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A 自由亞洲粵語
1.6K subscribers
1.97K photos
80 videos
1.85K links
為言論自由受限的亞洲地區提供完整而免費的新聞報道,成為一個讓大眾獲得可靠消息的平台。

Facebook ➡️ facebook.com/cantonese.rfa
X ➡️ x.com/RfaCantonese
YouTube ➡️ youtube.com/@rfacantonese
Instagram ➡️ instagram.com/rfacantonese/
Threads ➡️ threads.net/@rfacantonese
更多資訊 ➡️ rfa.org/cantonese
Download Telegram
【成都驚現公開要求政治改革標語】
【「人民不需要權力不受制約政黨」】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china-political-reform-slogans

繼2022年北京「四通橋勇士」彭立發掛出「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不要封鎖要自由」的抗議布條後,中國再度出現公開要求政治改革的標語,四川成都主城區一座天橋周二(15日)被掛上了三條標語呼籲民主、反對一黨專政。

圖片顯示,橋上懸掛著三幅白底紅字的標語,分別寫著「沒有政治體制改革就沒有民族復興」、「人民不需要一個權力不受制約的政黨」,以及「中國不需要誰指明方向,民主才是方向」;帖文在一個小時後更新指事發地點為「成都市茶店子客運站外天橋」,配有一張現場照片,並引述投稿人表示「這個標語我已經準備一年了,希望幫忙傳播一下。」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海外分會成立】
【首個「 流亡分會」支援離散港⼈】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hong-kong-amnesty-overseas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2021年因《國安法》實施後停止運作,將在海外成立香港分會,以「流亡境外」模式運作,加強對⾹港⼈權的承諾,並⽀持世界各地離散港人。

國際特赦組織周三(15日)宣布在瑞士成立香港海外分會,為該會首個「流亡分會」。國際特赦組織⾹港海外分會新任執⾏總幹事陸志⺠表⽰,將加強對⾹港⼈權的承諾,並⽀持世界各地背井離鄉的港人。他又指,⾹港公⺠社會崩壞是⼀場悲劇,已準備投放更多資源,支援離散港⼈。

身在美國的邵嵐,為⾹港海外分會理事會成員之⼀。她表⽰,威脅只會讓流亡港人變得強⼤,為真正擺脫壓迫,必須在境外繼續為⼈權⽽戰。另一名理事會成員,為⾝在加拿大的前⾹港⽴法會議員張超雄。
【中國下令暫停波音飛機交付】
【10架新機恐無人接手】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cn-boeing

中國政府已指示國內航空公司暫停接收波音公司(Boeing)飛機交付,並停止向美國企業購買飛機零件及相關設備。​此舉是對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145%關稅的報復措施之一。​分析指,這可能對波音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構成重大挑戰。

美國政府已表示,將密切關注中國對波音的措施,並考慮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特朗普總統周二在社交媒體上批評中國「毀約」,稱中國「剛剛毀約了我第一任期簽下的大型波音訂單」(just reneged on the big Boeing deal),並表示將尋求解決方案。

根據 Aviation Flights Group 的數據,目前約有10架波音737 Max 飛機準備交付中國航空公司,包括中國南方航空、國航與廈門航空各2架。這些飛機部分停放在波音位於西雅圖的工廠基地附近,另一些則位於中國東部舟山的交付中心。


波音公司已警告,若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可能衝擊其供應鏈,而這些供應鏈在疫情期間已遭重創,最近才剛開始恢復。中國3大航空公司國際航空、東方航空和南方航空,2025至2027年就原本打算接收百多架波音飛機,如果失去整個中國市場,波音就會損失約四分一生意。
【台灣藝人赴大陸接受心肝移植】
【極速配對引發倫理爭議】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tw-organ

台灣藝人Tank(呂建忠)日前在社交平台公開表示,自己一直患有家族遺傳性心臟病,於2024年3月底入住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大二院)接受治療,醫生診斷認為只有同時進行心臟及肝臟移植,才能徹底解決其病情。

不久後,Tank病情急轉直下,心臟功能衰竭,肝臟亦出現問題。直至同年11月,一名腦死亡病人捐出器官,讓Tank成功接受移植手術重獲新生。他在文中感謝「祖國」及「杭州」,形容這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消息經中國多間主流媒體廣泛報道,負責主刀的王偉林醫生向媒體表示,這宗心肝聯合移植屬「高精尖手術」的再一次突破,對中國器官移植領域具重大意義。

Tank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心、肝兩個器官的配對及完成移植,讓台灣多名醫界人士質疑其合理性。根據中國2023年頒布的《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基本原則》,影響分配排序的首要條件為「地理因素」,即優先供應給同一醫院的等候者,之後才擴展至省內、全國等級。

此外,其他排序因素包括等候者年齡、醫療緊急度、血型匹配、捐贈者親屬優先權及等候時間等。有台灣醫師指出,一名來自境外的病人短時間內獲得雙重配對的機會極低,質疑器官來源的合法性與合規性。

長期揭露中國器官移植問題、現流亡英國的前新疆烏魯木齊鐵路局醫生安華託帝接受本台訪問時直言,境外人士在中國獲優先醫療資源早已不是秘密。他認為,中共有意透過「醫療禮遇」吸引境外人士配合其宣傳,甚至淡化器官來源的不透明問題。他說:「因為境外人士能替中國宣傳醫療體系,甚至會把中國涉及器官活摘的黑暗面漂白。」

安華指出,「金錢陷阱、美人計、器官陷阱」是中共對外收買人心的3大手法,尤其「器官陷阱」背後涉及完整的國家機器支持,其他國家難以比擬。
【馬來西亞面對美、中決裂陷於兩難 】
【親中、親美皆有重大損失】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cn-malaysia

美中貿易大戰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展開東南亞國事訪問,被視為拉攏盟友之旅。習近平周二(15日)轉抵第二站馬來西亞,而事前他於當地報章發表署名文章,形容中馬兩國多年來「患難與共」,並5次稱雙方是「命運共同體」。不過,本台翻查公開數據,雖然中國是馬國最大貿易夥伴,但在馬國對外貿易方面,愈趨依賴美國且屢創新高,去年佔比達13.2%,令美國超越中國,成為馬國第二大出口國。不少分析指,馬國與大多數東盟國一樣,在美中之間關係平衡上陷於兩難,「一邊歡迎中國,一邊避免一面倒向中國」。
【美國反報復中國】
【徵收245%關稅】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us-tariff-war-china-245

美中兩國的關稅戰仍未停止,美國白宮於當地時間周二(15日)表示,由於中國進行報復式措施,因此決定由中國進口到美國的貨品,將調高至徵收245%關稅。

白宮的聲明指,總統特朗普宣佈對與美國有最大貿易逆差的國家,將徵收更高的對等關稅,以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聲明又表示,有超過75國已與美國接觸討論新貿易協議,期間對等關稅措將暫停實施,唯獨中國由於對美國進行反制措施,故此排除在外,並將面臨245%關稅。

中國官方未有回應,而具有官方背景的微信公眾號「牛彈琴」發文稱,直指加徵245%關稅是「國際大笑話,大家別當真,就是一個文字遊戲」。而商務部早前亦曾表示,美國加徵關稅已淪為數字遊戲,在經濟上並無意義,若美國繼續徵加,中國不會理會。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台中連儂隧道被清除部份惹民眾震驚】
【SOGO:因不斷收到投訴】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taiwan-taichung-lennon-wall

被視為台灣支持香港民主運動,自2019年被保留至今的「台中廣三SOGO連儂隧道」,近日被發現部分張貼於連儂牆上的文宣被清除,台中市建設局查看閉路電視後,發現是管理單位廣三SOGO百貨自行清理。

從讀者提供的影片可見,其中一面牆已被清理乾淨,所有寫上聲援字句的Memo紙已被清走。不過例如要求釋放「47人案」等政治犯的文宣仍有保存下來。

廣三SOGO則解釋,近年不斷收到民眾電話,批評放任牆面髒亂、污損,基於「認養協議」所賦予的管理責任,因此進行清除工作。對於感到失望的人,廣三SOGO表示理解並感到歉意,稱「未來將持續傾聽社會各界的聲音」。
【中國首季GDP按年升5.4%】 
【分析:料4月出口將斷崖式下跌】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china-gdp-us-tariff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三(16日)公布,首季本地生產總值(GDP)為31.8萬億人民幣,按年增長5.4%,增速與去年第4季相同,較市場預期好,按季增長則為1.2%。「三頭馬車」經濟數據方面,中國3月工業增加值按年增加7.7%,大勝預期的5.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則增5.9%,亦超過預期。而1至3月固定資產投資增4.2%,略勝預期的4.1%。3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則下降至5.2%,較上月下跌,低於預期5.3%。

面對關稅戰,中國工廠趕於美國最新關稅生效前出貨,令中國3月出口大增。中國海關總署周一(14日)公布,中國3月出口額為3,139.1億美元,較1至2月大增10.1%,年增12.4%,遠超市場預期的4.4%,創近5個月來最快增速。

南臺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認為,雖然中國3月出口大增,朱岳中預料4月將斷崖式下跌,由於4月初中國面對較低關稅,相信4月上旬出口情況良好,但中旬及下旬出口將下降,不少準備出口的貨物亦臨時被煞停,須持續觀察關稅影響。
【研究報告指香港資訊自由明顯受限】
【記者被滋擾編輯淡化敏感新聞】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hong-kong-report-journalist

由亞洲研究員及人權捍衞者創辦的韌性創新實驗室,周三(16日)發表「維護香港資訊自由:挑戰、機會與出路」報告,結合去年8月至11月與10名香港公民社會成員進行的訪談,包括5名記者、2名人權捍衞者、研究員、基金會職員以及財經分析師。報告長達43頁,顯示5個香港資訊自由的挑戰,包括缺乏檔案法和資訊自由法;記者被審查、簽證被拒、騷擾及被捕;港府增加數據移除;「23條」對「國家機密」和「間諜活動」定義模糊;以及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威脅。

報告引述記者Bernard指,編輯以各種方式淡化敏感新聞內容,經常有很好的新聞故事,但須先問高層,大多會被否決;即使刊登相關報道,亦不能發推播通知,或放在網站首頁。編輯亦決定不報道《如水》網站被封鎖一事,由於雜誌編輯團隊包括被港府通緝的流亡人士。

不少記者亦被系統性騷擾,有曾為多間媒體工作的自由攝影記者指,有銀行就他收取某香港媒體款項進行質詢,其家人亦遭騷擾,最終選擇離開這行業。另一名記者則指,在歷史博物館拍攝與國安展覽相關照片後,被不知名人士尾隨兩小時。而一名擁有大量追蹤者的獨立記者則稱,記者及編輯均被「起底」,恐嚇信件更會寄到其工作場所或親屬的學校。
【林卓廷控何君堯誹謗官准新增林暴動罪成作證據】 
【無限期押後待「7.21案」上訴結果】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hk-court-defamation

香港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在2019年入稟,指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在Facebook公開直播中,指控他在元朗7.21事件中,帶人入元朗及作出挑釁行為,相關言論詆毀其聲譽,構成誹謗;相關案件原排期今年8月開審。何君堯一方早前針對林卓廷在「7.21案」中被裁定暴動罪成,申請新增相關裁決作辯護證據,而林卓廷就以案件正提上訴為由,向法庭申請無限期押後本案。

林卓廷由大律師沈士文代表,陳詞指林如成功推翻定罪及判刑,屆時或需時重新修訂令狀;惟如林上訴失敗,被維持定罪,直言本案等同「We are dead already」(我們已死),屆時林便會考慮撤回訴訟,而本案亦會終止。

高院法官楊家雄周三(16日)開庭聆訊,在林卓廷方不反對下批評何君堯方新增證據的申請,另指不能無視林卓廷的刑事上訴申請,如上訴成功定罪便會無效,認為押後合乎邏輯及公平,平衡各因素後下令把案件無限期押後,直至上訴庭頒下判決或林撤回上訴。
【英議員賀候絲原訪港探孫變被遣返】 【撰文促英國暫停與中港高層互訪】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hk-WeraHobhouse

英國自由民主黨國會下議院議員賀候絲(Wera Hobhouse)周二(15日)在《衛報》(The Guardian)撰文披露,指上周她與丈夫一同搭機到香港,原打算探望家人及初次見剛出生的孫兒。然而二人甫抵達香港國際機場,在過關時她被入境處人員帶往房間,進行長達3小時的盤問,其行李亦被徹底搜查。最終當局以「拒絕入境」為由,未有詳細解釋,直接安排她搭乘原機返回倫敦,直到在英國降落並離開飛機後,才拿回她的護照。她直言:「我們還未走到行李帶,便已被奪去了一段本應珍貴的家庭回憶。」

賀候絲批評港府未有交代拒絕她入境的原因,質疑事件涉及其國會身分及過往對中國人權問題的批評立場。對於事件對英中關係的影響,賀候絲直言英國部長們不應該把這種缺乏透明度,視為與中國做生意的「代價」,呼籲英國政府在未獲得清晰交代前,應暫停所有政府部長級訪問中國及香港。

她又批評中國當局拒絕透明交代、不回應正當問題,顯示威權作風日益加劇,形容這是一股「新型威權主義浪潮」(rising tide of authoritarianism),其工具是「恐嚇與混淆視聽」(intimidation and obfuscation)。
【習近平東盟之旅拉攏小國】
【馬來西亞讚揚北京暗批美國】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cn-my-tariff

習近平日前抵達馬來西亞展開為期3天的訪問行程,期間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突然再宣布對中國加徵關稅再暴增至245%。本台曾報道,面對美、中兩大重要貿易夥伴之間的決裂,外界正關注馬來西亞如何「選邊」。而此答案在習近平周三(16日)晚出席安華官邸的歡迎晚宴有所明朗。

習近平在晚宴致辭時再次強調中、馬兩國是「命運共同體」,今次就進一步深化雙方各領域交往合作,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

安華亦表示「東盟不會贊同任何單方面施加關稅的做法」。他又強調,中國一直是馬來西亞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即使在全球地緣政治動盪時期,中國仍然是馬來西亞「理性、強大和可靠」的盟友。
【貿易戰僵局北京開出談判條件】
【要求華府展示尊重】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china-trade-tariff-war

美中兩國「企硬」,關稅戰愈演愈烈,《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報道,針對貿易問題與美國展開談判,中國開出多項條件,包括特朗普政府要控制內閣成員貶損中國的言論以示尊重,以及正視中方對國家安全的關切,特別是台灣議題。

報道引述了解中方想法的人士稱,任何對話的先決條件,是中方官員需要確定互動會在尊重的基礎上進行,雖然特朗普在公開談論習近平時態度相對溫和,但華府其他官員態度強硬,這令中方難以確定美方的立場。
【加拿大大學報告:政治因素及擔憂子女為港人移民主因】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hong-kong-report-emigration

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上月發表《不安定中的安頓:在英國、台灣和加拿大的香港僑民的定性研究敘事報告》,長達131頁。社工學院教授殷妙仲與團隊在2023年9月至去年2月進行研究,透過面談及網上訪問39位來自英國、台灣及加拿大港人,共35個家庭,探討其離港原因及時間、準備過程、定居及融入過程、身份認同及對子女期望。團隊盼報告令更多人了解移民港人情況,為香港移民歷史研究留下重要資料。

對比其他國家移民潮,近年港人移民並非為尋求經濟機會,原因與60及80年代移民人士相似,均為逃離中共成為「不情願離開的流亡者」。不少受訪者表示,由於政治因素及擔憂子女未來,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已考慮移民,至2019年反送中及2020年《國安法》實施,促使他們最終選擇移民。

由於台灣政策不斷改變及缺乏透明度,不少在台港人感沮喪及不確定,近乎所有受訪者均批評政策,兩人更分別「二次移民」到英國和加拿大。留台受訪者Alex表示:「台灣政府覺得,你只不過由匪區搬過中華民國住,由頭到尾都是中國人,還要審查你」。另一名留台受訪者Lincoln則批評台灣政策的「灰色地帶」:「中間等的過程是不透明,你去英國起碼會清楚說明『5 +1』。」

有關身分認同方面,大多數受訪者仍強烈認同港人身份,認為香港是其「根」。不少父母亦希望為子女保留香港文化遺產,在家堅持用粵語,並以各種方式讓子女了解香港。
【中國推「史上最嚴」電動車電池標準】
【必須「不起火不爆炸」】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china-batteries-electric-vehicle

針對電動車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重視,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近日發布修訂後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新增多項安全測試,包括熱擴散、底部撞擊等項目,動力電池必須「不起火、不爆炸」。

新標準還對當前主流的超快充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耐久性要求,明確規定對於15分鐘內能將電池電量從20%充至80%的單體電池,在經過300次快速充電循環後進行外部短路測試時,亦須達到「不起火、不爆炸」的標準。
【懲教署唐英傑案微電影上場】
【加入愛國元素避展示「光時」旗】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hong-kong-film-hkcsd

香港懲教署最近製作兩套改編自真實個案的國安教育微電影,日前已放上懲教署YouTube頻道。其中《暫借的榮耀》是改編自2020年七一駕駛插有「光時」旗幟電單車衝向警方防線被捕,後被判《煽動分裂國家》及《恐佈活動》罪成的唐英傑案。電影放上YouTube接近三天,但只得二千多人收看。

整套微電影均強調男主角因「英雄感」作崇,如何受朋輩壓力及社會氣氛影響「犯下過錯」。有朋友交給主角一幅疑似「光時」旗幟,希望「有震撼方式表達出來」,當時主角接過後還說要全香港都留意到「甚麼叫時勢做英雄」。

雖然這套微電影是改編自唐英傑的故事,而唐英傑因展示「光時」旗而被控告,但劇中全程都沒有展示「光時」旗,畫面只有拍到「光」一字來暗示。到駕電單車展示「光時」旗一幕,電影亦不敢演繹,而是以唐英傑當時的真實畫面呈現。

後段由更生事務組主任出場「教導」,讓男主角意會到「受懲罰不單是自己還有家人」,全因自己「一時呈英雄」,並向大眾道歉。這些都與日前唐英傑上周一條自白片段所說的一樣。
【雙程證女換假學歷入讀港大碩士】
【認「管有虛假文書」等兩罪勢將判監】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hong-kong-court-hku

28歲持雙程證來港的中國女子,涉謊稱曾就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並向港大訛稱擁有該大學學士學位,獲批入讀港大文學碩士,其後再管有一張虛假港大證書,被控「以欺騙手段取得服務」等3罪。被告周四 (17日)承認兩罪,「為取得入境證而作出虛假陳述」罪則獲撤控。裁判官押後至5月8日判刑,被告雖續准保釋,但官就明言「即時監禁不能避免」。

被告李思萱(Li SiXuan,28歲,未有報稱職業,持有往來港澳通行證),案情指,港大在2021年接獲被告報讀文學碩士課程的網上申請,被告報稱完成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學士學位,並提供成績單及畢業證書正本核實;港大取錄被告,惟在2024年3月接獲多宗投訴,指有人申請碩士時使用虛假學歷,內部調查後發現為被告。哥倫比亞大學亦回覆,指被告不曾就讀該校課程,被告的成績單及畢業證書亦非由該校發出。

港大同年4月要求被告與校方會面但遭拒絕,港大最後於7月19日報警及終止被告學業;被告翌日嘗試從落馬洲離港,但被入境事務處人員截停,警誡下指自己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書院學士畢業,承認向中介「學術帝」支付人民幣38萬元後,獲安排在港讀書及參加哥倫比亞大學數天線上課程,之後被告知已畢業。

辯方求情指,本案「源自被告一心想喺港大讀課程」,指案發時正值疫情,被告仍積極進修就讀網上課程等,望可以提升專業背景,望兩罪刑期可全數或大部分同期執行;又指被告母親特意來港到庭支持被告,形容被告「由細到大都係好積極向學」。
【深圳華強北業者忙漲價囤貨】
【盼成「首批在關稅戰中致富的人」】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china-electronics-trade-tarrif

面對中美關稅戰的巨大不確定性,中國深圳的電子交易市場華強北出現了「一天一個報價」,甚至有店鋪暫停報價,期待未來貨源可能供不應求而大幅漲價,成為「首批在關稅戰中致富的人」。

多名華強北的業者表示,自上星期開始,CPU、GPU價格出現較大波動,儲存類產品亦在漲價,加幅約為10%。有業者坦言,考慮到關稅政策可能隨時發生變化,以致要支付更多關稅,增加產品銷售成本,因此部分商家處於觀望狀態,而關稅的影響短時間內也難以消除,進口業務基本上已經停滯。
【中國外貿寒潮爆發出口重鎮現「集體放假潮」】 
【學者:中國承受不了失去美國市場】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cn-tariff-factory

隨著美中貿易摩擦持續升級,數百萬家外貿工廠受到美中貿易摩擦影響,美國訂單近乎歸零,中國東南沿海的主要出口省份,包括浙江、江蘇及廣東,近日相繼出現大量外貿企業停工放假的現象,當地傳出「集體放假潮」。有企業更提前至「五一」勞動節前暫停生產,訂單銳減成主因。

在浙江嘉興一個面積達兩萬平方米的貨倉內,可見大量滯銷商品堆積如山。有拍片人士在影片中感嘆:「關稅大戰,外貿尾貨有多慘,這邊隨便一件衣服(在美國)能賣到100塊錢,你看現在成噸的賣,平均一件賣幾毛錢,這都沒人來收。這裡是嘉興兩萬平方米的外貿倉庫,受關稅影響,出口的東西成尾貨,出口的洞洞鞋賣幾毛錢(一雙),張小泉的刀具成噸賣,一個平均幾毛錢……沒法活啦。」

在蘇州一間生產毛毯的家紡工廠,因出口美國受阻,公司宣布大幅減少工時,僅提供基本工資,並鼓勵員工將積壓存貨在網上出售。來自江蘇揚州的電商張先生指出,越來越多工廠工人將外貿產品轉到網上銷售,導致平台競爭白熱化,利潤大減。面對銷售渠道受限,不少中國工廠員工轉戰TikTok,直接向美國消費者直播銷售瑜伽褲、家電、手袋等貨品,以「白菜價」求售,冀能清貨回血。

廣東學者陳先生接受訪問時指出,廣東外貿形勢同樣嚴峻:「江浙那邊這樣,廣東這邊放假的工廠更多,有些地方的人近乎沒法活了。關稅加到這種程度,基本上是中美貿易到了幾乎脫鉤的狀態。所謂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實際上僅剩下一駕,就是對外貿易。中國沒甚麼內需,因為中國人的平均收入佔GDP的比重太低,所以消費能力是不行的。中國承受不了失去美國市場。」
【習近平在赤柬屠殺50周年訪問】
【評論: 會否對柬埔寨人造成「二次傷害」?】

詳細報道 ➡️ https://ca.rfa.org/cn-kh-khmer-rouge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17日)國事訪問柬埔寨,正值赤柬大屠殺奪權執政50周年。當年全國四分之一、數以百萬人被殺,中共更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血淋淋的記憶至今仍是不少倖存者不能磨滅的痛,然而中柬兩國領袖卻趁此日歌舞昇平地慶祝雙方堅定的友誼。有分析指,中共背後企圖要提醒柬埔寨「飲水思源」,「沒有紅色中國,就沒有赤柬」,亦沒有今時今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