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盟會2.0
1.54K subscribers
29.7K photos
1.42K videos
48 files
27.4K links
香港同盟會2.0
鑑於本會海外Admin時差問題,未能及時跟進香港即時訊息,舊channel由即日開始停用,轉由亞洲分會手足繼續打理,務求把最新革命資訊帶卑大家!請繼續Follow香港同盟會2.0
Download Telegram
香港同盟會2.0
Photo
【中國駐德大使:支持維護現狀意在讓中國繼續分裂】
【評論:「戰狼言論」傳遞習近平對台主張】

台灣總統就職典禮前夕,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上星期五(17日)在《柏林報》(Die Berliner Zeitung)發表署名文章。雖然文章主題為《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中歐關係該如何去風險》,但卻主打台灣議題,再祭出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指責一些「國際勢力」支持「台獨」,並宣稱「不承諾放棄武力」。

文章先把矛頭指向歐盟對華政策的「去風險化」,指稱一些西方國家的「政治精英」抱持冷戰思維,正在重建新的「柏林圍牆」,用「去風險化」旗號阻撓中德、中歐關係的發展。

吳懇指台灣的選舉結果也無法改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世界只有一個中國的事實」。他也強調,在統一問題上不存在第二個選項,「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維護領土與主權完整」,「更是為了震懾台獨和外部干涉勢力」等。

吳懇亦警告歐洲不要讓台灣成為新的地緣政治風險,並警告一些德國政客「不要天真地認為派幾艘軍艦穿越台灣海峽,就能阻撓兩岸的統一進程」。

這篇言詞強硬的文章立即引發德國輿論關注,德國《明鏡周刊》記者陳霖(Cornelius Dieckmann)在社交媒體X上,對《柏林報》發表吳懇的文章表示震驚,他認為這是在助力中共的大外宣和虛假訊息。

德國台灣裔時評人成世光向本台表示,《柏林報》全文照登這篇中國駐德大使的文章,卻沒有針對該文的平衡評論,充當了中共喉舌,有違新聞倫理,也讓人質疑這是中共購買的外宣版面。

英國華人作家、時評人張樸也在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英國及歐盟很多國家的媒體愈加墮落,內頁夾帶中共大外宣的事情時有發生,他希望民主國家能夠推出制約辦法。

另外,成世光也認為吳懇的「戰狼言論」,傳遞的正是習近平的對台主張,但這只停留在虛弱的口頭威脅。

張樸就認為,台灣總統就職典禮肯定會刺激習近平的神經,因此中國駐德國大使就成了他的「代言人」,借西方媒體發出恐嚇台灣及支持台灣這些國家的「戰狼言論」,而強硬的對台言論也是習近平維持其統治法寶之一。

#中國駐德國大使 #中共大外宣 #台灣總統就職典禮 #武力犯台 #文攻武赫

=================================
Forwarded from 港人外國參軍資訊
有關早前中國黑客入侵國防部事件,有消息人士確認,部分現役人員嘅出糧資料已經外洩。雖然唔算係咩高度機密,但單憑住戶口持有人嘅姓名,已經足夠中共鎖定現役港人英軍嘅身份,即使係從未曝光嗰班。

差唔多時間,亦有幾個在英港人因為幫中共做間諜被捕。佢哋主要工作係收集喺幾位在英港人社運領袖嘅資料。

其實迫害從來無停止過。香港人移民之後都好,一定要自強同埋提高警覺,唔好見到係同鄉就一定係自己友。
Forwarded from Channel C TG頻道 🎞
歐盟通過被凍結俄資產利潤30億歐元用於援烏 莫斯科批帶來不可預測後果
https://channelchk.com/a/18403

歐盟理事會通過多項法案,批准將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產生的淨收益,用於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支持烏克蘭國防工業和重建需求。

《法新社》報道指,俄烏衝突升級後,歐盟凍結俄羅斯央行價值約2000億歐元(約1萬7千億港元)的資產,歐盟境內約90%的被凍結俄資產,由總部位於比利時的歐洲清算銀行控制,這批資產每年產生約30億歐元(約254億港元)利息。根據法案,淨收益其中90%用於對烏克蘭的軍援,10%納入歐盟預算,用於支持烏克蘭的國防工業和重建需求。

快啲Follow我哋後備IG啦
https://www.instagram.com/channelc_hk/

#俄烏戰爭 #歐盟通過法案 #凍結俄羅斯資金利潤 #約30億歐元 #援助烏克蘭 #俄羅斯狠批 #channelchk
==============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128成長計劃
立即訂閱:https://channelchk.com/plan
撐Channel C請記者
一齊為民請命 抱打不平
==============
😎Channel C 廣告推廣和媒體合作​!🤝
誠邀各商戶傾談廣告宣傳和合作推廣;
有意請電郵至:marketing@channelchk.com
==============
🔥「爆片爆相」返嚟喇!🔥
一經獨家採用將會獲得由
齊柏林熱狗店送出$50元 禮券乙張!
報料:https://wa.me/85264691456
今年係六四35週年,雖然香港宜家已經唔可以再悼念64,但係我哋呢班在英港人仍然能夠行出嚟公開悼念、討論,應該要好好珍惜喺英國嘅自由。

舞台劇《5月35日》由莊梅岩編寫,六四舞台製作,2019年喺香港首度公演。今次終於嚟到倫敦,獲國際特赦組織 Amnesty International支持,5月29日-6月1日會喺倫敦以英語演出六場。
舞台劇演出之後仲會有多位嘉賓出席分享,千祈唔好錯過呀

購票連結:
https://southwarkplayhouse.co.uk/productions/may-35th/

#舞台劇 #UK #London #六四 #八九民運 #天安門事件 #六四屠城 #TiananmenMassacre
Forwarded from 法庭線 The Witness
黎智英案第81日審訊|庭上播《蘋果》宣傳片 黎稱對市民有責、要「留低市民呢把聲」
https://bit.ly/3wKuI9M
Forwarded from 法庭線 The Witness
【專題】強制舉報虐兒立法草案 規管誰?有何罰則?甚麼情況要通報?
https://bit.ly/3wRAyWQ

立法會法案委員會正審議《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擬規定包括社工、教師、醫護在內等 25 個專業範疇人士,遇到懷疑兒童受虐必須通報社署或報警,違例屬刑事罪行,罪成可處罰款,最高更可判囚 3 個月,政府指期望法案盡快通過實施。

在《法庭線》訪談中,機構、業界代表從經驗出發,訴說強制舉報將如何影響與受虐兒童建立信任、合適時機介入,以及對立法後續配套不足的關注。立法強報虐兒是否一勞永逸?若我們不想悲劇重演,現時編織的安全網是否足夠?受虐兒童實際需要的,又是甚麼?
Forwarded from 法庭線 The Witness
休班警被指宿舍非禮鄰居女兒 辯方質疑沒發生 女童:超級唔同意,唔同意到爆炸
https://bit.ly/3QRhAqo
Forwarded from 被捕人士關注組
#上庭聲援 - 05月23日 星期四】
旁聽須知][交通資訊
牆內收信地址一覽表
2024年5月份聲援預告
- - - - - - - - - - - - - -

🏛高 等 法 院5樓7庭
👩🏻‍⚖️張慧玲法官
🕣08:45
👥張,張,嚴,李,賴,許,劉(21-29)🛑李已還押逾46個月;賴已還押逾43個月;張,張,嚴還押逾36個月;許已還押逾35個月 #續審 [30/70] (#1208灣仔 串謀對訂明標的之爆炸 企圖引起可危害生命的爆炸 串謀謀殺;#11月元朗 意圖危害生命而管有槍械及彈藥;#籌集資金 串謀提供或籌集財產作恐怖主義行為)

🏛高 等 法 院8樓18庭
👩🏻‍⚖️黎婉姫法官
🕙10:00
👤關(27)🛑已還押逾54個月 #續審 [10/27] (#1214屯門 串謀導致可能危害生命或嚴重損害財產的爆炸)

🏛西 九 龍 法 院 大 樓4樓3庭 ( 高 等 法 院 )
👩🏻‍⚖️杜麗冰法官
👩🏻‍⚖️李素蘭法官
👨🏻‍⚖️李運騰法官
🕙10:00
👤黎智英(75),蘋果日報有限公司,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蘋果日報互聯網有限公司🛑黎因另案服刑中 #續審 [82/80] (#港區國安法 #蘋果日報 2項串謀勾結外國勢力 串謀發布煽動刊物)

- - - - - - - - - - - - - -
*****

#不是聲援
09:30 粉嶺裁判法院第四庭 🐶梁桂鋒(34) 非禮16歲以下兒童 #入屋摸女童
11:45 西九龍裁判法院第十四庭 🐶蘇靖峰(29) 串謀欺詐 #呃啊婆5萬湊孫
Forwarded from 被捕人士搜證部
⚠️要片(本人拍攝/網上片)
⚠️請大家幫手spread出去所有平台

編號:#EVI151
案發日期:2019年11月18號
案發時間:晚上6點半至7點45分
案發地點:#尖沙咀 柯士甸道覺士道一帶
需要影片:案發經過的所有圖片、影片或/及人證

有任何資料能提供請聯絡:
Telegram: @youarenotalonehk_evibot
Email: poposikshitlah@protonmail.ch
Forwarded from 庭刊 HKCourtNews
【男警涉非禮鄰居7歲女童 助事主用鎖匙開門回家後入屋 廚房內摸胸及下體 稱「好鍾意你咁肥」】

全文閱讀📍https://bit.ly/4bEl2fU
呢次真係「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

你放人蛇就得,人地報違泊就唔得。你地細細個有冇D咁嘅屎忽鬼同學?成日搞你,你一反擊,佢就會話:嗱!唔玩喇!唔好搞喇!

頂你啦!
【華府被指軟弱致「中國盯著台海」】
【布林肯:美國團結了全球確保現狀 】

對於拜登政府被指軟弱導致「中國盯著台海」,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反駁稱,美國團結世界各國共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確保北京當局不會片面改變現狀。

布林肯周二(21日)出席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聽證會,共和黨籍參議員史考特(Tim Scott)批評拜登政府外交政策過於「軟弱」,未能以實力服人,令美國面臨更多挑戰,包括台海緊張局勢。布林肯答道,如今中國聽見一個又一個國家表達對台海局勢的立場,這很大程度是因為美國積極參與推動,而美國對自身的重大投資,亦使得美國在全球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在與中國和俄羅斯的競爭上更是如此。

布林肯指出,中國正在追求軍事、經濟及地緣政治上的優勢,挑戰美國對自由、開放、安全及繁榮的國際秩序願景。共和黨籍參議員保羅(Rand Paul)質疑對中國祭出制裁及公開責難的實質效果,認為國務院未能「蘿蔔與棍子」並用。布林肯回應稱:「如果你想看威嚇,我會請你天天逛中國外交部網站,了解他們對我們的評價」。

他又謂,不會因為支持美國勞工及企業而向任何人道歉,身為外交官,他一向試著以外交方式與合作夥伴或對手接觸,如果無效,就必須動用一切能用的手段。上月布林肯訪問中國期間,曾指北京「扭曲貿易」的非市場經濟政策及做法,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他也對中國產能過剩造成的全球性經濟後果表示關切,強調要對美國勞工及企業提供公平待遇及競爭環境。

#拜登政府
#布林肯
#台海局勢

=================================
香港同盟會2.0
Photo
【港諜案|官媒冷處理被告突然死亡事件】
【港高官避口不評論】

在英國被控協助香港駐倫敦經貿辦的Matthew Trickett,在第二次出庭前一星期,被發現陳屍在其英國住所附近的公園,事件轟動英國及港人,但港府有意避談,駐外經貿辦的「頂頭上司」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拒絕回應;而個別傳媒亦冷處理,官媒《香港電台》只寫一名被起訴英國國安法的男子死亡,完全沒提及被告涉嫌監視在英港人等資料。評論認為,現時香港媒體都會將政治敏感的新聞小心處理,亦要緊跟中國的說法。

事件曝光後在網絡引發不少港人討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三(22日)出席立法會前廳交流會後,立即被在場記者問回應:「(記者:想跟進被控英國國安法的其中一名被告死亡,政府會否擔心有損案件的公平審訊?)個別個案的案情,及他中間發生的事情,特區政府不會評論。」

被問到香港駐倫敦經貿辦有否在當地「監視港人」,陳茂波交由下屬、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回應,但結果都是:「我對剛才或者在網上一些流傳,甚或無稽指控,我在此不作評論。」

本台也嘗試致電及發短訊聯絡多位立法會建制派議員,包括在事件中一直敢於表態的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不過他們都沒有回覆或以公務繁忙為由拒絕回應。

事件在英國相當轟動,不少媒體也有跟進報道。反觀香港,雖然主流媒體如《明報》、《星島日報》及官媒《香港電台》等也有報道事件,但內容卻大有不同。

Matthew Trickett的死訊於香港時間周三凌晨一時許,由英國當地警方披露,隨即有多家香港本地及離散媒體搶先報道。但平日連中國外交部記者會都會連環發佈多則即時新聞的《港台》,凌晨發佈了至少7條不同的國際新聞,但Matthew Trickett死亡的報道,直到早上8時11分,才發出不足300字的簡訊,文中隻字不提有關案件涉協助香港情報機關,及參與外國干預,甚至連「香港」、「經貿辦」這些字眼亦沒有出現。而之後附加的聲音報道,唯一與「香港相關」,是報道中提及另一被告為香港駐倫敦經貿辦職員,之後再加上中方早前的反對聲明內容。

至於黨媒《大公文匯》,同樣至周三早上才有網上即時報道,內容雖然有提及被告涉及向香港情報部門提供協助的間諜案,但標題直指英國「濫用起訴」。

#英國間諜案 #監視港人 #MatthewTrickett

==========
#初選47人案整合 裁決倒數一星期 回顧國安法最大案
https://bit.ly/44SRcC2

2019年反修例運動爆發,民主派於區議會選舉歷史性大勝,望再於2020年立法會選舉取得過半議席,爭取「五大訴求」。時任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前立法會議員區諾軒等人,於2020年牽頭組織民主派「35+」初選,最終超過61萬人投票。

不過正式選舉最終以疫情為由延期一年,2021年1月6日,55名組織及參與初選的民主派被捕,其中47人被控《國安法》下的「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於同年3月1日提堂,是《國安法》實施後最大規模的案件。其中31人先後認罪,16人不認罪受審,案件於2023年2月6日開審,由開案陳詞至結案陳詞橫跨約10個月、共118日審訊,案中32人亦自首提堂起,還柙至今超過三年。

究竟「35+計劃」是怎麼一回事?所有被告均達成協議無差別否決預算案了嗎?參與初選和否決預算案為何是違法?被告是意圖顛覆國家政權嗎?案情以外,在這場不設陪審團、只由三名指定法官審理的審訊,法官的角色為何?庭上立場各異的證詞,又是如何建構有關香港民主運動的論述、帶有怎樣的政治意涵?

案件將於下周四(5月30日)迎來裁決,屆時距離初選投票日已經歷1,419日。《獨媒》從明天開始,一連六日,為讀者梳理和還原這場不僅關乎47人,也關乎曾參與投票的每一個港人的審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