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卡車進口啓動國家安全調查 為加徵關税埋下伏筆
調查內容還包括本土製造商能否滿足美國需求,以及外國利用出口限制「將對卡車及零部件供應的控制武器化」的可能性。重量超過10000磅的卡車以及零部件和衍生品將受到調查。商務部在4月22日啓動的調查是正在推進的五項貿易調查之一,其他四項分別涉及銅、木材及製品、半導體以及藥品。這些調查均依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展開,通常在270天內得出結論,但特朗普政府已開始加快執行貿易政策。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60.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60.htm
調查內容還包括本土製造商能否滿足美國需求,以及外國利用出口限制「將對卡車及零部件供應的控制武器化」的可能性。重量超過10000磅的卡車以及零部件和衍生品將受到調查。商務部在4月22日啓動的調查是正在推進的五項貿易調查之一,其他四項分別涉及銅、木材及製品、半導體以及藥品。這些調查均依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展開,通常在270天內得出結論,但特朗普政府已開始加快執行貿易政策。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60.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60.htm
cnBeta.COM
美国对卡车进口启动国家安全调查 为加征关税埋下伏笔 -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 - cnBeta.COM
特朗普政府启动调查进口中型和重型卡车及零部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这是其关税计划的延伸。根据《联邦公报》的通知,美国商务部的这项调查将评估“少数”外国供应商带来的国家安全影响,称这些供应商能够主导美国进口的部分原因在于政府补贴和“掠夺性贸易行为”。
白宮稱特朗普打算豁免汽車製造商部分關税
媒體報道,經過汽車業高管近幾周的強烈遊說,美國總統特朗普計劃豁免汽車製造商所面臨的一些最嚴厲關税。分析認為,這是特朗普在貿易戰中的又一次讓步。有媒體稱,特朗普打算豁免汽車零部件的部分關税,其中包括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徵收的關税。後另一媒體稱,白宮已向其證實,特朗普打算豁免汽車製造商部分關税。知情人士對前一媒體稱,此舉被稱為對關税的「分層處理」(destacking)。不過,這項豁免不包括對進口整車的25%關税,也不影響定於5月3日開始執行的對進口汽車零部件徵收的25%關税。分析認為,此番讓步將成為汽車行業的一項初步勝利,也是特朗普在其最激進關税政策上再次退縮,原因在於擔心這些關税會推高美國汽車價格、擾亂供應鏈並導致就業流失。消息傳出後,汽車股盤後紛紛大漲。其中,通用汽車盤後一度大漲6.1%,福特盤後一度漲3%,Stellantis美股盤後一度漲6.8%,但股價隨後回落。據報道,過去一周,汽車公司高管加大了對關税的批評力度。Stellantis董事長約翰·埃爾坎(John Elkann)警告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正使美歐汽車產業面臨風險」。另一位高級汽車行業高管表示:「我們已敦促政府——不要用這些額外的關税一次又一次打擊我們……因為這確實會危及我們整個行業的健康。」另外,此次關税豁免也是特朗普在本月關税計劃引發全球市場大幅拋售和外界對美國可能陷入衰退的警告之後,向特定行業提供「 carve-out」(例外待遇)的最新跡象。當地時間4月2日,據央視新聞,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特朗普將對所有國家徵收10%的「基準關税」。當地時間4月9日,白宮又宣佈暫停實施90天,但仍有引發全面全球貿易衝突的風險。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東部時間4月11日深夜,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在官網上發佈了一條通知:聯邦政府已同意對智能手機、電腦、晶片等電子產品免除「對等關税」;豁免的產品適用於4月5日以後進入美國的電子產品,已經支付的「對等關税」可以尋求退款。特朗普上周還表示將為汽車行業提供「幫助」。他此前已表示,只要企業遵守2020年美墨加協議(USMCA)的規定,就可以為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的汽車提供更優惠待遇。符合USMCA協議條款的整車和零部件,僅其「非美國內容」部分將適用25%的關税。知情人士對媒體表示,目前談判的重點主要是如何簡化關税的執行,例如通過簡化汽車零部件的產地規則來簡化實施程序。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62.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62.htm
媒體報道,經過汽車業高管近幾周的強烈遊說,美國總統特朗普計劃豁免汽車製造商所面臨的一些最嚴厲關税。分析認為,這是特朗普在貿易戰中的又一次讓步。有媒體稱,特朗普打算豁免汽車零部件的部分關税,其中包括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徵收的關税。後另一媒體稱,白宮已向其證實,特朗普打算豁免汽車製造商部分關税。知情人士對前一媒體稱,此舉被稱為對關税的「分層處理」(destacking)。不過,這項豁免不包括對進口整車的25%關税,也不影響定於5月3日開始執行的對進口汽車零部件徵收的25%關税。分析認為,此番讓步將成為汽車行業的一項初步勝利,也是特朗普在其最激進關税政策上再次退縮,原因在於擔心這些關税會推高美國汽車價格、擾亂供應鏈並導致就業流失。消息傳出後,汽車股盤後紛紛大漲。其中,通用汽車盤後一度大漲6.1%,福特盤後一度漲3%,Stellantis美股盤後一度漲6.8%,但股價隨後回落。據報道,過去一周,汽車公司高管加大了對關税的批評力度。Stellantis董事長約翰·埃爾坎(John Elkann)警告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正使美歐汽車產業面臨風險」。另一位高級汽車行業高管表示:「我們已敦促政府——不要用這些額外的關税一次又一次打擊我們……因為這確實會危及我們整個行業的健康。」另外,此次關税豁免也是特朗普在本月關税計劃引發全球市場大幅拋售和外界對美國可能陷入衰退的警告之後,向特定行業提供「 carve-out」(例外待遇)的最新跡象。當地時間4月2日,據央視新聞,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特朗普將對所有國家徵收10%的「基準關税」。當地時間4月9日,白宮又宣佈暫停實施90天,但仍有引發全面全球貿易衝突的風險。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東部時間4月11日深夜,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在官網上發佈了一條通知:聯邦政府已同意對智能手機、電腦、晶片等電子產品免除「對等關税」;豁免的產品適用於4月5日以後進入美國的電子產品,已經支付的「對等關税」可以尋求退款。特朗普上周還表示將為汽車行業提供「幫助」。他此前已表示,只要企業遵守2020年美墨加協議(USMCA)的規定,就可以為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的汽車提供更優惠待遇。符合USMCA協議條款的整車和零部件,僅其「非美國內容」部分將適用25%的關税。知情人士對媒體表示,目前談判的重點主要是如何簡化關税的執行,例如通過簡化汽車零部件的產地規則來簡化實施程序。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62.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62.htm
cnBeta.COM
白宫称特朗普打算豁免汽车制造商部分关税 -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 - cnBeta.COM
白宫周三向媒体证实之前,有媒体称,特朗普打算豁免部分汽车零部件关税,豁免包括对钢铝征收的关税,不包括对进口整车25%的关税,也不影响对汽车零部件定于5月3日开始执行的25%关税。分析认为,这是特朗普在其最激进关税政策上再次退缩。
豐田擬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州工廠追加投資8800萬美元
豐田計劃增加一條混合動力驅動橋的裝配線,這是一種動力傳動系統部件,將用於豐田和雷克薩斯汽車。預計將於2026年下半年開始生產。豐田西弗吉尼亞州總裁David Rosier表示,「這項投資是豐田『在銷售的地方建設』理念的又一例證,進一步證明了公司對團隊成員的信心。我們很自豪能夠在為客户提供各種動力傳動系統選擇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他表示,豐田在美國有大量投資,在11家工廠擁有近5萬名員工,其中包括與萬事得在阿拉巴馬州的一家合資企業。自2018年以來,豐田已經在美國製造業投資了250億美元,另外還投資了285億美元來支持美國的供應商網絡。西弗吉尼亞州州長帕特裏克·莫裏西説:「我讚賞這項對我們州的重大投資。作為豐田在北美唯一一家生產這種複雜機械的工廠,西弗吉尼亞州將繼續優先考慮經濟發展和為我們的員工提供技術工作。感謝豐田致力於在這個州發展自己的業務。」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64.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64.htm
豐田計劃增加一條混合動力驅動橋的裝配線,這是一種動力傳動系統部件,將用於豐田和雷克薩斯汽車。預計將於2026年下半年開始生產。豐田西弗吉尼亞州總裁David Rosier表示,「這項投資是豐田『在銷售的地方建設』理念的又一例證,進一步證明了公司對團隊成員的信心。我們很自豪能夠在為客户提供各種動力傳動系統選擇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他表示,豐田在美國有大量投資,在11家工廠擁有近5萬名員工,其中包括與萬事得在阿拉巴馬州的一家合資企業。自2018年以來,豐田已經在美國製造業投資了250億美元,另外還投資了285億美元來支持美國的供應商網絡。西弗吉尼亞州州長帕特裏克·莫裏西説:「我讚賞這項對我們州的重大投資。作為豐田在北美唯一一家生產這種複雜機械的工廠,西弗吉尼亞州將繼續優先考慮經濟發展和為我們的員工提供技術工作。感謝豐田致力於在這個州發展自己的業務。」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64.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64.htm
cnBeta.COM
丰田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工厂追加投资8800万美元 - 科技与交通 - cnBeta.COM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周三表示,计划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一家工厂再投资8800万美元,在特朗普政府提高进口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关税的情况下,增加在美国的投资和生产。这将使该工厂的总投资超过28亿美元,并为其2000多名员工加强了长期工作保障。
報道:OpenAI預計2029年收入將達1250億美元 AI代理成增長引擎
隨着AI代理業務和新產品線的快速擴張,OpenAI向投資者展示了一幅美好的增長藍圖:2029年總收入將達1250億美元,2030年進一步增至1740億美元。4月23日根據報道,雖然過去兩年ChatGPT一直是OpenAI的搖錢樹,但公司預計到2029年,AI代理(可以代表客户採取行動的AI軟件)和其他新產品的銷售額將超過其流行聊天機械人的收入。2023年,OpenAI的收入達到37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了近四倍。據報道,目前OpenAI每周活躍用户已超過5億,較去年12月的3億有顯著增長。報道稱OpenAI預計,2029年AI代理業務收入將達到290億美元,遠高於今年的30億美元。這些代理產品價格不菲,從面向「高收入知識工作者」的每月2000美元到面向博士級研究的每月20000美元不等。這些數字將使這家創立10年的公司銷售額接近目前英偉達或Meta的水平,反映了AI代理業務的迅猛增長。OpenAI也積累了一些資金雄厚的客户。今年 2 月,軟銀宣佈將每年斥資 30 億美元用於 OpenAI 產品,包括 AI 代理,並將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向日本企業推廣 OpenAI 的產品(品牌為 Cristal Intelligence)。總體而言,OpenAI預測未來五年內,代理業務將佔其總收入的近四分之一。收入多元化:從免費用户到廣告和零售OpenAI正探索多種收入來源,遠超傳統的訂閲費模式。儘管CEO Sam Altma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在聊天機械人上投放傳統廣告持謹慎態度,但他提到了收取推廣費的可能性——即從用户通過ChatGPT或其代理髮起的銷售中抽成。據報道預測,OpenAI將從明年開始通過免費用户和其他產品獲得顯著收入。到2029年,來自這些渠道的收入預計將達到250億美元,約佔總收入的五分之一。研究公司LightShed Partners的聯合創始人兼分析師Rich Greenfield表示:廣告商一直追隨用户的眼球,如果OpenAI能獲得大量用户使用時間,廣告商將爭相入駐。值得注意的是,OpenAI已開始在購物領域進行嘗試。報道表示自今年1月起,部分用户可以通過ChatGPT專業版訂閲使用網頁瀏覽代理Operator,在Instacart上訂購雜貨或在OpenTable上預訂餐廳。這與Google在其AI概覽功能中,開始通過向美國流動裝置用户展示廣告來變現的策略類似。從燒錢到盈利:成本控制戰略逐見成效報道指出,OpenAI預計未來四年將在模型訓練、運營成本及員工薪資等開支,消耗約460億美元現金,但公司預計將在2029年實現現金流轉正,該年度產生近120億美元現金。尤為重要的是,推理成本(即運行ChatGPT等AI產品的成本)增長將在未來五年內逐步放緩。這些成本今年將增加到約60億美元,到2030年將接近470億美元。但年增長率將降至約30%。使用OpenAI模型的應用開發者成本正在下降,這得益於模型效率的提高和提示緩存等新技術。這些成本增長放緩,加上收入激增,將大幅提升OpenAI的利潤率。公司預計毛利潤佔收入的比例將從去年的40%上升至2029年的近70%。OpenAI還預計用户數量將大幅增長,到2030年將達到30億月活用户、20億周活用户和9億日活用户。截至去年年底,ChatGPT的周活躍用户中付費訂閲用户不到5%。無論這些預測能否實現,這些美好的數據預期都揭示了,為何軟銀領投的投資者願意以2600億美元的估值向OpenAI注入400億美元新資本——比去年秋天的估值高出73%。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66.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66.htm
隨着AI代理業務和新產品線的快速擴張,OpenAI向投資者展示了一幅美好的增長藍圖:2029年總收入將達1250億美元,2030年進一步增至1740億美元。4月23日根據報道,雖然過去兩年ChatGPT一直是OpenAI的搖錢樹,但公司預計到2029年,AI代理(可以代表客户採取行動的AI軟件)和其他新產品的銷售額將超過其流行聊天機械人的收入。2023年,OpenAI的收入達到37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了近四倍。據報道,目前OpenAI每周活躍用户已超過5億,較去年12月的3億有顯著增長。報道稱OpenAI預計,2029年AI代理業務收入將達到290億美元,遠高於今年的30億美元。這些代理產品價格不菲,從面向「高收入知識工作者」的每月2000美元到面向博士級研究的每月20000美元不等。這些數字將使這家創立10年的公司銷售額接近目前英偉達或Meta的水平,反映了AI代理業務的迅猛增長。OpenAI也積累了一些資金雄厚的客户。今年 2 月,軟銀宣佈將每年斥資 30 億美元用於 OpenAI 產品,包括 AI 代理,並將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向日本企業推廣 OpenAI 的產品(品牌為 Cristal Intelligence)。總體而言,OpenAI預測未來五年內,代理業務將佔其總收入的近四分之一。收入多元化:從免費用户到廣告和零售OpenAI正探索多種收入來源,遠超傳統的訂閲費模式。儘管CEO Sam Altma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在聊天機械人上投放傳統廣告持謹慎態度,但他提到了收取推廣費的可能性——即從用户通過ChatGPT或其代理髮起的銷售中抽成。據報道預測,OpenAI將從明年開始通過免費用户和其他產品獲得顯著收入。到2029年,來自這些渠道的收入預計將達到250億美元,約佔總收入的五分之一。研究公司LightShed Partners的聯合創始人兼分析師Rich Greenfield表示:廣告商一直追隨用户的眼球,如果OpenAI能獲得大量用户使用時間,廣告商將爭相入駐。值得注意的是,OpenAI已開始在購物領域進行嘗試。報道表示自今年1月起,部分用户可以通過ChatGPT專業版訂閲使用網頁瀏覽代理Operator,在Instacart上訂購雜貨或在OpenTable上預訂餐廳。這與Google在其AI概覽功能中,開始通過向美國流動裝置用户展示廣告來變現的策略類似。從燒錢到盈利:成本控制戰略逐見成效報道指出,OpenAI預計未來四年將在模型訓練、運營成本及員工薪資等開支,消耗約460億美元現金,但公司預計將在2029年實現現金流轉正,該年度產生近120億美元現金。尤為重要的是,推理成本(即運行ChatGPT等AI產品的成本)增長將在未來五年內逐步放緩。這些成本今年將增加到約60億美元,到2030年將接近470億美元。但年增長率將降至約30%。使用OpenAI模型的應用開發者成本正在下降,這得益於模型效率的提高和提示緩存等新技術。這些成本增長放緩,加上收入激增,將大幅提升OpenAI的利潤率。公司預計毛利潤佔收入的比例將從去年的40%上升至2029年的近70%。OpenAI還預計用户數量將大幅增長,到2030年將達到30億月活用户、20億周活用户和9億日活用户。截至去年年底,ChatGPT的周活躍用户中付費訂閲用户不到5%。無論這些預測能否實現,這些美好的數據預期都揭示了,為何軟銀領投的投資者願意以2600億美元的估值向OpenAI注入400億美元新資本——比去年秋天的估值高出73%。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66.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66.htm
cnBeta.COM
报道:OpenAI预计2029年收入将达1250亿美元 AI代理成增长引擎 - AI 人工智能 - cnBeta.COM
OpenAI预测未来五年内,代理业务将占其总收入的近四分之一,渠道收入将占总收入的五分之一,预计到2029年前者收入达290亿美元,后者则升至250亿美元。通过成本控制,预计2029年实现现金流转正,毛利润占比将达70%。
OpenAI前員工致信兩州總檢察長 要求阻止其轉型為營利性實體
「任何出售價格都無法彌補控制權的喪失,」該組織寫道。該組織在信中寫道,非營利組織對AGI開發和管理方式的控制對OpenAI的使命至關重要,取消這種控制「將違反對非營利組織受益人的特殊信託義務」,並威脅到它的慈善目的。OpenAI是一家成立於2015年的非營利性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近年來一直在將產品商業化,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ChatGPT聊天機械人。該公司仍由一家非營利組織的母公司監管,但去年宣佈將轉變為一家營利性公司,從非營利組織手中奪取控制權,但仍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這一變化需要得到主要支持者微軟和加州總檢察長的批准,它將消除一些潛在的限制,因為該公司將與微軟、亞馬遜、亞馬遜和埃隆·馬斯克的xAI等競爭對手展開競爭。這一舉措引發了OpenAI員工和人工智能領導者之間的爭議,因為它似乎與這家公司的使命和創始原則相矛盾。此後,OpenAI的多名高管離開,創辦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公司。2018年至2020年在OpenAI工作的尼桑·斯蒂農(Nisan Stienno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OpenAI可能有一天會開發出能讓我們所有人喪命的技術。OpenAI是由一個對人類負有責任的非營利組織控制的,這是值得讚揚的。這種責任排除了放棄這種控制的可能性。」2018年至2023年在OpenAI工作的雅各布·希爾頓(Jacob Hilton)表示,在他任職期間,「領導層一再強調OpenAI的主要受託責任是對人類。」希爾頓在一份聲明中説:「他們聲稱這是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承諾,寫在公司章程中,並通過公司結構強制執行。現在他們提議放棄這一基本承諾。」OpenAI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在成為一家營利性實體後,該公司的結構將與Anthropic和xAI等競爭對手類似。這位發言人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我們的董事會已經非常明確:我們的非營利組織將得到加強,對現有結構的任何改變都將有助於確保更廣泛的公眾從人工智能中受益。」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68.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68.htm
「任何出售價格都無法彌補控制權的喪失,」該組織寫道。該組織在信中寫道,非營利組織對AGI開發和管理方式的控制對OpenAI的使命至關重要,取消這種控制「將違反對非營利組織受益人的特殊信託義務」,並威脅到它的慈善目的。OpenAI是一家成立於2015年的非營利性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近年來一直在將產品商業化,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ChatGPT聊天機械人。該公司仍由一家非營利組織的母公司監管,但去年宣佈將轉變為一家營利性公司,從非營利組織手中奪取控制權,但仍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這一變化需要得到主要支持者微軟和加州總檢察長的批准,它將消除一些潛在的限制,因為該公司將與微軟、亞馬遜、亞馬遜和埃隆·馬斯克的xAI等競爭對手展開競爭。這一舉措引發了OpenAI員工和人工智能領導者之間的爭議,因為它似乎與這家公司的使命和創始原則相矛盾。此後,OpenAI的多名高管離開,創辦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公司。2018年至2020年在OpenAI工作的尼桑·斯蒂農(Nisan Stienno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OpenAI可能有一天會開發出能讓我們所有人喪命的技術。OpenAI是由一個對人類負有責任的非營利組織控制的,這是值得讚揚的。這種責任排除了放棄這種控制的可能性。」2018年至2023年在OpenAI工作的雅各布·希爾頓(Jacob Hilton)表示,在他任職期間,「領導層一再強調OpenAI的主要受託責任是對人類。」希爾頓在一份聲明中説:「他們聲稱這是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承諾,寫在公司章程中,並通過公司結構強制執行。現在他們提議放棄這一基本承諾。」OpenAI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在成為一家營利性實體後,該公司的結構將與Anthropic和xAI等競爭對手類似。這位發言人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我們的董事會已經非常明確:我們的非營利組織將得到加強,對現有結構的任何改變都將有助於確保更廣泛的公眾從人工智能中受益。」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68.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68.htm
cnBeta.COM
OpenAI前员工致信两州总检察长 要求阻止其转型为营利性实体 - AI 人工智能 - cnBeta.COM
一些前OpenAI员工、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学教授和民间社会组织上周致信美国加州和特拉华州的总检察长,要求他们出于安全考虑停止这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重组为营利性实体的努力。在周二提交给OpenAI董事会的这封信中,该组织写道,重组为营利性实体将“颠覆OpenAI的慈善目的”,并“取消非营利控制,消除关键的治理保障措施”。
Scale AI聯合創始人Lucy Guo將成為全球最年輕白手起家女性億萬富翁
《福布斯》雜誌網站報道截圖儘管郭露西已離開Scale AI多年,但這位30歲的聯合創始人通過持有公司股份,成為了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女億萬富翁。備受關注的人工智能公司Scale AI即將完成一項股權收購要約。該要約允許這家成立九年的私營公司的早期員工和投資者,將股份出售給新投資者或原有投資者,並且計劃在6月1日前完成。此次交易對這家人工智能公司的估值為250億美元。這一新估值讓Scale AI的30歲聯合創始人郭露西,成為了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女億萬富翁。她取代了35歲的流行歌星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自2023年末《福布斯》宣佈泰勒·斯威夫特成為億萬富翁以來,她一直擁有這一頭銜。華裔移民之女郭露西1994年出生在美國三藩市灣區,她的父母都是電子工程師。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編程展現出對技術的濃厚興趣。十幾歲時,她自學編程,並通過為一款在線遊戲開發腳本並出售遊戲內的資產來賺錢。後來,郭露西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學習計算機科學和人機交互,但在畢業前選擇輟學,加入由億萬富豪彼得·蒂爾創立的「蒂爾獎學金」計劃。該計劃專門資助有創業潛力的年輕人離開學校創建公司。2015年,郭露西進入問答平台Quora擔任產品設計師,期間結識了汪滔(Alexandr Wang)。2016年,郭露西與汪滔共同創立人工智能公司Scale AI。關於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用汪滔的話來形容就是「向挖金子的人賣鏟子」,具體來説,就是為人工智能領域提供數據標註服務。公司的客户後來發展到包括美國政府(Scale AI的技術曾被用於分析烏克蘭的衞星圖像)以及OpenAI(用於幫助訓練ChatGPT)。汪滔出任Scale AI行政總裁,郭露西負責公司的運營和產品設計團隊。2018年,兩人雙雙入選《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同年,兩人在公司管理方式上出現分歧,據報道,汪解僱了郭。郭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有不同的意見,但我為Scale AI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郭露西(Lucy Guo)(郭露西社交媒體截圖)雖然郭露西與汪滔因理念分歧離開了公司,但她保留了近5%的股份。隨着Scale AI預計在2025年6月完成一筆重大股份轉讓交易,公司估值將從2024年的138億美元大幅提升至250億美元,郭露西手中股份的價值也隨之飆升至約12億美元。對於她是否將在本輪股份轉讓要約中出售部分持股,她未予置評。對於自己的新晉億萬富豪身份,郭露西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説:「我其實沒太多想這件事,這有點不可思議。可惜身家目前都只是賬面數字。」離開Scale AI後,郭創辦了一家名為Backend Capital的小型風險投資公司,用於投資早期階段的公司。2022年,她將重心從風險投資公司轉移,創辦了自己的公司Passes——一個面向創作者的訂閲平台,旨在幫助內容創作者和名人通過付費聊天和視頻等方式與粉絲建立連接。據報道,郭露西的新公司已與多位名人籤約,包括美國體操運動員鄧恩、籃球傳奇人物奧尼爾。據《福布斯》估算,加上她在第二家初創企業Passes中的持股等其他資產,她的總身家達到12.5億美元。目前,郭露西是全球40歲以下僅6位白手起家女億萬富豪之一,也是唯一一位在已退出創辦公司後仍靠股份躋身億萬富豪行列的女性。根據福布斯數據,當前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女億萬富豪中,有30歲的郭露西、35歲的泰勒·斯威夫特、37歲的OpenAI前高層丹妮拉·阿莫迪、37歲的澳大利亞平面設計公司Canva創辦人梅蘭妮·珀金斯、37歲的蕾哈娜以及來自中國、經營珠寶品牌的盧依雯。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70.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70.htm
《福布斯》雜誌網站報道截圖儘管郭露西已離開Scale AI多年,但這位30歲的聯合創始人通過持有公司股份,成為了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女億萬富翁。備受關注的人工智能公司Scale AI即將完成一項股權收購要約。該要約允許這家成立九年的私營公司的早期員工和投資者,將股份出售給新投資者或原有投資者,並且計劃在6月1日前完成。此次交易對這家人工智能公司的估值為250億美元。這一新估值讓Scale AI的30歲聯合創始人郭露西,成為了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女億萬富翁。她取代了35歲的流行歌星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自2023年末《福布斯》宣佈泰勒·斯威夫特成為億萬富翁以來,她一直擁有這一頭銜。華裔移民之女郭露西1994年出生在美國三藩市灣區,她的父母都是電子工程師。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編程展現出對技術的濃厚興趣。十幾歲時,她自學編程,並通過為一款在線遊戲開發腳本並出售遊戲內的資產來賺錢。後來,郭露西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學習計算機科學和人機交互,但在畢業前選擇輟學,加入由億萬富豪彼得·蒂爾創立的「蒂爾獎學金」計劃。該計劃專門資助有創業潛力的年輕人離開學校創建公司。2015年,郭露西進入問答平台Quora擔任產品設計師,期間結識了汪滔(Alexandr Wang)。2016年,郭露西與汪滔共同創立人工智能公司Scale AI。關於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用汪滔的話來形容就是「向挖金子的人賣鏟子」,具體來説,就是為人工智能領域提供數據標註服務。公司的客户後來發展到包括美國政府(Scale AI的技術曾被用於分析烏克蘭的衞星圖像)以及OpenAI(用於幫助訓練ChatGPT)。汪滔出任Scale AI行政總裁,郭露西負責公司的運營和產品設計團隊。2018年,兩人雙雙入選《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同年,兩人在公司管理方式上出現分歧,據報道,汪解僱了郭。郭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有不同的意見,但我為Scale AI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郭露西(Lucy Guo)(郭露西社交媒體截圖)雖然郭露西與汪滔因理念分歧離開了公司,但她保留了近5%的股份。隨着Scale AI預計在2025年6月完成一筆重大股份轉讓交易,公司估值將從2024年的138億美元大幅提升至250億美元,郭露西手中股份的價值也隨之飆升至約12億美元。對於她是否將在本輪股份轉讓要約中出售部分持股,她未予置評。對於自己的新晉億萬富豪身份,郭露西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説:「我其實沒太多想這件事,這有點不可思議。可惜身家目前都只是賬面數字。」離開Scale AI後,郭創辦了一家名為Backend Capital的小型風險投資公司,用於投資早期階段的公司。2022年,她將重心從風險投資公司轉移,創辦了自己的公司Passes——一個面向創作者的訂閲平台,旨在幫助內容創作者和名人通過付費聊天和視頻等方式與粉絲建立連接。據報道,郭露西的新公司已與多位名人籤約,包括美國體操運動員鄧恩、籃球傳奇人物奧尼爾。據《福布斯》估算,加上她在第二家初創企業Passes中的持股等其他資產,她的總身家達到12.5億美元。目前,郭露西是全球40歲以下僅6位白手起家女億萬富豪之一,也是唯一一位在已退出創辦公司後仍靠股份躋身億萬富豪行列的女性。根據福布斯數據,當前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女億萬富豪中,有30歲的郭露西、35歲的泰勒·斯威夫特、37歲的OpenAI前高層丹妮拉·阿莫迪、37歲的澳大利亞平面設計公司Canva創辦人梅蘭妮·珀金斯、37歲的蕾哈娜以及來自中國、經營珠寶品牌的盧依雯。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70.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70.htm
cnBeta.COM
Scale AI联合创始人Lucy Guo将成为全球最年轻白手起家女性亿万富翁 - AI 人工智能 - cnBeta.COM
据《福布斯》报道,年仅30岁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ScaleAI联合创始人郭露西(LucyGuo)将超越美国歌手泰勒·斯威夫特(霉霉)成为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女性亿万富豪。
特斯拉自動駕駛出租車擴大員工測試
特斯拉奧斯汀展廳「正為無人監督的自動駕駛做準備。」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發文回應該視頻稱。馬斯克回應特斯拉在周三表示,奧斯汀的這一測試以及公司此前在灣區特斯拉員工中的測試,都是其測試計劃的一部分,旨在協助開發和驗證包括應用程式、駕駛輔助系統以及車輛調度在內的各項功能。根據特斯拉的帖子,他們已完成超過1500次行程,總計行駛裏程達1.5萬英裏。特斯拉網約車服務部署了一套特斯拉所稱的「完全自動駕駛」(FSD)功能。雖然名字叫自動駕駛,但是該系統仍需要駕駛員的持續監督,並不能實現車輛的完全自主運行。根據特斯拉視頻中的免責聲明,車上配有安全駕駛員,必要時會進行幹預。特斯拉高管周二在電話會議中表示,該公司計劃推出一款無人駕駛但仍處於遠程監督的系統版本。該服務預計將在今年夏天以自動駕駛出租車之名向公眾推出。他們表示,初期將在奧斯汀投入10到20輛Model Y進行運營,之後將逐步擴大規模,覆蓋更多城市,並把更多車型納入這一車隊。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72.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72.htm
特斯拉奧斯汀展廳「正為無人監督的自動駕駛做準備。」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發文回應該視頻稱。馬斯克回應特斯拉在周三表示,奧斯汀的這一測試以及公司此前在灣區特斯拉員工中的測試,都是其測試計劃的一部分,旨在協助開發和驗證包括應用程式、駕駛輔助系統以及車輛調度在內的各項功能。根據特斯拉的帖子,他們已完成超過1500次行程,總計行駛裏程達1.5萬英裏。特斯拉網約車服務部署了一套特斯拉所稱的「完全自動駕駛」(FSD)功能。雖然名字叫自動駕駛,但是該系統仍需要駕駛員的持續監督,並不能實現車輛的完全自主運行。根據特斯拉視頻中的免責聲明,車上配有安全駕駛員,必要時會進行幹預。特斯拉高管周二在電話會議中表示,該公司計劃推出一款無人駕駛但仍處於遠程監督的系統版本。該服務預計將在今年夏天以自動駕駛出租車之名向公眾推出。他們表示,初期將在奧斯汀投入10到20輛Model Y進行運營,之後將逐步擴大規模,覆蓋更多城市,並把更多車型納入這一車隊。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72.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72.htm
cnBeta.COM
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扩大员工测试 - Tesla 特斯拉电动汽车 - cnBeta.COM
据彭博社报道,特斯拉公司已将其网约车应用的测试扩大到得州奥斯汀的员工,朝着6月份在奥斯汀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又迈进了一步。特斯拉周三在X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相关测试画面。视频显示,一名用户使用手机叫了一辆特斯拉汽车。汽车前排坐着一名司机,后排则有不同的乘客轮流乘坐。
京東App登頂蘋果應用商店免費榜 外賣業務40天突破百萬單
京東外賣自今年2月11日正式上線以來表現亮眼,僅用40天時間,日訂單量便突破了100萬大關。進入4月,京東更是加速佈局外賣市場,4月15日當天,其品質外賣訂單量突破500萬單,顯示出迅猛的增長勢頭。作為後來者,京東在外賣賽道上動作頻頻,引發廣泛關注。4月11日,京東外賣宣佈啓動「百億補貼」計劃,承諾一年內投入超100億元資金,通過「全民補貼+爆品直降」雙重機制持續擴大市場份額。隨後,劉強東親自上陣送餐、請騎手吃火鍋後更是讓京東外賣曝光量大漲。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外賣服務需求,京東表示將在本季度增招不少於5萬名全職外賣配送員。更引人關注的是,京東承諾為這些配送員工全額繳納五險一金,所有相關費用均由公司承擔,這一舉措或將對整個行業的用工標準產生影響。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74.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74.htm
京東外賣自今年2月11日正式上線以來表現亮眼,僅用40天時間,日訂單量便突破了100萬大關。進入4月,京東更是加速佈局外賣市場,4月15日當天,其品質外賣訂單量突破500萬單,顯示出迅猛的增長勢頭。作為後來者,京東在外賣賽道上動作頻頻,引發廣泛關注。4月11日,京東外賣宣佈啓動「百億補貼」計劃,承諾一年內投入超100億元資金,通過「全民補貼+爆品直降」雙重機制持續擴大市場份額。隨後,劉強東親自上陣送餐、請騎手吃火鍋後更是讓京東外賣曝光量大漲。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外賣服務需求,京東表示將在本季度增招不少於5萬名全職外賣配送員。更引人關注的是,京東承諾為這些配送員工全額繳納五險一金,所有相關費用均由公司承擔,這一舉措或將對整個行業的用工標準產生影響。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74.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74.htm
cnBeta.COM
京东App登顶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榜 外卖业务40天突破百万单 - 电子商务 - cnBeta.COM
4月24日,京东App目前登上了苹果AppStore免费App排行榜榜首。与此同时,达达秒送骑士(骑手端)位列第5,达达秒送(用户端)位列第9,京东到家位列第12。这一现象与京东近期在外卖领域的猛烈攻势不无关联。
稱格力電車跑十幾年從沒火災 董明珠發言被網友炮轟不實
「通過這幾年實踐證明,格力鈦技術路徑選對了,格力鈦的新能源車從沒有發生火災事故。現在格力對產品的認知,第一要素就是安全,安全問題沒有解決,就不應該做這個產品。」董明珠表示:「從技術路徑來講,我們的選擇肯定沒有錯的。」據她透露,今年格力鈦在管理、技術創新、銷售體系上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她同時希望大家要看格力電器總的方向和總的結果。更早前接受採訪時,董明珠回應了格力造車進展:「我們不做小轎車,但環衞車、重卡、公交車等各類工程車已鋪開賽道。」上述發言也是引起了網友的炮轟,有不少人甚至替董明珠找到了格力電車起火事故的證據。2023年1月30日,三亞機場附近停放的多輛格力鈦新能源客車發生火災,67輛車被燒毀。這次事故原因最終歸咎於外部火源引燃。2017年10月,北京公交1路新增10輛純電動GTQ6186BEVBT3型公交車,由珠海銀隆新能源製造。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76.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76.htm
「通過這幾年實踐證明,格力鈦技術路徑選對了,格力鈦的新能源車從沒有發生火災事故。現在格力對產品的認知,第一要素就是安全,安全問題沒有解決,就不應該做這個產品。」董明珠表示:「從技術路徑來講,我們的選擇肯定沒有錯的。」據她透露,今年格力鈦在管理、技術創新、銷售體系上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她同時希望大家要看格力電器總的方向和總的結果。更早前接受採訪時,董明珠回應了格力造車進展:「我們不做小轎車,但環衞車、重卡、公交車等各類工程車已鋪開賽道。」上述發言也是引起了網友的炮轟,有不少人甚至替董明珠找到了格力電車起火事故的證據。2023年1月30日,三亞機場附近停放的多輛格力鈦新能源客車發生火災,67輛車被燒毀。這次事故原因最終歸咎於外部火源引燃。2017年10月,北京公交1路新增10輛純電動GTQ6186BEVBT3型公交車,由珠海銀隆新能源製造。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76.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76.htm
cnBeta.COM
称格力电车跑十几年从没火灾 董明珠发言被网友炮轰不实 - 人物 - cnBeta.COM
董明珠近日又公开发言,先抛出格力不用海归有间谍引起轩然大波后,还公然吐槽友商,称格力电车跑了10几年从没火灾。董明珠公开表示:“格力电车跑了十几年,从没有火灾事故。”
看完對電池新國標的宣傳 牛頓的棺材板蓋不住了
前幾天,工信部發佈了 GB 38031-2025《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一圖流,裏面將之前電池熱失控後的 5 分鐘逃生時間改成了 「不起火、不爆炸」。此標準將在明年 7 月 1 日正式實施。消息一出,「甲亢哥」 們開始幹活了,一大堆媒體爭相報道,好不熱鬧。但脖子哥把這張圖看完之後,只能説,學新聞學的,大夥別開心得太早。原因就是,這國標壓根就還沒發佈,連正文都沒有,就這一張圖,沒有細節,非常籠統。下面脖子哥的分析,都是咱們化身列文虎克,結合之前的國標意見徵求稿摳出來的。準備好被潑冷水沒?Let's go.這次的新國標新增了三項測試,分別是電池包的熱擴散、碰撞測試,以及快充後安全測試。咱們先講最重磅的熱擴散測試。在 2020 年的 GB 38031 國標中,附錄 C 裏規定了熱擴散的試驗方法,當時推薦的是針刺以及加熱來觸發熱失控。但是,當時的要求十分寬鬆,只要在起火、爆炸之前 5 分鐘,在車內給到一個報警信號提醒車內人員跑路就行。可要是事故真把人撞暈了,5 分鐘都不一定醒的過來,這樣的慘痛事故咱們見得也不少了。所以,2025 年新規把 「逃生 5 分鐘」 改成了 「不起火、不爆炸」,同時要求電池燃燒後的有毒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觸發熱失控的方法除了之前的針刺和外部加熱外,更加嚴謹地增加了內部觸發,就是給電池包裏其中一個電池單體貼上加熱片,從裏面加熱來模擬內部熱失控。聽上去好像新能源行業要大變天了,但是國標説的 「不起火」 只針對一個電芯熱失控,跟我們平時的那種紅透半邊天的起火不是一個意思。最直觀的,上述試驗全部是在嚴謹的實驗室環境下觸發單個電芯的熱失控,在現實裏嘛,電池包通常不會那麼規整的受損(很可能是大面積熱失控)。其次,現在也有不少車企能夠做到電池包穿刺只冒煙不起火,比亞迪 4 年前就是這麼將刀片電池打出名堂的,五菱最近更是搞了多點槍擊試驗,標準也超過了國標。而且除了電芯,材料供應商們也在努力搗鼓相關的防火材料,像立邦的防火塗層,3M 的隔熱墊、阿斯彭的氣凝膠…………各種材料理論上都能撐住上千度的高温。可是,雖然有着這麼多層保障,但現實裏要是真給電池撞爛了,該燒還得燒。畢竟電池這玩意本身就是靠正、負極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來工作的,自帶還原劑和氧化劑,目前的技術都只能讓它燒的慢一點。國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監督司的指揮長王天瑞之前也説過,鋰電池熱失控不可避免。所以,國標這樣做只是提高了電池安全的下限,並不代表能完全杜絕起火現象。然後第二個新增測試就是電池包底部的撞擊試驗。他們會用一個直徑 3 釐米的半球形鋼柱,分三次去撞擊電池包同一個位置,撞擊能量為 150J。這個試驗初衷很好,像深藍、極氪都有過電池包底部被異物穿刺的經歷,國標確實考慮周到。但是,150J 的力度還是有點小了。咱們拿中學都學過的動能公式 (動能=1/2*質量*速度的平方)算一下,假設這根鋼柱有 10 公斤重,150J 的撞擊動能相當於它用 19.69km/h 的速度去撞擊電池包。要知道,現在的新能源車動輒 2 噸重,假設你走在鄉村小路限速 30km/h,然後有一塊屹立不動的大石頭你沒看見刮到了底盤,那一瞬間的撞擊力度輕鬆超過 6 萬焦耳。五菱神煉電池刮底測試是40km/h所以新國標底部撞擊試驗如果確實是這個標準,那麼它最大的作用,應該就是兜底。當然,電池其實也有自己的碰撞標準,它模擬的是電池包受到車輛保護且不變形情況下的碰撞,與我們理解的那種直接殼體參與碰撞也有差異。但這個測試的標準,比起車企們自己做的測試,也是要弱上一點。根據 2020 年國標和新國標的徵求意見稿裏的模擬碰撞項目,兩者都是將電池綁在台架上進行碰撞測試,並不是直接撞到殼體。按照標定的範圍,測試裏正面會用最大 28g、側面會用最大 15g 的加速度進行撞擊,這是什麼概念?前段時間寧德時代發佈了一段他們的電池在中汽中心測試的視頻,裏面的電池用的是 60g 的加速度,速度為 70km/h。這麼一對比,28g 可能真弱了一點。剩下最後一個測試就是快充循環後安全測試了,這個也是沒啥好説的。測試機構會在 15 分鐘內把電池從 20% 充到 80%,然後放電到 20%,如此循環 300 次,然後再進行短路測試。而現在廠商自己做測試的時候,電池包的循環壽命一般都在 1000 次以上,過國標應該沒啥問題。到這,最重要的三個新增項目就説完了,剩下的都是一些測試方法的小變更,咱們就不再贅述了。不知道大夥覺得這新國標有沒有用,脖子哥覺得是 「如有」。客觀來説,新國標提高了電池安全的下限,切實保障了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加快了落後產能的淘汰速度。可現在絕大部分車企都能滿足這個新標準,未來消費者的感知可能不會特別明顯。但是,不知道大夥有沒有感覺到,這次新國標推出的速度非常快。23 年 12 月開始預研,到 24 年 9 月完成制訂,一年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更新,相比之前一個國標動輒 3-5 年的時間,簡直是神速。以往,一個全新的領域技術日新月異是家常便飯,監管跟不上變化是常有的事,技術冒進導致的後果也常常引起公眾的關注。而如今有關部門能夠做到及時跟進,作出規範化的引導,可能才是本次新國標影響更深遠的地方。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78.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78.htm
前幾天,工信部發佈了 GB 38031-2025《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一圖流,裏面將之前電池熱失控後的 5 分鐘逃生時間改成了 「不起火、不爆炸」。此標準將在明年 7 月 1 日正式實施。消息一出,「甲亢哥」 們開始幹活了,一大堆媒體爭相報道,好不熱鬧。但脖子哥把這張圖看完之後,只能説,學新聞學的,大夥別開心得太早。原因就是,這國標壓根就還沒發佈,連正文都沒有,就這一張圖,沒有細節,非常籠統。下面脖子哥的分析,都是咱們化身列文虎克,結合之前的國標意見徵求稿摳出來的。準備好被潑冷水沒?Let's go.這次的新國標新增了三項測試,分別是電池包的熱擴散、碰撞測試,以及快充後安全測試。咱們先講最重磅的熱擴散測試。在 2020 年的 GB 38031 國標中,附錄 C 裏規定了熱擴散的試驗方法,當時推薦的是針刺以及加熱來觸發熱失控。但是,當時的要求十分寬鬆,只要在起火、爆炸之前 5 分鐘,在車內給到一個報警信號提醒車內人員跑路就行。可要是事故真把人撞暈了,5 分鐘都不一定醒的過來,這樣的慘痛事故咱們見得也不少了。所以,2025 年新規把 「逃生 5 分鐘」 改成了 「不起火、不爆炸」,同時要求電池燃燒後的有毒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觸發熱失控的方法除了之前的針刺和外部加熱外,更加嚴謹地增加了內部觸發,就是給電池包裏其中一個電池單體貼上加熱片,從裏面加熱來模擬內部熱失控。聽上去好像新能源行業要大變天了,但是國標説的 「不起火」 只針對一個電芯熱失控,跟我們平時的那種紅透半邊天的起火不是一個意思。最直觀的,上述試驗全部是在嚴謹的實驗室環境下觸發單個電芯的熱失控,在現實裏嘛,電池包通常不會那麼規整的受損(很可能是大面積熱失控)。其次,現在也有不少車企能夠做到電池包穿刺只冒煙不起火,比亞迪 4 年前就是這麼將刀片電池打出名堂的,五菱最近更是搞了多點槍擊試驗,標準也超過了國標。而且除了電芯,材料供應商們也在努力搗鼓相關的防火材料,像立邦的防火塗層,3M 的隔熱墊、阿斯彭的氣凝膠…………各種材料理論上都能撐住上千度的高温。可是,雖然有着這麼多層保障,但現實裏要是真給電池撞爛了,該燒還得燒。畢竟電池這玩意本身就是靠正、負極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來工作的,自帶還原劑和氧化劑,目前的技術都只能讓它燒的慢一點。國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監督司的指揮長王天瑞之前也説過,鋰電池熱失控不可避免。所以,國標這樣做只是提高了電池安全的下限,並不代表能完全杜絕起火現象。然後第二個新增測試就是電池包底部的撞擊試驗。他們會用一個直徑 3 釐米的半球形鋼柱,分三次去撞擊電池包同一個位置,撞擊能量為 150J。這個試驗初衷很好,像深藍、極氪都有過電池包底部被異物穿刺的經歷,國標確實考慮周到。但是,150J 的力度還是有點小了。咱們拿中學都學過的動能公式 (動能=1/2*質量*速度的平方)算一下,假設這根鋼柱有 10 公斤重,150J 的撞擊動能相當於它用 19.69km/h 的速度去撞擊電池包。要知道,現在的新能源車動輒 2 噸重,假設你走在鄉村小路限速 30km/h,然後有一塊屹立不動的大石頭你沒看見刮到了底盤,那一瞬間的撞擊力度輕鬆超過 6 萬焦耳。五菱神煉電池刮底測試是40km/h所以新國標底部撞擊試驗如果確實是這個標準,那麼它最大的作用,應該就是兜底。當然,電池其實也有自己的碰撞標準,它模擬的是電池包受到車輛保護且不變形情況下的碰撞,與我們理解的那種直接殼體參與碰撞也有差異。但這個測試的標準,比起車企們自己做的測試,也是要弱上一點。根據 2020 年國標和新國標的徵求意見稿裏的模擬碰撞項目,兩者都是將電池綁在台架上進行碰撞測試,並不是直接撞到殼體。按照標定的範圍,測試裏正面會用最大 28g、側面會用最大 15g 的加速度進行撞擊,這是什麼概念?前段時間寧德時代發佈了一段他們的電池在中汽中心測試的視頻,裏面的電池用的是 60g 的加速度,速度為 70km/h。這麼一對比,28g 可能真弱了一點。剩下最後一個測試就是快充循環後安全測試了,這個也是沒啥好説的。測試機構會在 15 分鐘內把電池從 20% 充到 80%,然後放電到 20%,如此循環 300 次,然後再進行短路測試。而現在廠商自己做測試的時候,電池包的循環壽命一般都在 1000 次以上,過國標應該沒啥問題。到這,最重要的三個新增項目就説完了,剩下的都是一些測試方法的小變更,咱們就不再贅述了。不知道大夥覺得這新國標有沒有用,脖子哥覺得是 「如有」。客觀來説,新國標提高了電池安全的下限,切實保障了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加快了落後產能的淘汰速度。可現在絕大部分車企都能滿足這個新標準,未來消費者的感知可能不會特別明顯。但是,不知道大夥有沒有感覺到,這次新國標推出的速度非常快。23 年 12 月開始預研,到 24 年 9 月完成制訂,一年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更新,相比之前一個國標動輒 3-5 年的時間,簡直是神速。以往,一個全新的領域技術日新月異是家常便飯,監管跟不上變化是常有的事,技術冒進導致的後果也常常引起公眾的關注。而如今有關部門能夠做到及時跟進,作出規範化的引導,可能才是本次新國標影響更深遠的地方。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78.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78.htm
cnBeta.COM
看完对电池新国标的宣传 牛顿的棺材板盖不住了 - 安全 - cnBeta.COM
什么?电动汽车以后要跟着火说拜拜了?近年来电池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不停挑动着大众的神经,大伙对相关法规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然后,“史上最严电池国标”它终于来啦。
美分析師:H20出口管制毫無意義 對中國AI發展影響不大
英偉達上周稱,未來向中國出口H20晶片時需要向美國政府申請許可證,此舉將導致公司損失55億美元。伯恩斯坦分析師在周三發給投資者的研報中稱,美國禁止出口H20毫無意義,因為它的性能已經明顯低於中國本土的替代產品。而且,中國企業一直在減少對英偉達晶片的依賴。為此,它們找到了在不受限制的邊緣設備(如PC和筆記本電腦)上進行模型訓練的方法。同時,它們也將大量推理工作負載(AI生成的回應和操作)轉移到了英偉達的替代晶片上。「我們的渠道調查顯示,大多數(中國)公司在沒有H20晶片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正常運作。」伯恩斯坦分析師稱。對於那些依賴基礎模型訂閲獲取收入的中國公司來説,從英偉達晶片轉換到其他替代方案時面臨的困難最大,因為他們的模型訓練更多地依賴於英偉達的專有軟件CUDA。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80.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80.htm
英偉達上周稱,未來向中國出口H20晶片時需要向美國政府申請許可證,此舉將導致公司損失55億美元。伯恩斯坦分析師在周三發給投資者的研報中稱,美國禁止出口H20毫無意義,因為它的性能已經明顯低於中國本土的替代產品。而且,中國企業一直在減少對英偉達晶片的依賴。為此,它們找到了在不受限制的邊緣設備(如PC和筆記本電腦)上進行模型訓練的方法。同時,它們也將大量推理工作負載(AI生成的回應和操作)轉移到了英偉達的替代晶片上。「我們的渠道調查顯示,大多數(中國)公司在沒有H20晶片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正常運作。」伯恩斯坦分析師稱。對於那些依賴基礎模型訂閲獲取收入的中國公司來説,從英偉達晶片轉換到其他替代方案時面臨的困難最大,因為他們的模型訓練更多地依賴於英偉達的專有軟件CUDA。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80.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80.htm
cnBeta.COM
美分析师:H20出口管制毫无意义 对中国AI发展影响不大 - nVIDIA - cnBeta.COM
据《商业内幕》报道,美国金融研究机构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师称,美国对英伟达芯片的出口管制,不太可能阻碍中国在先进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電商平台全面取消僅退款」衝上熱搜 羊毛黨0元購已成歷史
這也就被外界看做是電商平台集體取消僅退款政策。不過,大家可以從公告裏看到,目前嚴格來説,僅退款政策並沒有被官宣立刻取消。像是京東表示將在4月30日起實施新規則,淘寶將於7月逐步實施,其他三家,甚至都沒有明確新規的正式落地時間。儘管目前還沒全面取消僅退款,但這些年,飽受僅退款之苦的商家們,也還是瘋狂慶祝了起來。有些網友有點擔心,難道説以後,商家貨沒發都沒法僅退款了?必須等貨寄到了,再發起退貨退款嗎?這種擔心,倒也多餘了。因為,這次全面取消僅退款,並不是説以後咱們網購的時候,沒法僅退款了。只是平台不會直接幫你,繞過商家進行僅退款了。什麼意思呢?我們舉個例子。當你在某網購平台買了商品,發現拍錯了或者不想要了,因為貨物還沒發出嘛,之前和現在都可以直接發起退款。而如果賣家把東西寄給你,你收到貨後,才發現產品拉垮,那怎麼辦呢?大部分人會直接問客服咋辦,以前在這個時候,網購平台們就會主動出面當「大法官」。他們靠着自己的一套評判機制,比如你的信用分、商家的指標分,這次「糾紛」的情況等等,來分辨是誰的責任。比如淘寶之前認為賣家差評或者違規情況過多,被消費者投訴,或者賣家未經買家允許,延遲發貨、強制發貨,系統就會支持買家僅退款,賣家無權幹預。而像抖音則在規則中寫清楚了,如果商品好評率低於70%,用户發起僅退款、退貨包運費等,平台會直接支持。京東也表示,商家交付給消費者的商品存在大量劣質、描述不符、包裹異常等問題情況下,能不能僅退款,平台説了算。而現在,平台不會出面幫你繞開商家。所以到底是退貨退款還是僅退款,還是商家給你補償,現在你們商量着來。對於很多壓根都沒用過僅退款的人來説,大家估計都覺得,難道不都應該退貨才退款嗎,還能不退貨僅退款?咱們有一説一,僅退款這種看起來「合着你一個沒買,商家還得搭一個」的政策,還真是這樣的。而且,你看啊,像有些網購商品比如某些金屬製品,可能本身價格不高,運費成本甚至超過產品本身,那麼當產品出現問題了,那與其退貨退款,不如直接退款或者補發個新品省事。不僅如此,僅退款還能方便消費者,讓大家減少一些消費者和商家的拉扯,提升網購體驗。現在光是找人工客服都很費勁了而且平台根據商品、店鋪的評價評分,來決定是否支持用户申請僅退款,也是在變相地倒逼商家,多提供質量有保障的商品、做好客户服務等工作。在一些人眼裏,這並不是什麼壞事。所以在亞馬遜首創了僅退款後,2021年拼多多就搬到了國內,憑藉着比較鬆散的僅退款政策,他們加速了自己攻城略地的腳步。於是在2023年,一家家平台加入僅退款聯盟。一時間,僅退款基本成了國內電商的標配政策,攬客的時候,巴不得把支持僅退款掛在臉上。但相信大家也發現了,在這個僅退款環節中,評判機制就成了至關重要的一環,一旦評判機制設置地不夠合理,比如過於苛責商家偏袒消費者(現中往往都會這樣)。一句「質量不好」,一條「產品有缺陷」的評價,平台們就會「貼心」地幫用户完成退款不退貨的一條龍。以至於這些網購平台上的商家,很多時候都變得無權決定自己的商品、貨款的來去,最後就真成了0元購了。基於這些漏洞,一些別有用心者就堂而皇之地薅起了羊毛,不斷擴大的僅退款範圍,也催生出了一大批羊毛黨。一時間,網上激起了一堆關於僅退款羊毛黨的新聞。什麼學生黨組團僅退款薅羊毛,網購11元衣服僅退款後賠償800元。最瘋狂的時候,網上甚至還出現了僅退款的教程,網購商家千裏追兇等等奇葩故事。這對小商家們來説,實在是苦不堪言。一位網購平台女裝商家阿靈告訴我們,有的時候,僅退款自己根本控制不了,明明還在和用户溝通着,客户也沒有表達出非常不滿的狀態,突然就收到了平台僅退款的通知。甚至基本上只要用户找過來,都已經做好了3元無門檻券的準備了,而根據我們了解,阿靈的店鋪商品均價也不過三四十元。其實在今天之前,針對這些商家的不滿,不少電商平台就已經對毫無底線的僅退款政策,進行了限制。早在2023年,僅退款創始人亞馬遜就已經調轉方向,收緊了僅退款的豁口,他們會標記頻繁退貨的賬號,給它們更多的限制,比如每月退貨超過五次後,再進行退貨用户就得自己承擔退貨費。而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淘寶天貓等平台也一步步地從僅退款中抽身,把「僅退款」與否的權力重新讓給商家自己。去年底到今年初,淘寶、抖音、拼多多們都先後修改了售後服務相關的規則,希望能更合理地利用僅退款政策。直到昨天,大家總算是徹底下定決心調整僅退款政策了。在不久的將來,各平台大範圍的僅退款,可能就此消失在歷史中了。但正常的僅退款還是可以實現的,比如一些產品的郵費比售價還高、一些類似特殊的品類生鮮啥的,大概率還是能通過協商完成僅退款的。不過,不少人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僅退款暫別舞台後,對不少商家來説可以長舒一口氣了。但從另一個方面看,消費者們或許又面臨和商家無限扯皮、無法保護自己正當權益的困境中了。的確,失去了僅退款這根雙刃大劍,怎麼保證用户的購物體驗,又成了平台們的新難題。比如淘天集團雖然表示,後續平台將不主動介入消費者在已收到貨後的不退貨退款售後申請,由賣家先行與消費者協商處理。但他們還在取消「僅退款」後,加碼了新規,準備同期上線新版店鋪評價體系「真實體驗分」。根據賬號誠信情況來判定,由平台補貼受損方:賣家無需再承擔「僅退款」帶來的損失。而在平台完成補貼之後,消費者還是同樣無需退回商品。除了期待新的規定外,網購上的退換貨郵費問題,也重新成為大家關心的重點。年初,不少人發現各平台包運費險的商家越來越少了,史詩級削弱了大家的網購體驗,當時商家們説的都是僅退款太多、退貨率高,搞得自己焦頭爛額。可如今沒了僅退款的壓力,商家能不能繼續端出包運費險的誠意,讓用户和商家來一場友好的雙向奔赴呢?最後再説一點吧,這次僅退款的事兒,讓我不禁回想起了我當年買Kindle的經歷,都過了質保期,結果產品壞了,亞馬遜依舊給我寄了台返修過的新機子(它們甚至沒要我舊機子)。當時,早期的亞馬遜在剛進入中國市場,對於用户的投訴審核相當寬鬆,無論是貨物質量問題還是物流沒收到貨等,他們基本都是簡單粗暴地給你補發。結果沒多久,被羊毛黨們薅地不要不要的,最後亞馬遜不得不提高投訴成功的門檻。沒想到,這條老路又被僅退款走了一通。可兩波輪迴過去了,現在平台們看似在僅退款上剎車了,本質上又把球踢回給了買賣雙方。兜兜轉轉,電商這片江湖,似乎永遠在效率、體驗和成本之間玩着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把戲。什麼時候才能既讓用户買的安心,用得開心,也能不讓商家寒心,我倒是挺希望有那一天的。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82.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82.htm
這也就被外界看做是電商平台集體取消僅退款政策。不過,大家可以從公告裏看到,目前嚴格來説,僅退款政策並沒有被官宣立刻取消。像是京東表示將在4月30日起實施新規則,淘寶將於7月逐步實施,其他三家,甚至都沒有明確新規的正式落地時間。儘管目前還沒全面取消僅退款,但這些年,飽受僅退款之苦的商家們,也還是瘋狂慶祝了起來。有些網友有點擔心,難道説以後,商家貨沒發都沒法僅退款了?必須等貨寄到了,再發起退貨退款嗎?這種擔心,倒也多餘了。因為,這次全面取消僅退款,並不是説以後咱們網購的時候,沒法僅退款了。只是平台不會直接幫你,繞過商家進行僅退款了。什麼意思呢?我們舉個例子。當你在某網購平台買了商品,發現拍錯了或者不想要了,因為貨物還沒發出嘛,之前和現在都可以直接發起退款。而如果賣家把東西寄給你,你收到貨後,才發現產品拉垮,那怎麼辦呢?大部分人會直接問客服咋辦,以前在這個時候,網購平台們就會主動出面當「大法官」。他們靠着自己的一套評判機制,比如你的信用分、商家的指標分,這次「糾紛」的情況等等,來分辨是誰的責任。比如淘寶之前認為賣家差評或者違規情況過多,被消費者投訴,或者賣家未經買家允許,延遲發貨、強制發貨,系統就會支持買家僅退款,賣家無權幹預。而像抖音則在規則中寫清楚了,如果商品好評率低於70%,用户發起僅退款、退貨包運費等,平台會直接支持。京東也表示,商家交付給消費者的商品存在大量劣質、描述不符、包裹異常等問題情況下,能不能僅退款,平台説了算。而現在,平台不會出面幫你繞開商家。所以到底是退貨退款還是僅退款,還是商家給你補償,現在你們商量着來。對於很多壓根都沒用過僅退款的人來説,大家估計都覺得,難道不都應該退貨才退款嗎,還能不退貨僅退款?咱們有一説一,僅退款這種看起來「合着你一個沒買,商家還得搭一個」的政策,還真是這樣的。而且,你看啊,像有些網購商品比如某些金屬製品,可能本身價格不高,運費成本甚至超過產品本身,那麼當產品出現問題了,那與其退貨退款,不如直接退款或者補發個新品省事。不僅如此,僅退款還能方便消費者,讓大家減少一些消費者和商家的拉扯,提升網購體驗。現在光是找人工客服都很費勁了而且平台根據商品、店鋪的評價評分,來決定是否支持用户申請僅退款,也是在變相地倒逼商家,多提供質量有保障的商品、做好客户服務等工作。在一些人眼裏,這並不是什麼壞事。所以在亞馬遜首創了僅退款後,2021年拼多多就搬到了國內,憑藉着比較鬆散的僅退款政策,他們加速了自己攻城略地的腳步。於是在2023年,一家家平台加入僅退款聯盟。一時間,僅退款基本成了國內電商的標配政策,攬客的時候,巴不得把支持僅退款掛在臉上。但相信大家也發現了,在這個僅退款環節中,評判機制就成了至關重要的一環,一旦評判機制設置地不夠合理,比如過於苛責商家偏袒消費者(現中往往都會這樣)。一句「質量不好」,一條「產品有缺陷」的評價,平台們就會「貼心」地幫用户完成退款不退貨的一條龍。以至於這些網購平台上的商家,很多時候都變得無權決定自己的商品、貨款的來去,最後就真成了0元購了。基於這些漏洞,一些別有用心者就堂而皇之地薅起了羊毛,不斷擴大的僅退款範圍,也催生出了一大批羊毛黨。一時間,網上激起了一堆關於僅退款羊毛黨的新聞。什麼學生黨組團僅退款薅羊毛,網購11元衣服僅退款後賠償800元。最瘋狂的時候,網上甚至還出現了僅退款的教程,網購商家千裏追兇等等奇葩故事。這對小商家們來説,實在是苦不堪言。一位網購平台女裝商家阿靈告訴我們,有的時候,僅退款自己根本控制不了,明明還在和用户溝通着,客户也沒有表達出非常不滿的狀態,突然就收到了平台僅退款的通知。甚至基本上只要用户找過來,都已經做好了3元無門檻券的準備了,而根據我們了解,阿靈的店鋪商品均價也不過三四十元。其實在今天之前,針對這些商家的不滿,不少電商平台就已經對毫無底線的僅退款政策,進行了限制。早在2023年,僅退款創始人亞馬遜就已經調轉方向,收緊了僅退款的豁口,他們會標記頻繁退貨的賬號,給它們更多的限制,比如每月退貨超過五次後,再進行退貨用户就得自己承擔退貨費。而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淘寶天貓等平台也一步步地從僅退款中抽身,把「僅退款」與否的權力重新讓給商家自己。去年底到今年初,淘寶、抖音、拼多多們都先後修改了售後服務相關的規則,希望能更合理地利用僅退款政策。直到昨天,大家總算是徹底下定決心調整僅退款政策了。在不久的將來,各平台大範圍的僅退款,可能就此消失在歷史中了。但正常的僅退款還是可以實現的,比如一些產品的郵費比售價還高、一些類似特殊的品類生鮮啥的,大概率還是能通過協商完成僅退款的。不過,不少人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僅退款暫別舞台後,對不少商家來説可以長舒一口氣了。但從另一個方面看,消費者們或許又面臨和商家無限扯皮、無法保護自己正當權益的困境中了。的確,失去了僅退款這根雙刃大劍,怎麼保證用户的購物體驗,又成了平台們的新難題。比如淘天集團雖然表示,後續平台將不主動介入消費者在已收到貨後的不退貨退款售後申請,由賣家先行與消費者協商處理。但他們還在取消「僅退款」後,加碼了新規,準備同期上線新版店鋪評價體系「真實體驗分」。根據賬號誠信情況來判定,由平台補貼受損方:賣家無需再承擔「僅退款」帶來的損失。而在平台完成補貼之後,消費者還是同樣無需退回商品。除了期待新的規定外,網購上的退換貨郵費問題,也重新成為大家關心的重點。年初,不少人發現各平台包運費險的商家越來越少了,史詩級削弱了大家的網購體驗,當時商家們説的都是僅退款太多、退貨率高,搞得自己焦頭爛額。可如今沒了僅退款的壓力,商家能不能繼續端出包運費險的誠意,讓用户和商家來一場友好的雙向奔赴呢?最後再説一點吧,這次僅退款的事兒,讓我不禁回想起了我當年買Kindle的經歷,都過了質保期,結果產品壞了,亞馬遜依舊給我寄了台返修過的新機子(它們甚至沒要我舊機子)。當時,早期的亞馬遜在剛進入中國市場,對於用户的投訴審核相當寬鬆,無論是貨物質量問題還是物流沒收到貨等,他們基本都是簡單粗暴地給你補發。結果沒多久,被羊毛黨們薅地不要不要的,最後亞馬遜不得不提高投訴成功的門檻。沒想到,這條老路又被僅退款走了一通。可兩波輪迴過去了,現在平台們看似在僅退款上剎車了,本質上又把球踢回給了買賣雙方。兜兜轉轉,電商這片江湖,似乎永遠在效率、體驗和成本之間玩着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把戲。什麼時候才能既讓用户買的安心,用得開心,也能不讓商家寒心,我倒是挺希望有那一天的。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82.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82.htm
cnBeta.COM
“电商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冲上热搜 羊毛党0元购已成历史 - 电子商务 - cnBeta.COM
“仅退款”没了……就在昨晚,“电商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冲上热搜。淘宝、拼多多、京东、抖音和快手5家电商都发布了公告,开始针对“售后服务规则”征集意见,其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仅退款”的问题。
金山辦公:WPS Office全球月活6.47億 PC版首次破3億
公司積極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及時調整運營策略,專注於提升AI活躍用户數,推動用户基數及付費用户數持續增長,國內WPS個人業務保持穩健增長。海外WPS個人業務通過本地化運營及差異化功能,收入實現高速增長。截至2025年3月31日,WPS Office全球月度活躍設備數為6.47億,同比增長7.92%。其中,WPS Office PC版月度活躍設備數3.01億,同比增長11.30%;WPS Office移動版月度活躍設備數3.46億,同比增長5.14%。WPS 365業務收入1.51億元,同比增長62.59%。WPS 365通過文檔、協作、AI三大能力,持續助力組織級客户實現數智化辦公,公司加速覆蓋民營企業及地方國企,推動收入實現強勁增長。由於受信創2025年新的採購流程影響,WPS軟件業務收入2.62億元,同比下降20.99%。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84.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84.htm
公司積極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及時調整運營策略,專注於提升AI活躍用户數,推動用户基數及付費用户數持續增長,國內WPS個人業務保持穩健增長。海外WPS個人業務通過本地化運營及差異化功能,收入實現高速增長。截至2025年3月31日,WPS Office全球月度活躍設備數為6.47億,同比增長7.92%。其中,WPS Office PC版月度活躍設備數3.01億,同比增長11.30%;WPS Office移動版月度活躍設備數3.46億,同比增長5.14%。WPS 365業務收入1.51億元,同比增長62.59%。WPS 365通過文檔、協作、AI三大能力,持續助力組織級客户實現數智化辦公,公司加速覆蓋民營企業及地方國企,推動收入實現強勁增長。由於受信創2025年新的採購流程影響,WPS軟件業務收入2.62億元,同比下降20.99%。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84.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84.htm
cnBeta.COM
金山办公:WPS Office全球月活6.47亿 PC版首次破3亿 - Kingsoft 金山办公 - cnBeta.COM
金山办公昨晚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本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01亿元,同比增长6.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3亿元,同比增长9.75%。公司各项主营业务经营情况如下:WPS个人业务收入8.57亿,同比增长10.86%。
OpenAI發佈GPT-image-1模型 更強吉卜力版本來啦
需要注意的是,OpenAI已經對新模型的API使用了全新身份驗證。如果無法通過驗證的小夥伴,可以使用微軟的Azure雲服務來體驗。詳細API指南:https://platform.openai.com/docs/guides/image-generation?image-generation-model=GPT-image-1GPT-image-1應用案例目前,已經有眾多知名企業開始將GPT-image-1模型應用在實際業務中,例如,多媒體巨頭Adobe已經將其集成在Firefly 和 Express應用中,為用户提供不同類型的圖片風格。<vid雲設計平台Figma通過GPT-image-1隻用簡單的提示生成和編輯圖像,就能幫助設計師直接在 Figma 中快速獲取想法並進行視覺迭代。AI視頻平台HeyGen 正在使用 GPT-image-1 來增強頭像創建,特別是改進平台內的頭像編輯。雲開發平台Wix通過GPT-image-1可以幫助任何用户將其想法快速變成現實。圖像設計平台Photoroom正在使用 GPT-image-1 幫助在線賣家通過一張產品照片即時創建工作室品質的視覺效果、生活場景和模特照片。GPT-image-1支持哪些高級定製開發者通過API最大特色就是支持各種高級功能的定製。例如,通常我們用GPT-4o來生成圖像一般是一張,但通過API只需要設置一個N參數,就可以一次生成多張。用多張圖像作為提示詞,例如,我們直接用四張單圖,直接合成一張完成的禮品新圖像。使用過Photoshop合成圖片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很重要的一個功能—蒙版。現在通過GPT-image-1也能輕鬆實現了。提示詞:陽光明媚的室內休息區,有一個遊泳池,池中有一隻火烈鳥。然後進行蒙版塗抹。最終輸出的圖像。開發者也可以對圖片的透明度進行更改,只需要將background 參數設置為 transparent 即可。但僅支持png 和 webp 輸出格式。此外,開發者也可以通過API設置GPT-image-1的圖像尺寸1024x1024、1024x1536、1024x1536或者自動;渲染質量,low、medium 、high三種;壓縮格式,JPEG 和WebP 格式的壓縮級別(0-100%)。所以,通過GPT-image-1的API來生成圖片,自由度極高,徹底釋放用户的想法,生成的圖像也非常好。定價方面,文本輸入每100萬token為5美元,圖像輸入每100萬token為5 10 美元;圖像輸出每100萬token為40美元。在實際使用中,低質量的1024x1024圖像生成成本大約為每張 0.02 美元,中等質量的圖像約為每張 0.07 美元,而高質量圖像則約為每張 0.19 美元。OpenAI行政總裁兼聯合創始人Sam Altman也讚揚了該模型,並表示與ChatGPT版本有很大的不同。網友表示,這次 API 發佈對開發者來説意義重大。單是圖像編輯功能,就能開啓眾多此前無法實現的創意應用場景。這個模型太棒了!會取代DALL-E系列嗎?圖像生成功能的集成如今拓寬了 API 用户的創意可能性。期待看到開發者們的應用不斷增加。這是引人注目的創新。這很有意思!API 在底層提供了更多的控制能力。對於特定的應用場景而言,自定義審核敏感度以及平衡質量與速度可能會帶來變革。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86.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86.htm
需要注意的是,OpenAI已經對新模型的API使用了全新身份驗證。如果無法通過驗證的小夥伴,可以使用微軟的Azure雲服務來體驗。詳細API指南:https://platform.openai.com/docs/guides/image-generation?image-generation-model=GPT-image-1GPT-image-1應用案例目前,已經有眾多知名企業開始將GPT-image-1模型應用在實際業務中,例如,多媒體巨頭Adobe已經將其集成在Firefly 和 Express應用中,為用户提供不同類型的圖片風格。<vid雲設計平台Figma通過GPT-image-1隻用簡單的提示生成和編輯圖像,就能幫助設計師直接在 Figma 中快速獲取想法並進行視覺迭代。AI視頻平台HeyGen 正在使用 GPT-image-1 來增強頭像創建,特別是改進平台內的頭像編輯。雲開發平台Wix通過GPT-image-1可以幫助任何用户將其想法快速變成現實。圖像設計平台Photoroom正在使用 GPT-image-1 幫助在線賣家通過一張產品照片即時創建工作室品質的視覺效果、生活場景和模特照片。GPT-image-1支持哪些高級定製開發者通過API最大特色就是支持各種高級功能的定製。例如,通常我們用GPT-4o來生成圖像一般是一張,但通過API只需要設置一個N參數,就可以一次生成多張。用多張圖像作為提示詞,例如,我們直接用四張單圖,直接合成一張完成的禮品新圖像。使用過Photoshop合成圖片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很重要的一個功能—蒙版。現在通過GPT-image-1也能輕鬆實現了。提示詞:陽光明媚的室內休息區,有一個遊泳池,池中有一隻火烈鳥。然後進行蒙版塗抹。最終輸出的圖像。開發者也可以對圖片的透明度進行更改,只需要將background 參數設置為 transparent 即可。但僅支持png 和 webp 輸出格式。此外,開發者也可以通過API設置GPT-image-1的圖像尺寸1024x1024、1024x1536、1024x1536或者自動;渲染質量,low、medium 、high三種;壓縮格式,JPEG 和WebP 格式的壓縮級別(0-100%)。所以,通過GPT-image-1的API來生成圖片,自由度極高,徹底釋放用户的想法,生成的圖像也非常好。定價方面,文本輸入每100萬token為5美元,圖像輸入每100萬token為5 10 美元;圖像輸出每100萬token為40美元。在實際使用中,低質量的1024x1024圖像生成成本大約為每張 0.02 美元,中等質量的圖像約為每張 0.07 美元,而高質量圖像則約為每張 0.19 美元。OpenAI行政總裁兼聯合創始人Sam Altman也讚揚了該模型,並表示與ChatGPT版本有很大的不同。網友表示,這次 API 發佈對開發者來説意義重大。單是圖像編輯功能,就能開啓眾多此前無法實現的創意應用場景。這個模型太棒了!會取代DALL-E系列嗎?圖像生成功能的集成如今拓寬了 API 用户的創意可能性。期待看到開發者們的應用不斷增加。這是引人注目的創新。這很有意思!API 在底層提供了更多的控制能力。對於特定的應用場景而言,自定義審核敏感度以及平衡質量與速度可能會帶來變革。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86.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86.htm
Openai
OpenAI Platform
Explore developer resources, tutorials, API docs, and dynamic examples to get the most out of OpenAI's platform.
滬上阿姨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2024年門店數量突破九千家
招股書顯示,滬上阿姨的門店網絡在短短三年間實現大幅躍升:截至2022年底,公司擁有5,307家門店;至2023年底,門店數增至7,789家,同比增長46.8%;至2024年底進一步突破9,176家,同比增長17.8%。其中,99.7%的門店為加盟店。在商品交易總額(GMV)方面,公司也呈現穩步增長態勢:2022年GMV為人民幣60.68億元,2023年增至97.32億元,同比增長60.4%;2024年再升至107.36億元,同比增長10.3%。不過,行業競爭加劇也帶來挑戰,2024年單店平均GMV由2023年的160萬元下滑至140萬元。財務數據顯示,滬上阿姨2024年實現收入人民幣32.85億元,較2023年小幅下滑1.9%,主要因設備銷售收入減少。不過,其核心的原材料(如食材、包裝等)銷售收入仍保持增長,由25.15億元增至25.48億元,同比增長1.3%,反映出門店擴張帶來的需求支撐。在盈利方面,公司2023年淨利潤達3.88億元,較2022年增長159.5%,得益於毛利率提升與成本優化。但2024年淨利潤下滑至3.29億元,主因包括股份支付開支增加及其他費用上升。不過,公司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的調整後淨利潤仍實現增長,由2022年的1.54億元升至2024年的4.18億元,顯示出盈利質量改善。根據招股書,滬上阿姨計劃將IPO募集資金用於提升數碼化能力、研發新產品、升級設備、加強供應鏈能力、擴大門店網絡、投資營銷活動以及補充營運資金等方面。公司表示,將繼續深耕現有市場,並計劃將業務擴展至更多三線及以下城市,進一步鞏固其在中價現制茶飲市場的領先地位。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88.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88.htm
招股書顯示,滬上阿姨的門店網絡在短短三年間實現大幅躍升:截至2022年底,公司擁有5,307家門店;至2023年底,門店數增至7,789家,同比增長46.8%;至2024年底進一步突破9,176家,同比增長17.8%。其中,99.7%的門店為加盟店。在商品交易總額(GMV)方面,公司也呈現穩步增長態勢:2022年GMV為人民幣60.68億元,2023年增至97.32億元,同比增長60.4%;2024年再升至107.36億元,同比增長10.3%。不過,行業競爭加劇也帶來挑戰,2024年單店平均GMV由2023年的160萬元下滑至140萬元。財務數據顯示,滬上阿姨2024年實現收入人民幣32.85億元,較2023年小幅下滑1.9%,主要因設備銷售收入減少。不過,其核心的原材料(如食材、包裝等)銷售收入仍保持增長,由25.15億元增至25.48億元,同比增長1.3%,反映出門店擴張帶來的需求支撐。在盈利方面,公司2023年淨利潤達3.88億元,較2022年增長159.5%,得益於毛利率提升與成本優化。但2024年淨利潤下滑至3.29億元,主因包括股份支付開支增加及其他費用上升。不過,公司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的調整後淨利潤仍實現增長,由2022年的1.54億元升至2024年的4.18億元,顯示出盈利質量改善。根據招股書,滬上阿姨計劃將IPO募集資金用於提升數碼化能力、研發新產品、升級設備、加強供應鏈能力、擴大門店網絡、投資營銷活動以及補充營運資金等方面。公司表示,將繼續深耕現有市場,並計劃將業務擴展至更多三線及以下城市,進一步鞏固其在中價現制茶飲市場的領先地位。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88.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88.htm
cnBeta.COM
沪上阿姨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2024年门店数量突破九千家 - 电子商务 - cnBeta.COM
据港交所4月23日披露,沪上阿姨(上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海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及东方融资(香港)有限公司。据灼识咨询资料,截至2023年12月31日,沪上阿姨为中国第四大现制茶饮店网络,在下沉市场拥有庞大布局,并以加盟模式为核心驱动其快速扩张。
OpenAI正打造「最強」開源模型 最早夏初發佈
OpenAI計劃在今年初夏發佈該模型,目標是打造一個在開源推理模型中達到頂尖水平的產品。這款模型定位為推理能力模型,類似於OpenAI現有的o系列產品。知情人士稱,OpenAI正考慮為該模型採用一種高度寬鬆的開源許可協議,幾乎不設使用或商業限制。這與Meta的Llama、谷歌的Gemma等開源模型形成對比,後者因使用條款過於繁瑣而受到批評。OpenAI顯然希望避免步其後塵。目前,OpenAI面臨來自包括中國AI實驗室DeepSeek在內的開源策略競爭者的挑戰。這些"開源"競爭者將模型提供給AI社區用於實驗,在某些情況下還允許商業化使用,與OpenAI此前更為封閉的做法形成鮮明對照。這種開放策略已被證明對部分企業極其成功。Meta在3月初宣佈,Llama系列模型的累計下載量已突破10億次。而DeepSeek也迅速積累了大量用户,並獲得本土投資者的關注。據悉,OpenAI此次推出的開源模型將支持純文本輸入輸出,可在高端消費級硬件上運行。開發者還可能可以選擇是否啓用「推理模式」——推理功能雖能提升準確性,但會以增加延遲為代價,這與Anthropic等公司近期發佈的推理模型相似。如果此次發佈反響積極,OpenAI還計劃後續推出更多開源模型,可能包括更小規模的模型版本。OpenAI行政總裁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此前曾公開表示,公司在技術開源方面「站在了歷史的錯誤面」,並呼籲重新審視開源戰略。奧特曼在今年1月參加問答活動時指出:「我個人認為,我們需要制定一種新的開源策略。儘管並非所有OpenAI員工都認同這一觀點,目前這也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但今後我們會推出更好的模型,不過領先優勢可能不像以往那樣顯著。」他還表示,這款即將發佈的模型將經歷嚴格的「紅隊測試」和安全評估流程。知情人士透露,OpenAI將為該模型發佈「模型卡片」(Model Card),即一份全面的技術文檔,詳盡展示模型在內部與外部基準測試、安全性評估等方面的結果。奧特曼上月發文稱:「我們會在發佈前,依據『模型準備度框架』對其進行全面評估,並在已知該模型發佈後可能被修改的前提下,做更多的安全準備工作。」儘管如此,OpenAI近年來也因對部分新模型倉促推進安全測試、未及時發佈模型卡等問題,受到人工智能倫理學者的批評。奧特曼本人也曾在2023年11月被短暫罷免前,在模型安全審查方面誤導高管。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90.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90.htm
OpenAI計劃在今年初夏發佈該模型,目標是打造一個在開源推理模型中達到頂尖水平的產品。這款模型定位為推理能力模型,類似於OpenAI現有的o系列產品。知情人士稱,OpenAI正考慮為該模型採用一種高度寬鬆的開源許可協議,幾乎不設使用或商業限制。這與Meta的Llama、谷歌的Gemma等開源模型形成對比,後者因使用條款過於繁瑣而受到批評。OpenAI顯然希望避免步其後塵。目前,OpenAI面臨來自包括中國AI實驗室DeepSeek在內的開源策略競爭者的挑戰。這些"開源"競爭者將模型提供給AI社區用於實驗,在某些情況下還允許商業化使用,與OpenAI此前更為封閉的做法形成鮮明對照。這種開放策略已被證明對部分企業極其成功。Meta在3月初宣佈,Llama系列模型的累計下載量已突破10億次。而DeepSeek也迅速積累了大量用户,並獲得本土投資者的關注。據悉,OpenAI此次推出的開源模型將支持純文本輸入輸出,可在高端消費級硬件上運行。開發者還可能可以選擇是否啓用「推理模式」——推理功能雖能提升準確性,但會以增加延遲為代價,這與Anthropic等公司近期發佈的推理模型相似。如果此次發佈反響積極,OpenAI還計劃後續推出更多開源模型,可能包括更小規模的模型版本。OpenAI行政總裁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此前曾公開表示,公司在技術開源方面「站在了歷史的錯誤面」,並呼籲重新審視開源戰略。奧特曼在今年1月參加問答活動時指出:「我個人認為,我們需要制定一種新的開源策略。儘管並非所有OpenAI員工都認同這一觀點,目前這也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但今後我們會推出更好的模型,不過領先優勢可能不像以往那樣顯著。」他還表示,這款即將發佈的模型將經歷嚴格的「紅隊測試」和安全評估流程。知情人士透露,OpenAI將為該模型發佈「模型卡片」(Model Card),即一份全面的技術文檔,詳盡展示模型在內部與外部基準測試、安全性評估等方面的結果。奧特曼上月發文稱:「我們會在發佈前,依據『模型準備度框架』對其進行全面評估,並在已知該模型發佈後可能被修改的前提下,做更多的安全準備工作。」儘管如此,OpenAI近年來也因對部分新模型倉促推進安全測試、未及時發佈模型卡等問題,受到人工智能倫理學者的批評。奧特曼本人也曾在2023年11月被短暫罷免前,在模型安全審查方面誤導高管。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90.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90.htm
cnBeta.COM
OpenAI正打造“最强”开源模型 最早夏初发布 - AI 人工智能 - cnBeta.COM
4月24日消息,今年3月下旬,OpenAI宣布将在年内推出自GPT-2以来的首个"开源"语言模型。随着该公司与AI开发者社区的交流持续推进,关于这款模型的更多细节也逐步浮出水面。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AI研究副总裁艾丹·克拉克(AidanClark)正主导这项开发工作,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
《最後的生還者》劇集第二季第3集劇照 艾莉鬱鬱寡歡
劇照中艾莉、蒂娜、湯米、瑪利亞、傑西等亮相。喬爾之死給他們帶來沉重打擊,艾莉也變得鬱鬱寡歡,並決定去復仇。全新劇照: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92.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92.htm
劇照中艾莉、蒂娜、湯米、瑪利亞、傑西等亮相。喬爾之死給他們帶來沉重打擊,艾莉也變得鬱鬱寡歡,並決定去復仇。全新劇照: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92.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92.htm
cnBeta.COM
《最后的生还者》剧集第二季第3集剧照 艾莉郁郁寡欢 - 美剧 - cnBeta.COM
《最后的生还者》剧集第二季第2集已开播。此前官方发布了第3集预告,现在又发布了第3集新剧照,一起看看吧!
《極限競速:地平線5》視頻 PS5 Pro遠勝Xbox Series X
《極限競速:地平線5》PS5 Pro性能模式的設定趕上了Xbox Series X/PS5的畫質,但幀數翻倍(60FPS):原生4K解像度、更高的密度、更佳的樹葉、紋理、視差遮蔽、改進的物體細節水平。PS5 Pro的畫質模式在遊戲中添加了光線追蹤汽車反射,而在性能和畫質模式下,PS5和Series X的畫質「幾乎完全相同」。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94.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94.htm
《極限競速:地平線5》PS5 Pro性能模式的設定趕上了Xbox Series X/PS5的畫質,但幀數翻倍(60FPS):原生4K解像度、更高的密度、更佳的樹葉、紋理、視差遮蔽、改進的物體細節水平。PS5 Pro的畫質模式在遊戲中添加了光線追蹤汽車反射,而在性能和畫質模式下,PS5和Series X的畫質「幾乎完全相同」。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94.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94.htm
cnBeta.COM
《极限竞速:地平线5》视频 PS5 Pro远胜Xbox Series X - 游戏 - cnBeta.COM
DigitalFoundry发布了《极限竞速:地平线5》在PS5/PS5Pro上的画面分析视频。DF指出《极限竞速:地平线5》PS5版是一个质量很高的成功移植,PS5Pro版的画面精细度明显好于XboxSeriesX和PS5版。
美國科技業告到白宮:歐盟對蘋果和Meta的罰款是在變相徵稅
然而,即使罰款金額低於法案規定,歐盟的處罰還是引發了美國科技業的集體不滿。受蘋果資助的美國遊說團體——進步商會的歐洲高級主管Kay Hazemi-Jebelli表示,歐盟的罰款標誌着跨大西洋貿易衝突的升級,美國政府應該對《數字市場法》引起警惕。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Brian Hughes也對此事進行了回應。他表示,歐盟周三對蘋果和Meta的處罰是一種新的經濟勒索,美國不會容忍這種行為。變相關税?Meta首席全球事務官Joel Kaplan周三表示,歐盟對該公司的2億歐元的罰款以及要求Meta改變廣告模式,實際上對Meta徵收了數十億美元的關税,同時要求其提供劣質服務。Kaplan使用了敏感的「關税」一詞,顯然是希望白宮將《數字市場法》與現在正在進行的美歐貿易談判聯繫在一起。這也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美國科技業與特朗普之間的關係並沒有那麼「融洽」。Meta公司公共政策主管Katie Harbath指出,對於特朗普來説,一切都是為了他自己和美國政府的最大利益,而科技業在他看來,一直在竭盡所能地影響他的利益。目前,美國政府也在繼續推動針對Meta、蘋果和其他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訴訟,這些訴訟理論上與歐盟的指控並無太大差別。這也讓科技業頗為沮喪。Harbath還預計,在特朗普政府真正對《數字市場法》採取行動之前,歐盟可能需要針對更多的美國公司推出懲罰,或者對部分公司施加更嚴厲的處罰。有趣的是,在去年7月,歐盟也判定馬斯克所有的社交平台X違反了《數字市場法》,但由於該平台並非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重要通道,所以當時被排除在重要名單之外,不過其仍可能被處以高達全球年營業額6%的罰款。但本次,歐盟似乎打算放X一馬。相關文章:歐盟依據數字市場法開出首筆罰單 對蘋果和Meta罰款總計7億歐元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96.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96.htm
然而,即使罰款金額低於法案規定,歐盟的處罰還是引發了美國科技業的集體不滿。受蘋果資助的美國遊說團體——進步商會的歐洲高級主管Kay Hazemi-Jebelli表示,歐盟的罰款標誌着跨大西洋貿易衝突的升級,美國政府應該對《數字市場法》引起警惕。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Brian Hughes也對此事進行了回應。他表示,歐盟周三對蘋果和Meta的處罰是一種新的經濟勒索,美國不會容忍這種行為。變相關税?Meta首席全球事務官Joel Kaplan周三表示,歐盟對該公司的2億歐元的罰款以及要求Meta改變廣告模式,實際上對Meta徵收了數十億美元的關税,同時要求其提供劣質服務。Kaplan使用了敏感的「關税」一詞,顯然是希望白宮將《數字市場法》與現在正在進行的美歐貿易談判聯繫在一起。這也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美國科技業與特朗普之間的關係並沒有那麼「融洽」。Meta公司公共政策主管Katie Harbath指出,對於特朗普來説,一切都是為了他自己和美國政府的最大利益,而科技業在他看來,一直在竭盡所能地影響他的利益。目前,美國政府也在繼續推動針對Meta、蘋果和其他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訴訟,這些訴訟理論上與歐盟的指控並無太大差別。這也讓科技業頗為沮喪。Harbath還預計,在特朗普政府真正對《數字市場法》採取行動之前,歐盟可能需要針對更多的美國公司推出懲罰,或者對部分公司施加更嚴厲的處罰。有趣的是,在去年7月,歐盟也判定馬斯克所有的社交平台X違反了《數字市場法》,但由於該平台並非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重要通道,所以當時被排除在重要名單之外,不過其仍可能被處以高達全球年營業額6%的罰款。但本次,歐盟似乎打算放X一馬。相關文章:歐盟依據數字市場法開出首筆罰單 對蘋果和Meta罰款總計7億歐元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96.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96.htm
cnBeta.COM
美国科技业告到白宫:欧盟对苹果和Meta的罚款是在变相征税 - Europe 欧洲 - cnBeta.COM
周三,欧盟宣布对苹果和Meta处以合计7亿欧元(约7.98亿美元)的罚款,理由是这两家公司违反了欧盟的《数字市场法》。《数字市场法》允许监管机构对科技公司处以最高相当于其全球年营业额10%的罚款,但这一次针对苹果和Meta的罚款金额仅相当于两家公司年营业额的0.1%。这可能是欧盟在当前关税战之下对美国企业的一种“法外开恩”,以避免激怒美国总统特朗普。
外媒:中國手握機械人軍團 關税戰中底氣十足
目前,中國工廠正以驚人的速度實現自動化。在工程師團隊對機械人集羣的智能化運維下,這些機械人在降低製造成本的同時,也顯著提升了產品質量。因此,中國工廠得以維持許多出口產品的低價優勢,從而在應對貿易戰和特朗普政府加徵高額關税的背景下佔據主動。同時,中國也面臨來自歐盟、以及巴西、印度、土耳其、泰國等發展中國家設立的新貿易壁壘。如今,中國工廠的自動化水平已超越美國、德國和日本。根據國際機械人聯合會的數據,中國每萬名製造業工人擁有的工業機械人數量,僅次於韓國和新加坡,位列全球第三。這一自動化進程由政府主導,並獲得了巨額資金支持。隨着機械人逐漸替代人力,中國在勞動力老齡化及年輕人不願進入製造業的雙重壓力下,仍具備維持大規模生產的能力。雲慕智造是中國領先的人形機械人製造企業,其創始人兼行政總裁何亮(音)表示,中國正致力於將機械人技術發展成為一個新的戰略產業。他説:「人形機械人被寄予厚望,目標是打造出類似電動汽車產業的新增長引擎。從這一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國家戰略級新興產業。」如今,機械人不只應用於汽車工廠,還開始進入中國成千上萬的街巷作坊。在廣州,經營一家路邊小型金屬加工作坊的李先生僱有11名工人,負責切割和焊接金屬,生產廉價烤箱和燒烤設備。如今他計劃投資4萬美元,向一家中國公司購置一台視覺引導機械臂系統。該設備利用人工智能學習工人的焊接工藝參數,隨後在幾乎無需人工幹預的情況下精準複製工序。而在四年前,這類系統還只能從海外機械人製造商採購,價格近14萬美元。「以前我從沒想過會投資自動化,」李先生説,「工人一天只能工作八小時,而機器可以24小時連軸轉。」大型企業在自動化方面的押注則更為龐大。在寧波,電動汽車製造商極氪的一座大型工廠在四年前投產時配備了500台機械人,如今這一數字已增長至820台,未來還將繼續增加。這些機械人小車一邊播放輕快的音樂提醒人們避讓,一邊將鋁錠運送至自動升降梯。升降梯再將金屬塊送入一座12米高的國產設備頂部的熔爐中。熔化後的鋁被鑄造成各類車身面板和零部件,隨後由更多機械人小車運送至倉庫,途中偶爾可見人工叉車穿梭其中。緊接着,機械人將車身面板送至裝配線。在那裏,數百台機械臂組成最多16台一組的協作團隊,進行複雜的焊接作業,最終將車體結構拼裝完成。焊接車間被稱為「黑燈工廠」,意味着機械人無需人類介入,甚至可以在不開燈的情況下作業。儘管如此,中國工廠依然僱用大量工人。即使在高度自動化的環境中,仍需要人工進行質量檢驗,以及安裝諸如線束等需具備高度靈活性的部件。某些工序目前仍是攝像頭和計算機無法獨立完成的。例如,在車輛噴漆前,工人需戴上手套,用手觸摸車身並打磨表面瑕疵。不過,部分後期質檢流程也正逐步由人工智能接管。在極氪裝配線尾端,12台高解像度攝像頭為每輛汽車拍照。系統會將圖像與一個包含正確組裝車輛的數據庫比對,若發現異常即刻發出提醒。整個過程僅需幾秒鐘。「我們大多數同事的日常工作就是盯着電腦屏幕,」極氪員工吳女士説。中國車企也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更高效地設計汽車及其功能。在極氪位於上海的新總部,設計師李凱麗(音)使用人工智能分析車內各表面之間的結合情況。她表示:「現在我有更多時間開拓思路,探索如何將時尚潮流融入汽車內飾設計。」美國的汽車製造廠同樣使用自動化設備,但大部分裝置來自中國。過去二十年間,全球新建汽車裝配廠主要集中在中國,從而推動形成了一個配套齊全的自動化產業鏈。中國企業還通過海外併購獲得先進機械人技術。例如,中國企業美的收購了德國著名機械人製造商庫卡(Kuka),並將其主要業務遷至國內。去年,大眾在合肥新建的電動車工廠投入使用,共配備1074台機械人,其中僅1台來自德國,其餘均產自上海。中國在工廠機械人技術領域的迅猛發展,得益於政府自上而下的強力推動。早在十年前,中國便啓動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計劃,明確提出打造十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重點產業,其中就包括機械人技術。為推動車企思考如何更好地應用具備雙臂雙腿的人形機械人,中國政府去年要求主要汽車製造商租用此類機械人,並提交其在生產線執行任務的視頻資料。儘管這些視頻拍攝時往往需要多次嘗試,且機械人僅完成諸如倉儲分揀等基礎工作,但這項舉措顯然促進了企業在機械人技術上的應用探索。為進一步展示這一趨勢,北京市上周六還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半程馬拉松,參賽者包括1.2萬名人類選手及20個人形機械人。儘管最終僅6個機械人跑完全程,最快者用時仍是人類冠軍的近三倍,但這一活動有效提升了公眾對機械人技術的關注度。上個月發佈的年度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今年將「大力發展」智能機械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隨後宣佈設立萬億級國家級創投基金,重點支持機械人、人工智能及其他前沿技術。過去四年間,中國國有銀行向工業企業新增貸款高達1.9萬億美元,這筆資金不僅用於新工廠建設,也用於現有工廠的設備更新換代。與此同時,中國高校每年培養約35萬名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生,以及大量電工、焊工和其他受過專業訓練的技術人才。相比之下,美國每年僅有約4.5萬名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生。美國領先機械人製造商Agility Robotics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機械人官喬納森·赫斯特(Jonathan Hurst)表示,技術人才的稀缺是其面臨的最大難題。他回憶道,自己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機械人研究所攻讀研究生時,所在項目中只有兩位機械工程專業學生。不過,中國的自動化浪潮也令部分工人產生焦慮。27歲的耿元傑(音)在極氪工廠駕駛叉車,已工作兩年。他表示,自己之前工作過的大眾工廠使用的機械人要少得多。不過在機械人環繞的環境下,他在12小時的班次中幾乎沒有同事可以交流。「我能清楚感受到自動化的趨勢,」他説,同時望向載着汽車零部件的機械人小車從叉車旁經過。他坦言,自己只有高中學歷,或許不足以參加機械人編程相關課程,擔心未來會被機械人取代。「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擔心——大家都在擔心這個問題。」過去百餘年,自動化在全球範圍內已威脅乃至取代了大量工作崗位,也因此在某些國家發展緩慢。而在中國,這樣的阻力幾乎不存在。推動中國加速自動化的另一關鍵因素,是日益嚴峻的人口結構問題。自1987年以來,中國年出生人口已下降近三分之二。與此同時,約三分之二的18歲年輕人進入高等院校就讀,使得新一代能夠追求工廠勞動之外的職業。艾睿鉑(AlixPartners)諮詢公司亞太區汽車與工業業務負責人戴加輝(Stephen Dyer)表示:「中國的人口紅利開始消失,如今進入的是人口負增長階段,而提高生產率是唯一出路。」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98.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98.htm
目前,中國工廠正以驚人的速度實現自動化。在工程師團隊對機械人集羣的智能化運維下,這些機械人在降低製造成本的同時,也顯著提升了產品質量。因此,中國工廠得以維持許多出口產品的低價優勢,從而在應對貿易戰和特朗普政府加徵高額關税的背景下佔據主動。同時,中國也面臨來自歐盟、以及巴西、印度、土耳其、泰國等發展中國家設立的新貿易壁壘。如今,中國工廠的自動化水平已超越美國、德國和日本。根據國際機械人聯合會的數據,中國每萬名製造業工人擁有的工業機械人數量,僅次於韓國和新加坡,位列全球第三。這一自動化進程由政府主導,並獲得了巨額資金支持。隨着機械人逐漸替代人力,中國在勞動力老齡化及年輕人不願進入製造業的雙重壓力下,仍具備維持大規模生產的能力。雲慕智造是中國領先的人形機械人製造企業,其創始人兼行政總裁何亮(音)表示,中國正致力於將機械人技術發展成為一個新的戰略產業。他説:「人形機械人被寄予厚望,目標是打造出類似電動汽車產業的新增長引擎。從這一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國家戰略級新興產業。」如今,機械人不只應用於汽車工廠,還開始進入中國成千上萬的街巷作坊。在廣州,經營一家路邊小型金屬加工作坊的李先生僱有11名工人,負責切割和焊接金屬,生產廉價烤箱和燒烤設備。如今他計劃投資4萬美元,向一家中國公司購置一台視覺引導機械臂系統。該設備利用人工智能學習工人的焊接工藝參數,隨後在幾乎無需人工幹預的情況下精準複製工序。而在四年前,這類系統還只能從海外機械人製造商採購,價格近14萬美元。「以前我從沒想過會投資自動化,」李先生説,「工人一天只能工作八小時,而機器可以24小時連軸轉。」大型企業在自動化方面的押注則更為龐大。在寧波,電動汽車製造商極氪的一座大型工廠在四年前投產時配備了500台機械人,如今這一數字已增長至820台,未來還將繼續增加。這些機械人小車一邊播放輕快的音樂提醒人們避讓,一邊將鋁錠運送至自動升降梯。升降梯再將金屬塊送入一座12米高的國產設備頂部的熔爐中。熔化後的鋁被鑄造成各類車身面板和零部件,隨後由更多機械人小車運送至倉庫,途中偶爾可見人工叉車穿梭其中。緊接着,機械人將車身面板送至裝配線。在那裏,數百台機械臂組成最多16台一組的協作團隊,進行複雜的焊接作業,最終將車體結構拼裝完成。焊接車間被稱為「黑燈工廠」,意味着機械人無需人類介入,甚至可以在不開燈的情況下作業。儘管如此,中國工廠依然僱用大量工人。即使在高度自動化的環境中,仍需要人工進行質量檢驗,以及安裝諸如線束等需具備高度靈活性的部件。某些工序目前仍是攝像頭和計算機無法獨立完成的。例如,在車輛噴漆前,工人需戴上手套,用手觸摸車身並打磨表面瑕疵。不過,部分後期質檢流程也正逐步由人工智能接管。在極氪裝配線尾端,12台高解像度攝像頭為每輛汽車拍照。系統會將圖像與一個包含正確組裝車輛的數據庫比對,若發現異常即刻發出提醒。整個過程僅需幾秒鐘。「我們大多數同事的日常工作就是盯着電腦屏幕,」極氪員工吳女士説。中國車企也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更高效地設計汽車及其功能。在極氪位於上海的新總部,設計師李凱麗(音)使用人工智能分析車內各表面之間的結合情況。她表示:「現在我有更多時間開拓思路,探索如何將時尚潮流融入汽車內飾設計。」美國的汽車製造廠同樣使用自動化設備,但大部分裝置來自中國。過去二十年間,全球新建汽車裝配廠主要集中在中國,從而推動形成了一個配套齊全的自動化產業鏈。中國企業還通過海外併購獲得先進機械人技術。例如,中國企業美的收購了德國著名機械人製造商庫卡(Kuka),並將其主要業務遷至國內。去年,大眾在合肥新建的電動車工廠投入使用,共配備1074台機械人,其中僅1台來自德國,其餘均產自上海。中國在工廠機械人技術領域的迅猛發展,得益於政府自上而下的強力推動。早在十年前,中國便啓動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計劃,明確提出打造十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重點產業,其中就包括機械人技術。為推動車企思考如何更好地應用具備雙臂雙腿的人形機械人,中國政府去年要求主要汽車製造商租用此類機械人,並提交其在生產線執行任務的視頻資料。儘管這些視頻拍攝時往往需要多次嘗試,且機械人僅完成諸如倉儲分揀等基礎工作,但這項舉措顯然促進了企業在機械人技術上的應用探索。為進一步展示這一趨勢,北京市上周六還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半程馬拉松,參賽者包括1.2萬名人類選手及20個人形機械人。儘管最終僅6個機械人跑完全程,最快者用時仍是人類冠軍的近三倍,但這一活動有效提升了公眾對機械人技術的關注度。上個月發佈的年度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今年將「大力發展」智能機械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隨後宣佈設立萬億級國家級創投基金,重點支持機械人、人工智能及其他前沿技術。過去四年間,中國國有銀行向工業企業新增貸款高達1.9萬億美元,這筆資金不僅用於新工廠建設,也用於現有工廠的設備更新換代。與此同時,中國高校每年培養約35萬名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生,以及大量電工、焊工和其他受過專業訓練的技術人才。相比之下,美國每年僅有約4.5萬名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生。美國領先機械人製造商Agility Robotics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機械人官喬納森·赫斯特(Jonathan Hurst)表示,技術人才的稀缺是其面臨的最大難題。他回憶道,自己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機械人研究所攻讀研究生時,所在項目中只有兩位機械工程專業學生。不過,中國的自動化浪潮也令部分工人產生焦慮。27歲的耿元傑(音)在極氪工廠駕駛叉車,已工作兩年。他表示,自己之前工作過的大眾工廠使用的機械人要少得多。不過在機械人環繞的環境下,他在12小時的班次中幾乎沒有同事可以交流。「我能清楚感受到自動化的趨勢,」他説,同時望向載着汽車零部件的機械人小車從叉車旁經過。他坦言,自己只有高中學歷,或許不足以參加機械人編程相關課程,擔心未來會被機械人取代。「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擔心——大家都在擔心這個問題。」過去百餘年,自動化在全球範圍內已威脅乃至取代了大量工作崗位,也因此在某些國家發展緩慢。而在中國,這樣的阻力幾乎不存在。推動中國加速自動化的另一關鍵因素,是日益嚴峻的人口結構問題。自1987年以來,中國年出生人口已下降近三分之二。與此同時,約三分之二的18歲年輕人進入高等院校就讀,使得新一代能夠追求工廠勞動之外的職業。艾睿鉑(AlixPartners)諮詢公司亞太區汽車與工業業務負責人戴加輝(Stephen Dyer)表示:「中國的人口紅利開始消失,如今進入的是人口負增長階段,而提高生產率是唯一出路。」 ...
PC: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4998.htm
Mobile: https://m.cnbeta.com.tw/view/1494998.htm
cnBeta.COM
外媒:中国手握机器人军团 关税战中底气十足 - 硬件 - cnBeta.COM
4月24日消息,在汽车制造和其他产业中,中国在工厂设备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巨大投资正为其带来优势。中国在关税战中的“秘密武器”,是一支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工厂机器人军团,它们正在深刻重塑制造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