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贈|高官有否登記? 政府發言人700字「綜合回覆」 沒正面回應
相關報道:https://bit.ly/3IsZ6rJ
取消器官捐贈風波,特首李家超昨(23日)嚴重譴責,有人嘗試破壞這拯救生命的計劃,責成警方調查,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已開始了解事件。李家超昨日同時提及,「器官捐贈非常重要」,過往亦因為器官捐贈拯救了很多寶貴生命。在這方面,會繼續推動。
《集誌社》向特首辦、三司十五局查詢,特首及和司局長,有否登記器官捐贈?如有,是從哪時起登記?如否,原因為何?各官員透過「政府發言人」作「綜合回覆」,回覆全文近 700字,但沒正面回應問題。
「政府發言人」的「綜合回覆」指,香港對遺體器官捐贈的精神及機制一直按「利他」與「效益」兩大原則而行。「利他」是無條件的,自願與無償為基礎,「效益」則以「達到最大善」為目標。市民可按個人意願在中央名冊加入或取消登記。「發言人」又指,香港遺體器官捐贈採用「自願捐贈」模式,會繼續致力在不同範疇推廣器官捐贈,務求在社會上建立更為接受和推崇器官捐贈的文化,讓更多輪候器官的病人獲得重生機會。
《集誌社》今年3月29日,向衛生署查詢,由2020年至今,每個月的取消登記器官捐贈數字,當時未獲回覆。4月14日,記者以《公開資料守則》向衛生署查詢,直至5月 22日獲得回覆,發現取消器官捐贈人數,由去年 12 月起上升;去年4月最高數字為 51 宗、11 月為38宗,12 月則增至 706 宗,而今年頭四個月,共錄得 2,174 取消登記,比起去年全年多出1,106宗。
政府於衛生署回覆《集誌社》的同日,發出新聞稿,表示留意到近期到中央名冊網站取消登記的數字有「不尋常情況」,在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共有5785個取消登記,然而其中逾半(2905個)根本從未登記卻申請退出,或重複取消的無效取消申請,二月份單月無效取消登記比率更高達74%,「不排除少數人的意圖是擾亂中央名冊的代表性及增加政府人員的行政負擔」,政府予以譴責。
其後,特首李家超表示,留意到取消器官捐贈,數字有不尋常,有很多涉及重複取消。他又指出:「如果一個人沒有登記而又被取消,這是非常可疑的」。他嚴厲譴責任何破壞系統的人士,並說:「這簡直是令我們覺得恥辱的行為」。
#集誌社 #器官捐贈
訂閱支持: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相關報道:https://bit.ly/3IsZ6rJ
取消器官捐贈風波,特首李家超昨(23日)嚴重譴責,有人嘗試破壞這拯救生命的計劃,責成警方調查,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已開始了解事件。李家超昨日同時提及,「器官捐贈非常重要」,過往亦因為器官捐贈拯救了很多寶貴生命。在這方面,會繼續推動。
《集誌社》向特首辦、三司十五局查詢,特首及和司局長,有否登記器官捐贈?如有,是從哪時起登記?如否,原因為何?各官員透過「政府發言人」作「綜合回覆」,回覆全文近 700字,但沒正面回應問題。
「政府發言人」的「綜合回覆」指,香港對遺體器官捐贈的精神及機制一直按「利他」與「效益」兩大原則而行。「利他」是無條件的,自願與無償為基礎,「效益」則以「達到最大善」為目標。市民可按個人意願在中央名冊加入或取消登記。「發言人」又指,香港遺體器官捐贈採用「自願捐贈」模式,會繼續致力在不同範疇推廣器官捐贈,務求在社會上建立更為接受和推崇器官捐贈的文化,讓更多輪候器官的病人獲得重生機會。
《集誌社》今年3月29日,向衛生署查詢,由2020年至今,每個月的取消登記器官捐贈數字,當時未獲回覆。4月14日,記者以《公開資料守則》向衛生署查詢,直至5月 22日獲得回覆,發現取消器官捐贈人數,由去年 12 月起上升;去年4月最高數字為 51 宗、11 月為38宗,12 月則增至 706 宗,而今年頭四個月,共錄得 2,174 取消登記,比起去年全年多出1,106宗。
政府於衛生署回覆《集誌社》的同日,發出新聞稿,表示留意到近期到中央名冊網站取消登記的數字有「不尋常情況」,在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共有5785個取消登記,然而其中逾半(2905個)根本從未登記卻申請退出,或重複取消的無效取消申請,二月份單月無效取消登記比率更高達74%,「不排除少數人的意圖是擾亂中央名冊的代表性及增加政府人員的行政負擔」,政府予以譴責。
其後,特首李家超表示,留意到取消器官捐贈,數字有不尋常,有很多涉及重複取消。他又指出:「如果一個人沒有登記而又被取消,這是非常可疑的」。他嚴厲譴責任何破壞系統的人士,並說:「這簡直是令我們覺得恥辱的行為」。
#集誌社 #器官捐贈
訂閱支持: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反修例運動|逾七千被捕個案未處理 警方曾指劃線處理 特首變調】
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共有10,297人被捕,至今仍有逾七成( 7369 人)案件未處理。撇除警方曾指有 800 多人涉較嚴重罪行會繼續調查、近 6500 人仍未被落案起訴。警務處長蕭澤頤曾在三月中指正「密鑼緊鼓」,希望在一、兩個月內完成有關調查結果及處理,惟至今仍未作出相關公布。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23日)被傳媒問及警方曾指會「劃線交代」,最新進展如何?李家超回應指,去定一個「所謂不基於任何證據考慮的時間表」,是「不切實際、未必符合法治精神」。他重申警方針對拘捕人士所作出的刑事調查,一向按證據、實際情況及案情需要處理,他對警方依法、按實情處理這些案件有信心。
根據警方回覆數字,反修例運動中共拘捕 10,279 人,介乎 11 歲至 87 歲,4010 人為學生,其中 1,754 人年齡為 18 歲以下;已檢控人士有 2910 人,1174 人為學生、520 人為 18 歲以下。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2928 人已經或正在司法程序、其中 1475 人被定罪、304 人簽保守行為、6人被判照顧或保護令、4人被判藐視法庭(民事程序);57人獲撤銷控罪、387人審訊後無罪釋放,其餘人士司法程序仍在進行中;另有25人經警司警誡後被釋放。
#反修例運動 #集誌社 訂閱支持集誌社: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共有10,297人被捕,至今仍有逾七成( 7369 人)案件未處理。撇除警方曾指有 800 多人涉較嚴重罪行會繼續調查、近 6500 人仍未被落案起訴。警務處長蕭澤頤曾在三月中指正「密鑼緊鼓」,希望在一、兩個月內完成有關調查結果及處理,惟至今仍未作出相關公布。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23日)被傳媒問及警方曾指會「劃線交代」,最新進展如何?李家超回應指,去定一個「所謂不基於任何證據考慮的時間表」,是「不切實際、未必符合法治精神」。他重申警方針對拘捕人士所作出的刑事調查,一向按證據、實際情況及案情需要處理,他對警方依法、按實情處理這些案件有信心。
根據警方回覆數字,反修例運動中共拘捕 10,279 人,介乎 11 歲至 87 歲,4010 人為學生,其中 1,754 人年齡為 18 歲以下;已檢控人士有 2910 人,1174 人為學生、520 人為 18 歲以下。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2928 人已經或正在司法程序、其中 1475 人被定罪、304 人簽保守行為、6人被判照顧或保護令、4人被判藐視法庭(民事程序);57人獲撤銷控罪、387人審訊後無罪釋放,其餘人士司法程序仍在進行中;另有25人經警司警誡後被釋放。
#反修例運動 #集誌社 訂閱支持集誌社: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器官捐贈 |回應特首「恥辱」論 盧寵茂:針對造謠者,無知與無恥有別】
全文:http://bitly.ws/Fssw
立法會今日(25日)通過醫療衛生界議員林哲玄動議議案,促請政府盡快落實與內地器官移植合作的法律框架,推進有關技術探討和程序。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會上重申,當局會採用第二層分配機制,當兩地器官無法在各自制度下成功配對,才會啟動跨境互動機制。他指當局會加強解說,「要識穿少數人在今次議題內的造謠作假,意圖製造矛盾」,破壞器官捐贈的文化和氛圍。
盧寵茂在會後被問到,日前特首李家超用「恥辱」形容取消登記行為,如此強硬說辭會否嚇怕大眾,令制度更難做下去?盧回應時強調,器官捐贈名冊由登記到取消,是市民自願及有權去做,當中不涉及違法行為,又指特首言論是「針對造謠作假的人,相信無知與無恥雖然有些相似,但有很大分別」。他說市民不知道真實的消息、貿然自己做決定去取消,或者被網上虛假消息引導,因網上有消息指不去取消就會被視作登記等,絕對不用擔心。
會上議員發言時,何君堯建議用提供免費骨灰龕等方式鼓勵器官捐贈,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回應指,這牽涉到器官捐贈的無償原則,需要小心處理;有「港漂」議員呼籲官員「以身作則」登記捐贈。
港府與內地探討建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取消器官捐贈的數字急增,由去年12月到今年4月共有5785個取消登記,其中一半(2905個)是無效取消。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二(23日)表示,留意到數字有不尋常,很多涉及重複取消。他又指出:「如果一個人沒有登記而又被取消,這是非常可疑的」, 嚴厲譴責破壞系統人士,形容行為是「恥辱」,已要求警方調查是否涉及犯法。
#集誌社 #器官捐贈 #立法會 #盧寵茂 訂閱支持集誌社: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全文:http://bitly.ws/Fssw
立法會今日(25日)通過醫療衛生界議員林哲玄動議議案,促請政府盡快落實與內地器官移植合作的法律框架,推進有關技術探討和程序。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會上重申,當局會採用第二層分配機制,當兩地器官無法在各自制度下成功配對,才會啟動跨境互動機制。他指當局會加強解說,「要識穿少數人在今次議題內的造謠作假,意圖製造矛盾」,破壞器官捐贈的文化和氛圍。
盧寵茂在會後被問到,日前特首李家超用「恥辱」形容取消登記行為,如此強硬說辭會否嚇怕大眾,令制度更難做下去?盧回應時強調,器官捐贈名冊由登記到取消,是市民自願及有權去做,當中不涉及違法行為,又指特首言論是「針對造謠作假的人,相信無知與無恥雖然有些相似,但有很大分別」。他說市民不知道真實的消息、貿然自己做決定去取消,或者被網上虛假消息引導,因網上有消息指不去取消就會被視作登記等,絕對不用擔心。
會上議員發言時,何君堯建議用提供免費骨灰龕等方式鼓勵器官捐贈,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回應指,這牽涉到器官捐贈的無償原則,需要小心處理;有「港漂」議員呼籲官員「以身作則」登記捐贈。
港府與內地探討建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取消器官捐贈的數字急增,由去年12月到今年4月共有5785個取消登記,其中一半(2905個)是無效取消。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二(23日)表示,留意到數字有不尋常,很多涉及重複取消。他又指出:「如果一個人沒有登記而又被取消,這是非常可疑的」, 嚴厲譴責破壞系統人士,形容行為是「恥辱」,已要求警方調查是否涉及犯法。
#集誌社 #器官捐贈 #立法會 #盧寵茂 訂閱支持集誌社: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九龍城重建|市建局地盤包圍「御門.前」 中產業主反抗無效記】 市建局去年五月公布九龍城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將樓齡近九年的單幢私樓「御門.前」剔出發展範圍。這意味著重建動工之時,「御門.前」將被地盤「圍困」長達 15 年。當重建完成後,這樓高 27 層的單幢私樓,將被七幢 36 至 41層高的新樓包圍。
文字報道:https://bit.ly/438FIZu
過去一年,「御門.前」的工程師、測量師業主,透過專業知識,試圖令住戶關注事件。業主自嘲成為「被動釘子戶」,他們向區議員求助、到市建局拉橫額、去城規會交請願信,也試過提交反對申述……不過,城規會在四月中決定不接納他們的反對申述,通過發展計劃,呈交行政會議核准。維權抗爭無功而還,當重建巨輪啟動,中產業主如何對抗「被發展」的命途?
#集誌社 #九龍城重建 #御門前 #市建局
訂閱支持集誌社: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文字報道:https://bit.ly/438FIZu
過去一年,「御門.前」的工程師、測量師業主,透過專業知識,試圖令住戶關注事件。業主自嘲成為「被動釘子戶」,他們向區議員求助、到市建局拉橫額、去城規會交請願信,也試過提交反對申述……不過,城規會在四月中決定不接納他們的反對申述,通過發展計劃,呈交行政會議核准。維權抗爭無功而還,當重建巨輪啟動,中產業主如何對抗「被發展」的命途?
#集誌社 #九龍城重建 #御門前 #市建局
訂閱支持集誌社: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六四34|從「放下包袱」到「依法處理」 重温歷任特首如何回應六四
1999年 10 月,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被問及是否曾勸民主黨「忘記六四的包袱」,他當時回應說,曾跟民主黨說過:「現時是放下六四包袱的時候,因為這樣我們可以大家更努力為香港建設及為國家建設,一起去努力。我並沒有說過或要求過『如果你們在六四不遊行就可去北京』。我祇是鼓勵他們一起多做一些有建設性的事。」他當時並強調,香港享有的集會自由、遊行自由、言論自由,沒有改變。
2009 年是六四 20周年,當年五月,時任特首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大會,被吳靄儀議員問及:「20年前,你是一位普通政務官時, 你尚且為六四民運動容,今天,你可否清清楚楚告訴市民,你是支持平反六四呢?」曾蔭權當時回應說:「國家在各方面的發展都得到驕人的成就,亦為香港帶來了經濟繁榮,我相信香港人對國家發展會作出客觀的評價。」他被議員追問時,再回應說:「我的意見代表了香港人整體的意見,他們的意見亦會影響我的意見。剛才我所說的,是我感覺到香港人對現時體制的看法,這亦是我現時的看法。」結果被議員梁國雄批評是「強姦民意」。
2012 年 6 月 2 日,梁振英以候任特首身分見傳媒,被問及兩天後會否到燭光晚會,及應否平反六四?梁振英當時回答說:「這個問題,我過去講了很多,我沒有新的補充。」翻查資料,他在 1989年6月5日,曾以個人名義登廣告表示:「深切哀悼所有壯烈成仁的北京愛國同胞;強烈譴責中共當權者血腥屠殺中國人民;向文𣾀報全體員工致崇高敬意」。
2019年是六四30周年,當年的6月4日,時任特首林鄭月娥,被問及是否支持平反六四,她當時回應說,「今天的日子,很多人都有一個回憶。從特區政府來說,這彰顯了香港是一個非常自由的地方。我們尊重市民表達、言論的自由、集會的自由,這亦是受到《基本法》的保障。我希望在今日如果有任何公眾集會活動,也是在一個安靜、有秩序的情況之下進行。」那一年的六四燭光集會,大會(現已解散的支聯會)公布有 18 萬人參與。
今年是六四 34 周年,對於六四,現任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30日)被記者問及,「如果有市民到維園點蠟燭,會否驅趕?」李家超回應時說: 「六四事件呢,特區政府多次強調,任何公眾活動或個人行為,都要符合香港法律。」
有記者再向李家超追問,要求他就「個人和平地在公眾地方悼念六四會否違法」,給出是或否的答案。李家超仍然無直接回應。
1999年 10 月,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被問及是否曾勸民主黨「忘記六四的包袱」,他當時回應說,曾跟民主黨說過:「現時是放下六四包袱的時候,因為這樣我們可以大家更努力為香港建設及為國家建設,一起去努力。我並沒有說過或要求過『如果你們在六四不遊行就可去北京』。我祇是鼓勵他們一起多做一些有建設性的事。」他當時並強調,香港享有的集會自由、遊行自由、言論自由,沒有改變。
2009 年是六四 20周年,當年五月,時任特首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大會,被吳靄儀議員問及:「20年前,你是一位普通政務官時, 你尚且為六四民運動容,今天,你可否清清楚楚告訴市民,你是支持平反六四呢?」曾蔭權當時回應說:「國家在各方面的發展都得到驕人的成就,亦為香港帶來了經濟繁榮,我相信香港人對國家發展會作出客觀的評價。」他被議員追問時,再回應說:「我的意見代表了香港人整體的意見,他們的意見亦會影響我的意見。剛才我所說的,是我感覺到香港人對現時體制的看法,這亦是我現時的看法。」結果被議員梁國雄批評是「強姦民意」。
2012 年 6 月 2 日,梁振英以候任特首身分見傳媒,被問及兩天後會否到燭光晚會,及應否平反六四?梁振英當時回答說:「這個問題,我過去講了很多,我沒有新的補充。」翻查資料,他在 1989年6月5日,曾以個人名義登廣告表示:「深切哀悼所有壯烈成仁的北京愛國同胞;強烈譴責中共當權者血腥屠殺中國人民;向文𣾀報全體員工致崇高敬意」。
2019年是六四30周年,當年的6月4日,時任特首林鄭月娥,被問及是否支持平反六四,她當時回應說,「今天的日子,很多人都有一個回憶。從特區政府來說,這彰顯了香港是一個非常自由的地方。我們尊重市民表達、言論的自由、集會的自由,這亦是受到《基本法》的保障。我希望在今日如果有任何公眾集會活動,也是在一個安靜、有秩序的情況之下進行。」那一年的六四燭光集會,大會(現已解散的支聯會)公布有 18 萬人參與。
今年是六四 34 周年,對於六四,現任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30日)被記者問及,「如果有市民到維園點蠟燭,會否驅趕?」李家超回應時說: 「六四事件呢,特區政府多次強調,任何公眾活動或個人行為,都要符合香港法律。」
有記者再向李家超追問,要求他就「個人和平地在公眾地方悼念六四會否違法」,給出是或否的答案。李家超仍然無直接回應。
《集誌社》首季工作報告| 234 篇報道 $160萬年訂目標已達47% 靠你撐起專業報道
《集誌社》在 2 月 19 日面世至今逾三個月,團隊不斷檢視編採內容和方針、營運表現,盼能精益求精,善用有限資源製作深入和優質的報道。在六月發表首季工作報告,希望讓讀者更了解我們的工作、理念和財務情況,也懇請大家向親友推薦,鼓勵更多訂閱者與我們同行、一起撐起專業報道。
過去三個月,我們共發布 234 篇報道,包括 47 篇「深度報道」,以深入求真的態度,監察權貴、推動議題;56 篇「聚焦」和 10 篇「互動圖解」貼地追蹤時事、剖析新聞脈絡;40集「Podcast」邀請不同嘉賓,讓公眾聆聽多元社會脈動;與獨立媒體工作者合作採訪,製作了 64 輯「影像」和 12 篇「媒體聯乘」,一起見證和紀錄香港變遷;15 期「電子報」與讀者建立關係,建構關心新媒體發展、心擊香港社會變遷的社群,分享我們採訪背後的所見所聞。
我們現時共有五名全職員工,六至七名兼職美術設計、特約記者、攝影記者等等,六月份也將有大學生加入實習。他們大多是年輕兼具熱誠的媒體工作者,《集誌社》希望結合傳媒經驗和年輕一代的拚勁,為讀者帶來多元化具創意的報道,且傳承新聞專業。
目前我們每月主要開支為十多名全職、兼職員工的薪酬以及辦公室租金,感謝目前 1,278 名讀者透過月訂、年訂付費支持我們的營運。為令《集誌社》能穩健運作,我們定下年訂營運目標 160 萬元,結合月訂收入,以增聘人手和靈活調配資源,開拓更多專題和時事報道。160 萬元的年訂目標目前已完成 47%,為擴大讀者群,我們已登陸 Yahoo 新聞和 LINE TODAY,希望更多朋友認識我們的報道和理念,訂閱支持。
我們在創刊辭承諾以專業和公正態度,在地見證和記錄香港變遷,深入求真、監察權貴、發掘真相。過去三個月,我們努力實踐,自知在人手、經驗和資源所限下有很多不足;承蒙大家愛護,《集誌社》目前在各平台累計有 87,000 名讀者追蹤和支持,希望大家繼續鞭策我們的工作,也期盼有更多人願意透過月訂、年訂方法與我們同行,一起在大時代的洪流中紀錄香港。
《集誌社》編採團隊
2023.06.01
付費訂閱支持 撐起專業報道: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月訂、年訂讀者將每周獲發電子報,緊貼《集誌社》最新消息
《集誌社》在 2 月 19 日面世至今逾三個月,團隊不斷檢視編採內容和方針、營運表現,盼能精益求精,善用有限資源製作深入和優質的報道。在六月發表首季工作報告,希望讓讀者更了解我們的工作、理念和財務情況,也懇請大家向親友推薦,鼓勵更多訂閱者與我們同行、一起撐起專業報道。
過去三個月,我們共發布 234 篇報道,包括 47 篇「深度報道」,以深入求真的態度,監察權貴、推動議題;56 篇「聚焦」和 10 篇「互動圖解」貼地追蹤時事、剖析新聞脈絡;40集「Podcast」邀請不同嘉賓,讓公眾聆聽多元社會脈動;與獨立媒體工作者合作採訪,製作了 64 輯「影像」和 12 篇「媒體聯乘」,一起見證和紀錄香港變遷;15 期「電子報」與讀者建立關係,建構關心新媒體發展、心擊香港社會變遷的社群,分享我們採訪背後的所見所聞。
我們現時共有五名全職員工,六至七名兼職美術設計、特約記者、攝影記者等等,六月份也將有大學生加入實習。他們大多是年輕兼具熱誠的媒體工作者,《集誌社》希望結合傳媒經驗和年輕一代的拚勁,為讀者帶來多元化具創意的報道,且傳承新聞專業。
目前我們每月主要開支為十多名全職、兼職員工的薪酬以及辦公室租金,感謝目前 1,278 名讀者透過月訂、年訂付費支持我們的營運。為令《集誌社》能穩健運作,我們定下年訂營運目標 160 萬元,結合月訂收入,以增聘人手和靈活調配資源,開拓更多專題和時事報道。160 萬元的年訂目標目前已完成 47%,為擴大讀者群,我們已登陸 Yahoo 新聞和 LINE TODAY,希望更多朋友認識我們的報道和理念,訂閱支持。
我們在創刊辭承諾以專業和公正態度,在地見證和記錄香港變遷,深入求真、監察權貴、發掘真相。過去三個月,我們努力實踐,自知在人手、經驗和資源所限下有很多不足;承蒙大家愛護,《集誌社》目前在各平台累計有 87,000 名讀者追蹤和支持,希望大家繼續鞭策我們的工作,也期盼有更多人願意透過月訂、年訂方法與我們同行,一起在大時代的洪流中紀錄香港。
《集誌社》編採團隊
2023.06.01
付費訂閱支持 撐起專業報道: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月訂、年訂讀者將每周獲發電子報,緊貼《集誌社》最新消息
六四34|藝術家三木被警押走時高呼:不忘六四
全文:http://bitly.ws/GPkz
過去的六月三日晚,都有行為藝術家在銅鑼表演行為藝術「悼六四」。今日晚上七時許,最少四人在銅鑼灣東角道被帶上警車,行為藝術家陳美彤,沿駱克道緩步走到東角道外,先被警員搜身,其後被帶上警車。隨後有一對情侶,因側孭袋有多支白色鮮花,二人被帶上警車;而藝術家三木,被警方重帶上警車時,不停重覆高呼:「不忘六四」、「香港人唔好驚佢哋」;現場警官即時向三木作出警告,「停止作出煽惑的行為」。
另外據現場消息指,牙醫李盈姿今午五時許,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對出,懷疑被搜出有六四標語,被警方以煽動意圖拘捕。李盈姿在今年二月,被《文匯報》指控在在九龍灣一帶貼街招,其後有人到其診所外拉橫額示威。
#集誌社 #維園 #行為藝術 #悼念六四 付費訂閱支持
撐起專業報道: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月訂、年訂讀者將每周獲發電子報,緊貼《集誌社》最新消息
全文:http://bitly.ws/GPkz
過去的六月三日晚,都有行為藝術家在銅鑼表演行為藝術「悼六四」。今日晚上七時許,最少四人在銅鑼灣東角道被帶上警車,行為藝術家陳美彤,沿駱克道緩步走到東角道外,先被警員搜身,其後被帶上警車。隨後有一對情侶,因側孭袋有多支白色鮮花,二人被帶上警車;而藝術家三木,被警方重帶上警車時,不停重覆高呼:「不忘六四」、「香港人唔好驚佢哋」;現場警官即時向三木作出警告,「停止作出煽惑的行為」。
另外據現場消息指,牙醫李盈姿今午五時許,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對出,懷疑被搜出有六四標語,被警方以煽動意圖拘捕。李盈姿在今年二月,被《文匯報》指控在在九龍灣一帶貼街招,其後有人到其診所外拉橫額示威。
#集誌社 #維園 #行為藝術 #悼念六四 付費訂閱支持
撐起專業報道: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月訂、年訂讀者將每周獲發電子報,緊貼《集誌社》最新消息
六四34|兩人維園宣布禁食 8964 3.4 秒悼六四 遭帶上警車
攝影:劉貳龍、梁文熙
全文:http://bitly.ws/GPkz
今年是六四事件 34 周年,今日(6月3日)黃昏,兩名市民到維園噴水池,手持標語,表示會以禁食 8964 3.4 秒(即約24小時多),以「個人悼念」的方式,哀悼六四事件死難者 及 為「天安門母親」群體祈福,希望她們身體健康,要求「真相、賠償、問責」的訴求能夠實現。兩人已遭帶上警車。
前支聯會義工關振邦、天安門母親運動代表劉家儀,分別身穿燭光「真相」上衣,以及「89 64 20」黑衣上衣,到維園噴水池悼念。劉表示,他們將由今晚 6時 04 分起,絕食一天,悼念六四事件的死難者,支持天安門母親。兩人以膠紙交叉封口,手執六支白玫瑰、四支紅玫瑰,在身上貼上「禁食」A4紙。 超過 20 名警員,隨即以橙帶封鎖現場,分隔兩人與途人。在場警員錄影,並指兩人舉起有關六四的標語,有機會干犯法例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第9條「煽動意圖」。隨後警方將兩人帶上警車離開。
由 1990 至 2020 都有市民入內悼念六四的維園球場,在 2021年及2022年,維園球場先後被警方封鎖、康文署關閉,今年則由同鄉會舉辦「家鄉市集」。活動名稱為「鄉情聚香江 邁向新征程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 26 周年嘉年華」。主辦單位是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香港福建社團聯會、香港廣西社團總會、香港海南社團總會、香港浙江省同鄉會等,共 26個省級同鄉會。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二(5月 30日)被問及如有市民到維園點蠟燭,會容許或是驅趕?他當時回答指,任何公眾活動或個人行為都要符合香港法律。警方會針對每個活動和行為,依法處理;如警方發現某人行為不符合香港法律,會果斷執法。
#集誌社 #六四34 #維園 #禁食
付費訂閱支持 撐起專業報道: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月訂、年訂讀者將每周獲發電子報,緊貼《集誌社》最新消息
攝影:劉貳龍、梁文熙
全文:http://bitly.ws/GPkz
今年是六四事件 34 周年,今日(6月3日)黃昏,兩名市民到維園噴水池,手持標語,表示會以禁食 8964 3.4 秒(即約24小時多),以「個人悼念」的方式,哀悼六四事件死難者 及 為「天安門母親」群體祈福,希望她們身體健康,要求「真相、賠償、問責」的訴求能夠實現。兩人已遭帶上警車。
前支聯會義工關振邦、天安門母親運動代表劉家儀,分別身穿燭光「真相」上衣,以及「89 64 20」黑衣上衣,到維園噴水池悼念。劉表示,他們將由今晚 6時 04 分起,絕食一天,悼念六四事件的死難者,支持天安門母親。兩人以膠紙交叉封口,手執六支白玫瑰、四支紅玫瑰,在身上貼上「禁食」A4紙。 超過 20 名警員,隨即以橙帶封鎖現場,分隔兩人與途人。在場警員錄影,並指兩人舉起有關六四的標語,有機會干犯法例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第9條「煽動意圖」。隨後警方將兩人帶上警車離開。
由 1990 至 2020 都有市民入內悼念六四的維園球場,在 2021年及2022年,維園球場先後被警方封鎖、康文署關閉,今年則由同鄉會舉辦「家鄉市集」。活動名稱為「鄉情聚香江 邁向新征程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 26 周年嘉年華」。主辦單位是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香港福建社團聯會、香港廣西社團總會、香港海南社團總會、香港浙江省同鄉會等,共 26個省級同鄉會。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二(5月 30日)被問及如有市民到維園點蠟燭,會容許或是驅趕?他當時回答指,任何公眾活動或個人行為都要符合香港法律。警方會針對每個活動和行為,依法處理;如警方發現某人行為不符合香港法律,會果斷執法。
#集誌社 #六四34 #維園 #禁食
付費訂閱支持 撐起專業報道: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月訂、年訂讀者將每周獲發電子報,緊貼《集誌社》最新消息
器官捐贈|《集誌社》兩問官員有否登記 先無直接回應 兩周後「破例表明」:特首、司局長已登記「免炒作」
全文:http://bitly.ws/HB9y
上月《集誌社》向特首辦、三司十五局查詢,特首和各司局長有否登記器官捐贈,不獲正面回應。衞生署本周在政府總部設器官捐贈攤位,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6日)率先表明自己有登記。相隔 14 日,《集誌社》昨日再向特首及司局長查詢,官員有否登記器官捐贈?如有,是從哪時起登記?今日終獲政府發言人回應,指「破例表明」特首和司局長都已登記,「避免有人炒作議題」。不過在回覆中,未有透露他們在何時登記,記者追問,獲回覆指「沒有補充」。
《集誌社》昨向特首辦、三司十四局,查詢特首和各司局長,有否登記器官捐贈?如有,是從哪時起登記?如否,原因為何,會否登記? 今晚政府發言人「綜合回應」,指器官捐贈是拯救生命的大愛行為,必須出於自願,並免受任何壓力,政府不鼓勵查詢個別人士的意願,以免使人有壓力的感覺。因此原則上政府不會透露個別人士有否登記器官捐贈。然而,行政長官和司局長一直全力支持器官捐贈,因此「破例表明」,他們都已在中央器官捐贈名冊登記,「避免有人炒作議題」。
相隔 15 日的第二次回應,官員表明已登記,但在回應中,沒有提及官員在何時登記、副司長有否登記。記者向政府發言人追問該兩條問題,對方指沒有補充。 政府發言人續指,政府會繼續努力推廣器官捐贈,以多管齊下方式推動公眾教育和宣傳,務求在社會上建立更為接受和推崇器官捐贈的文化,讓更多輪候器官的病人得到重生機會。
器官捐贈取消登記數字,在去年12 月起大增。特首李家超多次強調器官捐贈的重要性,他昨日表示,當中涉及「個別無恥之徒」,不誠實製造大量取消登記的「假象」、挑撥矛盾,與「2019年黑暴」、「港版顏色革命」手法類似。醫衞局昨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衞生署本周在政府總部設置器官捐贈攤位,鼓勵公務員和政府職員即場登記,盧寵茂出席並展示已登記登記器官捐贈。醫衞局發言人日前向《集誌社》補充,盧在「器官捐贈卡年代」已登記。
全文:http://bitly.ws/HB9y
上月《集誌社》向特首辦、三司十五局查詢,特首和各司局長有否登記器官捐贈,不獲正面回應。衞生署本周在政府總部設器官捐贈攤位,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6日)率先表明自己有登記。相隔 14 日,《集誌社》昨日再向特首及司局長查詢,官員有否登記器官捐贈?如有,是從哪時起登記?今日終獲政府發言人回應,指「破例表明」特首和司局長都已登記,「避免有人炒作議題」。不過在回覆中,未有透露他們在何時登記,記者追問,獲回覆指「沒有補充」。
《集誌社》昨向特首辦、三司十四局,查詢特首和各司局長,有否登記器官捐贈?如有,是從哪時起登記?如否,原因為何,會否登記? 今晚政府發言人「綜合回應」,指器官捐贈是拯救生命的大愛行為,必須出於自願,並免受任何壓力,政府不鼓勵查詢個別人士的意願,以免使人有壓力的感覺。因此原則上政府不會透露個別人士有否登記器官捐贈。然而,行政長官和司局長一直全力支持器官捐贈,因此「破例表明」,他們都已在中央器官捐贈名冊登記,「避免有人炒作議題」。
相隔 15 日的第二次回應,官員表明已登記,但在回應中,沒有提及官員在何時登記、副司長有否登記。記者向政府發言人追問該兩條問題,對方指沒有補充。 政府發言人續指,政府會繼續努力推廣器官捐贈,以多管齊下方式推動公眾教育和宣傳,務求在社會上建立更為接受和推崇器官捐贈的文化,讓更多輪候器官的病人得到重生機會。
器官捐贈取消登記數字,在去年12 月起大增。特首李家超多次強調器官捐贈的重要性,他昨日表示,當中涉及「個別無恥之徒」,不誠實製造大量取消登記的「假象」、挑撥矛盾,與「2019年黑暴」、「港版顏色革命」手法類似。醫衞局昨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衞生署本周在政府總部設置器官捐贈攤位,鼓勵公務員和政府職員即場登記,盧寵茂出席並展示已登記登記器官捐贈。醫衞局發言人日前向《集誌社》補充,盧在「器官捐贈卡年代」已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