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COM中文業界資訊站
359 subscribers
50.1K links
cnBeta.COM中文業界資訊站是一個提供IT相關新聞資訊、技術文章和評論的觀點的中文網站,報導立場公正中立,網友討論氣氛濃厚,在業界擁有獨特的影響力。本頻道為非官方頻道。

關鍵字:數碼,通信,互聯網,手機,業界,科技,媒體,資訊,IT新聞,言論平台,CB,cnBet

簡中頻道: t.me/cnbeta_com
繁中頻道: t.me/cnbeta_com_hk
Download Telegram
馬斯克贏得投票 在德克薩斯州建立自己的城市


根據縣選舉網站公佈的早期投票期間的初步結果,SpaceX火箭發射場和總部周圍偏遠社區的居民以173票對4票的壓倒性優勢投票支持成立這個城市。目前還無法立即獲得最終的票數。在這片1.45平方英裏的土地上,幾乎所有的居民都是馬斯克在這家大型製造工廠的員工,或者是他們的家人。新城市將由一個城市委員會管理,該委員會由三名現任或前任SpaceX員工組成,他們將有權管理該地區的分區、建築項目和生活的其他方面。Starbase的成立將賦予SpaceX獨特的權力,以確定自己在該地區的發展步伐,但該公司在為員工提供住房方面仍面臨挑戰。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172.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172.htm
巴菲特為不良飲食習慣辯護:想喝什么喝什麼,我才能活得這麼久


巴菲特説:「我今年94歲了,我想喝什麼就喝什麼。」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對喝碳酸飲料習慣的危害發出可怕的警告,但巴菲特説,這對他和他已故的商業夥伴查理·芒格來説似乎不是問題。芒格活到了99歲。巴菲特打趣道:「查理和我從來沒有鍛煉那麼多,我們專注於小心地保護自己。」他指出,職業運動員身體的磨損是不參加棒球隊或籃球隊的一個很好的理由,他説這顯示了過度鍛煉的潛在風險。巴菲特此前曾表示,他在開車上班的路上會選擇麥當勞作為早餐,每天喝五罐可樂,還會大吃冰雪皇后雪糕。眾所周知,他喜歡不健康的食物,比如熱狗、薯條、爆米花、餅乾和糖果。他還毫不掩飾地將可口可樂和卡夫亨氏(Kraft Heinz)作為伯克希爾最大的兩大持倉,並徹底收購了喜詩糖果和冰雪皇后等企業。巴菲特在2023年的一次採訪中説:「我認為快樂對長壽有很大的影響。當我喝可樂、吃熱巧克力聖代或熱狗時,我更快樂。」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174.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174.htm
網紅「柴懟懟」被禁止關注 此前與於東來互懟


5月3日,於東來發文稱:「如果不讓柴懟懟這種隨意污衊傷害他人的行為,包括平台這種為了謀取利益無道德無底線的行為受到應有的處罰!我會主動關閉或者永遠離開胖東來這個企業!」三言科技發現,於東來的抖音賬號已經設為私密賬號,若要關注需發送請求。此前網紅柴懟懟曾稱,胖東來以低成本從玉石獲取暴利,並且公開貶低胖東來的產品質量。4月30日,胖東來公佈受理案件通知書,關於起訴「柴懟懟商業詆毀、侵犯名譽權」一案,已於4月25日在許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178.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178.htm
巴菲特宣佈2025年底退休 蘋果CEO庫克發文致敬"投資傳奇"


在巴菲特宣佈退休消息後,蘋果公司CEO Tim Cook通過社交媒體發佈了兩人在蘋果總部Apple Park合影的照片,並發表個人致敬。庫克在發文中表示:「沃倫這樣的人前所未有,包括我在內的無數人都曾被他的智慧所啓迪。認識他是我人生中最榮幸的事情之一。」巴菲特已確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將由格雷格·阿貝爾(Greg Abel)接任,庫克對這一人事安排表示認可,稱「格雷格完全有能力勝任」。儘管領導層發生變動,但伯克希爾與蘋果之間的密切關係預計將延續。巴菲特在科技投資領域的眼光備受推崇,尤其是他對蘋果公司的長期看好,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帶來了豐厚回報。蘋果股票曾被巴菲特稱為伯克希爾的「第三大業務」,僅次於保險和鐵路。巴菲特與庫克的私人友誼也廣為人知,兩人曾多次在公開場合互動,並共同參與慈善活動。巴菲特的退休決定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結束,但他在投資界的影響力將長期存在。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180.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180.htm
台積電3大技術路線公佈:1.6nm明年見、1.4nm坐火箭


台積電聲稱,A14計劃於2028年投產,目前開發進展順利,良率已提前實現。ps. Intel 14A預計都將在2027年投入風險性試產,順利的話2028年就能量產。隨後,Tom's Hardware專訪了台積電業務開發資深副總裁張曉強,後者詳細分享了台積電的3大技術路線。據了解,台積電將提供不同領先製程技術,再根據各細分市場進行客制化,成為「所有人的晶圓代工廠」(Everyone's Foundry)。換而言之,為了滿足不同市場需求,台積電將提供多種領先的製程技術,並圍繞三種方向調整其技術路線,分別是——先進的電晶體擴充、電源傳輸優化,以及多晶片(multi-chiplet)系統整合。首先是追求最大電晶體密度、最高性能效率。針對智能手機與PC這類產品,台積電將提供N3P、N2、N2P與A14製程技術,針對「每瓦性能」進行最佳化,同時避免背面供電(backside power delivery)的複雜性與成本,使得移動與消費SoC在面積效率與電池續航間取得最佳平衡。其次是以合理成本提供最佳電源,實現最高性能效率。對於功耗一千瓦以上的數據中心處理器,台積電計劃2026年底推出配備晶背供電(BSPDN)的A16,隨後在2029年推出配備超級電軌技術(Super Power Rail,簡稱SPR)的A14。第三是適用數據中心的多晶片封裝解決方案為滿足數據中心等級AI基礎設施對多晶片封裝解決方案需求增加,台積電已擴展其先進封裝技術組合,涵蓋矽光子與嵌入式電源組件,打造一體化、高帶寬、節能的系統方案。談到摩爾定律是否已死? 張曉強認為,製程從5nm發展到A14,目前看到的趨勢是,每代功耗效率降低約30%,並以每代20%左右的速度提高電晶體密度,效能則提升15%,與過往的進展基本上是一致的。展望A14以下製程,張曉強表示台積電也有信心延續這個趨勢,「從N2到A16的轉變相當大,台積電完全有信心在2028年實現A14量產,實現大幅微縮,幫助客户受益於製程技術本身的進步優勢。」A14是台積電的下一代製程技術。台積電稱,其表現將明顯超越當前最先進的3nm製程,以及今年晚些時候即將量產的2nm製程。據台積電公佈的數據顯示,與N2工藝相比,A14將在相同功耗下實現高達15%的速度提升,或在相同速度下降低高達30%的功耗。展望未來,台積電還計劃依次推出A14P、A14X、A14C等多種版本的衍生製程,其中, A14P是包括背側電力供應在內的高性能版本,A14X和A14C將分別以性能最優化型和成本節省型模式進行優化。此外,台積電還計劃在2026年底推出A16(1.6nm級)製程技術。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182.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182.htm
小米 SU7 Ultra 限制馬力OTA停止推送


根據更新日誌,小米SU7 Ultra新增了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車主需要在指定賽道的圈速達到官方建議成績後,才能解鎖排位模式,激活車輛的最大馬力。此外,該版本還新增了直線競速等待功能。在P擋狀態下等待60秒後,車主可以開啓直線競速模式。這一功能限制了車主在等紅綠燈時進行「彈射起步」的行為。不過,多名小米汽車工作人員回應,該OTA升級只是灰度測試,收到了用户的反饋,現在已經停止推送。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184.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184.htm
提前泄露Switch2惹禍上身 任天堂起訴Genki公司


2025年1月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期間,Genki宣稱其擁有Switch2主機的「精確」實體模型,而該主機當月晚些時候才正式亮相,這一言論引發爭議。Genki私下展示的模型與當時流傳的Switch2爆料信息吻合,包括磁吸式Joy-Con2手柄分離系統和主機尺寸。由於Genki的Switch2模型引發熱議,任天堂法務團隊曾親臨Genki展位質詢,隨後Genki在展會結束前一天提前撤展。數月後,雙方的矛盾升級至法律層面。根據提交至美國加利福尼亞中央地區法院的訴訟文件,美國任天堂公司正式起訴Genki(又名Human Things),指控其在CES上展示Switch2模型的行為構成虛假宣傳、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任天堂指出,Genki行政總裁Eddie Tsai在社交媒體上的言論及該公司在Switch2發佈前後推廣周邊產品的行為均構成商標侵權。簡而言之,任天堂要求Genki立即停止為Switch/Switch2配件進行宣傳、銷售或廣告投放。訴狀中還提到,Genki故意在4月2日任天堂全面公佈Switch2發售日(6月5日)及《馬裏奧賽車世界》等遊戲當天,發佈「Genki直面會」視頻推廣其配件。截至目前,此案仍在等待法院受理。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186.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186.htm
《午夜以南》開發商:微軟並沒有強制它的工作室使用AI


Guillaume Provost告訴外媒Game Developer微軟並沒有要求第一方團隊使用AI技術,而根據他本人,Compulsion Games未來也不會大量使用AI。「我完全可以保證(使用生成式AI)並非強制性,你正在和一家純手工打造產品的工作室對話。我們工作室的DNA裏,我們非常注重工藝,非常注重藝術。」Provost補充説,他認為在開發過程中,生成式AI是否合適取決於開發者個人。「我認為這分很多種情況。在前期製作階段AI就很有幫助,比如製作故事板,看看它是否合理,它能加速我們想要的東西。但我們在實際製作中不會使用AI。你就看看我們過去製作的遊戲類型,我認為我們可能不是使用AI最多的工作室,但我認為這對微軟來説並沒有什麼影響。我們工作室的DNA是手工製作,並讓它們感覺像手工製作的,這需要大量的手工勞動。」微軟最近的《雷神之錘2》技術DEMO由其全新的視頻遊戲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Muse提供支持,該模型可以生成「遊戲視覺效果、控制器動作,或兩者兼而有之」。微軟CEO納德拉表示,公司計劃讓一系列遊戲採用其全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在二月份評論Muse時,納德拉將其比作是他第一次看到ChatGPT等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時的那種「驚嘆(wow)」時刻。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188.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188.htm
Steam 4月硬件調查:RX 9070系列不見蹤影


3月6日開售的AMD RX 9070,9070XT未能出現在Steam硬件調查榜中。反觀英偉達方面,包攬了排行榜前12名,RTX 4060筆記本版依舊是最多的,佔比9.6%,比3月還增長了0.96%。回到我們關注的RTX 50繫上,目前排名最高的是RTX 5080,佔比0.38%,其次是RTX 5070(0.38%)和RTX 5070Ti(0.28%)。而在其他方面,Windows 11 64位依舊是最流行的作業系統,佔比高達57.84%,大漲了2.5%,16GB系統內存最多,但比上個月下降了0.55%,32GB在崛起,比上個月增長了0.75%。語言方面,英語目前位居首位(35.39%),但份額被其他語言稀釋,中文佔比27.04%,比上個月增長了2%,其次是俄語9.69%,增長了0.77,日語2.86%,增長了0.59%。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190.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190.htm
這家發行商決心正面硬剛GTA6:哪怕跳票也得同一天發售!


Devolver Digital以推出古怪有趣的獨立遊戲而聞名,這些遊戲通常質量極高,其病毒式營銷手段也廣為人知。他們發行的遊戲的代表作有:《咩咩啓示錄》、《我的朋友佩德羅》、《火線邁阿密》等等。Devolver曾於今年3月26日發推文稱「將與《GTA6》同一天同時間發佈一款遊戲」。由於當時《GTA6》的發佈日期尚不清楚,而且大眾普遍認為其他遊戲都應該避開這個日期,所以這則推文一度被認為是個玩笑。然而,《GTA6》發售日期剛一確定延期,Devolver就立刻轉發了原推文:「你逃不掉的。那就2026年5月26日見吧。」不過,Devolver並未透露具體是哪款遊戲。這絕對是個優秀的段子。它做了一件大家都説不該做的事。但真有哪個遊戲開發者甘願為了段子犧牲自己遊戲的未來嗎?Devolver畢竟是一家與獨立開發者合作的發行商,如果要和世界上最大的遊戲公司之一競爭,那這些獨立開發者可有得受了。這一切會不會變成一個笑話,最終什麼遊戲都沒出來?Devolver會不會為了營銷噱頭而製作一款搞笑遊戲?又或者,真的有某個獨立工作室願意為了社交媒體上的幾個點讚甘願「捐軀」?還是説真的有什麼「企業級」理解?等到2026年5月26日,答案就揭曉了,只不過我們到時候可能都忙着玩《GTA6》去了,無暇顧及。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192.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192.htm
官方闢謠輔助駕駛等於自動駕駛:L2.9等宣傳語有過度包裝之嫌


真相:這種行為不僅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也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據介紹,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有很大的差別。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搭載的智能駕駛技術仍處於輔助駕駛階段,其本質是幫助駕駛員提高行車安全性和便利性,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或無人駕駛。更恰當的稱謂應是「智能輔助駕駛」,重點在於「輔助」而非「智能」。據了解,我國2022年3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標準GB/T 40429-2021《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將駕駛自動化分為從L0到L5六級。其中,L0-L2級為輔助駕駛,系統輔助人類執行動態駕駛任務,駕駛主體仍為駕駛人;L3-L5級為自動駕駛,系統在設計運行條件下代替人類執行動態駕駛任務,當功能激活時,駕駛主體是系統。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市面銷售的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其「自駕」的最高等級其實才達到L2級,也就是組合駕駛輔助系統,主要作用是減輕駕駛員疲勞,提高行車便利性。其常見功能包括車道居中保持(LCC)、自適應巡航(ACC)、自動跟車、前車啓動提醒等。當輔助駕駛功能打開後,仍需始終保持注意力,雙手不能離開方向盤。官方稱,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如L2+、L2.5、L2.9等宣傳標語,有「過度包裝」之嫌;即便達到L3級,也只是「有條件自動駕駛」(在限制條件下執行部分功能決策的自動駕駛模式),依然要求駕駛員隨時準備接管駕駛任務,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安全控制車輛。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194.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194.htm
中星微發佈最新AI晶片 可單晶片運行大模型


這款採用自主研發多核異構GP-XPU架構的晶片,能夠單晶片同時驅動通用語言大模型和"萬物識別"多模態大模型,在運行效率、實時響應、性價比和安全性等方面較傳統CPU+GPU架構有顯著提升。據了解,僅需一張名片大小的處理板,單顆"星光智能五號"就能實現複雜場景下的視頻實時分析處理,同時具備自然語言理解、任務規劃、知識管理和自動控制等智能體功能。更令人矚目的是,通過8顆晶片的協同工作,可以完整支持671B參數的DeepSeek大模型和視覺大模型的運行。這款基於國產工藝製程、完全自主可控的AI晶片,將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智能製造、智慧農業和智能交通等領域,為數字中國建設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中星微技術CEO張韻東表示,「星光智能五號」將推動端側、邊緣側智能化升級,大幅減少對雲端算力資源的依賴,節省系統建設成本,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人工智能技術路線。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196.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196.htm
首款面向開發者的開源鴻蒙PC亮相:晶片、軟件全國產


根據現場演示,應用市場中已有QQ、微信、釘釘、WPS、抖音、QQ音樂、企業微信、騰訊會議等常用軟件。目前,深開鴻官網商城上架了一款KaihongOS開發者學習本KHP-LC800,售價4999元。產品頁顯示,KaihongOS開發者學習本,是一款專為開發者打造的、可二次開發的DIY學習型筆記本電腦,發在國產8核8線程處理器(RK3588)、KaihongOS作業系統。通過這款學習本,開發者不僅可以做開源鴻蒙北向應用程式開發實踐、也可以做開源鴻蒙南向驅動適配開發實踐,還可以對整個KaihongOS標準系統做二次修改裁剪,是一款開源鴻蒙全棧技術實踐器材。據悉,KaihongOS支持星閃技術,其設備在發現、傳輸速率、時延等方面相比BLE 5.0有顯著優勢。此外,KaihongOS實現了與HarmonyOS Next的跨生態互聯互通,為各類設備和數據之間的自然流通和無縫交互提供了基礎。快科技註:深圳開鴻數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深開鴻」)成立於2021年,是一家專注於開源鴻蒙(OpenHarmony)的生態平台型企業。2015年,王成錄被任命為華為終端BG軟件部總裁,並帶領團隊用時四年,開發出了鴻蒙系統,王成錄被外界稱為「鴻蒙之父」。2022年5月,王成錄從華為離職,就職深開鴻並出任CEO。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198.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198.htm
iPhone 17系列:史上最激進的變革,能否重塑蘋果輝煌?


EVT 測試完成,量產腳步漸近工程驗證測試(EVT)在新機的誕生過程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這一階段,工程師們會對原型機進行嚴苛的測試,對硬件功能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驗證。每一個晶片的性能、每一個接口的穩定性、每一項功能的實現,都要在這個階段接受重重考驗,只有當原型機成功跨越這一關卡,證明其硬件功能符合設計預期,才能順利邁向後續階段。通常情況下,完成 EVT 意味着產品基本定版,後續即便有調整,也多為不影響基本設計和配置的細微優化,這也讓外界對 iPhone 17 系列已確定的設計和配置充滿遐想,愈發期待這款新機揭開神秘面紗。產品線大洗牌,新成員登場iPhone 17 系列這一代堪稱大刀闊斧的變革之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產品線的重大變更,一直以來在 iPhone 產品序列中佔據一席之地的 Plus 機型慘遭 「砍殺」,而全新的 Air 機型強勢加入,構建出 「iPhone 17 Air、iPhone 17、iPhone 17 Pro、iPhone 17 Pro Max」 的嶄新產品矩陣。這一調整背後,是蘋果對市場趨勢和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與精準把握,在如今的智能手機市場,消費者需求日益多元化,對手機的輕薄便攜性、性能差異化等方面有着更高期待,Plus 機型或許在過去的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無法精準滿足當下消費者的核心訴求,而 Air 機型的加入,無疑為蘋果開拓了新的細分市場空間,有望憑藉獨特定位吸引追求極致輕薄體驗的用户羣體。外觀設計:創新與突破齊飛伴隨產品線的調整,iPhone 17 系列的外觀設計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四款機型呈現出三種截然不同的設計風格,每一款都獨具匠心,。作為新增機型的 iPhone 17 Air,堪稱蘋果設計史上的一次大膽創新,它以 5.59mm 的驚人厚度,一躍成為 iPhone 歷史上最輕薄的機型,輕薄程度甚至超越了部分用户日常攜帶的卡片錢包。iPhone 17 標準版則延續了蘋果經典的設計語言,與 iPhone 16 標準版的外觀保持了一定的連貫性,後置攝像頭模組依舊採用 「藥丸狀」 凸起,內部兩顆垂直排列的攝像頭宛如一對鋭利的眼睛,時刻準備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間。而 iPhone 17 Pro 和 iPhone 17 Pro Max 則在設計上更加激進,採用了 「橫向大矩陣」 設計,後置攝像頭模組區域大幅增大,內部不僅容納了三個鏡頭,還集成了閃光燈、LiDAR 傳感器和後置麥克風等組件,如同一個功能強大的微型影像工作室。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爆料中 Pro 系列攝像頭條統一為黑色的設計並未成真,最新機模顯示攝像頭條顏色與機身顏色一致,這一巧妙調整不僅增強了整機的一體性,更讓手機在視覺上顯得更加和諧、美觀,凸顯出 Pro 系列的高端質感與獨特品味。性能升級:A19 晶片領銜,內存或有驚喜除了外觀上的革新,iPhone 17 系列在性能方面的升級同樣令人期待,根據多方爆料,iPhone 17 和 iPhone 17 Air 預計將搭載 A19 晶片,而 iPhone 17 Pro 系列則會配備更為強大的 A19 Pro 晶片。這兩顆晶片均基於台積電先進的 3nm 工藝製程打造,製程工藝的升級意味着晶片在性能和能效比上有望實現質的飛躍。在內存配置上,蘋果似乎也在醞釀着驚喜。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透露,蘋果將在今年 5 月最終敲定基礎款 iPhone 17 的內存配置,備選方案包括 8GB 或 12GB 兩種規格,而 iPhone 17 Air、iPhone 17 Pro 及 iPhone 17 Pro Max 三款機型將至少配備 12GB 內存。若基礎款 iPhone 17 也能配備 12GB 內存,無疑將大大提升其多任務處理能力和系統運行的流暢度,配合強大的 A19 晶片,讓用户在各種場景下都能感受到手機的快速響應與穩定運行。影像系統:單攝也瘋狂,Pro 版再進階影像功能一直是智能手機競爭的主戰場之一,iPhone 17 系列自然也不會例外,iPhone 17 Air 儘管僅配備單攝,但從其誇張的長條形後攝模組來看,這顆單攝絕非等閒之輩。有消息猜測,蘋果可能為其配備了超大尺寸的影像傳感器,以提升進光量,改善在低光環境下的拍攝表現;同時,配合蘋果先進的計算攝影算法,通過強大的 AI 算力對拍攝的圖像進行優化處理,彌補單攝在焦段和拍攝模式上的不足,實現媲美甚至超越部分雙攝、三攝手機的拍攝效果,讓用户用一部輕薄的手機也能記錄下生活中的每一個精彩瞬間。對於 iPhone 17 Pro 系列,其在影像系統上的升級更是令人期待。更大的攝像頭模組不僅意味着可以容納更先進的鏡頭組件,主攝升級到 1 億像素的傳聞若成真,將大幅提升照片的解像度和細節捕捉能力,無論是拍攝風景大片還是人物特寫,都能呈現出更加清晰、細膩的畫面。此外,鏡頭光學變焦能力的提升、新的計算攝影算法的加入,以及 LiDAR 傳感器在夜景拍攝、人像模式等場景中的深度應用,都將使 iPhone 17 Pro 系列在影像領域繼續保持領先地位,滿足專業攝影愛好者和對拍攝質量有高要求用户的需求。發佈在即,市場競爭激烈隨着 iPhone 17 系列完成 EVT 測試,距離其正式發佈的日子也越來越近。按照蘋果以往的慣例,iPhone 17 系列大概率將在今年 9 月與全球消費者見面。然而,蘋果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市場競爭壓力。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Android陣營的各大廠商不斷發力,三星憑藉在屏幕、晶片等核心技術上的優勢,推出了一系列高端旗艦機型,在全球市場與蘋果展開激烈角逐,面對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iPhone 17 系列若想延續蘋果的輝煌,不僅需要在產品上展現出足夠的創新與優勢,還需在價格策略、營銷策略等方面做出合理調整,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贏得市場的認可。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200.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200.htm
Windows 10就剩半年時間了 結果Windows 11被罵得更慘了


所謂「 停止維護 」,打個比方:你家( Windows 10 )牆上出現一個新漏洞,可能會鑽進一些蟲子,小偷。擱以前,微軟還會給你補上,但現在它就撒手不管了——你要是害怕,就搬到新家( Windows 11 )。總之就是官方攤牌,讓你搬走,別當釘子户。這幾天,也時不時有網友收到官方的彈窗,推薦他們升級 Windows 11。但問題是……Windows 11 的體驗似乎並不好,大家一直不買賬,很多人升級了還想降級回來。根據 StatCounter 統計的數據,Windows 10 只用了 2 年半就爬到了 Windows 市場份額的 42%。但這個數字,Windows 11 用了 3 年半( 今年3月剛達到 )。你這又不好用,還天天催我們換成 Windows 11?所以這段時間,大伙兒對 Windows 11 的怨氣似乎越來越重。像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叫「 如何評價 Windows 11 的 UI 」,它在 21 年 9 月就提出了。可最近半個月,這問題又被網友們重新關注起來,每天都有新的回答出現。有人吐槽 Windows 11 難用,有人吐槽 Windows 11 的 bug、 UI 混亂。當然,這還不夠。這個問題的評論區還被轉發到了各大平台。有人把它發到微博,説大家對 Windows 11 確實怨念深重。也有人把評論區裏最新的 Windows 11 笑話發到小紅書。該説不説,這個問題之所以會被轉來轉去,主要還是它已經成了一個鞭打微軟產品經理+工程師的大型刑場。誰看完這些回答,高低得吃兩瓶速效救心丸,緩過來後還得再罵兩句。就比如説它的 UI 問題,Windows 11 應該是 UI 設計最混亂的系統了。差友應該都知道,Windows 11 桌面右鍵彈出的菜單是這樣的。可當你點擊「 顯示更多選項 」之後,它又會變成這樣的……直接給你幹回了 Windows 10 。這還都算好的。有網友羅列了一些系統設置頁面,發現一個系統裏居然能有三四代 UI 同堂。好好好,打開了孫子的電腦,爺爺看到了小時候。圖源知乎@木穎同哪怕是同一個設置的圖標,也能給你整出三種風格。圖源知乎@Khej-Trhyk還有這個深色模式……深色了,但也沒完全深。圖源知乎@匿名冉户至於這個,就叫黑白配模式吧。圖源知乎@匿名冉户原本大家只是在去吐槽系統 UI 混亂、串代問題,但説着説着,戰火就延伸到了那些同樣讓人無法忍受的 bug 和設計邏輯上。你一定很好奇下面這張圖,同樣的「 1 2 3 4 」為啥不一樣長。圖源知乎@野生蝦米菌揭曉答案:上邊一行是1_2_3_4。下邊一行是1 2 3 4那為什麼「 _ 」看不到呢?可能只有微軟程式設計師知道吧。倒是網友們摸索出了一個規律,只要是默認字體,在 100% 的縮放下,「_」就是看不到的。一旦換個字體或者縮放到90%/110%,「_」立馬現身。最逆天的是,這個問題不光出現在記事本裏,是所有能輸入「_」的系統設置裏都有。雖然這個 bug 世超測試時沒能復現,但根據網友評論時間,它似乎在去年 11 月都存在。類似的「 消失術 」 還出現在鼠標上,只要在  HDR 模式下,鼠標就和記事本融為一體,根本找不到。除了這種常見的 bug,還有一些小眾 bug,在網上都找不到解的那種。比如有網友每次更新完系統,屏幕就被縮放成非常小的比例。圖源知乎@Tottal要不是網友聰明用手機攝像頭放大看,他這輩子都進不了系統了。總之這個已經被圍觀 600 多萬次的問題,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裏面釋放着自己對 Windows 11 的不滿,建議低血壓的人可以多看看。但怎麼説呢。吐槽歸吐槽,我們已經改變不了 Windows 10 被放棄,更多人轉向 Windows 11 的事實。微軟別誤會啊,我不是説你沒長進,不把用户放眼裏。我是想説用户吐槽系統的場景,對微軟來説早就見怪不怪了。畢竟歷年來,Windows 每次跨大版本的更新,都會帶出一堆用户無法忍受的問題,都要挨一頓批。你這幾個 UI、小 bug 算啥?就拿 XP 升級到 Vista 來説,微軟當年為了增加系統安全性,在 Windows Vista 裏引入了用户賬户控制(UAC)。雖然初衷是好的,可以防止病毒軟件擁有最高權限,但當時很多第三方軟件在設計都沒有遵循最小權限原則,所以早期版本的 UAC 彈窗多得讓每個人頭皮發麻。安裝個軟件,改個設置,幹啥都會看到權限彈窗。更煩的是 UAC 檢查籤名需要很長時間,它為了保護安全所創建的虛擬環境,也會佔用大量系統資源。這就導致很多原本在 Windows XP 可以秒開的程序,在 Vista 上需要 10 秒甚至更久的時間。彈窗多,打開軟件慢就算了,你的電腦甚至還帶不動這個新系統。因為 Vista 的一些功能和設計( 比如 Aero 毛玻璃)的存在,導致這個系統對硬件要求比較高。當時( 2007年 ) 5000 價位主流機器的標配內存,一般就是 512M 或者 1G。但要流暢運行 Vista,你起碼需要 1.5~2GB 內存。圖源知乎@蓬岸所以當時很多用户升級到 Vista 後體驗就非常差,甚至微軟的老 CP 英特爾當時都決定不把公司員工升級到 Vista。當然了,Windows 迭代歷史上爭議聲音最大的,還得是 Win8。我敢説 90% 的用户從 Win 7 升級到 Win8,打開電腦第一句話一定是:這給我幹哪兒來了?桌面成了一個磁貼應用,左下角點了十幾年的「開始」菜單也不知道哪去了。當時那個場景,你應該能想像到大家罵得有多激烈吧。此外還有 Windows 10 的強制更新。你正忙着趕 deadline,它給你彈出一個「 即將重啓安裝更新 」,你遊戲打得正嗨,它也彈出來問你要不要更新。既然經歷過這些,微軟就肯定知道,只要是更新系統,強迫大家去接受一些新設定,就一定會被大量用户的吐槽。那問題來了:既然料到被噴,為啥微軟還在義無反顧地去更新系統呢。因為相比「用户這兩年的體驗」,Windows 的市場份額更重要。只要一直更新系統,他們不一定寄。但一直不更新系統,他們一定會寄。Windows XP、Win 7是不是很經典。但如果不出新系統,微軟到現在也不支持小組件、不支持 XGP、不支持深色模式、不支持Thunderbolt 4、不支持 DirectStorage 提升遊戲加載速度。別人 macOS 一直在更新,你只能等着被搶用户。不要説在 XP、7 上增加新功能——雖然現在的新系統已經夠屎山了,但如果直接在老系統上不斷增加新功能,更新底層依賴,那更是會獲得一個打滿補丁,隨時能坍塌的屎山系統。當新系統推出後,微軟自然也會逐步放棄舊系統,要騰出資源專心維護新系統。所以一個新系統的出現,一個舊系統的覆滅,無非就是微軟追隨市場發展的最終結果。這就形成了一個用户永遠在輪迴的局面——廠商推出新系統——用户使用習慣被破壞——用户慢慢接受新特性——廠商出於發展推出新系統——用户使用習慣被破壞……所以我們懷念 XP,懷念 Windows 7、懷念 Windows 10。即便現在仍在吐槽 Windows 11,但也許等到 Win12,我們可能又會懷念 Windows 11……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202.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202.htm
NVIDIA員工能掙多少錢?


從 2014 財年到 2024 財年,黃仁勳每年的薪水接近 100 萬美元,約為 996800 美元。根據周四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最新代理文件,在截至 2025 年 1 月 26 日的 2025財年,黃仁勳的基本工資上漲了 50%,達到 150 萬美元。英偉達薪酬委員會在文件中指出,這是「黃仁勳10年來首次加薪」,考慮到同類公司高管的基本工資,此舉「是合適的」。例如,AMD行政總裁蘇姿豐(Lisa Su)自2024年7月起的基本工資為126萬美元。黃在2025財年的總薪酬為4990萬美元。其中包括黃作為非股權激勵計劃的一部分獲得的600萬美元、3880萬美元的股票獎勵,以及350萬美元的住宅安保、司機服務、安全監控和汽車費用。文件指出,2025 財年 NVIDIA 員工的平均薪酬為 301233 美元,行政總裁與員工平均薪酬比率為 166:1。Google母公司 Alphabet 上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另一份文件顯示,Google員工的平均收入與此相當,2024 年的中位數工資為 331894 美元。Google行政總裁桑達爾·皮查伊 (Sundar Pichai) 的收入是公司中層員工的 32 倍,去年的年薪為 1070 萬美元。儘管黃的基本工資十年來一直停滯不前,但他的整體薪酬一直在穩步上升。他在2024財年的薪酬為3420萬美元,2023財年的薪酬為2140萬美元。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黃仁勳位列全球第17位富豪,淨資產達979億美元。黃仁勳的大部分財富來自其持有的英偉達股份,截至本文撰寫時,這些股份的價值已達960億美元。其餘19億美元淨資產為現金。英偉達已佔據人工智能晶片市場70% 至 95% 的份額,成為一家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巨頭。Meta 和微軟是其主要客户。英偉達股價在過去五年中上漲了 1500% 以上,過去一年上漲了 33%。黃仁勳,十年來首次加薪NVIDIA (行政總裁黃仁勳自 2015 年以來首次大幅加薪。英偉達周四提交給監管機構的文件顯示,這家人工智能晶片製造商在截至 1 月 26 日的 2025 財年將黃仁勳的基本工資提高了約 50%,達到 149 萬美元。(當然,由於英偉達股價飆升,黃仁勳當年實際獲得的工資要高得多,為 3.44 億美元。)該公司在周四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中表示:「董事會薪酬委員會將黃先生的目標薪酬總額提高了700萬美元,使其與同行公司CEO的薪酬中位數更加接近。」 該公司還寫道,黃先生的新薪酬「與同行的75%水平一致」。「CC認為,考慮到內部薪酬與其他NEO(指定高管,或必須公開披露薪酬的高薪高管)基本工資的公平性,並且這是黃先生10年來首次基本工資上漲,因此這種調整是合理的。」黃的新薪酬與其他晶片製造商高管博通行政總裁 Hock Tan 和超微半導體公司 ( AMD ) 行政總裁 Lisa Su的薪酬更為接近。行政總裁薪酬上一次出現兩位數增長是在 2015 年,當時上漲了 19%,達到 998,000 美元以上。然而,對於科技高管來説,薪水可能只是薪酬的一小部分。雖然黃仁勳在2024財年(這是目前可獲得的最新數據)的基本工資低於微軟(MSFT)的薩蒂亞·納德拉和蘋果(AAPL)的Tim Cook,但就總薪酬而言,他的收入卻超過了他們。黃仁勳當年的實際薪酬為2.34億美元。納德拉和庫克分別獲得了1.71億美元和1.69億美元。雖然黃仁勳的收入高於這些行政總裁,但他的薪酬遠低於競爭對手博通行政總裁 Hock Tan,後者在 2024 年的收入超過 10 億美元。NVIDIA、蘋果和微軟輪流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由於今年晶片龍頭股英偉達股價下跌15%,其市值在2025年將受到重創。目前,其市值仍高達2.78萬億美元,落後於蘋果的約3.1萬億美元和微軟的3.25萬億美元。過去五年,NVIDIA 股價仍上漲超過 1,500%。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204.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204.htm
巴菲特股東大會十大金句:未來五年內可能有投資機會 快樂的人活得更久


在長達四個半小時的問答環節中,94歲的巴菲特攜手其「接班人」格雷格·阿貝爾(Greg Abel)和保險業務主管阿吉特·賈恩(Ajit Jain)一起回答了投資者的提問,並在問答環節尾聲正式宣佈了退休計劃,向董事會推薦阿貝爾接任CEO職位。此外,巴菲特還暢談了市場關切的多個熱點問題,包括貿易保護主義、美國宏觀經濟現狀和前景、海外投資機會,以及投資理念等。以下為澎湃新聞精選的十大金句:一,談關税政策:貿易不該被當成武器來使用巴菲特對關税戰和貿易保護主義提出了批評,他強調:「我的看法是,貿易不應該被當成武器來使用。」「比較平衡的貿易對這個世界來講會是更好的。我認為如果這個世界更加富庶,且不是在別人的犧牲之下,對大家都是更好的,也會感覺更加的安全。」巴菲特稱,「在美國,我們應該尋求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貿易。我們應專注於自身最擅長的領域,其他國家也應發揮它們的優勢。」二,談美股下跌:不是什麼重大波動巴菲特認為,近期美股經歷的「不是什麼重大波動」,相比過去的崩盤,「還不算是一場劇烈的熊市」,也不是類似情況。巴菲特説:「對你來説,如果自己的股票是否下跌15%很重要,那麼你需要改變投資理念。世界不會適應你,你必須適應世界。」三,談日本投資:希望持有日本五大商社至少50年在談及對日本的投資時,巴菲特表示,希望能持有日本貿易公司股票至少50年,短期內不會改變想法。巴菲特説,大概在六年前,關注到日本五大商社,當時它們的股票價格低到有點荒唐,關注得越多越來越喜歡這五家公司,「它們的價格非常的接近我們想要的價格,我可以代表格雷格和其他人來説,在未來的五十年希望公司是由他來經營的,我們不會賣這些股票。」四,談現金儲備:未來五年內可能有投資機會對於如何利用伯克希爾創紀錄規模的現金儲備,巴菲特表示,未來五年內可能有投資機會。他進一步透露道,伯克希爾近期差點動用100億美元進行投資,但最終沒有付諸行動。「我的意思是,當出現對我們來説合理、我們能夠理解並且具有良好價值的投資項目時,作出這些投資決策並不困難。」巴菲特稱。五,談投資評估:花大量時間研究資產負債表巴菲特解釋,他為何認為資產負債表是評估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的一個良好起點。巴菲特表示,「我花在研究資產負債表上的時間,比看利潤表的時間還多。而華爾街其實並不太關注資產負債表,但我喜歡在看利潤表之前,先查看一家公司八到十年的資產負債表,因為有些東西在資產負債表上更難隱藏或操縱。」六,談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的新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巴菲特指出,關於自動駕駛引發的產品責任、意外事故,確實還有很多條款需要釐清。一旦發生事故,由於技術升級,維修成本會顯著增加。現在的汽車已經越來越像高科技產品,而這些技術相關的新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七,談卸任CEO:將最終決定權交到阿貝爾手中在股東大會問答結尾,巴菲特宣佈:「格雷格·阿貝爾年底就應該成為(伯克希爾)公司的CEO了。」巴菲特表示,卸任後,他仍會留在伯克希爾並提供幫助,但「最終決定權」在阿貝爾手中。與此同時,巴菲特説道,他無意出售伯克希爾的任何股票,但會逐步把持股捐贈出去。「我絕對沒有打算出售伯克希爾-哈撒韋的任何股份,我會逐步贈予。」八,談年輕人投資:努力讓那些你尊敬、渴望成為的人成為你的朋友巴菲特認為,不要期待你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正確的。如果你的人生有一個方向,那你就要努力讓那些你尊敬、渴望成為的人成為你的朋友。「如果你正在尋找一份有意義的工作,而你並不是急着掙錢,那我建議你像查理·芒格那樣,花時間和優秀的人相處。找到這樣的機會,分享他們的成功;如果找不到,也沒關係,你就繼續做你正在做的事情,繼續努力。堅持下去,你終究會找到那些和你一樣認真生活、認真思考的人。」巴菲特稱。九,談應對挫折:快樂的人活得更久在回答投資者如何應對人生挫折時,巴菲特還説:「我會專注於那些美好的事情,而不是糟糕的事情。人生往往可以很精彩——但也可能遭遇糟糕的挫折。」他表示,找到一種充實和快樂的方式有助於人們長壽。「我認為一個快樂的人比那些做自己並不真正認同之事的人活得更久。」十,談職業心得:熱愛對工作很重要在大會上,巴菲特分享職業心得,「如果你工作的地方是你喜歡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地方」。他強調,若不喜歡一份工作,很難長久堅持,就像聽到對味的音樂,你會一直聽下去。巴菲特還建議年輕人,別在意起薪,但要選對老闆和方向。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208.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208.htm
特斯拉重申視覺智駕路線,稱先進技術不需要昂貴繁雜的傳感器


特斯拉在發文中表示,公司的視覺處理方案搭配端到端神經網絡架構,已通過數十億真實世界數據樣本訓練,成功實現了多場景、更安全的智能駕駛技術路徑。這一表態進一步確認了特斯拉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選擇與戰略定位。與業內其他依賴激光雷達等多傳感器融合方案不同,特斯拉強調「用實力證明先進的技術不需要昂貴繁雜的傳感器」。馬斯克認為,道路和交通規則本身是基於人類視覺設計的,純視覺方案能最貼近人類駕駛習慣,是通向完全自動駕駛的「第一性原理」。他多次批評激光雷達是「錯誤的解決方案」,稱其在複雜道路環境中效率低下,而視覺系統結合生物神經網絡才是最優解。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此舉意在凸顯其技術路線的差異化優勢。純視覺方案若能達到與多傳感器融合相當的安全性能,確實有望在降低智能駕駛系統成本方面取得突破,這對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大規模普及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也有專家表示,視覺系統在極端天氣與光線條件下的表現仍存在挑戰。特斯拉能否通過算法優化與數據積累完全彌補硬件多樣性不足,仍需市場檢驗。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210.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210.htm
新型玻璃硬盤壽命可達5000年 放入鹽水中煮、烤箱烘烤也完好無損


該公司取下其玻璃存儲介質的薄片,放入裝滿鹽水的水壺中煮沸(100°C)。然後,為了進一步測試,又將其放入披薩烤箱中烤制(250°C)。這段耐久性演示就是為了證明,在極端環境下,Cerabyte玻璃存儲器上的數據依然「100%完好無損」。Cerabyte成立於2022年,總部位於德國,致力於通過將一種「像象形文字一樣耐用」的數據存儲介質商業化,徹底改變數據存儲方式。據了解,Cerabyte在這些耐久性測試中使用的陶瓷玻璃材料,通過飛秒激光在厚度為50到100個原子的陶瓷介質中形成納米級孔洞,從而存儲數據。這些9釐米見方的超薄玻璃晶片以每次激光脈衝200萬比特的速率寫入,每個表面均可存儲高達1GB的數據。展望未來,Cerabyte希望到2030年將介質成本降至1美元/TB以下。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212.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212.htm
特斯拉FSD迎來重大升級 馬斯克稱6月將在得州實現無監督駕駛


馬斯克還表示,未來人類手動駕駛汽車將會變得十分罕見,就像現在見到馬一樣罕見。目前,特斯拉的 FSD 智能駕駛輔助技術已進入最後測試階段,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推出更新版本。馬斯克強調,特斯拉正在與全球多家監管機構密切合作,以確保該技術符合各地法規要求。業內專家認為,特斯拉在智能駕駛輔助領域的持續創新將進一步鞏固其在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先地位。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214.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