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听书/期刊/课程资源
104K subscribers
3.09K photos
6 videos
1.33K files
2.65K links
Download Telegram
《优雅变老的艺术:美好生活的小哲学》
奥特弗里德·赫费看到了世界上许多不同文化所蕴含的生活智慧,认为和“保持年轻”一样,“变老”也是需要学习的,学习如何步入收获的岁月,如何最终挥别人生。赫费纠正了一些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老龄化社会的表述不见得总是准确的;人不是因高龄而死,而是死在高龄时,因而以治愈为目标来要求老年医学是不合适的……他反对在老年问题中任由经济因素主导一切,反对老年人和变老普遍的负面形象,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人们对抗高龄时的衰弱,获得安宁,积累身体、精神、社会和情感资本的实用建议。
《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全2册)》
板甲衣、腓特烈大帝的鼻烟盒和1954年世界杯之球这三件物品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德国历史沉默的见证者。如果说德国历史由100块马赛克组成,那么它们就是其中的3块。作为德国各大博物馆的主要代表,赫尔曼·舍费尔把这100块马赛克拼接了起来,从而形成了这本内容丰富的书。这本书通俗易读,对于对历史感兴趣的非专业读者恰如一个宝箱,总能有新的发现:读完书中100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就相当于读完了德国的历史——它以史前史为起点,呈现了一幅过去2000年历史的绚丽全景画。
《将成为国王的教宗:庇护九世的流亡与现代欧洲的出现》
大卫·伊萨尔·科泽的新书凭借扣人心弦的叙事、敏锐的历史分析,讲述了19世纪席卷欧洲的革命浪潮试图结束长达千年的基督教统治,迫使教皇庇护九世流亡出逃,并在意大利统一过程中被迫避居于梵蒂冈的历史故事。在这本充满背叛、悲剧色彩和国际强权政治的戏剧性著作中,作者向我们揭示了西方基督教神权的逐步退场,以及一个崭新的现代欧洲的出现。
《性欲和性行为:一种批判理论的99条断想(全2册)》
弗洛伊德的性理论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了。从那时到现在,理论的内容已经有了很多改变。今天,性,已经不再是迷茫和革命的伟大隐喻。伟大的性学家福尔克马?西古希通过本书提出了性学理论。这本书是领域内首次涵括了我们所处时代的新性学——因特网、性门户、性冷淡,新性别——变性、性别模糊以及新的表现形式——多元之爱(多重伴侣关系)、恋物癖等方面的内容。当然,历史上出现的形式,如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性虐待以及恋童癖,也在书中作了详细讨论。
《伊本·赫勒敦:天才的一生》
伊本·赫勒敦所撰写的《历史绪论》被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评价为:“无论在何时何地,这部作品毫无疑问是现有的同类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部。”历史学家休·特雷弗-罗珀认为:“阅读那些作品实在是种美妙体验,它们既丰富又门类繁多,它精秒深奥,又如海洋般浩瀚,从中能够得到各种新旧思想。”本书作者罗伯特·欧文围绕《历史绪论》的核心内容、观点,对伊本·赫勒敦的历史、哲学观点做了精彩的现代评述。
#套装 #德国 #历史 #哲学 #艺术 #宗教 #性
内容简介:
“在那一年,我问他们每个人,是否想过死亡,想到这个是否会感到害怕。几乎所有人都对第二个问题做出了否定的回答。活得太久让他们害怕;而死亡可以解决活得太久的问题。他们晚年的智慧之一是承认死亡和变老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年轻人认为自己不会死,或者变老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 ——约翰·利兰 如果活得足够长,每个人都会有成为老人的一天。21世纪已经进入长寿时代,我们也随之步入老龄化社会,那么变老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要为长寿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资深《纽约时报》记者约翰·利兰刚刚结束婚姻,父亲早已去世,现在他要独自照顾年迈的母亲。他逐渐发现一些独属于老人以及与老人相处的问题,于是他带着一系列疑问追踪并贴身采访六位高龄纽约老人,时间持续整整一年。 在采访的那一年,他57岁,而他的受访者都超过 85 岁,这也是美国增长迅速的年龄层。所有老人都失去了点什么:行动能力、视力、听力、配偶、子女、同伴、记忆。从起床的那一刻直到就寝,他们是怎样度过一天的,他们对明天有什么期望?他们怎样应对服药问题、子女和不断变化的身体状态?他们丧失能力的速度像昔日获得能力一样快。有没有这样一道门槛,跨过去之后,人生的价值就逐一丢失? 约翰选取了大多数人不愿意谈论和面对的主题——老人是如何慢慢衰老并走向死亡的。即使国家的养老制度已经很完善,依然有很多老人无法“善终”。这六位老人都不能再说“明天会更好”。明天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思维和身体进一步衰退,对生活的掌控更弱,朋友和爱人更少。无论他们有什么健康问题——糖尿病、健忘、心脏病、老眼昏花或者听力不佳,都只会不断恶化。 在书中,约翰以记者的生动笔触,如实记录了老人的生存现状,关注议题涉及老人的健康,老后的艰难,老年人的孤独感,独居的困境,养老的保障,养老院的体系设置,医疗的局限,生前遗嘱的意义,与配偶子女的情感与矛盾,以及如何过上自主、快乐、有尊严的老龄生活。 在老龄化和少子化日渐严重的今天,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参考意义。

编辑推荐:
◎我们已经步入一个老龄化、少子化、高单身率日趋严重的时代,养儿防老已经成为过去式,尽管有人开始探索结伴养老的模式,但它是否能打破养老的僵局还不确定。我们能确定的是,每个人都会迎来老去那一天。而我们是否已为年老做好准备?本书紧密围绕21世纪这个长寿时代活到高龄的老人将面临的种种问题,大多数人只是把命运交给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在目前的生活状态下,寿命延长只是意味着折磨与痛苦的延长。那么从年轻时起,我们应该改变现有的思维模式,将长寿变成恩赐而不是诅咒。
◎本书是《纽约时报》资深记者追踪采访六位85岁以上的老人后写的一本非虚构纪实作品,有着极强的社会意义。刚上市便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进入亚马逊总榜前一百,社科分类榜前列。作者不仅如实记录老人的生存状态,也提出了富有洞见的建议:比如当80后,90后这一代老了以后,能拿到的养老金可能很难支撑他们维持体面的生活,那么从现在起就要为养老进行足够的储备。在少子化年代,老人都不想成为儿女的负担,当自理能力变弱时,如何在合适的养老院中度过余生,并过得快乐而有尊严。面对过度医疗,是选择低质量的继续生存,还是寻求完满的善终。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也是人人将要面临的选择。
◎本书起源于《纽约时报》的系列访谈报道,发表之后,受欢迎度出乎意料,仅网页浏览人次便超过百万。出书后,韩国熊津出版社旋即以五位数美金买下版权。作者在前六章重点介绍这六位老人的故事,还有自己与母亲的关系;后六章分别记录他从老们身上学到的人生经验。这六名高龄纽约客反映出美国复杂的移民文化,他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生活习惯和人生观也大异其趣。从访谈中我们将与作者一起参与这六位老人的生活,追着这些纽约客晚年的人生经历,作者将他们的人生智慧、处世经验、幸福感和不可避免的病痛,逐一生动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简介:
约翰·利兰(John Leland)是《纽约时报》的记者,善于报道和纪录社会变迁对普罗大众的影响,例如美国金融危机风潮下的房产法拍、身份盗用、人口老龄化问题等。他曾以《男同性恋相守逾58年》的纪实报道获得2013年纽约重要媒体奖项。作者曾著有《臀部的历史》(Hip: The History) 和 《为什么凯鲁亚克有意义:在路上学到的事》(Why Kerouac Matters: The Lessons of On the Road)。 在加入《纽约时报》前,他曾任《新闻周刊》(Newsweek)的高级编辑、《细节》(Details)的高级编辑、《新闻日》(Newsday)的记者、Spin杂志的记者和编辑。
#老龄化 #时代 #中年危机 #长寿 #危机 #人类学 #社会学
内容简介:
阿尔兹海默病是什么?如果有一天家人突然不认识你了,你该如何应对,如何劝慰,如何照料?面对一场注定以“失败”告终的战斗,面对亲人终将失去理智、失去自我的结局,被现实击中的我们,该如何与孤独共存? 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彼此“照护”的动人故事。凯博文在妻子被诊断出患有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后,作为一个丈夫同时也是医生,开始了对她的悉心照护。书中讲述了他在医学领域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和妻子的点滴故事,从中我们能看到凯博文与妻子之间真挚笃厚的感情,能看到现代医学及医学教育对于“照护”的忽视,能看到“照护”如何为我们每个人的存在找寻到了意义。他以自己的毕生经历强调“照护”才是医学的核心。

编辑推荐:
★这是一封用十年照护写下的动人情书,一本由精神科医生亲自践行的“科学照护指南”。
★哈佛大学著名人类学家、医学人类学奠基人凯博文用亲身经历写给每个人的人生必 修课——“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研究疾病和照护,但为了我所爱的人而成为一个真正家庭照护者的实践经验,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礼物。”
★直击医学本质,直面医患矛盾,直达照护核心。
★著名人类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阎云翔,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飞,作序推荐;复旦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潘天舒担当审校;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景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查无此人》作者、文学翻译于是,联合推荐。

作者简介:
凯博文(Arthur Kleinman),著名的医学人类学家,在文化精神病学、全球健康、社会医学等方面也享有重要地位,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院院士、美国国家文理学院院士。凯博文教授著有六本专著,包括《文化语境下的病人与医生》《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探病说痛:人类的受苦经验和痊愈之道》等,主持或合作主持过28个专栏及期刊,进行了200多项研究。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为表彰其在医学人文领域的贡献,授予他道布尔戴奖(Doubleday Medal);2006年,凯博文获美国医学人类学协会终身成就奖,2008年获该协会颁发的乔治福斯特奖(George Foster Award)。
#医学 #科学 #照护 #通俗读物 #科普 #社会学
隐秘而伟大(上下册).pdf
2.8 MB
内容简介: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弄堂长大的法学院高材生顾耀东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匡扶正义,保护百姓”的理想,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警察。然而,初入社会的顾耀东不仅遭遇了警局同僚的排挤打压,还被卷入进了共产党地下情报网和国民党警察的激烈博弈中。乱世乱局之下,顾耀东亦不得不在正义与非正义的对峙中做出忠于自己信仰的选择。最终,在以夏继成与沈青禾为中坚力量的中共上海地下党警委的帮助和培养下,在革命的征程中成全了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的爱情。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反映特殊年代党的地下工作者的思想、工作和斗争的作品,同名电视剧由《白夜追凶》的导演王伟执导,由李易峰、金晨、王泷正、牛骏峰领衔主演,备受观众瞩目和期待。
★这是一部能给读者带来一场集人间百态、浪漫情怀、正反派势力明暗较量于一体的热血阅读体验的优秀原创作品。

作者简介:
蒲维,黄琛,二人是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的同班同学,毕业后的搭档、夫妻。二人均是职业编剧,主要从事动画写作和电视剧创作。
#小说 #电视剧 #历史 #文学 #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