱太大期望;自特區政府成立以來,合共做過五次獨立調查,分別是調查新機場開幕混亂、教育局疑向教院施壓、南丫海難、鉛水事件和沙中線工程問題。
其中唯一有較實質問責的,是2007年教育局向教育施壓的風波,證實時任教統局常秘羅范椒芬有不當干預教院職員學術自由,最終羅范椒芬辭去廉政專員職位。
而較近期的獨立調查,南丫海難的獨立調查,揭發海事處監管多重犯錯,但無官員被問責,報告內容亦從未全面公開;而鉛水事件調查,事後無人需問責或被懲處;沙中綫紅磡站月台調查,即使懷疑有虛假文書,但無人被檢控,月台工程亦不需重做,發展商禮頓被暫停政府工程投標資格15個後,恢復投標資格。
報導:@renews_hk
#垃圾港共 #武漢肺炎 #支那病毒 #支共禍患 #港共落地獄 #賣港賊冚家亡
Forwarded from 同路人在港生存資訊
【公屋質素倒流三十年】公屋限呎真的能解決愈住愈細?
近年新公屋越起越細成為趨勢,去年施政報告公佈了公屋限呎措施,貌似呼應習近平「住房大一些」的說法,但仔細翻查文件,限呎措施竟然不適用於面積最細的「一二人單位」,似乎「公屋劏房」的問題未有解決的跡象。
那麼,新公屋可以有幾細?研究員發現,自15年前(2008年)左右開始,一二人單位越起越細,2020年起,新興建單位的平均樓面面積只有14.05平方米(約151呎),相比2000年代時可達16.1平方米(約173.2呎)的面積細了近20呎,等同少了一間廁所的面積。再一步翻查發現,14.05平方米(約151呎)的二人單位,變相人均7平方米(75呎) 的居住面積,等同房署已沿用多年的最低「標準」,實在是在政策上「攞到盡」壓縮公屋居民居住空間。
若根據統計處最新發佈的劏房主題報告,在2021年,劏房的平均人均居住面積有6平方米,而2020年後落成公屋的相應數字僅比劏房只多僅僅1平方米。既然人均面積只有6平方米的劏房屬於不適切居所,那麼政府早於90年代,已有提及的7平方米的人均居住面積,是否已不合時宜?然而政府近年讓細單位「起到盡」只緊貼這個最低標準,公屋單位愈起愈細,背後牽涉政府近年改動公屋設計的政策轉向。
全文: www.instagram.com/p/CoPZN4Er4ex
Posted by IG @liberresearch
#公屋 #劏房 #人均居住面積 #長遠房屋策略 #垃圾港共 #貧富懸殊 #政治凌駕民生
近年新公屋越起越細成為趨勢,去年施政報告公佈了公屋限呎措施,貌似呼應習近平「住房大一些」的說法,但仔細翻查文件,限呎措施竟然不適用於面積最細的「一二人單位」,似乎「公屋劏房」的問題未有解決的跡象。
那麼,新公屋可以有幾細?研究員發現,自15年前(2008年)左右開始,一二人單位越起越細,2020年起,新興建單位的平均樓面面積只有14.05平方米(約151呎),相比2000年代時可達16.1平方米(約173.2呎)的面積細了近20呎,等同少了一間廁所的面積。再一步翻查發現,14.05平方米(約151呎)的二人單位,變相人均7平方米(75呎) 的居住面積,等同房署已沿用多年的最低「標準」,實在是在政策上「攞到盡」壓縮公屋居民居住空間。
若根據統計處最新發佈的劏房主題報告,在2021年,劏房的平均人均居住面積有6平方米,而2020年後落成公屋的相應數字僅比劏房只多僅僅1平方米。既然人均面積只有6平方米的劏房屬於不適切居所,那麼政府早於90年代,已有提及的7平方米的人均居住面積,是否已不合時宜?然而政府近年讓細單位「起到盡」只緊貼這個最低標準,公屋單位愈起愈細,背後牽涉政府近年改動公屋設計的政策轉向。
全文: www.instagram.com/p/CoPZN4Er4ex
Posted by IG @liberresearch
#公屋 #劏房 #人均居住面積 #長遠房屋策略 #垃圾港共 #貧富懸殊 #政治凌駕民生
Forwarded from 同路人在港生存資訊
【公屋質素倒流三十年】公屋限呎真的能解決愈住愈細?
近年新公屋越起越細成為趨勢,去年施政報告公佈了公屋限呎措施,貌似呼應習近平「住房大一些」的說法,但仔細翻查文件,限呎措施竟然不適用於面積最細的「一二人單位」,似乎「公屋劏房」的問題未有解決的跡象。
那麼,新公屋可以有幾細?研究員發現,自15年前(2008年)左右開始,一二人單位越起越細,2020年起,新興建單位的平均樓面面積只有14.05平方米(約151呎),相比2000年代時可達16.1平方米(約173.2呎)的面積細了近20呎,等同少了一間廁所的面積。再一步翻查發現,14.05平方米(約151呎)的二人單位,變相人均7平方米(75呎) 的居住面積,等同房署已沿用多年的最低「標準」,實在是在政策上「攞到盡」壓縮公屋居民居住空間。
若根據統計處最新發佈的劏房主題報告,在2021年,劏房的平均人均居住面積有6平方米,而2020年後落成公屋的相應數字僅比劏房只多僅僅1平方米。既然人均面積只有6平方米的劏房屬於不適切居所,那麼政府早於90年代,已有提及的7平方米的人均居住面積,是否已不合時宜?然而政府近年讓細單位「起到盡」只緊貼這個最低標準,公屋單位愈起愈細,背後牽涉政府近年改動公屋設計的政策轉向。
全文: www.instagram.com/p/CoPZN4Er4ex
Posted by IG @liberresearch
#公屋 #劏房 #人均居住面積 #長遠房屋策略 #垃圾港共 #貧富懸殊 #政治凌駕民生
近年新公屋越起越細成為趨勢,去年施政報告公佈了公屋限呎措施,貌似呼應習近平「住房大一些」的說法,但仔細翻查文件,限呎措施竟然不適用於面積最細的「一二人單位」,似乎「公屋劏房」的問題未有解決的跡象。
那麼,新公屋可以有幾細?研究員發現,自15年前(2008年)左右開始,一二人單位越起越細,2020年起,新興建單位的平均樓面面積只有14.05平方米(約151呎),相比2000年代時可達16.1平方米(約173.2呎)的面積細了近20呎,等同少了一間廁所的面積。再一步翻查發現,14.05平方米(約151呎)的二人單位,變相人均7平方米(75呎) 的居住面積,等同房署已沿用多年的最低「標準」,實在是在政策上「攞到盡」壓縮公屋居民居住空間。
若根據統計處最新發佈的劏房主題報告,在2021年,劏房的平均人均居住面積有6平方米,而2020年後落成公屋的相應數字僅比劏房只多僅僅1平方米。既然人均面積只有6平方米的劏房屬於不適切居所,那麼政府早於90年代,已有提及的7平方米的人均居住面積,是否已不合時宜?然而政府近年讓細單位「起到盡」只緊貼這個最低標準,公屋單位愈起愈細,背後牽涉政府近年改動公屋設計的政策轉向。
全文: www.instagram.com/p/CoPZN4Er4ex
Posted by IG @liberresearch
#公屋 #劏房 #人均居住面積 #長遠房屋策略 #垃圾港共 #貧富懸殊 #政治凌駕民生
Forwarded from 同路人在港生存資訊
劏房戶五年增17%至10.7萬間住逾21萬人 離島首現704間
獨媒報導 https://bit.ly/3HhVuJb
政府統計處昨日(1月19日)公布《二零二一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居於分間樓宇單位人士》,顯示劏房戶數字為107,371 ,居住21.4萬人,數字與去年房委會長遠房屋策略公布的數字相若。惟與2016年普查的91,787戶比較,五年間增15,584戶(約17%)。其中離島區首現劏房,有704間,人口約2,000人,本土研究社認為反映劏房問題擴散全港。
本土研究社又提到,調查就劏房定義未有包括工業樓宇,亦未有計算太空倉、床位、板間房等,令最新劏房分區數字如觀塘區、黃大仙區(包括新蒲崗)的劏房數字偏低,並未反映全面劏房現況。
#劏房 #長遠房屋策略 #垃圾港共 #貧富懸殊 #政治凌駕民生
獨媒報導 https://bit.ly/3HhVuJb
政府統計處昨日(1月19日)公布《二零二一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居於分間樓宇單位人士》,顯示劏房戶數字為107,371 ,居住21.4萬人,數字與去年房委會長遠房屋策略公布的數字相若。惟與2016年普查的91,787戶比較,五年間增15,584戶(約17%)。其中離島區首現劏房,有704間,人口約2,000人,本土研究社認為反映劏房問題擴散全港。
本土研究社又提到,調查就劏房定義未有包括工業樓宇,亦未有計算太空倉、床位、板間房等,令最新劏房分區數字如觀塘區、黃大仙區(包括新蒲崗)的劏房數字偏低,並未反映全面劏房現況。
#劏房 #長遠房屋策略 #垃圾港共 #貧富懸殊 #政治凌駕民生
Forwarded from 同路人在港生存資訊
發展局斥全球填海報告「危言聳聽」 本研社:諮詢仍進行 指責「顯示前設立場」
獨媒報導 https://bit.ly/3YWAAVX
造價逾5,800億元的明日大嶼交椅州填海工程,公眾諮詢期下月結束,綠色和平與本土研究社16日發表研究報告,稱全球面積達千公頃的填海工程爛尾率近八成,預警明日大嶼或不能倖免。發展局昨晚在社交平台發千字文反駁,斥報告僅以不成功案例要求煞停填海,轟「危言聳聽的歪論窒礙香港的發展」。
本研社成員黃肇鴻回覆《獨媒》查詢則稱,團隊就「成功與否」的填海項目皆有審視,強調爛尾率高是客觀研究所得的事實,加上公眾諮詢仍在進行,局方卻以強硬言論指責,「清晰顯示局方的前設立場」。
#明日大嶼 #綠色和平 #本土研究社 #研究 #填海 #明日大愚 #5800億 #交椅洲 #人工島 #大白象工程 #掏空庫房 #爛尾工程 #垃圾港共 #一言堂
獨媒報導 https://bit.ly/3YWAAVX
造價逾5,800億元的明日大嶼交椅州填海工程,公眾諮詢期下月結束,綠色和平與本土研究社16日發表研究報告,稱全球面積達千公頃的填海工程爛尾率近八成,預警明日大嶼或不能倖免。發展局昨晚在社交平台發千字文反駁,斥報告僅以不成功案例要求煞停填海,轟「危言聳聽的歪論窒礙香港的發展」。
本研社成員黃肇鴻回覆《獨媒》查詢則稱,團隊就「成功與否」的填海項目皆有審視,強調爛尾率高是客觀研究所得的事實,加上公眾諮詢仍在進行,局方卻以強硬言論指責,「清晰顯示局方的前設立場」。
#明日大嶼 #綠色和平 #本土研究社 #研究 #填海 #明日大愚 #5800億 #交椅洲 #人工島 #大白象工程 #掏空庫房 #爛尾工程 #垃圾港共 #一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