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商业环境的时光机。
达美乐有一个 30 分钟未送达免单的政策,这个政策最早是在 1973 年的美国推出的。
但在 1993 年,美国达美乐就取消了这个政策。因为这个政策导致了海量达美乐外卖员的危险驾驶,进而引发了公众舆论的声讨。
同类的问题,美团和饿了么的骑手直到 2018 年才开始被重视。
达美乐中国目前仍在执行 30 分钟未送达免单政策。
同一个商业模式引发的社会问题在,不同地区相隔 30 年。
by @评论尸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达美乐有一个 30 分钟未送达免单的政策,这个政策最早是在 1973 年的美国推出的。
但在 1993 年,美国达美乐就取消了这个政策。因为这个政策导致了海量达美乐外卖员的危险驾驶,进而引发了公众舆论的声讨。
同类的问题,美团和饿了么的骑手直到 2018 年才开始被重视。
达美乐中国目前仍在执行 30 分钟未送达免单政策。
同一个商业模式引发的社会问题在,不同地区相隔 30 年。
by @评论尸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不太明白新兴行业分享老找投资人当嘉宾干什么,他们大多数人既没有get hands dirty,也没有stake in the game,还老做一些强判断。
这就好比高考完还没出成绩的时候,你去调研你们高中母校的学弟学妹考的怎么样,结果你问的是宿管阿姨,阿姨斩钉截铁的说:“这届不大行,被子都没叠成豆腐块。”
人都觉得自己没错,是因为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一些东西。
by @Yuaaan.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这就好比高考完还没出成绩的时候,你去调研你们高中母校的学弟学妹考的怎么样,结果你问的是宿管阿姨,阿姨斩钉截铁的说:“这届不大行,被子都没叠成豆腐块。”
人都觉得自己没错,是因为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一些东西。
by @Yuaaan.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滴滴的特惠快车机制非常丛林法则。
从乘客端看,特惠快车会比快车便宜几块钱。并且特惠快车的快车的车型没什么区别,反正都是抵达,最自然的选项就是勾选特惠快车了。
从司机端看,勾选特惠快车的话,到手的钱会比快车少一大截,这中间的差价都进了滴滴的腰包。但不勾选特惠快车的话,订单会极少。因为乘客几乎都选特惠快车了。司机被迫掉入养蛊游戏。
规则是滴滴平台制定的,乘客和司机都是自愿加入游戏,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吗?
司机看似有选择的自由,却在精妙的博弈规则中丧失行动的自由。司机和乘客都不再是有尊严的行动者,而是抽象的供给和需求。
司机接了特惠快车的订单,迫使其他司机也竞相如此,恰恰让这个剥削自己的结构得以维持。乘客也成了这个结构的无意识维系者——但乘客有更多的自由作出选择。
市场机制并不包括对机制的反思。规则是冰冷的,反思才能创造道德和行动的温情。
by @Odysseys.eth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从乘客端看,特惠快车会比快车便宜几块钱。并且特惠快车的快车的车型没什么区别,反正都是抵达,最自然的选项就是勾选特惠快车了。
从司机端看,勾选特惠快车的话,到手的钱会比快车少一大截,这中间的差价都进了滴滴的腰包。但不勾选特惠快车的话,订单会极少。因为乘客几乎都选特惠快车了。司机被迫掉入养蛊游戏。
规则是滴滴平台制定的,乘客和司机都是自愿加入游戏,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吗?
司机看似有选择的自由,却在精妙的博弈规则中丧失行动的自由。司机和乘客都不再是有尊严的行动者,而是抽象的供给和需求。
司机接了特惠快车的订单,迫使其他司机也竞相如此,恰恰让这个剥削自己的结构得以维持。乘客也成了这个结构的无意识维系者——但乘客有更多的自由作出选择。
市场机制并不包括对机制的反思。规则是冰冷的,反思才能创造道德和行动的温情。
by @Odysseys.eth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今天和一个36岁做电商的老哥通了两个小时电话,聊了聊他能不能做社区团购,有啥需要注意的,内容有些长,建议先马再看。
问题一:听说社区团购很卷了,现在入局还来得及吗?
答:来得及,没有做过的人来做 就是找增量,开拓新渠道,越早做越好。
问题二:我以前也有教育私域的经验,和社群团购有区别吗?这个经验能复用吗?
答:对社群的团购来说,如果是对标微商那一套的话,微商那一套嫁接过来几乎是吊打,并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设计。
问题三:买了一些名单,加了好友,但是发消息不回,我的品递不过去怎么办?
答:去线下展会,真实地见到他们的工作人员,真诚地介绍你的产品,并且留下好印象,如此反复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突破。
问题四:我看很多大团长活的很好,现在入局也做一个大团长 合适吗?
答:如果你没有相关经验,建议不要做,利润并没有那么高,10~15个点是正常,这还不包括人力成本,还有运损,养小B在当下这个经济环境,个人比较悲观,没有成熟经验建议不搞,曾经的大团长为什么做得起来,一个是口罩有红利,所有人不上团购买不到菜,另一个是流量洼地,丰巢快递箱广告费一天几块钱,获客成本几毛钱,早期团长的客户都是这种下沉渠道来的,如果需要大量的新用户,现在没有新平台出现,全网没有流量洼地,所以这个回本周期会很漫长,非常考验运营人员的能力,你这种不到十个人的团队,还是不要干了,除非有合适的合伙人嫁接。
问题五:私域的 C端和B端可以同时做吗?
答:可以,但不可以是同一个团队,这是长期和短期目标,都完全不同的两件事,B是为了短平快的把货卖出去,清库存。C是为了把好的产品推出去,做口碑养复购,前者3个月可能就有效果,或者半年或者一年,但做好了可以养老。说白了 C只能做高客单,做低客单高复购,随着客户增加 你的人力成本也会高,未来人力成本只会越来越贵,并不划算。
问题六:私域供货,做这个有什么难点吗?
答:维护客情,让采购搭理你,能看到样品 并且说服运营开团。
问题七:我们做电商平台 感觉今年降的比较厉害,私域有这种感觉吗?
答:有的,估计和你体感一样,比去年掉了三成,可能还不止。
补充建议:
1.找专业的人做一套素材,这两个不同的链接,找专业的人给点建议,定向推荐团长或者渠道;
2.解决卡点问题,出差面聊,私域和线下的打法是一样的,搞定关键人。
3.不要碰他们的客户,这是红线。
4.控好价,控不好价的品牌都死掉了。
5.C端再难也要做,为了以后养老。
by @爱吃宵夜有错吗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问题一:听说社区团购很卷了,现在入局还来得及吗?
答:来得及,没有做过的人来做 就是找增量,开拓新渠道,越早做越好。
问题二:我以前也有教育私域的经验,和社群团购有区别吗?这个经验能复用吗?
答:对社群的团购来说,如果是对标微商那一套的话,微商那一套嫁接过来几乎是吊打,并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设计。
问题三:买了一些名单,加了好友,但是发消息不回,我的品递不过去怎么办?
答:去线下展会,真实地见到他们的工作人员,真诚地介绍你的产品,并且留下好印象,如此反复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突破。
问题四:我看很多大团长活的很好,现在入局也做一个大团长 合适吗?
答:如果你没有相关经验,建议不要做,利润并没有那么高,10~15个点是正常,这还不包括人力成本,还有运损,养小B在当下这个经济环境,个人比较悲观,没有成熟经验建议不搞,曾经的大团长为什么做得起来,一个是口罩有红利,所有人不上团购买不到菜,另一个是流量洼地,丰巢快递箱广告费一天几块钱,获客成本几毛钱,早期团长的客户都是这种下沉渠道来的,如果需要大量的新用户,现在没有新平台出现,全网没有流量洼地,所以这个回本周期会很漫长,非常考验运营人员的能力,你这种不到十个人的团队,还是不要干了,除非有合适的合伙人嫁接。
问题五:私域的 C端和B端可以同时做吗?
答:可以,但不可以是同一个团队,这是长期和短期目标,都完全不同的两件事,B是为了短平快的把货卖出去,清库存。C是为了把好的产品推出去,做口碑养复购,前者3个月可能就有效果,或者半年或者一年,但做好了可以养老。说白了 C只能做高客单,做低客单高复购,随着客户增加 你的人力成本也会高,未来人力成本只会越来越贵,并不划算。
问题六:私域供货,做这个有什么难点吗?
答:维护客情,让采购搭理你,能看到样品 并且说服运营开团。
问题七:我们做电商平台 感觉今年降的比较厉害,私域有这种感觉吗?
答:有的,估计和你体感一样,比去年掉了三成,可能还不止。
补充建议:
1.找专业的人做一套素材,这两个不同的链接,找专业的人给点建议,定向推荐团长或者渠道;
2.解决卡点问题,出差面聊,私域和线下的打法是一样的,搞定关键人。
3.不要碰他们的客户,这是红线。
4.控好价,控不好价的品牌都死掉了。
5.C端再难也要做,为了以后养老。
by @爱吃宵夜有错吗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外卖跑腿第235天,暂目前第一大单17.6公里,38.5元,跑美团以来最高金额了,运气也很好,接完女儿放学送她回家下楼后抢到的这一单。取货距离也近,就在隔壁安置小区,取货爬的6楼也是开开心心爬的。开始送货打开平台导航才知道事情远非你觉得那么简单,导航给出的时间超过了1个小时40分钟,但是系统限定的时间是1小时零4分,这个时候正好是晚高峰,要经过市中心,经过最为繁忙的几条路,最为拥堵的一座过江桥,堵车是肯定要堵的,在桥上开火车肯定要开的,而且是走走停停的绿皮火车。如果你要求交规,肯定超时。当然平台会说,这个单你自己抢的,表示你认同这个时间,所谓的导航仅供参考,然而为了不超时建议使用系统自带的导航。就像我以前说的,平台两头都要,既要求外卖员遵纪守法,他也表明自己态度,凡属于违法被交警抓到或者系统监测到的都要受处罚,不过订单必须按时送达,否则就要受处罚,平台反正既要正面形象,又要赚钱,无论哪一个一点亏绝不能吃。
下午单量依然少,单价平台也在暗暗降了下来,通过金额不变情况下,距离延长。路上碰到几个专送的,表明这几天有时候专送1个小时只跑1单。有一个众包早上10点到晚上9点跑了170,中间除了吃饭休息了下。市中心原本还想夸夸今天晚上单要比昨天好,一到9点半,又和昨天差不多了。下午也跑到了市中心,系统搞了个荷包派3单,3个不同商场取餐送3个不同地方,距离都上了3公里,时间两个给的是30分钟,一个给了40分钟,可以想象这三个单跑下来不累才怪。现在大厅你看到的是爬楼单、小区走路单,不好送的单,周围1公里单觉少,反之两三公里开外的单反而很多,不论你在哪个位置都是如此,9成以上派给你的单是大厅里没看到的单,你看到过的大厅里的单派给你就是没人要的单。还有就是同样是众包,每个人看到的都不同,同一单每个人看到的时间价钱距离都不同。
今天算这几天跑得非常好的一天了,跑到了149.9元,主要有一个38.5元打的基础,不然也难以达到这个金额。
by @hanbin_dwEx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下午单量依然少,单价平台也在暗暗降了下来,通过金额不变情况下,距离延长。路上碰到几个专送的,表明这几天有时候专送1个小时只跑1单。有一个众包早上10点到晚上9点跑了170,中间除了吃饭休息了下。市中心原本还想夸夸今天晚上单要比昨天好,一到9点半,又和昨天差不多了。下午也跑到了市中心,系统搞了个荷包派3单,3个不同商场取餐送3个不同地方,距离都上了3公里,时间两个给的是30分钟,一个给了40分钟,可以想象这三个单跑下来不累才怪。现在大厅你看到的是爬楼单、小区走路单,不好送的单,周围1公里单觉少,反之两三公里开外的单反而很多,不论你在哪个位置都是如此,9成以上派给你的单是大厅里没看到的单,你看到过的大厅里的单派给你就是没人要的单。还有就是同样是众包,每个人看到的都不同,同一单每个人看到的时间价钱距离都不同。
今天算这几天跑得非常好的一天了,跑到了149.9元,主要有一个38.5元打的基础,不然也难以达到这个金额。
by @hanbin_dwEx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互联网人转传统行业,比想象中难得多。
几年前听对象说,她的一位同事转行去了正大,做猪饲料业务的数据分析,当时给我羡慕坏了。
因为当时在我眼里,移动互联网也到顶了,SaaS也开始走下坡路。要能在传统行业,谋到一份数字化相关的差事,绝对是条不错的出路。
1、
现如今,我来传统行业也一年多了,却发现身边关系最好的同事,不止一次地问我:“你们互联网行业的都这样吗?”
都哪样呢?
不热爱该行业、不融入该体系、不愿意把手弄脏。更甚者,把大厂病带到了办公室,把某厂味儿带进了相处中。
2、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没太意识到这些问题。
因为虽然没进过大厂,也没去过某厂,但身边总会有从大厂甚至某厂出来的人,我早就见怪不怪了。
不过,在最近的一次闲聊中,无意中聊起了这个话题,终于把很多事情给串了起来。
3、
对于这些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
冯大辉老师曾说过,互联网有三种形态,白领互联网、草根互联网和黑灰产互联网。
①
我同事看不惯的这些行为,大多来自白领互联网的从业者。
他们似乎一直活在鄙视链游戏当中,学校、公司、title 等等,总是要相互鄙视一番。
明明都是超市里的螃蟹,非觉得自己标了 8 块,就比人家标了 6 块的高贵。
②
白领互联网之外,最具有活力的,是草根互联网。从pc 互联网早期的站长,再到移动互联网早期的微商,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他们那里,比起鄙视链游戏,更重要的是落袋为安。因此,互联网之于他们,更多是赚钱的工具。
在尽可能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他们在发挥一切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赚取每一分钱。
③
最后一类,顾名思义就是搞黑产、灰产的。我接触得不多,也就不过多展开。
4、
回到我自己身上。
①
最早到 2019 年之前,我满脑子都是白领互联网那一套,满口的互联网黑话,整天焦虑自己在不在鄙视链上游。
2019 年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我去了58,开始教乡、镇、街道办一级的代理搞流量。这时候,所有的黑话不再管用,能赚到钱才是唯一的重点。
从此,我开始变得务实。开始关注草根互联网上的各种小生意,并有意识地把里面的生意经应用到工作当中去。
②
其实我说这么多,无非是想,跟这帮白领互联网玩家割席。
当然,我同事也没有看不惯我的意思。
虽然他知道,我不像他一样热爱这个传统行业;但他也能感受到,我对AI应用落地的热爱。因此进这个行业以来,我们的合作都非常愉快。
5、
最近我又问了下对象,她那位转行去正大同事,有啥新进展。她说对方没咋发朋友圈了,大概率没啥新情况了。对方人其实挺不错的,我们也衷心祝愿他越来越好。
不过,再联想被同事吐槽的那些,转行过来的白领互联网玩家,我不由得在想:
如果没有热爱,如果不乐意把手弄脏,如果不尽早切换到草根互联网的踏实劲儿。那么互联网人转传统行业,就会比想象中难很多很多。
比如,我亲眼见过的:
自以为的“降维打击”大概率会迟到,原行业同事的反感一定不会缺席;蜜月期一过,如果还拿不出让公司信服的成果,被边缘化就是早晚的事。
by @杨昌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几年前听对象说,她的一位同事转行去了正大,做猪饲料业务的数据分析,当时给我羡慕坏了。
因为当时在我眼里,移动互联网也到顶了,SaaS也开始走下坡路。要能在传统行业,谋到一份数字化相关的差事,绝对是条不错的出路。
1、
现如今,我来传统行业也一年多了,却发现身边关系最好的同事,不止一次地问我:“你们互联网行业的都这样吗?”
都哪样呢?
不热爱该行业、不融入该体系、不愿意把手弄脏。更甚者,把大厂病带到了办公室,把某厂味儿带进了相处中。
2、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没太意识到这些问题。
因为虽然没进过大厂,也没去过某厂,但身边总会有从大厂甚至某厂出来的人,我早就见怪不怪了。
不过,在最近的一次闲聊中,无意中聊起了这个话题,终于把很多事情给串了起来。
3、
对于这些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
冯大辉老师曾说过,互联网有三种形态,白领互联网、草根互联网和黑灰产互联网。
①
我同事看不惯的这些行为,大多来自白领互联网的从业者。
他们似乎一直活在鄙视链游戏当中,学校、公司、title 等等,总是要相互鄙视一番。
明明都是超市里的螃蟹,非觉得自己标了 8 块,就比人家标了 6 块的高贵。
②
白领互联网之外,最具有活力的,是草根互联网。从pc 互联网早期的站长,再到移动互联网早期的微商,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他们那里,比起鄙视链游戏,更重要的是落袋为安。因此,互联网之于他们,更多是赚钱的工具。
在尽可能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他们在发挥一切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赚取每一分钱。
③
最后一类,顾名思义就是搞黑产、灰产的。我接触得不多,也就不过多展开。
4、
回到我自己身上。
①
最早到 2019 年之前,我满脑子都是白领互联网那一套,满口的互联网黑话,整天焦虑自己在不在鄙视链上游。
2019 年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我去了58,开始教乡、镇、街道办一级的代理搞流量。这时候,所有的黑话不再管用,能赚到钱才是唯一的重点。
从此,我开始变得务实。开始关注草根互联网上的各种小生意,并有意识地把里面的生意经应用到工作当中去。
②
其实我说这么多,无非是想,跟这帮白领互联网玩家割席。
当然,我同事也没有看不惯我的意思。
虽然他知道,我不像他一样热爱这个传统行业;但他也能感受到,我对AI应用落地的热爱。因此进这个行业以来,我们的合作都非常愉快。
5、
最近我又问了下对象,她那位转行去正大同事,有啥新进展。她说对方没咋发朋友圈了,大概率没啥新情况了。对方人其实挺不错的,我们也衷心祝愿他越来越好。
不过,再联想被同事吐槽的那些,转行过来的白领互联网玩家,我不由得在想:
如果没有热爱,如果不乐意把手弄脏,如果不尽早切换到草根互联网的踏实劲儿。那么互联网人转传统行业,就会比想象中难很多很多。
比如,我亲眼见过的:
自以为的“降维打击”大概率会迟到,原行业同事的反感一定不会缺席;蜜月期一过,如果还拿不出让公司信服的成果,被边缘化就是早晚的事。
by @杨昌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双11到了,反正已经不卖家电了,说点内幕也无所谓:
1、当年的新品,就618和双11买,一年就卖这两个节,其他的月度活动,力度肯定小一些, 估计5%的浮动吧(原价为基准)。
2、如果这款产品,专卖店和旗舰店都有售,往死里砍价,多要赠品,专卖店能卖就代表这个产品开始走下坡路了,生命周期过半,等等党关注的重点。
3、找客服能砍价,砍价重点是团购,你多找几个邻居拼团,先去找旗舰店问价,再去专卖店问价,一般专卖店能谈的更低,因为旗舰店内部管得严。
4、赠品都很垃圾,能折现折现,赠品的溢价很大,如果你用不上,多砍一点是一点。
5、如果不知道怎么选,又等不了大促,就买去年的旗舰款,大概率是你能选到的:性价比+高体验的产品。
6、做好攻略记下型号去闲鱼搜,找全新正品,如果他的闲鱼都是单一品牌,单一品类的,你就问他能不能给你搞冰箱洗衣机空调,如果不能,大概率是专卖店的分销,靠谱概率大,那种啥家电都卖的,不是一手,不会是最低价。记住最便宜的,肯定是卖的产品少的。
7、安装问题,一个品牌同一个品类的产品,安装和售后是一样的,不论你是线上还是线下,只要不是小牌子,可以放心选择,不论哪个渠道,最终给你做售后的,还是距离你最近的售后点,或者合作的线下售后团队。
8、最低价去小红书搜下攻略,直接打型号,了解下最低价到底是多少,如果小红书没有这个型号的笔记,说明:1)这是一个冷门款,存在被坑风险。2)低价笔记被品牌删掉了,如果是这一点,你去搜品牌名称,比如小天鹅洗衣机,去最近的200篇笔记的评论区里找真是评论,一般也能了解到最低价。
9、所有家电都能延迟发货,如果你遇到了最低价,先付款锁单,告诉客服不发货,选一个6个月之后的时间,下次遇到更便宜的,再回来退,锁了再说。反正很多人从刚买房就开始看家电了,最后真正要装家电,横跨一整年都有。
10、卖家电后,我自己会选的靠谱品牌(性价比向):方太的烟灶、美的的洗碗机、美的的燃气灶、美的的空调、雷鸟的电视、小天鹅的洗衣机(尽量选最新一代水魔方)、性价比厨下净水器看美的(专利多),冰箱不挑牌子看预算,扫地机器人一流营销重,强烈推荐买N-1代(去年的旗舰)。
by @爱吃宵夜有错吗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1、当年的新品,就618和双11买,一年就卖这两个节,其他的月度活动,力度肯定小一些, 估计5%的浮动吧(原价为基准)。
2、如果这款产品,专卖店和旗舰店都有售,往死里砍价,多要赠品,专卖店能卖就代表这个产品开始走下坡路了,生命周期过半,等等党关注的重点。
3、找客服能砍价,砍价重点是团购,你多找几个邻居拼团,先去找旗舰店问价,再去专卖店问价,一般专卖店能谈的更低,因为旗舰店内部管得严。
4、赠品都很垃圾,能折现折现,赠品的溢价很大,如果你用不上,多砍一点是一点。
5、如果不知道怎么选,又等不了大促,就买去年的旗舰款,大概率是你能选到的:性价比+高体验的产品。
6、做好攻略记下型号去闲鱼搜,找全新正品,如果他的闲鱼都是单一品牌,单一品类的,你就问他能不能给你搞冰箱洗衣机空调,如果不能,大概率是专卖店的分销,靠谱概率大,那种啥家电都卖的,不是一手,不会是最低价。记住最便宜的,肯定是卖的产品少的。
7、安装问题,一个品牌同一个品类的产品,安装和售后是一样的,不论你是线上还是线下,只要不是小牌子,可以放心选择,不论哪个渠道,最终给你做售后的,还是距离你最近的售后点,或者合作的线下售后团队。
8、最低价去小红书搜下攻略,直接打型号,了解下最低价到底是多少,如果小红书没有这个型号的笔记,说明:1)这是一个冷门款,存在被坑风险。2)低价笔记被品牌删掉了,如果是这一点,你去搜品牌名称,比如小天鹅洗衣机,去最近的200篇笔记的评论区里找真是评论,一般也能了解到最低价。
9、所有家电都能延迟发货,如果你遇到了最低价,先付款锁单,告诉客服不发货,选一个6个月之后的时间,下次遇到更便宜的,再回来退,锁了再说。反正很多人从刚买房就开始看家电了,最后真正要装家电,横跨一整年都有。
10、卖家电后,我自己会选的靠谱品牌(性价比向):方太的烟灶、美的的洗碗机、美的的燃气灶、美的的空调、雷鸟的电视、小天鹅的洗衣机(尽量选最新一代水魔方)、性价比厨下净水器看美的(专利多),冰箱不挑牌子看预算,扫地机器人一流营销重,强烈推荐买N-1代(去年的旗舰)。
by @爱吃宵夜有错吗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山姆正在中国市场下一盘大棋
很多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都过了最辉煌的时刻——大部分行业都是国货品牌崛起,不断侵蚀外资的市场份额。这里面有少数几个例外,其中就包括山姆会员店。
这两三年来,我每一次去山姆会员店购物,眼前都是人山人海。每次去看到大家踊跃消费的景象,我都有种错觉:经济发展正在欣欣向荣。当然,并不是经济环境真的有多好,而是山姆店这个企业走出了自己的独立曲线。
更加厉害的是,山姆店里面这种人山人海的景象,还是仅付费会员才能进入的前提下实现的。
山姆的会员每年需要续费,这种会员制的模式在国外比较成熟。除了山姆以外,大家非常熟悉Costco也是这种模式。这种会员模式和很多企业说的「会员制」有明确区别。
山姆的会员制是一个硬性的进门标准,它几乎是没有额外福利的,单纯你不是会员就不能进去买东西。很多企业的所谓会员,都是免费送的,就是找个借口多送点优惠券,希望用户再回来。直到今天,没有哪个中国消费企业成功学会这个付费会员才能进门的商业模式。
这样的模式会催生出很多人没有成为会员、但也想买东西的需求。大量代购业务应运而生。根据我们调研,山姆生态里收入最高的一个代购企业,每年收入在几个亿的水平——这样的体量都不能称为一个小生意了。
在山姆店业绩持续向好的情况下,它会不会对这种代购的现象赶尽杀绝呢?我的答案是不会。
代购的存在对于山姆店来说有独特的价值。
第一个价值,是使得山姆还没有开店城市的消费者也能享受到山姆的产品。山姆虽然从96年就开始进入中国,已经差不多30年,直到现在它才进入了25个城市,开出了不到50家店。
在这种情况下,有大量的二三线城市,它并没有山姆店的存在。例如说整个东北三省里,只有辽宁省有山姆,那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消费者,他们要买山姆的东西只能依靠代购。
其实也别说低线城市了,哪怕是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它也没有山姆店,所以香港的街头也出现了山姆的代购店。
早年山姆在中国是买地来开店的。随着地产价格上升,现在它跟各地的政府合作拿店,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会给到低廉的租金。要开一个山姆店,配套需要的停车场面积甚至比门店的面积还要大。这种情况下,寸土寸金的香港很难开得出来。
为了让所在城市没有门店的消费者也能体验到他的产品。代购的存在对山姆来说是有好处的。
当然,代购也会给山姆造成的负面影响,那就是代购有时采购量太大了,使得正常消费者买东西的时候会缺货。对于消费者来说,买东西的时候没有货是体验最差的,甚至比折扣不多体验还要差。我调研时发现,山姆面对这种情况的策略就是去「招安」代购,让他们提前报备。山姆根据代购的采购量去提前备货。
山姆怎么知道谁是代购呢?实际上非常简单,正常人买东西一个月是不可能买几万块钱以上的。山姆设置一个金额,如果某张会员卡,他每个月的采购金额超过这个限度。那山姆就会主动跟他联系,沟通清楚是不是一个代购公司。
这是第一种情况,山姆的代购还有第二种情况就是薅羊毛。
虽然所在城市有山姆会员店,但是很多消费者依然不愿意掏每年几百块钱的会员费,而是找人代买。对于这部分薅羊毛群体,如果他们仅仅在线上下单,山姆很难管得着。例如说我是会员,我买好东西之后分给朋友,山姆没法管理。
山姆对于这种羊毛党的管理,主要集中在线下门店。我们家山姆会员是我来办的,有一次我的家人到山姆店逛街,但我没有去。在这种情况下办卡的人没有来,山姆店是禁止我的家人进入的。
为什么对这种线下进店的管理这么严格呢?多点人去买东西不是对他的生意更好吗?核心原因在于,山姆非常注重线下店的逛街体验。需要会员卡的情况下,门店每到周末都已经人满为患了,可以想象一旦放开,整个空间会非常拥挤,体验很差。
山姆的竞争对手是盒马,盒马线上消费的比例非常高,将近70%,所以盒马的用户大概率是不爱逛线下的。山姆的策略是希望线上和线下的消费更加平均,最好是五五开,所以它在线下设置了专属商品,例如说像寿司、烤鸡腿、牛肉卷这样的熟食,只有到线下门店才能买到。其次呢,它还设置了很多试吃的摊位,一家老小一起去逛,尤其是小朋友会非常喜欢这种试吃的体验。
这些都是山姆为了吸引会员常来线下,所设置的线上没有的用户体验。这就解释了山姆的会员费为什么从来不打折。
本质上,它的初级会员就是个进门的门槛,高级会员多了购物2%的返点,但除此之外几乎没有更多活动。
这个思路的背后,是山姆对于自己核心消费群体的重视。它不希望把消费群体过分扩张,所有人都来买东西,这样反而会损害核心消费群体的体验。
这个思路真的很有意思。中国大部分的企业,他们的思路都是尽可能把门打得越开越好,让所有人都来买东西,而且尽可能搞各种各样的折扣促销活动。现在双十一要持续一个月以上,各种促销打折活动让消费者应接不暇。
在这样的一股氛围当中,山姆是那个独特的例外。有人说山姆这样做就是为了多收会员费。简单算一笔账,目前山姆在中国有800万的办卡会员,我们假设所有人办的都是初级款会员,260块一年。每年山姆光是会员费的收入就有20个亿,这20个亿几乎是纯利,没有什么成本。
但我认为这种观点把结果和原因给颠倒了。山姆能赚这个钱不是他坚持专注服务核心群体的原因,而是它坚持这么做的结果。
山姆的核心消费群体,可以定义为有一定消费力,对生活品质有所追求的家庭客群。如果你不属于家庭客群,是还没有结婚的年轻人,大概率你不是他的核心用户。原因很简单,山姆产品的包装比较大,年轻人买回家是消费不完的,它所针对的群体最好有娃,甚至是二胎家庭。而这样的群体对于产品的品质,还有线下逛街的体验都会有比较高的要求。
山姆如果打开门做所有人的生意,会稀释这个核心群体的体验,就很难留得住他们。山姆把服务的焦点只放在这个群体上,而不是去服务所有人,就会使得这群人越来越喜欢他。
给大家分享个有意思的数据,山姆全世界范围内营业额最高的就在中国,具体来说是深圳的福田店。这家门店创下过一个纪录,一天最高的销售额突破1亿,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据说美国高管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感到非常的困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生意会这么好?
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中国不是结婚率下降,生育率也在降低吗?山姆的这种核心客群有消费力的家庭,未来的体量难道不是在下滑吗?山姆的生意能持续变好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中国的生育率确实在下降,结婚的年龄也在推迟。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消费力的家庭的数量是在不断增加的。这就类似母婴市场,虽然整体的生育率在下降,但是花在每个小朋友身上的花费是在不断增加的。
这样的趋势,会利好行业里面的中高端品牌。因为大盘的蛋糕没有变大,但是属于中高端的蛋糕份额在不断增加。
除了山姆会员店之外,我们也有国货品牌吃到了这个趋势的红利——就是汽车领域的理想汽车。理想汽车跟山姆会员店所瞄准的群体几乎一模一样,就是有消费力的家庭群体。
这两家企业虽然身处不同的行业,但他们的成功背后却有一层共性,就是他们对于自己核心消费群体的洞察。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投资人黄海」
by @投资人黄海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很多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都过了最辉煌的时刻——大部分行业都是国货品牌崛起,不断侵蚀外资的市场份额。这里面有少数几个例外,其中就包括山姆会员店。
这两三年来,我每一次去山姆会员店购物,眼前都是人山人海。每次去看到大家踊跃消费的景象,我都有种错觉:经济发展正在欣欣向荣。当然,并不是经济环境真的有多好,而是山姆店这个企业走出了自己的独立曲线。
更加厉害的是,山姆店里面这种人山人海的景象,还是仅付费会员才能进入的前提下实现的。
山姆的会员每年需要续费,这种会员制的模式在国外比较成熟。除了山姆以外,大家非常熟悉Costco也是这种模式。这种会员模式和很多企业说的「会员制」有明确区别。
山姆的会员制是一个硬性的进门标准,它几乎是没有额外福利的,单纯你不是会员就不能进去买东西。很多企业的所谓会员,都是免费送的,就是找个借口多送点优惠券,希望用户再回来。直到今天,没有哪个中国消费企业成功学会这个付费会员才能进门的商业模式。
这样的模式会催生出很多人没有成为会员、但也想买东西的需求。大量代购业务应运而生。根据我们调研,山姆生态里收入最高的一个代购企业,每年收入在几个亿的水平——这样的体量都不能称为一个小生意了。
在山姆店业绩持续向好的情况下,它会不会对这种代购的现象赶尽杀绝呢?我的答案是不会。
代购的存在对于山姆店来说有独特的价值。
第一个价值,是使得山姆还没有开店城市的消费者也能享受到山姆的产品。山姆虽然从96年就开始进入中国,已经差不多30年,直到现在它才进入了25个城市,开出了不到50家店。
在这种情况下,有大量的二三线城市,它并没有山姆店的存在。例如说整个东北三省里,只有辽宁省有山姆,那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消费者,他们要买山姆的东西只能依靠代购。
其实也别说低线城市了,哪怕是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它也没有山姆店,所以香港的街头也出现了山姆的代购店。
早年山姆在中国是买地来开店的。随着地产价格上升,现在它跟各地的政府合作拿店,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会给到低廉的租金。要开一个山姆店,配套需要的停车场面积甚至比门店的面积还要大。这种情况下,寸土寸金的香港很难开得出来。
为了让所在城市没有门店的消费者也能体验到他的产品。代购的存在对山姆来说是有好处的。
当然,代购也会给山姆造成的负面影响,那就是代购有时采购量太大了,使得正常消费者买东西的时候会缺货。对于消费者来说,买东西的时候没有货是体验最差的,甚至比折扣不多体验还要差。我调研时发现,山姆面对这种情况的策略就是去「招安」代购,让他们提前报备。山姆根据代购的采购量去提前备货。
山姆怎么知道谁是代购呢?实际上非常简单,正常人买东西一个月是不可能买几万块钱以上的。山姆设置一个金额,如果某张会员卡,他每个月的采购金额超过这个限度。那山姆就会主动跟他联系,沟通清楚是不是一个代购公司。
这是第一种情况,山姆的代购还有第二种情况就是薅羊毛。
虽然所在城市有山姆会员店,但是很多消费者依然不愿意掏每年几百块钱的会员费,而是找人代买。对于这部分薅羊毛群体,如果他们仅仅在线上下单,山姆很难管得着。例如说我是会员,我买好东西之后分给朋友,山姆没法管理。
山姆对于这种羊毛党的管理,主要集中在线下门店。我们家山姆会员是我来办的,有一次我的家人到山姆店逛街,但我没有去。在这种情况下办卡的人没有来,山姆店是禁止我的家人进入的。
为什么对这种线下进店的管理这么严格呢?多点人去买东西不是对他的生意更好吗?核心原因在于,山姆非常注重线下店的逛街体验。需要会员卡的情况下,门店每到周末都已经人满为患了,可以想象一旦放开,整个空间会非常拥挤,体验很差。
山姆的竞争对手是盒马,盒马线上消费的比例非常高,将近70%,所以盒马的用户大概率是不爱逛线下的。山姆的策略是希望线上和线下的消费更加平均,最好是五五开,所以它在线下设置了专属商品,例如说像寿司、烤鸡腿、牛肉卷这样的熟食,只有到线下门店才能买到。其次呢,它还设置了很多试吃的摊位,一家老小一起去逛,尤其是小朋友会非常喜欢这种试吃的体验。
这些都是山姆为了吸引会员常来线下,所设置的线上没有的用户体验。这就解释了山姆的会员费为什么从来不打折。
本质上,它的初级会员就是个进门的门槛,高级会员多了购物2%的返点,但除此之外几乎没有更多活动。
这个思路的背后,是山姆对于自己核心消费群体的重视。它不希望把消费群体过分扩张,所有人都来买东西,这样反而会损害核心消费群体的体验。
这个思路真的很有意思。中国大部分的企业,他们的思路都是尽可能把门打得越开越好,让所有人都来买东西,而且尽可能搞各种各样的折扣促销活动。现在双十一要持续一个月以上,各种促销打折活动让消费者应接不暇。
在这样的一股氛围当中,山姆是那个独特的例外。有人说山姆这样做就是为了多收会员费。简单算一笔账,目前山姆在中国有800万的办卡会员,我们假设所有人办的都是初级款会员,260块一年。每年山姆光是会员费的收入就有20个亿,这20个亿几乎是纯利,没有什么成本。
但我认为这种观点把结果和原因给颠倒了。山姆能赚这个钱不是他坚持专注服务核心群体的原因,而是它坚持这么做的结果。
山姆的核心消费群体,可以定义为有一定消费力,对生活品质有所追求的家庭客群。如果你不属于家庭客群,是还没有结婚的年轻人,大概率你不是他的核心用户。原因很简单,山姆产品的包装比较大,年轻人买回家是消费不完的,它所针对的群体最好有娃,甚至是二胎家庭。而这样的群体对于产品的品质,还有线下逛街的体验都会有比较高的要求。
山姆如果打开门做所有人的生意,会稀释这个核心群体的体验,就很难留得住他们。山姆把服务的焦点只放在这个群体上,而不是去服务所有人,就会使得这群人越来越喜欢他。
给大家分享个有意思的数据,山姆全世界范围内营业额最高的就在中国,具体来说是深圳的福田店。这家门店创下过一个纪录,一天最高的销售额突破1亿,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据说美国高管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感到非常的困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生意会这么好?
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中国不是结婚率下降,生育率也在降低吗?山姆的这种核心客群有消费力的家庭,未来的体量难道不是在下滑吗?山姆的生意能持续变好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中国的生育率确实在下降,结婚的年龄也在推迟。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消费力的家庭的数量是在不断增加的。这就类似母婴市场,虽然整体的生育率在下降,但是花在每个小朋友身上的花费是在不断增加的。
这样的趋势,会利好行业里面的中高端品牌。因为大盘的蛋糕没有变大,但是属于中高端的蛋糕份额在不断增加。
除了山姆会员店之外,我们也有国货品牌吃到了这个趋势的红利——就是汽车领域的理想汽车。理想汽车跟山姆会员店所瞄准的群体几乎一模一样,就是有消费力的家庭群体。
这两家企业虽然身处不同的行业,但他们的成功背后却有一层共性,就是他们对于自己核心消费群体的洞察。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投资人黄海」
by @投资人黄海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各类营养素的高效补充时间
⭕️益生菌:饭前/随餐(饭前30分钟)
⭕️鱼油:饭后/随餐(与鈣片隔开2小时)
⭕️铁剂:饭后[睡]前 (晚上7--8点)
⭕️叶黄素:饭后/随餐 (饭后与油脂食物一起)
⭕️B群:随餐[饭]后 (饭后 避免夜间)
⭕️胶原蛋白:空腹[睡]前 (空腹较好,配合维生素C)
⭕️维生素C:饭后/随餐 (分次食用)
⭕️钙片:空腹[睡]前(与鱼油隔开2小时)
by @42Channel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益生菌:饭前/随餐(饭前30分钟)
⭕️鱼油:饭后/随餐(与鈣片隔开2小时)
⭕️铁剂:饭后[睡]前 (晚上7--8点)
⭕️叶黄素:饭后/随餐 (饭后与油脂食物一起)
⭕️B群:随餐[饭]后 (饭后 避免夜间)
⭕️胶原蛋白:空腹[睡]前 (空腹较好,配合维生素C)
⭕️维生素C:饭后/随餐 (分次食用)
⭕️钙片:空腹[睡]前(与鱼油隔开2小时)
by @42Channel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宝洁每年有降本增效的硬目标,所以做宝洁的供应商,在2022-2024年,已经开始经营利润2%之内、甚至被逼着亏钱了。为什么他们还要继续和宝洁合作?
⭐保质量和成本:成为宝洁的供应商,相当于请了一个会帮你手把手提升工厂效率、质量、库存等各种经营水平的咨询公司+能把策略真正落实,宝洁会派工程部、工厂、质量管控经理驻场,甚至能谈好供应商上游的原材料,保证高效高质完成交付,宝洁和供应商工厂的共同目标是保证质量的同时降本增效,这样大家的生意才能又长期又有钱赚。
⭐行业招牌带来销量:供应商一旦有了宝洁这家客户,相当于金字招牌,在中国FMCG行业就不会缺客户了,各个品牌都会找上门。用宝洁当招牌,挣别的客户订单的利润。
⭐不欠钱:尽管合同账期60天甚至更长,但宝洁至少从不拖欠货款。这两年拖欠货款的客户太多了,工厂怕了。
⭐未来发展:宝洁对供应商的标准,是世界同行的标准前沿,不会在未来制造业的内卷中成为中下游生产力被淘汰。
宝洁是一家长期主义的公司,愿意带着有能力的供应商往行业前沿发展,也养得起足够的体量和供应端的利润;进入中国30年,带起来了很多供应商公司上市,当然也间接为后来崛起的中国日化护发新品牌竞争对手,培养了一大波代工厂。
想到大概七八年前,潘婷推出三分钟奇迹护发素,结果持续性卖爆,泰国工厂对中国大陆的销量根本供不应求,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给上游催货。然后把产品的生产线建立到广州,光3分钟奇迹这一个品,给了广东包装材料、原材料的供应商大量订单。供应链、制造业的背后,是农民工进城、城镇化,是制造业工业的发展,是消费的前进,也是经济的发展。
by @野妹的星球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保质量和成本:成为宝洁的供应商,相当于请了一个会帮你手把手提升工厂效率、质量、库存等各种经营水平的咨询公司+能把策略真正落实,宝洁会派工程部、工厂、质量管控经理驻场,甚至能谈好供应商上游的原材料,保证高效高质完成交付,宝洁和供应商工厂的共同目标是保证质量的同时降本增效,这样大家的生意才能又长期又有钱赚。
⭐行业招牌带来销量:供应商一旦有了宝洁这家客户,相当于金字招牌,在中国FMCG行业就不会缺客户了,各个品牌都会找上门。用宝洁当招牌,挣别的客户订单的利润。
⭐不欠钱:尽管合同账期60天甚至更长,但宝洁至少从不拖欠货款。这两年拖欠货款的客户太多了,工厂怕了。
⭐未来发展:宝洁对供应商的标准,是世界同行的标准前沿,不会在未来制造业的内卷中成为中下游生产力被淘汰。
宝洁是一家长期主义的公司,愿意带着有能力的供应商往行业前沿发展,也养得起足够的体量和供应端的利润;进入中国30年,带起来了很多供应商公司上市,当然也间接为后来崛起的中国日化护发新品牌竞争对手,培养了一大波代工厂。
想到大概七八年前,潘婷推出三分钟奇迹护发素,结果持续性卖爆,泰国工厂对中国大陆的销量根本供不应求,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给上游催货。然后把产品的生产线建立到广州,光3分钟奇迹这一个品,给了广东包装材料、原材料的供应商大量订单。供应链、制造业的背后,是农民工进城、城镇化,是制造业工业的发展,是消费的前进,也是经济的发展。
by @野妹的星球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