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 times are coming, when we’ll be wanting the voices of writers who can see alternatives to how we live now, can see through our fear-stricken society and its obsessive technologies to other ways of being, and even imagine real grounds for hope. We’ll need writers who can remember freedom—poets, visionaries—realists of a larger reality.- Ursula K. Le Guin
恕我孤陋寡闻,今天才知道印度Punjab有所大学的名字是 Lovely Professional University~
这是一个私立大学,背后的资金是Lovely International Trust
就,挺可爱的~
这是一个私立大学,背后的资金是Lovely International Trust
就,挺可爱的~
In The Flux
看恋综有感:请问在什么情况下,你才会觉得另一个人喜欢听古典音乐、爱好哲学、常讲外语不是在装逼啊?
突然想起 DFW 的演讲,This is Water. 感觉通了一点。
https://blog.yitianshijie.net/2024/10/05/exoticism-according-to/
我不清楚李如一兄实际的写作过程,但这篇文章实在太像是卡片笔记的产出了。
换个角度,如果你也有做笔记的习惯,产出这种联想型的内容也许可以成为一种初级用例,让你体会笔记的乐趣和作用。
因为这些联系里面本身就有某种趣味,你甚至不一定要明确地指出来到底哪里有趣。
我不清楚李如一兄实际的写作过程,但这篇文章实在太像是卡片笔记的产出了。
换个角度,如果你也有做笔记的习惯,产出这种联想型的内容也许可以成为一种初级用例,让你体会笔记的乐趣和作用。
因为这些联系里面本身就有某种趣味,你甚至不一定要明确地指出来到底哪里有趣。
一天世界
去不該去的地方
網友「大吃一驚的哆啦 A 夢」在《翻轉電台》Discord 討論區憑記憶引述某中國人對於「翻牆」的感受: 翻出…
10月8日,鸿蒙 NEXT 系统正是开始公测,随即腾讯也宣布微信鸿蒙原生版开启内测。
以常识而论,所谓的「鸿蒙版微信」,主要是要解决软件与系统的适配问题,并不是要为鸿蒙系统重新设计一个不同的微信。
因此,对于目前测试版本的鸿蒙微信与iOS或安卓版之间的不同,应该默认是「尚未完成」的原因,是bug而不是feature。
但有意思的是,知名科技媒体爱范儿今晚在视频号发布的一则体验视频,却把鸿蒙微信上各种尚未完善的功能,完全当成是新的设计在介绍,并在视频的最后表示,这个充满缺陷的「鸿蒙NEXT上的微信,像是简洁版的微信,或者可以叫它微信mini,它是最原始的一种微信形态,可能也是最理想的一种微信形态。」
(微信视频号无法直接转出,故此处未附链接。)
以常识而论,所谓的「鸿蒙版微信」,主要是要解决软件与系统的适配问题,并不是要为鸿蒙系统重新设计一个不同的微信。
因此,对于目前测试版本的鸿蒙微信与iOS或安卓版之间的不同,应该默认是「尚未完成」的原因,是bug而不是feature。
但有意思的是,知名科技媒体爱范儿今晚在视频号发布的一则体验视频,却把鸿蒙微信上各种尚未完善的功能,完全当成是新的设计在介绍,并在视频的最后表示,这个充满缺陷的「鸿蒙NEXT上的微信,像是简洁版的微信,或者可以叫它微信mini,它是最原始的一种微信形态,可能也是最理想的一种微信形态。」
(微信视频号无法直接转出,故此处未附链接。)
看《住宅区的两人》,55岁有这样的精神状态和朋友关系,真的好棒啊!在外面工作就工作,回到家在朋友面前,可以永远像个孩子。
而且因为日本社会极度老龄化,她们这个年纪竟然是社区里的年轻人耶,奈酱野枝酱的喊着,真是很快乐了。
幸せってなんだろう。今日もなんとか生きていく。
而且因为日本社会极度老龄化,她们这个年纪竟然是社区里的年轻人耶,奈酱野枝酱的喊着,真是很快乐了。
幸せってなんだろう。今日もなんとか生きていく。
两个细节也许可以相互佐证一些问题:
1. 《十三邀》第八季林小英那一集,许和林旁听了一堂中学的英语课,上课用的材料是一段用英语介绍青藏铁路,课后,许敏锐地提到,在课堂里英文不再是一个用来了解外部世界的工具,而是变成了表述内部的一个工具。
2. 十年前的CATTI的考试,还会使用外媒的素材,而最近几年的题目大多要求翻译国内各种领导发言和政策文件,出现了大量的中式术语。以前备考需要大量阅读外刊,而现在需要熟记中国日报的政策常用术语。
1. 《十三邀》第八季林小英那一集,许和林旁听了一堂中学的英语课,上课用的材料是一段用英语介绍青藏铁路,课后,许敏锐地提到,在课堂里英文不再是一个用来了解外部世界的工具,而是变成了表述内部的一个工具。
2. 十年前的CATTI的考试,还会使用外媒的素材,而最近几年的题目大多要求翻译国内各种领导发言和政策文件,出现了大量的中式术语。以前备考需要大量阅读外刊,而现在需要熟记中国日报的政策常用术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zvesGB_TI0
感觉 Gabriel 提出的这种所谓「新实在论」的论调,很可能会产生类似拉图尔写作《实验室生活》所带来的影响,那就是太容易被挪用为对家的理论武器了。
对形而上学、对稳固的叙事的挑战,没有带来人的自由,却放出了后真相的诅咒。现在的我看到类似这样理论,都会有非常矛盾的感情。
这还不完全像是面对「平原上的娜拉」、「打工哲学家」时的感觉,而更像是鼓励从没工作过的妈妈反抗父权的爸爸、告诉高三的学生人生不只是升学、激励农村贫穷的孩子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这些「理想」当然没错,但是那些「鼓励」「告诉」「激励」真的合适吗?
我目前还没有决断。
感觉 Gabriel 提出的这种所谓「新实在论」的论调,很可能会产生类似拉图尔写作《实验室生活》所带来的影响,那就是太容易被挪用为对家的理论武器了。
对形而上学、对稳固的叙事的挑战,没有带来人的自由,却放出了后真相的诅咒。现在的我看到类似这样理论,都会有非常矛盾的感情。
这还不完全像是面对「平原上的娜拉」、「打工哲学家」时的感觉,而更像是鼓励从没工作过的妈妈反抗父权的爸爸、告诉高三的学生人生不只是升学、激励农村贫穷的孩子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这些「理想」当然没错,但是那些「鼓励」「告诉」「激励」真的合适吗?
我目前还没有决断。
YouTube
Why the world does not exist | Markus Gabriel | TEDxMünchen
In the spirit of ideas worth spreading, TEDx is a program of local, self-organized events that bring people together to share a TED-like experience. At a TEDx event, TEDTalks video and live speakers combine to spark deep discussion and connection in a small…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984816.html
教育部是没能力打击的,要说「配合」也得具体讲讲依哪个法、具体怎么打击啊。
再说了,如何判定「恶意」,就是企业经营困难、合法解约、提供赔偿的情况怎么说?
再再说了,所谓「应届生」身份,还不是你们自己造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取消?
教育部是没能力打击的,要说「配合」也得具体讲讲依哪个法、具体怎么打击啊。
再说了,如何判定「恶意」,就是企业经营困难、合法解约、提供赔偿的情况怎么说?
再再说了,所谓「应届生」身份,还不是你们自己造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取消?
Jiemian
教育部:严厉打击对毕业生恶意解约行为|界面新闻 · 快讯
教育部11月14日表示,将做好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配合相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虚假招聘、恶意解约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毕业生权益。
把付鹏前两天在汇丰私人理财沙龙上的发言 和 麦肯锡10月发表的报告(1,2) 放在一起看,会有蛮奇妙的感觉。
关于中国的消费市场状况,到底怎样的描述更符合现实?比如,付鹏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并把这一状况当作后续分析的前提;然而麦肯锡的报告却认为「中国消费正面临危机」的看法是一种误读,中国经济并非全面下滑,而是在不同行业和地区表现出差异,并通过调研发现中国消费者的信心水平仍高于许多发达国家。
付鹏的论据是扣除了食品和能源以后的价格指数,因为他认为只有吃喝拉撒之外的需求才是真正的有效需求,这部分消费品的价格高,有效需求就高,而从2019年以来,这部分的需求一直是下降的,到24年10月甚至出现了负值,说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而麦肯锡的观点是,虽然整体消费表现不佳,但是其实有些门类的消费是有增长的,增长还挺大,比如运动服装、城市户外装备和健康消费品,已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麦肯锡也引用了民航客运量与食品、汽车等品类零售额的增长来说明整体消费并不是特别差。
我们很快就意识到,麦肯锡报告所引用的增长部门,有些体量本就不大,因此对总量影响不大,有些正是付鹏在计算有效需求时排除的品类。
于是回头再想我们之所以关注消费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感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大家都感受到经济没有以前好了,比如最典型的,房子卖不动了,没有人去贷款了;地方政府没钱了,一直在说要化债务;工厂里生意不好做了,东西卖不出去……
可是你也许会担心这些感受是不是片面的,是不是因为你刚好是麦肯锡报告里说的那些部分不好的行业?你会好奇,整体情况是怎样的,现实是怎样的。
事实和观点的区分,在现实中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比如,在这里我们可以说付鹏和麦肯锡公司对中国的消费市场情况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但是我们仍然会想知道,那事实是什么呢?这里的挑战在于:1. 我们能否知道所有的事实?2. 我们是否清楚自己到底需要知道的事实(消费?有效消费?无关消费?)是什么?
关于中国的消费市场状况,到底怎样的描述更符合现实?比如,付鹏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并把这一状况当作后续分析的前提;然而麦肯锡的报告却认为「中国消费正面临危机」的看法是一种误读,中国经济并非全面下滑,而是在不同行业和地区表现出差异,并通过调研发现中国消费者的信心水平仍高于许多发达国家。
付鹏的论据是扣除了食品和能源以后的价格指数,因为他认为只有吃喝拉撒之外的需求才是真正的有效需求,这部分消费品的价格高,有效需求就高,而从2019年以来,这部分的需求一直是下降的,到24年10月甚至出现了负值,说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而麦肯锡的观点是,虽然整体消费表现不佳,但是其实有些门类的消费是有增长的,增长还挺大,比如运动服装、城市户外装备和健康消费品,已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麦肯锡也引用了民航客运量与食品、汽车等品类零售额的增长来说明整体消费并不是特别差。
我们很快就意识到,麦肯锡报告所引用的增长部门,有些体量本就不大,因此对总量影响不大,有些正是付鹏在计算有效需求时排除的品类。
于是回头再想我们之所以关注消费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感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大家都感受到经济没有以前好了,比如最典型的,房子卖不动了,没有人去贷款了;地方政府没钱了,一直在说要化债务;工厂里生意不好做了,东西卖不出去……
可是你也许会担心这些感受是不是片面的,是不是因为你刚好是麦肯锡报告里说的那些部分不好的行业?你会好奇,整体情况是怎样的,现实是怎样的。
事实和观点的区分,在现实中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比如,在这里我们可以说付鹏和麦肯锡公司对中国的消费市场情况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但是我们仍然会想知道,那事实是什么呢?这里的挑战在于:1. 我们能否知道所有的事实?2. 我们是否清楚自己到底需要知道的事实(消费?有效消费?无关消费?)是什么?
archive.is
HSBC速记
archived 29 Nov 2024 02:27:5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