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weixinCN
44 subscribers
87.4K photos
14.5K videos
1.31K files
197K links
微信 阅读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
豆瓣 @doubancom
知乎 @zhihubaidu
微信 @weixinCN
Follow.it @followitTG
其他
@WeChat_Feeds @wechatfeeds @topwechat
Download Telegram
熬啊熬,终于熬到了教资面试的时间了。我是14号下午三点半进入候考室的。因为我是考的高中政治,所以我是第四小组的最后一个考生。大概在候考室待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去了抽题室,我抽到的题目是《原始社会的解体》,随后我们就到了备课室,进行二十分钟的备课,最后到考场门外等候。

我是高中组倒数第三个进行面试的人。今天外面的风好大,好冷,我站在大风中等待。真的好冷,冷到我手脚冰凉,瑟瑟发抖。

进入教室,我先后回答了两个结构化试题。第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大优势,说说原因。第二个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知识点有不同的理解,你怎么看?

我的天啊,我的结构化试题在回答个啥子啊。随后,我把课顺顺利利讲完了,但是最后一个针对我授课内容的问题,我好像没有回答对。因为那个问问题的老师,最后在提醒我后,哀叹了一声。

啊啊啊呜呜呜呜,我完啦!但是我还是花了钱去找人打探消息,其实可以找老师查成绩的,但是我没有那方面的人缘。

现在是2022.5.14 19:29。我得到消息:我过啦!!!谢谢我的考官留我一命!现在我宣布!我的教资备考之路正式结束!

就那再奖励自己一顿美食吧!开心干饭!

砂锅鸡尖
今天中午点的砂锅鸡尖挺好吃的,有十一个鸡尖呢。晚上明明点的是黄焖鸡尖,但是给我的外卖却是砂锅鸡尖。算啦,看在今天普天同庆的好日子上,开心地吃完它吧!!!

今日考试服
记录一下今日战袍,没想到啊,穿这么多还是冷。

via 简书
25年来首次!日本从韩国进口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网站21日报道,在日本国内大米价格持续高涨的情况下,出现了从韩国进口大米的动向。韩联社报道称,韩国计划向日本出口22吨大米,创下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

韩国农协日本办事处表示,今年3月日本从韩国进口了2吨大米,预计5月将再进口20吨大米。英国《卫报》称,“这是日本25年来首次从韩国进口大米”。NHK网站援引韩联社报道称,今年韩国对日本的大米出口量预计将创下自1990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

韩国大米在超市出售 图源:视觉中国‍

NHK网站报道称,截至4月13日,日本全国超市一周内销售的大米平均价格(含税)为每5公斤4217日元(约合220元人民币),较前一周上涨3日元。即使日本政府的储备米已在市场流通,但大米价格已连续15周上涨。

彭博社21日援引韩国农业界相关人士的话报道称,日本国内米价居高不下,因此尽管关税高企,对外国产大米的需求仍在增加。日本每年有约77万吨无关税限额的大米进口,但对超额部分征收每公斤约340日元的关税。

韩国《中央日报》(日文版)网站22日报道称,东京等地的部分商店销售的大米价格经常超过每公斤1000日元。此次从韩国出口到日本的大米虽然含税,但价格也比日本国内大米价格便宜约10%,因此很受欢迎。

审核 | 周扬

编辑 | 王晓娇

校对 | 吴锦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

文章原文

via 环球时报

Invalid media:
image
image
美媒:美国贸易攻势后,中国反而会赢得这些

近日,美国《大西洋月刊》刊登了一篇文章,不仅分析了美国对中国挑起的贸易摩擦会如何收场,还展望了中国扛住施压和讹诈后将赢得什么。

这篇文章一上来就写道:美国与中国的这场“博弈”中,美国政府眼下做出的每一件事“都是错的”。

之后,《大西洋月刊》谈到了美国政府在贸易上对中国认知的一个大误区,即认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远多于出口中国的,所以可以用市场对中国进行讹诈。但实际情况是,美国的经济相当依赖中国的商品,且中国不仅是美国很多商品的最大供应商,还是全球最大的供应商,这意味着美国难以替换货源。即便美国真要从头建立生产这些产品的产业链、供应链,招募工人,都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

这家美国媒体还给出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授和供应链管理专家杰森·米勒提供的一组数据:全世界70%的锂电池、空调和烹饪用具,超过80%手机、玩具和厨房电器,以及超90%的太阳能板和对生产汽车、电话、军工武器都至关重要的稀土加工品,都是中国生产的。

相较而言,《大西洋月刊》认为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都能在其他国家找到替代货源。因此,《大西洋月刊》认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多,并不是美国对中国的优势,而是中国对美国的优势。




另外,《大西洋月刊》表示中国还有很多牌可以对美国打,包括稀土、市场准入以及美债。有专家还对这家美国媒体表示,中国有充足的准备,而且中国的耐受力也明显强于美国。

接下来,《大西洋月刊》开始列举美国政府在面对中国时,走错的每一步棋。比如得罪了所有的盟友、把原本投入到新能源和半导体发展中的投资砍掉,以及贸易政策和关税说变就变……

因此,《大西洋月刊》认为,现在这场博弈的主动权已经落到了中国手中,而中国看起来并不着急,最后的结果则可能是白宫——在搬起石头砸疼自己的脚后——会得到一些“象征性”的好处,而中国会得到实质收益:比如与欧洲、亚洲各国更紧密的贸易伙伴关系、更有利的地缘政治局面。

最后,《大西洋月刊》认为,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这一轮贸易攻势,与美国之前那些“灾难性”的军事冒险颇为相似。曾对先前政府那些失败军事行动大批特批的本届政府,如今自己也翻车了。

审核 | 周扬

编辑 | 王晓娇

校对 | 吴锦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

文章原文

via 环球时报
台湾一军舰突传火警

据中时新闻网等台媒4月23日报道,台海军“马公”军舰今日(23日)停靠在苏澳军港内时惊传火警,有民众拍摄到,滚滚黄色浓烟笼罩整艘战舰,似乎有闷烧情况。台“海军舰队指挥部”下午紧急回应。

位于台苏澳军港的“马公”军舰23日被爆起火。图源:台媒

台湾“中央社”称,停靠在苏澳军港的海军“马公”军舰,23日下午2时许起火冒出大量浓烟,消防员获报到场时,台军方已自行将火扑灭,没有人员受伤。由于船舱仍有闷烧情况,消防员留在现场实施警戒。

台“海军舰队指挥部”发布新闻稿称,“马公”军舰执行厂级维修通风间烧焊工程,14时巡查人员发现邻舱(储物间)冒烟,立即部署处理并排烟,无人员受伤,已编组人员厘清肇因及物品损坏状况。

据中时新闻网介绍,“基隆”级驱逐舰“马公”号隶属台海军168舰队,母港是苏澳中正军港,原为1982年服役于美国海军的“基德”级四号舰“钱德勒”号,1999年除役封存后,于2004年售予台湾,改名为“马公”号服役。

来源 | 环球网

审核 | 周扬

编辑 | 王晓娇

校对 | 吴锦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

文章原文

via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