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弥生时期个体的遗传分析揭示了日本居民源自朝鲜半岛
东京大学的 Jonghyun Kim 和 Jun Ohashi 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在弥生时代和绳纹时代(公元前 3000 年至公元 538 年),日本列岛的大部分移民来自朝鲜半岛。他们的研究分析了一个"弥生"个体的完整基因组,发现在非日本人口中,结果显示其基因构成与韩国人口最为相似。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现代日本人具有双重血统,但这一发现使人们得以深入了解以前令研究人员困惑的日本群岛移民模式的细节。 这些发现发表在今天(10 月 14 日)出版的《人类遗传学杂志》上。约2300年前弥生时代的人类遗骸,从中提取了DNA。 资料来源:Kim et al 2024如今,日本已成为国际商务和休闲中心。 然而,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在约公元前 3000 年之前的绳文时代,日本列岛相对与世隔绝。 然后,在弥生和甲文时期,开始从亚洲大陆向群岛移民。"与东亚和东北亚相关的祖先占现代日本人口核基因组的 80% 以上。然而,日本人口是如何获得这些遗传祖先的,也就是移民的起源还不完全清楚"。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移民与绳文人混血,形成了现代日本人的祖先。 这些移民同时拥有与东亚有关和与东北亚有关的遗传祖先,这就是现代日本人拥有三个遗传祖先的原因: 绳文人、东亚人和东北亚人。 资料来源:Kim et al 2024人们提出了各种理论来解释现代人口的遗传多样性。 目前,双向混血模式和三向混血模式是两大竞争者。 根据双向模式,弥生和绳纹时代的主要移民来源是相同的,而三向模式则假定有两个不同的来源。 为了研究哪种模式更合适,研究人员分析了日本山口县土居滨遗址(日本弥生时代墓地的考古遗址)中一个个体的完整核基因组。研究人员将这个弥生时期个体的基因组与东亚和东北亚古代和现代人群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 比较结果表明,这个弥生时代的个体与古文时代的个体非常相似,其祖先分别与绳文、东亚和东北亚有关。 不过,与现代基因组的比较也显示,除了现代日本人以外,弥生个体与现代韩国人最为接近,而韩国人也有东亚相关和东北亚相关的祖先。Ohashi 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弥生时代和绳纹时代之间,日本列岛的大部分移民主要来自朝鲜半岛。这些结果还意味着三方混血模型是不正确的,该模型认为在弥生时期有东北亚群体移居日本列岛,在甲斐时期有东亚群体移居日本列岛。"尽管这些发现意义重大,但大桥已经开始展望未来。"既然我们的研究已经确定了移民的主要来源,下一个目标就是研究更多弥生个体的基因组,以弄清为什么现代日本人口中超过 80% 的基因组成分都来自移民,以及亚洲大陆人和土著绳文人之间的混血是如何在日本列岛内发展的。"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0.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0.htm
东京大学的 Jonghyun Kim 和 Jun Ohashi 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在弥生时代和绳纹时代(公元前 3000 年至公元 538 年),日本列岛的大部分移民来自朝鲜半岛。他们的研究分析了一个"弥生"个体的完整基因组,发现在非日本人口中,结果显示其基因构成与韩国人口最为相似。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现代日本人具有双重血统,但这一发现使人们得以深入了解以前令研究人员困惑的日本群岛移民模式的细节。 这些发现发表在今天(10 月 14 日)出版的《人类遗传学杂志》上。约2300年前弥生时代的人类遗骸,从中提取了DNA。 资料来源:Kim et al 2024如今,日本已成为国际商务和休闲中心。 然而,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在约公元前 3000 年之前的绳文时代,日本列岛相对与世隔绝。 然后,在弥生和甲文时期,开始从亚洲大陆向群岛移民。"与东亚和东北亚相关的祖先占现代日本人口核基因组的 80% 以上。然而,日本人口是如何获得这些遗传祖先的,也就是移民的起源还不完全清楚"。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移民与绳文人混血,形成了现代日本人的祖先。 这些移民同时拥有与东亚有关和与东北亚有关的遗传祖先,这就是现代日本人拥有三个遗传祖先的原因: 绳文人、东亚人和东北亚人。 资料来源:Kim et al 2024人们提出了各种理论来解释现代人口的遗传多样性。 目前,双向混血模式和三向混血模式是两大竞争者。 根据双向模式,弥生和绳纹时代的主要移民来源是相同的,而三向模式则假定有两个不同的来源。 为了研究哪种模式更合适,研究人员分析了日本山口县土居滨遗址(日本弥生时代墓地的考古遗址)中一个个体的完整核基因组。研究人员将这个弥生时期个体的基因组与东亚和东北亚古代和现代人群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 比较结果表明,这个弥生时代的个体与古文时代的个体非常相似,其祖先分别与绳文、东亚和东北亚有关。 不过,与现代基因组的比较也显示,除了现代日本人以外,弥生个体与现代韩国人最为接近,而韩国人也有东亚相关和东北亚相关的祖先。Ohashi 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弥生时代和绳纹时代之间,日本列岛的大部分移民主要来自朝鲜半岛。这些结果还意味着三方混血模型是不正确的,该模型认为在弥生时期有东北亚群体移居日本列岛,在甲斐时期有东亚群体移居日本列岛。"尽管这些发现意义重大,但大桥已经开始展望未来。"既然我们的研究已经确定了移民的主要来源,下一个目标就是研究更多弥生个体的基因组,以弄清为什么现代日本人口中超过 80% 的基因组成分都来自移民,以及亚洲大陆人和土著绳文人之间的混血是如何在日本列岛内发展的。"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0.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0.htm
cnBeta.COM
对弥生时期个体的遗传分析揭示了日本居民源自朝鲜半岛 - 科学探索 - cnBeta.COM
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弥生时代和绳纹时代涌入日本列岛的移民主要来自朝鲜半岛。这一发现基于对古代个体的基因组分析,对以前的混血模式提出了挑战,并完善了我们对日本人祖先的理解。
北极温度升高将加速岩石风化 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加剧全球变暖
皮尔河上游的景观,显示陡峭山坡上裸露的基岩与河道相连,物理风化正在产生大量新鲜物质。 图片来源:罗伯特-希尔顿来自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的研究人员证明,气温升高将加速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岩石风化,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导致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中。 该研究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对于像北极这样的敏感地区(地表气温的升温速度比全球平均水平快近四倍)来说,了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来自风化的潜在贡献尤为重要。 其中一个途径是某些矿物和岩石与大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 例如,硫化物矿物(如"愚人金")的风化会产生酸,导致附近的其他岩石矿物释放出二氧化碳。 在北极的永久冻土层中,由于气温升高,地面解冻,这些矿物也随之裸露出来,这可能成为加速气候变化的正反馈回路。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在很大程度上还不知道这种反应会如何应对温度变化,以及会释放出多少额外的二氧化碳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加拿大最大的河流系统麦肯齐河流域*23个地点的硫酸盐(SO42- )浓度和温度记录,研究了风化过程对温度上升的敏感性。 硫酸盐与 CO2 一样,都是硫化物风化的产物,可用来追踪这一过程发生的速度。沛尔高原上的解冻坍塌,使冰川沉积物中的硫化物和碳酸盐矿物暴露在有残冰的下坡地区的地表风化反应中。 资料来源:Suzanne Tank结果表明,在整个集水区,硫酸盐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上升。 在过去的 60 年里(从 1960 年到 2020 年),随着气温上升 2.3oC,硫化物风化增加了 45%。 这突出表明,风化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能会引发正反馈循环,加速北极地区的变暖。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河流过去的记录预测,在中度排放情景下,到2100年,麦肯齐河流域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能会增加一倍,达到每年30亿公斤。 这一变化相当于加拿大国内航空业典型年份年排放总量的一半。主要作者 Ella Walsh 博士(研究时为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说:"我们发现,即使是中度变暖,整个麦肯齐地区的硫化物氧化作用也会急剧增加。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硫化物岩石释放 CO2 的温度敏感性及其在大范围和时间尺度上的主要驱动因素。"并非集水区的所有地方都有相同的反应。 在多岩石的山区和被永冻土覆盖的地区,风化作用对温度的敏感度要高得多。 通过模拟这一过程,研究人员发现,岩石在冻结和破碎过程中的碎裂进一步加速了硫化物的风化。相反,被泥炭地覆盖的地区随着气候变暖,硫化物氧化的增加速度较低,因为泥炭保护了基岩免受这一过程的影响。论文共同作者鲍勃-希尔顿教授(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说:"未来北极广袤地区的气候变暖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硫化物的氧化率,并影响区域碳循环预算。 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一点,我们正在努力了解如何减缓这些反应,泥炭地的形成似乎有助于降低硫化物氧化过程。"整个北极地区有许多类似的环境,那里的岩石类型、高比例的裸露基岩以及大面积的永久冰冻地面共同创造了条件,气候变暖将导致硫化物风化迅速增加。 因此,这种影响极有可能并不局限于麦肯齐河流域。研究人员认为,这项研究强调了在大规模排放模型中考虑硫化物风化的价值,这种模型对预测气候变化非常有用。编译自/SciTechDailyDOI: 10.1126/sciadv.adq4893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1.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1.htm
皮尔河上游的景观,显示陡峭山坡上裸露的基岩与河道相连,物理风化正在产生大量新鲜物质。 图片来源:罗伯特-希尔顿来自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的研究人员证明,气温升高将加速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岩石风化,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导致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中。 该研究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对于像北极这样的敏感地区(地表气温的升温速度比全球平均水平快近四倍)来说,了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来自风化的潜在贡献尤为重要。 其中一个途径是某些矿物和岩石与大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 例如,硫化物矿物(如"愚人金")的风化会产生酸,导致附近的其他岩石矿物释放出二氧化碳。 在北极的永久冻土层中,由于气温升高,地面解冻,这些矿物也随之裸露出来,这可能成为加速气候变化的正反馈回路。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在很大程度上还不知道这种反应会如何应对温度变化,以及会释放出多少额外的二氧化碳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加拿大最大的河流系统麦肯齐河流域*23个地点的硫酸盐(SO42- )浓度和温度记录,研究了风化过程对温度上升的敏感性。 硫酸盐与 CO2 一样,都是硫化物风化的产物,可用来追踪这一过程发生的速度。沛尔高原上的解冻坍塌,使冰川沉积物中的硫化物和碳酸盐矿物暴露在有残冰的下坡地区的地表风化反应中。 资料来源:Suzanne Tank结果表明,在整个集水区,硫酸盐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上升。 在过去的 60 年里(从 1960 年到 2020 年),随着气温上升 2.3oC,硫化物风化增加了 45%。 这突出表明,风化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能会引发正反馈循环,加速北极地区的变暖。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河流过去的记录预测,在中度排放情景下,到2100年,麦肯齐河流域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能会增加一倍,达到每年30亿公斤。 这一变化相当于加拿大国内航空业典型年份年排放总量的一半。主要作者 Ella Walsh 博士(研究时为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说:"我们发现,即使是中度变暖,整个麦肯齐地区的硫化物氧化作用也会急剧增加。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硫化物岩石释放 CO2 的温度敏感性及其在大范围和时间尺度上的主要驱动因素。"并非集水区的所有地方都有相同的反应。 在多岩石的山区和被永冻土覆盖的地区,风化作用对温度的敏感度要高得多。 通过模拟这一过程,研究人员发现,岩石在冻结和破碎过程中的碎裂进一步加速了硫化物的风化。相反,被泥炭地覆盖的地区随着气候变暖,硫化物氧化的增加速度较低,因为泥炭保护了基岩免受这一过程的影响。论文共同作者鲍勃-希尔顿教授(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说:"未来北极广袤地区的气候变暖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硫化物的氧化率,并影响区域碳循环预算。 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一点,我们正在努力了解如何减缓这些反应,泥炭地的形成似乎有助于降低硫化物氧化过程。"整个北极地区有许多类似的环境,那里的岩石类型、高比例的裸露基岩以及大面积的永久冰冻地面共同创造了条件,气候变暖将导致硫化物风化迅速增加。 因此,这种影响极有可能并不局限于麦肯齐河流域。研究人员认为,这项研究强调了在大规模排放模型中考虑硫化物风化的价值,这种模型对预测气候变化非常有用。编译自/SciTechDailyDOI: 10.1126/sciadv.adq4893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1.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1.htm
cnBeta.COM
北极温度升高将加速岩石风化 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加剧全球变暖 - 警告! - cnBeta.COM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北极温度升高将加速岩石风化,释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并导致气候变化。他们的研究表明,到2100年,麦肯齐河流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会增加一倍,这凸显了将硫化物风化纳入气候模型的重要性。
Chrome浏览器商店开始警告uBlock Origin等广告拦截程序将被删除
当然被谷歌警告的不仅是广告拦截扩展程序,实际上所有基于 Manifest v3 协议的扩展程序都会被警告,后续也都会被谷歌从浏览器商店里删除。删除后用户将无法通过浏览器商店在线安装和更新,但仍然可以通过下载 CRX 安装包的形式手动安装,只不过这种离线安装方式无法更新以及不确保还能用多久。此前蓝点网已经提过,谷歌为企业预留了 1 年的扩展程序切换时间,普通用户通过修改 Chrome 浏览器企业策略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uBlock Origin,1 年之后谷歌也会将其删除。与此同时谷歌也通过 Chrome 浏览器弹出通知,警告基于 Manifest v2 的扩展程序即将被禁用,用户可以寻找替代扩展程序,当然无论是否寻找替代扩展,后续基于 v2 的扩展程序都会被彻底禁用。对企业来说必须在这 1 年里将自己企业内部依赖的扩展程序迁移到 Manifest v3 协议,否则后续也无法使用,到时候可能需要被迫迁移到其他浏览器。浏览器支持方面,Firefox 和 Brave 等浏览器也在陆续推广 Manifest v3 协议,但部分热门扩展程序例如 uBlock Origin 会被保留继续使用 v2 协议,这个算是额外的白名单。最后是对于使用 uBlock Origin 的用户,目前开发团队已经提供基于 Manifest v3 协议的 uBlock Origin Lite 版,该版本可以继续在 Chrome 上使用,但拦截效果可能会差些;uBlock Origin 和 uBlock Origin Lite 属于两个不同的扩展程序,因此用户安装的 uBlock Origin 也不会被自动更新到 uBlock Origin Lite 版,必须手动安装。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2.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2.htm
当然被谷歌警告的不仅是广告拦截扩展程序,实际上所有基于 Manifest v3 协议的扩展程序都会被警告,后续也都会被谷歌从浏览器商店里删除。删除后用户将无法通过浏览器商店在线安装和更新,但仍然可以通过下载 CRX 安装包的形式手动安装,只不过这种离线安装方式无法更新以及不确保还能用多久。此前蓝点网已经提过,谷歌为企业预留了 1 年的扩展程序切换时间,普通用户通过修改 Chrome 浏览器企业策略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uBlock Origin,1 年之后谷歌也会将其删除。与此同时谷歌也通过 Chrome 浏览器弹出通知,警告基于 Manifest v2 的扩展程序即将被禁用,用户可以寻找替代扩展程序,当然无论是否寻找替代扩展,后续基于 v2 的扩展程序都会被彻底禁用。对企业来说必须在这 1 年里将自己企业内部依赖的扩展程序迁移到 Manifest v3 协议,否则后续也无法使用,到时候可能需要被迫迁移到其他浏览器。浏览器支持方面,Firefox 和 Brave 等浏览器也在陆续推广 Manifest v3 协议,但部分热门扩展程序例如 uBlock Origin 会被保留继续使用 v2 协议,这个算是额外的白名单。最后是对于使用 uBlock Origin 的用户,目前开发团队已经提供基于 Manifest v3 协议的 uBlock Origin Lite 版,该版本可以继续在 Chrome 上使用,但拦截效果可能会差些;uBlock Origin 和 uBlock Origin Lite 属于两个不同的扩展程序,因此用户安装的 uBlock Origin 也不会被自动更新到 uBlock Origin Lite 版,必须手动安装。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2.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2.htm
cnBeta.COM
Chrome浏览器商店开始警告uBlock Origin等广告拦截程序将被删除 - Google Chrome 谷歌浏览器 - cnBeta.COM
谷歌目前正在Chrome浏览器中强行推广Mainfestv3协议,该协议在安全性方面确实有了很大改进,但负面影响是将导致广告拦截等扩展程序无法发挥最佳拦截效果。典型的开源广告拦截程序uBlockOrigin已经被谷歌警告,当用户通过ChromeWebStore查找该扩展程序时,谷歌会显示其未遵循最佳实践因此后续会被删除。
研究人员成功选育更耐热的珊瑚种群增加成活率 但依然无法应对全球变暖
问题在于由于珊瑚不耐热,全球变暖是导致珊瑚白化的罪魁祸首,因此即便移栽珊瑚似乎也无法大范围拯救珊瑚礁的消亡,于是有研究团队从珊瑚的耐热性方面入手。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 Coralassist 实验室目前成功选育出世界上第一款耐热性珊瑚,研究人员通过有选择性的培育成年珊瑚,得到了耐热性可以提高几摄氏度的品种。逐渐白化死亡中的珊瑚群落大规模白化死亡后的珊瑚礁研究人员实际选育的有两种珊瑚,第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 (10 天) 暴露在更高的温度中 (较常规品种耐热性增加 3.5℃),另一种则是耐受强度较低但可以长期暴露在更高的海水中 (1 个月,耐热性增加 2.5℃)。还有个好消息是研究发现这些耐热种群的后代也可以继续提高耐热性,即它们后代的耐热性会继续提高以追赶全球海水温度的增加。耐热性的增加理论上可以提高珊瑚的成活率,这有助于恢复某些区域的珊瑚种群,为海洋生物提供更多栖息地,亦或者说减缓目前全球变暖对珊瑚种群的破坏。不幸的是在论文中研究人员明确提到尽管得到了耐热性更高的品种,但提高的这 2.5~3.5℃对恢复珊瑚礁仍然有着巨大压力,因为从未来预期的全球变暖速度来说,提高的这点耐热性微不足道。主导该项目的纽卡斯尔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Liam Lachs 表示,迅速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是缓解全球变暖和让珊瑚有机会适应的绝对必要条件。最后论文还提到虽然选育的品种在实验环境中确实提高了耐热性,但在真实的海洋环境中是否能达到成年群落的生存和繁衍还有观察。附加信息:论文地址:https://dx.doi.org/10.1038/s41467-024-52895-1《选择性育种增强珊瑚对海洋热浪的耐热性》于 2024 年 10 月 14日发布于《自然-通讯》期刊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3.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3.htm
问题在于由于珊瑚不耐热,全球变暖是导致珊瑚白化的罪魁祸首,因此即便移栽珊瑚似乎也无法大范围拯救珊瑚礁的消亡,于是有研究团队从珊瑚的耐热性方面入手。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 Coralassist 实验室目前成功选育出世界上第一款耐热性珊瑚,研究人员通过有选择性的培育成年珊瑚,得到了耐热性可以提高几摄氏度的品种。逐渐白化死亡中的珊瑚群落大规模白化死亡后的珊瑚礁研究人员实际选育的有两种珊瑚,第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 (10 天) 暴露在更高的温度中 (较常规品种耐热性增加 3.5℃),另一种则是耐受强度较低但可以长期暴露在更高的海水中 (1 个月,耐热性增加 2.5℃)。还有个好消息是研究发现这些耐热种群的后代也可以继续提高耐热性,即它们后代的耐热性会继续提高以追赶全球海水温度的增加。耐热性的增加理论上可以提高珊瑚的成活率,这有助于恢复某些区域的珊瑚种群,为海洋生物提供更多栖息地,亦或者说减缓目前全球变暖对珊瑚种群的破坏。不幸的是在论文中研究人员明确提到尽管得到了耐热性更高的品种,但提高的这 2.5~3.5℃对恢复珊瑚礁仍然有着巨大压力,因为从未来预期的全球变暖速度来说,提高的这点耐热性微不足道。主导该项目的纽卡斯尔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Liam Lachs 表示,迅速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是缓解全球变暖和让珊瑚有机会适应的绝对必要条件。最后论文还提到虽然选育的品种在实验环境中确实提高了耐热性,但在真实的海洋环境中是否能达到成年群落的生存和繁衍还有观察。附加信息:论文地址:https://dx.doi.org/10.1038/s41467-024-52895-1《选择性育种增强珊瑚对海洋热浪的耐热性》于 2024 年 10 月 14日发布于《自然-通讯》期刊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3.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3.htm
身高焦虑让韩国生长激素市场暴涨 或引发手足畸形
韩国父母对孩子身高的强烈执着,背后不仅是对外貌的忧虑,更与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密切相关。报道称,韩国过去许多工作岗位都普遍存在对身高高度的限制。例如2007年前,男性应聘警察需要达到至少167厘米,女性至少要达到157厘米。直到2014年,大韩航空还要求女性空乘人员身高至少要达到162厘米。虽然有些职业的身高限制如今被取消,但不少家长仍然认为,身高是就业和社交中的一大竞争因素。2023年8月,韩国大田市通过了韩国首例儿童身高补贴法案,该法案旨在促进儿童健康,预计每年拨款37亿韩元(100韩元约合0.52元人民币)用于为小学生提供身高相关检测。不少人批评该法案鼓励人们把外表看得高于一切,引发强烈争议。与此同时,韩国广告中关于“增高”产品和治疗的宣传也层出不穷,尤其是在韩国医院、药店和教育机构。据报道,仅今年3月,韩国互联网上与儿童身高有关的广告就有259个。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出于“长个”的目的,有韩国家长甚至自费让正常发育的小孩接受生长激素的注射,每次费用约10万韩元。由于儿童注射生长激素在韩国越来越普遍,韩国生长激素注射液市场从2019年的1488亿韩元增长至2023年的4444亿韩元,几乎是前者的3倍。生长激素注射产生副作用的报告也在增多。韩国《韩民族日报》报道称,严重副作用的报告数量从2019年的436起增加到2023年的1626起。有医学专家建议,过量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会引发手足畸形、脊柱侧弯等问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对长个更有帮助,比如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4.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4.htm
韩国父母对孩子身高的强烈执着,背后不仅是对外貌的忧虑,更与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密切相关。报道称,韩国过去许多工作岗位都普遍存在对身高高度的限制。例如2007年前,男性应聘警察需要达到至少167厘米,女性至少要达到157厘米。直到2014年,大韩航空还要求女性空乘人员身高至少要达到162厘米。虽然有些职业的身高限制如今被取消,但不少家长仍然认为,身高是就业和社交中的一大竞争因素。2023年8月,韩国大田市通过了韩国首例儿童身高补贴法案,该法案旨在促进儿童健康,预计每年拨款37亿韩元(100韩元约合0.52元人民币)用于为小学生提供身高相关检测。不少人批评该法案鼓励人们把外表看得高于一切,引发强烈争议。与此同时,韩国广告中关于“增高”产品和治疗的宣传也层出不穷,尤其是在韩国医院、药店和教育机构。据报道,仅今年3月,韩国互联网上与儿童身高有关的广告就有259个。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出于“长个”的目的,有韩国家长甚至自费让正常发育的小孩接受生长激素的注射,每次费用约10万韩元。由于儿童注射生长激素在韩国越来越普遍,韩国生长激素注射液市场从2019年的1488亿韩元增长至2023年的4444亿韩元,几乎是前者的3倍。生长激素注射产生副作用的报告也在增多。韩国《韩民族日报》报道称,严重副作用的报告数量从2019年的436起增加到2023年的1626起。有医学专家建议,过量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会引发手足畸形、脊柱侧弯等问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对长个更有帮助,比如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4.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4.htm
cnBeta.COM
身高焦虑让韩国生长激素市场暴涨 或引发手足畸形 - 科技与健康 - cnBeta.COM
环球网消息,日本《日经亚洲》网站12日报道称,韩国社会长期相信个子高的人在生活中更易获得成功,这种观念促使许多父母“不择手段”,试图让孩子长得更高。这种社会层面的“身高偏见”及其相关的不科学行为引发了人们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担忧。
消息称美国考虑限制英伟达和AMD向部分国家销售AI芯片
知情人士表示,评估工作尚处于初期阶段,可能仍有变数,并指出这一想法在最近几周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政策将建立在简化向阿联酋和沙特等地资料中心输出AI芯片的授权流程的新框架之上。商务部官员上个月公布了这些规定,并表示还将推出更多规定。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5.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5.htm
知情人士表示,评估工作尚处于初期阶段,可能仍有变数,并指出这一想法在最近几周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政策将建立在简化向阿联酋和沙特等地资料中心输出AI芯片的授权流程的新框架之上。商务部官员上个月公布了这些规定,并表示还将推出更多规定。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5.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5.htm
cnBeta.COM
消息称美国考虑限制英伟达和AMD向部分国家销售AI芯片 -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 - cnBeta.COM
知情人士表示,拜登政府官员已经讨论,限制英伟达和其他美国公司先进AI芯片的销售,此举将限制一些国家的AI能力。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新规将对某些国家的出口许可设定上限。知情人士称,官员将重点放在波斯湾国家,这些国家对AI资料中心的需求越来越大,且有雄厚财力提供资金。
华为原生鸿蒙之夜定档 10月22日举办
HarmonyOS NEXT也被称为纯血鸿蒙,全栈自研的系统底座,放弃了传统的AOSP代码,仅支持鸿蒙内核及鸿蒙系统的应用,是一个源自中国、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另外,此次发布会还会推出nova 13系列手机。据爆料,该系列会同时推出至少三款机型,分别是nova 13、nova 13 Pro、nova 13 Ultra。全系标配麒麟芯片,甚至顶配还能用上旗舰级卫星通信,预计是天通+北斗卫星消息双系统。其中,nova 13将采用直边+直屏设计,采用居中单孔设计,配备全新麒麟处理器。nova 13 Pro和nova 13 Ultra作为高配款,有望搭载麒麟9010处理器,与前代定位类似。nova 13 Ultra作为顶配产品将全面看齐“老大哥”Pura 70系列,除了卫星通信外,全新一代的昆仑玻璃、可变光圈、等深四曲屏等也将全面继承。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6.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6.htm
HarmonyOS NEXT也被称为纯血鸿蒙,全栈自研的系统底座,放弃了传统的AOSP代码,仅支持鸿蒙内核及鸿蒙系统的应用,是一个源自中国、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另外,此次发布会还会推出nova 13系列手机。据爆料,该系列会同时推出至少三款机型,分别是nova 13、nova 13 Pro、nova 13 Ultra。全系标配麒麟芯片,甚至顶配还能用上旗舰级卫星通信,预计是天通+北斗卫星消息双系统。其中,nova 13将采用直边+直屏设计,采用居中单孔设计,配备全新麒麟处理器。nova 13 Pro和nova 13 Ultra作为高配款,有望搭载麒麟9010处理器,与前代定位类似。nova 13 Ultra作为顶配产品将全面看齐“老大哥”Pura 70系列,除了卫星通信外,全新一代的昆仑玻璃、可变光圈、等深四曲屏等也将全面继承。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6.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6.htm
cnBeta.COM
华为原生鸿蒙之夜定档 10月22日举办 - Huawei 华为 - cnBeta.COM
华为今天正式官宣,将于10月22日举办“原生鸿蒙之夜暨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从发布会名称和海报来看,HarmonyOSNEXT毫无疑问都是最大的重点。更多机型有望加入HarmonyOSNEXT的公测,同时或许也会公布一些Mate70系列的信息。
《原神》移动端国内收入超50亿美元
《原神》在海外市场的移动端营收也已超过40亿美元,这意味着在《原神》迄今为止的移动端总收入中,国内市场收入占比达到55%以上。该机构预计在2025年内,《原神》移动端总收入将突破100亿美元。Niko Partners指出:“在过去的12个月里,《原神》的营收持续下滑,玩家支出与前三年的数据相比非常低。这是因为RPG品类市场竞争加剧,也因为米哈游旗下其他游戏(《崩坏:星穹铁道》《绝区零》)的分流。”《原神》移动端的全球下载量已超2.18亿次,下载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占比22%)、美国(11%)、俄罗斯(7%)、印度尼西亚(6%)和日本(5%)。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7.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7.htm
《原神》在海外市场的移动端营收也已超过40亿美元,这意味着在《原神》迄今为止的移动端总收入中,国内市场收入占比达到55%以上。该机构预计在2025年内,《原神》移动端总收入将突破100亿美元。Niko Partners指出:“在过去的12个月里,《原神》的营收持续下滑,玩家支出与前三年的数据相比非常低。这是因为RPG品类市场竞争加剧,也因为米哈游旗下其他游戏(《崩坏:星穹铁道》《绝区零》)的分流。”《原神》移动端的全球下载量已超2.18亿次,下载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占比22%)、美国(11%)、俄罗斯(7%)、印度尼西亚(6%)和日本(5%)。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7.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7.htm
cnBeta.COM
《原神》移动端国内收入超50亿美元 - 游戏 - cnBeta.COM
米哈游旗下游戏《原神》在全球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尤其是在中国。据游戏分析机构NikoPartners的数据显示,这款游戏在中国市场的移动端累计收入已超过50亿美元。该数字包括《原神》在国内第三方安卓商店收入的统计。
哈里斯承诺支持加密货币监管框架 比特币涨至两周新高
哈里斯承诺支持数字货币的监管框架提振了加密货币。根据一份声明:“副总统哈里斯知道超过20%的非裔美国人拥有或曾经拥有加密货币资产,这就是为什么她的计划将确保数字资产的所有者和投资者能够从监管框架中受益,从而保护参与这一市场的非裔男性及其他群体。”此前多年来,数字货币领域的相关人士一直抱怨美国官员们选择通过执法而非提供明确的法规来进行监管。哈里斯的最新承诺可以被视为对数字货币行业的回应。实际上,哈里斯在9月底就曾表示,将鼓励加密货币发展。哈里斯的竞选对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对加密货币的支持则显得直接、猛烈。特朗普自竞选初期便宣布对加密行业的支持,并不断强调这一点。而这也确实卓有成效。据一项民调显示,特朗普在加密货币选民中的支持率领先哈里斯近12个百分点。《Crypto Is Macro Now》通讯作者Noelle Acheson表示:“加密货币的这一上涨主要是由选举推动的。”“我还没有看到哈里斯加密货币政策的细节,但它听起来没有拜登政府那么负面。”加密货币相关公司的股价也出现反弹。周一,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COIN.US)收涨11.32%,MARA Holdings(MARA.US)收涨5.6%。与此同时,已破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所Mt. Gox上周将其剩余资产的债权人还款截止日期推迟了一年,至2025年10月31日。Arkham Intelligence估计,其剩余资产约为29亿美元。这一延迟缓解了债权人对寻求出售退回比特币导致的供应过剩的担忧。Magnet Capital联席首席投资官Benjamin Celermajer表示:“最近特朗普民调的改善将放大市场的接受度,以及好消息对加密货币价格的积极影响。”“Mt. Gox推迟还款计划等好消息将得到更积极的回应。”数据显示,比特币在10月开局表现不佳,而在过去10年里,比特币在10月的平均涨幅为20%。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 LLC数字资产策略主管Sean Farrell表示:“历史数据表明,10月份加密货币市场的季节性强势通常集中在当月的下半月。”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8.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8.htm
哈里斯承诺支持数字货币的监管框架提振了加密货币。根据一份声明:“副总统哈里斯知道超过20%的非裔美国人拥有或曾经拥有加密货币资产,这就是为什么她的计划将确保数字资产的所有者和投资者能够从监管框架中受益,从而保护参与这一市场的非裔男性及其他群体。”此前多年来,数字货币领域的相关人士一直抱怨美国官员们选择通过执法而非提供明确的法规来进行监管。哈里斯的最新承诺可以被视为对数字货币行业的回应。实际上,哈里斯在9月底就曾表示,将鼓励加密货币发展。哈里斯的竞选对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对加密货币的支持则显得直接、猛烈。特朗普自竞选初期便宣布对加密行业的支持,并不断强调这一点。而这也确实卓有成效。据一项民调显示,特朗普在加密货币选民中的支持率领先哈里斯近12个百分点。《Crypto Is Macro Now》通讯作者Noelle Acheson表示:“加密货币的这一上涨主要是由选举推动的。”“我还没有看到哈里斯加密货币政策的细节,但它听起来没有拜登政府那么负面。”加密货币相关公司的股价也出现反弹。周一,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COIN.US)收涨11.32%,MARA Holdings(MARA.US)收涨5.6%。与此同时,已破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所Mt. Gox上周将其剩余资产的债权人还款截止日期推迟了一年,至2025年10月31日。Arkham Intelligence估计,其剩余资产约为29亿美元。这一延迟缓解了债权人对寻求出售退回比特币导致的供应过剩的担忧。Magnet Capital联席首席投资官Benjamin Celermajer表示:“最近特朗普民调的改善将放大市场的接受度,以及好消息对加密货币价格的积极影响。”“Mt. Gox推迟还款计划等好消息将得到更积极的回应。”数据显示,比特币在10月开局表现不佳,而在过去10年里,比特币在10月的平均涨幅为20%。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 LLC数字资产策略主管Sean Farrell表示:“历史数据表明,10月份加密货币市场的季节性强势通常集中在当月的下半月。”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8.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8.htm
cnBeta.COM
哈里斯承诺支持加密货币监管框架 比特币涨至两周新高 - 数字货币 / 区块链 - cnBeta.COM
随着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副总统哈里斯承诺支持加密货币监管框架,比特币攀升至两周以来新高。比特币周一日内涨幅达6%,报66233美元;以太坊涨6.8%,报2635.095美元,逼近9月27日高点2728美元;其余排名前10的数字货币也全线上涨。
英伟达四个月来首创收盘新高 又将冲击全球市值NO.1?
由于投资者押注其当前和下一代AI芯片料将继续收获强劲需求,英伟达股价周一上涨了2.4%,收于138.07美元。最新的涨幅使英伟达的市值升至了3.39万亿美元,略低于苹果的3.52万亿美元,但高于微软的3.12万亿美元。注:蓝线为英伟达股票走势,深绿线为苹果今年6月,英伟达曾一度超越微软和苹果,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后来,尽管苹果重新登顶,但这三家科技巨头的市值在过去几个月里其实一直差距不大。英伟达、苹果和微软约占标普500指数权重的五分之一,因此它们的表现对该指数的每日涨跌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英伟达在本月已上涨了近14%,其在年内仍然是是标普500指数中表现第二好的股票。在谷歌、微软、亚马逊和其他主要科技公司争夺新兴人工智能技术的激烈竞争中,扮演“卖铲人”角色的英伟达异军突起,成为了华尔街最大的赢家。TD Cowen分析师在周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认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公司……面临着囚徒困境的投资环境——每家公司都有继续支出的动力,因为不这样做的代价(可能)是毁灭性的。”而这一博弈的背后,显然正有利于英伟达。TD Cowen近期便重申了对英伟达165美元的目标价,并称其为投资“首选”,并表示市场对该公司当前一代 AI芯片的需求依然强劲。市场仍对英伟达信心满满英伟达在8月份证实了有关其即将推出的Blackwell芯片的产量提升将推迟至第四季度的报道,但是淡化了这一影响,并表示客户正在抢购现有芯片。而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本月早些时候则表态称,英伟达的Blackwell芯片“已全面投产”,而且市场需求“非常疯狂”。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上周与管理层会面后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Blackwell芯片的订单“已经排到12个月左右”,“所有迹象都表明业务仍然强劲,前景非常光明。”这些评论巩固了这样一种观点,即英伟达仍然是人们投资AI领域的首选标的,尤其是在各大公司仍致力于其人工智能计划的情况下。例如,根据媒体汇编的分析师平均估计,微软公司预计将在2025财年将资本支出增加近三分之一,达到约580亿美元。Martin Currie投资管理公司的投资组合经理Zehrid Osmani表示:“人们曾质疑(Blackwell芯片)生产延迟可能造成的影响,因此这些新动态令人放心。”除了对Blackwell芯片本身的乐观情绪外,台积电最近的销售情况也显示出市场对AI芯片的强劲需求,而OpenAI的新一轮融资已使该公司的估值达到1570亿美元,OpenAI最近还发布了一款具有推理能力的人工智能模型(谷歌也在研究类似模型),这些AI和芯片领域的利好消息,也间接提振了人们对英伟达前景的信心。周一,美股市场上的其他AI芯片和硬件类股——如ARM、高通、博通、超微电脑和美光等也均纷纷上涨,台积电的股价周一与英伟达一同创下了历史收盘新高。Gabelli Funds投资组合经理John Belton表示,这些事件“重新激发了人们对AI领域的兴趣,人们对基于推理的人工智能的使用案例感到非常兴奋。推理代表了英伟达的一个新领域,当你考虑到它的计算密集程度时,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新产品类别。”Belton目前继续将英伟达视为核心持股,并认为AI将在多年跨度里带来“稳定的需求”。“这不是一只未被发现的股票,但如果它能实现预期的数字,估值仍然合理。”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期权市场也闪烁着乐观看待英伟达前景的迹象。上周四,出现了一波买入英伟达看涨期权的热潮,看涨期权持有者可以在明年3月以150至189美元的价格购买英伟达超过3000万股。这一区间较周一英伟达收盘价高出了8.6%-36.9%。根据业内媒体汇编的数据,分析师目前预计英伟达本财年的营收将有望增长一倍以上,下一财年将再增长44%。在过去一个季度里,市场已不断上调了对英伟达盈利和利润的预期。英伟达的强劲利润增长前景使其估值指标不再那么高得吓人,这其实有助于多头继续买入。该公司的远期市盈率目前约为37倍,与纳斯达克100指数相比确实有一定溢价,但已低于英伟达近五年平均水平,也低于6月份超过44倍的远期市盈率峰值。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9.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9.htm
由于投资者押注其当前和下一代AI芯片料将继续收获强劲需求,英伟达股价周一上涨了2.4%,收于138.07美元。最新的涨幅使英伟达的市值升至了3.39万亿美元,略低于苹果的3.52万亿美元,但高于微软的3.12万亿美元。注:蓝线为英伟达股票走势,深绿线为苹果今年6月,英伟达曾一度超越微软和苹果,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后来,尽管苹果重新登顶,但这三家科技巨头的市值在过去几个月里其实一直差距不大。英伟达、苹果和微软约占标普500指数权重的五分之一,因此它们的表现对该指数的每日涨跌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英伟达在本月已上涨了近14%,其在年内仍然是是标普500指数中表现第二好的股票。在谷歌、微软、亚马逊和其他主要科技公司争夺新兴人工智能技术的激烈竞争中,扮演“卖铲人”角色的英伟达异军突起,成为了华尔街最大的赢家。TD Cowen分析师在周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认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公司……面临着囚徒困境的投资环境——每家公司都有继续支出的动力,因为不这样做的代价(可能)是毁灭性的。”而这一博弈的背后,显然正有利于英伟达。TD Cowen近期便重申了对英伟达165美元的目标价,并称其为投资“首选”,并表示市场对该公司当前一代 AI芯片的需求依然强劲。市场仍对英伟达信心满满英伟达在8月份证实了有关其即将推出的Blackwell芯片的产量提升将推迟至第四季度的报道,但是淡化了这一影响,并表示客户正在抢购现有芯片。而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本月早些时候则表态称,英伟达的Blackwell芯片“已全面投产”,而且市场需求“非常疯狂”。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上周与管理层会面后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Blackwell芯片的订单“已经排到12个月左右”,“所有迹象都表明业务仍然强劲,前景非常光明。”这些评论巩固了这样一种观点,即英伟达仍然是人们投资AI领域的首选标的,尤其是在各大公司仍致力于其人工智能计划的情况下。例如,根据媒体汇编的分析师平均估计,微软公司预计将在2025财年将资本支出增加近三分之一,达到约580亿美元。Martin Currie投资管理公司的投资组合经理Zehrid Osmani表示:“人们曾质疑(Blackwell芯片)生产延迟可能造成的影响,因此这些新动态令人放心。”除了对Blackwell芯片本身的乐观情绪外,台积电最近的销售情况也显示出市场对AI芯片的强劲需求,而OpenAI的新一轮融资已使该公司的估值达到1570亿美元,OpenAI最近还发布了一款具有推理能力的人工智能模型(谷歌也在研究类似模型),这些AI和芯片领域的利好消息,也间接提振了人们对英伟达前景的信心。周一,美股市场上的其他AI芯片和硬件类股——如ARM、高通、博通、超微电脑和美光等也均纷纷上涨,台积电的股价周一与英伟达一同创下了历史收盘新高。Gabelli Funds投资组合经理John Belton表示,这些事件“重新激发了人们对AI领域的兴趣,人们对基于推理的人工智能的使用案例感到非常兴奋。推理代表了英伟达的一个新领域,当你考虑到它的计算密集程度时,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新产品类别。”Belton目前继续将英伟达视为核心持股,并认为AI将在多年跨度里带来“稳定的需求”。“这不是一只未被发现的股票,但如果它能实现预期的数字,估值仍然合理。”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期权市场也闪烁着乐观看待英伟达前景的迹象。上周四,出现了一波买入英伟达看涨期权的热潮,看涨期权持有者可以在明年3月以150至189美元的价格购买英伟达超过3000万股。这一区间较周一英伟达收盘价高出了8.6%-36.9%。根据业内媒体汇编的数据,分析师目前预计英伟达本财年的营收将有望增长一倍以上,下一财年将再增长44%。在过去一个季度里,市场已不断上调了对英伟达盈利和利润的预期。英伟达的强劲利润增长前景使其估值指标不再那么高得吓人,这其实有助于多头继续买入。该公司的远期市盈率目前约为37倍,与纳斯达克100指数相比确实有一定溢价,但已低于英伟达近五年平均水平,也低于6月份超过44倍的远期市盈率峰值。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09.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09.htm
cnBeta.COM
英伟达四个月来首创收盘新高 又将冲击全球市值NO.1? - nVIDIA - cnBeta.COM
英伟达股价周一(10月14日)时隔四个月再度刷新了历史最高收盘位。这家AI时代无可取代的芯片制造商,似乎正有望重新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富士康,再入“火海”
这一系列表态再次让市场关注到富士康在储能领域的雄心。而储能市场目前已经是一片“红海”,这一领域在今年已经出现增长放缓的迹象。从各家企业盈利情况看,今年的半年报数据显示,70家储能相关上市企业中,29家企业净利润下降,其中,星云股份、智光电气、科陆电子、瑞浦兰钧、利元亨、高澜股份净利润下降幅度均在100%以上。富士康此时宣布再入储能,意欲何为?四面出击今年以来,富士康在储能领域大动作频频。特别值得关注的是,7月22日,富士康科技集团与河南省政府签订了加快推进新事业项目战略合作的协议。根据协议,富士康将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储能电池、数字医疗和机器人产业基地等项目落地实施。富士康还宣布将在郑州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要在河南省再造一个“新的富士康”,专注于加速电动车整车、储能电池、数字健康和机器人产业落地。为了组装苹果新款手机iPhone16系列,郑州富士康从8月开始就被爆出突击“高薪招工”“两周进场新员工至少5万人”。但分析人士认为,富士康在郑州新建的总部大楼,和传统的手机组装业务并无关系,而是为了迎接新能源浪潮,主要业务是新能源汽车整车、储能电池、数字医疗和机器人产业等。富士康还在郑州航空港布局发展固态电池产业,重点打造固态电解质、半固态及全固态电芯研发和生产制造,还将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重点布局电动汽车试制中心、固态电池等项目。也是在8月份,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富士康正计划在印度建立一个电池储能系统(BESS)部门,以拓展在印度的业务并抓住电动汽车市场增长的机遇。其实早在2022年6月,富士康就进军储能,在台湾高雄建立首家电池工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用于电动巴士、电动乘用车和储能系统。为何今年还要去印度做储能?分析人士认为,富士康之所以看中印度,是因为其将印度视为电池存储业务的关键市场。而且,印度电力部的一份提案报道表示,印度政府正准备为生产电网用储能电池的企业制定一项数十亿美元的新补贴计划。除了布局制造端之外,富士康还通过入股头部企业、设立基金等方式,逐步扩大储能版图。2023年,富士康入股上海采日能源,持股比例2.39%。采日能源当年在国内储能系统出货量榜单上排名前十。今年3月,富士康宣布与旭智资本合资成立绿能资产管理公司并拟发起设立绿能开发基金。双方合资设立资本总额人民币20亿元的绿能资产投资公司,聚焦绿色发电项目,最终目标每年取得20亿kWh绿电权益。双方规划发起设立目标规模人民币70亿元的绿能开发基金,布局太阳能、风能及配套储能等绿电产业,预估可取得60亿kWh绿电权益。富士康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储能的布局在前期筹备阶段,基金未来也会发挥相应的协同作用。技术方面,随着全固态电池概念近年来持续升温,这一领域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等大企业先后给出了量产时间节点。而富士康在固态电池方面也有布局,鸿海集团旗下的富泰华工2017年就以10亿元入股宁德时代,重点推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究。可以说,富士康在储能领域的布局已经比较全面了。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富士康储能板块至今为止,在行业里的存在感仍不太强。跃入“红海”?储能行业经历了一段高速增长阶段,尤其是工商业储能领域,众多新企业涌入,市场规模迅速膨胀。但进入2024年,市场并未延续前一年的火爆态势,反而出现了增长放缓的迹象。EESA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工商业储能装机量约为2.5GWh,同比增长近50%,增长远低于预期。从企业盈利情况看,今年的半年报数据显示,70家储能相关上市企业中,29家企业净利润下降,其中,星云股份、智光电气、科陆电子、瑞浦兰钧、利元亨、高澜股份净利润下降幅度均在100%以上。行业竞争的加剧几乎影响了产业链内所有企业。各类型储能企业的增收不增利情况明显,包括电池企业、锂电设备企业、PCS企业、温控及热管理企业、EMS/BMS企业,以及部分储能系统集成企业都存在此种情况。尤其是材料企业,营收水平明显降低,且净利润减少。据观察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千家工商业储能集成商中,约有20%的企业没有订单,生存状况堪忧。尤其是资金、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正加速出局。储能市场的增长放缓,被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大规模的产能扩张与资本涌入,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新能源配储项目利用率低,也影响投资者积极性;随着电力现货交易的普及,部分地区工商业储能项目的收益率下滑,使需求增长乏力等等。富士康此时加快入局储能,被行业分析人士称为如同“跃入火海”。那富士康的“防火墙”到底是什么?对于这种质疑,富士康内部人士表示,前期会依托全球园区以及供应链上下游开展工商业储能业务,后期待具备一定能力后,再切入源网侧。“富士康有很多商业合作伙伴,目前来看前期的业务渠道还是很广的。”上述人士表示,“首先把国内园区做好,做好产品,做好运营,打好基础,这才是现在最重要的事。”储能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工商业储能的“跨界玩家”,富士康的优势在于家底比较丰厚,即使成本高昂也敢于“砸钱”打价格战,在中短期内也耗得起,另一大优势则是其原领域内充足的客户资源,往往一签就是大单。“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家底’所在领域竞争也异常激烈,因此不容懈怠,同时也要警惕扩张风险,一方面是由原领域向储能跨界的风险,一方面是跨界储能后的进一步扩张风险。”上述人士表示。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0.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0.htm
这一系列表态再次让市场关注到富士康在储能领域的雄心。而储能市场目前已经是一片“红海”,这一领域在今年已经出现增长放缓的迹象。从各家企业盈利情况看,今年的半年报数据显示,70家储能相关上市企业中,29家企业净利润下降,其中,星云股份、智光电气、科陆电子、瑞浦兰钧、利元亨、高澜股份净利润下降幅度均在100%以上。富士康此时宣布再入储能,意欲何为?四面出击今年以来,富士康在储能领域大动作频频。特别值得关注的是,7月22日,富士康科技集团与河南省政府签订了加快推进新事业项目战略合作的协议。根据协议,富士康将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储能电池、数字医疗和机器人产业基地等项目落地实施。富士康还宣布将在郑州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要在河南省再造一个“新的富士康”,专注于加速电动车整车、储能电池、数字健康和机器人产业落地。为了组装苹果新款手机iPhone16系列,郑州富士康从8月开始就被爆出突击“高薪招工”“两周进场新员工至少5万人”。但分析人士认为,富士康在郑州新建的总部大楼,和传统的手机组装业务并无关系,而是为了迎接新能源浪潮,主要业务是新能源汽车整车、储能电池、数字医疗和机器人产业等。富士康还在郑州航空港布局发展固态电池产业,重点打造固态电解质、半固态及全固态电芯研发和生产制造,还将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重点布局电动汽车试制中心、固态电池等项目。也是在8月份,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富士康正计划在印度建立一个电池储能系统(BESS)部门,以拓展在印度的业务并抓住电动汽车市场增长的机遇。其实早在2022年6月,富士康就进军储能,在台湾高雄建立首家电池工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用于电动巴士、电动乘用车和储能系统。为何今年还要去印度做储能?分析人士认为,富士康之所以看中印度,是因为其将印度视为电池存储业务的关键市场。而且,印度电力部的一份提案报道表示,印度政府正准备为生产电网用储能电池的企业制定一项数十亿美元的新补贴计划。除了布局制造端之外,富士康还通过入股头部企业、设立基金等方式,逐步扩大储能版图。2023年,富士康入股上海采日能源,持股比例2.39%。采日能源当年在国内储能系统出货量榜单上排名前十。今年3月,富士康宣布与旭智资本合资成立绿能资产管理公司并拟发起设立绿能开发基金。双方合资设立资本总额人民币20亿元的绿能资产投资公司,聚焦绿色发电项目,最终目标每年取得20亿kWh绿电权益。双方规划发起设立目标规模人民币70亿元的绿能开发基金,布局太阳能、风能及配套储能等绿电产业,预估可取得60亿kWh绿电权益。富士康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储能的布局在前期筹备阶段,基金未来也会发挥相应的协同作用。技术方面,随着全固态电池概念近年来持续升温,这一领域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等大企业先后给出了量产时间节点。而富士康在固态电池方面也有布局,鸿海集团旗下的富泰华工2017年就以10亿元入股宁德时代,重点推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究。可以说,富士康在储能领域的布局已经比较全面了。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富士康储能板块至今为止,在行业里的存在感仍不太强。跃入“红海”?储能行业经历了一段高速增长阶段,尤其是工商业储能领域,众多新企业涌入,市场规模迅速膨胀。但进入2024年,市场并未延续前一年的火爆态势,反而出现了增长放缓的迹象。EESA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工商业储能装机量约为2.5GWh,同比增长近50%,增长远低于预期。从企业盈利情况看,今年的半年报数据显示,70家储能相关上市企业中,29家企业净利润下降,其中,星云股份、智光电气、科陆电子、瑞浦兰钧、利元亨、高澜股份净利润下降幅度均在100%以上。行业竞争的加剧几乎影响了产业链内所有企业。各类型储能企业的增收不增利情况明显,包括电池企业、锂电设备企业、PCS企业、温控及热管理企业、EMS/BMS企业,以及部分储能系统集成企业都存在此种情况。尤其是材料企业,营收水平明显降低,且净利润减少。据观察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千家工商业储能集成商中,约有20%的企业没有订单,生存状况堪忧。尤其是资金、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正加速出局。储能市场的增长放缓,被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大规模的产能扩张与资本涌入,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新能源配储项目利用率低,也影响投资者积极性;随着电力现货交易的普及,部分地区工商业储能项目的收益率下滑,使需求增长乏力等等。富士康此时加快入局储能,被行业分析人士称为如同“跃入火海”。那富士康的“防火墙”到底是什么?对于这种质疑,富士康内部人士表示,前期会依托全球园区以及供应链上下游开展工商业储能业务,后期待具备一定能力后,再切入源网侧。“富士康有很多商业合作伙伴,目前来看前期的业务渠道还是很广的。”上述人士表示,“首先把国内园区做好,做好产品,做好运营,打好基础,这才是现在最重要的事。”储能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工商业储能的“跨界玩家”,富士康的优势在于家底比较丰厚,即使成本高昂也敢于“砸钱”打价格战,在中短期内也耗得起,另一大优势则是其原领域内充足的客户资源,往往一签就是大单。“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家底’所在领域竞争也异常激烈,因此不容懈怠,同时也要警惕扩张风险,一方面是由原领域向储能跨界的风险,一方面是跨界储能后的进一步扩张风险。”上述人士表示。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0.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0.htm
cnBeta.COM
富士康,再入“火海” - Foxconn 富士康 - cnBeta.COM
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与服务商富士康科技集团近日宣布,将携手合作伙伴投入新能源领域,并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电动车和能源储存方面的布局。富士康产品长萧才祐表示,未来会将技术应用于电动车产业和新能源领域,并与能源产业龙头厂商扩展清洁能源供应链本地化和垂直整合。
Meta重新调整头显战略:取消Quest Pro 2 全力开发超轻量头显
与此同时,The Information的另一篇报道指出,在取消La Jolla的同一会议上,Meta批准了一款同样计划在2027年推出的超轻量头显项目。这款头显将配备一个有线计算模块,旨在提供更轻便、舒适的穿戴体验。The Verge的Alex Heath在与Bosworth的交谈中获得了更多细节。Bosworth将初代Quest Pro的“平淡反应”作为取消La Jolla的主要原因。他进一步解释了Meta开发新硬件的方法,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预发现阶段:一个专门的团队不断探索创新想法,为每个概念创建“体验证明”。发现阶段:经过高层审查,有潜力的概念被选中进入这一阶段,团队将研究工业设计和成本可行性。原型设计阶段:被认为可行的概念将进入原型设计,参与人数大幅增加,投入到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工作中。工程验证测试(EVT)阶段:原型中的一部分会进入这个最终阶段,Meta高管将决定哪些项目能够继续前进,哪些将被取消。目前,代号为Puffin的超轻量头显已经从预发现阶段转移到发现阶段。这意味着,尽管它在开发过程中取得了进展,但仍有可能在后续的原型设计或EVT阶段被取消。(Suky)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1.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1.htm
与此同时,The Information的另一篇报道指出,在取消La Jolla的同一会议上,Meta批准了一款同样计划在2027年推出的超轻量头显项目。这款头显将配备一个有线计算模块,旨在提供更轻便、舒适的穿戴体验。The Verge的Alex Heath在与Bosworth的交谈中获得了更多细节。Bosworth将初代Quest Pro的“平淡反应”作为取消La Jolla的主要原因。他进一步解释了Meta开发新硬件的方法,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预发现阶段:一个专门的团队不断探索创新想法,为每个概念创建“体验证明”。发现阶段:经过高层审查,有潜力的概念被选中进入这一阶段,团队将研究工业设计和成本可行性。原型设计阶段:被认为可行的概念将进入原型设计,参与人数大幅增加,投入到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工作中。工程验证测试(EVT)阶段:原型中的一部分会进入这个最终阶段,Meta高管将决定哪些项目能够继续前进,哪些将被取消。目前,代号为Puffin的超轻量头显已经从预发现阶段转移到发现阶段。这意味着,尽管它在开发过程中取得了进展,但仍有可能在后续的原型设计或EVT阶段被取消。(Suky)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1.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1.htm
cnBeta.COM
Meta重新调整头显战略:取消Quest Pro 2 全力开发超轻量头显 - VR / AR / 3D / IMAX - cnBeta.COM
Meta首席技术官AndrewBosworth向TheVerge证实了公司的一项重要决策:取消原计划在2027年发布的高端头显QuestPro2,同时透露正在开发一款全新的超轻量头显。这一消息最初源自今年8月TheInformation的一篇报道,报道中提到,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和Bosworth决定取消代号为LaJolla的高端头显项目。这款头显原本被寄予厚望,但现在看来,它将成为M
马斯克称开发火星需要将火箭技术提高1000倍
以下是马斯克帖子的全文:把登陆火星的每吨成本降到足够低,让人类有足够的资源让生命多行星化,需要把火箭和航天器技术提高大约1000倍。最近的美国火星任务,每吨有效载荷到火星表面的成本约为10亿美元。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更贵了,而不是更便宜!在火星上建造一座可以自行发展的城市可能需要至少100万吨的设备,因此需要超过1000万亿美元,这显然是一个不可能的数字,因为美国的GDP只有29万亿美元。然而,如果火箭技术可以提高1000倍,那么成为可持续的多行星生命的成本将下降到1万亿美元左右,这可能会在40年或更长时间内分散,所以每年不到250亿美元。以这种成本,就有可能使生命在多行星化,确保我们所知道的生命的长期生存,而不会对地球上人们的生活水平产生实质性影响。星舰飞船的设计目标是实现现有系统的1000倍以上的改进,特别是在昨天的助推器捕获和飞船的精确海上着陆之后,我现在确信它能够做到。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2.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2.htm
以下是马斯克帖子的全文:把登陆火星的每吨成本降到足够低,让人类有足够的资源让生命多行星化,需要把火箭和航天器技术提高大约1000倍。最近的美国火星任务,每吨有效载荷到火星表面的成本约为10亿美元。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更贵了,而不是更便宜!在火星上建造一座可以自行发展的城市可能需要至少100万吨的设备,因此需要超过1000万亿美元,这显然是一个不可能的数字,因为美国的GDP只有29万亿美元。然而,如果火箭技术可以提高1000倍,那么成为可持续的多行星生命的成本将下降到1万亿美元左右,这可能会在40年或更长时间内分散,所以每年不到250亿美元。以这种成本,就有可能使生命在多行星化,确保我们所知道的生命的长期生存,而不会对地球上人们的生活水平产生实质性影响。星舰飞船的设计目标是实现现有系统的1000倍以上的改进,特别是在昨天的助推器捕获和飞船的精确海上着陆之后,我现在确信它能够做到。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2.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2.htm
cnBeta.COM
马斯克称开发火星需要将火箭技术提高1000倍 - 人物 - Elon Musk - cnBeta.COM
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X平台上发帖,概述了他让生命多行星化的愿景,强调需要在火箭技术上实现重大飞跃,以降低成本。马斯克在回应网友时说,在火星上建造一座可以自行发展的城市可能需要至少100万吨的设备,以现有的技术需要1000万亿美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如果将火箭技术改进1000倍,那么成为可持续的多行星生命的成本将下降到1万亿美元左右。
AI掀起核能浪潮 谷歌签署核电购买协议为数据中心充能
根据协议,首个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将在2030年之前投入使用,并在2035年之前进行更多部署。两家公司没有透露协议的财务细节以及建厂地点,同样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反应堆是会直接连接到谷歌的站点上、还是会并入电网。谷歌能源和气候高级总监迈克尔·特雷尔(Michael Terrell)表示,通过与Kairos的协议,谷歌将获得无碳电力,该协议是“谷歌15年清洁能源之旅中的里程碑”。Terrell补充道,“我们相信核能在支持我们的清洁增长和帮助实现人工智能进步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这笔交易,谷歌加入了微软和亚马逊的行列,这些大型科技公司都在寻求利用核能来填满自家对电力的高需求。今年9月,微软宣布与Constellation Energy公司达成协议,重启2019年关闭的三哩岛(Three Mile Island)反应堆,并从中购买未来20年的电能;今年早些时候,亚马逊也表示将建立一个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并将其直接连接到宾夕法尼亚州的另一家核电站。前路挑战目前大多数核电站都是大型设施,能够提供1000兆瓦或更多的电力,但需要数年的规划和近十年的建设。Kairos则是新型核能初创企业之一,他们正在建造所谓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试图降低成本,加快核电站的建设速度。此类反应堆由于其简化的设计和强大的固有安全性,为加速核部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更小的尺寸和模块化设计还可以缩短施工时间,允许在更多地方部署,并使最终项目交付更具可预测性。据美国能源部(DOE)的数据,核电在所有发电来源中具有最大的经济影响,并创造了高薪的长期就业机会。该机构估计,2050年,美国的先进核电装机容量达到200吉瓦时,并将需要额外的37.5万名工人。Kairos公司还试图进一步推进SMR这项技术,不是用水,而是用氟化锂和氟化铍的熔盐来冷却反应堆。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已经批准了这家初创公司建造一座35兆瓦示范反应堆的计划。尽管获得了监管机构的认可,Kairos仍然面临着多重挑战。其一,目前还没有商业化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投入使用,这意味着其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证实;其二,Kairos的熔盐冷却设计颠覆了数十年来水冷反应堆的行业经验。然而Kairos的最大挑战可能根本不是技术上的,而是民众的接受程度。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56%的美国人支持核能,44%的人仍然反对。最重要的,一旦将小型反应堆的建址地点(更靠近市中心)考虑在内,反对的人数可能还会上升。相较于核能,更多的人支持风能和太阳能,这两种技术目前可用,成本远低于新建核电站。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3.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3.htm
根据协议,首个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将在2030年之前投入使用,并在2035年之前进行更多部署。两家公司没有透露协议的财务细节以及建厂地点,同样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反应堆是会直接连接到谷歌的站点上、还是会并入电网。谷歌能源和气候高级总监迈克尔·特雷尔(Michael Terrell)表示,通过与Kairos的协议,谷歌将获得无碳电力,该协议是“谷歌15年清洁能源之旅中的里程碑”。Terrell补充道,“我们相信核能在支持我们的清洁增长和帮助实现人工智能进步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这笔交易,谷歌加入了微软和亚马逊的行列,这些大型科技公司都在寻求利用核能来填满自家对电力的高需求。今年9月,微软宣布与Constellation Energy公司达成协议,重启2019年关闭的三哩岛(Three Mile Island)反应堆,并从中购买未来20年的电能;今年早些时候,亚马逊也表示将建立一个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并将其直接连接到宾夕法尼亚州的另一家核电站。前路挑战目前大多数核电站都是大型设施,能够提供1000兆瓦或更多的电力,但需要数年的规划和近十年的建设。Kairos则是新型核能初创企业之一,他们正在建造所谓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试图降低成本,加快核电站的建设速度。此类反应堆由于其简化的设计和强大的固有安全性,为加速核部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更小的尺寸和模块化设计还可以缩短施工时间,允许在更多地方部署,并使最终项目交付更具可预测性。据美国能源部(DOE)的数据,核电在所有发电来源中具有最大的经济影响,并创造了高薪的长期就业机会。该机构估计,2050年,美国的先进核电装机容量达到200吉瓦时,并将需要额外的37.5万名工人。Kairos公司还试图进一步推进SMR这项技术,不是用水,而是用氟化锂和氟化铍的熔盐来冷却反应堆。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已经批准了这家初创公司建造一座35兆瓦示范反应堆的计划。尽管获得了监管机构的认可,Kairos仍然面临着多重挑战。其一,目前还没有商业化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投入使用,这意味着其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证实;其二,Kairos的熔盐冷却设计颠覆了数十年来水冷反应堆的行业经验。然而Kairos的最大挑战可能根本不是技术上的,而是民众的接受程度。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56%的美国人支持核能,44%的人仍然反对。最重要的,一旦将小型反应堆的建址地点(更靠近市中心)考虑在内,反对的人数可能还会上升。相较于核能,更多的人支持风能和太阳能,这两种技术目前可用,成本远低于新建核电站。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3.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3.htm
cnBeta.COM
AI掀起核能浪潮 谷歌签署核电购买协议为数据中心充能 - Google 谷歌 - cnBeta.COM
周一(10月14日),谷歌已经与核能初创公司KairosPower签署了一项协议,后者将建造七个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为谷歌的数据中心供电。该协议承诺,在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的能源需求激增之际,谷歌将计划从Kairos处购买六到七个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电力,而Kairos将为谷歌提供约500兆瓦的无碳电力。
9月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长30.5%创新纪录 中国占一半多
中国市场抢眼Rho Motion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创新纪录,达到170万辆。9月份的销量比 2023年12月创下的纪录还要高出15万辆。总体而言,今年迄今为止,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已达1,150万辆,同比增长了22%。值得一提的是,继2024年8月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后,中国市场9月份电动汽车销量增长47.9%再创纪录,达到112万辆。Rho Motion表示,在中国市场,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渗透率增长速度快于一些人的预期,“到今年年底,每个月的销量都可能创下纪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连续三个月突破50%,9月达到53.3%,较2023年9月增长16.8个百分点,渗透率保持高位。数据还显示,9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12.3万辆,同比增长50.9%,环比增长9.6%。2024年1-9月零售713.2万辆,同比增长37.4%。自主品牌比亚迪、理想汽车以及小鹏汽车9月份均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单月销量纪录。出口量也保持增长势头:9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0.5万辆,同比增长19.3%,环比增长6.0%。2024年1-9月出口96.8万辆,同比增长30.2%。市场发展不一此外,美国和加拿大市场销量增长4.3%,至15万辆;欧洲销量增长4.2%,至30万辆,这要归功于英国销量增长24%,以及意大利、德国和丹麦的销量增长。Rho Motion汽车研究主管William Roberts表示,他们预计2025年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378万辆,2030年将达到978万辆,分别比之前的预测低24%和19%。Lester评论道:“这个破纪录的(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地区差异是惊人的,仅中国就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欧洲的数字正在萎缩,美国和加拿大正在稳步增长。”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4.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4.htm
中国市场抢眼Rho Motion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创新纪录,达到170万辆。9月份的销量比 2023年12月创下的纪录还要高出15万辆。总体而言,今年迄今为止,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已达1,150万辆,同比增长了22%。值得一提的是,继2024年8月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后,中国市场9月份电动汽车销量增长47.9%再创纪录,达到112万辆。Rho Motion表示,在中国市场,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渗透率增长速度快于一些人的预期,“到今年年底,每个月的销量都可能创下纪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连续三个月突破50%,9月达到53.3%,较2023年9月增长16.8个百分点,渗透率保持高位。数据还显示,9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12.3万辆,同比增长50.9%,环比增长9.6%。2024年1-9月零售713.2万辆,同比增长37.4%。自主品牌比亚迪、理想汽车以及小鹏汽车9月份均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单月销量纪录。出口量也保持增长势头:9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0.5万辆,同比增长19.3%,环比增长6.0%。2024年1-9月出口96.8万辆,同比增长30.2%。市场发展不一此外,美国和加拿大市场销量增长4.3%,至15万辆;欧洲销量增长4.2%,至30万辆,这要归功于英国销量增长24%,以及意大利、德国和丹麦的销量增长。Rho Motion汽车研究主管William Roberts表示,他们预计2025年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378万辆,2030年将达到978万辆,分别比之前的预测低24%和19%。Lester评论道:“这个破纪录的(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地区差异是惊人的,仅中国就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欧洲的数字正在萎缩,美国和加拿大正在稳步增长。”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4.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4.htm
cnBeta.COM
9月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长30.5%创新纪录 中国占一半多 - 科技与交通 - cnBeta.COM
市场研究公司RhoMotion周二表示,9月份全球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30.5%,其中中国9月销量又创下历史新高。RhoMotion数据经理CharlesLest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美国将于11月5日举行正式大选,美国市场的销量增长缓慢而稳定,因此难以预测未来走势。
白宫高官亲赴波音罢工前线 裁员大铡将在下月重重落下
此前,苏维思虽然与波音公司及工会都有过交谈,但她本人并未前往过西雅图。她的亲自干预反映出美国政府对于波音罢工及裁员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反映出这一问题的棘手程度。自9月13日以来,已有约33000名波音工人参与罢工,要求提高40%的工资并恢复此前放弃的固定福利养老金。这一要求遭到波音拒绝。而随着罢工进入第五周,波音宣布因现金压力不得不进行裁员,规模为目前雇员总人数的10%。业内消息人士称,波音公司或将在下个月向其商用航空部门的数千名员工发出提前60天的辞退通知,这意味着这些员工将于名明年1月中旬离职。其补充称,如果需要裁员更多,第二阶段的通知将于12月公布。代表波音工程师的航空专业工程师协会发言人也证实了这一说法,表示波音公司周一已通知工会,将于11月15日向其会员发出为期60天的通知。此外,波音公司据称将不会要求员工自愿离职,而是主要依靠非自愿裁员,这意味着波音不会提供慷慨的遣散费以及重新雇佣的承诺。Agency Partners分析师Nick Cunningham指出,在疫情之后,全球航空航天供应链对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波音的问题在于如何确保裁撤的人员不是他们急需的精英,毕竟其竞争对手正在抢占稀缺劳动力。而这也将对波音的交付构成挑战。波音已经宣布,其777X推迟一年至2026年交付。业内现在还普遍预期,由于认证和测试延迟,777小型巨无霸新型客机的交付将推后六年。大多数分析师预计波音能够通过发行股票筹集最多150亿美元,以缓解其现金压力。但业内消息人士认为,各大公司对于波音的财务风险十分忌惮,一些航空公司已经避免在波音处存放过多定金。相关文章:波音工厂罢工已超1个月 新任CEO压力越来越大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5.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5.htm
此前,苏维思虽然与波音公司及工会都有过交谈,但她本人并未前往过西雅图。她的亲自干预反映出美国政府对于波音罢工及裁员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反映出这一问题的棘手程度。自9月13日以来,已有约33000名波音工人参与罢工,要求提高40%的工资并恢复此前放弃的固定福利养老金。这一要求遭到波音拒绝。而随着罢工进入第五周,波音宣布因现金压力不得不进行裁员,规模为目前雇员总人数的10%。业内消息人士称,波音公司或将在下个月向其商用航空部门的数千名员工发出提前60天的辞退通知,这意味着这些员工将于名明年1月中旬离职。其补充称,如果需要裁员更多,第二阶段的通知将于12月公布。代表波音工程师的航空专业工程师协会发言人也证实了这一说法,表示波音公司周一已通知工会,将于11月15日向其会员发出为期60天的通知。此外,波音公司据称将不会要求员工自愿离职,而是主要依靠非自愿裁员,这意味着波音不会提供慷慨的遣散费以及重新雇佣的承诺。Agency Partners分析师Nick Cunningham指出,在疫情之后,全球航空航天供应链对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波音的问题在于如何确保裁撤的人员不是他们急需的精英,毕竟其竞争对手正在抢占稀缺劳动力。而这也将对波音的交付构成挑战。波音已经宣布,其777X推迟一年至2026年交付。业内现在还普遍预期,由于认证和测试延迟,777小型巨无霸新型客机的交付将推后六年。大多数分析师预计波音能够通过发行股票筹集最多150亿美元,以缓解其现金压力。但业内消息人士认为,各大公司对于波音的财务风险十分忌惮,一些航空公司已经避免在波音处存放过多定金。相关文章:波音工厂罢工已超1个月 新任CEO压力越来越大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5.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5.htm
cnBeta.COM
白宫高官亲赴波音罢工前线 裁员大铡将在下月重重落下 - IT 与交通 - 航空 - cnBeta.COM
距离美国大选剩下不到一个月,美国航空工业巨头波音却颇不给面子地预告将要裁员17000人。这对于白宫来说,已经变成一个头疼的难题。周一,美国代理劳工部长苏维思(JulieSu)飞往波音总公司所在的西雅图,试图缓解波音的紧张局面。劳工部发言人表示,代理部长将与劳资双方会面,评估形势并鼓励双方在谈判过程中积极讨论。
1亿月活的得物已占国内奢侈品灰色市场70%份额 估值已达100亿美元
得物App,原名毒APP,成立于2015年,由江西籍亿万富翁杨冰创立,最初是一个专注于购买和转售运动鞋的平台。创始人杨冰此前是虎扑体育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得物逐步扩展了产品线,涵盖了服装、奢侈品、数码产品、配饰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国领先的综合性潮流电商平台之一。根据点点数据,得物的全球下载量已累计46亿次。根据QuestMobile数据,得物2024年3月月活用户近8800万,同比增长17.3%,在国内电商平台MAU榜单中排行第四。而得物网站显示,其月活跃用户约为 1 亿。如今,得物已经成为中国奢侈品灰色市场的核心。所谓灰色市场(Gray Market),指的是商品通过非官方渠道流通和销售的市场,虽然这些渠道并不非法,但它们绕过了品牌或制造商的授权分销网络。灰色市场中的商品通常以低于官方零售价格的价格出售,吸引消费者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与官方渠道相同的产品。数字奢侈品集团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雅克·罗伊曾(Jacques Roizen)表示,“得物就是行业中的重量级选手。”他估计,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的灰色市场中,顶级品牌通过得物平台的销售额占到其整体销售的70%以上。灰色市场的扩展及其日益复杂化对全球奢侈品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过去十年里,该行业严重依赖中国大陆的消费来推动增长,而如今则面临着严峻的经济挑战。现在,中国买家愈发注重寻找更低的价格。与此同时,国际奢侈品销售的下滑导致更多库存通过不透明的灰色市场流入中国。据胡润研究院估计,得物的估值已达100亿美元。它允许任何注册用户在平台上销售商品,且拥有自己的商品认证程序,Roizen 认为这一程序“值得信赖”。该平台的重要性已如此之大,以至于成为大陆非官方奢侈品销售的代名词。奢侈品情报公司Re-Hub对该平台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后估算,2024年第二季度得物上的48个奢侈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9%,超过70亿元人民币。Re-Hub战略主管托马斯·皮亚乔德(Thomas Piachaud)预测,2024年中国灰色市场的销售额占奢侈品牌总收入的比例将超过2023年。他指出,大多数奢侈品牌并未与得物直接合作,而是通过第三方在海外购买商品,再通过平台低价转售至中国。特别是通过澳大利亚或韩国的批发渠道购买的商品,进入中国时售价往往较高,部分原因是税收因素。皮亚乔德表示,有多种渠道将商品带入中国,包括工厂后门和与品牌批发商的直接关系。过去,所谓的“代购”多通过微信小规模交易,而如今这一模式正向“初创公司”和“企业”转变。得物的增长表明,中国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与全球奢侈品销售放缓的趋势结合,奢侈品集团受到的冲击更加显著。巴克莱银行估算,今年上半年,巴宝莉和开云集团(旗下包括古驰和圣罗兰)的销售额分别下降了20%和30%以上,这使得零售商处理过剩库存的压力骤增。一位中国奢侈品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有大量库存积压,折扣频频,而且很多都来自中国。库存大多来自海南免税区,以及日元疲软的日本、意大利和中东等传统灰色市场路线。路易威登、爱马仕和香奈儿等顶级奢侈品牌对其分销网络有着严格的控制,几乎不参与批发,而批发正是商品流入灰色市场的主要渠道之一。路易威登强调其产品仅在品牌专卖店和官方网站销售,并指出网络上打折销售的产品无一例外都是假货。在去年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LVMH集团首席执行官贝尔纳·阿尔诺(Bernard Arnault)表示,公司正在打击灰色市场渠道。他说:“我们的一些同行为了创收,通过转售商销售商品,这些商品随后以折扣价在中国销售。我们避免这样做,因为这会严重损害品牌形象。”开云集团也在努力减少其全球批发销售,但对许多其他奢侈品牌而言,批发仍然是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贝恩咨询认为,对于那些批发渠道庞大且难以控制的品牌,灰色市场的销售额可能占其在中国大陆总销售的60%-70%甚至更多。得物正在尝试与品牌商直接合作,鼓励它们在平台上开设官方店铺,但很少有品牌愿意接受。今年4月,得物举办了“浙江招商大会”,会上得物宣称其2023年多项核心数据实现了同比三位数的增长,增速在行业内持续领先。尽管平台在商品包装和交易费用方面成本较高,但由于得物的用户群体精准,商家依然能够获得可观的利润。商家推测,得物的商家数量大约在6000家左右,年度GMV(商品交易总额)接近2000亿元,退货率仅为5%,远低于抖音和拼多多等平台。有媒体报道,得物已经实现盈利。尽管如此,得物但仍面临经营压力。8月7日,得物发布内部信,宣布启动组织优化,精简约5%的员工。以得物人员约10000人的人员规模,这意味着约500名员工被裁员。公司表示,此举是为了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停止或大幅减少低投入产出比的项目,以实现更高效的长期发展。在电商巨头内卷的大环境之下,作为潮流电商的得物似乎也无法独善其身。来源:[1] ‘800lb gorilla’: luxury brands battle China’s hit grey-market app , https://www.ft.com/content/4d3e4325-7f 80-4768-a2a7-d8a28a795f28[2] 得物“渡劫”,https://mp.weixin.qq.com/s/KHd6ZF5rFT-7Bi-WyVRKfg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7.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7.htm
得物App,原名毒APP,成立于2015年,由江西籍亿万富翁杨冰创立,最初是一个专注于购买和转售运动鞋的平台。创始人杨冰此前是虎扑体育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得物逐步扩展了产品线,涵盖了服装、奢侈品、数码产品、配饰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国领先的综合性潮流电商平台之一。根据点点数据,得物的全球下载量已累计46亿次。根据QuestMobile数据,得物2024年3月月活用户近8800万,同比增长17.3%,在国内电商平台MAU榜单中排行第四。而得物网站显示,其月活跃用户约为 1 亿。如今,得物已经成为中国奢侈品灰色市场的核心。所谓灰色市场(Gray Market),指的是商品通过非官方渠道流通和销售的市场,虽然这些渠道并不非法,但它们绕过了品牌或制造商的授权分销网络。灰色市场中的商品通常以低于官方零售价格的价格出售,吸引消费者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与官方渠道相同的产品。数字奢侈品集团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雅克·罗伊曾(Jacques Roizen)表示,“得物就是行业中的重量级选手。”他估计,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的灰色市场中,顶级品牌通过得物平台的销售额占到其整体销售的70%以上。灰色市场的扩展及其日益复杂化对全球奢侈品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过去十年里,该行业严重依赖中国大陆的消费来推动增长,而如今则面临着严峻的经济挑战。现在,中国买家愈发注重寻找更低的价格。与此同时,国际奢侈品销售的下滑导致更多库存通过不透明的灰色市场流入中国。据胡润研究院估计,得物的估值已达100亿美元。它允许任何注册用户在平台上销售商品,且拥有自己的商品认证程序,Roizen 认为这一程序“值得信赖”。该平台的重要性已如此之大,以至于成为大陆非官方奢侈品销售的代名词。奢侈品情报公司Re-Hub对该平台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后估算,2024年第二季度得物上的48个奢侈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9%,超过70亿元人民币。Re-Hub战略主管托马斯·皮亚乔德(Thomas Piachaud)预测,2024年中国灰色市场的销售额占奢侈品牌总收入的比例将超过2023年。他指出,大多数奢侈品牌并未与得物直接合作,而是通过第三方在海外购买商品,再通过平台低价转售至中国。特别是通过澳大利亚或韩国的批发渠道购买的商品,进入中国时售价往往较高,部分原因是税收因素。皮亚乔德表示,有多种渠道将商品带入中国,包括工厂后门和与品牌批发商的直接关系。过去,所谓的“代购”多通过微信小规模交易,而如今这一模式正向“初创公司”和“企业”转变。得物的增长表明,中国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与全球奢侈品销售放缓的趋势结合,奢侈品集团受到的冲击更加显著。巴克莱银行估算,今年上半年,巴宝莉和开云集团(旗下包括古驰和圣罗兰)的销售额分别下降了20%和30%以上,这使得零售商处理过剩库存的压力骤增。一位中国奢侈品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有大量库存积压,折扣频频,而且很多都来自中国。库存大多来自海南免税区,以及日元疲软的日本、意大利和中东等传统灰色市场路线。路易威登、爱马仕和香奈儿等顶级奢侈品牌对其分销网络有着严格的控制,几乎不参与批发,而批发正是商品流入灰色市场的主要渠道之一。路易威登强调其产品仅在品牌专卖店和官方网站销售,并指出网络上打折销售的产品无一例外都是假货。在去年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LVMH集团首席执行官贝尔纳·阿尔诺(Bernard Arnault)表示,公司正在打击灰色市场渠道。他说:“我们的一些同行为了创收,通过转售商销售商品,这些商品随后以折扣价在中国销售。我们避免这样做,因为这会严重损害品牌形象。”开云集团也在努力减少其全球批发销售,但对许多其他奢侈品牌而言,批发仍然是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贝恩咨询认为,对于那些批发渠道庞大且难以控制的品牌,灰色市场的销售额可能占其在中国大陆总销售的60%-70%甚至更多。得物正在尝试与品牌商直接合作,鼓励它们在平台上开设官方店铺,但很少有品牌愿意接受。今年4月,得物举办了“浙江招商大会”,会上得物宣称其2023年多项核心数据实现了同比三位数的增长,增速在行业内持续领先。尽管平台在商品包装和交易费用方面成本较高,但由于得物的用户群体精准,商家依然能够获得可观的利润。商家推测,得物的商家数量大约在6000家左右,年度GMV(商品交易总额)接近2000亿元,退货率仅为5%,远低于抖音和拼多多等平台。有媒体报道,得物已经实现盈利。尽管如此,得物但仍面临经营压力。8月7日,得物发布内部信,宣布启动组织优化,精简约5%的员工。以得物人员约10000人的人员规模,这意味着约500名员工被裁员。公司表示,此举是为了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停止或大幅减少低投入产出比的项目,以实现更高效的长期发展。在电商巨头内卷的大环境之下,作为潮流电商的得物似乎也无法独善其身。来源:[1] ‘800lb gorilla’: luxury brands battle China’s hit grey-market app , https://www.ft.com/content/4d3e4325-7f 80-4768-a2a7-d8a28a795f28[2] 得物“渡劫”,https://mp.weixin.qq.com/s/KHd6ZF5rFT-7Bi-WyVRKfg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7.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7.htm
平替的平替都来了,国产芯片卷成啥样了?
芯片国产替代变成替代国产,愈演愈烈的内卷还在当下的芯片市场上演,不断刷新大家的认知下限。新一轮需求周期尚未明显到来,同质化产品已层出不穷,芯片利润仅几毛甚至几分钱,但这仍是许多人不能放弃的市场,也是许多新人进入行业的起点。终端成本不断下降,困于低端化的部分国产芯片市场,透着入秋般的凉意。国产芯片为何出现“平替的平替”?芯片内卷到什么程度了?该如何破局?国产替代内卷升级国产替代原本在缺“芯”和芯片自主的口号下发展得顺风顺水,2022年国内芯片企业的业绩飚高。虽然2022年整个行业的库存同时在飙高,国内芯片企业也开始了低价出货,但当时更多是为了清库存。2023年,随着芯片库存逐步出清,以及芯片资本市场的降温,国产芯片替代迎来转折,开始了“内卷”。仅靠低价出货不再管用,企业们纷纷跟进杀价,比拼成本和竞争力,互相争夺客户和市占,内卷愈演愈烈,加上这两年,终端市场需求一直萎靡不振,大家发现国产替代越来越像“替代国产”。“内卷”到今年卷出新高度,出现“MCU 卷玩完了”、“就连平替的平替,都出现了平替”等极端内卷的行情。从成功替代,到大家纷纷想要分一杯羹,“比谁抄得快”,第二家比第一家低,第三家又比第二家低,竞争的加剧不断拉低价格,国产芯片全面内卷,不少企业选择阉割性能持续降低成本。国产芯片MCU和电源管理领域,各自有上百家企业,如MCU赛道加速内卷,过去几年,国产替代成功将进口芯片价格打了下来,6元价位的 STM32单片机,某对标的国产32位MCU,做到1.8元含税;8位单片机,也已经打到3毛钱以下。甚至有不少阉割性能的国产MCU,32位低至几毛钱,8位低至几分钱。电源管理芯片也是如此,中低端产品价格杀得比白菜还“白菜价”。射频芯片和CIS传感器的竞争同样达到了白热化,毛利率甚至逼近10%。以WIFI FEM产品为例,近30家国内芯片品牌,有的企业已经退出市场。比拼竞争,仅靠一条产品线还远远不够。新的品牌持续进入市场。主营存储的企业也开始量产MCU,在某个细分领域横空出世,用人无我有的成本优势碾压竞争对手,32位MCU更是做到低至4毛起。一些大的芯片公司不去做专,而是去做全。 有的主打“什么产品都卖”,电源管理、LED屏控制及驱动、MOSFET、MCU、射频等等,销售手册直指替代某某型号,从各条产品线提高销售额。缩DIE ,通过优化设计或制造工艺来减小芯片的物理尺寸以不断优化成本,变着花样“挤牙膏”,实际没有本质的创新。一些芯片品牌因而饱受诟病:更新速度太快,许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资料不全,配套不好等等。为了争取客户,在推出新产品的同时,开始“免费送”的无底线竞争。知乎网友@芯心相印表示,听说今年一家MCU上市公司开始量产电源管理芯片,为了争取大客户,他们免费赠送客户使用自家DC/DC产品半年。某终端一个月MCU用量在2万-5万片之间,但近期却遇到两家芯片厂商直接送出1000片MCU,还有厂家为了推广新推出的ADC芯片,赠送2000片,并提供1万元的产品试制费用。这种内卷已将成本压缩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可想而知,虽然大家都在争取出货量的增长,但亏损、净利润下跌成为常态,大家的财报并不好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MCU领域上市企业中,仍有10家净利润率亏损,其余13家为正。如国民技术归母净利润亏损1.3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28亿元。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必易微、中颖电子、芯朋微净利润均下滑,必易微下滑了903.45%,而杰华特亏损了3.37亿元。大约从2022年开始,国产芯片企业毛利率大面积下滑越来越常见。2021年至2024Q1艾为电子销售毛利率在2022Q1达到最高值46.53%,此后却下滑至最低值22.92%,2024Q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7.24%,也低于去年同期的24.35%。南芯科技今年一季度毛利率42.57%,二季度毛利率降至40.11%。思瑞浦今年一季度毛利率为47.6%,而去年同期毛利率为57.8%。兆易创新的微控制器毛利率从2021年的66.36%,大幅下降到2023年的43.10%。部分企业毛利率不到30%,有的已经卷到10%-20%,普冉2023年毛利率在30%以下,中微、恒烁等厂商的2023年的毛利已经低于20%。内卷之下,没有赢家在内卷加剧,长期以价换量引发亏损的情况下,传闻有的企业已经出现资金困难。某芯片设计知情人士透露,他们同类细分市场的就有多家在竞争,而有两家MCU企业最卷,资金都出现困难。他还表示,今年同行们对整个行情都不看好。尽管当下各行各业都在追求性价比,但芯片市场出现平替的平替,还有中国芯片设计企业一下子增加太多的原因。据中国半导体协会统计,2023年中国有芯片设计公司 3451家 (其中上市公司108家) 。从2020年到2023年,仅仅三年就新成立了1233家芯片创业公司。对比中国大陆之外,有一组数据显示,全球芯片设计上市公司在100家左右 (不含中国) ,全球芯片设计公司在300家以内 (不含中国) 。而中国芯片设计上市公司数量已与国外相当,未上市的芯片创业公司数量是国外公司的十几倍。背后原因在于,一是2019年兴起的资本热潮涌向半导体;二是借着资本热,大家跑步进场,都往同样几个人满为患的成熟赛道拥挤,做中低端产品,其中不乏想要快速上市的企业。第三是前两者带来的反噬,当芯片过剩,此前的泡沫开始破裂,伴随需求低迷,大家第一时间开卷。这些企业不仅数目庞大,其中近2000家年销售额少于 1000万人民币,由于大量的芯片设计企业规模不大,多半无法持续地研发和创新。即使是上市了,大家依然习惯了同一条捷径,市场没有增量,在一块蛋糕上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利润,打消耗战。内卷的行情和紧缩的市场环境,也让许多企业无力创新。知乎网友@Archer反映,前两年行情还在高位的时候,一个150人的研发团队,最多同时有10个研发项目,如今市场环境恶化,陷入同质化内卷,缺乏核心竞争力,只能打价格战,产品经理不敢轻易开启新项目,大家手里的研发项目骤减,一下子闲了下来,公司裁员的同时,有人选择主动离开。在芯片流通环节,今年有越来越多的芯片分销商投入国产芯片品牌。在大家看来,客户降本增效,国产芯片才有订单机会。然而产能过剩带来的极端内卷,无人能幸免。更多的国产芯片品牌支持,在客户眼里,平替之后还有平替,压价压得紧,留给分销商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量增价跌,不仅是单价几分、几厘钱的利润,“现金流还大不如以前做进口品牌的时候。”消费类需求一如既往的量大,但“大客户每季度至少砍一次价格。”专做国产电源管理芯片的代理商,今年刚从原厂备的库存,还没开始卖就有同行把价格杀下来,他们不得不亏钱跟,打到成本价以下,而这种情况在去年还算少见。另一位代理商也有类似的情况,早前客户用的进口品牌已经被国产替代,帮客户把成本从12元降本降到5元,双方皆大欢喜,但客户一段时间没有需求后,竟有2家同行报价不到5元,半路被抢了订单,原来厂家确实有小幅降价,但不顾一切的恶性竞争也加剧了内卷。国内芯片价格战的激烈竞争,加上需求方降本增效的趋势,使得内卷现象愈发严重,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连ST、TI等海外芯片巨头也不得不参与其中。一位芯片方案商工程师表示,现在所有客户都在降低成本,从消费电子到新能源产品,竞争同样激烈,几乎不再挑剔,有单就接,身边也...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8.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8.htm
芯片国产替代变成替代国产,愈演愈烈的内卷还在当下的芯片市场上演,不断刷新大家的认知下限。新一轮需求周期尚未明显到来,同质化产品已层出不穷,芯片利润仅几毛甚至几分钱,但这仍是许多人不能放弃的市场,也是许多新人进入行业的起点。终端成本不断下降,困于低端化的部分国产芯片市场,透着入秋般的凉意。国产芯片为何出现“平替的平替”?芯片内卷到什么程度了?该如何破局?国产替代内卷升级国产替代原本在缺“芯”和芯片自主的口号下发展得顺风顺水,2022年国内芯片企业的业绩飚高。虽然2022年整个行业的库存同时在飙高,国内芯片企业也开始了低价出货,但当时更多是为了清库存。2023年,随着芯片库存逐步出清,以及芯片资本市场的降温,国产芯片替代迎来转折,开始了“内卷”。仅靠低价出货不再管用,企业们纷纷跟进杀价,比拼成本和竞争力,互相争夺客户和市占,内卷愈演愈烈,加上这两年,终端市场需求一直萎靡不振,大家发现国产替代越来越像“替代国产”。“内卷”到今年卷出新高度,出现“MCU 卷玩完了”、“就连平替的平替,都出现了平替”等极端内卷的行情。从成功替代,到大家纷纷想要分一杯羹,“比谁抄得快”,第二家比第一家低,第三家又比第二家低,竞争的加剧不断拉低价格,国产芯片全面内卷,不少企业选择阉割性能持续降低成本。国产芯片MCU和电源管理领域,各自有上百家企业,如MCU赛道加速内卷,过去几年,国产替代成功将进口芯片价格打了下来,6元价位的 STM32单片机,某对标的国产32位MCU,做到1.8元含税;8位单片机,也已经打到3毛钱以下。甚至有不少阉割性能的国产MCU,32位低至几毛钱,8位低至几分钱。电源管理芯片也是如此,中低端产品价格杀得比白菜还“白菜价”。射频芯片和CIS传感器的竞争同样达到了白热化,毛利率甚至逼近10%。以WIFI FEM产品为例,近30家国内芯片品牌,有的企业已经退出市场。比拼竞争,仅靠一条产品线还远远不够。新的品牌持续进入市场。主营存储的企业也开始量产MCU,在某个细分领域横空出世,用人无我有的成本优势碾压竞争对手,32位MCU更是做到低至4毛起。一些大的芯片公司不去做专,而是去做全。 有的主打“什么产品都卖”,电源管理、LED屏控制及驱动、MOSFET、MCU、射频等等,销售手册直指替代某某型号,从各条产品线提高销售额。缩DIE ,通过优化设计或制造工艺来减小芯片的物理尺寸以不断优化成本,变着花样“挤牙膏”,实际没有本质的创新。一些芯片品牌因而饱受诟病:更新速度太快,许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资料不全,配套不好等等。为了争取客户,在推出新产品的同时,开始“免费送”的无底线竞争。知乎网友@芯心相印表示,听说今年一家MCU上市公司开始量产电源管理芯片,为了争取大客户,他们免费赠送客户使用自家DC/DC产品半年。某终端一个月MCU用量在2万-5万片之间,但近期却遇到两家芯片厂商直接送出1000片MCU,还有厂家为了推广新推出的ADC芯片,赠送2000片,并提供1万元的产品试制费用。这种内卷已将成本压缩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可想而知,虽然大家都在争取出货量的增长,但亏损、净利润下跌成为常态,大家的财报并不好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MCU领域上市企业中,仍有10家净利润率亏损,其余13家为正。如国民技术归母净利润亏损1.3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28亿元。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必易微、中颖电子、芯朋微净利润均下滑,必易微下滑了903.45%,而杰华特亏损了3.37亿元。大约从2022年开始,国产芯片企业毛利率大面积下滑越来越常见。2021年至2024Q1艾为电子销售毛利率在2022Q1达到最高值46.53%,此后却下滑至最低值22.92%,2024Q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7.24%,也低于去年同期的24.35%。南芯科技今年一季度毛利率42.57%,二季度毛利率降至40.11%。思瑞浦今年一季度毛利率为47.6%,而去年同期毛利率为57.8%。兆易创新的微控制器毛利率从2021年的66.36%,大幅下降到2023年的43.10%。部分企业毛利率不到30%,有的已经卷到10%-20%,普冉2023年毛利率在30%以下,中微、恒烁等厂商的2023年的毛利已经低于20%。内卷之下,没有赢家在内卷加剧,长期以价换量引发亏损的情况下,传闻有的企业已经出现资金困难。某芯片设计知情人士透露,他们同类细分市场的就有多家在竞争,而有两家MCU企业最卷,资金都出现困难。他还表示,今年同行们对整个行情都不看好。尽管当下各行各业都在追求性价比,但芯片市场出现平替的平替,还有中国芯片设计企业一下子增加太多的原因。据中国半导体协会统计,2023年中国有芯片设计公司 3451家 (其中上市公司108家) 。从2020年到2023年,仅仅三年就新成立了1233家芯片创业公司。对比中国大陆之外,有一组数据显示,全球芯片设计上市公司在100家左右 (不含中国) ,全球芯片设计公司在300家以内 (不含中国) 。而中国芯片设计上市公司数量已与国外相当,未上市的芯片创业公司数量是国外公司的十几倍。背后原因在于,一是2019年兴起的资本热潮涌向半导体;二是借着资本热,大家跑步进场,都往同样几个人满为患的成熟赛道拥挤,做中低端产品,其中不乏想要快速上市的企业。第三是前两者带来的反噬,当芯片过剩,此前的泡沫开始破裂,伴随需求低迷,大家第一时间开卷。这些企业不仅数目庞大,其中近2000家年销售额少于 1000万人民币,由于大量的芯片设计企业规模不大,多半无法持续地研发和创新。即使是上市了,大家依然习惯了同一条捷径,市场没有增量,在一块蛋糕上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利润,打消耗战。内卷的行情和紧缩的市场环境,也让许多企业无力创新。知乎网友@Archer反映,前两年行情还在高位的时候,一个150人的研发团队,最多同时有10个研发项目,如今市场环境恶化,陷入同质化内卷,缺乏核心竞争力,只能打价格战,产品经理不敢轻易开启新项目,大家手里的研发项目骤减,一下子闲了下来,公司裁员的同时,有人选择主动离开。在芯片流通环节,今年有越来越多的芯片分销商投入国产芯片品牌。在大家看来,客户降本增效,国产芯片才有订单机会。然而产能过剩带来的极端内卷,无人能幸免。更多的国产芯片品牌支持,在客户眼里,平替之后还有平替,压价压得紧,留给分销商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量增价跌,不仅是单价几分、几厘钱的利润,“现金流还大不如以前做进口品牌的时候。”消费类需求一如既往的量大,但“大客户每季度至少砍一次价格。”专做国产电源管理芯片的代理商,今年刚从原厂备的库存,还没开始卖就有同行把价格杀下来,他们不得不亏钱跟,打到成本价以下,而这种情况在去年还算少见。另一位代理商也有类似的情况,早前客户用的进口品牌已经被国产替代,帮客户把成本从12元降本降到5元,双方皆大欢喜,但客户一段时间没有需求后,竟有2家同行报价不到5元,半路被抢了订单,原来厂家确实有小幅降价,但不顾一切的恶性竞争也加剧了内卷。国内芯片价格战的激烈竞争,加上需求方降本增效的趋势,使得内卷现象愈发严重,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连ST、TI等海外芯片巨头也不得不参与其中。一位芯片方案商工程师表示,现在所有客户都在降低成本,从消费电子到新能源产品,竞争同样激烈,几乎不再挑剔,有单就接,身边也...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8.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8.htm
cnBeta.COM
平替的平替都来了,国产芯片卷成啥样了? - 硬件 - cnBeta.COM
最近某国产品牌芯片销售在社交媒体上无奈调侃道:光电源管理芯片这一类产品,从国外大牌和国产替代头部品牌开始,就能牵出一条冗长的平替链,紧随其后的新老品牌如某微、某泰、某麟、某源、某石等等,价格由高至低层层削减,愈发强调性价比。
一天2700亿的双十一,再也回不去了
热情变淡最近几年,随着淘宝天猫逐渐被拼多多、抖音抢走地盘,双十一早就没有了往日的荣光。双十一最火爆的时间当属2015年前后,伴随着阿里巴巴成功上市,淘宝天猫几乎找不到对手。与此同时,阿里的“创新”还没有增加太多,以至于天猫的玩法尚且处于比较简单的阶段。彼时,双十一严格按照时间开启,也就是0点开始,促销力度较大。很多人都是熬夜抢购,甚至为了购物熬到半夜。赶上工作日,很多消费者甚至会为此而迟到。当时流行的词是“剁手”,用来指买东西太多、掏空钱包而后悔的行为。朋友同事之间,见面都问“买东西了吗?”“剁手没?”。当时双十一的增速堪称奇迹,每年的销售额都完美拟合了数学曲线。2019年4月,有微博用户表示,双十一数据几乎完美地分布在三次回归曲线上,拟合度均超过99.94%,过于完美以至于怀疑是造假。2019年,双十一销售额达到2684亿,又一次契合了数学曲线。然而,摩尔定律也有失效的一天,这样的火爆不会一直持续。2020年,天猫把双十一拆成了11天;2021年,天猫悄悄把战报的口径改了,从“销售额”改为“交易额”,后者指所有成功的交易,范围更加宽泛。到2022年,天猫不再公布双十一GMV数据,只是用一句“今年双11稳中向好,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简单概括。实际上,按照百度指数,2019年,双十一的热度就已经开始下降了,并且已经连降了6年,甚至不如2014年的搜索热度。今年虽然比以往更早开始,但除了广告满天飞,几乎看不到太多人讨论。当初的盛况,肉眼可见的消失了。双十一不新鲜了,这固然是重要原因,消费者没有以往旺盛的消费欲望也是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电商不断做加法,透支了消费者的热情。换汤不换药2017年双十一期间,红极一时的papi酱发布了一条吐槽双十一的短视频。视频主题是不知道该怎么计算优惠后的价格。“跨店满200减20,淘宝优惠券30,店铺优惠券满999加购指定商品减300元,20元定金两倍膨胀,组战队50万淘气值瓜分4000元……”这一系列的玩法,想要算清楚优惠无比困难。其实,从玩法变复杂这一刻开始,双十一就变味了,消费者也在逐渐流失。一旦流失的用户,想再拉拢回来,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但从做法看,天猫依然并没有太大的意愿做出这样的努力。今年,双十一启动时间明显早了很多,但很多玩法依然得到了保留。定金玩法还是重点,天猫之所以这么早开启双十一,是因为目前主要是“下定金”阶段。除了定金,天猫还为88vip会员发放红包,还有跨店满减,其中,88vip的满减是满7000减560,满3000减240,店铺满减包括“每满300减50”和官方立减15%。此外还有店铺会员、店铺优惠券等等。除此之外,阿里依然没有放弃“拉人头”“耗时间”的游戏,今年目前上线的是“能量值”。邀请好友、浏览15秒、浏览10个商品……甚至还有去芭芭农场施肥、逛逛淘宝人生等等。最终可以得到几块钱优惠券。站在天猫的角度,最近两年,双十一已经开始做减法了。比如,双十一鼎盛时期不减有满300减30,还有满200减20,分别对应不同的店铺。但这种小的修修补补之下,双十一的玩法内核依然没变。定金玩法其实一直饱受诟病,为了提高定金玩法的积极性,天猫打出了“全程保价”。但定金除了不能参与满减,对很多人来说,不如凑满减优惠。真正开始凑满减了,这些玩法杂糅起来就会产生很多情况。比如定金尾款不支持88vip消费券,有些店铺不支持或者不全部支持88vip满减。再加上一个变量——店铺满减、会员优惠、充值优惠等等,就会导致凑出优惠的算法非常复杂,买的东西一多,根本没办法排列组合找到最优惠的方案。而看广告攒能量值、组战队等小游戏更加“空手套白狼”,通常都是浪费了很多时间,得到十几甚至几块钱的优惠。想要让消费者真的回归消费热情,让消费者不断浪费时间凑单、凑优惠是不合理的。最近几年,拼多多之所以把淘宝天猫打得节节败退,原因是打法简单直接,拉人头打钱、百亿补贴。除非能继续简单粗暴,否则,双十一还是会停留在过去的印象中无法扭转。进退两难然而,双十一已经回不去了。遥想最初的玩法,双十一就是店铺参加,平台补贴,简单直接有效。这个IP做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简单,但随着规模越来越大,阿里做加法的逻辑就开始让这个购物节增添了更多使命。之前在“集五福”的文章中我们就曾提到,阿里旗下的几乎所有产品,都是在不断做加法,不断让消费者尽可能多地给予时间和精力。同样道理,双十一的IP越有价值,就越要让更多店铺加进来,让消费者多消费。随着双十一流量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到2021年,参加的品牌方达到29万家,这么多店铺需要“雨露均沾”。早期的玩法,流量普遍集中在头部品牌,对于参加的中小卖家,每年一度的集中售卖确实会增加商家的备货压力,而且分不到太多流量。因此,天猫需要通过各种活动,让更多的品牌被发现、被消费,这样才能增加收入。从卖家传递到在用户端,阿里便需要尽可能“细颗粒度”地挖掘消费者。要让消费者多待一会,一定不是买完就走,也不是只买那么几个店铺。因此,一方面,消费者就不能太简单完成优惠券目标。如果优惠券是满300减30,就不能让300元的商品参加这个活动,因为这样对增加消费无益。另一方面,留住消费者,除了商品,只能尽可能增加游戏,拖住使用时长,要让消费者多看几个店铺、多拉几个人。阿里挖掘IP价值的逻辑,带来的后果就是,消费者体验感下降,逐渐流失。随着消费者流失,卖家的生态也会变坏,形成恶性循环。对比黑五,之所以能做这么多年,很大程度上就是玩法简单。商业奉行的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就是一句话讲清楚商业模式。简单直接才是最有效的做法。之所以说双十一回不去了,是因为近几年,购物节已经失去了狂欢的基础。早期双十一的成功,吸引了平台跟进,所有平台都想要造节。促销常态化消解了双十一的购物需求。直播电商则是进一步降低了购物节的冲击力。多数头部主播拥有极高的议价能力,在日常的带货过程中,通常已经给出了较低的价格,购物节再度压缩的难度太大。具体到天猫身上,淘天在消费升级过程中,损失了很多卖家,也损失了很多消费者。现如今,为了实现GMV增长,就需要尽可能增加优惠的投入。但资本市场对盈利要求愈发苛刻,而且失去了天然流量,想要再靠增加补贴投入拿回,代价要高得多。今年一季度,阿里净利润下滑了96%,带来了铺天盖地的唱衰。双十一这个IP已经在走下坡路,今年的购物节看,阿里既没办法彻底推翻之前的逻辑,也没有让渡更多利润的必要,换来的参与热情大概率也不会像十年前那般,如此便只能强行狂欢。最初,双十一还叫光棍节。2007年的11月11日,我收到了同桌递过来的棒棒糖,他告诉我,“今天光棍节,习俗是吃棒棒糖。”这是我对这个日子最早的感知。一直到2012年的这一天,我跟同学一起去看了《失恋三十三天》,这是“光棍节”最后的荣光。后来“双十一”取代了“光棍节”,让这个节日彻底与光棍无关。现如今,形势逆转,光棍越来越多,双十一越来越淡,或许,未来某一天 “双十一”要把这一天还给“光棍节”了。数读商业原创作者 | 卢梭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9.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9.htm
热情变淡最近几年,随着淘宝天猫逐渐被拼多多、抖音抢走地盘,双十一早就没有了往日的荣光。双十一最火爆的时间当属2015年前后,伴随着阿里巴巴成功上市,淘宝天猫几乎找不到对手。与此同时,阿里的“创新”还没有增加太多,以至于天猫的玩法尚且处于比较简单的阶段。彼时,双十一严格按照时间开启,也就是0点开始,促销力度较大。很多人都是熬夜抢购,甚至为了购物熬到半夜。赶上工作日,很多消费者甚至会为此而迟到。当时流行的词是“剁手”,用来指买东西太多、掏空钱包而后悔的行为。朋友同事之间,见面都问“买东西了吗?”“剁手没?”。当时双十一的增速堪称奇迹,每年的销售额都完美拟合了数学曲线。2019年4月,有微博用户表示,双十一数据几乎完美地分布在三次回归曲线上,拟合度均超过99.94%,过于完美以至于怀疑是造假。2019年,双十一销售额达到2684亿,又一次契合了数学曲线。然而,摩尔定律也有失效的一天,这样的火爆不会一直持续。2020年,天猫把双十一拆成了11天;2021年,天猫悄悄把战报的口径改了,从“销售额”改为“交易额”,后者指所有成功的交易,范围更加宽泛。到2022年,天猫不再公布双十一GMV数据,只是用一句“今年双11稳中向好,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简单概括。实际上,按照百度指数,2019年,双十一的热度就已经开始下降了,并且已经连降了6年,甚至不如2014年的搜索热度。今年虽然比以往更早开始,但除了广告满天飞,几乎看不到太多人讨论。当初的盛况,肉眼可见的消失了。双十一不新鲜了,这固然是重要原因,消费者没有以往旺盛的消费欲望也是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电商不断做加法,透支了消费者的热情。换汤不换药2017年双十一期间,红极一时的papi酱发布了一条吐槽双十一的短视频。视频主题是不知道该怎么计算优惠后的价格。“跨店满200减20,淘宝优惠券30,店铺优惠券满999加购指定商品减300元,20元定金两倍膨胀,组战队50万淘气值瓜分4000元……”这一系列的玩法,想要算清楚优惠无比困难。其实,从玩法变复杂这一刻开始,双十一就变味了,消费者也在逐渐流失。一旦流失的用户,想再拉拢回来,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但从做法看,天猫依然并没有太大的意愿做出这样的努力。今年,双十一启动时间明显早了很多,但很多玩法依然得到了保留。定金玩法还是重点,天猫之所以这么早开启双十一,是因为目前主要是“下定金”阶段。除了定金,天猫还为88vip会员发放红包,还有跨店满减,其中,88vip的满减是满7000减560,满3000减240,店铺满减包括“每满300减50”和官方立减15%。此外还有店铺会员、店铺优惠券等等。除此之外,阿里依然没有放弃“拉人头”“耗时间”的游戏,今年目前上线的是“能量值”。邀请好友、浏览15秒、浏览10个商品……甚至还有去芭芭农场施肥、逛逛淘宝人生等等。最终可以得到几块钱优惠券。站在天猫的角度,最近两年,双十一已经开始做减法了。比如,双十一鼎盛时期不减有满300减30,还有满200减20,分别对应不同的店铺。但这种小的修修补补之下,双十一的玩法内核依然没变。定金玩法其实一直饱受诟病,为了提高定金玩法的积极性,天猫打出了“全程保价”。但定金除了不能参与满减,对很多人来说,不如凑满减优惠。真正开始凑满减了,这些玩法杂糅起来就会产生很多情况。比如定金尾款不支持88vip消费券,有些店铺不支持或者不全部支持88vip满减。再加上一个变量——店铺满减、会员优惠、充值优惠等等,就会导致凑出优惠的算法非常复杂,买的东西一多,根本没办法排列组合找到最优惠的方案。而看广告攒能量值、组战队等小游戏更加“空手套白狼”,通常都是浪费了很多时间,得到十几甚至几块钱的优惠。想要让消费者真的回归消费热情,让消费者不断浪费时间凑单、凑优惠是不合理的。最近几年,拼多多之所以把淘宝天猫打得节节败退,原因是打法简单直接,拉人头打钱、百亿补贴。除非能继续简单粗暴,否则,双十一还是会停留在过去的印象中无法扭转。进退两难然而,双十一已经回不去了。遥想最初的玩法,双十一就是店铺参加,平台补贴,简单直接有效。这个IP做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简单,但随着规模越来越大,阿里做加法的逻辑就开始让这个购物节增添了更多使命。之前在“集五福”的文章中我们就曾提到,阿里旗下的几乎所有产品,都是在不断做加法,不断让消费者尽可能多地给予时间和精力。同样道理,双十一的IP越有价值,就越要让更多店铺加进来,让消费者多消费。随着双十一流量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到2021年,参加的品牌方达到29万家,这么多店铺需要“雨露均沾”。早期的玩法,流量普遍集中在头部品牌,对于参加的中小卖家,每年一度的集中售卖确实会增加商家的备货压力,而且分不到太多流量。因此,天猫需要通过各种活动,让更多的品牌被发现、被消费,这样才能增加收入。从卖家传递到在用户端,阿里便需要尽可能“细颗粒度”地挖掘消费者。要让消费者多待一会,一定不是买完就走,也不是只买那么几个店铺。因此,一方面,消费者就不能太简单完成优惠券目标。如果优惠券是满300减30,就不能让300元的商品参加这个活动,因为这样对增加消费无益。另一方面,留住消费者,除了商品,只能尽可能增加游戏,拖住使用时长,要让消费者多看几个店铺、多拉几个人。阿里挖掘IP价值的逻辑,带来的后果就是,消费者体验感下降,逐渐流失。随着消费者流失,卖家的生态也会变坏,形成恶性循环。对比黑五,之所以能做这么多年,很大程度上就是玩法简单。商业奉行的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就是一句话讲清楚商业模式。简单直接才是最有效的做法。之所以说双十一回不去了,是因为近几年,购物节已经失去了狂欢的基础。早期双十一的成功,吸引了平台跟进,所有平台都想要造节。促销常态化消解了双十一的购物需求。直播电商则是进一步降低了购物节的冲击力。多数头部主播拥有极高的议价能力,在日常的带货过程中,通常已经给出了较低的价格,购物节再度压缩的难度太大。具体到天猫身上,淘天在消费升级过程中,损失了很多卖家,也损失了很多消费者。现如今,为了实现GMV增长,就需要尽可能增加优惠的投入。但资本市场对盈利要求愈发苛刻,而且失去了天然流量,想要再靠增加补贴投入拿回,代价要高得多。今年一季度,阿里净利润下滑了96%,带来了铺天盖地的唱衰。双十一这个IP已经在走下坡路,今年的购物节看,阿里既没办法彻底推翻之前的逻辑,也没有让渡更多利润的必要,换来的参与热情大概率也不会像十年前那般,如此便只能强行狂欢。最初,双十一还叫光棍节。2007年的11月11日,我收到了同桌递过来的棒棒糖,他告诉我,“今天光棍节,习俗是吃棒棒糖。”这是我对这个日子最早的感知。一直到2012年的这一天,我跟同学一起去看了《失恋三十三天》,这是“光棍节”最后的荣光。后来“双十一”取代了“光棍节”,让这个节日彻底与光棍无关。现如今,形势逆转,光棍越来越多,双十一越来越淡,或许,未来某一天 “双十一”要把这一天还给“光棍节”了。数读商业原创作者 | 卢梭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19.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19.htm
cnBeta.COM
一天2700亿的双十一,再也回不去了 - 电子商务 - cnBeta.COM
从昨天开始,打开一些热门APP,都会看到满屏的促销,有时候还回自动跳转到购物APP中,让人误以为自己打开错了APP。每当这种情况出现,就是在提醒我们,双十一又来了。今年的双十一比以往早了大约一个半周,天猫在昨天晚上开启了预售,京东也开启了大促活动。但对于双十一的热情,正在变得越来越淡。
小鹏P7+巴黎车展开启预售:首款AI汽车 20.98万元起
针对产品力,何小鹏在发布会上提出了三个+的概念,很好地诠释了P7+名字的由来,即技术+、空间+与舒适+。技术+方面,小鹏P7+全系首发搭载小鹏全新一代AI鹰眼视觉方案。这是行业首个单个像素Lofic架构纯视觉方案,相比传统摄像头,具有更准、更清、更远的信息采集能力。目前,XNGP能够为用户带来不限路况、不限路线的AI智驾体验,真正做到了全国都能用,全国都好用。同时,新车将首发搭载AI天玑系统5.4.0版本,实现XNGP的0速激活,原地启动。空间+方面,小鹏P7+的轴距达到3000mm,拥有88%超高空间利用率和65%的有效乘坐空间利用率,即便是1米8以上的身高也能够轻松享受大空间带来的舒畅感受。储物能力上,小鹏P7+的后备箱采用掀背式开启方法,开口达到1米x1米x1米。标准状态下,后备箱尺寸达到725L,后排放倒后,甚至可以摆放33个20寸登机箱,相比起很多海外热销的Wagon车型,P7+的空间体验更为出色。舒适+方面,小鹏P7+融合“云上空间”设计语言,从视觉、触感等多个维度,为用户打造移动的豪华舒适舱。车内配备全功能云感舒适座椅,采用8层设计结构,其中包括20mm慢回弹零压海绵以及120mm紧实支撑发泡层。另外,小鹏P7+的前后排座椅均支持按摩、加热、通风功能,行业首创6大智能场景式按摩,保证前后排用户都能拥有一致的舒适乘坐感受。以上所有的配置,小鹏P7+均做到了全系标配。基于对AI发展的期待,小鹏汽车希望在下个十年,成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为实现发展目标,在产品和技术层面,小鹏AI体系将涵盖五大要素:大算力芯片、AI大模型,AI汽车,机器人以及飞行汽车。以前两者作为基础,为后三者的落地而服务。小鹏自主研发的图灵芯片已成功流片。这是全球首颗同时应用在AI汽车、AI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的AI芯片,拥有40核处理器,能够为大模型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撑, 并适配L4级自动驾驶安全需求。同时,端到端大模型的也已实现落地,大模型能够让车辆在L2级别硬件和成本的基础上,实现L4级别的高阶智驾体验。截止目前,小鹏汽车已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启销售。在走向“出海2.0”之际,小鹏汽车将持续加大对于欧洲市场的关注,并将面向全球进行研发和销售布局。2025年,小鹏汽车的目标是进军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并且成为中国中高端新能源品牌海外第一。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20.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20.htm
针对产品力,何小鹏在发布会上提出了三个+的概念,很好地诠释了P7+名字的由来,即技术+、空间+与舒适+。技术+方面,小鹏P7+全系首发搭载小鹏全新一代AI鹰眼视觉方案。这是行业首个单个像素Lofic架构纯视觉方案,相比传统摄像头,具有更准、更清、更远的信息采集能力。目前,XNGP能够为用户带来不限路况、不限路线的AI智驾体验,真正做到了全国都能用,全国都好用。同时,新车将首发搭载AI天玑系统5.4.0版本,实现XNGP的0速激活,原地启动。空间+方面,小鹏P7+的轴距达到3000mm,拥有88%超高空间利用率和65%的有效乘坐空间利用率,即便是1米8以上的身高也能够轻松享受大空间带来的舒畅感受。储物能力上,小鹏P7+的后备箱采用掀背式开启方法,开口达到1米x1米x1米。标准状态下,后备箱尺寸达到725L,后排放倒后,甚至可以摆放33个20寸登机箱,相比起很多海外热销的Wagon车型,P7+的空间体验更为出色。舒适+方面,小鹏P7+融合“云上空间”设计语言,从视觉、触感等多个维度,为用户打造移动的豪华舒适舱。车内配备全功能云感舒适座椅,采用8层设计结构,其中包括20mm慢回弹零压海绵以及120mm紧实支撑发泡层。另外,小鹏P7+的前后排座椅均支持按摩、加热、通风功能,行业首创6大智能场景式按摩,保证前后排用户都能拥有一致的舒适乘坐感受。以上所有的配置,小鹏P7+均做到了全系标配。基于对AI发展的期待,小鹏汽车希望在下个十年,成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为实现发展目标,在产品和技术层面,小鹏AI体系将涵盖五大要素:大算力芯片、AI大模型,AI汽车,机器人以及飞行汽车。以前两者作为基础,为后三者的落地而服务。小鹏自主研发的图灵芯片已成功流片。这是全球首颗同时应用在AI汽车、AI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的AI芯片,拥有40核处理器,能够为大模型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撑, 并适配L4级自动驾驶安全需求。同时,端到端大模型的也已实现落地,大模型能够让车辆在L2级别硬件和成本的基础上,实现L4级别的高阶智驾体验。截止目前,小鹏汽车已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启销售。在走向“出海2.0”之际,小鹏汽车将持续加大对于欧洲市场的关注,并将面向全球进行研发和销售布局。2025年,小鹏汽车的目标是进军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并且成为中国中高端新能源品牌海外第一。 ...
PC版: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oft/1449220.htm
手机版:https://m.cnbeta.com.tw/view/1449220.htm
cnBeta.COM
小鹏P7+巴黎车展开启预售:首款AI汽车 20.98万元起 - 科技与交通 - cnBeta.COM
10月15日,2024巴黎车展开幕首日,小鹏对外宣布小鹏汽车全球化战略2.0,以及针对欧洲市场的全新承诺,并分享小鹏对于国际业务的全新目标。同时,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对外宣布,全球首款AI汽车——小鹏P7+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格20.98万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