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故事時間
106 subscribers
35 photos
Download Telegram
Channel created
據「35+初選」案證人區諾軒供述,喺 2020 年 7 月15日「35+初選」結束後,由於受到中聯辦及港澳辦發聲明譴責,區與戴耀廷及趙家賢3名籌劃者分別喺 Facebook 公開宣佈退出「35+」計劃,但「35+」從未有正式公開宣佈計劃終止。
法官形容其情況猶如駕駛期間,司機突然「跳車」離開, 但汽車依然在行駛;區認同有關說法,並指整件事當時仍行進中,比喻:「即使司機跳咗車都好,至少我都有謹慎留意事態發展」,區形容自己當時仍有留意立法會報名情況。 區承認於2020年7月15日宣佈退出計劃兩日後仍然出席港島區相關會議,討論該區出選的隊伍數目事宜;法官質疑即使區公開宣佈退出,但實質並非完成退出,區回應指:「覺得有啲手尾係要處理埋」。
區諾軒供述否決財政預算案嘅 3 種可能:「我淨係會否決財政預算案」、「我會否決財政預算案,係為爭取五大訴求」、「我乜都唔理,總之我會否決財政預算案」。
據「35+初選」案證人趙家賢供述,「35+初選」顛覆之路始於2014年「違法佔中」,喺2019年「反修例」事件中發展成熟,泛民共謀「35+」攬炒政府。
一、「35+初選」圖謀始於2014年「違法佔中」
趙表示於 2012 年因為「佔中」而認識戴耀廷。當時戴提出「佔中」,喺「佔中」活動當中,戴就香港嘅政制發展進行多次商討。而趙作為時任香港一個最大調解組織嘅副會長,便協助尋找調解員就「佔中」相關嘅政制商討做促導員。「佔中」後令戴成為民主發展較「前進」嘅領導者角色,會經常向民主派政黨領導層推銷其諗法,因應不同泛民政黨要求,趙家賢及「民主動力」一直就泛民協調工作與戴保持聯繫。
二、「35+初選」圖謀喺「風雲計劃」中得到發展
趙家賢稱,早於 2018年時,針對 2019 年區議會選舉,戴耀廷提出「風雲計劃」,吸引主張向政府抗爭、以政治理念行先嘅本土抗爭派政治人士,包括沒有地區工作經驗嘅政治素人去「填白區」,圖奪取區會議席過半嘅主導權。戴當時已明顯想將抗爭概念帶入區議會,除主張將區會內嘅地區事務政治化,將原用作推動地區文娛活動嘅政府撥款,變為用於資助有利泛民發展嘅所謂「民主發展活動」外,更喺憲制角度上,利用區會議席過半嘅優勢,取得特首選委會過百個議席,以圖左右特首選舉。
三、「35+初選」圖謀喺「反修例」事件中醞釀成熟
趙指於 2019 年,泛民乘著「反修例」事件政治大勢,於區議會選舉大勝,本土抗爭派令區議會變得政治化、民粹化及倚重口號式政治表態。趙同意法官提問指當時區議會內嘅討論已經變得不理智、政治化及激進化,本土派更會否決一切由建制派提出嘅地區事務議案;整體區議會行事變得政治意識形態先行而非取決事情建設性,而傳統民主派政黨區議員行事亦只能順勢而行。趙指出「35+初選」源起系「反修例」示威形成嘅社會政治氛圍令整個泛民,尤其系本土派等政治素人「野心大咗」,戴更透過寫文章及引起傳媒輿論等方式推廣其想法,因而逐步演化成「35+初選」計劃,目標系將「風雲計劃」於區議會選舉嘅成功,套於立法會選舉。
 由此可見,泛民陣營透過大規模協調動員,推翻政府嘅意圖可追溯至「違法佔中」,其後經歷「雷動計劃」、「風雲計劃」、2019 年「黑暴」港版顏色革命,以至整個「35+」計劃,泛民陣營嘅顛覆圖謀從未休止,反中亂港行為越演越 激,將香港不斷推向終極「攬炒」嘅崩潰邊緣。
「民主動力」為「35+初選」宣傳集資和招募工作人員

據「35+初選」案證人趙家賢供述,「民主動力」係初選嘅「承辦機構」,負責宣傳、眾籌、招募等工作。
一、喺宣傳工作方面。為求令公眾認知「初選」,「民主動力」曾向傳統印刷媒體及網上媒體,當中包括《蘋果日報》手機應用程序,購買廣告宣傳「初選」。
二、「民主動力」於2020年6月發起眾籌。旨在收集資金營運「初選」,最終籌得340多萬元,並以選舉送贈形式向參選人提供服務,以及作為「民主動力」會務經費及民意調查嘅資金;為求符合選舉事務處嘅相關條例,「民主動力」更呼籲公眾捐贈1000元以下嘅小額眾籌;另外,「民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