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又帶大家進入FF奇妙之旅,今次免費篇係關於…
1️⃣失去熱誠嘅髮型師💇🏻♂️
2️⃣肥仔健身教練🫃🏻
3️⃣大戰阿強🧜🏻♂️
完整篇可以click入bio條link,未訂閱嘅話就順手訂閱埋啦❤️
patreon.com/user?u=90170370
fongfaifai
1️⃣失去熱誠嘅髮型師💇🏻♂️
2️⃣肥仔健身教練🫃🏻
3️⃣大戰阿強🧜🏻♂️
完整篇可以click入bio條link,未訂閱嘅話就順手訂閱埋啦❤️
patreon.com/user?u=90170370
fongfaifai
【 不義遊戲 |#蘋果橙畫作 】
有無人都睇過《咒術迴戰》?
——— ——— ———
如有餘力,請訂閱Patreon
【 Boogie Woogie - 不義遊戲】:
讓她們在無光斗室中繼續寫、繼續畫,
不定期盡力更新。
感恩我們能夠再次遇上。
Patreon: patreon.com/boogiewoogie_cuagain
Instagram: instagram.com/boogiewoogie_cuagain
#不義遊戲 #boogiewoogie
#cuagain #seeu
boogiewoogie_cuagain
有無人都睇過《咒術迴戰》?
——— ——— ———
如有餘力,請訂閱Patreon
【 Boogie Woogie - 不義遊戲】:
讓她們在無光斗室中繼續寫、繼續畫,
不定期盡力更新。
感恩我們能夠再次遇上。
Patreon: patreon.com/boogiewoogie_cuagain
Instagram: instagram.com/boogiewoogie_cuagain
#不義遊戲 #boogiewoogie
#cuagain #seeu
boogiewoogie_cuagain
Dear all:
喂~我地好耐冇見了~ 我係咪好懶~ 個人已經入左去半年我先寫第一封信比你地~ 希望你地唔好介意啦~ 交代返一開始入去嘅趣事啦~ 裁決我有罪要返去荔枝角個時都冇嘢~ 預左返去找埋尾數~ 一開始會擔心同其他囚友嘅相處~ 不過幸好我際遇都唔錯~ 本來諗住keep住個vibe行落去~ 但點知我中左Covid…… 咁就令到我同啲同案分開左~ 既來之·則安之~ 自己單丁一個同啲唔識嘅人隔離~ 就渾渾噩噩咁捱左5日~ 終於一條線可以逃離隔離嘅魔爪啦~然後我泊正要過界去塘福個時~ 一到步塘福就要做核酸~ 然後隔離等報告~ 點知我臨落山fit期數(分配工作地點)嗰陣~ 個醫官同我講份報告中左~ 又要隔離~ very 9uo………..
快啲訂閱公仔佬patreon睇埋落去啦!條link放咗係profile到啦~
每兩個星期就會更新一次~感謝各位支持~
hk_toyjailo
喂~我地好耐冇見了~ 我係咪好懶~ 個人已經入左去半年我先寫第一封信比你地~ 希望你地唔好介意啦~ 交代返一開始入去嘅趣事啦~ 裁決我有罪要返去荔枝角個時都冇嘢~ 預左返去找埋尾數~ 一開始會擔心同其他囚友嘅相處~ 不過幸好我際遇都唔錯~ 本來諗住keep住個vibe行落去~ 但點知我中左Covid…… 咁就令到我同啲同案分開左~ 既來之·則安之~ 自己單丁一個同啲唔識嘅人隔離~ 就渾渾噩噩咁捱左5日~ 終於一條線可以逃離隔離嘅魔爪啦~然後我泊正要過界去塘福個時~ 一到步塘福就要做核酸~ 然後隔離等報告~ 點知我臨落山fit期數(分配工作地點)嗰陣~ 個醫官同我講份報告中左~ 又要隔離~ very 9uo………..
快啲訂閱公仔佬patreon睇埋落去啦!條link放咗係profile到啦~
每兩個星期就會更新一次~感謝各位支持~
hk_toyjailo
今日哲仔(issac) 牛一💕係响‘’裡面‘’既第二年生日,亦係最後一年💪
祝佢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歡迎大家呢處祝福佢,因為上年既活動太“揚”,今年低調d,等佢出黎呢處睇🙏🙏🙏
今日想藉住佢既生日去祝福就“畢業放學”既同學仔。
希望你幫我帶埋呢束花去湊佢地放學。
只要你朋友或親友將將要放學,搵我吖。
(歡迎你分享開去,愛係要傳開的💪🥰)
太陽花既花語係滿有信念、光輝、忠誠、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同時,更想分享到一點點愛同關懷💪
製作需時,最少2星期前預訂啊。
坑口站面交或速遞到付。
無限期放送至同學們放哂學或哲媽眼懞到整5到啦💕💕💕
手作野總有不完美,介意勿排。
chit_ma_handcraft
祝佢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歡迎大家呢處祝福佢,因為上年既活動太“揚”,今年低調d,等佢出黎呢處睇🙏🙏🙏
今日想藉住佢既生日去祝福就“畢業放學”既同學仔。
希望你幫我帶埋呢束花去湊佢地放學。
只要你朋友或親友將將要放學,搵我吖。
(歡迎你分享開去,愛係要傳開的💪🥰)
太陽花既花語係滿有信念、光輝、忠誠、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同時,更想分享到一點點愛同關懷💪
製作需時,最少2星期前預訂啊。
坑口站面交或速遞到付。
無限期放送至同學們放哂學或哲媽眼懞到整5到啦💕💕💕
手作野總有不完美,介意勿排。
chit_ma_handcraft
《上班記》(一)
自大學畢業以來我就從事着影片相關的工作,用這世代的言語來說就是一位「斜槓青年」吧。一方面我是一名Youtuber,依靠平台的曝光度吸引廣告維生。另一方面,我也做着一些幕後的製作工作,如廣告導演、剪接、策劃等。同時我曾參與一些感興趣的企劃,例如早些年聯同其他機構籌辦過數屆中學生拍片比賽,親身擔任宣傳大使和導師,因而常入校園舉辦工作坊。「斜槓青年」很多都是只有工作者,通常予人感覺不是那種會朝九晚五上班的人。然而我亦曾短暫地做過兩份全職工作,日後讓我反復思考着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大學畢業時,22歲的我在頻道拍了一段影片,宣佈要用一年時間去嘗試做一名全職Youtuber。那時頻道已建立了數年,累積了數萬位訂閱者,我感覺得到這個行業擁有很多機會,加上拍片是那時候自己最為熱衷之事,何不一試?當然,現在回想起來先決條件是家裡從不等着我養,對家用並無要求,因此讓我獲得很大的自由度,毋需一畢業就立刻求一份穩定的辦公室工作。再者,那幾年在大學拍片時已開始接洽廣告,嘗過一些甜頭,最低限度賺取一份人工養活自己應該不成問題。一年過後,我對於以Youtuber作為全職這件事卻感到十分迷惘。
Youtuber是一份不穩定的工作,最大原因是收入幾乎完全依賴接洽廣告,而廣告量取決於頻道的受歡迎程度。換言之,Youtube是一隻追逐數字的遊戲,觀看次數、訂閱人數等數據就是身為一名Youtuber最大的資本。似乎無論拍些什麼,最重要的還是那些數字。而Youtube作為一個社交媒體亦在經歷多次改版後建立起其內在規則,即是所謂的演算法(Algorithm)。演算法鼓勵創作者頻密更新,越是頻密上傳影片,越是獲得更多曝光度,例如出現在用戶頁面上的推薦影片和相關影片。這些曝光極其重要,往往佔據一段影片大半的觀看次數,而這些外來客又能轉化為新的訂閱者。對比起來,幾年間努力儲下的資本——那些數以十萬計的訂閱者——如果當中還有十分之一觀看已經算很不錯了。很多用戶根本不知道原來自己訂閱的創作者仍有新作,因為演算法為他們過濾了。
演算法的存在並非無因,用戶長年訂閱下來的頻道少則數十,多則數百,頁面上不可能全部顯示出來,唯有透過AI去計算和預測觀眾的喜好,目的固然是希望用戶留在平台瀏覽更長時間,對AI來說,這一邊廂的Youtuber你每天都會收看他的新作,另一邊廂的Youtuber你只會每星期甚或每月才會觀看,於是演算法理所當然認為你更愛看前者。這樣的競爭和遊戲規則下,那時候催生了許多「一日一片」的Youtuber,幾乎每一個有如此毅力的Youtuber都獲得飛躍的成長。但每日一片能生產什麼樣的影片?所以那時候Youtube充斥着一些很顯淺,甚至品味惡俗的影片,這些影片卻又屢上熱門,受到平台的寵愛。
我固然希望自己能夠質量兼備,但十分困難。這就是為何後來能迅速壯大、佔一席位的頻道都是以團隊或公司模式經營,就算一人團隊都至少會聘用剪接師,才能支援頻密的更新。但對我來說,我一直以來所拍的東西都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就像畫畫一樣,你很少會見畫家與人協作,因為那種創作是很個人的,呈現着創作者內在和私密的面貌。當然我明白若要以Youtube作為發展路向,那就不得不貼近觀眾和市場。因此那時候我努力拍出許多的影片,就算做不到一日一片也至少會一星期一片。但同時我又不希望為追數字而重複製造着一些無營養的內容,這方面令人感到非常矛盾。那段時期的我涉足過許多題材和影片種類:生活、旅遊、攝影、教英文、動畫、微電影、趕潮流追熱話……但就是找不到屬於自己的風格,像一隻奮力吐絲卻無法築網的蜘蛛。雖然頻道有所成長,偶有佳績,但也不過是如此,心裡感到缺乏了些一些什麼。收入方面,有些月份有廣告便好捱一點,Youtuber也算是一個「好天擔埋落雨柴」的職業,尤其對於一線以下的頻道來說。如何與廣告公司接洽、叫價也是門學問,新手往往把自己的叫價能力看低,到下個月沒廣告時又看着那不穩定的收入懊惱。
幸好那時候出現了幾株救命草,開始偶爾接洽一些幕後的製作工作。最初是之前的大學教授問我會否有興趣幫忙製作一些教學動畫,供講堂放映。那時一個月製作一段,自己繪畫、做動畫、剪接再找配音公司。這些工作如救命草般支撐着那些收入未如理想的月份。除此之外,這也讓我察覺原來我的技能能夠在Youtube以外賺錢,幕後工作的滿足感亦與Youtube所獲得的不一樣,有時能夠彌補心中那空缺的一塊。
那一塊是什麼?我想那時候出現的就是一種所謂「我是誰」的疑惑。就算我已拍了好幾年Youtube,但一直以來所有事情都只是靠網上自學,我亦無接受過正規的學習,因此對比起很多厲害的導演、編劇、攝影師、美術指導等等,我的藝術底子乏善足陳,缺乏美感。拍Youtube固然是拍片的一種,但拍片的世界更為廣闊,像是電視、電影、紀錄片、廣告、動畫、音樂錄像,這些全都是影像創作的領域。對比起上來,Youtuber就像是外行人,欠缺專業性,缺乏認真製作的本領。
Youtube方面遇上樽頸,適應不了演算法催生的急促節奏,頻道一直處於一線以下的 狀態,卻又不想改變自己去迎合。同時,我又質疑着自己的才華,我是否應該尋找更適合自己、擅長的事物?我在這樣的狀態下接受了大學畢業以來第一份全職工作。
(待續)
aumanyick
自大學畢業以來我就從事着影片相關的工作,用這世代的言語來說就是一位「斜槓青年」吧。一方面我是一名Youtuber,依靠平台的曝光度吸引廣告維生。另一方面,我也做着一些幕後的製作工作,如廣告導演、剪接、策劃等。同時我曾參與一些感興趣的企劃,例如早些年聯同其他機構籌辦過數屆中學生拍片比賽,親身擔任宣傳大使和導師,因而常入校園舉辦工作坊。「斜槓青年」很多都是只有工作者,通常予人感覺不是那種會朝九晚五上班的人。然而我亦曾短暫地做過兩份全職工作,日後讓我反復思考着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大學畢業時,22歲的我在頻道拍了一段影片,宣佈要用一年時間去嘗試做一名全職Youtuber。那時頻道已建立了數年,累積了數萬位訂閱者,我感覺得到這個行業擁有很多機會,加上拍片是那時候自己最為熱衷之事,何不一試?當然,現在回想起來先決條件是家裡從不等着我養,對家用並無要求,因此讓我獲得很大的自由度,毋需一畢業就立刻求一份穩定的辦公室工作。再者,那幾年在大學拍片時已開始接洽廣告,嘗過一些甜頭,最低限度賺取一份人工養活自己應該不成問題。一年過後,我對於以Youtuber作為全職這件事卻感到十分迷惘。
Youtuber是一份不穩定的工作,最大原因是收入幾乎完全依賴接洽廣告,而廣告量取決於頻道的受歡迎程度。換言之,Youtube是一隻追逐數字的遊戲,觀看次數、訂閱人數等數據就是身為一名Youtuber最大的資本。似乎無論拍些什麼,最重要的還是那些數字。而Youtube作為一個社交媒體亦在經歷多次改版後建立起其內在規則,即是所謂的演算法(Algorithm)。演算法鼓勵創作者頻密更新,越是頻密上傳影片,越是獲得更多曝光度,例如出現在用戶頁面上的推薦影片和相關影片。這些曝光極其重要,往往佔據一段影片大半的觀看次數,而這些外來客又能轉化為新的訂閱者。對比起來,幾年間努力儲下的資本——那些數以十萬計的訂閱者——如果當中還有十分之一觀看已經算很不錯了。很多用戶根本不知道原來自己訂閱的創作者仍有新作,因為演算法為他們過濾了。
演算法的存在並非無因,用戶長年訂閱下來的頻道少則數十,多則數百,頁面上不可能全部顯示出來,唯有透過AI去計算和預測觀眾的喜好,目的固然是希望用戶留在平台瀏覽更長時間,對AI來說,這一邊廂的Youtuber你每天都會收看他的新作,另一邊廂的Youtuber你只會每星期甚或每月才會觀看,於是演算法理所當然認為你更愛看前者。這樣的競爭和遊戲規則下,那時候催生了許多「一日一片」的Youtuber,幾乎每一個有如此毅力的Youtuber都獲得飛躍的成長。但每日一片能生產什麼樣的影片?所以那時候Youtube充斥着一些很顯淺,甚至品味惡俗的影片,這些影片卻又屢上熱門,受到平台的寵愛。
我固然希望自己能夠質量兼備,但十分困難。這就是為何後來能迅速壯大、佔一席位的頻道都是以團隊或公司模式經營,就算一人團隊都至少會聘用剪接師,才能支援頻密的更新。但對我來說,我一直以來所拍的東西都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就像畫畫一樣,你很少會見畫家與人協作,因為那種創作是很個人的,呈現着創作者內在和私密的面貌。當然我明白若要以Youtube作為發展路向,那就不得不貼近觀眾和市場。因此那時候我努力拍出許多的影片,就算做不到一日一片也至少會一星期一片。但同時我又不希望為追數字而重複製造着一些無營養的內容,這方面令人感到非常矛盾。那段時期的我涉足過許多題材和影片種類:生活、旅遊、攝影、教英文、動畫、微電影、趕潮流追熱話……但就是找不到屬於自己的風格,像一隻奮力吐絲卻無法築網的蜘蛛。雖然頻道有所成長,偶有佳績,但也不過是如此,心裡感到缺乏了些一些什麼。收入方面,有些月份有廣告便好捱一點,Youtuber也算是一個「好天擔埋落雨柴」的職業,尤其對於一線以下的頻道來說。如何與廣告公司接洽、叫價也是門學問,新手往往把自己的叫價能力看低,到下個月沒廣告時又看着那不穩定的收入懊惱。
幸好那時候出現了幾株救命草,開始偶爾接洽一些幕後的製作工作。最初是之前的大學教授問我會否有興趣幫忙製作一些教學動畫,供講堂放映。那時一個月製作一段,自己繪畫、做動畫、剪接再找配音公司。這些工作如救命草般支撐着那些收入未如理想的月份。除此之外,這也讓我察覺原來我的技能能夠在Youtube以外賺錢,幕後工作的滿足感亦與Youtube所獲得的不一樣,有時能夠彌補心中那空缺的一塊。
那一塊是什麼?我想那時候出現的就是一種所謂「我是誰」的疑惑。就算我已拍了好幾年Youtube,但一直以來所有事情都只是靠網上自學,我亦無接受過正規的學習,因此對比起很多厲害的導演、編劇、攝影師、美術指導等等,我的藝術底子乏善足陳,缺乏美感。拍Youtube固然是拍片的一種,但拍片的世界更為廣闊,像是電視、電影、紀錄片、廣告、動畫、音樂錄像,這些全都是影像創作的領域。對比起上來,Youtuber就像是外行人,欠缺專業性,缺乏認真製作的本領。
Youtube方面遇上樽頸,適應不了演算法催生的急促節奏,頻道一直處於一線以下的 狀態,卻又不想改變自己去迎合。同時,我又質疑着自己的才華,我是否應該尋找更適合自己、擅長的事物?我在這樣的狀態下接受了大學畢業以來第一份全職工作。
(待續)
aumanyick
決定介入這場官司時,就已經想過各種可能的後果。入水記時小事,本來最擔心的是對家用各種程序問題把人拖得傾家蕩產,然後以此為由逼你放棄。可我的格言就是心口掛個勇、背後掛個戇,管他呢,先做了再說,船到橋頭自然直。
可沒想到的是,會連出庭的機會都沒有。不是反對無效,而是不能反對,甚至沒有在法庭上反對這個「不能反對」的決定的機會。
他們說,這場官司,你沒有說話的資格。
他們要禁止一首對不少人來說重要的歌,對民主運動重要的歌,卻覺得根本不用聽珍視這首歌的人的說法。政府不喜歡,就夠了。他們一方面想顯得很大方,說誰都可以來反對,到真的有人想反對了,缺又不讓你出聲。這就是荒謬的、「可愛」的新香港。
一個我沒有資格反對的禁令,我看不到我又任何義務去遵從。既然原告已斷定我不是這場民事訴訟的與訟方,而法庭也同意了,那這場官司衍生的任何命令於我何干?
政府不能一方面想拿一個能限制所有人的民事禁令,卻又不讓任何人去參與這場官司。民事判決只能影響與訟方的權益,不是一個立法的捷徑。說要尊重法治的人,就請別帶頭濫用司法程序。
我會繼續說該說的話,唱想唱的歌。願榮光歸香港。
時序表:
2023年6月21日(入稟限期)- 幸彤向律政司提交了notice of intention to defend(擬抗辯通知)
6月23日 - 律政司確認收到幸彤的notice,並將6月5日的Writ of Summons(傳訊令狀)送遞幸彤
7月4日 - 幸彤提交反對理據
7月6日 - 律政司提交書面陳詞,請法庭就幸彤在程序中的身位(locus)進行緊急書面裁決
7月8日 - 幸彤申請7月17日前就身位問題提交書面陳詞
7月10日 - 法庭書面指示,除非及直到有恰當的joinder application,都無須考慮幸彤的身位問題
7月14日 - 幸彤提交Acknowledgment of Service(送達確認書)和notice of intention to defend;同日,Acknowledgment of Service正本提交到法庭登記處,但被職員拒絕,因為根據“State the full name of the Defendant by whom and on whose behalf the service of the Writ is being acknowledged”的要求,幸彤的名字不符律政司入稟狀中的描述,因此,新製一份Acknowledgement of Service,並將幸彤描述為“one of the Persons conducting themselves in any of the acts prohibited under paragraph 1(a), (b), (c) or (d) of the Indorsement of Claim”,新的文件獲登記處接納
7月18、19日 - 幸彤與律政司就她的身位問題文書來往爭議
7月19日 - 法庭書面指示,要參加聆訊只能通過joinder application,而她並沒有作出申請,21日的聆訊毋需幸彤及其法律團隊出席
7月20日 - 幸彤的法律團隊再向法庭提交書面陳詞,重申幸彤已確立Defendant身位,法庭未有回覆
7月21日 - 禁制令聆訊,幸彤及其法律團隊無法參與
鄒幸彤
可沒想到的是,會連出庭的機會都沒有。不是反對無效,而是不能反對,甚至沒有在法庭上反對這個「不能反對」的決定的機會。
他們說,這場官司,你沒有說話的資格。
他們要禁止一首對不少人來說重要的歌,對民主運動重要的歌,卻覺得根本不用聽珍視這首歌的人的說法。政府不喜歡,就夠了。他們一方面想顯得很大方,說誰都可以來反對,到真的有人想反對了,缺又不讓你出聲。這就是荒謬的、「可愛」的新香港。
一個我沒有資格反對的禁令,我看不到我又任何義務去遵從。既然原告已斷定我不是這場民事訴訟的與訟方,而法庭也同意了,那這場官司衍生的任何命令於我何干?
政府不能一方面想拿一個能限制所有人的民事禁令,卻又不讓任何人去參與這場官司。民事判決只能影響與訟方的權益,不是一個立法的捷徑。說要尊重法治的人,就請別帶頭濫用司法程序。
我會繼續說該說的話,唱想唱的歌。願榮光歸香港。
時序表:
2023年6月21日(入稟限期)- 幸彤向律政司提交了notice of intention to defend(擬抗辯通知)
6月23日 - 律政司確認收到幸彤的notice,並將6月5日的Writ of Summons(傳訊令狀)送遞幸彤
7月4日 - 幸彤提交反對理據
7月6日 - 律政司提交書面陳詞,請法庭就幸彤在程序中的身位(locus)進行緊急書面裁決
7月8日 - 幸彤申請7月17日前就身位問題提交書面陳詞
7月10日 - 法庭書面指示,除非及直到有恰當的joinder application,都無須考慮幸彤的身位問題
7月14日 - 幸彤提交Acknowledgment of Service(送達確認書)和notice of intention to defend;同日,Acknowledgment of Service正本提交到法庭登記處,但被職員拒絕,因為根據“State the full name of the Defendant by whom and on whose behalf the service of the Writ is being acknowledged”的要求,幸彤的名字不符律政司入稟狀中的描述,因此,新製一份Acknowledgement of Service,並將幸彤描述為“one of the Persons conducting themselves in any of the acts prohibited under paragraph 1(a), (b), (c) or (d) of the Indorsement of Claim”,新的文件獲登記處接納
7月18、19日 - 幸彤與律政司就她的身位問題文書來往爭議
7月19日 - 法庭書面指示,要參加聆訊只能通過joinder application,而她並沒有作出申請,21日的聆訊毋需幸彤及其法律團隊出席
7月20日 - 幸彤的法律團隊再向法庭提交書面陳詞,重申幸彤已確立Defendant身位,法庭未有回覆
7月21日 - 禁制令聆訊,幸彤及其法律團隊無法參與
鄒幸彤
Heh~今次畫畫畫到一半先發現好麻煩~黑川茜個頭好多漸變位,要用黑點嚟表達灰色真係好麻煩~heh~所以我又偷懶~ Call Me 懶仔~
快啲訂閱公仔佬patreonEG系列睇埋落去啦!
條link放咗係profile到啦~
每兩個星期就會更新一次~感謝各位支持
hk_toyjailo
快啲訂閱公仔佬patreonEG系列睇埋落去啦!
條link放咗係profile到啦~
每兩個星期就會更新一次~感謝各位支持
hk_toyjailo
🎂
普羅今日生日啦~係普羅係入面既第一個生日🌙
+
今日會同普羅屋企人探佢!
普羅近來中意左睇室內設計既野~所以會入本雜誌比佢!如果大家有室內設計既書推介都可以pm我阿🥰💛!!
另外admin今年書展有幸出到人生第一本繪本🥹普羅表示十分期待收到,我都會係今日入埋比佢📖冇諗過竟然係以呢個方式到佢手上🥲
明明係夢想實現既一刻但普羅唔係身邊~有點唏噓~👾
最後,本來想生日點歌比普羅但太多deadline在身又病左🥹結果又miss了⋯⋯
探完普羅再update大家~❣️
be.your.light.2022
普羅今日生日啦~係普羅係入面既第一個生日🌙
+
今日會同普羅屋企人探佢!
普羅近來中意左睇室內設計既野~所以會入本雜誌比佢!如果大家有室內設計既書推介都可以pm我阿🥰💛!!
另外admin今年書展有幸出到人生第一本繪本🥹普羅表示十分期待收到,我都會係今日入埋比佢📖冇諗過竟然係以呢個方式到佢手上🥲
明明係夢想實現既一刻但普羅唔係身邊~有點唏噓~👾
最後,本來想生日點歌比普羅但太多deadline在身又病左🥹結果又miss了⋯⋯
探完普羅再update大家~❣️
be.your.light.2022
《上班記》(二)
我的第一份全職工作是在一間新媒體公司上班。這間公司裏有着一些年輕團隊,經營不同的社交媒體和專頁,其中一個承接項目為一個推廣閱讀文化的網上媒體。這是一個由本地某間大型地產商推動的社會責任項目,旨在建立一個新媒體接觸年輕受眾推廣書本文化,並將項目外判予我的前公司作為營運方。除了經營社交媒體和網頁外,亦有出版實體雜誌。我參與時項目已營運將近一年。因為涉及出版事務,公司將那一年的營運交付予集團旗下的一間出版社及其員工負責。然而一年將近,投資方不滿媒體的Facebook專頁最終人數只有不足七千人,於是表明項目需在進行中期評估前,即是三個月後,將專頁的人數翻倍,項目才不會中止。公司管理層決定將項目中的社交媒體一環獨立處理,交付公司中的年輕團隊負責,然而公司的員工本來已做着別的項目,分身不暇,因此需要增聘人手。我就在朋友的介紹下接受了這份工作。
那時候的我苦思着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才華又是否在拍片方面。同時收入不穩定,Youtube事業遇上樽頸都是讓我接受這份工作的原因。當然這意味着我將會需要重新分配時間,Youtube的產量會變得不穩定,亦要兼顧一些幕後工作。但同時這份工作是負責單一轉案,有明確的期限,對於大學畢業後從未到過辦公室工作的我來說是一個新嘗試。更何況,要說起自己擅長的領域,除了拍片,那應該是社交媒體。現在的這一份工作或許能讓我放下以往一些自設的限制,以一個更客觀的視野將我這個世代社交媒體的理解實踐出來。再加上大學畢業後我其實很少再看書,離開大學以後有時感到連大腦也跟着坍塌,重新接觸文學對我來說可能會開啟一些新的想法與道路。
我沒有打算放棄經營自己的頻道,只是我認為有必要透過一些什麼增值自己,或者在那段感到很迷惘的日子思考自身的價值何在。其實自從第一年以來,頻道也有過佳績,譬如說與前女友拍攝的北韓遊記就吸引了許多媒體報道,亦成為至今頻道上最多觀看次數的影片。我確實找到一樣我比較擅長,而又能吸引到觀眾的影片類型,那就是旅遊與遊記。我逐漸建立起比以往穩定的廣告客戶群,當中包括一些相機牌子、旅遊網站、航空公司等。但即使如此,我的心還是無法安定下來,害怕聚光燈隨時熄滅。置入廣告的影片更令人憂心,因為若然成績未如理想,大概我也隨時可以被取代吧。我認為下一個自媒體時代必然是專才崛起的時代,當攝影技術普及化,每人都可搞着一部相機當Youtuber時,有價值的網絡內容將由各行業的專才提供。在國外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趨勢,除了娛樂和綜藝外,有各行各業擁有着專業知識的創作者提供着免費、富教育意義又有趣的內容,如記者、室內設計師、處事、調酒師等等。時至今日,香港似乎仍然缺少了這一些面向的創作者,背後原因很多,但我想缺乏閒暇是一個很重要的普遍因素吧。無論如何,那時候我認為我必須要用手一些專長和個人特色,才不會在將來被時代淘汰。
上班第一天,我從元朗住家搭乘接駁巴士到元朗市中心,再轉乘九巴前往新蒲崗。這段路程差不多要一個小時,一天過來就有兩小時花在交通了。在巴士上,大多數日子都是塞着耳筒,聽着隨機的流行歌曲趕快補眠。雖然我是以自由工作者的身分接下這份工作(合約也是),但見工時老闆就表明了到辦公室上班是必要條件,因為需要與團隊中的其他人合作,例如文案寫手、插畫師等。確實要是公司缺乏這些資源和合作伙伴,我可沒信心在三個月內將專頁人數翻倍。踏進辦公室,我很快便認識了其他人,他們亦知道我是為這個項目而增聘的人手。那個早上我們開了一個會議交流想法及制定執行計劃。辦公室裡都是和我年紀相若的年輕人,其實要發現箇中問題並不困難,甚至不需要任何專業知識。未來年輕人就是這些平台的用家,從用家角度出發就能看出很多能夠改善的地方。
之前提及過,這個媒體有出版實體雜誌,亦設立了網站張貼每期的專題內容和專欄。一直以來,社交媒體的作用被視為是宣傳雜誌和引導網站流量的工具。專頁的帖文大都是從雜誌內容擷取摘要,再貼上網站連結。從經營者角度,這種做法合理不過,同時礙於原來的人手不足,每個月僅僅制定專題、進行人物採訪、邀稿、處理出版的事宜已經耗費大量人力和資源。雜誌和其內容就是這個媒體最核心之處,腳踏實地宣傳這一部分想必就能吸引到追隨者。然而在用家角度,社交媒體上的帖子單一乏味,沒有配上圖像,根本毫不吸引。少量的人物訪談影片亦製作參差,內容沉悶,連收音也充滿雜音,再加上在Facebook張貼外來連結的觸及率早已被大力打壓,這種經營方式只能說是徒勞無功,很多帖文只有二、三十個,甚至個位數的點讚。我和公司中其他人交換了想法,我們認為需要為專頁生產一些符合社交媒體生態的內容。為了避免混亂和衝突,原本出版社的團隊會繼續以他們的方式推出帖文,我們的團隊即會另外生產內容,以吸引更多的受眾。我們堅持這些新的帖文需要由我們作主,不會單純以宣傳雜誌和網站為主軸。我的想法很簡單:這些帖文需要以有趣的方式接觸到目標受眾,吸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自然會點進專頁了解更多。這樣才是經營社交媒體的正確做法。最重要的不僅僅是一本雜誌、一個網站,而是整個品牌去經營並且建立起影響力。
(待續)
aumanyick
我的第一份全職工作是在一間新媒體公司上班。這間公司裏有着一些年輕團隊,經營不同的社交媒體和專頁,其中一個承接項目為一個推廣閱讀文化的網上媒體。這是一個由本地某間大型地產商推動的社會責任項目,旨在建立一個新媒體接觸年輕受眾推廣書本文化,並將項目外判予我的前公司作為營運方。除了經營社交媒體和網頁外,亦有出版實體雜誌。我參與時項目已營運將近一年。因為涉及出版事務,公司將那一年的營運交付予集團旗下的一間出版社及其員工負責。然而一年將近,投資方不滿媒體的Facebook專頁最終人數只有不足七千人,於是表明項目需在進行中期評估前,即是三個月後,將專頁的人數翻倍,項目才不會中止。公司管理層決定將項目中的社交媒體一環獨立處理,交付公司中的年輕團隊負責,然而公司的員工本來已做着別的項目,分身不暇,因此需要增聘人手。我就在朋友的介紹下接受了這份工作。
那時候的我苦思着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才華又是否在拍片方面。同時收入不穩定,Youtube事業遇上樽頸都是讓我接受這份工作的原因。當然這意味着我將會需要重新分配時間,Youtube的產量會變得不穩定,亦要兼顧一些幕後工作。但同時這份工作是負責單一轉案,有明確的期限,對於大學畢業後從未到過辦公室工作的我來說是一個新嘗試。更何況,要說起自己擅長的領域,除了拍片,那應該是社交媒體。現在的這一份工作或許能讓我放下以往一些自設的限制,以一個更客觀的視野將我這個世代社交媒體的理解實踐出來。再加上大學畢業後我其實很少再看書,離開大學以後有時感到連大腦也跟着坍塌,重新接觸文學對我來說可能會開啟一些新的想法與道路。
我沒有打算放棄經營自己的頻道,只是我認為有必要透過一些什麼增值自己,或者在那段感到很迷惘的日子思考自身的價值何在。其實自從第一年以來,頻道也有過佳績,譬如說與前女友拍攝的北韓遊記就吸引了許多媒體報道,亦成為至今頻道上最多觀看次數的影片。我確實找到一樣我比較擅長,而又能吸引到觀眾的影片類型,那就是旅遊與遊記。我逐漸建立起比以往穩定的廣告客戶群,當中包括一些相機牌子、旅遊網站、航空公司等。但即使如此,我的心還是無法安定下來,害怕聚光燈隨時熄滅。置入廣告的影片更令人憂心,因為若然成績未如理想,大概我也隨時可以被取代吧。我認為下一個自媒體時代必然是專才崛起的時代,當攝影技術普及化,每人都可搞着一部相機當Youtuber時,有價值的網絡內容將由各行業的專才提供。在國外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趨勢,除了娛樂和綜藝外,有各行各業擁有着專業知識的創作者提供着免費、富教育意義又有趣的內容,如記者、室內設計師、處事、調酒師等等。時至今日,香港似乎仍然缺少了這一些面向的創作者,背後原因很多,但我想缺乏閒暇是一個很重要的普遍因素吧。無論如何,那時候我認為我必須要用手一些專長和個人特色,才不會在將來被時代淘汰。
上班第一天,我從元朗住家搭乘接駁巴士到元朗市中心,再轉乘九巴前往新蒲崗。這段路程差不多要一個小時,一天過來就有兩小時花在交通了。在巴士上,大多數日子都是塞着耳筒,聽着隨機的流行歌曲趕快補眠。雖然我是以自由工作者的身分接下這份工作(合約也是),但見工時老闆就表明了到辦公室上班是必要條件,因為需要與團隊中的其他人合作,例如文案寫手、插畫師等。確實要是公司缺乏這些資源和合作伙伴,我可沒信心在三個月內將專頁人數翻倍。踏進辦公室,我很快便認識了其他人,他們亦知道我是為這個項目而增聘的人手。那個早上我們開了一個會議交流想法及制定執行計劃。辦公室裡都是和我年紀相若的年輕人,其實要發現箇中問題並不困難,甚至不需要任何專業知識。未來年輕人就是這些平台的用家,從用家角度出發就能看出很多能夠改善的地方。
之前提及過,這個媒體有出版實體雜誌,亦設立了網站張貼每期的專題內容和專欄。一直以來,社交媒體的作用被視為是宣傳雜誌和引導網站流量的工具。專頁的帖文大都是從雜誌內容擷取摘要,再貼上網站連結。從經營者角度,這種做法合理不過,同時礙於原來的人手不足,每個月僅僅制定專題、進行人物採訪、邀稿、處理出版的事宜已經耗費大量人力和資源。雜誌和其內容就是這個媒體最核心之處,腳踏實地宣傳這一部分想必就能吸引到追隨者。然而在用家角度,社交媒體上的帖子單一乏味,沒有配上圖像,根本毫不吸引。少量的人物訪談影片亦製作參差,內容沉悶,連收音也充滿雜音,再加上在Facebook張貼外來連結的觸及率早已被大力打壓,這種經營方式只能說是徒勞無功,很多帖文只有二、三十個,甚至個位數的點讚。我和公司中其他人交換了想法,我們認為需要為專頁生產一些符合社交媒體生態的內容。為了避免混亂和衝突,原本出版社的團隊會繼續以他們的方式推出帖文,我們的團隊即會另外生產內容,以吸引更多的受眾。我們堅持這些新的帖文需要由我們作主,不會單純以宣傳雜誌和網站為主軸。我的想法很簡單:這些帖文需要以有趣的方式接觸到目標受眾,吸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自然會點進專頁了解更多。這樣才是經營社交媒體的正確做法。最重要的不僅僅是一本雜誌、一個網站,而是整個品牌去經營並且建立起影響力。
(待續)
aumanyick
31 July 2023
//記吃鯨魚的人//
寫於布氏鯨死於香港當天,心情相當沉重。起初得悉此消息時當然係充滿怒憤、憤恨,好想屌柒觀鯨船上每一位吃鯨魚的人,但諗諗吓任憑依家在外社交平台上必定充斥住譴責嘅聲音,都已經返唔到轉頭,一條鯨魚嘅生命就係一條鯨魚嘅生命,不能復生就係不能復生,再屌落去都不能改變鯨魚俾香港一窩蜂的打卡文化所殺死此事實。繼而侵佔我嘅就係低落及不解嘅情緒,不解究竟點解要咁做?點解要為了滿足一己好奇心而罔顧其他生命嘅可貴?究竟那些應當懺悔的吃鯨魚的人有無意識到自己嘅自私剝奪了一條生命的生存權?究竟嗰班吃鯨魚的人是甚麼樣的人?而同時作為香港人的一份子,就算今次鯨魚之死我完全沒有責任,但仍然感到我們都不是無辜的,感到香港人的罪孽確實很深重,甚至乎同為香港人而感到ashamed。究竟要幾多動物死於香港這個城市才懂得收手?如果動物傳心師確實存在,我會希望可以傳心俾各動物勸喻他們快快遠離香港呢個地方。不論係鯨魚、野豬、倉鼠、因移民被遺棄的貓貓狗狗、因一時風潮被熱捧後來卻被大量遺棄嘅守宮,還是山上的野牛(至今仍印象深刻於在Facebook看到人們露營時向野牛潑水的一幀幀相片,但明明侵佔別人家園的是人類—看看塔門的野牛、看看露營帶來的沙土化),以上全部都不是個別事件,反映緊嘅係這個城市的人如何看待共生於這個城市的動物。另外,此次事件帶來的莫大沮喪感與無力感,我會說是某程度上因為鯨魚之死令我不得不質疑香港人公民素養的水平,究竟我們過往所極力追求的烏托邦又是一個甚麼樣的理想?是一個對其他動物不仁不義之地?如果民智還未開,我們又憑甚麼說些陳腔濫調的遠大理想?這些都是我想不通答案的疑惑。近日在沉迷看一本關於西蒙波娃的人物傳記,當中有提到西蒙在戰後心中也像當時很多人一樣思考着:人類怎能做出如此毫無人道之事?當然如今的景況絕不能與當時相比擬,但我一直思忖着既然現在的我都不知如何面對、如何理解人類的不人道,更何況戰後當年經歷過人類浩劫的人們究竟是如何找到支點繼續生存下去、面對歷史?一切有待解答。
//關於思想慵懶//
久久沒有寫字的我早陣子一直覺得與其spend time on寫信,不如爭取僅餘的時間去睇書,喜歡好像吸水海綿不斷吸收新資訊的充實感(所以不少筆友的信我都終極拖延症發作,請見諒)。直到有次我要寫一封較為認真討論的信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退步了很多很多。雖然之前已不是什麼寫字能手,但如今竟然退步至有種kick住kick住的感覺,令我相當不安。這時我才發現這是我忽略了寫字的重要性所惹的禍,一個人不斷輸入(閱讀)但沒有輸出的話,是會造成某程度上的思想慵懶,所以我都期望嚟緊的時間自己可以勤力一點點、抽多一點點時間寫字記下所思所想。又令我想起究竟什麼才是好好生活下去的模式?外界一向對於積極向上的坐監模式投射了不少美好想像,包括做運動、睇書、多喝水、保持身體健康、善用時間、學外語etc。這些我全部都好認同,但諗深一層究竟何謂好好善用這裏的時間?那些一式一樣的選項?其實只是我們不得不這樣做,因為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做,做了是否有代表正在好好生活呢?我不以為然。這些問題都很無聊甚至乎很無病呻吟,但我忌諱的是思想跳躍所造成的既有固定形象,還有一個關於思想慵懶的禍害想在此分享。早前讀畢石黑一雄的《別讓我走》,有趣的故事,盡量在此不作劇透,其中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位是聽而不聞的威力,尤其對洗腦工作來說。原來從小的灌輸可以令被洗腦對象慣於聽而不聞,繼而接受那個成長以後將成為器官捐贈者不斷被掏空身體內的器官,直至死亡的可怕命運。明明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命運安排,但在從小灌輸的情況下是可以習慣的,因為這些被洗腦者從小開始都是聽而不聞的,聽了是聽了,知道是知道了,但沒有理解、沒有實際想像、沒有疑惑、沒有發問,結果聽得多了就接受了,多麼高強的手腕。我們都要努力避免聽而不聞、視而不見。
U上
walkwithu__
//記吃鯨魚的人//
寫於布氏鯨死於香港當天,心情相當沉重。起初得悉此消息時當然係充滿怒憤、憤恨,好想屌柒觀鯨船上每一位吃鯨魚的人,但諗諗吓任憑依家在外社交平台上必定充斥住譴責嘅聲音,都已經返唔到轉頭,一條鯨魚嘅生命就係一條鯨魚嘅生命,不能復生就係不能復生,再屌落去都不能改變鯨魚俾香港一窩蜂的打卡文化所殺死此事實。繼而侵佔我嘅就係低落及不解嘅情緒,不解究竟點解要咁做?點解要為了滿足一己好奇心而罔顧其他生命嘅可貴?究竟那些應當懺悔的吃鯨魚的人有無意識到自己嘅自私剝奪了一條生命的生存權?究竟嗰班吃鯨魚的人是甚麼樣的人?而同時作為香港人的一份子,就算今次鯨魚之死我完全沒有責任,但仍然感到我們都不是無辜的,感到香港人的罪孽確實很深重,甚至乎同為香港人而感到ashamed。究竟要幾多動物死於香港這個城市才懂得收手?如果動物傳心師確實存在,我會希望可以傳心俾各動物勸喻他們快快遠離香港呢個地方。不論係鯨魚、野豬、倉鼠、因移民被遺棄的貓貓狗狗、因一時風潮被熱捧後來卻被大量遺棄嘅守宮,還是山上的野牛(至今仍印象深刻於在Facebook看到人們露營時向野牛潑水的一幀幀相片,但明明侵佔別人家園的是人類—看看塔門的野牛、看看露營帶來的沙土化),以上全部都不是個別事件,反映緊嘅係這個城市的人如何看待共生於這個城市的動物。另外,此次事件帶來的莫大沮喪感與無力感,我會說是某程度上因為鯨魚之死令我不得不質疑香港人公民素養的水平,究竟我們過往所極力追求的烏托邦又是一個甚麼樣的理想?是一個對其他動物不仁不義之地?如果民智還未開,我們又憑甚麼說些陳腔濫調的遠大理想?這些都是我想不通答案的疑惑。近日在沉迷看一本關於西蒙波娃的人物傳記,當中有提到西蒙在戰後心中也像當時很多人一樣思考着:人類怎能做出如此毫無人道之事?當然如今的景況絕不能與當時相比擬,但我一直思忖着既然現在的我都不知如何面對、如何理解人類的不人道,更何況戰後當年經歷過人類浩劫的人們究竟是如何找到支點繼續生存下去、面對歷史?一切有待解答。
//關於思想慵懶//
久久沒有寫字的我早陣子一直覺得與其spend time on寫信,不如爭取僅餘的時間去睇書,喜歡好像吸水海綿不斷吸收新資訊的充實感(所以不少筆友的信我都終極拖延症發作,請見諒)。直到有次我要寫一封較為認真討論的信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退步了很多很多。雖然之前已不是什麼寫字能手,但如今竟然退步至有種kick住kick住的感覺,令我相當不安。這時我才發現這是我忽略了寫字的重要性所惹的禍,一個人不斷輸入(閱讀)但沒有輸出的話,是會造成某程度上的思想慵懶,所以我都期望嚟緊的時間自己可以勤力一點點、抽多一點點時間寫字記下所思所想。又令我想起究竟什麼才是好好生活下去的模式?外界一向對於積極向上的坐監模式投射了不少美好想像,包括做運動、睇書、多喝水、保持身體健康、善用時間、學外語etc。這些我全部都好認同,但諗深一層究竟何謂好好善用這裏的時間?那些一式一樣的選項?其實只是我們不得不這樣做,因為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做,做了是否有代表正在好好生活呢?我不以為然。這些問題都很無聊甚至乎很無病呻吟,但我忌諱的是思想跳躍所造成的既有固定形象,還有一個關於思想慵懶的禍害想在此分享。早前讀畢石黑一雄的《別讓我走》,有趣的故事,盡量在此不作劇透,其中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位是聽而不聞的威力,尤其對洗腦工作來說。原來從小的灌輸可以令被洗腦對象慣於聽而不聞,繼而接受那個成長以後將成為器官捐贈者不斷被掏空身體內的器官,直至死亡的可怕命運。明明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命運安排,但在從小灌輸的情況下是可以習慣的,因為這些被洗腦者從小開始都是聽而不聞的,聽了是聽了,知道是知道了,但沒有理解、沒有實際想像、沒有疑惑、沒有發問,結果聽得多了就接受了,多麼高強的手腕。我們都要努力避免聽而不聞、視而不見。
U上
walkwithu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