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COM中文业界资讯站
26.1K subscribers
50.1K links
cnBeta.COM中文业界资讯站是一个提供IT相关新闻资讯、技术文章和评论的观点的中文网站,报导立场公正中立,网友讨论气氛浓厚,在业界拥有独特的影响力。本频道为非官方频道。

关键字:数码,通信,互联网,手机,业界,科技,媒体,资讯,IT新闻,言论平台,CB

简中频道: t.me/cnbeta_com
繁中频道: t.me/cnbeta_com_hk
吐槽地址: t.me/cnbeta_group
Download Telegram
一名黑客入侵并窃取了TeleMessage的客户数据


黑客窃取的数据包含一些使用其Signal克隆版发送的私信和群聊内容,以及WhatsApp、Telegram和微信的修改版。最近,迈克·沃尔兹(Mike Waltz)在与特朗普总统的内阁会议上意外透露自己使用了这款工具,TeleMessage因此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此次黑客攻击表明,一款收集政府最高级别官员聊天记录的应用程序(沃尔兹在该应用程序上的聊天记录收件人似乎包括马可·卢比奥、图尔西·加巴德和JD·万斯)存在严重漏洞,黑客可以轻松访问一些使用该工具的用户的聊天存档。黑客尚未获取内阁成员、沃尔兹以及与其通话的人员的聊天记录,但此次黑客攻击表明,聊天存档记录在修改版消息应用程序和TeleMessage客户控制的最终存档目的地之间并未进行端到端加密。根据 404 Media 获得的消息和后端系统截图,被黑客攻击的材料中包含与海关和边境保护局 (CBP)、加密货币巨头 Coinbase 和其他金融机构相关的数据。相关文章:“群聊门”引发轩然大波后 照片显示特朗普团队仍在使用Signal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30.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30.htm
如果一颗星球上没有生物制造大氧化事件 有可能诞生智慧生命吗?


△ 蓝细菌大约在30多亿年前,蓝细菌学会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成氧气,它们这种独特的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功,取代了那些吸收甲烷的细菌。不过,大氧化事件并没有如期而至,而是直到大约20多亿年前才出现,足足迟到了差不多10亿年。目前的解释是,蓝细菌最初释放的氧气被海洋中还原性物质(如铁)吸收了,直到这些物质消耗完了,它们释放的氧气才进入改造海洋和大气层。地球海洋氧气水平的提升,推动了真核生物的进化。由于利用氧气在能量代谢中具有显著的效率优势——氧气的高氧化性使得有机物能够被彻底分解为CO₂和H₂O,释放全部化学能,所以真核真核生物就像蓝细菌一样获得了巨大优势,并最终产生了复杂生命,以及后来诞生智慧生命。△ 大氧化事件引发的雪球地球那么有趣的问题是,如果一颗星球上没有生物制造的大氧化事件,那么还有机会出现智慧生命吗?氧气或是诞生智慧生命的必要条件2023年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一篇文章的指出,氧气是元素周期表中唯一性质刚刚好的氧化剂[1],没有氧气将不会科技文明。生物要迸发出科技文明,它必须要找到方法利用自己所在星球上的能量,只有你比其它生物得到更多能量,你才有机会在竞争中胜出。而最简单的、也是最有可能被原始智慧生物找到的利用额外能量的方式就是燃烧。人类祖先可能在20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利用燃烧带来的能量,也正是因为学会了利用这种能量,让早期人类克服了大自然和其它生物带来的各种困难,并最终迸发出智慧,以及在后来利用燃烧带来的能量冶炼金属等工具,并发展出科技文明。众所周知,燃烧需要燃料和氧化剂的参与,拥有这两者之后,只要提供一个初始的能量输入,它就能源源不断的带来能量,直到燃料或者氧化剂耗尽。燃烧本质其实是燃料上的电子转移到氧化剂上,氧气就是我们大多数燃烧的氧化剂,它在燃烧时接收电子。有许多化学物质都可以充当氧化剂,但是这项研究没有找到其它氧化剂合适被没有科学基础的原始智慧生物利用。氧气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它非常容易获得电子,所以很多材料都可以用它做氧化剂,在所有氧化剂中,没有几个比氧气强。那些比氧气强的氧化剂,可以用强到离谱来形容,例如氟,这是其中一种比氧气更强的氧化剂,这种氧化剂不需要太高的浓度,就可以燃烧一切材料,包括各种金属。△ 想象中的充满氟气的星球如果一颗星球上充满了氟气,而不是氧气,同时这颗星球上迸发出有别于地球的生命形式,那么那里的高等生物也将无法取得燃烧带来的能量。因为在氟气中燃烧,不仅很危险,而且即便这些生物客服了这些危险——无论它们通过什么形式,那它们也无法在这种环境中冶炼金属,这会阻挡它们进入科技文明。而那些比氧气弱的氧化剂,它们要么需要在浓度很高时才能作为有效的氧化剂,要么能够用作燃料的材料很少,自然条件下很难找到足够的燃料。简单地说,一颗没有氧气的星球上,它们很难找到燃烧这种解决方案,如果没能找到燃烧这种最简单获取更多的能量的方法,那么那些有潜力迸发智慧的生物凭什么在自然竞争中下胜出。这项研究的作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给出了,最少需要多少氧气生物才有机会利用燃烧?他们的答案是18%,而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只有达到这个浓度,生物燃料才能被点燃,如果低于这个浓度,生物燃料只会闷闷发热。如果一颗行星大气的氧气水平无法超过18%,就不会诞生科技文明,他们称这个为“氧气瓶颈”。然而,一颗行星的氧气真的需要通过生物过程来制造吗?行星的非生物氧气由于氧气是强氧化剂,一个天体或者行星在形成的之初,它通常不会有天然氧气存在,或者氧气水平极低,氧元素通常以水或者其它的氧化物形式存在。行星的氧气基本只能是后期产生的,而且大概率可能会是通过生物过程形成。所以,如果一颗系外行星被观察到有较高浓度的氧气水平的话,那么会轰动天文界,因为它有极大的可能拥有生命。另外,现在氧气也是一种最主流的生物标志,探测系外行星大气层中是否拥有氧气是寻找地外生命的方法之一!然而,2015年发表在《科学报告》上一篇文章指出,行星上可能会存在大量非生物过程产生的氧气[2]。这个过程就是二氧化钛的光催化反应,就是在二氧化钛的催化下,水吸收紫外线转化成[H]+O₂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产生氧气,而不会消耗二氧化钛,所以如果一颗星球表面拥有足够多的二氧化钛和水资源,它就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持续产生氧气。其实,二氧化钛的光催化反应产生氧气的过程和植物的光合作用非常类似,光合作用的本质就是在酶的作用下水被光解成[H]+O₂,然后[H]在二氧化碳的反应中变成了糖,只不过二氧化钛的光催化反应中的[H]可能会经历不同的过程。△ 二氧化钛二氧化钛并不是罕见的化合物,它在类地行星、陨石和月球表面含量丰富。这项研究指出,如果一颗行星和恒星的位置类似我们地球和太阳的话,那么只要它表面含有0.05%的二氧化钛,它就可以持续发生光催化反应,并产生与当前地球大气中相同水平的氧气量。另外,即使在低温恒星的情况下,行星表面是水冰,那么也只要表面拥有3%的二氧化钛,持续光催化反应也能维持大气中氧气的水平。最后大气层中的氧气水平可能确实是迸发智慧生命的必要条件,但是“大氧化事件”并不是只有生物过程能够制造。所以,如果其它星球上没有类似地球的大氧化事件,也可能迸发出智慧生命,它们可能完全有别于地球生命演化的程序。参考:[1].https://doi.org/10.1038/s41550-023-02112-8[2].https://doi.org/10.1038/srep13977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32.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32.htm
Volonaut推出“空中自行车”:可垂直起飞、极速200公里/时


外观上没有传统飞行器的冗余结构,仅见容纳推进系统、平衡控制单元与驾驶舱的致密框架,角形支架兼作起落架,采用复合弯曲管材制造,全车无可见悬挂系统或模块化接口。应用喷气推进技术,无外置螺旋桨,抛弃旋翼与机翼,仅凭结构舱体搭配喷气推进实现飞行。整车采用碳纤维外壳与3D打印结构件组合,重量仅为同尺寸摩托的1/7,既保证了强度,又实现了轻量化,使其更加灵活,能在狭小空间中自如穿行。骑行者以类似摩托车的坐姿驾驶,没有被框架包围,呈开放式设计,能提供360度无遮挡视野,提升了驾驶的自由感,能充分沉浸在飞行体验中。速度可达200公里/小时,具备垂直起飞、稳定悬停和向前飞行的能力,配备专有的自动稳定系统,由飞行计算机增强,可实现自动悬停并简化控制。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目前 “空中自行车” 仍处于原型阶段,关于其生产、定价和上市时间等具体信息尚未明确,推进系统等细节也未完全公开。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34.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34.htm
哈勃望远镜捕捉到螺旋星系 Arp 184 的炫目细节


Arp 184 是一个耀眼的星系,拥有独特的单臂螺旋外观,这张生动的哈勃图像捕捉到了它。它是奇异星系表的一部分,也因其近期的超新星活动而引人注目。图片来源:ESA/哈勃和 NASA,J. Dalcanton,RJ Foley(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C. Kilpatrick科学家们对Arp 184星系的关注,不仅因为它奇特的形状,还因为它爆发活动的历史——近几十年来,它曾孕育了四颗已知的超新星,使其成为美景和科学研究的首选目标。在最新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本周图片”中,一个引人注目但倾斜的螺旋星系占据了中心位置。这个星系被称为阿普184(或NGC 1961),距离地球约1.9亿光年,位于北半球的鹿豹座(也被称为长颈鹿座)。Arp 184 因其被收录于天文学家霍尔顿·阿普于 1966 年编制的《特殊星系图集》而得名。该图集包含 338 个不同寻常的星系——大多数星系的形状并不完全符合螺旋形或椭圆形等典型星系类别。许多星系正在与其他星系合并或相互作用,而另一些被称为矮星系的星系则体积较小,形状不规则。Arp 184 的突出之处在于其不对称的设计。它拥有一条单一、宽阔、充满恒星的旋臂,似乎朝着我们的方向延伸,营造出一种戏剧性、不平衡的外观。相比之下,星系的另一侧则模糊得多,只有微弱的气体和恒星痕迹,没有与之匹配的旋臂。这张哈勃图像融合了三个“快照”观测项目的数据,这些项目由短时间的观测组成,可以插入到其他观测提案之间的时间间隔中。其中一个项目针对的是Arp 184,因为它外观奇特。该项目调查了《奇特星系图集》以及《南半球奇特星系及星系协目录》(由Halton Arp和Barry Madore编制的类似目录)中列出的星系。其余两个项目旨在检查超新星爆发和潮汐瓦解事件等短暂天文事件的后果。潮汐瓦解事件是指恒星在过于靠近超大质量黑洞后被撕裂。由于Arp 184在过去30年中已经拥有四颗已知的超新星,因此它成为了超新星搜寻的绝佳目标。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36.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36.htm
特斯拉汽车4月在欧洲销售遇冷 因市场竞争激烈以及马斯克面临非议


欧洲第一季全电动车总销量增长28%,而特斯拉却下滑37.2%。特斯拉4月在瑞典的新车销量骤降80.7%,创下2022年10月以来新低;在荷兰亦暴跌73.8%,为2022年以来同期最低;葡萄牙市场销量下降33%,降幅也较前月扩大。数据显示,在丹麦和法国的销量分别下降67.2%和59.4%。这些数据将使人越发怀疑,在一些国家推出改款Model Y能否让特斯拉在欧洲重振雄风。新款Model Y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已经开放订购,但特斯拉在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网站均表示,预计6月才能开始交付。销售数据要到几个月后才能反映改款汽车是否帮助特斯拉赢回消费者芳心。为刺激需求,该公司正在挪威、瑞典、德国、英国和法国向新购买现有车型的消费者推出汽车贷款折扣和其他金融促销措施。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38.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38.htm
科学家颜宁“硬核”打假“学神之神”简历


据了解,此类虚假简历最早于2023年开始在网络上流传,内容涉及对其科研成果及荣誉头衔的夸大。颜宁1977年11月出生于山东章丘,是杰出的结构生物学家,2007年她30岁时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2022年归国创办深圳医学科学院,2023年获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宁在科学研究方面有开拓性的贡献,她的实验室率先成功阐明几种关键膜蛋白原子结构,为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启示,其研究成果曾两度被《科学》期刊评选为十大科学突破之一。颜宁曾说:“成为一名女科学家可能很有挑战性,但不至于让任何人止步不前,所以,要勇敢地做自己。”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40.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40.htm
RTX 5060偷跑上架 新一代首次杀入2500元


现在,BestBuy提前上架了PNY的一款RTX 5060,而且还是超频版,标价正是299美元。按照RTX 50系列各款显卡的中美定价策略,RTX 5060预计在国内会定为2499元起,不过上代RTX 4060是2399元起,更希望新一代不要涨价。规格方面,RTX 5060将采用GB206芯片,3840个CUDA核心,加速频率2497MHz,搭配128-bit 8GB GDDR7显存,等效频率28GHz,功耗145W。对比RTX 4060,核心数大幅增加25%,频率稍有提升,显存只是从GDDR6换代为GDDR7,带宽增加65%,功耗则增加了30W。当然,8GB显存仍旧是个致命伤,但是考虑到定位,也不能过多强求了。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42.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42.htm
Grok语音模式正式上线 为配合更新马斯克更改X昵称为“groklon rust”


Grok的语音模式允许用户通过自然语言与人工智能进行对话,从而实现更直观、更高效的信息获取和交互。该模式提供两种声音(Ara和Grok)及个性化设置,用户可自定义说明并分享对话内容。值得一提的是,Grok的语音模式还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通过与用户的互动,Grok能够不断优化自己的表现,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此前,xAI宣布Grok将免费向公众提供服务(直到服务器不堪重负为止)。但X Premium+和SuperGrok订阅用户将享有更多特权,包括优先使用Grok的语音模式,这也是对付费用户的一种补偿和激励。目前,Grok的语音模式有11种,包括“Storyteller”(讲故事者)、“Unhinged”(放纵不羁)等,其中2种18+模式“Unhinged”和“Sexy”,因其大胆的交互方式尤为引人注目。前者以激烈对喷著称,后者则以调情风格吸引用户。这些模式让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AI个性,极大增强了互动的趣味性和个性化。同时,Grok还新增语音字幕功能,被用户称为“学习英语的好工具”。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44.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44.htm
智利沙漠上空的天空会发出绿光 但这不是极光


气辉 - 夜空中幽灵般的绿色微光静静地飘浮在拉西拉天文台上空,揭示着地球高层大气静谧的魔力。与极光不同,这种微妙的辉光始终存在,只有在最黑暗的地方才能被灵敏的相机捕捉到。图片来源:J. Pérez/ESO这幅图中弥漫天空的柔和绿光被称为气辉,是地球高层大气自然发出的微弱光亮。与星星或极光不同,气辉无法用肉眼看到。它太暗了。但在极暗的地方,高灵敏度的相机可以捕捉到它幽灵般的存在。拉西拉天文台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由欧洲南方天文台(ESO)运营,坐落在智利偏远的阿塔卡马沙漠边缘,那里几乎没有光污染。气辉与极光:有何区别?虽然气辉看起来与极光的闪烁光芒相似,但这两种现象却截然不同。气辉是由太阳紫外线辐射激发高层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而产生的。当这些粒子恢复正常状态时,它们会释放出微弱的光线,产生柔和而稳定的辉光。相比之下,极光是由太阳带电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而引发的剧烈光爆发。极光持续时间短,难以预测,通常比气辉明亮得多。虽然气辉在夜空中无处不在,但它却很微妙——更像是一种轻柔的背景嗡嗡声,而非一场烟花表演。图中看到的绿色来自氧原子,但气辉也可能呈现红色或黄色,这取决于所涉及的具体分子。这是同一图像的等距矩形投影。从左到右,我们可以看到ESO的3.6米望远镜、ESO的新技术望远镜和瑞士的1.2米莱昂哈德·欧拉望远镜。图片来源:J. Pérez/ESO但这张拉西拉的鱼眼照片中隐藏的不仅仅是气辉。你能找到这三架望远镜吗?位于底部的欧洲南方天文台3.6米望远镜,看起来像是喷出了烟雾一样的银河。瑞士1.2米莱昂哈德·欧拉望远镜(左上)也很容易找到,但几乎无法辨认的新技术望远镜可能更难找到(它隐藏在顶部)。既然您已经找到了望远镜,想近距离观察一下吗?没错,您可以亲自参观。由于参观时间是在白天,以免干扰夜间工作,所以不会有气辉,而且气辉肉眼是看不见的——但望远镜的观测足以弥补这一点。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46.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46.htm
马斯克称人工智能可以替代部分政府雇员职能


这位知情人士称,马斯克与金融家迈克尔·米尔肯进行广泛对话时,还谈及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及SpaceX的最新进展。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DOGE)”旨在缩减联邦编制、削减开支及撤销包括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内的机构。这位全球首富近期表示,其在DOGE的工作已经大体完成,将从5月起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特斯拉的经营上。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50.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50.htm
一个每秒900千米的高速神秘物体撞裂了银河系的“肋骨”


其中一条编号为G359.13142-0.20005,距离地球约26000光年,位于银河系中心附近,是银河系中已知最亮、最长的此类结构,长度达230光年。奇怪的是,它似乎发生了“断裂”,原本连贯的整体结构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凸起,并且在那里存在一个神秘的天体,就像是它撞断了整个结构。这颗神秘天体可能是一颗高速移动、高速自转的中子星(脉冲星),黑洞之外宇宙中最致密的天体,由大质量恒星坍缩而成。分析认为,这颗中子星的速度高达每秒450-900千米,巨大的冲击力硬生生把结构撞断了,还扭曲了磁场,导致其产生的射电信号也发生了扭曲。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52.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52.htm
OpenAI最新技术报告:GPT-4o变谄媚的原因没想到


OpenAI最新技术报告:GPT-4o变谄媚的原因万万没想到概括而言,最新报告提到,大约一周前的bug原来出在了“强化学习”身上——上次更新引入了一个基于用户反馈的额外奖励信号,即对ChatGPT的点赞或点踩。虽然这个信号通常很有用,但可能使模型逐渐倾向于做出更令人愉快的回应。此外,尽管还没有明确证据,但用户记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加剧奉承行为的影响。一言以蔽之,OpenAI认为一些单独看可能对改进模型有益的举措,结合起来后却共同导致了模型变得“谄媚”。而在看到这篇报告后,目前大多数网友的反应be like:(你小汁)认错态度不错~OpenAI最新技术报告:GPT-4o变谄媚的原因万万没想到甚至有人表示,这算得上OpenAI过去几年里最详细的报告了。OpenAI最新技术报告:GPT-4o变谄媚的原因万万没想到具体咋回事儿?接下来一起吃瓜。OpenAI最新技术报告:GPT-4o变谄媚的原因万万没想到完整事件回顾4月25日,OpenAI对GPT-4o进行了一次更新。在官网的更新日志中,当时提到“其更加主动,能够更好地引导对话走向富有成效的结果”。由于只留下这种模糊描述,网友们无奈之下只能自己测试去感受模型变化了。结果这一试就发现了问题——GPT-4o变得“谄媚”了。具体表现在,即使只问“天为什么是蓝的?”这种问题,GPT-4o张口就是一堆彩虹屁(就是不说答案):你这问题真是太有见地了——你有个美丽的心灵,我爱你。OpenAI最新技术报告:GPT-4o变谄媚的原因万万没想到而且这不是个例,随着更多网友分享自己的同款经历,“GPT-4o变谄媚”这事儿迅速在网上引起热议。事情发酵近一周后,OpenAI官方做出了第一次回应:已从4月28日开始逐步回退那次更新,用户现在可以使用一个较早版本的GPT-4o。OpenAI最新技术报告:GPT-4o变谄媚的原因万万没想到并且在这次处理中,OpenAI还初步分享了问题细节,原文大致如下:在对GPT-4o个性的调整中,(我们)过于关注短期反馈,而没有充分考虑用户与ChatGPT的交互如何随时间演变。结果GPT-4o的反馈过于倾向于迎合用户,缺乏真诚性。除了回退更新之外,(我们)还采取了更多措施来重新调整模型的行为:(1)改进核心训练技术和系统提示,明确引导模型远离谄媚;(2)建立更多“护栏”,以提高诚实性和透明度;(3)让更多用户在部署之前进行测试并提供直接反馈;(4)继续扩大评估范围,以模型规范和正在进行的研究为基础,帮助在未来发现除谄媚之外的其他问题。当时奥特曼也出来表示,问题正在紧急修复中,接下来还会分享更完整的报告。OpenAI最新技术报告:GPT-4o变谄媚的原因万万没想到上线前已经发现模型“有些不对劲”现在,奥特曼也算兑现之前的承诺了,一份更加完整的报告新鲜出炉。OpenAI最新技术报告:GPT-4o变谄媚的原因万万没想到除了一开头提到的背后原因,OpenAI还正面回应了:为什么在审核过程中没有发现问题?事实上,据OpenAI自曝,当时已经有专家隐约感受到了模型的行为偏差,但内部A/B测试结果还不错。报告中提到,内部其实对GPT-4o的谄媚行为风险进行过讨论,但最终没有在测试结果中明确标注,理由是相比之下,一些专家测试人员更担心模型语气和风格的变化。也就是说,最终的内测结果只有专家的简单主观描述:该模型的行为“感觉”有些不太对劲。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门的部署评估来追踪谄媚行为,且相关研究尚未纳入部署流程,因此团队在是否暂停更新的问题上面临抉择。最终,在权衡专家的主观感受和更直接的A/B测试结果后,OpenAI选择了上线模型。后来发生的事大家也都清楚了(doge)。模型上线两天后,(我们)一直在监测早期使用情况和内部信号,包括用户反馈。到了周日(4月27日),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模型的行为并未达到预期。直到现在,GPT-4o仍在使用之前的版本,OpenAI还在继续找原因和解决方案。OpenAI最新技术报告:GPT-4o变谄媚的原因万万没想到不过OpenAI也表示,接下来会改进流程中的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安全审查流程:将行为问题(如幻觉、欺骗、可靠性和个性)正式纳入审查标准,并根据定性信号阻止发布,即使定量指标表现良好;2、引入“Alpha”测试阶段:在发布前增加一个可选的用户反馈阶段,以便提前发现问题;3、重视抽样检查和交互式测试:在最终决策中更加重视这些测试,确保模型行为和一致性符合要求;4、改进离线评估和A/B实验:快速提升这些评估的质量和效率;5、加强模型行为原则的评估:完善模型规范,确保模型行为符合理想标准,并在未涵盖领域增加评估;6、更主动地沟通:提前宣布更新内容,并在发行说明中详细说明更改和已知限制,以便用户全面了解模型的优缺点。One More ThingBTW,针对GPT-4o的“谄媚行为”,其实有不少网友提出通过修改系统提示词的方法来解决。甚至OpenAI在第一次分享初步改进措施时,也提到了这一方案。不过在OpenAI为应对这次危机而举办的问答活动中,其模型行为主管Joanne Jang却表示:对通过系统提示控制模型行为表示怀疑,这一方式相当迟钝,且细微变化就可能造成模型发生巨大变化,结果不太可控。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54.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54.htm
Steam游戏平台4月十大显卡:N卡屠榜 笔记本显卡RTX 4060 Laptop首次登顶


4月份,笔记本端的RTX 4060 Laptop成为Steam显卡排行榜第一位,这应该是我们从纪录以来,第一次见到笔记本占据第一。第二位与第三位分别是RTX 3060、RTX 4060。在排行榜前十大显卡中,唯有RTX 3070 是唯一一款70级别的显卡,其余不是60就是50级别产品。在总榜单中,我们看到还2款新的70级别的显卡,分别是RTX 5070 Ti、RTX 5070入列。RTX 5090并未出现在显卡名单中,也许大部分RTX 5090 并不是拿来游戏用。以下为详细榜单: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56.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56.htm
极越CEO名下青岛、义乌公司经营异常


据悉,两家公司均成立于2023年10月,法定代表人均为极越CEO夏一平,注册资本均为1000万人民币。两家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设备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均由集度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全资持股。2023年8月,“集度”更名为“极越”,在纪录片《激流》中夏一平曾说:“当时缺乏品牌过渡,导致团队士气低迷,新车上市延迟4个月,对业务造成重大冲击。”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年初,集度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也遭遇经营上的波折,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而后,广州集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也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广州市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此外,公开资料显示,近日极越CEO夏一平还新增两条限制高消费信息,申请人为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漕河泾支行。据限制消费令显示,对夏一平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系因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该公司未按期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58.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58.htm
新型机器人SPROUT有望为事故搜救带来变革


什么是 SPROUT?SPROUT是Soft Pathfinding Robotic Observation Unit的缩写,它是由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与圣母大学合作开发的一款灵活的藤蔓状机器人。与刚性机器人或静态摄像机不同,SPROUT 能够“生长”进入原本难以抵达的狭窄、蜿蜒空间,为急救人员提供了一种探索、绘制和评估倒塌结构的新方式。软寻路机器人观察装置(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Kurt “CyberGuy” Knutsson)SPROUT 是如何工作的?SPROUT 由一个可充气的气密织物管制成,借助空气充气后,它能够从固定底座向外延伸。随着其“生长”,它可以在角落处灵活弯曲,并挤过狭窄缝隙,模拟植物藤蔓的运动方式。操作人员使用操纵杆控制 SPROUT 在废墟中移动,同时通过安装在尖端的摄像头查看实时视频画面。这种设置让救援人员无需亲自进入危险区域,就能查看并绘制隐藏的空隙空间。沿藤蔓长度分布的三个袋电机使 SPROUT 能够弯曲和转动,而内部卷盘系统则让机器人可以紧凑存放,并根据需要精准部署。除了摄像头,SPROUT 还能搭载其他传感器,对倒塌结构内的危险状况进行成像、测绘,甚至评估。软寻路机器人观察装置(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Kurt “CyberGuy” Knutsson)为什么传统工具无法满足要求传统的搜救装备,例如刚性机器人或专用摄像机,在灾区开展工作时面临诸多困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专用摄像机只能探测笔直路径,救援团队常常需要凿开新的通道孔,才能进一步查看废墟内部情况。刚性机器人在不稳定且狭窄的环境中极易受损,而且维修成本高昂。对于救援人员而言,人工探测不仅耗时,体力消耗也极大。SPROUT 柔软灵活的设计直接攻克了这些难题,为在倒塌建筑物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导航,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快捷且适应性更强的解决方案。软寻路机器人观察装置(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Kurt “CyberGuy” Knutsson)实际的测试和影响SPROUT 已在马萨诸塞州第 1 特遣队(Massachusetts Task Force 1)的训练场地接受了全面测试。在测试中,它展现了能够在拐角处灵活弯曲,并穿透工程倒塌结构中空隙空间的能力。这些测试使研发团队得以优化 SPROUT 的耐用性、便携性以及转向控制系统,目前更大规模的实地研究计划也正在推进之中。该项目是一次真正的跨机构合作典范,它融合了麻省理工学院(MIT)在工程领域的专业优势,以及圣母大学玛格丽特·科德(Margaret Coad)教授在藤蔓机器人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这种合作模式加速了 SPROUT 的研发进程,为众多研发预算有限的急救人员提供了亲身体验的机会。软寻路机器人观察装置(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Kurt “CyberGuy” Knutsson)展望未来:SPROUT 的未来SPROUT 研发团队正持续努力拓展其功能。目前,该机器人的现有型号可延伸至 10 英尺,而未来版本的研发目标是延伸长度超过 25 英尺。研究人员还在探索运用多个 SPROUT 机器人协同作业,以覆盖更大区域,从而在重大灾难中加快救援行动的开展。除了应用于灾难救援领域,这项技术还有望经过改良,用于检查难以抵达区域的军事系统或关键基础设施。这使得 SPROUT 成为适用于各类高风险场景的多功能工具。软寻路机器人观察装置(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Kurt “CyberGuy” Knutsson)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60.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60.htm
投石问路还是暗度陈仓?英伟达开发中国版芯片背后复杂的五方博弈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复杂,因为背后涉及了5个关键方,各种因素的扰动会非常多,下面具体讨论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参考。这5个关键方分别是:英伟达、中国大客户、国产AI芯片厂商、中国以及美国政府。首先是英伟达,仍然留在中国AI芯片市场并处在主导地位意义重大,尤其是在DeepSeek时刻之后。2022年在拜登政府开始限制英伟达向中国销售芯片之前,中国市场占英伟达总收入的21%。现在这一比例已降至13%,但即便如此,过去两年来自中国的收入仍增长了70%,达到170亿美元,因为中国企业对人工智能计算的需求与美国同行一样旺盛。而且,一个共识是2025年将是中国国内AI基础设施投资爆发的起点。所以从财务和成长故事上来说,英伟达也需要中国市场,但更重要的是,英伟达不允许中国搞出自己足够完善且好用的AI芯片软件生态。冲击CUDA等于拆了英伟达的家,这不是损失一些营收的问题,而是瓦解了英伟达的护城河。DeepSeek的出现,对英伟达的冲击其实不小。虽然大量优化依然基于CUDA,只不过是在汇编语言层面,但是DeepSeek展现出的能力让英伟达看到了自己生态的裂痕。无他,因为DeepSeek在中国…更重要的是,这些优化的方法论却是普适的,之前文章有过详细介绍,这里不多说。那么,把DeepSeek留在自己的CUDA体系内,就是英伟达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之前有传言DeepSeek和H厂芯片做适配,这对英伟达来说绝对不是个好事儿。某个角度上说,英伟达对于互联网大厂用其他竞争对手的芯片做适配可以无所谓(某些对于H厂也比较抵触),但是DS可绝对不行,这是目前国内的开源顶流,不仅能力最顶尖而且免费的…其扩散能力指数级别,一旦适配度达到一定程度,加上H厂的芯片大规模出货,再有更多的参与者尝试进行优化,优化后越来越好用…这意味着英伟达的软件生态,将会被撕出一条大裂缝…所以英伟达的目的很直接:和DeepSeek合作搞定制的ASIC,同时尽可能游说特朗普政府,寻求“中国版”芯片的出口。对于中国客户而言,主要分为互联网大厂和DeepSeek。互联网大厂比较微妙,他们之间既存在竞争(比如微信视频号和抖音,抖音和阿里),又不想冲的太猛,搞错了方向被一剑封喉。结果就是,你的多,我也多投一些;你观望一下,我也缓一缓…你搞Agent我也搞Agent,你搞基础大模型的研究,我也加强点力量。那么此次The information 提到的“知情人士”说英伟达已经通知了ALi、字J和鹅厂,正在开发新的Hopper系列中国版定制芯片,还有提到“在开发Blackwell架构的中国版芯片”,国内大厂的态度恐怕都是订单照样下,能交货就交货,不能交货也没办法,总之跟其他几家保持交货同步节奏就行。至于合作开发ASIC,合作一下是可能的,但实际上不会有太深入的推进。站在大厂和英伟达的角度上比较好理解这个问题,结果就是大厂想要的NV给不了,NV能给的又保证不了持续性。NV最多能给的就是架构或者IP授权,或者某些非关键设计的买断;但是考虑到这样的授权可能随时被美国政府咔,那么选择只能是买断核心设计…这件事儿就是相互拉扯,1年多花若干亿美金、一堆人力物力合作开发一款ASIC,可能被禁、可能不达预期,也可能开发好没有产能(不方便和国内晶圆厂合作),但是大厂能合作就还是会选择合作,但大力推这件事儿恐怕NV自己也嘀咕。别忘了NV自己还是打算开发中国版GPGPU的,大厂本来就心思多,自己之前也没做过什么ASIC的生意,所以可以说,NV和国内大厂合作开发ASIC对于国产AI芯片厂商的投资逻辑基本没有影响。对于DeepSeek,前面说了,这个不一样,值得做一些让步换来生态的防御。而DeepSeek也可以成为我们对外链接的关键节点,在做其他适配的同时,也保持着和国际上最领先AI芯片厂的联系,这个很重要。对于国产AI芯片厂商来说,目前影响主要在情绪上。对于已经绑定了大客户、批量出货的公司来说,影响有限。但对于某些还未找到大金主的公司来说,压力就有点大。一旦英伟达游说成功,减配再减配的芯片可以出口,甚至B系列阉割版可以出口,那就没有什么资源留给新晋的AI芯片厂商做适配了。从国产厂商的竞争格局上来说,NV一旦忽悠成功,那么国产AI芯片格局将会加速固化,形成NV+头部几家的格局。其实这些传闻对于国产厂商来说影响也有限,今年本身大客户们规划的份额就是NV占50%+,其他占小一半,因为某些训练需求还是没办法用国产卡。不过某一天NV可以出口了,对于国产AI芯片的情绪冲击肯定是不小,这是主要的不确定性。所以目前国产AI芯片厂商就是利用这一段时间,做大营收、做好新产品的迭代,在训练卡上做突破,同时绑定足够的晶圆厂的产能。借此让客户在“不确定性高但性能好”和“供应确定但性能略低”中优先选择自己。而且现在的关键是抢产能,供应稳定、足量,在目前占最大权重。大厂和国产芯片厂商的博弈,他们也会充分考虑国产厂商的明确向上趋势,这是公司战略层面的布局,一旦大厂在国内芯片厂商的上升阶段没判断准确,或者低估了国内AI芯片厂商软硬件的提升速度,未来一旦出现NV卡供应变数,那就很容易彻底抓瞎,这点企鹅风险尤其大。最后是中美政府。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就是阳谋:自主可控+开放合作。解决生存问题后,积极开放合作。NV来肯定是欢迎的,但是肯定也会加大对国内芯片厂商的扶持…保持对外合作和联系,非常重要。但是对于美国政府,不排除特朗普使用阴险的招数,利用英伟达和中国博弈,借英伟达“低端倾销”压制中国AI芯片的成长,甚至在未来再来一次切段,减缓我们的AI发展进程。最后做个总结:1,英伟达希望在中国市场维持领先地位,尤其是生态的完整,如果在中国出现生态黑洞,无论是商业还是技术上,都不可接受;最近这些传闻是老美的投石问路,英伟达、美国科技界、美国政府以及其他方都可以看到中国的反馈,我们要做的就是开放,愿意出口肯定欢迎,但美国政府和特朗普有基本做人的信用;2,但依然要加速自主可控,这是核心,尤其是AI芯片这样的关键产业,时刻提防特朗普暗渡陈仓,整点脏东西;3,大厂和NV合作开发ASIC是一锅夹生饭,愿意玩儿就去玩儿,但DeepSeek和NV开发芯片,是我们的投石问路,是很好的看美国各方反应的锚点;要是再整出什么中国弄走了美国的知识产权之类的,那就说明在关键领域没一点合作的可能;4,如果NV出口得以落地,那么对于国内AI芯片公司来说格局会加速固化,短期冲击股价以及市场情绪,但是并不改变长期逻辑,甚至对于头部公司来说是加强,因为NV已经成为ZZ工具,供应链安全的意义要大于技术和商业层面的考虑。5,整个复杂博弈的胜负手在于“美国信用丧失成为共识+国内技术加速突破”,这对应着自主可控的底层逻辑和现实可能。再怎么博弈,美国寻求“国家安全”,以及我们的技术快速迭代,都是异常明确的趋势,至少在特朗普还在的3年里,天平都在我们这一端。这样,对于投资反而简单了。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62.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62.htm
AI教父Hinton:大学该不该还教编程?计算机科学还值不值得学?


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是一场正在形成的革命。对于机构来说,这是一个存在性的问题。随着AI系统接管常规学习,学生可能需要重新思考他们从大学中寻求的价值。重点可能会从死记硬背和编程基础,转移到创造力、跨学科问题解决和前沿研究。简而言之,这不是教育的终结,而是教育的彻底革新。今天,有些人劝阻他人学习编程,理由是AI将会自动化这一过程。图灵奖和诺贝尔奖得主曾写道:“编程职业变得消失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它变得无所不能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会自己进行编程。”AI,到底该如何选专业?CS到底还值不值得学?程序员大灭绝?随着“自我编程技术”以AI的形式显现,许多人开始担忧AI将如何影响IT从业者。然而,这种末日预言并非新鲜事。回溯六十多年前,诺贝尔奖得主Herbert Alexander Simon,曾预言“自我编程技术”将使程序员职业在1985年前消亡:程序员成为自动化企业中权力精英。我们大可摒弃这一幻想。更可能的是,编程将通过自我编程技术的发展走向灭绝。计算机将越来越多地为自己编写程序。“AI之父”:Herbert Alexander Simon在那时,程序员辛苦地在实体卡片上打孔,逐个字符地编写代码。1960年代,编程从打孔卡片转向使用带终端的键盘。当时的评论,至今仍在回响。去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劳动市场经济学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Christopher Pissarides,警告年轻一代,不要过度投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学科的学习。他表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开发数据等推动下一阶段的AI发展需要的技能,会变得过时,因为AI将会替代这些工作。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Christopher PissaridesPissarides补充道:“这些新IT技能的需求,本身就包含了自我毁灭的种子。”从长远来看,管理、创造性和同理心技能,这些需求仍将高居不下,因为这些技能较难被技术,特别是AI所取代。今年年初,英伟达CEO黄仁勋表达了类似的看法:AI能自动完成编程工作。现在每个人都是程序员。这就是“AI的奇迹”。他建议将精力集中在更有价值的领域,如生物学、教育、制造业或农业等。程序员最难求职季最近,《ACM通讯》报道了程序员惨淡的职业前景。AI技术已经被证明能够处理传统上由计算机程序员执行的任务,从编写代码到执行更复杂的函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取代了人类的工作。全球再就业和执行力辅导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表示,在2024年,由于“技术更新”导致的裁员人数超过了15,000人,这是他们有史以来记录的最高数字。华盛顿邮报的数据部门表示:过去两年中,美国超过四分之一的计算机编程工作岗位消失,这是该行业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据报道中,程序员(programmer)的职位正在被AI取代。Google1/4的新代码都由AI生成,就像是在与1/4程序员岗位消失遥相呼应!而且不止是岗位数量减少,求职者的数量也在增加,竞争异常激烈。LinkedIn上有一则实习项目的帖子,该项目有200个名额,但申请人数达到了43,000人。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与其他主修该学科的人竞争职位,还要与那些辅修该学科的人竞争,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尽管市场需求仍然很高,但职位的竞争已经变得极其激烈。去年一名资深的前端/全栈开发人员,在Reddit上分享了他奇葩的找工作体验。程序员何以维生?他参与过的项目,至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用户(B2B、B2C)在使用。还做了一些副项目,足以证明他能够从头到尾、独立完成项目。他能熟练使用React、Vue、Node.js、原生JS、Python以Java进行编程。但在从业13年里,他从未像现在这样这种就业难的情况。在三个月里,他申请了超过100个岗位。有些岗位,他的技能和经验几乎完全符合要求。但那些委绝自动回复,有时5分钟就收到,有时要等一天。他感到被嘲笑、侮辱,被告知他没有真正的经验。非技术招聘人员问他:“好吧,你会 React,但你会 HTML 吗?这个没有在你的简历上。”这就好比问土生土长的London当地人:“你会说英语吗?”他有健康问题,接下来要做手术。而面试的经历更是让他雪上加霜。他开始后悔花了三个月准备面试,而不是休息一下,并认真思考是否应该改行。我在练习接受拒绝、保持感恩,并时常提醒自己,否定我的技术能力并不代表否定“我”这个人。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64.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64.htm
传《使命召唤》新作包含争议变更 限时模式或需付费解锁


根据爆料细节,这款背景设定在2030-2035年半未来战场的作品将大幅增加季节性限时模式数量,但不同于以往的全免费机制,其部分模式将需要付费获得,并且高价值内容,如皮肤等或也将纳入战斗通行证中。如果消息属实,此次调整或将引发玩家社区激烈讨论,尤其在游戏本体传闻涨价至80美元背景下,付费门槛的叠加策略更显争议,特别是在此前有传言称《使命召唤2025》将是Xbox首批定价80美元的游戏之一。你们对此事怎么看待呢,能接受这种变更吗?欢迎来评论区讨论。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66.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66.htm
分析师:PS5如果也涨价的话可能会涨一两百美元


大卫·吉布森说:“Xbox X硬件价格上涨约100美元,这可能意味着微软要承担一部分关税成本。索尼会采取同样的做法并承受利润损失吗?不太可能,PS5在美国的价格可能会在5月份上涨200美元以上。”微软近日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提高Xbox Series系列主机以及各种配件的价格,并且从2025年假期开始,Xbox的第一方游戏售价将定为79.99美元。PS5于2020年11月推出,此后又重新发布了更轻薄的光盘版和数字版机型。此外,PS5 Pro作为基础机型更强大的版本,已于去年发布,能够提供更高的帧率和更出色的画面保真度。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68.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68.htm
任天堂起诉泄露事件升级 Genki公司现已回应


现在Genki针对任天堂的法律诉讼作出回应,表示正在"认真对待此事",并"为所做的工作感到自豪"。Genki在推特上声明称:"各位可能已经注意到任天堂最近对我们提起了诉讼。我们正在认真对待此事,并与法律顾问合作准备审慎的回应。我们能够说明的是:Genki始终是一家独立公司,专注于为我们热爱的游戏社群打造创新游戏外设。我们为已完成的工作感到自豪,并坚持产品的质量与原创性。"接着他们又补充道:"尽管无法详细置评,我们仍在持续推进订单交付准备工作,并将在本周的PAX East游戏展上展示最新产品,对目前已获得的压倒性支持我们深表感激。在条件允许时我们会分享更多信息,但当前我们将继续专注于最擅长的事:为玩家打造装备。"你们对此事怎么看待呢,认为任天堂会胜诉吗?欢迎来评论区讨论。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97370.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97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