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的 Whisper 語音識別模型,在 Large_v2 居然比 Large_v3 在中文識別更好。
而且簡體中文比繁體中文更好,這蠻神奇的,簡中繁中不就是聽起來一樣,只是字符有些長得不一樣而已嗎 🤔
只能說繁體中文真的在語音識別上有夠弱勢...
所以我目前在語音轉錄的應用上,大多會改成用簡體中文、Large_v2 識別,之後再一鍵轉繁體。
#AI
而且簡體中文比繁體中文更好,這蠻神奇的,簡中繁中不就是聽起來一樣,只是字符有些長得不一樣而已嗎 🤔
只能說繁體中文真的在語音識別上有夠弱勢...
所以我目前在語音轉錄的應用上,大多會改成用簡體中文、Large_v2 識別,之後再一鍵轉繁體。
#AI
我的天,突然被 YT 推薦到這個音樂,太適合工作了吧。
雖然我不是基督徒,但有一些基督教的音樂是認真讚
大學很愛聽 Hillsong Young & Free《Wake》、《This Is Living》、《Real Love》
https://youtu.be/V7Bohz21qq4?si=6tUQ_0cqEE3vOJv5
雖然我不是基督徒,但有一些基督教的音樂是認真讚
大學很愛聽 Hillsong Young & Free《Wake》、《This Is Living》、《Real Love》
https://youtu.be/V7Bohz21qq4?si=6tUQ_0cqEE3vOJv5
YouTube
《Amazing Guitar 2》純結他靈修音樂 - 基恩敬拜AGWMM
我們盼望將安靜默想的音樂送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Amazing Guitar 2音樂免費提供給各堂會、團契、主內肢體及各界朋友收聽,用作靈修和默想之用。
願主耶穌基督賜你們平安的心靈。
曲:鄧淑儀
編曲|鋼線結他:金冬昱
0:00 《下雨天的平安》
3:50 《願您平安》
7:11 《安穩主翅膀》
10:53 《慈繩愛索》
14:22 《耶和華祢配得稱頌》
18:12 《神大愛》
22:03 《在祢寶座前》
25:44 《我心切慕祢》
28:55 《來投靠耶穌》
32:00 《我是泥土》
36:19 《牽引》…
Amazing Guitar 2音樂免費提供給各堂會、團契、主內肢體及各界朋友收聽,用作靈修和默想之用。
願主耶穌基督賜你們平安的心靈。
曲:鄧淑儀
編曲|鋼線結他:金冬昱
0:00 《下雨天的平安》
3:50 《願您平安》
7:11 《安穩主翅膀》
10:53 《慈繩愛索》
14:22 《耶和華祢配得稱頌》
18:12 《神大愛》
22:03 《在祢寶座前》
25:44 《我心切慕祢》
28:55 《來投靠耶穌》
32:00 《我是泥土》
36:19 《牽引》…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幸福是由每個微小感動的事物凝聚而成的,即便都是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事。」
這週的《雷蒙週報》被 MailerLite 暗算了,用了新功能 Smart Sending,反而變成 Stupid Sending。功能說明寫會根據訂戶的最大開信概率時間寄出信件,結果少寄出了 800 多位,而且開信率還少了 10%(75% → 65%)。
所以有些人可能沒收到第 120 期,這邊補上一則週報中的讀者福利 🎁
🎁 Memo AI:本地將音頻影片轉成文本、字幕和翻譯
【永久 PRO 兌換碼贈送】
前往本週電子報瞭解:
🔗 #120 – 你不需要每天都堅持/Memo AI/我的訪談故事回顧
所以有些人可能沒收到第 120 期,這邊補上一則週報中的讀者福利 🎁
🎁 Memo AI:本地將音頻影片轉成文本、字幕和翻譯
【永久 PRO 兌換碼贈送】
前往本週電子報瞭解:
🔗 #120 – 你不需要每天都堅持/Memo AI/我的訪談故事回顧
發現了一個很可愛的徽章 Badge "Not by AI"
索性就把它加到我的部落格裡 😆
------
Not By AI badge is not designed to discourage the use of AI. Instead, it is to make sure that, while we celebrate the achievement, we work with AI instead of being replaced by AI.
「徽章的設計不是為了打擊 AI 的使用。相反,它目的在確保我們在慶祝 AI 成就的同時,與 AI 合作,而不是被 AI 取代。」
The Not By AI badges are created to encourage more humans to produce original content and help users identify human-generated content. The Ultimate goal is make sure humanity continues to advance.
「此徽章的設立是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創作原創內容,並幫助用戶識別人類生成的內容。最終目標是確保人類持續進步。」
索性就把它加到我的部落格裡 😆
------
Not By AI badge is not designed to discourage the use of AI. Instead, it is to make sure that, while we celebrate the achievement, we work with AI instead of being replaced by AI.
「徽章的設計不是為了打擊 AI 的使用。相反,它目的在確保我們在慶祝 AI 成就的同時,與 AI 合作,而不是被 AI 取代。」
The Not By AI badges are created to encourage more humans to produce original content and help users identify human-generated content. The Ultimate goal is make sure humanity continues to advance.
「此徽章的設立是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創作原創內容,並幫助用戶識別人類生成的內容。最終目標是確保人類持續進步。」
🔓Read Medium:免費(破解)閱讀 Medium 付費文章的網站服務
📄在網頁的搜尋欄中輸入 Medium 付費文章 Link 可以直接變成完整閱讀器
🤖有開發者基於此做了一個 Tampermonkey 腳本,安裝後閱讀付費文章時,網頁上右側會顯示一個解鎖標誌,點擊之後會自動跳轉到這個網站
---
只能說樹大招風(?)這些大的付費牆平台光每年要防這些破解應該就很頭疼了...
#Web
📄在網頁的搜尋欄中輸入 Medium 付費文章 Link 可以直接變成完整閱讀器
🤖有開發者基於此做了一個 Tampermonkey 腳本,安裝後閱讀付費文章時,網頁上右側會顯示一個解鎖標誌,點擊之後會自動跳轉到這個網站
---
只能說樹大招風(?)這些大的付費牆平台光每年要防這些破解應該就很頭疼了...
#Web
看到小羊的這篇貼文「為什麼我最近少發評論?」蠻有感的,三點都很中我最近的心情:時間留給重要的事、我更想更誰對話、讓一個人有觀點,不如讓每個學生都有。
雖然第三點,我認為那更該在臉書(或各種社群媒體)上,因為只有分享,才能讓自己在意的觀點被更多人看到,才有可能促成更多思考和對話。
不過後來看到小羊是藉由第三點來宣傳他的「寫作營」,那就能理解了哈哈哈哈,不過他這種宣傳方法,尤其透過 IG 限時動態三張連發的沉浸式閱讀,就連我都被喚起了非常強烈的參加感,好險我不是他的客群,不然就報名了(但我還是有幫忙分享啦 😆
雖然第三點,我認為那更該在臉書(或各種社群媒體)上,因為只有分享,才能讓自己在意的觀點被更多人看到,才有可能促成更多思考和對話。
不過後來看到小羊是藉由第三點來宣傳他的「寫作營」,那就能理解了哈哈哈哈,不過他這種宣傳方法,尤其透過 IG 限時動態三張連發的沉浸式閱讀,就連我都被喚起了非常強烈的參加感,好險我不是他的客群,不然就報名了(但我還是有幫忙分享啦 😆
🤔 今年常常被問到 3 個問題:
1. 該怎麼把 Notion 日曆自動化同步到 Google 日曆?
2. 什麼任務要放在行事曆上,什麼任務要放在提醒事項?
3. 你的一日工作流大概是什麼樣子?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所以這週末都在拍「我的在家工作一日記錄」影片,
影片預計下週能上,先把其中一段寫成簡單圖文,也讓我未來如果碰到這類問題,就能直接丟文章回復 😆。
https://raymondhouch.com/notion/task-calendar-cron/
1. 該怎麼把 Notion 日曆自動化同步到 Google 日曆?
2. 什麼任務要放在行事曆上,什麼任務要放在提醒事項?
3. 你的一日工作流大概是什麼樣子?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所以這週末都在拍「我的在家工作一日記錄」影片,
影片預計下週能上,先把其中一段寫成簡單圖文,也讓我未來如果碰到這類問題,就能直接丟文章回復 😆。
https://raymondhouch.com/notion/task-calendar-cron/
雷蒙三十|幫助忙碌現代人的聰明工作、好好生活的指南
我的任務管理工作流:如何使用 Notion Calendar 整合 Google 日曆和任務管理?Notion 2.37 更新教學
Notion Calendar 更新教學:怎麼把 Notion 日曆跟 Google 日曆自動化整合?分享我的行事曆使用原則,怎麼整合任務管理和 Google 日曆,並用 Notion 做為中間橋樑串接的一日工作流。
🔗 大量的 GPTs 案例:大家是怎麼寫 Prompt 的?
要學習 Prompt 最好的方法,除了參與我的 ChatGPT 直播課、自己實踐練習之外,看看別的高手怎麼寫 GPTs 也是個有效的方法。
最近有人整理了「用心打造」的 GPTs,終於有人工篩選過精華區,不是那種全部收集然後分類的爛倉庫。
題外話,我認真覺得「算命」可能是 AI 做得最好的幾件事之一了,因為需要算命的人,往往不是要一個明確答案的作法,而是模糊的建議、拍拍和鼓勵,這和 AI 學習的本質很相近,最擅長的就是「給出模糊的參考答案」。
#AI #ChatGPT
要學習 Prompt 最好的方法,除了參與我的 ChatGPT 直播課、自己實踐練習之外,看看別的高手怎麼寫 GPTs 也是個有效的方法。
最近有人整理了「用心打造」的 GPTs,終於有人工篩選過精華區,不是那種全部收集然後分類的爛倉庫。
題外話,我認真覺得「算命」可能是 AI 做得最好的幾件事之一了,因為需要算命的人,往往不是要一個明確答案的作法,而是模糊的建議、拍拍和鼓勵,這和 AI 學習的本質很相近,最擅長的就是「給出模糊的參考答案」。
#AI #ChatGPT
很認同這則對於抖音&Tiktok 的觀察。
1.
我同意掌握算法、風口議題是門技術活
如果建立在目標明確的需求上
需要選個載體來創造關注、議題聲量與討論
短影片是個極佳的策略和載體
2.
但當衝流量、粉絲量在這個時代的門檻越來越低
沒有足夠的內功和原則做為基石和邊界時
越快來的流量和粉絲數
就像是突然爆富,卻不清楚自己拿到錢要幹嘛
開始認知和支出膨脹,之後走歪也成為必然
3.
很喜歡莊老師說的:
「我們或許是沒需要這麼多錢,或者根本沒有以錢為目標工作著吧。」
「我會去練習製作短影片,但不會從賺錢的目的出發,而是回歸記錄生活的美好。」
我知道結論先行、情緒留人、網感人設……等
這些是短影片的操作關鍵
但或許短影片是給我們一個機會,提醒我們
保持記錄、分享更 REAL 的日常片刻
即使一路走來,流量都不太高
但至少我能確保每一次發出去的內容
都是自己看完會踏實,覺得半年前的自己看了會有收穫的
這種踏實感,才是我追求的吧?
短影片創作者,我目前依然最欣賞
ali abdaal、shuaisoserious,持續向他們學習。
4.
最後神奇的是
現在一堆操作著抄襲、追求短期流量目標的人
卻滿口告訴你保持思考、做長線、要經營品牌
我每次看到都覺得特別衝擊 🤭。
1.
我同意掌握算法、風口議題是門技術活
如果建立在目標明確的需求上
需要選個載體來創造關注、議題聲量與討論
短影片是個極佳的策略和載體
2.
但當衝流量、粉絲量在這個時代的門檻越來越低
沒有足夠的內功和原則做為基石和邊界時
越快來的流量和粉絲數
就像是突然爆富,卻不清楚自己拿到錢要幹嘛
開始認知和支出膨脹,之後走歪也成為必然
3.
很喜歡莊老師說的:
「我們或許是沒需要這麼多錢,或者根本沒有以錢為目標工作著吧。」
「我會去練習製作短影片,但不會從賺錢的目的出發,而是回歸記錄生活的美好。」
我知道結論先行、情緒留人、網感人設……等
這些是短影片的操作關鍵
但或許短影片是給我們一個機會,提醒我們
保持記錄、分享更 REAL 的日常片刻
即使一路走來,流量都不太高
但至少我能確保每一次發出去的內容
都是自己看完會踏實,覺得半年前的自己看了會有收穫的
這種踏實感,才是我追求的吧?
短影片創作者,我目前依然最欣賞
ali abdaal、shuaisoserious,持續向他們學習。
4.
最後神奇的是
現在一堆操作著抄襲、追求短期流量目標的人
卻滿口告訴你保持思考、做長線、要經營品牌
我每次看到都覺得特別衝擊 🤭。
【自由工作者的一天|我是怎麼工作&學習的?】
用一日記錄片,給今年的工作流留下一個足跡。
幾年前的我,也會很好奇到底一個人的工作和事業經營怎麼做?
所以我紀錄了在家工作的一天,並從中挑選出幾個,可能對你有幫助的方法&工具應用。
如果正要回家、通勤路上,不妨看一下這部影片放放鬆~
💬 若有幫助到,請給我一個 LIKE,或留言告訴我,想進一步聽聽什麼工具和方法的介紹
是給我最好的支持&回饋 🙏🏼
https://youtu.be/BJeE7tyc8YA
用一日記錄片,給今年的工作流留下一個足跡。
幾年前的我,也會很好奇到底一個人的工作和事業經營怎麼做?
所以我紀錄了在家工作的一天,並從中挑選出幾個,可能對你有幫助的方法&工具應用。
如果正要回家、通勤路上,不妨看一下這部影片放放鬆~
💬 若有幫助到,請給我一個 LIKE,或留言告訴我,想進一步聽聽什麼工具和方法的介紹
是給我最好的支持&回饋 🙏🏼
https://youtu.be/BJeE7tyc8YA
YouTube
自由工作者的一天|我如何在家高效工作、學習的方法?|2023 回顧 🚀|Notion 模版&ChatGPT AI 日記
幾年前的我,也會很好奇到底一個人的工作和事業經營怎麼做?
所以我紀錄了自己在家工作的一天,從早上 8 點到凌晨 2 點,
從中挑選出幾個,可能對你有幫助的方法技巧&工具應用。
決定離開職場以一人公司模式生存,進入第三年,
慶幸自己還是沒有盲目擴張,也懂得開始把一些任務外包給小幫手夥伴。
過段時間再來寫個回顧文吧,不著急~
※ 一人公司的「一人」不是指數字上的 1,
它反義詞不是多人,而是質疑為了營收,無限擴張的方法。
🆕 2024/03/09 數位閱讀和筆記工作流直播:
https://life…
所以我紀錄了自己在家工作的一天,從早上 8 點到凌晨 2 點,
從中挑選出幾個,可能對你有幫助的方法技巧&工具應用。
決定離開職場以一人公司模式生存,進入第三年,
慶幸自己還是沒有盲目擴張,也懂得開始把一些任務外包給小幫手夥伴。
過段時間再來寫個回顧文吧,不著急~
※ 一人公司的「一人」不是指數字上的 1,
它反義詞不是多人,而是質疑為了營收,無限擴張的方法。
🆕 2024/03/09 數位閱讀和筆記工作流直播:
https://life…
這 UI 真好看,又多一個電子書搜尋平台。
zlibrary 是關鍵字查找特定書籍,這裡就變成休閒隨意逛逛的書店
🔗24hbook.com (網址也很猛)
作者說這裡的來源:Sci-Hub, LibGen, Z-Lib, Annas-archive
#Tools #Web
zlibrary 是關鍵字查找特定書籍,這裡就變成休閒隨意逛逛的書店
🔗24hbook.com (網址也很猛)
作者說這裡的來源:Sci-Hub, LibGen, Z-Lib, Annas-archive
#Tools #Web
〔精選 3 則年度回顧〕
我昨天在臉書上說:「某些時刻可能很具意義,但拉長遠點看,其實每天的重量都一樣。我們沒必要趕在這幾天寫回顧。」
但這跟「我很喜歡看別人的年度回顧」不衝突。
我很喜歡看人們寫回顧,是因為好的回顧,往往不是給別人的建議,而是在跟過去的自己說話。
雖然大多數人還是會用「數字成長」做為開頭,這沒辦法因為數字最為客觀;不過如果一個人只關注「追蹤、粉絲、銷售」的數字成長,甚至只會跟別人比,那我覺得這算不上回顧,反而只是個無聊的「推銷、膨脹文」。
數字只是一個基礎指標,有趣的回顧文,往往不是去跟別人比,而是跟自己比,看看過去一年自己的成果(寫下的文字、上線的產品、總結的工作文檔……等),你會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的成長和變化蠻多的。
再次謝謝這些願意分享的人,他們的文字給了我許多養分,看著別人跟自己對話和思考的過程特別過癮。
------
內容摘自《雷蒙週報 122 期》,如果你對怎麼運用數位工具讓自己聰明工作、升級生活品質感興趣,加入 9000+ 人訂閱電子報,和我一起探索現代人的工作和生活模式,每週分享我的思考和學習給你。
我昨天在臉書上說:「某些時刻可能很具意義,但拉長遠點看,其實每天的重量都一樣。我們沒必要趕在這幾天寫回顧。」
但這跟「我很喜歡看別人的年度回顧」不衝突。
我很喜歡看人們寫回顧,是因為好的回顧,往往不是給別人的建議,而是在跟過去的自己說話。
雖然大多數人還是會用「數字成長」做為開頭,這沒辦法因為數字最為客觀;不過如果一個人只關注「追蹤、粉絲、銷售」的數字成長,甚至只會跟別人比,那我覺得這算不上回顧,反而只是個無聊的「推銷、膨脹文」。
數字只是一個基礎指標,有趣的回顧文,往往不是去跟別人比,而是跟自己比,看看過去一年自己的成果(寫下的文字、上線的產品、總結的工作文檔……等),你會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的成長和變化蠻多的。
再次謝謝這些願意分享的人,他們的文字給了我許多養分,看著別人跟自己對話和思考的過程特別過癮。
------
內容摘自《雷蒙週報 122 期》,如果你對怎麼運用數位工具讓自己聰明工作、升級生活品質感興趣,加入 9000+ 人訂閱電子報,和我一起探索現代人的工作和生活模式,每週分享我的思考和學習給你。
昨天下午到大人學 Podcast 聊聊「數位遊牧」(Digital Nomad)這話題。
如果從大二開始帶著一台筆電備課、接洽客戶,踏遍全台灣講課算是種數位遊牧,我做數位遊牧已進入第 10 年。
從 2014 - 2016 自己接案找客戶、2016-2018 加入外商做內容行銷,再到 3 年前決定出來以「一人公司」模式經營我想要的生活,甚至我們公司的名字還叫做「遊牧青年數位內容有限公司」(英文公司名:LifeNomad) 🤣。
如果你是我的長期讀者,或者從這則貼文的第一段味道就能察覺——當討論數位遊牧或自由工作時,我會花更多時間去講「工作」,而不是「旅行辦公」或者「邊旅遊邊賺錢」......
🔗 完整臉書貼文
如果從大二開始帶著一台筆電備課、接洽客戶,踏遍全台灣講課算是種數位遊牧,我做數位遊牧已進入第 10 年。
從 2014 - 2016 自己接案找客戶、2016-2018 加入外商做內容行銷,再到 3 年前決定出來以「一人公司」模式經營我想要的生活,甚至我們公司的名字還叫做「遊牧青年數位內容有限公司」(英文公司名:LifeNomad) 🤣。
如果你是我的長期讀者,或者從這則貼文的第一段味道就能察覺——當討論數位遊牧或自由工作時,我會花更多時間去講「工作」,而不是「旅行辦公」或者「邊旅遊邊賺錢」......
🔗 完整臉書貼文
忙了 2 天的東西,終於發佈了。
生活有趣的地方:抓緊本質,優化過程,享受帶來的體驗。
——
> 我的日記本質依然是由 Task(任務)、Thank(感謝)、Learn(學習)這三項組成,這是不變的原則,優化的只是「工作流程」,也就是「怎麼降低撰寫日記的摩擦力」,讓記錄日記變得簡單、好玩有趣,因為每一次看 AI 重新整理的過程和結果都蠻有趣的,還會期待最後的「今日建議總結」,他選了誰?給了我什麼建議和分析?
🔗 剛上線的影片教學(AI 日記助手)
#AI #Notion
生活有趣的地方:抓緊本質,優化過程,享受帶來的體驗。
——
> 我的日記本質依然是由 Task(任務)、Thank(感謝)、Learn(學習)這三項組成,這是不變的原則,優化的只是「工作流程」,也就是「怎麼降低撰寫日記的摩擦力」,讓記錄日記變得簡單、好玩有趣,因為每一次看 AI 重新整理的過程和結果都蠻有趣的,還會期待最後的「今日建議總結」,他選了誰?給了我什麼建議和分析?
🔗 剛上線的影片教學(AI 日記助手)
#AI #Notion
這網站(ExplainThis)真的好棒,我好喜歡。
從外在的設計體驗,到內在的創作原則和經營策略。
他們今年也出了訂閱制,而且在創作深度內容&整理資訊和工具(Wiki 類,流量向內容)做了蠻好的平衡,值得學習。
💬 臉書貼文寫著更多我的看法
從外在的設計體驗,到內在的創作原則和經營策略。
他們今年也出了訂閱制,而且在創作深度內容&整理資訊和工具(Wiki 類,流量向內容)做了蠻好的平衡,值得學習。
💬 臉書貼文寫著更多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