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的小纸箱
2.33K subscribers
2.58K photos
88 videos
5 files
723 links
睡一觉说不定会有灵感。

🤖 Android&Google @update4weekly
🎨仕事の依頼 @studiomockup
📮 safari1@studiomockup.ink
Download Telegram
关于这次新妙控键盘的体验:

- 重量真的比前代轻了很多,尤其是 13 英寸版上手瞬间就能感觉和前代的重量差距,至少不会再有“比 MacBook Air 还重”的尴尬情况了。

- 新键盘掌托位置采用的是铝合金材质,观感上很接近 MacBook Pro、但触感上相比后者的铝金属其实要廉价一点。

- 13 英寸版触控板面积更大,对于多指手势操作体验的改善也是立竿见影的(在初代妙控键盘上手势操作经常因为触控板面积而打断),但 11 英寸版面积基本没变。

- 功能按键区没什么太多值得说的,毕竟是第三方产品很多年前就在做了的设计,苹果官方版设计中值得一提的只有 esc 键。

- 新 iPadOS 中其实针对触控版长按/拖拽/重按震动反馈等操作有一些新的功能加入,整体操作体验更接近 MacBook 上的体验。
Apple Pencil Pro 到现在似乎仍然少有人提及的一个功能点是震动马达交互的加入,可以通过按压笔杆来再 iPad 上呼出一个功能转盘(虽然目前无论是在演示还是我自己的体验中按压识别准确度都有待提高)。

马达震动给按压提供反馈这件事倒一直是苹果擅长的硬件小技巧:Pencil Pro 的按压反馈体验也和 iPhone 7 到 SE3 的 Home 键按压、TouchPad 的重按反馈很接近,算是一脉相承的触感体验了。
#碎碎念

不针对具体的人,只是看到有平时坐车用各种方式不系安全带、看到因为不系安全带导致严重伤亡的事故后又吐槽“大巴车上的安全带都是摆设”的人。对一个人屁股和脑子能分家到这个程度深表震惊。

不过这也是我基本强制要求坐我车的人系安全带的原因: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至少能通过做好手边的事,尽可能寻找到一点安定感。
最近 Telegram 开始经常用于工作,才更多用起来 Telegram 里的联系人电话功能,发现自带的高清语音功能能根据网络环境调整通话质量,让整体通话体验蛮不错的;至少比微信和之前用的 WhatsApp 要更好。

而且调用 Callkit 之后,通话体验基本已经和原生运营商通话效果没什么明显区别了😌
再访羽田 T2 航站楼,地球上 ANA 的蓝色涂装密度最高的地区。

因为换手率很高,平时很难看到如此密集的景象;但如此高密度的蓝色冲击甚至都有点产生语义饱和了😰
Another year at Shoreline Amphitheatre

#GoogleIO
玩了一下朋友的 Pixel 8a,仍然震惊于 Google 敢把如此粗糙的正面屏幕与边框倒角设计端出来(最终实现的效果就是边框诡异的割手,很接近初代坚果 Pro),让 Pixel 8 标准版变成了不戴手机壳手感完全无法接受的手机。

这个问题在 Pixel 8a 上完全没有得到修复,我觉得能设计并决策出这种产品的人都应该被直接拉去击毙了。
Alan的小纸箱
玩了一下朋友的 Pixel 8a,仍然震惊于 Google 敢把如此粗糙的正面屏幕与边框倒角设计端出来(最终实现的效果就是边框诡异的割手,很接近初代坚果 Pro),让 Pixel 8 标准版变成了不戴手机壳手感完全无法接受的手机。 这个问题在 Pixel 8a 上完全没有得到修复,我觉得能设计并决策出这种产品的人都应该被直接拉去击毙了。
不知道我在说什么的朋友,有机会可以找一台 Pixel 8,摸一下正面屏幕与边框连接处,体验一下诡异的倒角处理带来的恐怖手感。

That's why 我一直觉得 Pixel 能在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排到智能手机 Top3,都足够说明这是一个竞争很不充分的市场。
日亚上买了两本杂志,预计明日送达今天还是没发出来,看来东京都内的快递时效性也是蛮高的(
#碎碎念

订了一个月 X Premium,退订了。

除了最近蓝标完全不能隐藏这种朝令夕改的小变动让我感觉有点奇怪,最让我感到荒谬的是开了会员之后时间线上仍然有广告。和免费版唯一不同的是,当你点击关闭广告时会弹出提示“你可以订阅更高级的套餐来关闭广告”。💩
Alan的小纸箱
#碎碎念 订了一个月 X Premium,退订了。 除了最近蓝标完全不能隐藏这种朝令夕改的小变动让我感觉有点奇怪,最让我感到荒谬的是开了会员之后时间线上仍然有广告。和免费版唯一不同的是,当你点击关闭广告时会弹出提示“你可以订阅更高级的套餐来关闭广告”。💩
以及,我现在已经逐渐理解为什么广告商对 X 避之不及了:

因为没有关闭某个广告的单独按钮,所以除了最高级的付费订阅之外,所有免费/付费用户都不得不通过「屏蔽该账号」的方式来关闭自己不喜欢的广告(付费用户还要被额外的“为什么不买高级会员是不是买不起”恶心一次)。

然后因为太多黄推借助开会员无法被删除的机制,在所有人评论区拉屎,导致我用脚本批量拉黑之后完全不会再为了某个账号单独解封(因为拉黑列表太多了根本找不到)。也就意味着这个广告商在 Twitter 上发的所有内容(哪怕是对我有用的)我之后都无法看到了。

一个又一个搞笑问题,构成了现在的奇妙体验完全闭环,这就是 X (formerly Twitter)。
发现我无论在东八区西八区,调时差都是假的,只有熬夜是真的(
重返 Google I/O 停车场经典机位(我从来不觉得这片野草坪应该是个停车场,但 Google 告诉我它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