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盟會2.0
Photo
台灣大選今日舉行,除了關心戰果,當中還多了一道香港人關心的風景-移民之後的首投族,以及更罕有的(暫時曝光的只有兩個),直接參與台灣政黨政治、來自香港的「新台灣人」。
他是康駿銘,政黨所屬台灣基進,開宗名義的台獨政黨,主打抗中保台,寫康駿銘的故事,不是因為他是港人移民台灣的典型,恰恰相反,是因為他是當中的特例。
***
康駿銘 09 年在台灣讀大學,14 年經歷完台灣太陽花學運後返港,作為一個普通參與者,參與過 14 年佔領和 19 年反修例運動,19 年 9 月,他返回台灣定居,一年後正式入籍,但事實上根據官方數字,19 年至今獲得台灣居留權的香港人只有 7000 多個,有不少港人來到台灣之後,只能經歷漫長的等待,甚至最終選擇離開台灣「二次移民」,實際數字台灣當局從來無公布過。
用康駿銘的形容,這類來到台灣但前途不明的香港人「梗有一個喺左近」,「我當然理解,因為發生多好多呢啲 case,令大家可能對政府信任一路下降,情緒上亦都會覺得,『你咁樣嘅,當初點點點,而家點點點』。」
直白點說,那種情緒近似「被人當係 condom」,「我理解大家心情」康駿鉻說。雖然所屬的台灣基進與執政民進黨都是泛綠陣營,但康駿鉻說他不會特別為執政黨護航,他認同民進黨處理香港移民政策有問題,「但又唔可以完全怪晒佢」,「喺中華民國憲法底下,涉及到兩岸就會有啲 hang 機搞唔掂,無一個法律框架去處理呢啲事。」
結果是,香港移民成為了民進黨難以處理、亦未必想高調處理的熨手山芋,很多申請個案拖延日久,「個 outcome 對好多香港人嚟講,當然係好失望,老實講政府唔知道可以點樣做。」
而這種拖延,令很多想移居台灣的人再次出走,留下的很多人無法工作、難以落地,惶論投票、參選。
***
「所以我都想,建立一個新台灣香港人形象,係會去參與政治,會落地。」康駿銘說,除了抗中保台這些「大政治」,他亦都會關心諸如交通這些小政治議題,「台灣交通死亡數字好高,香港好低,例如我哋(香港)啲交通燈,路口唔係咁設計,就可以分享返。」
但事實上他亦明白,如他般熱心參與台灣政黨政治的香港人並不多,甚至有不少人偏向冷感,「可能我自己生活都搞唔掂,或者我留喺度嘅技術困難都搞唔掂,邊有咁嘅閒情逸置去關注更加多,我能夠理解。」
即使如他般熱心參與政黨政治,實際上康駿銘亦未能真正「參選」-要在他「參選」這件事上打引號,是因為他雖然獲得台灣基進提名「參選」不分區立委,這段時間走遍台灣做宣傳,「跑到多到都唔記得,環繞咗台灣幾多次」,但他獲得的提名只是「象徵式」,因為他入籍未夠十年,未來兩屆選舉他都不能「入閘」,提名只是名義上的政治表態。
「俾返公眾知道,基進係接受多元,只要你認同台灣、認同台灣價值,你就係一個台灣人,唔係用出生地去判斷你呢個人嘅身份認同。」
***
有票的香港人未必對選舉太熱衷、投民進黨可能帶有「含淚」成份,熱心參政的又受阻於入籍年期門檻,康駿銘目前的身位,其實頗能反映香港「新台灣人」在政黨政治中的尷尬。
「尷尬?都可以咁講,但唔一定係一個壞事。」
康駿銘說,以往他在基進黨實際的工作其實是幕僚,「平時工作係處理國際新聞、social media 操作、出 post 時事評論」,到今次算是某程度站出台面,來自香港的台灣人這個身位,為他帶來一些獨特性,「人哋未必記得我個名,未必記得我個樣,但一講到我嘅身份,就會 recall 到。」
而他自己更看重的,是作為「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其實我作為政治圈子入面嘅人,我都覺得好搞笑,點解大家開始唔再 care 呢樣嘢?」
康駿銘指的,是有別於四年前選舉「芒果乾(亡國感)」成為民進黨勝選的關鍵,今屆選舉不止香港議題,連「抗中」議題都不是重心,低薪、高樓價這些民生議題更令台灣人關心,亦某程度上造就了柯文哲的浩大聲勢,「柯文哲講兩岸一家親,當聽唔到,搞雙城論壇同中國眉來眼去,當聽唔到,好主要係佢對現在嘅執政黨不滿,『不如試下另一個啦』。」
他在台灣這幾年的體驗是,不少台灣人特別是年青人,「覺得自己內建咗抗中保台嘅基因,或者叫做天然獨」,所以根本不需要特別為此去選擇一個政黨,「兩岸關係,佢哋覺得都唔會發生㗎啦,都唔會真係被統一㗎啦。」
康駿銘分享了一個故事,他當兵之時,軍營有長官問一同服役的士兵,「大家覺唔覺得嚟緊會唔會打仗?」,「得我同另一個人舉手,大家都唔相信會打,不論佢哋係白、綠,定唔 care 都好,基本上都覺得唔太可能。」
在不少人心中,特別是對執政民進黨不滿的人,會認為這些只是「民進黨無嘢搵嘢嚟講,操縱恐懽感或者亡國感」,但對於經歷過 19 年種種的康駿銘而言不一樣,「我當然覺得佢哋唔好咁天真啦,台灣個抗體真係唔係好夠。」
「正如去唱 K,打開個 panel 撞你個鬼,熱門歌曲頭 30 名可能有 10 首都係抖音歌、中國歌,講笑講,台灣其實係繁體中國。」於是乎,他認為自己的香港人身位,反而成為了一種優勢,「你真係香港人去講,會比較願意聽得入、比較有信服力。」
康駿銘當然明白,香港人在台灣政治上,作為選民與及參政都未成氣候,但他期望未來台灣政治會有更多香港人的身位,「如果唔去做,係唔會壯大,都要有人堅持喺呢條路上繼續行。」
他是康駿銘,政黨所屬台灣基進,開宗名義的台獨政黨,主打抗中保台,寫康駿銘的故事,不是因為他是港人移民台灣的典型,恰恰相反,是因為他是當中的特例。
***
康駿銘 09 年在台灣讀大學,14 年經歷完台灣太陽花學運後返港,作為一個普通參與者,參與過 14 年佔領和 19 年反修例運動,19 年 9 月,他返回台灣定居,一年後正式入籍,但事實上根據官方數字,19 年至今獲得台灣居留權的香港人只有 7000 多個,有不少港人來到台灣之後,只能經歷漫長的等待,甚至最終選擇離開台灣「二次移民」,實際數字台灣當局從來無公布過。
用康駿銘的形容,這類來到台灣但前途不明的香港人「梗有一個喺左近」,「我當然理解,因為發生多好多呢啲 case,令大家可能對政府信任一路下降,情緒上亦都會覺得,『你咁樣嘅,當初點點點,而家點點點』。」
直白點說,那種情緒近似「被人當係 condom」,「我理解大家心情」康駿鉻說。雖然所屬的台灣基進與執政民進黨都是泛綠陣營,但康駿鉻說他不會特別為執政黨護航,他認同民進黨處理香港移民政策有問題,「但又唔可以完全怪晒佢」,「喺中華民國憲法底下,涉及到兩岸就會有啲 hang 機搞唔掂,無一個法律框架去處理呢啲事。」
結果是,香港移民成為了民進黨難以處理、亦未必想高調處理的熨手山芋,很多申請個案拖延日久,「個 outcome 對好多香港人嚟講,當然係好失望,老實講政府唔知道可以點樣做。」
而這種拖延,令很多想移居台灣的人再次出走,留下的很多人無法工作、難以落地,惶論投票、參選。
***
「所以我都想,建立一個新台灣香港人形象,係會去參與政治,會落地。」康駿銘說,除了抗中保台這些「大政治」,他亦都會關心諸如交通這些小政治議題,「台灣交通死亡數字好高,香港好低,例如我哋(香港)啲交通燈,路口唔係咁設計,就可以分享返。」
但事實上他亦明白,如他般熱心參與台灣政黨政治的香港人並不多,甚至有不少人偏向冷感,「可能我自己生活都搞唔掂,或者我留喺度嘅技術困難都搞唔掂,邊有咁嘅閒情逸置去關注更加多,我能夠理解。」
即使如他般熱心參與政黨政治,實際上康駿銘亦未能真正「參選」-要在他「參選」這件事上打引號,是因為他雖然獲得台灣基進提名「參選」不分區立委,這段時間走遍台灣做宣傳,「跑到多到都唔記得,環繞咗台灣幾多次」,但他獲得的提名只是「象徵式」,因為他入籍未夠十年,未來兩屆選舉他都不能「入閘」,提名只是名義上的政治表態。
「俾返公眾知道,基進係接受多元,只要你認同台灣、認同台灣價值,你就係一個台灣人,唔係用出生地去判斷你呢個人嘅身份認同。」
***
有票的香港人未必對選舉太熱衷、投民進黨可能帶有「含淚」成份,熱心參政的又受阻於入籍年期門檻,康駿銘目前的身位,其實頗能反映香港「新台灣人」在政黨政治中的尷尬。
「尷尬?都可以咁講,但唔一定係一個壞事。」
康駿銘說,以往他在基進黨實際的工作其實是幕僚,「平時工作係處理國際新聞、social media 操作、出 post 時事評論」,到今次算是某程度站出台面,來自香港的台灣人這個身位,為他帶來一些獨特性,「人哋未必記得我個名,未必記得我個樣,但一講到我嘅身份,就會 recall 到。」
而他自己更看重的,是作為「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其實我作為政治圈子入面嘅人,我都覺得好搞笑,點解大家開始唔再 care 呢樣嘢?」
康駿銘指的,是有別於四年前選舉「芒果乾(亡國感)」成為民進黨勝選的關鍵,今屆選舉不止香港議題,連「抗中」議題都不是重心,低薪、高樓價這些民生議題更令台灣人關心,亦某程度上造就了柯文哲的浩大聲勢,「柯文哲講兩岸一家親,當聽唔到,搞雙城論壇同中國眉來眼去,當聽唔到,好主要係佢對現在嘅執政黨不滿,『不如試下另一個啦』。」
他在台灣這幾年的體驗是,不少台灣人特別是年青人,「覺得自己內建咗抗中保台嘅基因,或者叫做天然獨」,所以根本不需要特別為此去選擇一個政黨,「兩岸關係,佢哋覺得都唔會發生㗎啦,都唔會真係被統一㗎啦。」
康駿銘分享了一個故事,他當兵之時,軍營有長官問一同服役的士兵,「大家覺唔覺得嚟緊會唔會打仗?」,「得我同另一個人舉手,大家都唔相信會打,不論佢哋係白、綠,定唔 care 都好,基本上都覺得唔太可能。」
在不少人心中,特別是對執政民進黨不滿的人,會認為這些只是「民進黨無嘢搵嘢嚟講,操縱恐懽感或者亡國感」,但對於經歷過 19 年種種的康駿銘而言不一樣,「我當然覺得佢哋唔好咁天真啦,台灣個抗體真係唔係好夠。」
「正如去唱 K,打開個 panel 撞你個鬼,熱門歌曲頭 30 名可能有 10 首都係抖音歌、中國歌,講笑講,台灣其實係繁體中國。」於是乎,他認為自己的香港人身位,反而成為了一種優勢,「你真係香港人去講,會比較願意聽得入、比較有信服力。」
康駿銘當然明白,香港人在台灣政治上,作為選民與及參政都未成氣候,但他期望未來台灣政治會有更多香港人的身位,「如果唔去做,係唔會壯大,都要有人堅持喺呢條路上繼續行。」
【全球基金或加速撤離中國】
【新興巿場韓台印成贏家】
隨著美國收緊投資限制,政府加強對民營企業控制,以及經濟下行,《彭博社》報道指,中國股票在全球投資組合中的地位正在下降,全球基金遠離中國巿場的趨勢可能加速。
《彭博社》分析了14家投資中國股票且資產超過5億美元(約39億港元)的美國退休基金的持倉報告,發現大多數自2020年開始減持中國股票,美國最大的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The California Public 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 CalPERS)與紐約州共同退休基金(New York State Common Retirement Fund)連續第3年減持中國股票。
報道指出,由於對中國政府長期經濟議程存有疑慮,加上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美中之間的戰略競爭,這些不利因素疊加起來,使得最初根據業績使然的撤離,如今已可能成為結構性的轉變。截至去年12月底,中國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份額已跌至23.77%,是中國股市2018年被納入該指數以來最低點,而在MSCI亞太指數中,中國目前佔比約15%,也低於2020年的24%。
去年,高盛和貝萊德等華爾街巨頭推出剔除中國的新興市場基金,達爾瑪資本管理(Dalma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杜根(Gary Dugan)稱,外國投資者不再擔心將中國排除在組合之外,國際投資者放棄努力解讀中國,將基准重新設定為MSCI世界(中國除外)。月前聯邦退休儲蓄投資委員會(Federal Retirement Thrift Investment Board)亦表示,基於華府增加對中國投資的限制,旗下680億美元的國際基金除了中國,也將剔除在香港的投資。
報道稱,美國聯儲局正在轉向貨幣寛鬆,對全球經濟周期敏感的新興市場,有更大可能性提供更高回報,中國市場卻缺乏正面催化劑,資金撤出的步伐可能加快。南韓、台灣和印度已錄得超過7,5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總額;與此同時,外國投資者繼續透過滬深港通賣出中國股票,反映中國以外市場的投資蓬勃。
#拋售中國股票
#香港股市
#基金投資
=================================
【新興巿場韓台印成贏家】
隨著美國收緊投資限制,政府加強對民營企業控制,以及經濟下行,《彭博社》報道指,中國股票在全球投資組合中的地位正在下降,全球基金遠離中國巿場的趨勢可能加速。
《彭博社》分析了14家投資中國股票且資產超過5億美元(約39億港元)的美國退休基金的持倉報告,發現大多數自2020年開始減持中國股票,美國最大的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The California Public 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 CalPERS)與紐約州共同退休基金(New York State Common Retirement Fund)連續第3年減持中國股票。
報道指出,由於對中國政府長期經濟議程存有疑慮,加上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美中之間的戰略競爭,這些不利因素疊加起來,使得最初根據業績使然的撤離,如今已可能成為結構性的轉變。截至去年12月底,中國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份額已跌至23.77%,是中國股市2018年被納入該指數以來最低點,而在MSCI亞太指數中,中國目前佔比約15%,也低於2020年的24%。
去年,高盛和貝萊德等華爾街巨頭推出剔除中國的新興市場基金,達爾瑪資本管理(Dalma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杜根(Gary Dugan)稱,外國投資者不再擔心將中國排除在組合之外,國際投資者放棄努力解讀中國,將基准重新設定為MSCI世界(中國除外)。月前聯邦退休儲蓄投資委員會(Federal Retirement Thrift Investment Board)亦表示,基於華府增加對中國投資的限制,旗下680億美元的國際基金除了中國,也將剔除在香港的投資。
報道稱,美國聯儲局正在轉向貨幣寛鬆,對全球經濟周期敏感的新興市場,有更大可能性提供更高回報,中國市場卻缺乏正面催化劑,資金撤出的步伐可能加快。南韓、台灣和印度已錄得超過7,5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總額;與此同時,外國投資者繼續透過滬深港通賣出中國股票,反映中國以外市場的投資蓬勃。
#拋售中國股票
#香港股市
#基金投資
=================================
【台灣大選中國官媒冷處理】
【微博限制「台灣選舉」標籤搜索】
台灣大選,3名候選人賴清德、侯友宜及柯文哲在周六(13日)投票日分別到票站排隊投票,總統蔡英文呼籲選民用手中一票決定台灣前途。然而,對民主向來敏感的中國卻「冷處理」,《法新社》報道,中國官媒《新華社》、央視和《人民日報》對台灣投票日的甚少。
中國不少網民相當關注台灣今次選舉, 上午約9時,一名網民在微博發文問:「今天是台灣選舉投票日?怎麼沒有新聞報道呢!」《德國之聲》報道, 微博在上午9時45分限制了「台灣選舉」的標籤,若進行搜尋,將彈屏顯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該主題內容未予顯示,以下為搜尋詞結果。」
不過在微博熱搜,有關標籤累計瀏覽量已高達1.6億次,中國網民在微博上議論台灣選舉,部分貼文表示希望兩岸關係能在大選後得到改善,還有留言呼籲台灣盡快回歸「祖國」;到了 上午約11時,「美方不得以任何形式介入台灣地區選舉」的標籤佔據平台熱搜,反映官方在進行一定程度的網絡審查。
#台灣大選
#微博熱搜
#網絡審查
=================================
【微博限制「台灣選舉」標籤搜索】
台灣大選,3名候選人賴清德、侯友宜及柯文哲在周六(13日)投票日分別到票站排隊投票,總統蔡英文呼籲選民用手中一票決定台灣前途。然而,對民主向來敏感的中國卻「冷處理」,《法新社》報道,中國官媒《新華社》、央視和《人民日報》對台灣投票日的甚少。
中國不少網民相當關注台灣今次選舉, 上午約9時,一名網民在微博發文問:「今天是台灣選舉投票日?怎麼沒有新聞報道呢!」《德國之聲》報道, 微博在上午9時45分限制了「台灣選舉」的標籤,若進行搜尋,將彈屏顯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該主題內容未予顯示,以下為搜尋詞結果。」
不過在微博熱搜,有關標籤累計瀏覽量已高達1.6億次,中國網民在微博上議論台灣選舉,部分貼文表示希望兩岸關係能在大選後得到改善,還有留言呼籲台灣盡快回歸「祖國」;到了 上午約11時,「美方不得以任何形式介入台灣地區選舉」的標籤佔據平台熱搜,反映官方在進行一定程度的網絡審查。
#台灣大選
#微博熱搜
#網絡審查
=================================
Forwarded from 棱角 The Points Global
【台灣大選|賴清德宣布勝出 成為新一任台灣總統】
台灣周六(13日)舉行大選,民進黨總統侯選人賴清德,於當地時間晚上約8時半宣佈勝出,將會成為台灣第16任總統。預料民進黨即將開記者會,賴清德會發表勝選宣言。
國民黨總統侯選人侯友宜於當地時間晚上大約8時宣佈敗選,大概10分鐘後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亦宣佈敗選。
-------------
📌支持《棱角 The Points》亂世求真,贊助我們運作:
points-media.com/supports
📌報料、投稿:
info@points-media.com
📌緊貼《棱角 The Points》,24小時零死角:
Facebook @thepoints.global
Instagram | Telegram | Twitter @points_global | Youtube @thepointsglobal
Whatsapp Channel: https://rb.gy/cwvrw
台灣周六(13日)舉行大選,民進黨總統侯選人賴清德,於當地時間晚上約8時半宣佈勝出,將會成為台灣第16任總統。預料民進黨即將開記者會,賴清德會發表勝選宣言。
國民黨總統侯選人侯友宜於當地時間晚上大約8時宣佈敗選,大概10分鐘後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亦宣佈敗選。
-------------
📌支持《棱角 The Points》亂世求真,贊助我們運作:
points-media.com/supports
📌報料、投稿:
info@points-media.com
📌緊貼《棱角 The Points》,24小時零死角:
Facebook @thepoints.global
Instagram | Telegram | Twitter @points_global | Youtube @thepointsglobal
Whatsapp Channel: https://rb.gy/cwvrw
Forwarded from 獨立媒體 inmediah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