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ry style through punctuation
https://lithub.com/this-new-web-tool-gets-rid-of-everything-but-punctuation-so-you-can-see-your-hidden-literary-style/
Code here
https://lithub.com/this-new-web-tool-gets-rid-of-everything-but-punctuation-so-you-can-see-your-hidden-literary-style/
Code here
Forwarded from Data Stitches
今年米兰理工的Density Design在线上和线下直播和展览了 Algorithm Mediation: 在数据密集型的社会中设计 这门课的学生作品:
1. 图解算法 (PageRank, Neural Network)
2. 用数据驱动的方法研究科技/平台/算法是如何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
什么是区块链,其环境问题是如何被企业解决的
NFT艺术市场是什么
阴谋论平台中的 "infodemic" 兔子洞有多深
注意力战争——流媒体公司如何争取让你留在他们的平台上
米兰等城市的未来图景是如何在房地产宣传图中被描绘出来的
#STS
1. 图解算法 (PageRank, Neural Network)
2. 用数据驱动的方法研究科技/平台/算法是如何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
什么是区块链,其环境问题是如何被企业解决的
NFT艺术市场是什么
阴谋论平台中的 "infodemic" 兔子洞有多深
注意力战争——流媒体公司如何争取让你留在他们的平台上
米兰等城市的未来图景是如何在房地产宣传图中被描绘出来的
#STS
Forwarded from 椒盐豆豉剪报
最近很喜欢读的关注非西方科技新闻的 ResrOfWorld 出了一个 100 位影响 test of world的人物专题,跳出被西方和硅谷主导的 bubble 看看世界上的科技界在发生什么,有什么样的人在做什么样积极的改变觉得特别有意义。
这个专题可以 filter 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涵盖科技、政策、金融、游戏等领域,每位入选人物有简短的介绍,非常值得一看。
https://restofworld.org/row100
#reading #tech #society
这个专题可以 filter 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涵盖科技、政策、金融、游戏等领域,每位入选人物有简短的介绍,非常值得一看。
https://restofworld.org/row100
#reading #tech #society
Rest of World
RoW100: Global Tech’s Changemakers
These are the 100 global tech founders, gamers, activists, investors, and more t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Forwarded from Newlearnerの自留地 (初学者 | newlearner.site)
#GitHub情报
😎 Beautify GitHub Profile:又一个 GitHub README 简介合集
🔗:GitHub
GitHub 推出 README 个人简介页功能后,开源社区用户纷纷分享自己的个人简介页,也诞生了很多有趣且实用的 GitHub Profile 开源项目
💁🏻♂️ 今天要介绍的 Beautify GitHub Profile 是一个个人简介页合集,它会指导用户如何去创建个人简介页,并提供 Badges、Widgets、Icons 等元素工具进行装点
👀 不同于之前介绍的 Awesome 项目,本项目贴心地加入了图片预览,这样用户就能一目了然地选择自己喜爱的工具。自留地也介绍过一些有趣的 Badges 和 Widgets 项目,令我印象深刻的还要属 3D Contrib 和 Metrics
💬 欢迎大家留言,展示你的 GitHub Profile 页面
📘 关联阅读:
1️⃣ Awesome Github Profile README:GitHub README 简介合集
2️⃣ Metrics:统计你的 GitHub 信息并生成 README 个人展示页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Beautify GitHub Profile:又一个 GitHub README 简介合集
🔗:GitHub
GitHub 推出 README 个人简介页功能后,开源社区用户纷纷分享自己的个人简介页,也诞生了很多有趣且实用的 GitHub Profile 开源项目
💁🏻♂️ 今天要介绍的 Beautify GitHub Profile 是一个个人简介页合集,它会指导用户如何去创建个人简介页,并提供 Badges、Widgets、Icons 等元素工具进行装点
👀 不同于之前介绍的 Awesome 项目,本项目贴心地加入了图片预览,这样用户就能一目了然地选择自己喜爱的工具。自留地也介绍过一些有趣的 Badges 和 Widgets 项目,令我印象深刻的还要属 3D Contrib 和 Metrics
💬 欢迎大家留言,展示你的 GitHub Profile 页面
📘 关联阅读:
1️⃣ Awesome Github Profile README:GitHub README 简介合集
2️⃣ Metrics:统计你的 GitHub 信息并生成 README 个人展示页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Forwarded from 不求甚解
#Web
🏄 最近网上冲浪无意间又发现一个「瑞士军刀」级别的网站 —— FreeCodeTools,一个专门为代码一族提效而生的网站服务。
🧰 FreeCodeTools 提供了诸多便捷的工具。例如,可以直接使用 GitHub CSS 样式预览 Markdown 的工具 —— Markdown Preview;可以输入 URL 并设置前景、背景、图片大小直接生成二维码的工具 —— QR Code Generator;直接粘贴文字统计字数的工具 —— Word Counter;可以指定长度等参数的密码生成工具 —— Password Generator 等等。
💻 网站也针对移动设备进行了适配,整体的使用体验还是不错的,作者是来自澳大利亚的 Marko Denic。
🏄 最近网上冲浪无意间又发现一个「瑞士军刀」级别的网站 —— FreeCodeTools,一个专门为代码一族提效而生的网站服务。
🧰 FreeCodeTools 提供了诸多便捷的工具。例如,可以直接使用 GitHub CSS 样式预览 Markdown 的工具 —— Markdown Preview;可以输入 URL 并设置前景、背景、图片大小直接生成二维码的工具 —— QR Code Generator;直接粘贴文字统计字数的工具 —— Word Counter;可以指定长度等参数的密码生成工具 —— Password Generator 等等。
💻 网站也针对移动设备进行了适配,整体的使用体验还是不错的,作者是来自澳大利亚的 Marko Denic。
Forwarded from NT³的自吹自擂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Forwarded from R.O.D.
这个 twitter thread 列举了许多优秀的交互式教学的作品
其中除了著名的 3B1B 不用多说外,ciechanow.ski 这网站每一篇都令人惊叹,而 Red Blob Games 我也一直非常喜欢。国内在做类似的事情的有回形针的基本操作
其中除了著名的 3B1B 不用多说外,ciechanow.ski 这网站每一篇都令人惊叹,而 Red Blob Games 我也一直非常喜欢。国内在做类似的事情的有回形针的基本操作
Forwarded from Parallel Experiments (Linghao)
很频繁地见到类似于「游戏是第九艺术」、「游戏引擎正在吞噬整个世界」之类的表达。这里我试图在抽象的阶梯上上升一层来随便聊聊。
首先这里所说的「游戏」是指「电子游戏」。电子游戏与传统媒介最大的不同在于:1)它是可交互的;2)它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觉输入。
在插画出现之前,传统的书籍只能承载文字,不过读者倒是可以跳着看;在 4DX 等出现之前,除非在家看碟,观众只能被动地按时序欣赏影像和音频。而电子游戏则承载了无限的可能性。
这并不是说非交互的、作用于单一或有限感官的格式就一定是更劣的。有一个说法叫做「书籍是人类发明的第一种 VR 设备」:好的作品可以借助人脑无穷的想象力来成为我们看到广袤世界的眼。我只是觉得,如果我们能在已有的媒介上创作出那么多伟大的作品,那么电子游戏(或许更确切地说,interactive experience?)所补充的可能性是不是会带来数量和质量上的爆发式增长?
联想到视觉互动小说和互动式电影。与其说是别的媒介都在学游戏,不如说大家都在往一个终极的形式收敛。游戏的电影化叙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游戏引擎也好,游戏引擎普及之前城市规划等行业所用的建模软件也好,本质上都是对我们这个宇宙某种程度上的模拟器。宇宙的本质是计算!只是技术发展永远有一个过程,游戏引擎恰好占据了市场和产业规模的优势,在模拟现实这件事情上走在了最前列。
https://twitter.com/aaronzlewis/status/1291889682788253696?s=21
首先这里所说的「游戏」是指「电子游戏」。电子游戏与传统媒介最大的不同在于:1)它是可交互的;2)它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觉输入。
在插画出现之前,传统的书籍只能承载文字,不过读者倒是可以跳着看;在 4DX 等出现之前,除非在家看碟,观众只能被动地按时序欣赏影像和音频。而电子游戏则承载了无限的可能性。
这并不是说非交互的、作用于单一或有限感官的格式就一定是更劣的。有一个说法叫做「书籍是人类发明的第一种 VR 设备」:好的作品可以借助人脑无穷的想象力来成为我们看到广袤世界的眼。我只是觉得,如果我们能在已有的媒介上创作出那么多伟大的作品,那么电子游戏(或许更确切地说,interactive experience?)所补充的可能性是不是会带来数量和质量上的爆发式增长?
联想到视觉互动小说和互动式电影。与其说是别的媒介都在学游戏,不如说大家都在往一个终极的形式收敛。游戏的电影化叙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游戏引擎也好,游戏引擎普及之前城市规划等行业所用的建模软件也好,本质上都是对我们这个宇宙某种程度上的模拟器。宇宙的本质是计算!只是技术发展永远有一个过程,游戏引擎恰好占据了市场和产业规模的优势,在模拟现实这件事情上走在了最前列。
https://twitter.com/aaronzlewis/status/1291889682788253696?s=21
Twitter
🅐🅩🅛
Until recently I had no idea that game engines are basically eating the world.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e, automotive engineering firms, live music and events, filmmaking, etc. have all shifted a lot of their workflows/design processes to Unreal Eng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