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COM中文业界资讯站
26.1K subscribers
50K links
cnBeta.COM中文业界资讯站是一个提供IT相关新闻资讯、技术文章和评论的观点的中文网站,报导立场公正中立,网友讨论气氛浓厚,在业界拥有独特的影响力。本频道为非官方频道。

关键字:数码,通信,互联网,手机,业界,科技,媒体,资讯,IT新闻,言论平台,CB

简中频道: t.me/cnbeta_com
繁中频道: t.me/cnbeta_com_hk
吐槽地址: t.me/cnbeta_group
Download Telegram
皮尤调查:超80%的美国人不在工作中使用AI


在这些“非AI用户”中,63%的受访者表示很少或从不在工作中使用AI,17%表示从未听说过在工作场所使用AI。81%的受访者是非AI用户这项调查在去年10月份进行,受访者包括5273名美国在职成年人。结果表明,尽管科技行业围绕着ChatGPT、Copilot和Gemini等AI工具进行了大肆炒作,但科技巨头们仍需做一些说服工作,以确保它们的大规模投资能够获得回报。调查显示,对于AI的长期影响,52%的受访者表示担忧大于希望。32%的人认为,AI将导致他们长期就业机会减少。聊天机器人被认为有助于加快工作进度,而非提高工作质量。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872.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872.htm
OpenAI GPT 4.5现身Android测试版 即将发布


GPT-4.5 可能会成为 ChatGPT 免费版中 GPT-4o 的继任者,其通话限制会更高,并且/或者 Plus 和 Pro 用户可提前访问。不过,目前 GPT-4.5 仅通过移动应用程序中的通知才为人所知。目前还无法使用 LLM;按下通知不会产生任何效果。这并不是 GPT-4.5 的存在首次被揭露。2023年末,ChatGPT 在一次对话中幻听出这个模型名称。其他 AI 模型有时也会误认自己,例如 DeepSeek曾一度以为它是 ChatGPT 。仅限专业用户新通知邀请 Pro 用户测试 OpenAI 的最新和最大模型。Pro 订阅费用为每月 200 美元,与 20 美元 Plus 订阅或免费计划相比,限制较少。除了推出 GPT-4.5,OpenAI 还在致力于改进其 Web 界面。AI 研究员 Tibor Blaho 发现,Deep Research、Canvas 和上传图像等功能已被移动。这是重新设计的界面的一部分,可让用户更轻松地在模型和功能之间切换。对于深度研究模式,添加了一个新的输入选项。用户可以添加相关来源、感兴趣的领域和文件,以便获得有关它们的详细报告。OpenAI 尚未宣布 GPT-4.5 和界面增强功能何时真正可用。竞争对手无处不在OpenAI 最近已经发布了 o3-mini,这是一种能够推理的 AI 模型,同时保持其代币支出相对较低。它比之前的 o1 便宜得多,但在基准测试中的表现接近 o1。不过,OpenAI 在这一领域有足够多的竞争对手,包括价格便宜得多的替代品。例如,Google已经推出了 Gemini Flash Thinking 模型。此前,DeepSeek R1 在 AI 公司股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它具有与 OpenAI 的 o1 类似的功能,但基于一个模型(DeepSeek V3),据说训练成本仅为 500 万美元。这让许多人突然怀疑 AI 公司计划的巨额资本支出。Anthropic 本周还发布了备受期待的 Claude 更新 3.7 Sonnet。此外,CLI 工具 Claude Code 也亮相了。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874.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874.htm
《绯闻女孩》《吸血鬼猎人巴菲》女星米歇尔·崔切伯格去世 年仅39岁


她的母亲在纽约市的公寓里发现了她。有报道称,她最近接受了肝移植手术,可能出现了并发症。当局认为她是自然死亡,没有怀疑是谋杀。米歇尔·崔切伯格: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876.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876.htm
《巫师4》首发预告片幕后花絮 特别注重真实性


幕后花絮:视频中开发者表示他们特别注重真实性。他们在努力传达原著书籍精神和斯拉夫氛围,并使用游戏资产最大限度匹配最终产品,连怪物动画都是根据现实动物的动作制作的。《巫师4》是一款单人开放世界RPG,采用定制化的虚幻5引擎开发。作为经典RPG《巫师3》正统续作,《巫师4》立志成为迄今为止最具沉浸感与野心的开放世界《巫师》游戏。新游戏的地图在尺寸以及任务数量方面都将与《巫师3》相近。视频截图: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878.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878.htm
微软称带有广告的Office版仅为有限的测试 没有计划推出免费版


同时用户编辑完成后也只能将文档保存到 Microsoft OneDrive 中,无法将其保存到本地,微软可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用户使用 OneDrive 从而开通 Microsoft 365 订阅。由于主界面包含的广告可能会严重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用户可能需要先关闭广告后再进行编辑,当然这些广告稍后就会再次弹出无法彻底关闭。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可以使用 Microsoft 365 Office 免费版进行应急使用,当然其实微软还提供 Office Online 网页版,网页版限制更少也可以用来在线编辑内容。现在微软也发布了新回应,微软称目前进行的只是非常有限的测试,微软没有计划推出免费、由广告支持的 Microsoft Office 桌面版,也就是最终不会推出免费版。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880.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880.htm
加密货币交易所Bybit被盗14亿美元后续:朝鲜黑客入侵SafeWallet实现攻击


不过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此次攻击与 Bybit 完全没有关系,出现安全问题的是 SafeWallet 钱包,实际上朝鲜黑客集团 Lazarus Group 早已实现了入侵,只不过在等待机会只对高价值目标实现攻击。研究人员称此次攻击专门针对 Bybit 这个高价值目标,黑客将恶意 JavaScript 脚本注入到 Bybit 签名者可以访问的 app.safe.global,而有效的恶意脚本仅在满足某些条件时才会激活,这种选择性执行确保后门不会被普通用户发现。根据对 Bybit 签名者机器的调查结果以及通过互联网档案馆的网站时光机 (Wayback Archive) 进行回溯,研究人员发现被缓存的恶意 JavaScript 脚本,研究人员得出强烈结论:Safe.Global 在 Amazon AWS S3 或 AWS CloudFront 的账户或 API 可能泄露或被盗用。在这种情况下黑客可以借助账号或 API 修改 S3 或 CloudFront (AWS 提供的 CDN 服务) 从而添加恶意脚本,研究人员也从 SafeWallet 的 AWS S3 存储桶中发现了针对 Bybit 的以太坊多重签名冷钱包恶意代码。SafeWallet 发布声明称,对 Lazarus Group 针对 Bybit 发起的攻击取证调查得出结论,此次攻击是通过受损的 SafeWallet 开发者机器实现的 (也就是说 SafeWallet 开发者机器被感染恶意代码后,黑客再通过具有权限的开发者账号添加了恶意 JavaScript 脚本)。目前该钱包平台已经完全重建并重新配置了所有基础设施,同时轮换了所有凭证,包括 API 密钥等,确保攻击媒介已被删除并且不能在未来的攻击中继续使用。另外目前研究人员并未在 SafeWallet 的智能合约或其前端和服务的源代码中发现漏洞,只能说黑客预先针对 SafeWallet 开发者发起攻击确实是个天衣无缝的方案。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882.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882.htm
美国银行CEO表示如果国会批准 将推出自己的加密稳定币


与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等公司相比,美国银行在加密货币领域表现的非常谨慎,该银行很少涉及加密货币行业,因此在加密货币行业没有什么地位。布莱恩・莫伊尼汉认为很明显未来会有一种加密货币稳定币,该稳定币完全由美元支持,如果你拥有美国银行发行的稳定币和美元存款,那美国银行就能来回转移它们,但现阶段这种做法是不合规的。按照美国银行的设想,用户可以自由兑换稳定币与美元,例如将美元兑换为稳定币然后发送到其他账户,或者将加密稳定币发送到美国银行账户,然后将其兑换为美元。国际卡组织 Visa 发布的数据显示,加密货币稳定币在过去一年促成超过 33 万亿美元的交易量,这个交易量超过了 Visa 和 MasterCard 交易量的总和。不过美国银行的期望必须等到美国立法者制定法律和美国政府制定监管框架后才能实现,这可能还需要等待很长时间,不知道特朗普在任期内能否实现这个目标。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884.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884.htm
巴奴老板回应“火锅就不是给底层人吃的”:曲解了我的本意


就在今日,杜中兵对争议事件作出回应,他表示:“火锅不是服务底层人民”、“月薪5000就不要吃火锅,吃些麻辣烫就好了”等几句话不是连在一起说的,如果连在一起说,就把他的真实本意曲解了。杜中兵随后做了详细的解释,他称,“当提到火锅行业的发展时,我说过去的火锅还是很便宜的,但是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变的越来越贵,甚至超过了很多的中餐,变的使底层越来越难以消费火锅。”“当然这不是好的现象,但是一个品牌没有自己的定位,更难以做好。因为要是想做好一个品牌,总要有自己标准和取舍,才能使自己的企业长期经营。大家长期骂巴奴贵,我的压力非常大。”基于以上背景,他进一步表示:“所以我提到,如果大家经济条件还没那么好,特别是像一个学生,刚进入社会,只有5000块钱的工资,是不是忍一忍,不要高消费,少吃一些火锅,甚至不吃火锅不吃巴奴。”“我们是不是也不缺什么,因为我们延迟一下满足,把钱花在自己的成长上,是不是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这是我真实的本意,如果我表达的不清楚,是我的原因和错误。”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886.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886.htm
余承东称华为车越开电越多为恶意剪辑 当事人发声:给余总造成伤害


他的原话为“每度电.…每升油能发3.13度电,这样带来了很高的能效。”正当大家热议的时候,上述截图的原视频博主出来澄清了:“最近突然发现大量的恶意炒作,我们非常抱歉,对余总和问界造成了伤害,特此道歉并引以为戒,目前已经下架了原视频,也希望广大网友不信谣、不传谣。”按照这位博主的说法:这个是他们2022年7月趣看发布会总结视频里的截图,当时余总的原话是 “每度电…每升油能发3.13度电”,我们为了玩梗剪辑成 “每度电能发3.13度电” ,并没有恶意。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888.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888.htm
AMD锐龙7 9800X3D开盖版开卖 售价超5100元


开盖是指移除CPU的集成散热片(IHS),以便直接对芯片进行散热处理,这一过程通常需要专业的工具和技能,且可能会损坏CPU,而且开盖后便失去官方质保。暴力熊此次推出的开盖版本,通过其专业的工具和技术,精准地移除IHS,同时确保CPU的完整性和性能。根据暴力熊的介绍,开盖后的锐龙7 9800X3D将提供更高的散热效率,适合搭配直接芯片散热解决方案。暴力熊的开盖服务不仅包括CPU本身,还附带了IHS、测试结果以及包含CPU微观图像和测试数据的USB存储器,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开盖后的性能提升和散热效果。价格方面,暴力熊将AMD锐龙7 9800X3D开盖版定价为712.95美元(约合人民币5175元),比官方建议零售价高出约233美元,但用户可以享受更高效的散热和开盖后的两年质保。此外,暴力熊还计划在未来推出AMD锐龙9 9950X3D的开盖版本,进一步满足高端用户的需求。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890.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890.htm
三星下一代手机OLED面板将于MWC 2025展示 同功耗亮度提升1.5倍


该面板采用三星显示全球首个商用的“无偏光片显示”技术,即 “OCF (on-cell film)”技术为基础开发而成。而且相同功耗下,这款面板与近期发布的旗舰智能手机OLED面板相比,亮度提升了约1.5倍。三星显示表示,OCF技术不仅提升了户外可视性,还在降低功耗与创新设计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继折叠屏手机之后,此项技术还扩展应用于直板智能手机和可卷曲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并被誉为极具价值的显示技术。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892.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892.htm
欧盟批准面包虫粉末放入面包 此前还将蟋蟀粉加入食物


根据欧盟规定,面包、蛋糕、芝士、意大利面、加工马铃薯制品、果酱中都可加入面包虫粉末。根据不同食品,虫粉含量最高为4%。不过,欧盟要求加入食品中的面包虫粉末必须经过高温处理和紫外线照射;加入面包虫粉的食品必须进行明确标注,并标出可能过敏警告,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让消费者可以自行决定是否食用。据悉,欧盟此举主要是为了环保,欧盟委员会目标到2040年,将欧盟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的基础上减少90%。欧盟每年总碳排放中有10%来自农业,而生产昆虫的碳排放量远低于生产牛羊肉。从营养价值上来说,面包虫粉末富含蛋白质,每100克面包虫粉末含有55克蛋白质,是牛肉的2.3倍。此外还包含人体必需的9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的含量达到小麦的30倍。还富含维生素B12、铁、钙等微量元素,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早在2023年就开始在食物中加入蟋蟀粉,通过冷冻、煮沸、烘干等程序,将蟋蟀研磨成粉,可制作意大利面、面包,甚至运动饮料。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894.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894.htm
维珍银河:德尔塔级飞船计划2026年夏季首飞


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暂停了商业飞行,将资源集中投入到德尔塔级宇宙飞船的生产中。此外,公司第四季度净亏损为76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04亿美元有所收窄。德尔塔级宇宙飞船的推出被视为维珍银河在太空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与现有太空船相比,新飞船采用了更先进的材料和设计,不仅能够支持更频繁的飞行任务,还能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坐体验。这一创新将进一步提升商业太空旅行的可行性和吸引力。维珍银河的这一计划不仅推动了太空技术的进步,也为更多私人宇航员和科研团队参与太空探索提供了机会。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896.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896.htm
特斯拉FSD部分功能入华 大概率为北美FSD早期版本


与此同时,知危在网络上获得了一张内部邮件图:经知危编辑部多方确认,此内部邮件为真。通过内部邮件的口径,我们可以确定本次更新为 “ FSD 智能辅助驾驶的部分功能 ” ,但还不是 FSD 的完全体。本次更新有几个要点,首先是仅有搭载了 HW4.0 硬件并且花费 64000 元购买了 FSD 功能的车主才可以收到推送,并且不包含焕新 Y 车型。这大概是因为适配问题,焕新 Y 才刚刚推出,适配还没有做好。在昨天下午,一些符合条件的车主已经收到了更新推送,手机端更新界面如下:车端有推送后,社交平台上有诸多媒体和用户寻找车源,一时间,当年花6万4的特斯拉车主,成了全网的香馍馍。第二点是,本次更新被内部邮件称之为“ FSD 中的一部分 ” ,但,实际上特斯拉的 FSD 现在在原理上已经是一个 One Model 的端到端模型了,理论上是无法把功能进行模块化拆分的。关于这一点,知危猜测本次更新的大概率是北美版本 FSD 的早期版本,在 FSD 逐渐进化到端到端的过程中,某些版本是仅有部分功能的,而本次更新就是进化过程中的某个版本。所以,本次更新在部分场景下可能会相较于之前的 EAP 辅助驾驶变得更不稳定,甚至在一些 Corner case 上给人一种 “ 倒退 ” 的感觉也不是不可能。从目前车主们的实测反馈也能看出,当前 FSD 版本在快速路、城市主要道路上的基础能力较强,表现比较稳定,跟车丝滑、加减速也比较舒服,在混入主路车多的时候,变道时机也比较好。GIF源自笔者一位北京的好友但对于复杂路口、红绿灯等地方,会存在识别错误的情况。闯红灯、走错路口、施工路段表现随机,这些是被很多网友吐槽的点。连闯两个红灯,GIF来源:微博@Blood旌旗所以我觉得现在的 FSD ,就像是一个外国老司机第一次开车来中国,驾驶技术还是有的,意识也有的,就是对于路况和交通规则不熟,水土不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马斯克在之前的一次财报会议中提到过。FSD 此前在北美训练较多,中国的开放路面驾驶环境与北美稍有区别,比如潮汐车道、红灯待行区等场景。如何匹配中国的道路环境,马斯克之前称,是使用公开的视频进行仿真训练。而根据我们的了解,再好的仿真训练,依然不能完全替代真实数据。当然,如果特斯拉后续可以在国内大规模测试,这样的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至于监管问题,有消息称特斯拉会采取本地数据本地训练的方式解决,这可能会类似于苹果 iCloud 的 “ 云上贵州 ” 解决方案,境内数据都保存在境内。第三点,本次更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车机的地图要更新到CN-2025.8-15218 的新版本,这会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匹配地图更新,难道这次的 FSD 更新是有图的自动驾驶?如内部邮件所说,此次更新为 “ FSD 中的一部分 ” ,根据前文推测,该更新大概率为 FSD 的早期版本,而 FSD 是以无图端到端为目标训练的,所以本次更新也应该是无图的。或许,地图更新是为了优化相关功能诸如匝道、交叉口时的体验,毕竟特斯拉的 “ 地图难用 ” 是一直被国内用户所诟病的。这次的 FSD 虽然不是正式版,但也算是 FSD 迈出了入华的第一步,这会对特斯拉的经营有什么影响呢?过去,特斯拉在华一直是 “ 有短板 ” 的,同样是纯电阵营,国产新能源都可以做到城市 NOA ,这是特斯拉此前在华无法做到的。但,即便如此, 2024 年,单是 Model Y 这一款车型,中国市场销量就达到了 480309 台,月销量稳定在 4 万台以上,蝉联全国乘用车单车销量排行榜第一。现在,随着 FSD 的入华,这个短板会被逐渐补足,特斯拉在华会在本就单车竞争力第一的情况下,继续提高竞争力。毕竟,很多特斯拉车主是对 FSD 抱有期待的,过去是期货都愿意为此买单,现在这个期货兑现了一部分并有可能逐渐全部兑现,愿意买单的人会变得更多。不过,64000 元的 FSD 买断费用,与国内动辄直接标配免费的厂商相比,性价比还是太低了。当比亚迪这样的厂商高喊着 “ 愿景是 10 万元车型也能享受城市 NOA ” 的口号时,特斯拉该如何让客户们付费订阅呢?到底有多少人能买单呢?会不会推出按月订阅呢?这些疑问,可能要等到 FSD 完全体入华,我们才能知晓答案。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898.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898.htm
耳朵里长“脚气” 竟然是因为这个很多人都爱的活动……


上下滑动查看↑↓在社交媒体上,采耳相关的帖子受到许多人关注丨社交媒体截图不过,采耳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既能好好清理耳朵,又能放松、保健吗?事实上,它可能远比你想得更危险。大多数人不需要频繁掏耳朵大部分人家里都常备着棉签或挖耳勺,每当感觉耳朵堵塞或刺痒时,就会下意识掏一掏。为了掏得干净,很多人甚至买了螺旋耳挖、弹簧耳棒、可视镜头等各样道具。但实际上,你的耳朵可能根本不需要被如此精致地清理——耳屎虽被冠上“屎”字,可它却不是耳朵的排泄物。它有一个文艺的学名:耵聍。耵聍的形成,其实对人大有用处。人体的耳部结构由里到外依次是耳蜗、鼓室、外耳道和耳廓。外耳道的外侧三分之一是软骨部,这里的皮脂腺和耵聍腺,会负责分泌出一种抗菌、防水的蜡状物质。这种物质和脱落的外耳道表皮混合在一起,就组成了耵聍,它们共同为人的耳朵建立起一套防御机制。耳朵结构丨维基百科虽然耳朵眼很小,但对于细小的尘垢和昆虫而言,无异于大敞四开的门洞。耵聍的存在,可以阻止这些外来物质进入体内。同时,含有油性、呈现酸性的耵聍还可以让耳道保持干燥,维持酸碱平衡,让我们的耳道不会沦为一个潮湿又多碱的天然培养皿。1980年至2011年间的数项研究表明,耵聍对多种细菌都有灭杀效果,还能够有效阻止真菌繁衍。由此可见,“屎”字实在是对它的误解,小小的耵聍其实用处无限。如果掏得太干净了,反而对耳道没有益处。有人或会担心,耵聍越积越多,最终造成耳道堵塞、听力下降。这种情况叫做耵聍栓塞,确实有的人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大多数人其实不必担心。外耳道和耳蜗之间有一道薄膜作为屏障,耵聍根本穿不过去,主要聚集在外耳道的外侧。耵聍会不断向外耳道的道口(也就是耳廓)移动,我们咀嚼、吞咽或运动时,它就会在不经意间被排出。如果掏耳太多频繁,其实还有意想不到的缺点。比如美国耳鼻喉学会就曾指出,经常清除耳屎的人,耳屎会越来越多。因为在掏耳的过程中,会刺激到外耳道腺体,想想看:作为耳道的卫兵,腺体发现耳道里的防御机制被破坏了,是不是就会分泌更多?结果就只能是恶性循环了。有人或许会问,不自己掏,去找专业些的采耳机构会不会好很多?答案也许会让你失望:去外面采耳,远比想象中要危险。采耳,比你想象得危险和家里相比,许多采耳机构的道具花样繁多。鹅毛棒、孔雀羽、小音叉、马尾棒,它们各有各的用处:先是轻拂面孔,再是刺激耳道,接着还有耳部按摩。活脱脱是掏耳界的十八般武艺。不过,根据多家媒体报道,这些采耳工具,在保管和消毒上都是不达标的。采耳导致感染的案例比如像羽毛一样的孔雀羽,它往往是采耳的开场白,会在耳朵里旋转,但很多采耳机构都不能做到一客一换,而是循环使用。在消毒时,也只是用酒精擦拭一下,根本起不到杀菌的作用。如果上一位客人的耳道里有真菌,很容易就被工具传递给下一位。此外,采耳机构的采耳流程也有隐患。比如,很多人会拿鹅毛棒在脸部和耳道来回横跳,如果脸部有异物,很可能就会被这些容易吸附微小颗粒的绒毛带到耳朵里,在经过掏耳之后,你的耳朵,可没有丝毫防御性。最重要的是,很多采耳机构往往还会提供其他组合服务,比如足疗、按摩等,因此这类场所往往都是较为湿润的,就算工具清洁到位了,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滋生微生物。很多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表示过,遇到的耳道里有真菌感染的案例,无一例外,都是去过采耳机构。采耳导致感染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工具的危险性,还不是最主要的。商家页面里“资质丰厚”的技师,实际上,大多都是自卖自夸,目前,国家还尚未认证“采耳师”这一职业,也因此并不存在统一认定的行业标准。有媒体报道,许多采耳师,可能培训一周就上岗了。正常的掏耳朵,只是用具清洁耳道,但采耳店里的采耳,往往会打着让人放松、舒适的名义,拿各种工具刺激耳道,如果力度过猛,很可能造成外耳道损伤,严重的,甚至会刺穿鼓膜。这就得不偿失了。市面上的网红采耳店,许多还宣称能治疗中耳炎,但很遗憾,这更是个噱头。首先,采耳店并没有医疗行业的从业资质。其次,中耳炎是发生在耳朵的鼓室中的,鼓室和外耳道之间有鼓膜作为界限,掏耳朵根本治不了中耳炎。如果你真的要掏耳朵请注意这些对于许多人来说,掏耳朵确实是一种习惯,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姿势,掏耳也没有什么坏处。首先,掏耳不要过于频繁,毕竟耳屎会在我们的正常咀嚼、运动中被排出。我们可以在觉得耳朵有明显的堵塞或刺痒感时,再去简单掏一掏。其次,选择工具一定要谨慎。很多人习惯用棉花棒,觉得可以把耵聍沾出来,但这种方法并不推荐。根据调查,耵聍的干湿性质因人而异。中国人大部分都是干性耵聍,用棉签只会把耵聍推到里面,相比之下,掏耳勺更合适。不过,在用掏耳勺的时候,也不要掏得太深,避免会刺穿鼓膜,造成疼痛和听力下降。由于体质不同,环境各异,有一些人,的确是要及时掏耳的,不然就可能有耵聍堆积的风险。比如,在游泳和洗澡时不注意防护,水浸入了外耳道;或者一些人外耳道狭窄、表皮细胞生长异常,耵聍排出能力较差。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掏耳,耵聍长久堆积后,就会造成听力下降。但是若感觉到明显的耳道堵塞、听力下降或者头脑晕眩,一定不要自己动手掏,而是最好去医院挂个号,查清楚是什么情况。如果确定是耵聍堵塞,医生通常会用药水软化耵聍,再用专业工具掏,这样比较安全。另外,小孩子发育不成熟、老人耳道松弛,对他们来说,耵聍可能不会顺利地自然排出,同样需要去医院处理。参考文献[1]Okuda I, Bingham B, Stoney P, Hawke M (June 1991)."The organic composition of earwax". The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20 (3): 212–5. P.[2]Ear wax: MedlinePlus Medical Encyclopedia. medlineplus.gov. [2021-03-07].[3]Khan S (2019)."Cerumen impaction". The APRN and PA's Complete Guide to Prescribing Drug Therapy. doi:10.1891/9780826179340.0061.[4]The mysterious properties of the wax in your ear retrieve from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160429-the-mysterious-properties-of-the-wax-in-your-ear[5]Cerumen retrieve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cerumen/print[6]Experts Update Best Practic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wax (Cerumen Impaction) Important Patient Education on Healthy Ear Care retrieve from https://www.entnet.org/resource/aao-hnsf-updated-cpg-earwax-press-release/[7]北京青年报:耳屎到底多重要?看完你就知道了!(2023).[8]吴雯芳,粟青梅.去足浴店采耳 脚气跑到耳朵[EB/OL].潇湘晨报,2017-10-12.[9]王勇,杨莉.采耳莫跟风,当心染耳病![EB/OL].太原晚报,2022-07-11.策划制作作者丨李米 科普创作者审核丨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 研究员潘春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科 副主任医师策划丨何通责编丨何通审校丨徐来、林林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900.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900.htm
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可能性基本排除 概率降低至0.004%


然而虽然地球没事了但 2024 YR4 可能还会对月球产生威胁,NASA 称 2024 YR4 仍然有 1.7% 的可能性在 2032 年 12 月 22 日撞击月球,如果真发生碰撞那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地球诸多生物依靠月球引力,例如地球潮汐活动就是由月球和太阳引起的,如果月球被撞击导致轨道出现变化,那大量依赖潮汐活动的海洋生物甚至陆地上的植物也会受影响。不过既然撞击地球的概率能够降低,那撞击月球的概率理论上也会降低,毕竟太空极其空旷,恰好出现轨道相交且在同一时间处于相同位置的概率极低。NASA 称尽管这颗小行星不太可能再飞向地球,在未来一个世纪里不会对地球造成重大威胁,但 NASA 仍然非常高兴能够借此机会测试行星防御科学和通知流程。后续天体物理学家还将继续跟踪和观测这颗小行星以便能够计算出更加精确的轨道,如果确认对太阳系内的主要行星和卫星都不构成威胁,那这颗小行星将能继续遨游在太阳系内。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902.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902.htm
分析师重申iPhone 17 Pro机型拥有12GB RAM的传言


根据9to5Mac看到的一份分析师说明,Jeff Pu 认为 iPhone 17 Pro 和 iPhone 17 Pro Max 都将配备 12GB RAM。 这样的升级将有助于这些设备独享更强大的人工智能功能。"同时,iPhone 17 Pro 和 Pro Max 预计将迁移到 LPDDR5 12GB,"Pu 在说明中说。"仅这一转变就将促使智能手机 DRAM 内容年同比增长 3.5%,预计将有 1 亿部新 iPhone 上市。"Pu曾在 2024 年 5 月说过同样的话。 只不过当时只有他一个人这么说。2024 年 8 月,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透露,只有 iPhone 17 Pro Max 将配备 12GB RAM 和热管冷却系统。 其他 iPhone 17 机型将配备 8GB 内存。从郭的历史来看,他可能是对的,不过他与Pu至少对 iPhone 17 Pro Max 的看法是一致的,而且苹果有可能在两款 Pro 机型中使用相同数量的内存。Jeff Pu 分享了许多有关 iPhone 17 产品线的细节。 其中一些是已经泄露的信息,另一些则是第一手信息。iPhone 17 纤薄版采用钛金属,iPhone 17 Pro 采用铝金属iPhone 17 纤薄版将配备 6.6 英寸显示屏iPhone 17 纤薄版厚度将为 6 毫米iPhone 17 机型将全系配备 2400 万像素自拍摄像头Pu 时不时会获得一些行业内部信息,但他利用这些信息做出准确预测的记录并不稳定。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904.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904.htm
呼吸会影响瞳孔的大小 吸气时瞳孔最小 呼气时变大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影响瞳孔大小的基本机制:呼吸。 他们发表在《生理学杂志》上的研究揭示了瞳孔在吸气时收缩,在呼气时扩张,这一发现可能会影响我们对视觉的理解。瞳孔就像照相机的光圈一样,调节着进入眼睛的光线的多少,在视觉和感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影响瞳孔大小的三个主要因素:光线照射、焦距和认知影响(如情绪或脑力劳动)。 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了第四个因素--呼吸。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吸气开始时瞳孔最小,呼气时瞳孔最大。领导这项研究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临床神经科学系副教授阿尔廷-阿尔沙米安(Artin Arshamian)解释说:"这种机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周期性的、始终存在的,而且不需要外部刺激。由于呼吸会影响大脑活动和认知功能,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视觉和注意力是如何调节的。"研究人员对 200 多名参与者进行了五次实验,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呼吸对瞳孔大小的影响。 结果表明,无论参与者呼吸快慢、用鼻还是用嘴呼吸、光照条件或固定距离是否变化、休息时还是执行视觉任务时,这种影响都会持续存在。 从理论上讲,吸气和呼气时瞳孔大小的差异足以影响视觉。研究还表明,天生没有嗅球的人也具有这种功能,而嗅球是由鼻腔呼吸激活的大脑结构。 这表明该机制是由脑干控制的,而脑干是大脑的一个基本和进化保守的部分。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呼吸时瞳孔大小的变化是否也会影响视力。 以前的研究表明,瞳孔变小更容易看到细节,而瞳孔变大则有助于我们发现难以看到的物体。"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视觉可能会在吸气时分辨小细节和呼气时探测模糊物体之间进行切换,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呼吸周期内,"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同一部门的博士后研究员、该研究的第一作者马丁-舍费尔(Martin Schaefer)说。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技术还可能应用于临床。"一种潜在的应用是诊断或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法,因为瞳孔功能受损是疾病的早期征兆。这是我们未来想要探索的。"编译自/ScitechDailyDOI: 10.1113/JP287205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906.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906.htm
NASA的PUNCH任务综述:用8000英里虚拟望远镜跟踪太阳风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 PUNCH 任务将使用四颗手提箱大小的卫星,这些卫星由 SwRI 设计和制造,分布在地球周围,并同步作为一个 8000 英里宽的单一"虚拟"仪器。 插图未按比例绘制。 资料来源:美国西南研究院四个小型航天器(每个都只有手提箱大小)将于2月28日前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 这些航天器由位于圣安东尼奥的西南研究所(SwRI)设计和制造,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统一日冕和日光层极仪(PUNCH)任务的一部分。 它们将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宙历史、再电离纪元和冰层探索者分光光度计(SPHEREx)观测站共同进入太空。"PUNCH任务将研究日冕、太阳的外层大气和太阳风,它们作为一个统一的、综合的系统填充和定义着我们的太阳系,"位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SwRI太阳系科学与探索部的PUNCH首席研究员Craig DeForest博士说。"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使用不同种类的仪器来描述这些区域的特征。 PUNCH将整合我们对日冕在加热和加速太阳风方面所起作用的理解,太阳风冲刷着地球和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由 SwRI 设计和制造的四颗 PUNCH 卫星将提供以太阳为中心的 90 度天空肖像,如图所示。 一颗卫星上的窄场成像仪是一个日冕仪,它能遮挡太阳最亮的光线,以显示较暗的日冕。 三台由西南研究院开发的宽场成像仪使用挡板和地面处理技术来显示外冕和太阳风本身的微弱痕迹,比银河系还要暗1000倍。 资料来源:西南研究所发射后,PUNCH 卫星群将沿着昼夜线在低地轨道上展开,因此航天器将一直处于阳光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方向。"为了获得我们需要的数据,我们必须制造一个和地球一样大的仪器,"DeForest 说。"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使用了四个小型航天器,它们同步分布在地球周围,创建了一个宽 8000 英里的虚拟仪器,以太阳为中心,对四分之一的天空进行成像。"一颗卫星携带一个日冕仪,即由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开发的窄场成像仪,可对日冕进行连续成像。 另外三颗卫星则携带有 SwRI 开发的宽场成像仪,用于观测日冕最外层非常微弱的部分以及太阳风本身。"PUNCH将使不可见的东西变得可见,"DeForest说。"我们的宽视场成像仪中的深度挡板能将直射太阳光减少 16 个数量级或 1000 万亿倍--相当于人的质量和冷病毒的质量之比。 然后,在地面上进行最先进的处理,去除背景星场,即每张图像中 99% 以上的光线,从而揭示出极其微弱的太阳风微光"。每个航天器都包括一个由 RAL Space 公司开发的照相机,每四分钟通过三个不同的偏振滤光片收集三幅原始图像。 此外,每个航天器还将每八分钟生成一张清晰的非偏振图像,用于校准。 这一新视角将使科学家们能够辨别日冕物质抛射在内太阳系移动时的确切轨迹和速度,从而改进目前只能测量日冕本身而无法测量三维运动的仪器。由美国西南研究院设计和制造的四个手提箱大小的航天器通过了所有最终评估,现已装入航天器,等待在2月28日之前发射进入低地球轨道。 NASA 的 PUNCH 任务旨在首次提供日冕和新生太阳风的统一综合图像。 资料来源:西南研究所"虽然 PUNCH 是一项研究任务,但我们将能够在空间风暴或日冕物质抛射接近地球时对其进行三维跟踪--这对于预报空间天气以及它可能如何影响我们这个航天社会至关重要,"DeForest 说。"我们希望 PUNCH 能够像地球同步卫星给地球天气预报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一样,给空间天气预报带来革命性变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小型探索者(SMEX)计划利用太阳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方面的创新和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为突破性的空间科学任务提供了频繁的机会。 作为 PUNCH 任务的牵头机构,美国西南研究院(SwRI)还将监督四个航天器的运行。 PUNCH 团队包括开发窄场成像仪的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和英国牛津郡的 RAL Space 公司,后者为此次任务的四台可见光相机提供探测器系统。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908.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908.htm
“千年一遇的七星连珠”即将上演,真的能预示吉和凶吗?


2025年2月底3月初的“七星连珠”示意图。图片来源:北京天文馆“七星连珠” 的定义变迁在我们的夜空里,有相对不动的恒星,恒星(fixed stars)最初的意思就是静止不动,还有在群星之间“流浪”的五大行星(planets,wanderers),中国古代按五行命名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有时也把日月视为行星,称为“七曜”(七个发光体)。到了现代,太阳系的行星被重新定义为围绕太阳轨道上运行的天体,地球跻身大行星之列,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也就是如今所说的“八大行星”(冥王星在 2006 年被开除出了大行星行列)。所以如今说的“七星连珠”,指的是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至于连珠(或联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夜空天象。在古代,人们说的 “五星联珠” 或 “五星聚”,并非简单的五星同现,而是要求它们在较小天空区域内靠的很近。古人已经发现,日月五星运行轨迹都在黄道附近,黄道就是太阳在恒星背景里行进的轨迹,是一个大圆。对,请注意这里黄道不是“一条直线”,在我们地球上看是一条跨越天空的弧线。唐代韦庄诗里说“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说的就是这个现象。古人所认定的“五星连珠”,要五星聚集在黄道东西 10 度范围之内,这种情况极为罕见,根据现代天文计算过去 6000 年里仅发生 9 次,数百年才有一次。而现在网络上时常出现的“七星连珠”,定义则宽泛得多。比如 2 月 28 日即将出现的所谓 “七星连珠”,只不过是七大行星同时出现在夜空,东西跨度达 117°,跨越了大半个天空。一般来说,天王星、海王星只有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下、借助天文望远镜才能看到,更糟糕的是当天它们非常接近太阳,观测条件并不好。好消息是,也不是只有 2 月 28 日才能看到,前后几天均可见。像这样宽泛所指“七星连珠” 三五年就会出现一次,上一次是在 2022 年 6 月中旬,观测条件也好得多。2022年6月初的“七星连珠”示意图。图片来源:北京天文馆为什么古人重视“五星连珠”?在中国古代星占学体系里,“五星连珠” 被赋予重大政治意义。古人没有 “行星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行”的现代知识,无论东方西方,都秉持着“天人合一” 观念,即上天的神灵会通过天象预警人间的福祸。唐代集成的《开元占经》引《荆州占》认为,“五星者,五行之精也,五帝之子,天之使者,行于列舍(即星宿),以司无道之国。”如果国君做得好,五星就按预期顺畅运行。如果国君无德,则“五星逆行变色,出入不时,扬芒角怒,变为妖星。”火星(古人也称为荧惑)颜色泛红,被视为不祥之星,常被认为预示着战乱、灾荒。“荧惑守心”(火星在心宿附近)被视为最不祥天象之一,预示帝王驾崩、王朝动荡。《开元占经》五星占共四十七卷,列举了数万条五星运行异常所预示的灾祸,如“荧惑(火星)守昴,边境不宁,忧在大人”“太白(金星)犯左角,大战不胜,将军死”,诸如此类。当若五星聚集在某个星宿(约 10 度)之中,象征着改朝换代,对于得利一方来说,当然是大吉大利(对于失利一方则是非常凶险)。如公元前 1059 年 “五星聚井宿” ,次年西伯侯姬昌称王,十二年后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公元前 185 年,西汉太后吕雉二年五星会聚,吕后杀少帝(汉惠帝刘盈长子),掌握了朝政。正因为古代帝王深信天象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我们今天说的“古代天文学家”观测天象的重要目的即为帝王解读吉凶。但现在的天文、物理科学早已指出这类认识的荒谬指出,天象与人间吉凶并无关联。科学视角下的 “七星连珠”能否预示吉凶?“五星连珠”在古代天文学背景下,实际上也有科学意义。如前所述,处于预测目的,天文学家们也要计算未来数年行星出现的位置。有一种方法称为 “上元积年” 法,即在过去某个理想的起始时刻 “上元”,日月五星在同一位置,这样的话就比较方便利用它们的运行周期来推算未来的位置。只不过,日月五星运行周期本身就过于复杂,这种方法虽然持续了上千年,但仍不奏效,后来也就逐渐舍弃了。今天我们想要计算行星位置,就需要以牛顿力学作为基础,考虑日月行星之间的引力(包括彼此的干扰影响),可以推算出过去或未来千百年行星的具体位置,这门学科称为“天体力学”,至今仍是天文学一个重要分支。同样,由于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了,太阳系几乎是一个平面,八大行星都在黄道面附近运行(轨道夹角只有几度)。所以从太空视角下,“行星连珠”,或者“行星十字架”之类的排列,可以轻易计算出来。但这也只是巧合的排列形式,是正常运动的一个瞬间而已。占星师或者一些人,也善于利用这些现代科学的成果,继续附会上古老的占星说法,包装上“预测吉凶”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比如称“七星连珠”与个人的幸福、财运,甚至与国际战争、灾难、政权更迭联系起来。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借现代科学成果的瓶子,装古老迷信的旧酒,根本不值得认真看待。当然,我们也可以观测 “七星连珠”这样一晚上看到七大行星的机会,当作亲近宇宙的契机,仰望星空体悟宇宙之宏大,将探索精神融入生活。因为每一天都是宇宙赋予我们的美好时光,无论环境如何,保持对世界的热爱与好奇,才是面对宇宙和人生的正确姿态。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81910.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81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