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動態(國際)
6K subscribers
580 photos
8 videos
2 files
5.06K links
這個是分享國際政經消息的頻道,包括有關香港與國際互動的新聞,主要用來減少依賴 Facebook 。

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支持我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月費只是7.21美元:
http://patreon.com/dungtaai
Download Telegram
多間美國傳媒報導,美國找到證據證明一些中國公司向俄羅斯軍隊提供具殺傷力武器以外的物資,例如防彈衣、頭盔等,協助俄軍攻烏,美國已向中國政府投訴。

http://europechinese.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24.html
Patreon文章<Scholzing——含糊不清的無謂拖拉>: https://www.patreon.com/posts/77703976

上任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名字Merkel在德國引伸出動詞 merkeln ,意思是「靜觀其變,盡量對外間變化不採取回應」,一如她的治國風格。

現任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的名字也變成一個動詞,英國的著名現代德國史學者 Timothy Garton Ash 在 Twitter 上載圖片,表示scholzing是指「表達出良好意願,但之後利用/尋找/發明任何可以想像到的理由,延誤落實這些意願,或防止這些意願落實」。

即使現在已傳出德國願意向烏克蘭供應「豹2」,但這一、兩個星期的爭拗已對蕭凌志和德國的聲譽造成傷害,進一步削弱德國在歐洲事務的領導地位。

借用彭博一篇評論文章的說法,德國的問題在於:「蕭凌志對這個要求(向烏克蘭供應「豹2」)既沒有同意,也沒有否定。他也沒有採取主動,打破僵局,也沒有解釋他的想法。他只是令人煩厭地不斷重覆相同的說法。」

對於習慣了「舔共」與「抗共」二分思維的華文網絡世界,蕭凌志和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都在「舔俄」,但二人還是有分別的。

馬克龍和法國的想法十分清楚,前後一致,法國一些所謂「軟弱」的舉動,例如馬克龍在戰爭臨爆發前訪俄,或者暗示烏克蘭應該接受損失領土,這些其實脗合法國幾十年來的傳統國策,外界是可以預測到的。而且法國實際上沒有什麼拖北約後腿的舉動,可以合理預期法國在重要關頭還是會歸隊,所以美國對馬克龍沒有很大不滿。

蕭凌志卻是口說支持烏克蘭,但很多舉動看不出這個看法。以「豹2」為例,他多次改變不想給予烏克蘭「豹2」的理由,又例如戰爭前夕被問及如果真的爆發戰爭會否叫停「北溪2號」,他竟然不能明確清晰回答是 Ja 還是 Nein,這很難不令美國對他有疑心。

默克爾同樣經常在重大議題拖延決定,但她的政治觸覺敏銳,很快就能意識到一些決定無可避免都一定要作出,如果她知道一些決策無論如何都要做的話,她絕對可以迅即不及掩耳地行動,顯得這些決定是她自願、主動採取。而且,她力拒盟友的要求時,通常有龐大國內民意支持。

在過去11個月烏克蘭戰爭,蕭凌志的決定都沒有這些元素,既沒有化被動為主動,執政聯盟另外2個政黨又明顯跟他持相反意見,大大削弱他的權威。
教宗方濟各接受了美聯社專訪,表示教廷處理梵中關係時必須保持耐性,繼續維持跟北京對話的原則。

方濟各又談及香港樞機陳日君,表示對方本月初出席已故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葬禮後跟他私人會面,陳日君看到他的書房內放着佘山聖母像時,陳日君像個小孩般哭起來。

http://europechinese.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25.html
德國和美國先後宣佈向烏克蘭供應戰鬥坦克後,大家隨即討論下一步:是否應向烏克蘭供應第四代戰機?

烏克蘭官員表示希望取得美製 F-16 戰機,生產這款戰機的公司洛歇馬田(Lockheed Martin)表示,隨時可以增產,應付需求。

http://europechinese.blogspot.com/2023/01/f-16.html
英國首相辛偉誠 #RishiSunak 週日早上突然宣佈,已經撤換保守黨主席查學禮 #nadhimzadhawi ,指出對方在逃稅醜聞中嚴重違反閣員操守守則。

政府的調查指出,他去年出任財相時沒有申報正面對稅務調查,之後繳交了稅務罰款後又不申報,這兩點都違反了閣員守則。

http://europechinese.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29.html
Petr Pavel 週六當選為捷克總統翌日,將會立即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Volodymyr Zelensky )和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

他當選後第一個溝通的外國領袖是鄰國斯洛伐克的總統 Caputova ,後者週六晚親自出席他的勝選集會

http://europechinese.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36.html
Patreon文章<捷克下任總統會訪台嗎?>: https://bit.ly/40f6pdS

OK,這個標題有點「標題黨」,但也有事實根據的:新當選捷克總統 Petr Pavel 本月初競選期間,被記者問及會否以總統身份訪問台灣,他的答案是「Ano」(yes)。

他在當選後的訪問已經有所淡化,表示明白總統行動要顧及很多限制,他不會橫衝直撞,傷害國家和盟友的利益。雖然他最終訪台的機會仍然不高,但這個題目拿出來討論,已代表一個台灣非邦交國元首或政府領袖訪台,已經擺上日程,一切視乎美國(好聽一點是「美歐西方陣營」)需要,如果華府需要,而捷克又認為得益會較中國反制所造成的損害大,Pavel 訪台會是其中一步用來反制中國的棋。

如果認為捷克總統訪台是十分 wild thinking,那麼,捷中關係前景差劣則是鐵一般的事實,Pavel 3月就任後,捷中一定會有更多爭拗,而捷中雙邊關係的麻煩一定波及全歐洲。

Pavel 親口表示,他首批通電話的領袖將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和台灣總統蔡英文,代表他——及捷克政壇不少人——十分重視台灣,而且把台灣問題和烏克蘭問題同等看待,認為這兩個議題對捷克外交有類似的意義。

延伸下去,這也代表在捷克眼中,中國也越來越跟俄羅斯同類。

Pavel 一向持抨擊中國的立場。他2021年曾經發Tweet,抨擊中國已透過國安法打擊香港的民主派,之後又修改選舉方法來讓親北京人士當選立法會議員。

有人或者會問:捷克的實權不是在總理手上嗎?捷克換總統對外交政策應該沒有影響吧?

捷克10年前把總統由國會議員推選變成全民直選,當時我在Blog寫了「捷克漸變半總統制國家?」,當中有以下一段:
"在東歐前共產集團國家中,一方面承襲了共產政權時有一個總書記/總統、單一人物領導的習慣,但加入歐盟/申請加入歐盟時,又受西歐議會制潮流影響,於是「總統總理誰大?」的問題一直影響東歐國家。"

在中東歐地區,即使同樣實施議會制,實權在總理手上,而捷克也未見得變成半總統制國家,但他們的總統也較「舊歐洲」國家的總統(例如德國)擁有較大影響力。

行將卸任捷克總統的澤曼(Milos Zeman)便是最佳例子,捷克跟中國的關係在2010年代急速升溫,完全是澤曼一人推動的成果,證明捷克總統沒有實權都有能力對外交政策有很大影響。
蘇格蘭近日出現曾性侵女性的跨性別人士申請移至女子監獄囚禁,引起社會譁然,蘇格蘭政府安撫民眾,表示現時沒有犯了針對女性暴力罪行的跨性別囚犯在女子監獄,亦叫停移送跨性別囚犯,先檢討相關處理程序。

http://europechinese.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