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大陸)臨時政府官方平臺
915 subscribers
5.82K photos
1.05K videos
625 files
28.6K links
囬歸中華正統傅承,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實現還政於民,還權於民,還地於民,還財於民。重建拥有民主,自由,人權,法制,共和,憲政,聯邦,新的中的華民國。备注:1此為官方平臺。2本平臺https://t.me/ROC1912。 3討論區https://t.me/wufan2019。 4備用區https://t.me/chinaroc1912。5資訊平臺https://t.me/wufan2020
Download Telegram
中国三季度GDP增速4.6% 喜忧参半能否“保5”成功?

中国工人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2024年10月18日

最近更新: 2024年10月18日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四(10月18日)公布初步核算数据,今年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6%,增速较二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这使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低于5%的全面目标。

前三季度累计,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如果要达到3月份中国“两会”上设定的全面目标,第四季度中国的GDP增速需要达到5.5%。

虽然如此,但实际数据略微高于此前的市场预期。中国媒体财新传媒的调查显示预测均值为4.4%;路透社和法新社的调查预测均为4.5%。

分产业看,工业趋冷,服务业回暖。前者的增速从上季度的 5.6% 回落到 4.6%,后者增速从上季度的 4.2% 加快到 4.8%。

中国刺激经济画风突变 提振股市能否让经济走出“负反馈循环”
中国股市:过山车行情、“00后”入场与撒钱悬念
十一长假收官,中国股市继续大涨,从假期数据观察中国市场的信心
中国经济: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民众20年来的态度变迁
中国经济2024:信心如何丧失?又如何重建?

中国工人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喜忧参半”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经济学家哈利·墨菲·克鲁斯(Harry Murphy Cruise)向BBC中文表示,中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呈现出喜忧参半的经济状况。

喜的部分是,尽管GDP同比增长率从二季度的4.7%放缓至4.6%,但9月单月的数据却显示出温和的改善,继7月和8月令人失望的数据之后,零售销售、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在整个9月都有所加快。

“这并不是说经济已经出现转机。但与计划中的刺激措施一起,它确实使今年的增长目标触手可及。”克鲁斯称。

高科技制造业仍然是一个亮点。今年前9个月,该行业的产出同比增长了9.1%,仅9月份就强劲增长了 10.1%。与此同时,制造业整体投资在上半年增长9.5%的基础上又跃升了10.1%。

其中一些产品增速显著加快,前三季度的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3.8%、26.0%、25.4%。

此外,服务业中高附加值行业也展现出蓬勃的增长势头,比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前三季度增长分别达到11.3%和10.1%。

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提到消费的表现,以旧换新政策推动零售额升至4个月新高,而“吃喝玩乐”主题在全年始终表现出色,但在9月份的数据中却出现了一些分化迹象。餐饮业(3.1%)和烟酒业(-0.7%)的表现均低于总体增长,但体育和娱乐业(6.2%)的表现依然良好。

忧的部分是,房地产继续拖后腿。前三季度该领域投资同比下降了10.1%,而9月份的单位价格则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最快降幅。

房地产困境使消费者信心低迷,房价下跌导致财富负效应。与此同时,不稳定的就业前景鼓励人们进行预防性储蓄,牺牲了消费。零售销售也因此疲软,今年前9个月仅增长了3.3%。即使9月份的整体消费有所上升,但珠宝、服装、化妆品、酒类和家居装饰品的销售额仍有所下降。

克鲁斯认为,所有这些疲软都使中国濒临通货紧缩的危险境地。

宋林表示,在房价企稳、住房库存回落至正常水平之前,新投资不太可能出现实质性复苏;这仍需时日,在此之前,房地产仍将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明显阻力。

Play video, "中国央行宣布重大经济提振措施 北京街头民众怎么看?", 节目全长 2,24
02:24

视频加注文字,中国央行宣布重大经济提振措施 北京街头民众怎么看?

“保5”能否成功?
“我们预计,中国今年(GDP)增长4.7%,2025年增长4.8%。”经济学人智库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苏月表示,今明两年中国政府将安排1-3万亿元的额外财政支持,以提振实体经济、调整银行资本、稳定房地产市场。加上明年计划的长期专项债券投资,预计将对2025年的经济增长产生主要影响。

克鲁斯表示,虽然中国经济的疲软态势持续到了三季度,但政府最新的支持措施非常受欢迎,“我们预计这些额外支出将帮助中国实现今年5%左右的目标”。

同时,克鲁斯提醒称,如果政府要解决经济中的结构性挑战,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到2025年,房地产仍将是拖累经济的因素,而家庭也不会有什么动力来增加支出。“因此,我们认为明年的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75%左右,并在2026年和2027年进一步放缓。”

未来在基建领域,中国还有发力的空间。宋林向BBC中文表示,在本次公布的数据中,基建投资同比增速进一步放缓至4.1%,连续第六个月下降。今年以来,由于地方政府控制支出,新投资的明显目标似乎正在枯竭,这一类投资令人失望。

随着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和解决债务困难的措施有望出台,地方政府有可能在2025年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虽然目标肯定不如2009年那么多,但绿色发展和城市改造项目仍可提供各种优质投资类别。

“财政和投资仍然是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快途径之一,我们将关注即将出台的财政刺激措施中有多少是针对新的投资,而不是地方政府债务减免、稳定房地产市场或支持消费等领域。”宋林称。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9424525
周末賴床好處多 台大研究:可降低74%失智風險

編譯徐榆涵/即時報導 2024-10-19 04:20 ET

台大醫院最新研究指出,周末多賴床幾個小時,不僅能讓身體恢復活力,還可以降低70%以上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路透)

英國每日郵報19日報導,台灣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指出,周末多賴床幾個小時,不僅能讓身體恢復活力,還可以降低70%以上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台大醫院的研究團隊近期在國際期刊「睡眠與呼吸」上發表最新研究指出,周末起床前按下貪睡鬧鐘或是多賴床一下,對65歲以上老年人的大腦健康有潛在保護作用。

研究團隊針對215名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為期兩年的追蹤調查,參與者必須每天記錄他們的睡眠狀況,並佩戴類似手錶的活動監測儀來記錄睡眠時間。

研究結果顯示,約有一半的參與者會在周末貪睡,來彌補平日沒睡飽的時間,而這群人的認知功能退化風險比那些不在周末賴床的人低了74%。

過去也有研究表明,在周末補眠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預防肥胖、減少憂鬱,甚至能延長壽命。

儘管科學家尚不清楚為何補眠能夠保護大腦免於失智,但其一理論是,延長的睡眠時間能讓大腦有更多時間修復與休息,加強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另一個可能性則是,充足的睡眠能減少體內的發炎現象,而這可能與失智症的發展有關。

研究團隊在報告中指出,這是第一次針對老年人進行「補眠如何影響認知障礙」的研究,結果表明周末的補眠時間能夠有效降低罹患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40/8302617?from=wj_maintab_index
朝鲜半岛和台海 中共和美国谁能同时打赢“两场战争”?

2024年10月18日 21:44

陈筠

资料照:中国与台湾旗帜和一组士兵的图示

评论 (34)

台北 —
中共在朝鲜半岛情势突然升高之际,对台发动“联合利剑-2024B”军演,有分析人士表示,这或是中共在对美国应对“两场战争”的一种测试或警告。因为根据评估,美国最多只能同时打1.5场战争。因此,美中之间谁能促使对方陷入“两场战争”,或是懂得回避“两场战争”,是一种政治与军事的战略博弈。

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朝鲜官媒朝中社10月16日称,本周约有140万年轻人申请参军或重返部队。此前,朝鲜指责韩国派遣无人机在平壤上空散发反朝传单,15日炸毁了部分连接韩朝的公路和铁路路段。韩国则使用重机枪射击回应,以示警告。

这波朝韩冲突始自朝鲜10月11日发表“重大声明”,谴责韩国无人机10日晚间渗透到平壤上空。12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妹妹金与正透过朝鲜官媒“呛声”韩国将发生“惨痛悲剧”;她14日再抨击美韩说,“狗”(暗指韩国)所做出的行为最终应由“主人”(暗指美国)负责。15日两韩部分联络道路被炸毁。

就在朝鲜半岛局势升温之际,中共解放军也于14日清晨在台湾周边发动“联合利剑-2024B”军演。据台湾国防部统计,自14日上午5时一直到15日上午6时,共有153架次共机出海活动,其中111架次逾越海峡中线;另有14艘共舰、12艘公务船持续在台海周围活动,共计179架次共军机舰扰台。但该军演只进行13小时就火速落幕。

2024年10月14日,一名男子在北京一家购物中心外的巨型屏幕上观看有关中国在台湾周边进行军事演习的新闻节目。

请同时参阅:
中国称决不承诺放弃对台使用武力,习近平赴福建东山岛调研

战略目标改变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共在朝鲜半岛情势升温之际举行对台军演,目的是让台海与朝鲜半岛局势产生连动,或有测试或警告美国应付“两场战争”的用意,因为美国国防部的评估,美国现在只有打1.5场战争的能力。

他指出,2018年美国最高军事指南“国家防卫战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NDS)基本上放弃了美国自冷战以来长期存在的“两场战争”的结构,转而采用“一场主要战争”和“有限冲突”的结构。也就是说,美国的战略目标改变了,变成以能够“击败”一个大国的入侵,同时“阻止”其他地方的机会主义者侵略为目标。所以,如果台海和朝鲜半岛因为擦枪走火而发生战争,那么美军将要应付的是两场战争。但不要忘了,美国此刻还有一场正在进行的中东战争要应对。

王昆义表示,但相对地,如果战争是发生在台海和南中国海,则变成是中共解放军要面临“两场战争”的难题,所以对中共而言,让朝鲜半岛和台海产生连动,比让台海和南中国海产生连动更具有战略意义,因为可以把“两场战争”的烫手山芋丢给美国。

美国国会研究处(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CRS)8月24日的一份报告《大国竞争:对国防的影响-国会面临的问题》(Great Power Competition: Implications for Defense—Issues for Congress)揭示了相同的情况。该报告指出,美国的兵力规划依2022 年10月的国家防卫战略,要求组建一支规模足以发动一场重大冲突的部队,同时帮助威慑第二个重大冲突的部队,并具有应对小规模、短期冲突的额外能力。

美国国会研究处的报告指出,美国军方官员证实,美国军队目前的规模足以进行少于两场同时或重叠的重大冲突。

资料照:中国与台湾旗帜和一艘战舰的图示

请同时参阅:
美智库警告:赖清德执政期间,中国拟以“非战争胁迫”进逼台湾

未做好武统准备

王昆义表示,中共解放军“联合利剑-2024B”军演进行不到24小时就结束,是在“蹭”朝韩热度,但若不及时收手,万一不小心同时在朝鲜半岛和台海酿起战火,美国可能会先派兵介入朝鲜半岛维和,再出手救台,这时“球又要丢回给中共”,看中共是否真地有意志要在此时发动对台战争。因此,从“联合利剑-2024B”采取“速战速决”的做法来看,显然解放军还没做好要对台武统的准备,所以必须快速结束军演,不让局势恶化发生两处连动。

不过,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所所长沈明室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有不同看法。他不认为朝鲜半岛情势升温跟中共对台军演这两者之间有预谋或连动来升高冲突的用意。他表示,美国现在的国防战略是能够打一场战争,另一场采取“拒止”的方式,先打赢最重要的战争,将第二战线搁置,直到打完最重要的战争。

他说,对美国来讲,最不希望打的就是台海战争,因为台海一但发生战争,美国必须介入,不会有找哪个国家来打一场“代理人战争”的问题,或者像乌克兰一样,只提供一些武器或是军事援助、训练就能解决,而是美国必须介入。美国会担心这场战争恐怕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而且是一场大型的战争,并且中国在台海周边部署的战机跟军舰数量也都比美国还要多,所以面对这样的敌人,加上对方有很多“诡谲”的战术,让美国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美国反而会比较谨慎,不希望在台海跟中国进行一场大型的战争。

沈明室表示:“现在不论对美国、对中国来讲,两场战争对他们都是很大的负担,他们也会很极力地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存在。”

中国更不利

他说,如果面临两场战争,对中国来讲更是不利,因为中国会变成被“东西夹攻”。东边不只有台湾跟美国的问题而已,还有日本以及美日韩同盟所造成的压力;西边则有中印边界的问题。如果中共偏重台海,造成西部防护空虚,印度也可能趁虚而入,变成腹背受敌。加上中国的经济形势不佳,地方政府欠债,如果中共没办法对台湾速战速决,而是打了一场像乌克兰一样的长期战争,光是一场台海战争就足以让中共吃不消了,更别说是两场了。

沈明室说:“所以我会认为说,中国他现在没办法因应两场大型的战争,甚至一场大型的战争恐怕都有问题,因为他内部经济的问题。”

沈明室强调,一但发生战争,美中两国都很难同时对付跟自己国家规模类似的两场战争,一定是想办法敷衍或者是拖延另外一场,然后集中全力去解决一场战争,解决完以后再打另外一场战争。

如果说两场战争一个是朝鲜半岛,一个是台海的话,沈明室认为,美国可能会先解决朝鲜半岛的问题,因为美日韩或许会趁这个机会根本解决朝鲜半岛的核武问题,但战争发生的先后顺序和严重程度也会让美国有不同的因应对策。如果台海已经发生战争,但朝鲜半岛只是为了配合或者是受到中国的鼓励也发动战争,那美国可能就会先不要让台海战事的规模扩大,尽量让战争持续久一点,让台湾全力抵抗,“先解决小的问题,再来处理大的问题”。但如果朝鲜不仅仅是用导弹的局部攻击和轰击,而是跟韩战一样大规模入侵,那美国就很难取舍了。

他说,无论如何,最不好的战略就是美国派了兵力处理台湾问题,又要再处理朝鲜半岛的问题,然后因为兵力不足造成两边都失败,这是最不好的,一定要集中全力才行。

这张拍摄于2024年10月7日并由官方的朝中社在10月8日公布的照片显示,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金日成综合国防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在该校发表讲话。

请同时参阅:
韩朝紧张局势升级之际,金正恩召开高层安全会议

战争机率不高

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学系教授金珍镐(Kim, Jin-ho)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朝鲜半岛和台海要同时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太高,因为朝鲜半岛上有多国联合部队组成的联合国军(United Nations Command)和美国第八军团,所以不论是朝鲜也好,还是中国也好,如果要对韩国发动战争,将不只是向美国挑战,也是向联合国挑战。

他表示,台海的部分,中共现在对台动武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战争到最后都需要入侵与占领,但台湾受限于多山的岛屿地形,中共的空降部队想要降落占领台湾很困难,即便中共海军陆战队想要抢滩登陆,台湾也早已在几个滩岸要塞做好事前防御部署。

他表示,虽然日韩的美军也可能会到日本重新编队组合再来到台湾,但他认为,以俄乌战争和以色列的中东战争来看,美国直接介入的可能性不大,美国的战争模式改变了,现在对于战争很多都是在后面支持,提供战机、坦克,或派遣航空母舰威慑,但不一定是直接参战。

金珍镐说,另一个因素是现在中朝关系不佳,今年应该要开通的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大桥也不开通了,包含所有的庆祝活动也都全部取消。朝鲜发动战争需要一个持续的经济后盾,如果中国不支持朝鲜,朝鲜无法打韩国,而俄罗斯也忙于俄乌战争,更不可能分心过来支援朝鲜战争。

向美国招手

金珍镐表示,要打仗的人把自己的桥和铁公路都打断了,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研判朝鲜是因为内部因素才会制造事端,目的是在美国总统大选前向美国招手。事实上,朝鲜不会顾虑台海问题,他在乎的是东北局势的问题,在乎中国、朝鲜、韩国、日北、美国的问题。

金珍镐说:“他针对美国川普给他信号,我跟你是好朋友,你当选以后不要忘记我。他跟美国关系弄好以后,过去这个金正恩跟川普见面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一直支援他,还提供飞机,还有所有的铁路都给他通的,因为现在中朝关系不好,他用这种方式向美国招手,有美国一些回应的话,中国又开始要重视朝鲜,就是他的战略。”

金珍镐强调,台湾如果发生战争,美国会先去看看台湾本身的防御能力如何,以及国际局势哪一个对美国有利,再去判断是否参战。但不论是台湾还是韩国,国家都是自己要去保卫的,“老实说,我们很重视美国的立场,但是我们也不希望美国年轻人在我们的战场上牺牲太多”,他说。


https://www.voachinese.com/a/ccp-s-strategic-game-of-two-wars-against-the-united-states-20241018/7827375.html
易富贤: 中国在人口危机上拔剑四顾心茫然

2024年10月19日 06:46

易富贤

几位老人在北京一家餐馆外聊天。(2023年3月16日)

评论 (11)

编者按:这是易富贤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中国国家卫健委下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发中心)10月17日称,中国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人口与家庭发展状况的抽样调查,以了解“不想生、不敢生”的原因。

屠夫变为助产士

这次抽样调查真正主导者是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人发中心和中国人口学会,前两者背后的老板是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于学军(曾任人发中心主任),后者的会长是翟振武。这三个机构长期篡改人口数据,用夸张的数据恐吓民众和决策层,成功延误了人口政策调整几十年,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比如1991年生育率就开始低于更替水平,早该停止计划生育了。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22,但是被篡改为1.8。国家计生委发言人于学军接受访谈时坦承修改的理由:“因为如果(生育率)是1.2,中国就不用搞计划生育了”。

2009年于学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反对调整人口政策,理由有三:“一是‘十一五’时期,我国正好面临一个生育高峰;二是一些地方条例对生育政策做了一些微调,对二胎的生育条件有所放宽;三是任何生育政策大的调整,都可能会出现人口大起大落的后果,不利于人口平稳、健康地发展。”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翟振武也反对全面“放开二胎”。

2010年普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18,但是被篡改为1.63。2011年4月26日于学军、翟振武被推荐给政治局上课,忽悠要“稳定低生育水平”。利益集团为了部门的利益,篡改数据,忽悠民众和最高层,如果在发达国家,将引发不亚于水门事件的政治地震。但是于学军却步步高升,先后晋升为国家卫计委办公厅主任、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翟振武晋升为中国人口学会会长。

翟振武恐吓说,如果实行全面二孩政策,生育率将达到4.5,每年出生4995万,吓得中国政府荒唐地实行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三孩政策,结果全部破产。习近平雄心勃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毁于于学军等计生委官员和翟振武等人口学家。中国政府在军队、经济领域反腐,其实只是抓老鼠;而人口领域吃人的大老虎至今仍安然无恙。

中国当局面对空前的人口危机,拔剑四顾心茫然,无人可用,只能继续用原计生委官员和人口学家。现在于学军、翟振武这些“人口屠夫”摇身一变成为“助产士”了。于学军要求大力度倡导“适龄结婚生育”,培育“新的婚姻和生育文化”。翟振武在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现在中国面临人口和文明的崩溃,但是“计划生育”仍将永葆青春。于学军在卸任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之前,就为自己留下了后路:担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继续指点人口政策。

独生政策寻常见,二孩政策几度闻。

三孩政策已破产,鼓励生育又逢君。

中国在生育上已经形成了“爬蚤效应”

我在2007年版《大国空巢》批评中国政府:“指望人口控制就像电源开关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想开就开、想关就关。”

生育率下降就像山顶上的巨石,会因为风雨而不断下滑。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一脚就将巨石踢下山去。现在中国的生育率已经跌至山脚,全球最低,而要将它抬上山,实在是太难了。计划生育,政府说了算;鼓励生育,政府说了不算了。

半个多世纪的计划生育,让中国人口问题千疮百孔。不仅是“不想生、不敢生”的问题,还有“物质上养不起、生理上生不了”的难题。

我在2007年版《大国空巢》提出生育的“爬蚤效应”: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经过几次碰罩后,跳蚤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同样主动改变跳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中国在1960年代开始,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收紧,到1980年更是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我在《大国空巢》中判断,中国在生育率已经变成“爬蚤”了。后面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2014年实行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的生育率只有1.05,而不是官方2012年预测的2.4、2014年预测的1.8;2016年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即便根据官方夸张的数据,2018年的生育率只有1.5,远低于官方2012年预测的4.4、2015年预测的4.5、2016年预测的2.09。

几十年的慢性病,声称靠一剂中药就能够治愈的,不是傻子就是骗子。比如任泽平声称“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央行多印2万亿,用10年社会多生5000万孩子”。但病急乱投医的中国政府,可能真会受骗。

中国政府在鼓励生育上面临两难

现在中国政府连导致低生育率的短板和窟窿在哪里都不知道,想通过这次抽样调查找出来。我相信他们找不到所有的短板和窟窿,因为主导人口政策的依然是原计生委官员和人口学家,他们的知识面太狭窄了,外行学者凭借常识一眼就能看出的问题,他们经过多年的“研究”也看不出所以然。过去几十年的事实证明他们的所有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判断和预测全部是错的离谱,这一次也不会是例外。

有些短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修复起来却面临两难。比如前几年出于降低养育和教育成本的考虑,打击游戏、教培行业,却提高了失业率,反而降低生育率。再比如,中国的超高房价是导致低生育率的一个短板。但是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会引发金融危机,失业压力攀升,从而降低生育率。现在政府正在努力让房价止跌回稳。但是稳定到现在这么高的水平,意味着生育率不可能提高。

家庭价值滋养着人口繁衍。宗祠密度、族谱普及率与生育率正相关。北部湾的钦州、玉林、湛江、茂名的,家族观念尚存,2020年生育率高达2.4、2.4、2.2、2.2;而东北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传统家族信仰荡然无存,社会散沙化,现在黑龙江、上海的生育率只有0.6。古代皇权不下县,县以下是家族自治,因此生育率高。但是现在中国政府将手伸进了村里、家里、甚至老百姓的身体里(比如计划生育、新冠清零政策)。如果要提高生育率,政府就需要缩手,给家族一定的空间,但是这会让政府很难受。比如2007年广西玉林市下属博白县,家族势力强,因不满计划生育粗暴执法而引发多个乡镇群众围堵乡镇政府,后面政府在计划生育上松手,2010年博白的生育率高达2.6,远高于广西的1.79、全国的1.18。强调要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中国政府,会容许家族势力增强?

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只占GDP的44%,而台湾占59%,美国占73%。普通中国家庭连一个孩子都养不起,更别说两三个孩子了。但是,如果中国政府把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到正常的占GDP的60-70%,就意味着政府财力和权力的下降,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格局将发生巨变。中国政府愿意放权吗?

中国需要找出所有导致低生育率的短板和窟窿,从最短的短板开始,勇敢地逐一修复所有的短板和窟窿,才能提高生育率。如果只盯住某几个短板和漏洞,投入再多的资源也是无效的。


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is-at-a-loss-as-it-looks-at-the-demographic-crisis-20241018/7828138.html
特朗普若再次入主白宫,将彻底重塑世界贸易体系

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美国的关税税率可能会达到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结果有可能是爆发全面贸易战,也有可能是美国与其盟友建立新的贸易体系。

特朗普在里诺的一场集会上登台。 图片来源: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Greg Ip

2024年10月17日 14:07 CST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他第一个总统任期内,重新启用了关税作为经济外交工具,经常把关税作为筹码,迫使其他国家与美国达成新的贸易协议。结果是,世界贸易体系虽有更多摩擦,但大体仍保持完好。

如果特朗普这一次胜选并兑现他在竞选期间的承诺,那么在他第二个总统任期内情况将发生巨变。届时,提高关税将不仅仅是一种谈判工具,它本身就是最终目的。据估计,届时美国征收的关税税率可能会达到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短期内,美国部分商品的价格将会上涨,而随着消费者和企业适应针对进口商品的新税,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影响。长期影响将主要取决于其他国家是否会采取报复措施,以及特朗普愿意在多大程度上进行谈判。结果有可能是爆发全面贸易战,也有可能是美国与其盟友因集体对中国不满而团结起来建立新的贸易体系。

与特朗普的顾问关系密切、支持特朗普关税计划的保守派智库American Compass的创始人Oren Cass表示,如果特朗普胜选,在新任期内他可能会假定“20世纪末的全球贸易体系是不可持续的”。Cass说,“这里的终局并不是开展某种谈判,让我们都回到1995年,而是进行一种根本性的再平衡。”世界贸易组织(WTO)就成立于1995年。

即使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现任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获胜,从1995年持续到2016年特朗普当选总统的自由贸易共识也不会回归。哈里斯可能会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以及总统拜登(Biden)监督的制造业扶持措施的基础上再加码。但这些都只是渐进式的变化,而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他可能会从根本上重塑世界贸易体系。

位于墨西哥萨拉曼卡的马自达工厂。
图片来源:Claudio Cruz/AFP/Getty Images

特朗普的计划仍充满不确定性。他曾呼吁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后来又建议征收10%-20%的关税,至少有一次甚至说要征收50%-200%的关税。

他已提议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60%的关税,甚至可能更高。他还提出了对等原则,即美国征收的关税应与贸易伙伴对美国商品征收的关税水平相当。墨西哥和加拿大应不会受到影响,因为根据在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内谈判达成的《美墨加协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这两个国家不对美国商品征收关税。但特朗普曾另外表示,将对进口自墨西哥的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墨西哥目前不对美国产汽车征收关税。

简而言之,没人知道特朗普在想什么。

投资银行Evercore ISI表示,如果最终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对全球其他国家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那么按进口价值加权计算,美国的平均关税将从2016年的1.5%、2023年的2.3%跃升至17%。这将是自美国大萧条以来的最高关税水平。美国国会在大萧条时期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当时引发了全球贸易壁垒的激增。

美国关税将从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最低之列变为处在最高之列。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贸易历史学家Doug Irwin表示,如果其他国家进行报复,全球贸易壁垒的上升程度将几乎是史无前例的。

1967
“肯尼迪回合”全球关税减让
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加权关税税率
0
10
20
30
1900
’25
’50
’75
2000
’25
%
特朗普关税计划的
平均税率
数据来源:Evercore ISI(平均值)

Irwin表示,即使未来的总统断定加征关税是一个错误,更高的关税也可能持续数年。“这些东西很容易实施,但很难取消,”他称。“消除大萧条时期积累的贸易壁垒就花了数十年时间。”

关于特朗普计划的最大疑问是,他愿意在多大程度上降低关税力度以换取让步。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中间派顾问缓和了他更倾向于保护主义的冲动,特朗普最终利用关税为筹码与贸易伙伴重新谈判协议。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变成了《美墨加协定》(USMCA),韩国同意修改《韩美自由贸易协定》(Korea-U.S. Free Trade Agreement),日本降低了对美国农产品的壁垒。

不过,这是否会成为特朗普第二个任期的模板尚不清楚,他和他的顾问发出了相互矛盾的信号。Soros Fund Management前首席投资官、目前担任特朗普顾问的Scott Bessent在7月份接受彭博(Bloomberg)采访时表示,特朗普的关税计划不会一次性实施,而是会分阶段实施,还认为其他国家将有机会开放市场。

曾担任美国贸易代表、负责制定特朗普第一任期贸易战略的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现在仍是一位有影响力的顾问,他认为征收关税的目标应是消除美国贸易逆差。这可能意味着美国会无限期地征收高额关税,哪怕其他国家作出让步。特朗普曾表示,更高的关税将增加政府收入,从而能够降低其他税项。这表明他也认为这些关税是长久性的。

2019年,时任日本驻美国大使杉山晋辅与时任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右)签署了一项贸易协议。
图片来源:Ron Sachs/CNP/Bloomberg News

曾在莱特希泽手下和特朗普政府任职、现为艾金岗波律师事务所(Akin Gump)律师的Clete Willems表示,最有可能的结果是谈判和最终提高关税的结合。

“我们将进入一个更高关税的环境,但所有设计决策都是可以讨论的,” Willems说。“我们已谈论过‘关税侠’特朗普。别忘了特朗普也是交易撮合者。”

国会与白宫
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国会、尤其是共和党人经常反对他的保护主义。四年后的今天,共和党已摒弃自由贸易,今年的竞选纲领支持特朗普的全面关税计划。如果共和党在下个月的选举中赢得白宫以及参众两院的控制权,他们可能会给予特朗普很大的回旋余地。

共和党人也渴望延长2017年的减税政策,该政策的大部分内容将于2025年底到期。关税可以在10年内抵消估计四万亿美元成本中的一部分。虽然只有国会才能永久修改关税,但各种法律已经赋予总统无限期提高关税的自由裁量权。

给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当过助手、现供职于普华永道(PwC)的Rohit Kumar说,共和党人可能会对自己说,“‘我无需去投票支持关税,它为我关心的事情提供资金,而且坦率地说,它不被写入法律,所以更容易撤销’”。与此同时,众议院负责税收和贸易事务的最高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Jason Smith上个月在CNBC提出了将特朗普的对华关税写入法律的可能性,称这“可以筹集大量资金,数千亿美元”。

Israel Releases Video Said to Show Final Moments of Hamas Leader Sinwar
You may also like
Israel Releases Video Said to Show Final Moments of Hamas Leader Sinwar

Tap For Sound
关税政策是特朗普经济计划的核心。在他的总统竞选演讲中,特朗普称要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并誓言对其他国家征收10%到20%的关税。这将标志着美国贸易政策的重大转变。在这则视频中,经济学家分析了特朗普的新关税计划如果实施将如何影响美国消费者和国家经济。封面图片制作:Madeline Marshall

共和党人对中国以外国家征收关税的热情要低得多。但他们愿意把关税当作一种筹码,认为或可用于就一些人认为的某些歧视美国的措施讨价还价,例如欧盟拟对水泥、钢铁等进口产品征收的碳边境税,以及最低企业税,或许还有增值税(对包括进口产品在内的地区内购买征收,但对出口产品不征收)。

当《美墨加协定》在2026年接受评估时,加拿大和墨西哥可能会成为矛头所向。中国也可能面临压力,被要求履行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达成的贸易协议条款。没有持续的对美贸易顺差的国家,如英国,得到的待遇也许会好一些。

“我认为这是一个让大家都清醒过来、意识到我们有各种工具来让人们参与谈判的机会,”共和党研究委员会(Republican Study Committee)主席、俄克拉荷马州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Kevin Hern说。该委员会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保守派众议院共和党人团体。

一位众议院助手表示,如果民主党在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内控制参众两院或其中之一,他们将对对华采取更强硬的行动持开放态度。

但他们坚决反对特朗普的全面加征关税计划;哈里斯已称之为一种“全国性的销售税”。参议院财政委员会(Senate Finance Committee)主席、俄勒冈州民主党籍联邦参议员Ron Wyden说:“我们将尽一切努力保护工薪家庭免受经济破坏球冲击,而重创经济正是特朗普关税计划的全部内容。”

2020年,特朗普在中美贸易协定签署仪式上发表讲话。
图片来源:Zach Gibson/Bloomberg News

民主党人能否阻止特朗普则是另一回事。特朗普上个月说:“我不需要国会。我自己就将有权征收关税。”特朗普在他第一个任期内利用了旨在惩罚不公平贸易做法和保护国家安全的既有法规。
如果他能再度入主白宫,这些措施也许过于零碎。他可能转而引用1977年生效的《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该法旨在制裁被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和个人,如伊朗和委内瑞拉。

“从理论上讲,这较为快捷,而且可以全面实施,” Wiley Rein的贸易律师Greta Peisch表示。Peisch曾在拜登任内担任美国贸易代表的总法律顾问。她说,这将是对这部法律的一种新颖运用,可能会在法庭上遭到挑战。2019年,特朗普曾扬言要援引该法对墨西哥加征关税,因墨西哥未能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哈里斯如果当选总统,可能会延续拜登的贸易议程,保持针对中国的关税和其他限制,同时基本上放盟友一马。

哈里斯不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担任参议员时曾投票反对《美墨加协定》。一位发言人说,哈里斯“将采取有针对性和战略性的关税措施,以支持美国工人,加强我们的经济,并追究我们对手的责任”,但她不会使用特朗普扬言要征收的那种更广泛关税。

报复问题
在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其关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将取决于最终的关税水平,以及其他国家是否会进行报复。关税是一种税项,进口商通常会试图将其带来的影响转嫁给消费者。

一些因素可能会缓和这种情况。进口商可能会将采购转移至未受影响的国家。为避开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许多公司将业务转移到了越南和墨西哥,从而减轻了对价格的影响。中国还曾允许人民币贬值,进一步削弱了关税的影响。

为了使关税如特朗普所愿惠及国内制造商,进口价格必须上涨,以激励消费者放弃进口商品,并激励国内企业增加产量。

据非党派性质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称,特朗普在2018年对一系列国家征收的钢铁和铝进口关税导致这两种金属价格分别上涨了2.4%和1.6%。这确实帮助到了美国国内生产商,这些企业年销售额增长了28亿美元。但对使用钢铁和铝的国内企业打击更大,它们的年产值减少34亿美元。

经济学家认为,特朗普提议征收的更广泛关税将以类似方式推高价格,总体上将有损经济增长。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估计,若对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对其他所有国家商品征收10%的关税,将导致美国CPI上涨0.9%、经济产出累计下降1.4%。2018年美联储的一项内部研究得出结论,如果美国及其所有贸易伙伴的关税都提高10%,将导致一年内通胀上升约1.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下降1个百分点。

一旦价格和经济适应了新的关税,增长和通货膨胀就可能会恢复原有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税也会重塑贸易模式。事实上,特朗普对中国征收关税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供应来源多元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拜登政府也维持了这一目标。

美国钢铁公司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布拉多克的一家工厂,摄于上月。
图片来源:Nate Smallwood for WSJ

尽管如此,由于投入成本上升以及外国市场可能征收报复性关税,在美国对所有国家都设置关税的情况下,美国出口商可能会受到冲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所长Adam Posen预测,美国吸引的旨在服务全球市场的投资将减少,美国出口商将失去市场份额,贸易占GDP的比重将下降。

中国将由此成为对于一些国家来说更具吸引力的贸易伙伴。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南美尤其适合采用这种策略,并指出自2020年以来,中国已将对巴西进口产品的年度限制减少了90%左右。

特朗普及其盟友辩称,其他国家不会采取报复措施,因为它们比美国更需要美国市场。

“这正是《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历史,”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贸易法专家Jennifer Hillman反驳道。“当时人们认为没人敢对我们提高关税。结果呢?所有国家都上调了。”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中国、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都采取了报复措施,而日本和韩国没有。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担任欧盟委员会贸易专员的马尔姆斯特伦(Cecilia Malmstrom)说,如果欧盟再次受到打击,就会进行分析,然后实施报复。马尔姆斯特伦当时就采取了这样的行动。她表示,与特朗普的第一任期时一样,欧盟将采取对等的报复,并寻求与其他国家共同行动。这传递出的信息将是:“我们不想打贸易战,但如果你挑起贸易战,我们不会坐视不管。”

WTO是作为解决贸易争端的独立仲裁机构而设立的。但在特朗普和拜登执政时期,美国辩称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超越了其权限,并拒绝让该机构正常运行。这引发了美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可能出现关税和报复的破坏性循环,而没有国际仲裁机构介入。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根据报复的程度,美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流量可能会永久性减少1%至4%。

2023年,中国天津港的集装箱。
图片来源:Bloomberg News

不过,特朗普的顾问们提出了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后可能出现的另一种情形:美国最终会对中国征收一套关税,而对与美国一样不信任中国的盟友征收一套不同且涉及面小得多的关税。从实际效果来看,美国将再次成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民主国家之间贸易体系的中心,就像从20世纪40年代直到冷战结束时那样。

曾在特朗普政府担任白宫官员的Willems表示,WTO未能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实现现代化,也未能解决中国问题。他说:“什么会取代它呢?与七国集团(G7)进行某种形式的多边谈判,再加上一些核心盟友,比如澳大利亚和韩国,也许还有一些令人意外的盟友,比如哥斯达黎加,它们愿意适应更以市场为导向、更具前瞻性的宏大议程。”

美国盟友可能更愿意看到这种情况,而不是贸易战,原因有两个。一是,与美国一样,这些盟友对中国越来越感到沮丧和担忧。中国正在通过一系列WTO已无法遏制的政策向美国这些盟友的市场出口越来越多廉价制成品,具体做法包括抑制国内消费、对国家龙头企业的普遍支持和技术盗窃。

Hillman说:“中国所做事情的规模和程度都超出了基于规则的体系所能处理的范围。”

第二个原因是,自特朗普上次执政以来,世界已变得更加危险,俄罗斯入侵了乌克兰,中国对其邻国表现出好战行为。日本、德国和韩国等处于前线的盟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美国的安全保护伞,因此可能不太倾向于对特朗普若再次当选总统发出的经济挑衅作出回应。

Willems说:“我们曾与合作伙伴和盟友的关系紧张,但我们成功地克服了这种紧张关系,并专注于大局,历史上这种情况很多。”


https://cn.wsj.com/articles/%E7%89%B9%E6%9C%97%E6%99%AE%E8%8B%A5%E5%86%8D%E6%AC%A1%E5%85%A5%E4%B8%BB%E7%99%BD%E5%AE%AB-%E5%B0%86%E5%BD%BB%E5%BA%95%E9%87%8D%E5%A1%91%E4%B8%96%E7%95%8C%E8%B4%B8%E6%98%93%E4%BD%93%E7%B3%BB-d83ade37
神秘无人机队连续17天飞越一美军基地,美国国防部却束手无策

美国官员不知道在敏感国家安全场所上空畅行的无人机队是谁在背后操控,也不知道如何予以阻止。

在黄昏时分,从弗吉尼亚州汉普顿市的戈斯诺德希望公园看到的兰利空军基地。 图片来源:Kristen Zeis for WSJ

Gordon Lubold
/ Lara Seligman
/ Aruna Viswanatha

2024年10月14日 13:40 CST

面对关于一队可疑不明飞行器飞越弗吉尼亚州海岸线兰利空军基地(Langley Air Force Base)上空的报告,美国空军将军凯利(Mark Kelly)当时不确定要如何看待。

凯利是该基地一位勋章加身的高级指挥官,他爬上中队的屋顶,想要亲眼瞧瞧。同去的还有其他几名军官,他们负责管理F-22“猛禽”(F-22 Raptor)等美国最先进的一些喷气式战机。

军方人员报告称,有多个晚上,这片美国国家安全设施最集中土地上方的限制性空域遭不明飞行器闯入。另一位高级领导人告诉凯利,这种情况通常在日落的45分钟到一个小时之后开始出现。

第一架无人机很快就来了。身为职业战斗机飞行员的凯利估计,它大约有20英尺长,飞行时速超过100英里,飞行高度约为3,000到4,000英尺。其他无人机也一架接一架地飞来,从远处听上去像是一队割草机轰鸣而过。

这些无人机向南越过切萨皮克湾,朝着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方向飞去,飞越的区域包括海军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大本营和世界最大军港诺福克海军基地(Naval Station Norfolk)。

弗吉尼亚州的兰利空军基地。
图片来源:Kristen Zeis for WSJ

官员们不知道这队无人机是属于聪明的业余爱好者还是敌对势力;接下来的若干个晚上里,无人机数量达十余架甚至更多。一些人怀疑是俄罗斯或中国部署了这些无人机来测试美军的反应。

在美国,联邦法律禁止军方在军事基地附近击落无人机,除非无人机构成迫在眉睫的威胁。空中窥探并不属于此类威胁,不过一些议员希望赋予军方更大的自由度。

这些无人机去年12月首次出现后,相关报告被提交给了总统拜登(Joe Biden),白宫为此开了两周的会。来自国防部、联邦调查局(FBI)和国防部UFO办公室等机构的官员与外部专家一起寻找可能的解释,并讨论如何应对。

限制性空域遭无人机闯入事件本就令国家安全官员忧心忡忡。往前推两个月,也就是2023年10月,五架无人机飞越了一处用于核武器实验的政府场所。与拉斯维加斯相距不远的能源部内华达州核安全场(Nevada Nuclear Security Site)在三天内探测到了其中四架无人机。第五架是被员工发现的。

美国官员表示,他们不知道是谁在内华达州操控这些无人机,也不知道其目的为何;这起闯入事件此前未见诸报端。一位发言人说,该设施后来升级了一套探测和对抗无人机的系统。

第一个报警电话是在12月6日晚上接到的。

晚上10:00。
“在兰利空军基地上空追踪到多架无人机,有人看到其中一架无人机在马歇尔街或戈斯诺德希望公园地区下降。这个无人机不是兰利空军基地的无人机。”

12月7日晚上9:15。
第二天,它们回来了,并弗吉尼亚州汉普顿市四处飞驰……现在正在巴克罗附近。可能会在巴克罗附近降落。”

晚上9:42。
又有两艘刚从北一街尽头的水面上出发了。

晚上10:54。
“有3架返回Grandview地区”

晚上11:07。
“兰利空军基地报告说,有一个距离地面大约25英尺的无人机可能降落在戈斯诺德希望公园。我和另一位特工前往Drummonds201号的马场,那里接收到了强烈信号。”

Adrienne Tong/ WSJ Graphics

制图来源:Google Earth

相较于在海外部署或抗击无人机之易,上述目击事件揭示了在美国本土防御无人机之难。无人机已成为一种具有杀伤力和高成本效率的战争工具,能够携带监控设备、爆炸物或致命化学物质。然而,在美国上空击落可疑飞行器可能会干扰军方誓言保护的美国人的生活,甚至危及他们的生命。

去年年初,一个疑似中国侦查气球在美国上空飘荡了八天,气球上装满了电子监控设备,同时军方领导人一直等待它飘到足够偏僻、可将其安全击落之处。这个气球到达东南沿海地区后,一架来自兰利基地的F-22战斗机用一枚导弹将其击穿。

十个月后,前述无人机阵列出现在了兰利基地上空。

17天时间里,这些无人机在黄昏时分抵达,飞走,又盘旋回来。有些无人机上亮着小灯,看起来像夜空中移动的星座——或者科幻电影,凯利说,“就像《Close Encounters》在兰利上演”。它们也几乎不可能被追踪,每晚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尽管大量资源被用来捕捉它们的踪迹。

时任美国北方司令部(U.S. Northern Command)和北美防空司令部(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se Command)司令的范赫克(Glen VanHerck)将军说,多年来,一直可以看到无人机在国防设施周围飞行。但他说,兰利基地夜空出现的无人机群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闯入。

去年 2 月9日,范赫克将军抵达华盛顿,为立法者提供有关疑似中国气球的闭门简报会。
图片来源:Drew Angerer/Getty Images

范赫克命令喷气式战斗机和其他飞机飞近到足以从这些无人机上收集线索之处;他曾领导美国军方对上述中国气球的回应工作。范赫克建议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授权动用全套电子窃听和侦测手段来获取更多信息,不过国防部在美国本土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

“如果北美境内有不明物体,” 范赫克说,那么需要做的就是“出去识别”。

即便对于世界超级大国美国而言,想要解开这个谜团也并非易事。当地警方是最先尝试的部门之一。

从12月6日开始的连续两个晚上,弗吉尼亚州汉普顿市的警察们开着巡逻车或徒步追赶这些无人机,并通过警用无线电传递着他们稍纵即逝的目击情况以及来自兰利空军基地的情报:有人看到一架无人机出现在马歇尔街或戈斯诺德希望公园附近。

另有三架无人机似乎降落了,但在警察赶到之前又重新升空了。还有一架看起来像是降落在了海上。警方最终放弃了追逐。

现已退休的凯利将军说,五角大楼也对此事一筹莫展。

他问道,“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国家大草坪(National Mall)上空”,美国会怎么做?

本文基于对超过二十四名政府官员和其他知情人士的采访、警方记录、法庭文件以及无人机照片撰写而成。

弗吉尼亚州汉普顿市的戈斯诺德希望公园,警方相信其中一些无人机曾短暂降落在这里。
图片来源:Kristen Zeis for WSJ

盲目飞行
这起无人机群事件被报告给了五角大楼下属的国家军事指挥中心(National Military Command Center)办公室,该中心负责向全球的美军指挥官发送紧急信息。

一份报告被送到了白宫战情室(Situation Room),总统在他的每日简报中了解了这一情况。

考虑到相关行动的复杂性,美国官员认为操控这些无人机的并非业余爱好者。这些无人机的飞行有一种模式:一两架固定翼无人机在100多英尺的高空飞行,而体型较小的四轴无人机通常在下方以较慢的速度飞行。它们偶尔还会悬停在空中。四轴无人机的大小与20磅重的商用无人机相当。

这些无人机在下午6点左右从北方飞来,穿过位于切萨皮克湾入海口半岛上的兰利空军基地,然后继续向南飞行,超出了雷达的探测范围。它们会重复这种飞行模式,然后消失,通常是在午夜时分。

美国国土安全顾问兰德尔(Elizabeth Sherwood-Randall)召集白宫官员就此展开集思广益。一名官员建议使用电子信号干扰这些无人机的导航系统。其他人则警告说,这可能会干扰到当地的911紧急系统和Wi-Fi网络。

其中一项建议是使用新兴技术定向能武器来瘫痪或摧毁这些无人机。但美国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简称FAA)的一名官员表示,在12月的假期旅行季,这种武器对商用飞机的风险太大。

还有人建议美国海岸警卫队(U.S. Coast Guard)向空中发射拦截网来捕捉这些无人机。但一名官员指出,海岸警卫队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无权使用这种武器。此外,这些无人机也很难被密切追踪。

位于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的造船厂建造先进的海军舰艇,距离兰利空军基地不到十几英里。
图片来源:Kristen Zeis for WSJ

兰利空军基地的官员曾请求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的舰艇协助监视这些无人机,但收效甚微。这些无人机比军用飞机小得多,而且并不总是会出现在雷达上。军方人员不得不重新校准他们的雷达系统,因为这些系统被设置为忽略任何类似鸟类的物体。

分析人士发现,这些体型较小的四轴无人机并没有使用市面上出售的商用无人机通常使用的频段,这进一步表明操控这些无人机的并非业余爱好者。

兰利基地官员取消了夜间训练任务,担心与无人机群发生碰撞,并将F-22战斗机转移到另一个基地。基地居民在当地星巴克(Starbucks)分享了他们的目击情况,并在私密Facebook群组上发布了无人机的模糊照片。

情报官员发现一艘船只漂浮在弗吉尼亚州沿海的国际水域,并怀疑这艘船与无人机有关联。海岸警卫队船员登上了这艘船,但没有发现任何电脑或其他设备来支持这一猜测。

12月23日,无人机最后一次现身。

1月,当局找到了一条他们希望能赖以破案的线索。

一名目击者提供了去年12月拍摄的无人机飞越兰利空军基地的照片。

图片来源:Uncredited
“史上最差劲间谍”
1月6日一个下雨的早晨,Fengyun Shi将一辆租来的特斯拉(Tesla)停在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65街和亨廷顿大道附近,距离兰利基地11英里。这辆车停在HII运营的一家造船厂外;该公司建造核潜艇和海军最新一代的福特级航空母舰。

上午10点左右,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学生Shi告诉附近居民,他操作的无人机被卡在了一棵树上。当他试图用控制器将无人机弄出来时,一名邻居打电话给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的警察。警察询问Shi为何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操作无人机,并告诉他打电话给消防部门寻求帮助。

Shi在一小时后归还了租来的车,并乘坐Amtrak的火车前往华盛顿特区。第二天,他飞往加州奥克兰。同一天,无人机偶然坠落地面,最终落入联邦调查人员手中。FBI特工发现Shi拍摄了干船坞中的海军舰艇,包括午夜时分拍摄的照片。其中一些舰艇正在附近的造船厂建造中。

从Fengyun Shi操作的无人机中回收的SIM卡里的照片。
图片来源:US District Court, Norfolk, VA.

Fengyun Shi最近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出庭。
图片来源:Kristen Zeis for WSJ

1月18日,联邦特工逮捕了Shi,当时他正准备持单程票登上飞往中国的航班。Shi告诉联邦调查局特工,他是一名船舶爱好者,没有意识到他的无人机进入了禁区。调查人员并不相信他的说辞,但没有找到将他与中国政府联系起来的证据。他们了解到,Shi是在前往诺福克的前一天在旧金山一家开市客(Costco)超市购买的这架无人机。

美国检察官指控Shi非法拍摄海军机密设施的照片,这是美国间谍法中首次涉及无人机的案件。这名26岁的中国公民承认有罪,并于10月2日在诺福克联邦法院出庭接受宣判。

治安法官Lawrence Leonard表示,他不相信Shi的说法——Shi说他当时正在度假,半夜控制无人机只是为了消遣。“这种说辞有很大漏洞”,该法官在法庭上说。

“如果他是外国特工,那他就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间谍”,Shi的律师Shaoming Cheng说。

Shi在被判处六个月联邦监禁前表示,他对在诺福克发生的事情感到抱歉。

美国官员尚未确定是谁操控了飞往兰利空军基地的无人机,也不知道原因何在。

“这不是一个可以放到明天的问题,而是需要眼下就解决的问题,”华盛顿国家安全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级研究员Tom Karako说。“这是一个无处不在的问题。”

美国官员本月证实,近几个月在洛杉矶北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Edwards Air Force Base)附近发现了更多不明无人机群。

弗吉尼亚州汉普顿市北一街的尽头,警方认为一些无人机在离开兰利空军基地后经过这里。
图片来源:Kristen Zeis for WSJ


https://cn.wsj.com/articles/%E7%A5%9E%E7%A7%98%E6%97%A0%E4%BA%BA%E6%9C%BA%E9%98%9F%E8%BF%9E%E7%BB%AD17%E5%A4%A9%E9%A3%9E%E8%B6%8A%E4%B8%80%E7%BE%8E%E5%86%9B%E5%9F%BA%E5%9C%B0-%E7%BE%8E%E5%9B%BD%E5%9B%BD%E9%98%B2%E9%83%A8%E5%8D%B4%E6%9D%9F%E6%89%8B%E6%97%A0%E7%AD%96-9cbe13fd
前白宮國安顧問賴斯:當今世界不容美獨善其身

中央社華盛頓21日綜合外電報導

2024-10-21 11:32 ET

前國家安全顧問賴斯。美聯社

前國家安全顧問賴斯表示,當今美國和整個世界處於比冷戰更危險的時刻,強調在世界受威權政府威脅之際,更需要美國挺身而出。

賴斯(Condoleezza Rice)是小布希政府時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現任職於智庫「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她接受所內研究員羅賓森(Peter Robinson)主持的訪談,討論當前外交挑戰與美國該何去何從。

兩人對談圍繞近期賴斯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發表的專文,內容凸顯中、俄、伊朗等強權帶來的複雜挑戰。

賴斯指出,冷戰時期的蘇聯雖是軍事巨人,卻是經濟、科技侏儒,然而中國卻是在經濟、科技乃至軍事都逐漸與美國並駕齊驅的國家,甚至已融入國際經濟,美國如今面臨的對手等級迥異。

她指出,中國如今艦隊規模居全球之冠,核武呈令人警惕的程度增長,當前背景是美中於人工智慧(AI)、量子運算、合成生物學、機器人等進行全面科技軍備競賽,然而美國從製藥到稀土等各項進口供應鏈,卻都得透過中國,令她憂心。

賴斯認為,美國當年尋求讓政、經體制與西方全然不同的中國融入國際以圖改變對方,這本身就是有風險的賭博。

她說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讓中國融入國際經濟,中國製造也確實造福過世界與美國,然而中國當前的習近平政權與過去的領導人不同,更具強人色彩。現在美國對中國科技領域的投資,都會在中方「軍民融合」方針下增強解放軍,然後藉以將美國逼出印太。

談及俄羅斯何以在侵烏蒙受數十萬傷亡下仍不鬆手,賴斯認為這是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為讓整個帝國不轟然倒下而硬撐。然而她也認為戰況陷入僵局之際,究竟還要不要投入資源、人力打下去,是烏克蘭人得思考的問題而非美國,只是停戰能否確保烏克蘭自由、安全,這會是美國國內嚴肅討論的課題。

賴斯表示,外界有一種論調認為美國無須在世界包山包海,但她認為當今若美國抽身,「會乘勢而起的絕不是德國、法國,而是俄國、中國,你們會想生活在一個由俄、中所形塑的世界嗎」,因此美國必須挺身而出。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69/8306918?from=wj_maintab_index
以分散求生存:美军转变印太策略,避免在战时成为中国的显眼目标

美国正在升级印太地区遥远岛屿上的飞机跑道,并重建一些二战期间曾使用的机场,寻求不再依赖几个大型空军基地,而是将把战机分散,以增强应对中国庞大导弹库的能力。

Niharika Mandhana
发自天宁岛北机场 /
Mike Cherney
发自澳大利亚廷德尔 /
Camille Bressange
发自纽约 | 摄影:Youngrae Kim for WSJ

2024年10月21日 14:55 CST

为了对抗中国的军事威胁,美国正在加速升级印太地区遥远岛屿上的飞机跑道。二战期间,美军战机曾携带原子弹从天宁岛的机场起飞,但战后这些跑道已被废弃数十年。在这则视频中,《华尔街日报》的Niharika Mandhana一探天宁岛机场的重启进展。封面图片来源:DVIDS

二战期间曾被美国用来向日本发动原子弹轰炸的偏远太平洋机场正重建,但针对的目标已变成中国。

在美国领土天宁岛的丛林中修建飞机跑道,体现了美国军方在如何应对亚洲潜在冲突方面的重大转变。

美国将不再依赖几个大型空军基地,而是将把战机分散,以增强应对中国庞大导弹库的能力。这意味着要确定、升级和恢复印太地区可投入使用的飞机跑道。

美国空军将这一努力称为“敏捷作战部署”(Agile Combat Employment, 简称ACE),天宁岛飞机跑道的重建是其中的关键部分。

在一个太平洋小岛上重新启用一个二战时期机场并非易事,这个机场被茂密的翠绿色丛林所遮蔽。

近几个月来,头戴红帽子的美国空军人员手持砍刀和GPS设备,在茂密的树叶间艰难跋涉。他们的任务是根据20世纪40年代的黑白图像和地图,标记这条8,500英尺长的旧跑道的边界。

他们遇到了带黄色条纹的蜘蛛、成群的蜜蜂和令人窒息的潮湿天气。笨重的挖掘机推倒了大片树木,平均每天要运走117卡车。在进展最快的一天,他们曾清理了面积接近八个足球场的区域。

“植物太密集了,”美国空军第513远征红马中队(513th Expeditionary Red Horse Squadron)的作战主管Jody Branson军士长说。“如果我和你走回那里,我们可能只相距10英尺却看不到对方。”

过去几十年,美国并不需要这个机场。飞机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型空军基地,例如在日本和美国领土关岛。这种做法已不再合适。一旦发生冲突,中国可以用强大的火力对准这些知名基地,摧毁飞机、炸毁跑道并削弱美国的空中力量。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美国将在危机发生时转变策略。飞机将分散在印太地区的一系列机场上,无论是盟友的成熟基地、遥远岛屿上的单独飞机跑道,还是民用机场的跑道。它们的所在地将不停变换,让中国猜不透,从而增加生存机会。

在北机场,被清理的植被如山般堆放在Jody Branson军士长面前。

正在修复跑道的军事小队。
“关键是不要将所有飞机集中在一个显眼、容易攻击的目标上,’’太平洋空军(Pacific Air Forces)天空和网络空间作战副主任Michael Winkler说。“这其中有个分散度问题,另外还有灵活性问题,飞机并非绑定在某一个基地。”

听起来简单,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为驻扎在情况迥异、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地区的小规模部队提供供给是个难题。还有另一个距离带来的问题:飞机距离主战场越远,就越难以为战斗出力。

采取更为分散的布局,也意味着美国需要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在危机中让飞机降落、起飞和投射力量。需要多少?Winkler说,要尽可能地多。

“基本上,我们对任何一条跑道都感兴趣,”他说。“如果有长度为7000多英尺的跑道,我们会将其当做潜在的行动基地。”

他说,这个广阔地区的几十个地点都在考量范围之中,“我们有一张大地图,上面标注了很多飞机场,我们非常希望尽可能多地到达那些地方。”

在北机场施工区附近树林里的Jordan Garner中士和Blake Rothschild少校(红帽)。
其中一些地方位于美国领土,如天宁岛,但大部分在非美国领土上,包括靠近台湾的关键地点,台湾是该地区最危险的潜在冲突点。例如,日本和菲律宾有许多军事设施和商业跑道,飞机可能会分散到这些地方。Winkler说,光是菲律宾大岛吕宋岛上就有六七个适合的飞机场。

这意味着在冲突中,华盛顿方面需要与盟友和友好政府进行高难度磋商,以便在战时可以进入这些国家境内。Winkler说,美国军方决定先不推动有关对话,“直到危机时刻。”

“这是我们在竞争阶段的有意之举,”他说,这里是指当前的美中关系状态,相对于潜在的冲突或危机阶段。“我们不想让盟友和伙伴在选择可能的经济伙伴还是军事伙伴之间面临两难。”

美国目前在派遣空军尽可能多地前往潜在可用地点,以了解地形。在许多地方,美国正在做一些准备工作,使设施更适合美国使用。美国正在勘测跑道,修建新坡道、仓库和加油设施,并训练调用艰苦地区的小规模部队参与行动。

机场升级
美国的预算文件、对空军官员的采访以及对天宁岛、关岛和澳大利亚北部军事地点的访问,显示了这项努力的开展地点和方式。

美国投资的机场升级工程

正在或计划进行的地点

美国空军基地和机场


俄罗斯

阿拉斯加

朝鲜

日本

韩国

东京

中国

冲绳

台湾

菲律宾海

威克岛

夏威夷

印度

南中国海

塞班岛

天宁岛

马尼拉

关岛

雅浦岛

菲律宾

第一岛链

帕劳

马来西亚

第二岛链

新加坡

巴布亚

新几内亚

印度尼西亚

达尔文

廷德尔

澳大利亚

在菲律宾的巴萨空军基地,美国正出资修建一条滑行道和一个规模可容纳美国飞机的停机坪,此前还对跑道进行了升级并修建了一个仓库。根据一项协议,美军可以在菲律宾九个军事基地轮换驻扎并建设基础设施,巴萨空军基地是其中之一,这些基地中四个是去年新增的。

预算文件显示,在天宁岛,除了重建北机场(North Field)外,美国还在扩建国际机场,新建滑行道和最多可容纳12架加油机的停机位。该基地计划作为一个次级燃料枢纽,配备储油罐和管道,以防美国位于关岛的最近的大型基地遭到破坏。

在关岛,军事人员正在修复另一个二战时期的机场,以使飞机可以分散在同一岛屿的不同地点。根据预算文件,在西南约500英里处、珊瑚环绕的密克罗尼西亚雅浦岛上,美国空军提出了一项耗资四亿美元的跑道扩建计划,以便“在进入西太平洋其他地点的通道受限或被拒绝的情况下”使用。

未来几年,计划对旅游胜地塞班岛和群岛国家帕劳至少两个地点的机场进行升级改造。

美国正在扩建天宁岛上的国际机场,将其作为一处备用燃料枢纽。
目前,很大一部分挖掘和铺设工作都在一个被称为“第二岛链”的弧形区域进行,该区域包括美国控制的一些领土以及美国拥有军事准入的国家。对于美军来说,在这些地方升级基础设施和预置物资的任务要比在第一岛链更容易。第一岛链横跨日本、菲律宾和台湾。

第一岛链的价值在于更靠近中国,但美国在第一岛链更依赖于外国政府,政治风向也更容易发生变化。

在更远的地方,华盛顿方面正在向澳大利亚北部的两个空军基地大量投入资金。在达尔文,美国建造了燃料储存库,将建造一个中队作战设施。在廷德尔的一个基地,由美国提供资金的燃料储存库也正在建设中,同时还计划修建一个停机坪和其他基础设施,以使该基地能够容纳B-52轰炸机。该基地迄今为止一直为战斗机提供服务。

在澳大利亚部署轰炸机将迫使北京方面决定是否使用最昂贵的远程导弹打击这么远的目标,并可能将另一个美国盟友卷入冲突。

空军人员正努力适应这种频繁变换地点的新现实。

今年2月,美国和盟军的飞机在三个岛屿的六个机场轮番起降:关岛、塞班岛和天宁岛。今年,美国领导的“勇敢之盾”(Valiant Shield)演习中,首次有美军战斗机从日本松岛和八户基地起飞。在东京方面同意的情况下,这两个基地都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充当美军飞机的分散地点。8月,美国向澳大利亚东部布里斯班附近的一个空军基地部署了B-2隐形轰炸机。

在北机场,Jordan Garner中士从一座古老的日本建筑中向外眺望。
“美军在更多地点以较小的单位作战,降低了中国成功发动大规模先发制人打击的可能性,”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高级研究员兼国防项目主任Stacie Pettyjohn说。她说,希望这会令中共内部对于能否快速轻易赢得战争的疑虑增加。

中国的火力
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正在削弱美国的主导地位。中国武器库中的导弹在数量、射程和精度方面都迅速增长。如果中国采取行动侵入民主治理的台湾,可能会向美国在该地区的主要空军基地发射导弹,以摧毁飞机,阻止或至少推迟美国的干预。中国已誓言要收复台湾,必要时将使用武力。

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那些基地不再安全无虞。

安德森空军基地是美国的一个战略节点。该基地可以停放多达150架飞机,并且拥有美国空军最大的燃料储存能力。飞行员认为这里是“加油即走”的基地。

几乎任何时候都有三四架加油机在轮流执勤,这种飞机可以在飞行途中为其他飞机加油。在过去的12个月里,B-52轰炸机曾两次来到安德森空军基地,每次停留数周。今年2月,超过80架美国和盟军飞机降落在该基地进行演习。

美军正在制定更多方案分散飞机——在关岛本身,以及在附近的天宁岛和塞班岛。

美军最近修复了关岛美国海军基地一条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短飞机跑道,并使用该岛的机场进行演习。在关岛的另一个地点西北机场(Northwest Field),空军机组人员正在重建滑行道,清理杂草丛生的停机坪,并建造一个可以兼作机库的快速建造避难所。
美国在二战中执行的最后一次作战任务是摧毁日本的石油设施,当时执行任务的飞机就是从这里起飞的。机场两条跑道中的一条在去年修复完毕,而另一条绰号“雷霆”(Thunder)的跑道的修复工作可能将于明年启动。如今,这条跑道的沥青路面已经开裂,杂草丛生,坑洼遍布,即使是驾车行驶也十分颠簸。

西北机场的定位是一个简易机场,这意味着它不会具备空军基地的所有设施。当美国空军需要使用该机场时,机动空管小组将进驻这里,与进港飞机建立通讯联系,并引导飞机起降。

“这一切都是为了扩大机场容量,对吧?我们希望保持灵活性和机动性,”参与修复该机场的上尉Luke Eckstein说。“两条跑道总比一条好,六条总比五条好。”

有何问题
分析人士表示,美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还远远不够,军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速度也赶不上需求。由于财政紧张,许多项目只能躺在没有资金保障的愿望清单上,购买新飞机和浇筑混凝土都需优先考虑,决定起来很难,而偏远地区的选址又加剧了审批和后勤方面的障碍。

“我们试图做的事情很困难,”美国太平洋空军(Pacific Air Forces)后勤、工程和部队保护副主任Andrew Huntoon说。他指出,美国空军在机场选址方面必须遵守有关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当地法规,而且一些基地地处偏远,此外还需考虑到常规的设计流程。

不过,他说,底线是美国需要升级基础设施。“我们负责的地区有一些设施年久失修,”他说。

1945年,后来被投掷到长崎的“胖子”原子弹被放置到天宁岛的拖车上。原子弹投放行动中使用的生锈装载坑仍留在北机场。
图片来源:National Archives(装载坑图)

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后勤保障,也就是如何将装备、备件、燃料、弹药和支援人员运送到分散在该地区各处的地点,可能还需冒着遭到敌人攻击的危险。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是提前储备物资。但如果爆发敌对行动,美国仍然需要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在正确的时间将物资运送到正确的地点。

太平洋空军的Winkler表示:“只是在机场部署飞机对我来说没什么用,除非我有维护人员来支持这些飞机,因为发生战斗时可能需要在飞机上装载武器,需要给飞机加油,以及其他很多事。”他称:“这可以说是把我们需要的所有设备在战区内完全分散开。”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的高级政策研究员Jacob Heim说,除了获得盟友的准许外,后勤是该战略最大的疑问。他称:“理论上讲,从生存能力的角度来看,你可能希望分散到每个基地都有两架飞机,但当飞机分散得如此之广时,你实际上不可能有后勤来支持这些飞机。”

战争的印记
天宁岛上的美国空军团队已经看到了这方面的困难。该岛面积不到40平方英里,约有2,000人居住。岛上有一所学校,一个公共图书馆和一个医疗中心,没有医院。只有一个加油站。租用的设备需要从其他地方用船或飞机运过来。

负责清理该机场北部区域的中队的指挥官Blake Rothschild少校表示,有时需要等待零件,有时需要等待用船运送的物品,有时一些东西只能通过某种空运送来,这些都需要时间。

现在飞到天宁岛时,很难想象80年前美国动员的规模。那时美国派出数以千计的海军“海蜂”(Seabee)队员来修建庞大的机场,以及道路和其他配套基础设施。模糊的历史图像显示,宽阔的跑道在几个月内就出现了,两侧有大量钥匙孔形的停机位,上面停满了飞机。

分享你的看法
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对抗中国的战略是否正确,以及您为何这么认为?欢迎在评论区参与讨论。

如今,该岛上到处都是战争的印记。正重建的旧跑道不远处,就是当年第一枚在实战中投下的原子弹被装挂上飞机的设施。附近还有美军接管天宁岛前日本占领时期的防空洞。一家餐厅里摆满了军事纪念品,美军人员现在在这里唱卡拉OK放松。

在机场北区,约30人的小组花了几个月时间清理丛林。美国空军表示,四条跑道最终是否全部铺设尚待确定。

“我们正在书写历史的下一篇章,” Rothschild说。“但我们不确定结局会是什么样子。”


https://cn.wsj.com/articles/%E4%BB%A5%E5%88%86%E6%95%A3%E6%B1%82%E7%94%9F%E5%AD%98-%E7%BE%8E%E5%86%9B%E8%BD%AC%E5%8F%98%E5%8D%B0%E5%A4%AA%E7%AD%96%E7%95%A5-%E9%81%BF%E5%85%8D%E5%9C%A8%E6%88%98%E6%97%B6%E6%88%90%E4%B8%BA%E4%B8%AD%E5%9B%BD%E7%9A%84%E6%98%BE%E7%9C%BC%E7%9B%AE%E6%A0%87-43e168c0
川普私下談話曾稱 需「希特勒手下那樣忠誠的將軍」

中央社華盛頓23日專電 2024-10-23 10:21 ET

圖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22日在佛州與拉丁裔領袖召開圓桌座談會。路透

「大西洋月刊」昨天報導,川普曾於擔任總統時一次私下談話中說:「我需要像希特勒手下那樣的將軍」。這使選戰緊張氣氛急劇升溫。民主黨示警川普多次表達專制傾向,如果他勝選,美國可能面臨黑暗未來。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天指出,「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這篇報導內容獲川普前白宮幕僚長凱利(John Kelly)證實。川普對希特勒(Adolf Hitler)痴迷的說法也在幾本書中獲得支持,包括CNN資深記者修托(Jim Sciutto)撰寫的書籍。

凱利也對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表示,川普符合法西斯主義的定義。

影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一洲焦點

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華茲(Tim Walz)昨天在威斯康辛州造勢時,抓住報導進行攻勢,批川普陷入「瘋狂」。

「不要當那隻在沸水中被煮熟的青蛙,認為這一切沒問題」,華茲說。

「身為一名服役24年的老兵,這讓我感到超級噁心,這也應該讓你感到噁心。」

華茲表示,「各位,保護我們的防線已經消失了。川普正陷入這種瘋狂。一位美國前總統兼現任總統候選人說他想要像希特勒手下那樣的將軍。想想吧」。

川普團隊否認「大西洋月刊」的報導屬實。川普的競選顧問菲佛(Alex Pfeiffer)說:「這完全是假的。總統川普從未說過這樣的話。」川普競選團隊發言人史蒂文.張(Steven Cheung)指凱利編故事,「完全讓自己成了笑柄」。

CNN指出,雖然「大西洋月刊」這則報導引發軒然大波,川普及副手范斯(JD Vance)卻坐實了民主黨對這兩人將帶領國家走向黑暗的警告。

在近期一次訪談中,川普說他曾考慮動用軍隊或國民兵來對付「內部的敵人」,也就是民主黨高層,還說像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這樣的電視台應該失去其播出執照。

隨後,川普又在北卡羅來納造勢時猛烈抨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她喝酒嗎?她吸毒嗎」?他也批賀錦麗「懶」,而「懶」是常用來針對美國非裔的種族主義形容詞。

副手范斯則於亞利桑納州造勢時說,川普2.0政府將推出強硬移民政策,可能會考慮把「童年抵達者暫緩驅逐辦法」(DACA)受益人驅逐出境,也就是兒童時期被非法帶入美國,並已在此建立生活的移民。

范斯說,「當這個國家有2500萬名非法移民時,你必須驅逐一些人,否則就不再有邊界了。就這麼簡單」。

隨著選戰僵持不下,而賀錦麗可能需要在關鍵搖擺州取得全勝才能選贏,民主黨領導人昨天提出了川普重返白宮可能引發的極端後果。CNN指出,這一策略看起來像是打恐懼牌來衝票。

川普狂野的行徑可能會疏遠一些關鍵的溫和派選民,不過,隨著他利用選民對生活成本提高及移民問題的焦慮,他的強人形象再次將他推到了白宮門檻。部分原因在於,對許多想法類似的美國人而言,他「不羈」的風格被視為一種力量的展示。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68/8311850?from=wj_maintab_index
台防長顧立雄:中國封鎖台海就是戰爭

記者李人岳、蔡晉宇、周佑政、羅印冲/即時報導

2024-10-23 17:13 ET

台國防部長顧立雄23日列席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備詢。他表示,中共如果發動符合國際法上的封鎖,就屬於戰爭行為,國軍將進入應急作戰階段。記者潘俊宏/攝影

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23日表示,中共將聯合利劍演習稱「圍台封控」,屬灰色地帶的操演性質,如果發動符合國際法上的封鎖,就屬於戰爭行為,國軍將進入應急作戰階段。

國防部23日清晨宣布,中共海軍遼寧號航艦編隊於22日夜間由東沙附近海域經台灣海峽向北航行。顧立雄在立法院表示,遼寧號參加上周「聯合利劍—2024B」演習後的動向,遼寧號是沿著台海中線以西向北航行。

針對遼寧號航艦編隊22日晚行經台灣海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23日回應相關問題時稱,中國航艦在「自己的領土和領海」行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台灣國防部23日清晨宣布,中共海軍遼寧號航艦編隊於22日夜間由東沙附近海域經台灣海峽向北航行。圖為遼寧艦。(路透資料照)

國防部、國安局等多個部會23日受邀至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針對解放軍未來可能透過「灰色地帶戰術」、「蟒蛇戰略」封鎖台灣提出專案報告。

顧立雄:聯合利劍是操演性質

顧立雄指出,操演或演練與實際封控不同,中共稱聯合利劍軍演是「圍台封控」,但因為用「drill(演習)」稱呼,是操演性質,沒有詳細經緯度,也無公告禁航區。真正的封鎖在國際法定義是「阻止所有國家的機艦,進出敵國管轄的港口、機場或海岸線的交戰行動,通常由軍隊主導。」

顧立雄說,目前中共對台的演習未劃設禁航區、限制所有國家機艦進出,仍屬灰色地帶襲擾;若要真正實施封鎖,依據聯合國第3314號決議,封鎖被視為侵略,屬於戰爭行為,實施封鎖必須正式對外公告,通知所有國家包括封鎖範圍等。

顧:過台海運輸產值占全球1/5

顧立雄強調,根據智庫CSIS(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統計,經過台海的海上運輸產值約占全球運輸產值1/5,達到2.45兆美元,影響全球經濟巨大,不只台灣仰賴能源進口,國際社會也非常仰賴台灣海峽海上運輸通道。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詢問「quarantine(隔離)」和「blockade(封鎖)」差異。顧立雄表示,國際法對quarantine沒具體規範,可能在特定海空域對特定貨品攔檢。以中國來說,可能是海警船以執法名義登船檢查、搜索扣押,過去在金門水域發生一次,是低於戰爭的門檻行為,我方原則上由執法部門主導。

顧立雄說,若發生國際法封鎖行為,就是禁止所有國家機艦進出台灣管轄港口、機場或海岸線,這種就是交戰行動、很嚴重;國軍屆時也會進入應急作戰階段,也都有因應計畫。

「被封鎖 國際不可能坐視不管」

中共如封鎖台海,是否期待美軍馳援?顧立雄表示,他無法回答這種假設性狀況,但國際法上如果禁止各國進入這個區域,對全球經濟影響非常嚴重,國際社會不可能坐視不管。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75/8312279?from=wj_maintab_index
金砖登场,习普三会 分析:中俄合作大于竞争,但非“上不封顶”

2024年10月24日 03:26


庄志伟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喀山金砖国家峰会的欢迎仪式上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握手。(2024年10月22日)

评论 (5)

台北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二(10月22日)抵达俄罗斯喀山(Kazan)出席2024年金砖国家元首峰会(BRICS Summit),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会晤。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习近平在会晤中再次强调中俄两国的“全面战略协作”,而普京则重点讨论了两国在金融和货币结算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中俄两国目前联手对抗西方,合作大于竞争,但中国对俄罗斯的态度正变得更加谨慎,两国关系或许已不再是“无上限”的。

俄罗斯办金砖峰会 俄乌战争成焦点话题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16次峰会于10月23日由俄罗斯总统普京主持开幕。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普京与习近平、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等国元首合照后,举行十国领导人闭门会议,而为期三天的峰会于星期四(10月24日)闭幕后,普京将召开记者会。

路透社的报道分析,普京主持此次峰会意在向外界展示,西方孤立俄罗斯的企图已经失败。金砖国家组织自2006年成立以来,其会员国已占全球45%的人口,总经济规模也占全球的35%。

习近平在开幕致辞中呼吁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更好地反映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他还提到,中国和巴西将与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发起“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以推动乌克兰局势缓和,遵循“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的原则。

普习三会 重申“深化全面战略协作”

除峰会多边会议外,俄、中、印三国领导人间的双边会晤备受瞩目;其中,习普会于星期二晚间登场,这也是两人今年以来第三度见面。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报道,习近平在会晤中对普京表示,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中俄世代友好的深厚情谊不会变”,并强调两国应进一步深化战略协作,密切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内的合作。

普京则定调,俄中已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关系维持高水平发展,“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另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引述普京助理乌沙科夫(Yuri Ushakov)的说法称,普京和习近平讨论了俄中两国结算基础设施的问题和金融合作。

在峰会召开之前,各方普遍预期此次为期三天的喀山金砖峰会最重要的议题是“去美元化”,并可能讨论推出由金砖国家主导的国际支付系统。

分析:中俄合作仍存利益,但关系趋谨慎

在台北的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萧翔表示,随着金砖国家今年初扩容,该组织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七大工业国集团(G7),对中俄两国而言,这一平台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中俄两国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长期存有不满,而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正是两国平衡国际秩序的工具。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喀山克里姆林宫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握手。(2024年10月22日)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喀山克里姆林宫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握手。(2024年10月22日)
刘萧翔分析称,尽管中俄曾在金砖国家主导权上存在竞争,但俄罗斯目前深陷乌克兰战争泥潭,无暇兼顾经济和国际主导权,因此,中国此时与俄方合作的利益大于竞争。

刘萧翔告诉美国之音:“就俄罗斯这东道主来讲,最重要是凸显我并没有被孤立,在国际上还有支持者,中国其实也面临类似的困境,它被美国制裁,但是还没有兵戎相见而已,所以在这些问题上,它们是有共同的方向跟利益的。”

中俄关系并非真正“无上限”

尽管中俄领导人在公开场合仍强调合作,但近期中国官方对中俄关系的表述已鲜少使用“无上限”这样的字眼。尤其在俄罗斯国防部长贝洛索夫(Andrey Belousov)本月中旬访问北京时,习近平未按惯例会见,引发外界对两国关系的猜测。

刘萧翔认为,中俄关系从来都不是“无上限”,这样的表述只是在两国利益契合时才出现的修辞。他指出,中国目前在俄乌战争中保持表面中立,暗中援助俄罗斯,但对于外界的质疑采取见招拆招的策略。

上海国际关系学者沈丁立则指出,所谓中俄关系“上不封顶,不断攀登新高”的说法是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于2022年初率先提出的。他说,随着俄乌战争开打,早在2023年初、时任中国外长秦刚首次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y Lavrov)通电话时,就已改口强调“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中方立场时,中俄关系就已发生质变。

去年4月,时任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更公开表示,中俄关系无上限“只是一种修辞”。

对此,沈丁立分析,秦刚和傅聪的陈述都是中国政府试图降低国际社会的猜疑,以免误判中国真会不顾一切、与俄罗斯合作。

朝鲜出兵援俄引发关注 恐牵动中俄朝军事关系

相较习普会的互动,遭西方列为“邪恶轴心”的朝鲜本周虽未出席此次金砖峰会,但有报道称朝鲜可能向俄罗斯派遣士兵支援俄乌战争,这一消息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资料照:朝鲜士兵在平壤参加朝鲜建国70周年阅兵式。(2018年9月9日)
请同时参阅:
韩国情报机构证实三千朝鲜士兵已在俄受训,将部署到乌战场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情报机构确认,大约3000名朝鲜士兵已被派往俄罗斯,年底前这一数字可能增至一万人。虽然朝俄两国对此予以否认,但这一消息对中俄朝三国关系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上海学者沈丁立表示,若朝鲜确实参战,且派遣战斗部队直接加入俄乌战事,可能迫使北约考虑介入俄乌冲突。对于中国而言,朝鲜参战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因为根据《中朝友好互助条约》,中国或被迫出兵协防朝鲜,而被卷入战端。

沈丁立告诉美国之音:“万一这些小概率的事情发生了,那中国的考验就是,要不要履约去保护朝鲜,跟乌克兰打仗,所以朝鲜(若)参战,(将)给中朝关系带来巨大的不确定。”

不过,香港浸会大学荣休教授高敬文认为,朝鲜即使参战,也可能是秘密进行,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仍将维持表面上的中立姿态。

中印边境争端缓解 习近平与莫迪睽违五年再会晤

相较复杂棘手的中俄和中朝关系,因边境冲突而持续恶化长达四年的中印关系,则在本届金砖峰会前夕有所缓和。两国近期证实,已就争端区域的巡逻安排达成共识,而习近平和莫迪也在星期三下午于喀山会议期间举行了双边会晤。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在俄罗斯喀山出席金砖国家峰会期间举行会晤。(2024年10月23日)

据《央视新闻》报道,习近平在会晤时指出,中印同为文明古国、发展中大国,也都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双方应加强沟通合作,“妥处矛盾分歧,相互成就彼此发展梦想”。

印度媒体《今日印度》则报道,莫迪在这场暌违五年的会谈中表示,印中关系对全球和平稳定至关重要。莫迪说:“我们欢迎边界协议,互信、尊重和敏感性应成为我们(中印)关系的基础。”

喀山金砖峰会星期三进行国家元首的大合照,习近平跟莫迪分别被安排在普京左右的拍摄位置,根据《路透社》拍摄的视频片段,习近平跟莫迪两人没有明显的互动,拍完照也是各自与其他人寒暄后一一离去。

香港浸会大学的高敬文认为,印中边际冲突缓解,有助于促进两国经济,也有助金砖国家组织成员国间的团结。他还说,这样的转变对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也不至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高敬文告诉美国之音:“印度将持续多元化的外交政策对四方安全对话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且对印度国防部最大的威胁还是中国的军队,所以,这件事情不会变的。”


https://www.voachinese.com/a/xi-jinping-and-putin-meet-again-at-brics-summit/7836301.html
金磚之父:中印沒認真合作 金磚國要挑戰美元癡人說夢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2024-10-24 09:36 ET

發明「金磚四國」一詞的高盛前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路透)

發明「金磚四國」(BRIC)一詞的高盛前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表示,只要中國和印度仍然齟齬不合,並拒絕貿易合作,金磚國家挑戰美元的想法只是「癡人說夢」。

歐尼爾接受路透訪問表示,金磚國家(BRICs)能真正成為全球經濟俱樂部的想法,顯然就像七大工業國集團(G7)一般不切實際,「他們把自己視為某種替代性全球組織,這非常令人不安,因為顯然不可行」。

他認為,金磚國家峰會「基本上就是一個象徵性的年度集會,讓重要的新興國家、尤其是俄羅斯這類喧鬧的國家,以及中國能夠齊聚,強調加入沒有美國參與的聯盟有多美好,以及全球治理還不夠好」。

影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一洲焦點

歐尼爾坦承,他的「額頭將永遠留下『金磚之父』烙印」,但他說,金磚國家集團過去15年來的成就微乎其微,若少了美國和歐洲,不可能真正解決全球問題,一如若西方陣營少了中國、印度、俄羅斯及巴西,也不可能真正解決全球問題。

在今年的金磚國家峰會上,俄國正試圖說服金磚國家建立一個不受西方制裁的國際支付替代平台,67歲的歐尼爾表示,從他開始金融生涯時,大家就在討論美元的替代選項,但從來沒有任何有潛力挑戰美元的國家認真推動,任何形式的金磚貨幣都將嚴重依賴中國,俄國和巴西不會成為重要組成。

他說,如果金磚國家想認真處理經濟事務,「何不真誠地追求降低彼此貿易的關稅」?他說,「我只有在看到跡象顯示兩大要角中國和印度實際真正試圖對某事達成共識,而非實質試著相互對抗時,才會認真看待金磚國家」。

歐尼爾說,20國集團(G20)已成為全球治理的中流砥柱,因為美國和中國2015年來便轉向閉關自守,金磚國家則缺乏明確目標,也應涉及人類的重大議題,包括尋找對抗傳染病的疫苗或藥物,但讓更多國家加入金磚國家,將提高取得任何成就的難度。

2001年,時任高盛首席經濟學家的歐尼爾在一篇研究報告哩,把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名稱首字母組合成「BRIC」,提出「金磚四國」概念,強調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龐大成長潛力,須改革全球治理結構,納入這些國家。

之後俄國、印度及俄羅斯開始舉行更正式的峰會,最終納入巴西,並不斷擴充成員,陸續八入南非、埃及、衣索比亞、伊朗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沙烏地阿拉伯尚未正式加入。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77/8313609?from=wj_maintab_index
2024国会选举:参众两院控制权会否出现大反转?

2024年10月25日 08:22

李逸华

资料照:美国国会大厦(2024年10月21日,美联社)

评论

华盛顿 —
2024年美国除了将举行第60届总统大选之外,还将决定第119届新国会的组成。今年国会选举众议院所有435席和参议院100个席位中的三分之一将面临改选。民主党和共和党谁能掌握参众两院的多数党位置将对下一届政府的施政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是本届国会选情最受各界瞩目的焦点之一。

综合最近多家民调结果显示,今年的国会大选很有可能创下一个新的历史记录:民主党有望夺回众议院控制权,共和党或将再次重掌参议院多数地位,参众两院继续保持分裂状态。

如果这样的局面真的发生,那将是230多年来国会选举历史上的第一次:国会两院的党派控制权发生了相反方向的变化。

控制国会参众两院的政党制定该院会的立法和监督议程。法案必须通过参众两院的审议才能成为法律。因此,分裂的国会意味着没有获得两党支持的法案进程很可能遇到某一方的阻碍。

两党在国会的态势几乎是势均力敌,民主、共和党分别以些微幅度控制参众两院。今年国会选举每一个席次的增加或减少将对两党接下来在立法层面的政治版图具备举足轻重的影响。

民主党的参议院保卫战

目前国会参议院民主党拥有47个席位,共和党则有49席,另外还有4席独立参议员。由于这4席独立参议员在投票倾向上通常与民主党一致,其中3名与民主党团建立关系,另一名在委员会中也算作民主党多数派,因此民主党以51席的微弱多数控制了参议院。

这4名独立参议员分别为来自缅因州的安格斯·金参议员(Angus King)、佛蒙特州的伯尼·桑德斯参议员(Bernie Sanders),以及亚利桑那州的柯尔斯滕·斯内玛(Kyrsten Sinema),以及西弗吉尼亚州的乔·曼钦(Joe Manchin),其中最后两位都曾经注册为民主党参议员,并都表示不再寻求连任。

本届国会选举,参议院一共有34个席位将进行改选,包括1场特别选举来填补前加州联邦参议员戴恩·范斯坦(Diane Feinstein)去世后空缺的席位。

这34场参议员席位争霸战中,有19个席位现由民主党人控制,11个席位现为共和党人,还有4名独立参议员席位都将面临改选。也就是说,以当前参议院51-49的政治版图而言,共和党仅需在11月选举中不失分的情况下,净增2个席位就能让参议院由蓝转红,成为多数党。

假若共和党在这次参议院选举中只新增1个席位,国会两党最后以50-50的选举结果均分参议院的势力,那么白宫是否易主将对国会未来重大议案的推动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关键表决时刻,参议院议长,即美国副总统将有关键性的一票来定夺。

共和党奋战扩大众议院多数优势

众议院435个席位将在大选中全数面临改选,其中包括49个开放席位。这些开放席位来自18位寻求其他职位的议员、27位宣布退休,以及4位在初选中失利。和参议院不同的是,众议院每两年就必须进行全面选举。

共和党目前以220个微弱多数席位控制众议院,民主党则有212席,另外还有3个因议员辞职或病逝所留下的空缺席位。

民主党仅需要在不失分的情况下,新增5个席位就能将众议院由红转蓝,重返众议院多数地位。

这对民主党来说并不是困难重重的事。光是在纽约州,民主党就有机会可以从共和党手中取得4个席位。2022年的国会选举中,共和党在纽约州有4个席位以不到5个百分点的优势赢得选战,这些席次的选区在经过选区重新划分后目前对民主党较为有利。

不过,北卡罗莱纳州重新划分选区后也让共和党在该州有机会从民主党人手中获得3到4个席位。

根据库克政治报告(Cook Political Report),众议院选战有至少43个席位目前两党势均力敌。

目前看来,下个月登场的国会选举将会是一场激烈的硬仗:民主党力拼赢回众议院控制权,共和党希望努力返回参议院多数势力。

中国政策在国会选举中的角色

近年来,国会在制定美国对中国政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作为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国会立法者负责起草法案、批准预算并对行政部门的活动进行监督。

虽然中国议题不是大多数国会议员竞选活动的核心,也并非选民投下关键一票最主要的考量,个别议员的竞选结果也不太可能改变国会整体对中国的政策轨迹,但今年一些议员由于其职位和背景,可能会在特定问题上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这些议员的选情对关注中国议题的读者来说值得关注。

-密歇根州参议院席位之争

民主党资深参议员黛比·斯塔贝诺(Debbie Stabenow)宣布退休后使得这个开放席位成为现任民主党联邦众议员伊莉莎·斯洛特金(Elissa Slotkin)和共和党的前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麦克·罗杰斯(Mike Rogers)陷入激烈选战。

两位候选人都试图在国家安全议题上展现出强硬的一面,并对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国轩在该州设厂的计划及其带来的相关风险表示担忧。

曾经是联邦调查局特工的罗杰斯在其竞选网页上强调,应对中国挑战和威胁是他的四个优先事项之一。

曾在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任职的斯洛特金今年早些时候曾在国会带头推动墨西哥解决有关中国电动车可能运往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并发起立法要求加强对中国房地产购买的审查。

斯洛特金曾在2021年参与一个跨党派的国会代表团访问台湾。她曾表示在出访台湾的消息传出后,她的办公室就收到了中国大使馆的信息,要求议员取消行程。当时斯洛特金回应说,“我不会让中国欺负我”。(I am not going to be bullied by China)

台湾蔡英文总统2021年11月26日上午在台湾总统府接见美国国会众议院退伍军人事务委员会主席高野(Mark Takano)率领的议员访问团。

请同时参阅:
美国国会跨党派议员访台会见蔡英文 强调对台支持“坚如磐石”

-俄亥俄州参议院席位之争

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主席、俄亥俄州联邦参议员谢罗德·布朗(Sherrod Brown)是担任三届参议员的民主党人,这次选举面临来自出身商人的共和党候选人伯尼·莫雷诺(Bernie Moreno)来势汹汹的挑战,双方选情难分高下。

布朗长期以来一直推动解决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问题,并持续向拜登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在美中贸易问题上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对中国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

莫雷诺在他的竞选文宣传中直接将“击败共产主义中国”(Beat Communist China)列为其16项优先事项之一,同时呼吁重建美国制造业和能源独立。

-德克萨斯州参议院席位之争

在国会中被视为对中国持“鹰派”立场的德克萨斯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泰德·克鲁兹(Ted Cruz)今年连任选战遇上了民主党联邦众议员科林·阿尔雷德(Colin Allred)的强势挑战。

克鲁兹曾在多项与中国有关的议题上发表强硬的讲话和政策,更是参议院中少数遭到北京制裁的成员。克鲁兹提出许多法案都涉及中国议题,包括解决中国在军事基地附近购买土地的问题,以及允许台湾在美国官方活动中展示国旗等。

美国联邦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1月23日在国会对媒体发表讲话。

请同时参阅:
美参议员提稀土议案,终止对中国的依赖

克鲁兹也曾在2019年香港爆发大规模以追求民主自由为诉求的抗议活动期间访问香港,表示对示威活动者的支持。

阿尔雷德为众议院外交委员会成员,他曾呼吁对中国这个美国最大贸易伙伴持“平衡看法”,同时要求中国对践踏人权和在印太地区日益咄咄逼人的军事行为负责。

-加利福尼亚州第45区众议院席位之争

加利福尼亚州的韩裔共和党联邦众议员朴银珠(Michelle Steel)目前与越南裔民主党候选人戴瑞克·陈(Derek Tran)的选战目前也陷入胶着。

2020年进入国会的朴银珠为众议院中共问题特设委员会成员,时常为台湾大力发声,并曾提出和联署多项法案确保美国军事供应链完全不依赖中国产品。

朴银珠的竞争对手戴瑞克·陈为越南裔美国人,他的家人从越南为寻求庇护而移民美国。竞选期间这位民主党候选人也曾多次表达其反共立场。

2024年美国国会选举与总统大选都将在11月5日举行。新国会将在明年1月3日走马上任。


https://www.voachinese.com/a/us-congressional-elections-what-to-expect-20241024/7838219.html
華郵36年來首次不背書總統候選人 原擬支持…稿都寫好了

記者胡玉立/即時報導 2024-10-25 18:36 ET

貝佐斯。(歐新社)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編輯委員會25日宣布,該報不會為今年總統大選的任何候選人背書,同時也決定不會在未來的總統大選中背書。華郵自1976年開始每逢總統大選都會宣布支持特定候選人,只有1988年除外。

華郵報導,兩名了解事件經過的消息人士透露,華郵編輯部人員已起草文章準備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但華郵老闆、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Jeff Bezos)最後決定該報「不表態」。

距離大選只剩10天,賀錦麗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勢均力敵。24日才傳出消息指「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華裔東家黃馨祥 (Patrick Soon-Shiong) 阻止該報公開支持賀錦麗,導致該報社論編輯和兩名編輯委員會成員辭職。華郵是本周第二家因老闆拍板決定「不表態」的大報,也是該報36年來首見。

在川普擔任總統期間領導華郵的前總編輯馬丁·巴倫(Martin Baron)向華郵發送簡訊表示,「這是怯懦行徑,是民主將成為犧牲品的黑暗時刻。川普將為此事歡慶,還將視此為進一步恐嚇華郵老闆貝佐斯(和其他媒體東主)的邀請函。一個以勇氣聞名的機構,將在歷史上留下令人不安的無骨氣篇章。」

不過,華郵發行人路易斯(William Lewis)25日在華郵官網專欄中,形容這項「不背書」決定是回歸該報原始作法,還指這麼做是「支持讀者有能力做出自己的決定」。

這項作法顯然激怒許多華郵社論人員,他們的工作獨立於華郵新聞人員;美國新聞業傳統是將觀點寫作與日常新聞報導區隔開來。

華郵自1976年開始固定支持特定總統候選人,該報以「當時可以理解的原因」支持總統吉米卡特;之後每回大選,華郵都選擇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背書。只有1988年大選,華郵沒有推薦任何候選人;那年參選人是共和黨時任總統老布希(George H.W. Bush) 和民主黨挑戰者杜凱吉斯(Michael Dukakis)。

今年8月,明尼蘇達明星論壇報(Minnesota Star Tribune)也宣布 ,不會再表態支持候選人。很多美國報紙近年都放棄發表社論支持特定候選人,主因是在讀者不斷減少的環境中,報紙不願激怒剩下的訂戶和新聞讀者,導致他們取消訂閱。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68/8317212?from=wj_msg
美国与IMF对中国有不同看法,这是个问题

贸易失衡问题正在威胁全球和谐与稳定,特别是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但IMF却很少将这一问题归因于跨境影响,而是侧重于财政和其他国内因素。这种立场遭到指责。
Greg Ip

2024年10月25日 11:12 CST

1944年7月,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发表讲话。
图片来源: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八十年前,世界各国领导人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召开会议,创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旨在防止造成大萧条的经济失衡再次发生。

但如今失衡问题再次威胁全球和谐。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引发别国不满。美国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是靠抑制消费以及补贴制造业和出口获得的,对贸易伙伴造成伤害。美国希望IMF也这么说。

但IMF却选择了更为中立的立场,虽然敦促中国政府改变经济模式,但也试图淡化中国经济模式给世界造成的损害。

几十年前,美国领导人认为让中国加入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等战后经济机构,能让中国变得更加以市场为导向,并使世界更加稳定。现在他们认为,情况恰恰相反。中国强化了其威权主义和国家主导型经济模式,这被许多西方人士视为与其自身模式格格不入。

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经济机构,IMF可能夹在不可调和的全球经济愿景之间左右为难,特别是一旦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下个月再次当选的话。

特朗普优先考虑通过关税减少贸易逆差,尤其是对华贸易逆差。IMF不赞成这种做法。特朗普的许多顾问对中国政府和国际机构都深表怀疑。一些人甚至建议美国退出IMF,不过没有迹象表明特朗普同意这么做。

中国连云港港口的一个集装箱码头。中国贸易顺差占全球GDP的比例已升至0.7%。
图片来源:Cfoto/Zuma Press

至少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就一直对中国的贸易顺差感到不满,中国加入WTO导致美国大量工人失业,造成所谓的“中国冲击”。

此后,中国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有所下降。但由于现在中国经济体量太过庞大,中国贸易顺差占全球GDP的比例已升至0.7%。其他国家对越来越多的廉价制成品涌入本国感到震惊,称其为“中国冲击2.0”。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的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周三在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表示,中国的“产量远远超过国内需求,以人为压低的价格将过剩产品倾销到全球市场,导致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倒闭,并造成供应链卡脖子的问题”。

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杰伊·尚博(Jay Shambaugh)两周前在一个由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组织的小组会议上对我说,中国“已经占到全球制造业的30%。要从30%的全球份额起步并实现巨大增长,不挤掉我们乃至其他很多国家是不可能的”。

尚博在这次活动中说,指出这种紧张态势是IMF工作的一部分。虽然IMF曾表示中国的产业政策可能正在损害其贸易伙伴,但“我希望他们更多地关注……总体外部失衡”。

IMF的创建者们认为,经济合作的崩解是导致大萧条的原因之一。像美国这样拥有巨额贸易顺差的国家没有主动帮助英国等逆差国。贸易压力较大的国家试图通过本币贬值或征收关税来限制进口,促进出口,实际上是想输出失业。

为了结束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议,贸易应该通过一个全球银行和一种全球货币来进行,以防止出现巨额逆差和顺差。但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各国代表同意将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由IMF监督定期调整汇率。

上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和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导致固定汇率体系崩溃。跨境资本流动的激增让贫穷国家能够从西方银行和投资者手中借到钱。当这些国家出现违约时,IMF又有了一项新任务:帮助它们重组债务,条件通常是执行严格的预算紧缩。有一个笑话说,IMF的意思就是“主要是财政问题”(It’s Mostly Fiscal)。

即使在今天,虽然IMF仍在监测贸易逆差和顺差,但很少将这些问题归因于跨境影响,而是侧重于财政和其他国内因素。

在上个月的一篇博客文章中,IMF人员调查了美国逆差和中国顺差,发现两者几乎没什么关联。

美国的逆差反映出政府和家庭的强劲支出,而中国的顺差则是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和国内信心低迷的结果。他们写道,这些“主要是国内因素造成的”。他们在文章中含蓄地驳斥美国:“担心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源于产业政策,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

这种温和地看待中国贸易顺差的方式遭到批评。前美国财政部官员、现供职于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布拉德·塞瑟(Brad Setser)表示,IMF一直依赖的数据低估了中国的顺差。

塞瑟还批评IMF对中国政府的建议,即在收紧财政政策(增税或减支)的同时使利率和汇率下降。他说,这将削弱进口,促进出口,扩大贸易顺差。

1944年,各国代表在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一次会议上。
图片来源:Abe Fox/Associated Press
塞瑟说:“他们的分析全是关于财政状况有多糟糕,而没有对国际收支状况进行真正的分析。”

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Pierre-Olivier Gourinchas)不同意这种说法。他指出,IMF一直敦促中国提振家庭消费,比如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并将更多税收负担从消费占比较高的穷人转移到储蓄占比较高的富人身上。他还指出,IMF主张中国现在实施财政刺激,以后再进行整顿。

IMF的意见重要吗?大多数国家根本不需要向IMF借款,尤其是大国,因此可以无视IMF的建议。IMF长期以来敦促美国控制预算赤字,认为这加剧了美国的贸易逆差,而美国一直置之不理。

但当IMF发声时,其权威性和可信度是任何私人分析师或单个国家都不具备的。

中国加大出口的做法正在“扼杀其他地方的就业机会,这是IMF应该指出来的,”前IMF高级官员、现供职于大西洋理事会的马丁·穆莱森(Martin Muhleisen)表示。“中国不希望看到来自IMF的负面评价,原因之一是这种批评会在许多国家引起共鸣。”


https://cn.wsj.com/articles/the-u-s-and-imf-disagree-about-china-thats-a-problem-e9814313
华为设备“偷装”台积电先进芯片?分析:美国对华科技围堵有漏洞

2024年10月26日 01:59

庄志伟

台湾芯片制造代工龙头台积电在新竹的总部大楼

评论 (18)

台北 —
台湾半导体巨头台积电(TSMC)生产的高阶人工智能芯片,疑似经一家“白手套”中资公司转售给被美国列入黑名单的中国电信设备巨头华为,引发国际关注。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台积电尚未证实芯片流向的具体途径,但此事件不仅暴露了其出口管控中的潜在漏洞,也进一步凸显出近年来美国对华科技封锁的愈加严峻和复杂的局面。

路透社10月23日报道,加拿大半导体研究机构TechInsights在拆解华为一款最先进的升腾(Ascend) 910B人工智能芯片后,发现其中采用了台积电7纳米制程的芯片组,引发美国共和党众议员、众议院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主席约翰·穆勒纳尔(John Moolenaar)的批评,认为这标志着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灾难性失败”。

华为透过白手套中企绕道下单

据台湾《自由时报》10月24日引述不具名的半导体业界人士爆料,华为的“白手套”疑似是一家中国设计公司,于今年上半年以7纳米工艺向台积电下单投产,并支付了数亿美元的代工费用。台积电在发现异常后立即停止供货,并通知美国相关部门。

此外,法新社同日援引台湾官员消息称,台积电早在10月11日就已发现芯片最终流向华为,并迅速启动出口控制程序,停止向该客户供货,同时通知了美国和台湾相关部门。报道称,这家问题厂商是在2020年美国出口管制生效前,就与台积电签订合同的“老客户”,台积电并未向台湾经济部通报具体名单。

台积电星期三(10月23日)发布声明,强调他们是家“守法”公司,并自2020年9月以来﹐就不曾向华为交付任何产品,符合现行出口管制规范。

台湾政府:持续国际合作,确保供应链安全

对此,台湾行政院发言人李慧芝星期四(10月24日)表示,除台积电已公开说明其合规程序外,台湾经济部与相关产业在国际出口管制上也保持密切的信息分享和合作机制。李慧芝强调,台湾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合作,确保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和韧性。

台湾经济部长郭智辉星期三也指出,台湾厂商须遵守国际规范,台湾官方已与产业界充分沟通。针对是否进一步调查芯片“产地洗白”的疑虑,他回应“不评论假设性问题”。

学者吁台积电彻查并公布调查结果

虽然美国商务部和台积电公开的信息有限,但华为疑似“绕道”向台积电违规下单投产的消息在台湾科技界引起热议。

位于南台湾台南的成功大学资通安全研究与教学中心主任李忠宪星期五(10月25日)在脸书(Facebook)发文疾呼,此事件不仅危及国安,对半导体业的核心命脉也构成造成重大影响,可能导致美国智库学者和民众质疑台湾抗中态度,“感到这是一个不可靠的国家”。

李忠宪直言,台积电应彻查并公开调查结果,并开除所有失职违规人员;他说,当全球都在关注台湾如何对抗中国威胁时,台湾须展现更高的透明度跟责任感。

位于北台湾新北市的辅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沈荣钦分析,台积电在订单满载、利润率超高的前提下,就财务面来看,完全没有甘冒风险、踩美国红线去供货给华为的动机。

资料照片:在北京举行的 PT 博览会上,与会者走过中国技术公司华为的 5G 服务展示。(2019年10月31日)

但他说,此事凸显台积电的内部管控有问题;基于芯片代工涉及冗长而繁复的协调,须为终端客户量身订做,就算华为透过“白手套”绕道下单,台积电毫无理由完全被蒙在鼓里。

沈荣钦告诉美国之音:“芯片制造必须要跟客户有很密切的的沟通、协调,才有办法,所以,台积电完全看不出来,这个东西是(要用在华为升腾)910B的芯片,其实也让人有点难以理解。”

沈荣钦警告,虽然美国商务部的调查可能耗时漫长,无法在11月初美国总统大选前得出结论,但台积电应正视此事,以防未来争议随美国新政府上任而进一步发酵。

台湾经济研究院产经数据库总监刘佩真表示,此事件凸显了近年来美国对华芯片管制政策的实际操作中存在漏洞。她认为,要有效堵住这些漏洞,美国政府应强化监管措施,而非仅依赖企业的自律。同时,她指出,台积电今年营收增长三成,主要客户为美国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巨头,不太可能冒险踩红线向华为供货。

台湾经济研究院产经数据库总监刘佩真则认为,此事件凸显了近年来美国对华芯片管制政策的实际操作中存在漏洞。

刘佩真说,要有效堵住这些漏洞,美国政府应强化监管措施,而非仅归咎台积电,因为光靠企业的力量,绝对不如政府公权力有效。她指出,台积电今年合并营收成长三成,且主要客户都是美国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大厂,芯片产量供不应求,不可能冒险踩美国红线,供货给华为,但台积电“树大招风”,须严提任何可能遭对手恶意解读的意外。

分析:中国先进芯片的良率困境难突围

从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角度来看,刘佩真认为,无论是华为疑似绕道采买台积电先进芯片,或是中国厂商先前传出抢购英伟达(Nvidia)的AI芯片,再次凸显中国半导体业遭美国“卡脖子”,在先进制程领域,仍受制于人、难以突破。

刘佩真告诉美国之音:“中芯国际7纳米制程的良率还是低的,亏损状况还是比较严重,所以,必须要靠中国官方补贴,没办法达到商业化,所以,(华为等中企)还是要在产品中置入国外大厂的芯片。”

辅仁大学的沈荣钦补充说,中芯国际遭美国制裁后,买不到最先进的“极紫外线(EUV)”设备,只能以旧型的“深紫外线(DUV)”光刻机,采双重曝光方式生产7纳米以下的先进芯片。

市场盛传,中芯国际为华为制造的“类7纳米”芯片,制程不仅不符生产成本,良率又低于50%,等于半数的芯片产出都不能用,当然不利价格竞争力,因此,华为回归高阶智能手机赛道,可能是赔本赚吆喝。

一家北京商场内的华为专卖店在展示最新产品可折叠手机Mate XT。(2024年9月10日)
一家北京商场内的华为专卖店在展示最新产品可折叠手机Mate XT。(2024年9月10日)
在此前提下,华为即将推出的Mate70系列手机,号称也将搭载由中芯国际打造的5纳米“麒麟9100”芯片,但市场也盛传,其效能仅相当于美企高通公司3年前的技术水平,而成本却更高。

沈荣钦说,业界普遍推测,华为或因国产芯片良率太低,太难商用,才不惜透过第三方、甚至第四方,“偷渡”台积电产品。

早在今年6月底,韩国《朝鲜日报》就披露,华为打算用来取代英伟达A100芯片的“升腾910B”芯片,已完成量产逾6个多月,但良率却停留在20%左右,“每生产5片,4片就有缺陷”,且因设备故障频发,导致产能严重受限。

中国官媒噤声 网民怨:“台积电举报华为”

台积电传出因产品流向华为而遭美国官方调查后,中国官媒只字未报道,但中国社媒微博却出现好几则以 #台积电举报华为# 为关键词的发文。

位于辽宁的博主“台湾那点事儿”星期三(10月23日)发文称:“台积电配合美国制裁中国大陆,早在2020年就已不再向华为供货”,吸引不少中国网民留言回应。

来自湖北的微博网民“romansee”留言怒呛台积电,他写道,“冻结台积电在南京的工厂。”

位于贵州的微博网民“黔山贵客”更口出恶言说,“这帮杂碎将来一定要算总账”。

位于上海的微博网民“A缅沪深韭割郎”则看法不同,他写道:“如果搞半天是通过皮包公司下单,那菊花(华为商标)也太没品了,说的(鸿蒙系统)自主可控。”

学者:美国应检讨围堵政策,强化美企的科技研发

长远来看,部分分析人士认为,此事件或许值得美国政府深思,重新审视以科技围堵作为与中国对抗的手段,是否可以持续。

位于台北的科技力智库执行长乌凌翔分析,半导体技术工程需在量产中不断试错,靠的是海量的资金和时间累积。他说,西方国家目前采取的科技围堵,相较中国政府不惜斥资、寻求科技突破间,将形成漫长的拉锯战。

乌凌翔告诉美国之音:“中国大陆非要做这个事情不可,无限量的供应资金,它(中国厂商)一定会做起来,只是时间会拖得非常久;美国对它的打压会越来越严格,(美国)一边加压、(中国)一边推进,这两个谁会占便宜呢?还是一样?就是一个比例的问题吧!”

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胡逸山也认为,此事件凸显美国对华的科技制裁存有许多漏洞。他说,中国拥有强大的复制、自我更新的能力,美国单靠围堵封锁,恐未必奏效。

他呼吁美国检讨其高科技制造业逐年被淘空的根本症结,并加大对内投资、重新将发展高科技列入国家重大发展议程,才能保持领先。

“围堵未必凑效,可能比较凑效的方法,反而是以前跟美苏之间、冷战的年代,双方竞相去发展更高科技的武器。”胡逸山对美国之音说。


https://www.voachinese.com/a/how-it-happened-tsmc-chips-found-in-huawei-products/7839214.html
朝鲜出兵援俄,中国是喜是忧?

2024年10月26日 02:12

莫雨

韩国首尔地铁站一个电视屏幕上播放朝鲜士兵的资料画面。(2024年10月18日)

评论 (13)

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星期五(10月25日)表示,俄罗斯将于10月27-28日把朝鲜援俄部队部署到乌克兰战区。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称,莫斯科是否使用这支部队是俄罗斯的事。北京几天来都表示不了解有关情况。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不一定乐见局势的最新发展,朝俄此举对亚洲的风险或更胜于欧洲。

朝鲜派兵援俄

泽连斯基星期五在社交平台X上援引情报部门的报告说,俄罗斯计划最早从10月27日-28日开始,将朝鲜军人部署到战斗区域。

一天前,乌克兰军事情报部门表示,在俄罗斯接受训练的首批朝鲜部队已被部署到俄罗斯与乌克兰接壤的库尔斯克(Kursk)地区。那里是俄乌战争的前线。今年8月,乌克兰部队发起反攻时占领了那里的部分地区。

该情报部门说,目前大约有1万2000名朝鲜军人在俄罗斯五个军事基地受训,其中包括500名军官和三名将军。

美国星期三证实,有证据显示至少有3000名朝鲜军人在俄罗斯接受训练,但目前尚不清楚他们是否、以及何时或以何种方式将被部署到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斗中。

早些时候,韩国情报部门表示,朝鲜派往俄罗斯的三千军人包括特种兵,他们已经抵达俄罗斯军事基地接受适应性训练,随后还会有更多的朝鲜部队前往俄罗斯,这些部队有可能会被部署到乌克兰战场。

克里姆林宫和平壤此前都称有关朝鲜派兵援俄的消息是谣言,但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被问及相关问题时没有否认朝鲜部队在俄罗斯的存在。

他星期五在接受俄罗斯国营媒体采访时说,俄罗斯和朝鲜会在适当时候决定是否使用双边防务条约中的军事援助,那是“我们自己的事”。

2024年10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上举行新闻发布会。

请同时参阅:
普京不否认朝鲜向俄罗斯派军队

普京今年6月访问平壤时,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签署了一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条约的第四条说:“如果一方遭受任何一个或几个国家的武装攻击而陷入战争状态,另一方将立即尽一切力量提供军事和其他援助。”

星期四,俄罗斯国家杜马正式批准生效了俄罗斯与朝鲜之间的这项防务条约。

朝鲜方面尽管没有承认出兵援俄,但称任何这类行动符合国际法。朝鲜官媒中央通讯社(KCNA)星期五报道说,朝鲜外务省副相金正奎(Kim Jong Gyu)发表声明表示,外务省不直接参与国防省的事物,也不会对任何军事部署发表评论,但他在声明中说:如果真的有世界媒体所说的这种事情,我认为这会是符合国际法规定的行为。“

事态的重大升级

西方国家将朝鲜向俄罗斯提供兵援,视为事态发展的重大升级。

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 称朝鲜军人在俄罗斯的存在是“非常、非常严重的”升级,有可能对欧洲和亚太都产生影响。

奥斯汀星期三于乌克兰之行后在意大利的一个军事基地对记者说:“如果他们是共同交战方--如果他们的意图是代表俄罗斯参与这场战争--这就是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不仅会对欧洲产生影响,也将影响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局势。”

美防长:朝鲜军队已经进入俄罗斯

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Boris Pistorius)表示,我们不知道1500名或1.2万名的哪类士兵被派往俄罗斯,他们将会在哪里与谁作战,“这是一种升级,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国际冲突正在迅速逼近。”

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John Healey)说,人们“不仅担心欧洲冲突升级的可能性。这与印太地区的安全担忧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韩国总统尹锡悦星期四表示,如果朝鲜派部队参与乌克兰战争,韩国将向乌克兰提供杀伤性武器。韩国是全球主要武器生产国之一,一些西方国家和乌克兰一直向韩国施压,要求首尔向乌克兰提供杀伤性武器。但迄今为止,首尔所作的只是提供一些排雷设备等非杀伤性的军事设备。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国际防务高级研究员何天睦(Timothy R. Heath)博士对美国之音表示,朝鲜向俄罗斯派遣军队表明,乌克兰战争“已经变成了一场国际战争,有世界多国的参与”。他在电子邮件中说:“这表明,朝鲜渴望利用这场战争来提高自身的军事战备能力,也表明俄罗斯迫切需要援助。”

亚洲比欧洲更危险?

目前尚不清楚在俄罗斯的朝鲜军人到底会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朝鲜将从这种行动中获得什么。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朝鲜可以通过提供武器和军队,从战场上获得经验和见解,而如果俄罗斯为报答朝鲜出兵援助又向平壤提供尖端军事技术,将能显著增强朝鲜的军事能力,有可能让朝鲜更肆无忌惮地挑衅韩国和日本。

美国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兼政治军事分析中心主任理查德·魏茨(Richard Weitz)博士认为,朝鲜派兵援俄对亚洲的影响更胜于欧洲。

“朝鲜给俄罗斯军队带来的只是小幅的增益,但俄罗斯能够给朝鲜的东西要切实得多,因为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更强大,可以真正增强朝鲜的部队,”他对美国之音说。“如果这增加了朝鲜在亚洲发动侵略行动的能力和倾向,这可能要比乌克兰冲突更直接涉及驻扎在韩国的美军,因此会是更大的威胁。”

在有关朝鲜派兵援俄的消息引起外界关注之前,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已经在不断升级。韩国军方星期四说,朝鲜再次向韩方放飞垃圾气球,气球内有大量攻击韩国社会制度和民众生活状况的政治传单。本月早些时候,朝鲜称约有140万年轻人申请参军或重返部队,并指责韩国派遣无人机在平壤上空散发反朝传单,炸毁了部分连接韩朝的公路和铁路路段。

华盛顿智库国防重点(Defense Priorities)高级研究员兼军事分析主任詹妮弗·卡瓦纳(Jennifer Kavanagh)也认为,由于朝鲜军人的人数相比战场上已经投入的兵力,规模并不大,而且与俄罗斯部队合作时也存在语言障碍,会限制作战时的有效性,因此朝鲜的兵援可能并不会显著影响俄乌战争的作战形势和战争进程,但可能对朝鲜半岛和亚太局势有潜在影响。

她通过电子邮件对美国之音说:“韩国已表示可能会开始向乌克兰运送更多武器。首尔可能还担心朝鲜士兵可能会获得的战场经验以及平壤可能从俄罗斯获得的支持,比如先进的军事技术。这些发展可能会加剧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朝鲜的部署还可能促使韩国进一步向北约或日本和美国靠拢,而这反过来又可能引发与中国的新的紧张关系。”

白宫国家安全战略沟通顾问约翰·科比(John Kirby)表示,美方正在非常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他星期四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我们目前还不清楚局势到底会如何,以及金正恩认为他会从中得到什么。俄罗斯可能会提供某些东西来帮助加强和改善朝鲜的军事能力,这将会进一步破坏当前非常紧张的地区的稳定。”

颠覆世界秩序四人组?(从左至右: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以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

请同时参阅:
美证实朝鲜军队已驻扎在俄罗斯,中俄伊朝新“邪恶轴心”有多危险?

中国为何称不知情?

声称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但同时也与莫斯科和平壤保持密切关系的中国,连续两日在被问及相关事态发展的看法时,均称“不了解有关情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星期四和星期五的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方不了解有关情况。中方对于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希望各方推动缓和局势,致力于政治解决。”

自2022年普京入侵乌克兰以来,虽然中国声称在这场冲突中保持中立,但也被认为在间接支持俄罗斯的战争机器,包括大量购买俄罗斯商品,以及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的技术和工业产品以帮助支持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基础。

不过一些专家说,朝鲜出兵援俄,可能并非北京所乐见。

兰德公司的何天睦认为,中国可能对朝鲜或卷入战争感到沮丧。他对美国之音说:“因为这代表着冲突的扩大,并可能导致朝鲜半岛更加不稳定,因为韩朝之间的紧张局势可能会加剧。中国不太可能直接卷入俄乌战争这场冲突,因为中国需要美国和欧洲市场,并且不希望解放军参与这场战争。”

国防重点的卡瓦纳说,中国与朝鲜的关系是建立在希望边境稳定之上,北京不会支持在朝鲜半岛可能制造新的紧张的任何举措。她说:“他们可能也不会乐意看到朝鲜制造导致日韩走得更近或这两个国家与美国或北约进一步靠拢的新风险。”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朝鲜半岛项目主席车维德(Victor Cha)也认为,中国虽然在俄乌战争上支持俄罗斯,但对于朝鲜出兵援俄攻乌至少是不舒服的。这位曾在小布什政府时期担任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任的朝鲜问题专家在CSIS的一个播客节目中说,中国不希望俄罗斯对朝鲜有太大影响,而且如果朝俄之间的合作导致朝鲜实力增强,从而吸引美国在中国周边的更多驻军和部署盟军,那也对中国不利。

他说:“到目前为止,中国对朝鲜支持俄罗斯的反应处于一种瘫痪和无能之间,既缺乏政治意愿,也缺乏政策智慧来对任何一方加以遏制。”

哈德逊研究所的魏茨博士则表示,对于目前的局势发展,中国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或者只是密切关注,目前还无法确知。

他对美国之音表示:“一些人认为中国政府对事态发展不满,认为这加强了朝鲜对中国的独立性,降低了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增加了在亚洲发生对抗的风险,但也有人会说,这是好的发展,因为这会让欧洲和美国更加聚焦于发生在欧洲的冲突,分散他们联合起来对抗中国的注意力。”

白宫国家安全战略沟通顾问科比星期三在记者会上被问及中国的态度时表示,外界无法了解中国以及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是如何看待朝鲜派兵援俄这个问题的,但华盛顿会与北京就此事进行沟通。