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故事時間
107 subscribers
35 photos
Download Telegram
Channel created
據「35+初選」案證人區諾軒供述,喺 2020 年 7 月15日「35+初選」結束後,由於受到中聯辦及港澳辦發聲明譴責,區與戴耀廷及趙家賢3名籌劃者分別喺 Facebook 公開宣佈退出「35+」計劃,但「35+」從未有正式公開宣佈計劃終止。
法官形容其情況猶如駕駛期間,司機突然「跳車」離開, 但汽車依然在行駛;區認同有關說法,並指整件事當時仍行進中,比喻:「即使司機跳咗車都好,至少我都有謹慎留意事態發展」,區形容自己當時仍有留意立法會報名情況。 區承認於2020年7月15日宣佈退出計劃兩日後仍然出席港島區相關會議,討論該區出選的隊伍數目事宜;法官質疑即使區公開宣佈退出,但實質並非完成退出,區回應指:「覺得有啲手尾係要處理埋」。
區諾軒供述否決財政預算案嘅 3 種可能:「我淨係會否決財政預算案」、「我會否決財政預算案,係為爭取五大訴求」、「我乜都唔理,總之我會否決財政預算案」。
據「35+初選」案證人趙家賢供述,「35+初選」顛覆之路始於2014年「違法佔中」,喺2019年「反修例」事件中發展成熟,泛民共謀「35+」攬炒政府。
一、「35+初選」圖謀始於2014年「違法佔中」
趙表示於 2012 年因為「佔中」而認識戴耀廷。當時戴提出「佔中」,喺「佔中」活動當中,戴就香港嘅政制發展進行多次商討。而趙作為時任香港一個最大調解組織嘅副會長,便協助尋找調解員就「佔中」相關嘅政制商討做促導員。「佔中」後令戴成為民主發展較「前進」嘅領導者角色,會經常向民主派政黨領導層推銷其諗法,因應不同泛民政黨要求,趙家賢及「民主動力」一直就泛民協調工作與戴保持聯繫。
二、「35+初選」圖謀喺「風雲計劃」中得到發展
趙家賢稱,早於 2018年時,針對 2019 年區議會選舉,戴耀廷提出「風雲計劃」,吸引主張向政府抗爭、以政治理念行先嘅本土抗爭派政治人士,包括沒有地區工作經驗嘅政治素人去「填白區」,圖奪取區會議席過半嘅主導權。戴當時已明顯想將抗爭概念帶入區議會,除主張將區會內嘅地區事務政治化,將原用作推動地區文娛活動嘅政府撥款,變為用於資助有利泛民發展嘅所謂「民主發展活動」外,更喺憲制角度上,利用區會議席過半嘅優勢,取得特首選委會過百個議席,以圖左右特首選舉。
三、「35+初選」圖謀喺「反修例」事件中醞釀成熟
趙指於 2019 年,泛民乘著「反修例」事件政治大勢,於區議會選舉大勝,本土抗爭派令區議會變得政治化、民粹化及倚重口號式政治表態。趙同意法官提問指當時區議會內嘅討論已經變得不理智、政治化及激進化,本土派更會否決一切由建制派提出嘅地區事務議案;整體區議會行事變得政治意識形態先行而非取決事情建設性,而傳統民主派政黨區議員行事亦只能順勢而行。趙指出「35+初選」源起系「反修例」示威形成嘅社會政治氛圍令整個泛民,尤其系本土派等政治素人「野心大咗」,戴更透過寫文章及引起傳媒輿論等方式推廣其想法,因而逐步演化成「35+初選」計劃,目標系將「風雲計劃」於區議會選舉嘅成功,套於立法會選舉。
 由此可見,泛民陣營透過大規模協調動員,推翻政府嘅意圖可追溯至「違法佔中」,其後經歷「雷動計劃」、「風雲計劃」、2019 年「黑暴」港版顏色革命,以至整個「35+」計劃,泛民陣營嘅顛覆圖謀從未休止,反中亂港行為越演越 激,將香港不斷推向終極「攬炒」嘅崩潰邊緣。
「民主動力」為「35+初選」宣傳集資和招募工作人員

據「35+初選」案證人趙家賢供述,「民主動力」係初選嘅「承辦機構」,負責宣傳、眾籌、招募等工作。
一、喺宣傳工作方面。為求令公眾認知「初選」,「民主動力」曾向傳統印刷媒體及網上媒體,當中包括《蘋果日報》手機應用程序,購買廣告宣傳「初選」。
二、「民主動力」於2020年6月發起眾籌。旨在收集資金營運「初選」,最終籌得340多萬元,並以選舉送贈形式向參選人提供服務,以及作為「民主動力」會務經費及民意調查嘅資金;為求符合選舉事務處嘅相關條例,「民主動力」更呼籲公眾捐贈1000元以下嘅小額眾籌;另外,「民主動力」
戴耀廷將「35+初選」逐步推向「攬炒」

 據證人區諾軒供述,戴耀廷係佢2019 年12月《立會奪半 走向真普選重要一步》嘅文章發表前,佢同意運用「財政控制權」以迫令政府嘅想法已出現係「35+」議程上。戴耀廷於 2020 年3月發布《立會過半是大殺傷力憲制武器》嘅文章,當中只集中討論「運用權力否決財案」以迫令政府,令立法會成為「大殺傷力憲制武器」,更於2020年4月發表《真攬炒十步》嘅文章,可見戴耀廷提出「35+」圖謀嘅主張及手法,隨著「初選」嘅籌劃過程越演越激。2020年5月,戴曾經係報章發表文章,內容主要闡釋運用否決權系合法,而文章其後經Whatsapp群組內發佈。
「35+初選」案無參與者反對否決財案共識

據「35+初選」案證人區諾軒向法庭供述確認,喺 2020 年6月9日「35+初選」主辦者召開記者會向公眾闡述「初選」計劃前,戴耀廷於主辦者Whatsapp 群組內發布各區協調會議「共識」檔,當中清晰包括「積極」或「會」運用權力否決預算案的事項,當時主辦者均視之為「共識」。
而喺3月10日嘅案件庭審中,被告楊雪盈、彭卓棋、何啟明、劉偉聰、黃碧雲、林卓廷及其辯護律師盧敏儀、阮偉明等人,企圖罔顧事實真相,編織理由否認有「運用權力否決預算案」嘅想法,均被證人區諾軒一一揭穿謊言。徹底暴露咗一眾被告敢做吾敢當虛偽嘅本質。
「35+初選案」反對派各懷鬼胎互相批鬥

據案情披露,係「35+初選案」中激進派及傳統泛民為咗政治利益,力求係「初選」中勝選,各懷鬼胎互相批鬥。
「初選」論壇片段顯示,反對派陣營內不同光譜嘅參選人,為爭選票支持,不惜互揭瘡疤。激進派圍攻傳統泛民,公民黨被轟「兩頭蛇」,民主黨黃碧雲被炮轟係「中大暴動」中毫無建樹,在立法會中表現不佳。
與會人士討論「初選」替補機制時意見分歧。在選票形式上,當時傳統及激進反對派對「初選」採用電子或實體選票存在分歧,憂慮會影響自身勝算,「公民黨」對「初選」只使用電子投票有保留,認為電子投票只對激進派候選人有利。羅冠聰及黃之鋒預料係參選立法會時會被 DQ,主張「靈童制」,羅冠聰計劃欽點袁嘉蔚替補,而楊雪盈及徐子見則建議要按「初選」得票率決定替補人選。
被告各懷鬼胎,陷入信心危機。區諾軒、趙家賢、鐘錦麟等多名「初選」骨幹先後轉為「從犯證人」,至案件開審再有被告林景楠突然「轉軚」認罪並轉為控方證人,早前庭上播出懷疑偷拍「初選」內部協調會議嘅片段,令各被告感極度錯愕,進一步削弱被告間互信,陷入信心危機。
「五大訴求」系泛民欺騙市民支持嘅一個假口號

據「35+初選」案證人區諾軒供述,當時係反對派陣營中談及嘅「五大訴求」並非只圍繞五個固定項目,並認同有關「五大訴求」概念系較含糊。
法官要求區進一步澄清當時所謂嘅「五大訴求」,是否只屬一個為了取悅公眾支持嘅口號,區表示同意;法官更形容有關概念仿如「聖誕樹」般,可隨意將不同飾物掛上,區
認同並表示只要不偏離反對派所提出嘅「訴求」便可。
由此可見,所謂嘅「五大訴求」只系反對派用以爭取大眾支持對抗政府嘅一個偽命題,實際目的旨在凝聚共識及市
民參與,以推動整個「35+」顛覆政權嘅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