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終與布林肯會面】
【籲兩國不要互相傷害】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是20天之內第二位訪問中國的美國政府高層,在周五(26日)第二日的行程,先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以及公安部長王小洪等高層會晤。然而官方一直未有公布,布林肯在離開中國前,會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就在下午官方才宣布兩人會面的消息。習近平提出「四個應該」籲推進兩國合作,而布林肯則希望釐清歧見、管控分歧。
布林肯周五(26日)在中國進行最後一天訪問,各界關注,原身在重慶考察的習近平,會否返回北京與布林肯會面。結果在布林肯與王毅會面過後,官方宣佈習近平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布林肯。現場仍和布林肯去年訪華一樣「以上對下」方式擺設,習近平坐在主席位置。他致辭時提及,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45年的中美關係歷經風風雨雨,給了不少重要啟示,
習近平說:「兩國應該做夥伴,而不是對手;應該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傷害;應該求同存異,而不是惡性競爭,應該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中美加強對話、管控分歧、推進合作,不僅止是兩國人民的普遍願望,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
布林肯就回應表示,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合作都取得了進展,特別是在軍事交流、禁毒、人工智慧的未來等方面,他表示將繼續加强兩國人民之間的聯繫。
布林肯指:「我們致力維護及加強彼此間的溝通渠道,最終以負責任的方式化解雙方分歧,這樣我們可避免任何誤傳、誤解和誤判。」
#中美關係 #習近平 #布林肯
=================================
豬頭真喺唔知醜!講緊自己句句中!
【籲兩國不要互相傷害】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是20天之內第二位訪問中國的美國政府高層,在周五(26日)第二日的行程,先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以及公安部長王小洪等高層會晤。然而官方一直未有公布,布林肯在離開中國前,會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就在下午官方才宣布兩人會面的消息。習近平提出「四個應該」籲推進兩國合作,而布林肯則希望釐清歧見、管控分歧。
布林肯周五(26日)在中國進行最後一天訪問,各界關注,原身在重慶考察的習近平,會否返回北京與布林肯會面。結果在布林肯與王毅會面過後,官方宣佈習近平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布林肯。現場仍和布林肯去年訪華一樣「以上對下」方式擺設,習近平坐在主席位置。他致辭時提及,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45年的中美關係歷經風風雨雨,給了不少重要啟示,
習近平說:「兩國應該做夥伴,而不是對手;應該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傷害;應該求同存異,而不是惡性競爭,應該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中美加強對話、管控分歧、推進合作,不僅止是兩國人民的普遍願望,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
布林肯就回應表示,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合作都取得了進展,特別是在軍事交流、禁毒、人工智慧的未來等方面,他表示將繼續加强兩國人民之間的聯繫。
布林肯指:「我們致力維護及加強彼此間的溝通渠道,最終以負責任的方式化解雙方分歧,這樣我們可避免任何誤傳、誤解和誤判。」
#中美關係 #習近平 #布林肯
=================================
豬頭真喺唔知醜!講緊自己句句中!
香港同盟會2.0
Photo
【布習會規格不變】
【美前外交官: 顯示中國不願解決問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人民大會堂會面,今次規格與上次一樣,雖然跟最近俄羅斯外長見面一樣,但座位擺設仍跟習近平接見地方政府一樣。有美國外交官形容,這樣的規格只是取悅中國國內民眾看,但更重要的,是這顯示中國沒有意願去解決問題。
這次布習會,規格上跟布林肯去年六月到訪時一樣,都是在同一地點,雙方都坐在會議桌兩邊,而習近平就坐在雙方代表團的正中間。布林肯(圖左方)跟中方的王毅一樣,坐在習近平兩側。
根據中共的接見標準,這是下屬向上司匯報工作的格局。規格等同於香港特首近幾年上京「述職」,不同的是習近平沒有坐上「龍椅」。
這次布習會的座位安排,明顯有別於習近平會見前兩任國務卿蓬佩奧(Michael Pompeo)和蒂勒森(Rex Tillerson),以往中方都會安排雙方代表坐在沙發上交談,與中國元首平排坐在鏡頭正中位置。
翻查中國外交部網站及本台以往報道,在布林肯訪華之前,習近平在過去一個月接見了十位外賓。
大部分外賓,包括︰台灣的前總統馬英九、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印尼當選總統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斯里蘭卡總理古納瓦德納(Dinesh Gunawardena)、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越南國會主席王庭惠(Vuong Dinh Hue)、法國梅里埃基金會(Mérieux Foundation)主席梅里埃夫婦(Alain Mérieux and Chantal Berliet),都能夠同習近平「平起平座」,兩人握手達數十秒,而雙方都平排坐在會議桌兩邊。
值得一提的是,習近平在4月9日接見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時,採取了與會見布林肯時一樣的外交規格。
布習會的會面規格是否明顯有違常規?前美國外交官、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國際關係學院(SAIS)兼任講師葛天豪(David Keegan)文字回覆本台查詢,表示「在我看來,座位安排是標準的中國小動作(gamesmanship)。這可能會讓中國人覺得好笑(amuse),但這個安排向美方強調,中方不想要一個商業性的合作環境, 令到雙方都能解決問題」。
跟隨布林肯專機從華盛頓飛抵中國的BBC記者貝特曼(Tom Bateman)撰寫分析文章,表示記者團一直預料布林肯抵達北京後會與習近平會面,但整個行程是一致地缺乏大張旗鼓的舉動,沒有紅地氈,也沒有熱烈的歡迎儀式。
貝特曼說,布習會只是在最後一刻才公開宣布,安排符合國際外交標準,因為中美兩國的協議規定的會議不會事先進行預覽。
貝特曼又說,「我看到布林肯在與中方官員會面開始時,很大程度上試圖保持禮貌但強硬的表情。表情嚴肅多於微笑」。他感覺中美兩方正處於對峙的姿態,一個超級大國承認另一方正在崛起的競爭對手地位。雙方三天來都提出了要求,但是雙方都設定了自己的紅線,互相打量,態度強硬,不要指望之後會有重大公告。
#布習會 #布林肯 #中美關係
=============
【美前外交官: 顯示中國不願解決問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人民大會堂會面,今次規格與上次一樣,雖然跟最近俄羅斯外長見面一樣,但座位擺設仍跟習近平接見地方政府一樣。有美國外交官形容,這樣的規格只是取悅中國國內民眾看,但更重要的,是這顯示中國沒有意願去解決問題。
這次布習會,規格上跟布林肯去年六月到訪時一樣,都是在同一地點,雙方都坐在會議桌兩邊,而習近平就坐在雙方代表團的正中間。布林肯(圖左方)跟中方的王毅一樣,坐在習近平兩側。
根據中共的接見標準,這是下屬向上司匯報工作的格局。規格等同於香港特首近幾年上京「述職」,不同的是習近平沒有坐上「龍椅」。
這次布習會的座位安排,明顯有別於習近平會見前兩任國務卿蓬佩奧(Michael Pompeo)和蒂勒森(Rex Tillerson),以往中方都會安排雙方代表坐在沙發上交談,與中國元首平排坐在鏡頭正中位置。
翻查中國外交部網站及本台以往報道,在布林肯訪華之前,習近平在過去一個月接見了十位外賓。
大部分外賓,包括︰台灣的前總統馬英九、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印尼當選總統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斯里蘭卡總理古納瓦德納(Dinesh Gunawardena)、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越南國會主席王庭惠(Vuong Dinh Hue)、法國梅里埃基金會(Mérieux Foundation)主席梅里埃夫婦(Alain Mérieux and Chantal Berliet),都能夠同習近平「平起平座」,兩人握手達數十秒,而雙方都平排坐在會議桌兩邊。
值得一提的是,習近平在4月9日接見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時,採取了與會見布林肯時一樣的外交規格。
布習會的會面規格是否明顯有違常規?前美國外交官、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國際關係學院(SAIS)兼任講師葛天豪(David Keegan)文字回覆本台查詢,表示「在我看來,座位安排是標準的中國小動作(gamesmanship)。這可能會讓中國人覺得好笑(amuse),但這個安排向美方強調,中方不想要一個商業性的合作環境, 令到雙方都能解決問題」。
跟隨布林肯專機從華盛頓飛抵中國的BBC記者貝特曼(Tom Bateman)撰寫分析文章,表示記者團一直預料布林肯抵達北京後會與習近平會面,但整個行程是一致地缺乏大張旗鼓的舉動,沒有紅地氈,也沒有熱烈的歡迎儀式。
貝特曼說,布習會只是在最後一刻才公開宣布,安排符合國際外交標準,因為中美兩國的協議規定的會議不會事先進行預覽。
貝特曼又說,「我看到布林肯在與中方官員會面開始時,很大程度上試圖保持禮貌但強硬的表情。表情嚴肅多於微笑」。他感覺中美兩方正處於對峙的姿態,一個超級大國承認另一方正在崛起的競爭對手地位。雙方三天來都提出了要求,但是雙方都設定了自己的紅線,互相打量,態度強硬,不要指望之後會有重大公告。
#布習會 #布林肯 #中美關係
=============
【伯恩斯指責習近平違背承諾】
【批在國內煽動反美情緒】
美國華爾街日報周二(25日)報導,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最近接受了該報專訪,直接指責中國政府違背了美中兩國領導人在去年11 月,就增強兩國人民交流所作出的承諾,不停煽動中國民眾反美情緒,並用盡各種方法,阻止美國使領館接觸中國民眾。他更不滿中國當局,沒有公布美國教師被襲擊案中施襲者的動機。
伯恩斯在北京接受專訪時表示,中國實際上破壞美中關係,審問、恫嚇中國民眾,目的是阻止他們參與美國使領館在中國舉辦的任何活動。中國政府一方面限制美國使館在中國社交平台的言論,另一方面又鼓動國內的反美情緒。
伯恩斯說:「他們嘴上說支持恢復民間交流,實際上採取的激進行動卻讓這個目標沒法實現。」
他還從更廣泛的角度表示,「我來到這裏兩年多,對中國政府竭力詆毀美國,歪曲美國的社會、歷史和政策感到擔憂。這種事每天都在政府掌控的所有網絡上發生,網上的反美情緒很強。」
伯恩斯向華爾街日報記者詳細列出中國當局針到美國使領館的行為,他說,從去年11月以來,中國國家安全部等政府單位對61場公開活動向中國公民施壓,禁止民眾參加或企圖恫嚇出席者。
報導指出,某些參加大使館舉辦活動的民眾,後來遭到中國官員審問,有些時候是深夜時分有官員上門問話。報導指出,大使館舉辦活動包括心理健康專家座談、女企業家小組會議、紀錄片播映會或藝文表演等。
#中美關係 #伯恩斯 #反美情緒
=============
【批在國內煽動反美情緒】
美國華爾街日報周二(25日)報導,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最近接受了該報專訪,直接指責中國政府違背了美中兩國領導人在去年11 月,就增強兩國人民交流所作出的承諾,不停煽動中國民眾反美情緒,並用盡各種方法,阻止美國使領館接觸中國民眾。他更不滿中國當局,沒有公布美國教師被襲擊案中施襲者的動機。
伯恩斯在北京接受專訪時表示,中國實際上破壞美中關係,審問、恫嚇中國民眾,目的是阻止他們參與美國使領館在中國舉辦的任何活動。中國政府一方面限制美國使館在中國社交平台的言論,另一方面又鼓動國內的反美情緒。
伯恩斯說:「他們嘴上說支持恢復民間交流,實際上採取的激進行動卻讓這個目標沒法實現。」
他還從更廣泛的角度表示,「我來到這裏兩年多,對中國政府竭力詆毀美國,歪曲美國的社會、歷史和政策感到擔憂。這種事每天都在政府掌控的所有網絡上發生,網上的反美情緒很強。」
伯恩斯向華爾街日報記者詳細列出中國當局針到美國使領館的行為,他說,從去年11月以來,中國國家安全部等政府單位對61場公開活動向中國公民施壓,禁止民眾參加或企圖恫嚇出席者。
報導指出,某些參加大使館舉辦活動的民眾,後來遭到中國官員審問,有些時候是深夜時分有官員上門問話。報導指出,大使館舉辦活動包括心理健康專家座談、女企業家小組會議、紀錄片播映會或藝文表演等。
#中美關係 #伯恩斯 #反美情緒
=============
香港同盟會2.0
Photo
【美國赴中國留學生銳減九成】
【知名學者課堂由佔1/3變「清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在三藩巿出席美國友好團體的歡宴上宣布,中方未來5年願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到中國交流學習,然而現實是,美國留學生從新冠疫情前的大概1.1萬人,已減至目前不到1000人;在知名中國學者的課堂上,原本三分之一是美國留學生,如今卻連一個都沒有。
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統計,在COVID-19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最後一個學年,中國有超過1.1萬名美國留學生,當時中國除了歐洲之外,最受美國學生歡迎的海外留學目的地,在總排名曾高踞第7位,但到2023年6月已跌出前20位。
目前在中國留學的美國人並無官方統計數字,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上月表示,在中國留學的美國學生約為800人;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隨後指出,這一數字「只代表那些參加大學學分項目的學生」。
《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知名國際關係研究學者吳心伯,在復旦大學教授10多年的中國外交政策課程,疫情前通常三分之一是美國留學生,疫情爆發後,大部分外國留學生基本上無法在中國入學,等到2023年復旦大學恢復正常授課,吳心伯班上仍有約30名留學生,但沒有一人是來自美國。吳心伯表示,他很想念那些美國學生,他們提出了很多「生動的問題」,讓他了解到美國人是如何看待中國。
即使在疫情爆發前,中國的美國留學生人數亦已較2012年的高峰期減少逾1/5,而疫情過後,美國留學生未見回歸的一大主因是美國國務院發出的三級旅遊警告,建議美國人「重新考慮」前往中國和香港,理由是「存在任意執法的問題,包括出境禁令,以及不當拘留的風險」。
報道指出,吳心伯上月曾前往華盛頓,其中一個目的就是遊說美國國務院放寬到中國的旅遊警告。他說,無論政治氣候如何,派遣更多的美國學生到中國都符合美國利益,因為「即使把中國視為敵人,也要更好地了解你的敵人」。
首都師範大學外籍副教授莫大偉(David Moser)表示,中國較遲取消嚴格的防疫限制,可能只是美國留學生不願到中國原因之一,事關隨著美中緊張局勢加劇,以及習近平任內加強控制言論,在中國的美國留學生數量已連續10多年呈下降趨勢。
《美聯社》早前報道,27歲的美國研究生加里特(Stephen Garrett)一直計劃要到中國留學,但碰上中國防疫封控無法成行,現在他則關注留學費用上漲,以及擔心中國政府對學術自由的限制和個人風險;另有些不願到中國留學的美國年輕人認為,美中關係惡化,他們未來就業機會或事業發展的前景將較為暗淡。美國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亦坦言:「我不認為教育交流的環境還像過去那麼友善,我認為雙方都需要採取措施」。
#美國學生
#留學中國
#中美關係
================================
【知名學者課堂由佔1/3變「清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在三藩巿出席美國友好團體的歡宴上宣布,中方未來5年願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到中國交流學習,然而現實是,美國留學生從新冠疫情前的大概1.1萬人,已減至目前不到1000人;在知名中國學者的課堂上,原本三分之一是美國留學生,如今卻連一個都沒有。
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統計,在COVID-19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最後一個學年,中國有超過1.1萬名美國留學生,當時中國除了歐洲之外,最受美國學生歡迎的海外留學目的地,在總排名曾高踞第7位,但到2023年6月已跌出前20位。
目前在中國留學的美國人並無官方統計數字,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上月表示,在中國留學的美國學生約為800人;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隨後指出,這一數字「只代表那些參加大學學分項目的學生」。
《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知名國際關係研究學者吳心伯,在復旦大學教授10多年的中國外交政策課程,疫情前通常三分之一是美國留學生,疫情爆發後,大部分外國留學生基本上無法在中國入學,等到2023年復旦大學恢復正常授課,吳心伯班上仍有約30名留學生,但沒有一人是來自美國。吳心伯表示,他很想念那些美國學生,他們提出了很多「生動的問題」,讓他了解到美國人是如何看待中國。
即使在疫情爆發前,中國的美國留學生人數亦已較2012年的高峰期減少逾1/5,而疫情過後,美國留學生未見回歸的一大主因是美國國務院發出的三級旅遊警告,建議美國人「重新考慮」前往中國和香港,理由是「存在任意執法的問題,包括出境禁令,以及不當拘留的風險」。
報道指出,吳心伯上月曾前往華盛頓,其中一個目的就是遊說美國國務院放寬到中國的旅遊警告。他說,無論政治氣候如何,派遣更多的美國學生到中國都符合美國利益,因為「即使把中國視為敵人,也要更好地了解你的敵人」。
首都師範大學外籍副教授莫大偉(David Moser)表示,中國較遲取消嚴格的防疫限制,可能只是美國留學生不願到中國原因之一,事關隨著美中緊張局勢加劇,以及習近平任內加強控制言論,在中國的美國留學生數量已連續10多年呈下降趨勢。
《美聯社》早前報道,27歲的美國研究生加里特(Stephen Garrett)一直計劃要到中國留學,但碰上中國防疫封控無法成行,現在他則關注留學費用上漲,以及擔心中國政府對學術自由的限制和個人風險;另有些不願到中國留學的美國年輕人認為,美中關係惡化,他們未來就業機會或事業發展的前景將較為暗淡。美國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亦坦言:「我不認為教育交流的環境還像過去那麼友善,我認為雙方都需要採取措施」。
#美國學生
#留學中國
#中美關係
================================
【美駐港總領事遲遲不與李家超會面】
【美外交專家: 要等新特首上任後才有機會】
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周三(7日)發稿,確認特派員崔建春與美國駐港總領事梅儒瑞(Gregory May)會面。這是梅儒瑞駐港2年內,第3次在正式場合見京官,但他一直未有跟李家超見過面。
美國《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總編輯夏舒(Shannon Tiezzi)解釋,梅儒瑞避見李家超是由於對方受美國制裁;美國法例禁止國民與受制裁人士有直接交流,但不禁止與受制裁官員的政府部門商討公務,所以夏舒相信,美國領事館與港府下層官員仍然存在「禮貌式」(pro forma)溝通,但成果有限。
⭐至於為何梅儒瑞見京官多過見港官,詳情請點擊報道連結⭐
#梅儒瑞
#中美關係
=================================
【美外交專家: 要等新特首上任後才有機會】
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周三(7日)發稿,確認特派員崔建春與美國駐港總領事梅儒瑞(Gregory May)會面。這是梅儒瑞駐港2年內,第3次在正式場合見京官,但他一直未有跟李家超見過面。
美國《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總編輯夏舒(Shannon Tiezzi)解釋,梅儒瑞避見李家超是由於對方受美國制裁;美國法例禁止國民與受制裁人士有直接交流,但不禁止與受制裁官員的政府部門商討公務,所以夏舒相信,美國領事館與港府下層官員仍然存在「禮貌式」(pro forma)溝通,但成果有限。
⭐至於為何梅儒瑞見京官多過見港官,詳情請點擊報道連結⭐
#梅儒瑞
#中美關係
=================================
【美國務院: 中方主動求見美駐港總領事】
【「 梅儒瑞會繼續公開談論香港人權」】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向本台證實,中國外交部周三主動要求跟美國駐港總領事梅儒瑞(Gregory May)會面,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與梅儒瑞會面時討論到美﹑港關係。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回覆本台,證實這次會面是中國外交部主動要求,並指此類會面是「世界各國外交代表的標準做法」,對於建立關係、交換意見和開闢溝通管道至關重要。對比美國的聲明,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的聲明同樣簡短,交代了會面內容除了對梅儒瑞「涉港負面言行表達了嚴正立場」,還牽涉中共上月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美元首去年在三藩市達成的共識,以及美﹑港關係。
對亞太政治圈有深入了解、美國《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總編輯夏舒(Shannon Tiezzi)解釋,梅儒瑞避見李家超是由於對方受美國制裁;美國法例禁止國民與受制裁人士有直接交流,但不禁止與受制裁官員的政府部門商討公務,所以夏舒相信,美國領事館與港府下層官員仍然存在「禮貌式」(pro forma)溝通,但成果有限。
⭐為何梅儒瑞見京官多過見港官?詳情請點擊詳細報道連結⭐
#梅儒瑞 #中美關係 #GregoryMay
=============
【「 梅儒瑞會繼續公開談論香港人權」】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向本台證實,中國外交部周三主動要求跟美國駐港總領事梅儒瑞(Gregory May)會面,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與梅儒瑞會面時討論到美﹑港關係。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回覆本台,證實這次會面是中國外交部主動要求,並指此類會面是「世界各國外交代表的標準做法」,對於建立關係、交換意見和開闢溝通管道至關重要。對比美國的聲明,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的聲明同樣簡短,交代了會面內容除了對梅儒瑞「涉港負面言行表達了嚴正立場」,還牽涉中共上月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美元首去年在三藩市達成的共識,以及美﹑港關係。
對亞太政治圈有深入了解、美國《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總編輯夏舒(Shannon Tiezzi)解釋,梅儒瑞避見李家超是由於對方受美國制裁;美國法例禁止國民與受制裁人士有直接交流,但不禁止與受制裁官員的政府部門商討公務,所以夏舒相信,美國領事館與港府下層官員仍然存在「禮貌式」(pro forma)溝通,但成果有限。
⭐為何梅儒瑞見京官多過見港官?詳情請點擊詳細報道連結⭐
#梅儒瑞 #中美關係 #GregoryM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