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只計 FB,《立場新聞》的讀者人數已逾 130 萬,是香港數一數二的最大網媒。但它在一日內被「煽動罪」毀滅,兩名高層在監獄過除夕。
多名記者守在《立場》辦公室門外等消息。突然失業的「前記者」始終擺脫不了本色,進出時都拿著手機和單反與行家互拍。
不似《蘋果》有終刊號的蘊釀,位於工廈的《立場》辦公室既沒有招牌,也沒有讀者雲集的告別。然而還是有讀者特地摸黑上門,先是一家三口抱著 BB,繼之就是阿偉和女友攜手到此。
以前他們起身就睇《蘋果》,之後還有《立場》前仆後繼,但當骨牌接二連三,已無來者可以代替,讀者都頓感失落和空虛。「而家愈嚟愈少媒體有比較真確,唔受政府影響嘅報道。我地作為小市民冇咩可以做到,趁最後機會嚟望一望,想多謝佢地。」
蕭雲
https://is.gd/JIRLzm
多名記者守在《立場》辦公室門外等消息。突然失業的「前記者」始終擺脫不了本色,進出時都拿著手機和單反與行家互拍。
不似《蘋果》有終刊號的蘊釀,位於工廈的《立場》辦公室既沒有招牌,也沒有讀者雲集的告別。然而還是有讀者特地摸黑上門,先是一家三口抱著 BB,繼之就是阿偉和女友攜手到此。
以前他們起身就睇《蘋果》,之後還有《立場》前仆後繼,但當骨牌接二連三,已無來者可以代替,讀者都頓感失落和空虛。「而家愈嚟愈少媒體有比較真確,唔受政府影響嘅報道。我地作為小市民冇咩可以做到,趁最後機會嚟望一望,想多謝佢地。」
蕭雲
https://is.gd/JIRLzm
Facebook
Log in or sign up to view
See posts, photos and more on Facebook.
2021年,有關香港的一個關鍵詞就是“離散”。自英國政府今年一月底開放“國民海外護照”(BNO)簽證申請以來,已有近九萬港人負笈英倫。這當中既有普通百姓,也有面對政治打壓甚至人身安全風險的政治人物。據瞭解,目前有至少三十名前香港區議員身處英國。本臺就此專訪了其中的三人,傾聽他們各自的移英故事以及在卸下議員公職後繼續以港人身份在異國他鄉承擔時代責任的經歷。
2019年11月24日,香港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中首次“破天荒”大勝親北京陣營,一舉奪得超過八成議席。
然而兩年後,不少民主派區議員已身陷牢獄;牆外民主派議員或不願被迫宣誓而辭職,或被港府剝奪議席(DQ)。一輪“大清洗”後,只有不足兩成民主派區議員留任,其他區議員則在巨大的政治風險下,相繼離港。
“那個關員問我,你真的要走?你肯定是要離境嗎?就這麼問了一句,我當時腳底一涼。”前香港沙田區議員丘文俊,永遠不會忘記7月離港時這段插曲。這生死一線的瞬間,海關關員最終放行,他纔有機會在英國坐下來,接受本臺訪問。
回看在香港的最後時光,他憶述今年六四前後發現自己被人跟蹤,憂慮危及工作夥伴,他決定動身赴英。一直忐忑的心,到了倫敦希斯羅機場才定下來。
他坦承,初到英國時心有不甘,反覆自問爲何從政十載服務香港,卻換來“逃亡式”離港?這份委屈讓他一度走不出死衚衕,更覺虧欠選民。
丘文俊說:“我是相當喜歡做地區及服務我的居民,地區是我的一個家。我從未試過,原來我這麼愛香港這個地方。由自己一路熱愛的社區,到對政權徹底失望,再到自己選擇離開時,這比死更難受。”
出生成長於中國,丘文俊說,自己兒時一直受中國專制式教育,直至十多歲來港和家人團聚,在中學老師的引導下,他首次參加維多利亞公園的六四燭光晚會,深受震撼。之後,他到圖書館翻查資料,才填補昔日在中國受教育的空白;及後到香港支聯會做義工,啓發了他踏上從政之路決心,並在2011年首次當選沙田區議員。
然而當下的香港,校園舉報成風、六四燭光晚會被禁、圖書館“敏感書籍”被撤,就連支聯會都被迫解散,他也從自己熱愛的社區被連根拔起。
丘文俊說:“2019年投票率真正彰顯到民主,18個區八成幾的民主聲音、民意代表。然後政府便架空你、不和你合作、侮辱你或者要你宣誓、要你屈服。他們是害怕民主,所以我覺得不會再有真正的選舉。2019年之後,我們應該叫‘末代區議會’。”
作爲“末代區議員”,他感到既光榮又悲哀。
丘文俊說:“光榮感來自於民主、普世價值、香港人一直爭取的東西,那年選舉我們實踐過。但悲哀的是我們沒有贏到最後,因爲我們只有和平的雙手、選票,我們不夠槍厲害,所以我們沒有贏。”
昔日循選舉走入體制,到今日,他不再承認被北京徹底改變的選舉制度。早前呼籲港人抵制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後,他被香港廉政公署通緝,歸家無期。
丘文俊說:“政權見我說兩句抵制選舉,已經要通緝我—他們怯。愈是這樣,我更要吶喊;愈是這樣,我就覺得更要保住我們的性命,繼續發揮我們香港人的角色。”
和丘文俊同樣因呼籲抵制選舉而被通緝的,還有前黃大仙區議員劉珈汶。她不諱言批評新選出的香港立法會只剩下一種聲音,淪爲“橡皮圖章”。
劉珈汶說:“沒有民主派的立法會,你看到他們通過的議案、批過的撥款 ,全部都是光速通過。以前親北京陣營也可能與民主派的議員有些討論,但現在是批評都沒有,可能他們不敢,怕說錯得罪'阿爺',自己也出事。可以預視,新一屆立法會或往後的立法會情況只會更誇張,到最後和人大一樣,沒有反對。”
年僅26歲的她,從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畢業後不久,就成爲立法會議員助理;到2019年,再當選區議員。今年5月,她拒絕按港府要求宣誓,選擇辭職。到7月,各種清算民主派區議員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因家人憂慮安全,她在一個星期內收拾細軟來到英國。
離開土生土長的香港,她在英國作了很多新的嘗試,包括首次做“藍領”工作,做英國皇家郵政聖誕臨時工。和不同種族同事閒聊時,他們很多都知道香港2019年發生的事,令她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倍覺溫暖。
她慨嘆,要重新適應新生活的不止是港人移民,留下來的香港人更要適應面目全非的“新香港”。這也是另一種移民。
劉珈汶說:“對我來說,現在仍在香港的香港人他們要重新適應現在這個香港,與在英國要適應英國生活的香港人是一樣困難。雖然人仍在同一地方,他們的感覺也很像移民,不單只是政治氣候不同了、不單隻社會突然多了很多掣肘,其實環境、經濟,或者可能很多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現在也不同了。”
對於“末代區議員”這個身份,劉珈汶說,區議員只是一個名銜,但“香港人”這個身份會永遠伴隨,鼓勵她在異國繼續勇敢生活。
採訪當日,劉珈汶一一介紹她從香港帶來珍而重之的物品,記憶剎那間重現眼前。思鄉時,她會呆望帶到英國的香港地圖,一邊想像昔日每天穿梭的交通路線,還有在香港已被視爲“煽動分裂國家”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旗幟。
劉珈汶說:“其實這是初心,帶在身邊是要提醒自己,他朝一日一定要做到。”
從政前曾出版著作的香港前北區區議員張正皓,來英國時最放不下的是自己的作品。他翻開其中一頁,讀出最能代表他當下心情的一段:“一班朋友讀書時代的合照是最齊人,下一次就要數到婚禮,逐個兄弟送出去,逐個姐妹嫁出去。然後各有各的家庭,各有各的忙碌,再齊人可能已經是喪禮。”
然而當下的港人,即使是畢業禮、婚禮和喪禮都未必能再聚首。他的心聲,也是海內外無數港人的心底話:“沒想到一場社會運動,全香港的人各散地球不同角落,跨越不同時區。所以一班朋友再見面,可能已經很困難。”
回望從政路,一切只是偶然。過去10年,張正皓曾在補習社任職中文老師,再轉行做計程車司機,並把經歷寫成著作《我的你的紅的Taxi》,成爲作家。他在2019年毅然參選,只因社運期間接載乘客的一次經歷。
張正皓說:“有一次載了幾個年輕人走,他們想在車上說一些他們行動的事,然後我說'喂!不要說!有行車紀錄儀'。然後他們說,'只是坐10年牢,我們坐完牢之後都比你年輕'。我就覺得這樣不行,他們都付出那麼多,我也應該做多一些。參選是我可以負擔及做得到的事,便去做。”
在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氛圍下,作爲“政治素人”的他成功當選區議員。然而在港府打壓下,區議員難以發揮作用,再到迫令區議員宣誓,令他萌生去意,最終在8月赴英。
張正皓說:“留下來宣誓都要值得留下來做才做,所以決定辭職,就連帶離開香港。因爲那時候風聲鶴唳,辭職留在香港感覺上也是一個危險的選擇,於是便來英國。與其在香港受制於人,不如離開去較自由的地方。”
無心插柳下踏上政壇,他表示自己其實討厭政治,因此也沒有打算在英國從政。不過他認爲,香港人在不同崗位上,都可發揮最大戰力互助。身爲作家,他可以用文字激勵人心,而作爲中文老師,他也可以在英國教港人子女學習粵語和香港文化。
張正皓說:“我們固然要融入當地,不要像香港的中國人般,去到哪都只說他們的普通話。但另一邊廂,我也希望來到英國的香港人子女至少懂得說粵語,可以用香港語言知道香港是怎樣的地方。這是我們能做到的貢獻。”
他坦言,與身在牢獄中的“手足”相比,被迫離港實在不算什麼。而當下每一個香港人,其實都揹負着各自的時代責任。
被時代選中的香港人,來年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在他邦,也要繼續砥礪前行。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al-12312021122843.html?encoding=traditional
2019年11月24日,香港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中首次“破天荒”大勝親北京陣營,一舉奪得超過八成議席。
然而兩年後,不少民主派區議員已身陷牢獄;牆外民主派議員或不願被迫宣誓而辭職,或被港府剝奪議席(DQ)。一輪“大清洗”後,只有不足兩成民主派區議員留任,其他區議員則在巨大的政治風險下,相繼離港。
“那個關員問我,你真的要走?你肯定是要離境嗎?就這麼問了一句,我當時腳底一涼。”前香港沙田區議員丘文俊,永遠不會忘記7月離港時這段插曲。這生死一線的瞬間,海關關員最終放行,他纔有機會在英國坐下來,接受本臺訪問。
回看在香港的最後時光,他憶述今年六四前後發現自己被人跟蹤,憂慮危及工作夥伴,他決定動身赴英。一直忐忑的心,到了倫敦希斯羅機場才定下來。
他坦承,初到英國時心有不甘,反覆自問爲何從政十載服務香港,卻換來“逃亡式”離港?這份委屈讓他一度走不出死衚衕,更覺虧欠選民。
丘文俊說:“我是相當喜歡做地區及服務我的居民,地區是我的一個家。我從未試過,原來我這麼愛香港這個地方。由自己一路熱愛的社區,到對政權徹底失望,再到自己選擇離開時,這比死更難受。”
出生成長於中國,丘文俊說,自己兒時一直受中國專制式教育,直至十多歲來港和家人團聚,在中學老師的引導下,他首次參加維多利亞公園的六四燭光晚會,深受震撼。之後,他到圖書館翻查資料,才填補昔日在中國受教育的空白;及後到香港支聯會做義工,啓發了他踏上從政之路決心,並在2011年首次當選沙田區議員。
然而當下的香港,校園舉報成風、六四燭光晚會被禁、圖書館“敏感書籍”被撤,就連支聯會都被迫解散,他也從自己熱愛的社區被連根拔起。
丘文俊說:“2019年投票率真正彰顯到民主,18個區八成幾的民主聲音、民意代表。然後政府便架空你、不和你合作、侮辱你或者要你宣誓、要你屈服。他們是害怕民主,所以我覺得不會再有真正的選舉。2019年之後,我們應該叫‘末代區議會’。”
作爲“末代區議員”,他感到既光榮又悲哀。
丘文俊說:“光榮感來自於民主、普世價值、香港人一直爭取的東西,那年選舉我們實踐過。但悲哀的是我們沒有贏到最後,因爲我們只有和平的雙手、選票,我們不夠槍厲害,所以我們沒有贏。”
昔日循選舉走入體制,到今日,他不再承認被北京徹底改變的選舉制度。早前呼籲港人抵制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後,他被香港廉政公署通緝,歸家無期。
丘文俊說:“政權見我說兩句抵制選舉,已經要通緝我—他們怯。愈是這樣,我更要吶喊;愈是這樣,我就覺得更要保住我們的性命,繼續發揮我們香港人的角色。”
和丘文俊同樣因呼籲抵制選舉而被通緝的,還有前黃大仙區議員劉珈汶。她不諱言批評新選出的香港立法會只剩下一種聲音,淪爲“橡皮圖章”。
劉珈汶說:“沒有民主派的立法會,你看到他們通過的議案、批過的撥款 ,全部都是光速通過。以前親北京陣營也可能與民主派的議員有些討論,但現在是批評都沒有,可能他們不敢,怕說錯得罪'阿爺',自己也出事。可以預視,新一屆立法會或往後的立法會情況只會更誇張,到最後和人大一樣,沒有反對。”
年僅26歲的她,從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畢業後不久,就成爲立法會議員助理;到2019年,再當選區議員。今年5月,她拒絕按港府要求宣誓,選擇辭職。到7月,各種清算民主派區議員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因家人憂慮安全,她在一個星期內收拾細軟來到英國。
離開土生土長的香港,她在英國作了很多新的嘗試,包括首次做“藍領”工作,做英國皇家郵政聖誕臨時工。和不同種族同事閒聊時,他們很多都知道香港2019年發生的事,令她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倍覺溫暖。
她慨嘆,要重新適應新生活的不止是港人移民,留下來的香港人更要適應面目全非的“新香港”。這也是另一種移民。
劉珈汶說:“對我來說,現在仍在香港的香港人他們要重新適應現在這個香港,與在英國要適應英國生活的香港人是一樣困難。雖然人仍在同一地方,他們的感覺也很像移民,不單只是政治氣候不同了、不單隻社會突然多了很多掣肘,其實環境、經濟,或者可能很多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現在也不同了。”
對於“末代區議員”這個身份,劉珈汶說,區議員只是一個名銜,但“香港人”這個身份會永遠伴隨,鼓勵她在異國繼續勇敢生活。
採訪當日,劉珈汶一一介紹她從香港帶來珍而重之的物品,記憶剎那間重現眼前。思鄉時,她會呆望帶到英國的香港地圖,一邊想像昔日每天穿梭的交通路線,還有在香港已被視爲“煽動分裂國家”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旗幟。
劉珈汶說:“其實這是初心,帶在身邊是要提醒自己,他朝一日一定要做到。”
從政前曾出版著作的香港前北區區議員張正皓,來英國時最放不下的是自己的作品。他翻開其中一頁,讀出最能代表他當下心情的一段:“一班朋友讀書時代的合照是最齊人,下一次就要數到婚禮,逐個兄弟送出去,逐個姐妹嫁出去。然後各有各的家庭,各有各的忙碌,再齊人可能已經是喪禮。”
然而當下的港人,即使是畢業禮、婚禮和喪禮都未必能再聚首。他的心聲,也是海內外無數港人的心底話:“沒想到一場社會運動,全香港的人各散地球不同角落,跨越不同時區。所以一班朋友再見面,可能已經很困難。”
回望從政路,一切只是偶然。過去10年,張正皓曾在補習社任職中文老師,再轉行做計程車司機,並把經歷寫成著作《我的你的紅的Taxi》,成爲作家。他在2019年毅然參選,只因社運期間接載乘客的一次經歷。
張正皓說:“有一次載了幾個年輕人走,他們想在車上說一些他們行動的事,然後我說'喂!不要說!有行車紀錄儀'。然後他們說,'只是坐10年牢,我們坐完牢之後都比你年輕'。我就覺得這樣不行,他們都付出那麼多,我也應該做多一些。參選是我可以負擔及做得到的事,便去做。”
在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氛圍下,作爲“政治素人”的他成功當選區議員。然而在港府打壓下,區議員難以發揮作用,再到迫令區議員宣誓,令他萌生去意,最終在8月赴英。
張正皓說:“留下來宣誓都要值得留下來做才做,所以決定辭職,就連帶離開香港。因爲那時候風聲鶴唳,辭職留在香港感覺上也是一個危險的選擇,於是便來英國。與其在香港受制於人,不如離開去較自由的地方。”
無心插柳下踏上政壇,他表示自己其實討厭政治,因此也沒有打算在英國從政。不過他認爲,香港人在不同崗位上,都可發揮最大戰力互助。身爲作家,他可以用文字激勵人心,而作爲中文老師,他也可以在英國教港人子女學習粵語和香港文化。
張正皓說:“我們固然要融入當地,不要像香港的中國人般,去到哪都只說他們的普通話。但另一邊廂,我也希望來到英國的香港人子女至少懂得說粵語,可以用香港語言知道香港是怎樣的地方。這是我們能做到的貢獻。”
他坦言,與身在牢獄中的“手足”相比,被迫離港實在不算什麼。而當下每一個香港人,其實都揹負着各自的時代責任。
被時代選中的香港人,來年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在他邦,也要繼續砥礪前行。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al-12312021122843.html?encoding=traditional
Radio Free Asia
專訪前香港區議員:卸下公職 繼續時代責任
據瞭解,目前有至少三十名前香港區議員身處英國。本臺就此專訪了其中的三人,傾聽他們各自的移英故事以及在卸下議員公職後,繼續以港人身份在異國他鄉承擔時代責任的經歷。
高院閉門處理國安法程序 裁定涉案組織須交出捐款受助人資料 大額捐款名單已交警方
【眾新聞】眾新聞發現,高等法院在10月下旬曾閉門處理一宗國安法聆訊,涉案某組織的五名信託人在去年9月1日接獲警方的提交物料令,被要求交出大額捐款人及受助人名單和詳細資料,五人其後向法庭申請遮蓋受助人的部分身分證號碼、電話、地址、囚犯編號、身體特徵等。不過,高院法官李運騰在11月底頒布的書面判詞中,以沒有公眾利益拒絕申請,並說法庭不應介入進行中的刑事調查。
五人申請屬於高院機密雜項案件,判詞中涉事五名信託人分別以J、H、N、C、D辨識,答辯人則是警務處處長。基於法律原因,眾新聞無法披露涉事五人名稱或所屬組織。
今次是國安法生效後,第二次法院在閉門審理國安法提交資料程序後頒布書面判詞。首次國安法提交資料命令書面判詞於去年4月頒下,涉及一間公司及其員工的WhatsApp訊息等,當時法官李運騰裁定該些資料不屬新聞材料,但部分資料受法律專業保護。
案中涉事組織在9月7日已向警方提交了自2019年6月1日起,捐款10萬元以上的捐款人姓名、電話、地址等,及在2019年6月與某個點名的第三方組織、任何本地或外國政治組織的協議或法律安排。警方回覆時無回應接獲多少名捐款人資料,只說不評論對司法程序的猜測及不宜透露任何進一步的行動細節,僅重申政府行動一定依據法律、根據證據、按機制進行。
五人在9月7日提交了第二及四部分,即大額捐款者及對外協議的資料,在獲警方寬限的10月13日限期過後,五名信託人向高等法院申請,遮蓋捐款受助人的個人資料,包括他們的電話號碼、住址、電郵地址,身分證後4個數字、囚犯編號、精神或醫療細節。後者包括醫療費用及接受治療的方法。在10月22日,信託人提交了暫被遮蓋的受助人資料,並於三日後,在雙方見證下將未被遮蓋的受助人資料封存。
法官李運騰在判詞中提及,雖然法庭有酌情權不批出交出物料令,酌情空間受限,而且必須提出強力證據。李官借用終審法院過去處理《防止賄賂條例》下交出資料命令門檻,認同律政司一方所指,在調查階段應該給警方空間決定什麼與案件相關,尤其本案涉及國家安全,法庭不能破壞調查的公正性及有效性。
李官同時駁回手令影響受助人私隱的說法,一方面國安法實施細則列明,不得以違反保密責任或招致他人獲罪而拒絕提交手令要求的資料。李官續稱,法庭過去裁定,偵查及監控嚴重罪行符合公眾利益,也較嫌疑人的私隱權重要,而今次警方調查就是針對資金走向及研究款項是否用作合法目的,認為受助人的資料完全相關。李官又指出,「此外,建議刪減資料不會有任何意義,因為警方都可能可以透過其他來源,例如銀行或醫院獲得完整的個人資料。」(全文)
📌 相關資料:高等法院判詞(英文)
#20220101新聞 #港區國安法
https://bit.ly/3EM7xK2
【眾新聞】眾新聞發現,高等法院在10月下旬曾閉門處理一宗國安法聆訊,涉案某組織的五名信託人在去年9月1日接獲警方的提交物料令,被要求交出大額捐款人及受助人名單和詳細資料,五人其後向法庭申請遮蓋受助人的部分身分證號碼、電話、地址、囚犯編號、身體特徵等。不過,高院法官李運騰在11月底頒布的書面判詞中,以沒有公眾利益拒絕申請,並說法庭不應介入進行中的刑事調查。
五人申請屬於高院機密雜項案件,判詞中涉事五名信託人分別以J、H、N、C、D辨識,答辯人則是警務處處長。基於法律原因,眾新聞無法披露涉事五人名稱或所屬組織。
今次是國安法生效後,第二次法院在閉門審理國安法提交資料程序後頒布書面判詞。首次國安法提交資料命令書面判詞於去年4月頒下,涉及一間公司及其員工的WhatsApp訊息等,當時法官李運騰裁定該些資料不屬新聞材料,但部分資料受法律專業保護。
案中涉事組織在9月7日已向警方提交了自2019年6月1日起,捐款10萬元以上的捐款人姓名、電話、地址等,及在2019年6月與某個點名的第三方組織、任何本地或外國政治組織的協議或法律安排。警方回覆時無回應接獲多少名捐款人資料,只說不評論對司法程序的猜測及不宜透露任何進一步的行動細節,僅重申政府行動一定依據法律、根據證據、按機制進行。
五人在9月7日提交了第二及四部分,即大額捐款者及對外協議的資料,在獲警方寬限的10月13日限期過後,五名信託人向高等法院申請,遮蓋捐款受助人的個人資料,包括他們的電話號碼、住址、電郵地址,身分證後4個數字、囚犯編號、精神或醫療細節。後者包括醫療費用及接受治療的方法。在10月22日,信託人提交了暫被遮蓋的受助人資料,並於三日後,在雙方見證下將未被遮蓋的受助人資料封存。
法官李運騰在判詞中提及,雖然法庭有酌情權不批出交出物料令,酌情空間受限,而且必須提出強力證據。李官借用終審法院過去處理《防止賄賂條例》下交出資料命令門檻,認同律政司一方所指,在調查階段應該給警方空間決定什麼與案件相關,尤其本案涉及國家安全,法庭不能破壞調查的公正性及有效性。
李官同時駁回手令影響受助人私隱的說法,一方面國安法實施細則列明,不得以違反保密責任或招致他人獲罪而拒絕提交手令要求的資料。李官續稱,法庭過去裁定,偵查及監控嚴重罪行符合公眾利益,也較嫌疑人的私隱權重要,而今次警方調查就是針對資金走向及研究款項是否用作合法目的,認為受助人的資料完全相關。李官又指出,「此外,建議刪減資料不會有任何意義,因為警方都可能可以透過其他來源,例如銀行或醫院獲得完整的個人資料。」(全文)
📌 相關資料:高等法院判詞(英文)
#20220101新聞 #港區國安法
https://bit.ly/3EM7xK2
眾新聞
高院閉門處理國安法程序 裁定涉案組織須交出捐款受助人資料 大額捐款名單已交警方
眾新聞發現,高等法院在10月下旬曾閉門處理一宗國安法聆訊,涉案某組織的五名相關人士今年接獲警方的提交物料令,被要求交出大額捐款人及受助人名單,五人其後向法庭申請遮蓋受助人的部分身分證號碼、電話、地址、身體特徵等。
2024香港天氣及風暴追擊 (Since 2017)
高院閉門處理國安法程序 裁定涉案組織須交出捐款受助人資料 大額捐款名單已交警方 【眾新聞】眾新聞發現,高等法院在10月下旬曾閉門處理一宗國安法聆訊,涉案某組織的五名信託人在去年9月1日接獲警方的提交物料令,被要求交出大額捐款人及受助人名單和詳細資料,五人其後向法庭申請遮蓋受助人的部分身分證號碼、電話、地址、囚犯編號、身體特徵等。不過,高院法官李運騰在11月底頒布的書面判詞中,以沒有公眾利益拒絕申請,並說法庭不應介入進行中的刑事調查。 五人申請屬於高院機密雜項案件,判詞中涉事五名信託人分別以J、H、N、…
眾新聞發現,高等法院在10月下旬曾閉門處理一宗國安法聆訊,涉案某組織的五名信託人在去年9月1日接獲警方的提交物料令,被要求交出大額捐款人及受助人名單和詳細資料,五人其後向法庭申請遮蓋受助人的部分身分證號碼、電話、地址、囚犯編號、身體特徵等。不過,高院法官李運騰在11月底頒布的書面判詞中,以沒有公眾利益拒絕申請,並說法庭不應介入進行中的刑事調查。
五人申請屬於高院機密雜項案件,判詞中涉事五名信託人分別以J、H、N、C、D辨識,答辯人則是警務處處長。基於法律原因,眾新聞無法披露涉事五人名稱或所屬組織。眾新聞曾向律政司及警方查詢要求確認申請人所屬機構,但律政司回覆不評論個別案件,並強調國安法實施細則下任何人在無合理辯解下作妨害偵查的披露,或罔顧披露是否妨害偵查即屬犯罪,強調「任何人亦不應嘗試作出任何可能違反上述規定的披露。 」(律政司回覆全文見文末附錄)
至於案件有否接獲上訴申請,律政司亦說不評論個別個案。
今次是國安法生效後,第二次法院在閉門審理國安法提交資料程序後頒布書面判詞。儘管保機密聆訊在法院不算罕見,根據司法機構2020年年報,當年高等法院處理過440宗機密雜項案件,但過去甚少頒布書面判詞。首次國安法提交資料命令書面判詞於去年4月頒下,涉及一間公司及其員工的WhatsApp訊息等,當時法官李運騰裁定該些資料不屬新聞材料,但部分資料受法律專業保護。
律政司稱,今次是參考涉《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的高等法院規則第116號命令第5條,相關命令下申請以非公開形式進行聆訊。翻查第116號命令,是對應《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下提交資料/物料規定,提及不論是律政司司長提出的申請,及「有所規定的任何其他申請,須以非公開形式進行聆訊」。
案中涉事組織在9月7日已向警方提交了自2019年6月1日起,捐款10萬元以上的捐款人姓名、電話、地址等,及在2019年6月與某個點名的第三方組織、任何本地或外國政治組織的協議或法律安排。警方回覆時無回應接獲多少名捐款人資料,只說不評論對司法程序的猜測及不宜透露任何進一步的行動細節,僅重申政府行動一定依據法律、根據證據、按機制進行。
根據判詞,五名信託人在9月1日收到兩張根據國安法第43條制訂的實施細則下提交物料令,各人被要求交出組織所有通訊副本及下述資料:
一、自2019年6月1日至今,(該組織)的財務報表、會計賬目、交易紀錄及相關證明文件,或協議、商業紀錄、會議紀錄(包括透過通訊技術在香港以外地方進行的會議);
二、自2019年6月1日至今,涉及10萬港元以上捐款的捐款人明細(包括姓名、身分證明文件的種類及號碼、聯絡電話及住址);
三、自2019年6月1日至今,涉及5萬港元以上的捐款或補助收取者的資料(包括姓名、身分證明文件的種類及號碼、聯絡電話號碼及居住地址),相關獲批捐款或補助的理由,及資助的活動或時間資料;及
四、自2019年6月1日至今,任何(該組織)與(一個第三者)或其他本地/海外政治組織的任何協議/信托契據/法律安排。
五人在9月7日提交了第二及四部分,即大額捐款者及對外協議的資料,在獲警方寬限的10月13日限期過後,五名信託人向高等法院申請,遮蓋捐款受助人的個人資料,包括他們的電話號碼、住址、電郵地址,身分證後4個數字、囚犯編號、精神或醫療細節。後者包括醫療費用及接受治療的方法。在10月22日,信託人提交了暫被遮蓋的受助人資料,並於三日後,在雙方見證下將未被遮蓋的受助人資料封存。
代表申請一方的資深大律師彭耀鴻稱,受助人在獲確保資料保密情況下向該組織提供資料,而香港《人權法》及《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私隱權,並涉及公眾利益。他指出,應該由政府一方證明,要求取得受助人個人資料對調查的相關性及用途。
代表警務處處長的律政司則反駁,是項申請等同質疑相關資料對調查的關連性,同時法庭在考慮批出交出物料令時候,已經考慮了保密性及私隱等原則。律政司又稱,考慮有效調查國家安全案件的凌駕性及重要性,及無特別困難或不公導致不能交出資料下,保密及私隱並非修訂手令的原因。
法官李運騰在判詞中提及,雖然法庭有酌情權不批出交出物料令,酌情空間受限,而且必須提出強力證據。李官借用終審法院過去處理《防止賄賂條例》下交出資料命令門檻,認同律政司一方所指,在調查階段應該給警方空間決定什麼與案件相關,尤其本案涉及國家安全,法庭不能破壞調查的公正性及有效性。
李官同時駁回手令影響受助人私隱的說法,一方面國安法實施細則列明,不得以違反保密責任或招致他人獲罪而拒絕提交手令要求的資料。李官續稱,法庭過去裁定,偵查及監控嚴重罪行符合公眾利益,也較嫌疑人的私隱權重要,而今次警方調查就是針對資金走向及研究款項是否用作合法目的,認為受助人的資料完全相關。李官又指出,「此外,建議刪減資料不會有任何意義,因為警方都可能可以透過其他來源,例如銀行或醫院獲得完整的個人資料。」
由於法庭在控方申請手令時,一般已經處理過要求提交資料相關性及用途下,李官說,原則上法庭不應接納基於同樣理據,申請撤銷或修改提交物料令。不過,李官也說法庭作為防止濫用及壓榨的最後防線,可以重新審視提交物料令,認為國安法實施細則下應引入類似機制。他同時建議,在解決類似申請時,較佳的做法應似本案做法,在雙方面前密封有關資料。
訟費方面,李官說考慮到申請的五名信託人並非出於個人利益,而是有感對其他人的利益負責,但更改手令的申請缺乏基礎,裁定律政司一方可獲更改手令方面之訟費,延長履行手令的申請則不作訟費命令。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49811/%E9%AB%98%E7%AD%89%E6%B3%95%E9%99%A2-%E6%8D%90%E6%AC%BE-%E6%B8%AF%E7%89%88%E5%9C%8B%E5%AE%89%E6%B3%95-49811/
五人申請屬於高院機密雜項案件,判詞中涉事五名信託人分別以J、H、N、C、D辨識,答辯人則是警務處處長。基於法律原因,眾新聞無法披露涉事五人名稱或所屬組織。眾新聞曾向律政司及警方查詢要求確認申請人所屬機構,但律政司回覆不評論個別案件,並強調國安法實施細則下任何人在無合理辯解下作妨害偵查的披露,或罔顧披露是否妨害偵查即屬犯罪,強調「任何人亦不應嘗試作出任何可能違反上述規定的披露。 」(律政司回覆全文見文末附錄)
至於案件有否接獲上訴申請,律政司亦說不評論個別個案。
今次是國安法生效後,第二次法院在閉門審理國安法提交資料程序後頒布書面判詞。儘管保機密聆訊在法院不算罕見,根據司法機構2020年年報,當年高等法院處理過440宗機密雜項案件,但過去甚少頒布書面判詞。首次國安法提交資料命令書面判詞於去年4月頒下,涉及一間公司及其員工的WhatsApp訊息等,當時法官李運騰裁定該些資料不屬新聞材料,但部分資料受法律專業保護。
律政司稱,今次是參考涉《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的高等法院規則第116號命令第5條,相關命令下申請以非公開形式進行聆訊。翻查第116號命令,是對應《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下提交資料/物料規定,提及不論是律政司司長提出的申請,及「有所規定的任何其他申請,須以非公開形式進行聆訊」。
案中涉事組織在9月7日已向警方提交了自2019年6月1日起,捐款10萬元以上的捐款人姓名、電話、地址等,及在2019年6月與某個點名的第三方組織、任何本地或外國政治組織的協議或法律安排。警方回覆時無回應接獲多少名捐款人資料,只說不評論對司法程序的猜測及不宜透露任何進一步的行動細節,僅重申政府行動一定依據法律、根據證據、按機制進行。
根據判詞,五名信託人在9月1日收到兩張根據國安法第43條制訂的實施細則下提交物料令,各人被要求交出組織所有通訊副本及下述資料:
一、自2019年6月1日至今,(該組織)的財務報表、會計賬目、交易紀錄及相關證明文件,或協議、商業紀錄、會議紀錄(包括透過通訊技術在香港以外地方進行的會議);
二、自2019年6月1日至今,涉及10萬港元以上捐款的捐款人明細(包括姓名、身分證明文件的種類及號碼、聯絡電話及住址);
三、自2019年6月1日至今,涉及5萬港元以上的捐款或補助收取者的資料(包括姓名、身分證明文件的種類及號碼、聯絡電話號碼及居住地址),相關獲批捐款或補助的理由,及資助的活動或時間資料;及
四、自2019年6月1日至今,任何(該組織)與(一個第三者)或其他本地/海外政治組織的任何協議/信托契據/法律安排。
五人在9月7日提交了第二及四部分,即大額捐款者及對外協議的資料,在獲警方寬限的10月13日限期過後,五名信託人向高等法院申請,遮蓋捐款受助人的個人資料,包括他們的電話號碼、住址、電郵地址,身分證後4個數字、囚犯編號、精神或醫療細節。後者包括醫療費用及接受治療的方法。在10月22日,信託人提交了暫被遮蓋的受助人資料,並於三日後,在雙方見證下將未被遮蓋的受助人資料封存。
代表申請一方的資深大律師彭耀鴻稱,受助人在獲確保資料保密情況下向該組織提供資料,而香港《人權法》及《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私隱權,並涉及公眾利益。他指出,應該由政府一方證明,要求取得受助人個人資料對調查的相關性及用途。
代表警務處處長的律政司則反駁,是項申請等同質疑相關資料對調查的關連性,同時法庭在考慮批出交出物料令時候,已經考慮了保密性及私隱等原則。律政司又稱,考慮有效調查國家安全案件的凌駕性及重要性,及無特別困難或不公導致不能交出資料下,保密及私隱並非修訂手令的原因。
法官李運騰在判詞中提及,雖然法庭有酌情權不批出交出物料令,酌情空間受限,而且必須提出強力證據。李官借用終審法院過去處理《防止賄賂條例》下交出資料命令門檻,認同律政司一方所指,在調查階段應該給警方空間決定什麼與案件相關,尤其本案涉及國家安全,法庭不能破壞調查的公正性及有效性。
李官同時駁回手令影響受助人私隱的說法,一方面國安法實施細則列明,不得以違反保密責任或招致他人獲罪而拒絕提交手令要求的資料。李官續稱,法庭過去裁定,偵查及監控嚴重罪行符合公眾利益,也較嫌疑人的私隱權重要,而今次警方調查就是針對資金走向及研究款項是否用作合法目的,認為受助人的資料完全相關。李官又指出,「此外,建議刪減資料不會有任何意義,因為警方都可能可以透過其他來源,例如銀行或醫院獲得完整的個人資料。」
由於法庭在控方申請手令時,一般已經處理過要求提交資料相關性及用途下,李官說,原則上法庭不應接納基於同樣理據,申請撤銷或修改提交物料令。不過,李官也說法庭作為防止濫用及壓榨的最後防線,可以重新審視提交物料令,認為國安法實施細則下應引入類似機制。他同時建議,在解決類似申請時,較佳的做法應似本案做法,在雙方面前密封有關資料。
訟費方面,李官說考慮到申請的五名信託人並非出於個人利益,而是有感對其他人的利益負責,但更改手令的申請缺乏基礎,裁定律政司一方可獲更改手令方面之訟費,延長履行手令的申請則不作訟費命令。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49811/%E9%AB%98%E7%AD%89%E6%B3%95%E9%99%A2-%E6%8D%90%E6%AC%BE-%E6%B8%AF%E7%89%88%E5%9C%8B%E5%AE%89%E6%B3%95-49811/
眾新聞
高院閉門處理國安法程序 裁定涉案組織須交出捐款受助人資料 大額捐款名單已交警方
眾新聞發現,高等法院在10月下旬曾閉門處理一宗國安法聆訊,涉案某組織的五名相關人士今年接獲警方的提交物料令,被要求交出大額捐款人及受助人名單,五人其後向法庭申請遮蓋受助人的部分身分證號碼、電話、地址、身體特徵等。
Forwarded from 香港人Secrets
#投稿
https://t.me/windseasonhk/47944
屌,瑞德西韋+類固醇+插喉... 死亡三重奏...
這是我最不願意見到的情況,似乎香港的醫療系統想殺死呢個人
瑞德西韋 Remdesivir 係伊波拉藥,試藥時有 54% 死亡率,能引致急性腎衰竭,因身體無法排水,令肺積水浸死,網絡上 Bryan Ardis 為首有好多詳細講解
插喉... 新聞講聞氧氣,希望唔係插喉,否則真係...
各位網友、兩位頻主,我真係唔知講咩好了, Remdesivir 這隻藥名,根本就係 Your death is near ,但願呢位病者好運,遇到有醫生偷偷開伊維菌素或HCQ俾佢啦。
https://t.me/windseasonhk/47944
屌,瑞德西韋+類固醇+插喉... 死亡三重奏...
這是我最不願意見到的情況,似乎香港的醫療系統想殺死呢個人
瑞德西韋 Remdesivir 係伊波拉藥,試藥時有 54% 死亡率,能引致急性腎衰竭,因身體無法排水,令肺積水浸死,網絡上 Bryan Ardis 為首有好多詳細講解
插喉... 新聞講聞氧氣,希望唔係插喉,否則真係...
各位網友、兩位頻主,我真係唔知講咩好了, Remdesivir 這隻藥名,根本就係 Your death is near ,但願呢位病者好運,遇到有醫生偷偷開伊維菌素或HCQ俾佢啦。
Telegram
2022香港天氣及風暴追擊 (Since 2017)
0400 #武漢肺炎 #重症 #亞博社區治療設施
截至昨日,本港錄得87宗Omicron個案,昨首現重症,患者要入深切治療部(ICU)。此外,因應Omicron在社區傳播風險高,醫管局明日將重開亞博社區治療設施。
首宗Omicron重症患者是61歲青山醫院精神科男護士,他已打兩針復必泰,上月20日從英國抵港時確診,當時沒病徵,原病情穩定,昨轉為嚴重。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稱,患者有糖尿病、高血脂和肥胖,正在深切治療部接受監察,需聞氧氣,是本港首名需用瑞德西韋、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的Omicron患者。…
截至昨日,本港錄得87宗Omicron個案,昨首現重症,患者要入深切治療部(ICU)。此外,因應Omicron在社區傳播風險高,醫管局明日將重開亞博社區治療設施。
首宗Omicron重症患者是61歲青山醫院精神科男護士,他已打兩針復必泰,上月20日從英國抵港時確診,當時沒病徵,原病情穩定,昨轉為嚴重。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稱,患者有糖尿病、高血脂和肥胖,正在深切治療部接受監察,需聞氧氣,是本港首名需用瑞德西韋、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的Omicron患者。…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說,《立場新聞》的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不便透露最新調查情況,但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蕭澤頤:「這宗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我在此不方便透露,但我可以告訴大家,警方所有的執法行動都是依據法律去執行,所有事都是根據法律去做。(會否有更多人被捕?)不排除有此可能性。」
https://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461849
蕭澤頤:「這宗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我在此不方便透露,但我可以告訴大家,警方所有的執法行動都是依據法律去執行,所有事都是根據法律去做。(會否有更多人被捕?)不排除有此可能性。」
https://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461849
Now 新聞
蕭澤頤:立場新聞案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Now新聞台】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說,《立場新聞》的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不便透露最新調查情況,但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表示,如果未來兩、三日社區有更多人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建議當局即時收緊防疫措施,包括食肆恢復為四人一枱、關閉卡拉OK等場所。
孔繁毅又説,收緊「疫苗氣泡」是很好的誘因和鼓勵,而農曆新年後可能要收緊至接種兩針,未來亦要逐漸涵蓋街市和公園,才能提高長者接種率。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26890-20220101.htm?fbclid=IwAR1Hn2VEX5qIlyb8abLANTPqWu7A6bnluGWP-YuKWeC9r4_7acgYTDrVheU
孔繁毅又説,收緊「疫苗氣泡」是很好的誘因和鼓勵,而農曆新年後可能要收緊至接種兩針,未來亦要逐漸涵蓋街市和公園,才能提高長者接種率。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26890-20220101.htm?fbclid=IwAR1Hn2VEX5qIlyb8abLANTPqWu7A6bnluGWP-YuKWeC9r4_7acgYTDrVheU
news.rthk.hk
孔繁毅:農曆新年後「疫苗氣泡」或收緊至接種兩針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表示,如果未來兩、三日社區有更多人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建議當局即時收緊防疫措施,包括食肆恢復為四人一枱、關閉卡拉OK等場所。 孔繁毅又説,收緊「疫苗氣泡」是很好的誘因和鼓勵,而農曆新年後可能要收緊至接種兩針,未來亦要逐漸涵蓋街市和公園,才能提高長者接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